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实力与潜力探讨_第1页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实力与潜力探讨_第2页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实力与潜力探讨_第3页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实力与潜力探讨_第4页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实力与潜力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6 年第 3 期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实力和潜力探讨符大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 摘要: 随着后配额时代的到来,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着一个新的国际竞争环境, 在给中国纺织服装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 中国纺织服装以量取胜、低价竞争的出口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着重分析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 以此来说明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 以期对企业界调整竞争战略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有所借鉴。关键词: 纺织服装; 竞争实力; 潜力;进入 21世纪, 纺织服装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科技革命日新月异 , 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 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大 , 各国的综合竞争更加倚重于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 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影响和改变原有的国际分工和竞争格局。按照 WTO纺织品服装协议 的规定, 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已于 2005年 1 月 1日取消 , 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从此进入了后配额时代, 在向自由贸易回归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 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纺织品服装贸易大国来说 , 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随着后配额时代的到来,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将面临一个新的国际环境 , 中国纺织品以量取胜、低价竞争的出口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这样一个新形势下 , 使我国纺织品服装由单纯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 , 继续保持和提高我国纺织织品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 , 是亟待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实力分析竞争实力反映的是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影响因素, 本文分别从我国纺织服装的价格与质量、产品结构、品牌与营销、企业规模、技术装备等五个方面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竞争实力。( 一) 价格与质量价格的高低是影响竞争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 相同的产品, 价格低则产品的竞争实力强 , 价格高则产品的竞争实力弱。我国纺织品服装一直以来都以低价格开拓国际市场 , 出口平均单价比世界平均价低 50%左右, 与意大利、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则相差数倍至 10 倍之多, 如 1995年我国棉梭织服装单价为2. 4 美元, 而法国同类产品单价在 50 美元以上。 1值得注意的是 ,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虽然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 , 但产品质量不高, 附加值低, 利润空间也不大 , 因此不能长久地维持纺织品服装的竞争优势。本文以棉纱线、毛纱线和棉布三种主要纺织出口产品为例, 计算了 1996 ! 2003 年这三种产品的进出口质量指数。从表 1 可以看出, 我国棉纱线和棉布的出口价格指数呈下降趋势 , 毛纱线的价格指数有所上升, 尽管如此,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平均价格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很低, 因此从出口价格指数来看,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价格优势明显。另一方面, 三种纺织品的进口价格指数却都呈上升的趋势, 这表明我国的纺织品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 出口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 产品结构从纺织产品的用途上看,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按纤维消耗量计算服装、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各占 1/ 3,作者简介: 符大海( 1980 ! ) , 男, 江苏江阴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学 2004级硕士研究生。49而我国的比例约为 6#2#1。2000 年至 2002 年间, 服装出口的比重占 80% 以上 , 装饰用纺织品占不到15% , 产业用纺织品仅占不到 4% , 而同期的进口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 服装进口占 25%左右, 装饰用纺织品进口占 40% 以上 , 产业用纺织品的进口占 30% 以上。这说明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结构不合理, 技术含量低的状况仍未得到改善 , 产业优势比较明显的集中在服装方面, 而装饰、产业用纺织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表 1 三种主要纺织产品质量指数( 1996- 2003) 单位: 美元/ 件、美元/ 万米年 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棉纱线口出口价 格 586 574 572 551 544 532 470 496指 数 ! 0. 98 0. 976 0. 94 0. 928 0. 908 0. 803 0. 846进口价 格 358 352 354 346 375 382 391 383指 数 ! 0. 983 0. 989 0. 966 1. 047 1. 067 1. 092 1. 071毛纱线出口价 格 1492 1486 1555 1798 2081 1611 1523 1936指 数 ! 0. 996 1. 042 1. 205 1. 395 1. 08 1. 021 1. 297进口价 格 823 692 743 888 865 884 977 1007指 数 ! 0. 841 0. 903 1. 079 1. 051 1. 074 1. 187 1. 223棉布出口价 格 9897 9984 9639 8939 9406 9325 9039 9463指 数 ! 1. 009 0. 974 0. 903 0. 950 0. 942 0. 913 0. 956进口价 格 9651 10023 9671 9780 11037 11398 11380 12024指 数 ! 1. 039 1. 002 1. 013 1. 144 1. 181 1. 179 1. 246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各年数据整理计算。 表 2 服装、装饰、产业用纺织品进出口比重% ( 2000- 2002)进 口 出 口2000 2001 2002 2000 2001 2002产 业 用 33. 2 31. 7 31. 7 31. 7 3. 6 3. 4装 饰 用 39. 6 43. 5 43. 5 14. 2 14. 1 12. 6服 装 27. 2 24. 8 24. 8 82. 2 82. 3 84. 0 资料来源: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 ( 2002/ 2003) ,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三) 品牌与营销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兴起, 消费者的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自觉地以市场为导向, 建立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机构, 内设功能齐全的营销部门。从我国目前纺织品的出口结构看, 尽管最终产品已超过 2/ 3, 但其中加工贸易的份额很大, 即使是在一般贸易中也很少是中国自己的品牌,服装出口完全依赖于进口商的市场网络和品牌。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 服装品牌开发意识不强。服装出口以定牌、来料加工为主, 自我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品牌服装的出口还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知名品牌。许多服装企业仍停留在 要什么 , 做什么%、 有什么 , 卖什么%的低级阶段 , 以为依赖于外贸代理订单, 而不去着力培育自己的品牌, 无力直面国际市场。2. 国际营销水平普遍较低。我国纺织服装的生产规模和能力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但在市场渗透、销售渠道的开发方面则严重不足。据统计 , 国内大中型纺织服装企业中只有 1/ 3 左右的企业建立起了完善的营销网络 , 一半以上的企业没有专人专职进行市场研究 , 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而发达国家通过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特许生产和销售、委托加工贸易等途径控制了纺织服装产品的最终销售网络。( 四) 企业规模我国纺织企业众多而弱小 , 行业集中度较低, 与国外优秀企业实力相比差距较大。以规模经济较为明显的化纤行业为例 , 我国化纤企业平均规模在 5000 吨以下, 90% 以上的工厂达不到经济规模的要求 , 2002 年中国化纤产量约占世界的 20% , 工厂数比重高达 45% 。又如, 2002年我国粘胶短丝规模达到 2万 ! 6 万/ 吨/ 年的仅 8 家, 占粘胶短丝企业总数的 16. 7% , 产量约占 52 . 8% , 即使是达到 2 万吨/ 年的规模 , 也只能排在世界20 名以后, 产量尚不到国外企业平均 5. 65 万吨的水平。在世界纺织服装 100强中 , 我国只有两家企业位列其中 , 而与此同时, 美国有 34 家, 德国 7家 , 法国、韩国、台湾地区和意大利分别有四家。 2 ( P31- 35)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企业仍是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 尤其是美国企业 , 而我国虽然是出口大国 , 却只有两家企业入选,50其企业规模与发达国家企业规模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五) 技术装备技术装备是影响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也影响企业的资源转化能力。近几年来, 我国纺织业的技术装备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 但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距离。棉纺织业 20 世纪 90 年代后先进水平的设备比重只有 50% , 代表高新技术的自动络筒机、清梳联、无梭织机的占有率分别为 40%、30%、50% , 低于发达国家 90% ! 100%、50% 、80% ! 90%的占有率。 3 毛纺和印染行业仅有 10% 的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在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各环节, 电脑过程控制系统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拥有率较低。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 , 我国主要纺织技术装备在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方面的差距导致了产品质量、档次、劳动生产率、创汇水平以及纺织产品竞争力方面的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纺机机电一体化、信息化及快速反应的技术发展趋势下, 我国国产纺机机电一体化和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 可靠性低、稳定性差。 二、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潜力分析国际竞争力的间接影响因素由竞争潜力来反映, 结合波特的钻石模型、纺织品服装业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 本文对竞争潜力的分析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 劳动力成本、劳动者素质、自然资源和原材料、技术创新与研发、需求因素以及相关行业和产业支持。( 一) 劳动力成本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而在影响其竞争力的各因素中, 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力素质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工人的工资水平较低 , 拥有独特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据来自摩洛哥媒体的消息, 国际威尔默研究所( Cabinet Wermer Internat ional) 就世界主要纺织品生产国家和地区的最新劳动力成本进行了分析, 数据显示我国纺织服装业每小时工资为 0. 6美元, 相当于日本的 1/ 28, 美国的 1/ 21 和韩国的 1/6, 但比印度高 20% , 是孟加拉国的 1. 5倍 , 印尼的 3倍。如前所述, 日、美等发达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要远远高于我国, 这削弱了我国纺织业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与印度、孟加拉国、印尼等发展中国家相比 , 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不明显 , 而且存在上升趋势 , 加之自身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制约 , 如果不尽快解决好这两方面的问题 , 我国纺织业的成本优势将逐渐缩小。 表 3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纺织业劳动力成本比较 单位: 美元/ 人时国家( 地区) 美元/ 小时 国家( 地区) 美元/ 小时 国家( 地区) 美元/ 小时 国家( 地区) 美元/ 小时( 二) 劳动者素质纺织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 , 因此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 劳动力素质包括两个方面 , 一个是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另一个是劳动的熟练程度。1. 文化水平偏低 , 创新人才缺乏。调查数据显示, 纺织服装业中大多数企业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全职员工的比重仅为 2% ! 5% , 最高的也只有 10% , 最严重缺乏的人才集中在总经理、工程师、技术人员和中高级管理人员。国内企业、教育部门和行业中介机构虽然做了不少培育人才的工作, 但是整体来看 , 我国纺织创新开发人才还远远不够 , 这类人才在纺织企业平均只有 2% , 服装企业仅 1% , 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2. 职业培训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 导致劳动熟练程度不高。2001 年, 中国纺织企业的平均教育费用为1. 8 万元, 仅相当于工业企业平均值的 62% 。全国工业人均教育费为 91. 57 元 , 而纺织业人均教育费仅 45.29 元, 相当于全国工业的 59. 5%。到 2002 年, 纺织业企业教育费用占全部工业平均水平的 56% , 较前一年下降了 6 个百分点, 而职工平均教育费用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47% , 下降了 12 个百分点。 4 行业和企业有效51培训机制、国内外人才交流机制尚不成熟, 缺乏先进、高效、稳定的行业教育培训网络, 使得中国纺织业中职工劳动熟练程度普遍不高。( 三) 自然资源和原材料我国发展纺织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 不但纺织原料品种齐全 , 而且数量充足 ; 不但拥有天然纤维而且化学纤维发展迅速, 同时原料质量不断提高, 这体现在 :1. 棉花、蚕丝、厂丝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 尤其是丝类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 80% , 绸缎占 40% , 完全可以垄断世界丝绸市场; 亚麻和被国外视为 软黄金%的山羊绒是我国的特色资源; 另外, 我国还是皮革、羽绒、牦牛毛和罗麻布等纺织业资源的重要生产国, 这一切为我国发展纺织工业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2. 在化纤原料的生产中 , 我国现在不仅能生产细度为 0. 5 旦的纤维, 而且还是世界上唯一能生产比 0. 5旦更细的超细旦纤维的国家, 为我国发展轻薄化织物提供了优质原料。 5苎麻纤维制品虽然只占我国纤维生产总量的 1% , 但却占世界苎麻纤维品生产的 99% 。( 四) 技术创新与研发技术创新与研发对国际竞争潜力的影响至关重要 , 它是一国产业能否获得持续性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多年来, 纺织企业一提科学技术, 往往指的是装备更新、技术改造、人才储备、产品开发, 很少提及把企业建设成为科技型企业。这是因为: 第一, 从严格意义上讲, 中国绝大多数的纺织企业目前还处在 生产型企业%的地位 , 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依然比较薄弱; 第二 , 从生产型企业演化为科技型企业 , 决不是更新一下设备, 多配备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就能完成的事业 ,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最缺乏的 , 除了资金的投入和人才的培育, 还有对科技环境的培育和创新体制的建设。另外 ,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资料表明 , 中国企业对科技( 包括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 的投入平均只占销售收入的 1. 2% , 其实大多数纺织企业还大大低于这个百分比。而在国外, 即使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 纺织企业的科技投入比率也在 5% ! 10% , 发达国家更是高达 10% 以上。于是, 中国企业产品的平均利润率在10% ! 12% , 而发达国家均在 20% 以上。与全国约有 10 万家以上的纺织企业相比 , 2004 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 49家 纺织科技型企业%简直是沧海一粟。在科技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时期 , 中国纺织服装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解决科技创新与研发的问题, 加大投入。( 五) 需求因素需求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两个方面:1. 从国内角度看, 中国国内市场是世界上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目前中国人均纤维消费仅为 505 公斤左右 , 比世界平均水平低 2 公斤。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 并且每年竞争人口 1000 多万 ,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 12 亿多人口消费尚有巨大的国内需求空间。2. 从国际角度看 , 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从全球纺织品和服装的交易情况看 , 目前年交易总额约为 4000 亿美元, 中国约 600 亿美元, 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13% ! 15% 左右。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 未来 10 年世界经济年增长率可望达到 3% ! 5% , 世界纺织品服装的年增长率将达到6% ! 8% , 国际贸易特别是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增长必然为中国扩大纺织品出口提供了更大的需求空间。( 六) 相关行业和支持行业相关行业和支持行业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没有相关行业和支持行业作为强有力的后盾, 一个产业就很难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虽然中国已建立起比较综合的纺织业体系, 但纺织服装业的相关行业和支持行业并不具备很强的实力, 对加强纺织业的竞争优势还不能够提供强大的支持力量。本文重点分析了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纺织机械业是生产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纺织产品的基础 , 我国的纺织机械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据 189 个生产纺织机械企业的统计, 2000 年共生产各种纺织机械产品 7. 5 万多台, 纺织机械总产值达146 亿元 , 实现利税 11. 52 亿元 , 实现利润 5. 5 亿元。拥有各种金属切削机床 2. 84 万台, 其中加冲心 489 台,数控机床 1174 台 , 数控化率达 5. 5%。 6化纤机械、棉纺织机械已有一定的技术水平, 但针织机械、各类织物的印染和后整理机械等,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总的来说, 我国纺织机械进口设备占 50% 左右份额的局面没有改变, 这说明我国纺织机械制造行业和国际先进的纺织机械制造企业在产品竞争方面尚有一定差距。如表 4 所示, 我国纺织机械无论在出口金额还是单价上 , 都与进口相距甚远, 这说明我国纺织52机械的出口集中在初级产品阶段, 而高端纺织机械则主要依靠进口。 表 4 中国纺织机械进出口情况( 1999 ! 2003) 金额单位: 万美元年 份出 口 进 口数量( 台) 金 额 价 格 数量( 台) 金 额 价 格2003 2498 2403 0. 96 6894 63572 9. 222002 1871 694 0. 37 3694 40564 10. 982001 697 210 0. 30 4376 37661 8. 612000 372 776 2. 09 2469 11198 4. 541999 73 76 1. 04 1276 19158 15. 01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 2000- 2003) , 中国商务年鉴 ( 2004) 整理。 三、结论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 从竞争实力来看, 我国纺织品服装主要通过价格竞争来开拓国际市场 , 但产品附加值不高, 在品牌营销、产品结构和企业规模上都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从竞争潜力来看, 我国纺织品服装具备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广阔的需求空间, 发展潜力巨大, 但劳动者素质不高、创新研发能力薄弱和相关产业发展缓慢, 又严重制约了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因此, 我国纺织品服装业从目前来看虽然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 但长远来看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制约因素诸多 , 对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随着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取消, 后配额时代的到来,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将面临一个新的国际环境 , 这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纺织品服装贸易大国来说, 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在新的环境下提升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国际竞争力, 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 需要企业、行业和政府三方的共同努力。企业作为竞争的主体 , 应具备忧患意识, 从市场、技术、品牌、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行业协会作为中间层面, 既要担当好 传话筒%这一基本角色 , 更要发挥 协调者%与 外交官%职能, 做到对内监督, 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 对外沟通,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和产业政策的制定者, 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 为纺织品服装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搭建有利的经贸平台。参考文献: 1 赵洪珊, 宁俊. 纺织经济阶段与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 J . 中国纺织, 2000 , ( 1 ) : 10- 12. 2 郭燕. 国际服装商务 M .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 . 3 中国纺织工业亟待技术进步 EB/ OL . http: &www . t jec. gov . cn/ disp_xinxi . asp? lm= hyjj& text = % D0% D 0% D2% B5%BE%AD% BC% C3& recno= 37330, 2006- 1- 5. 4 张宏性. 中国纺织品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J . 统计研究, 2005, ( 1) : 30- 34. 5 王志明. 我国纺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