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报告书范本_第1页
矿山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报告书范本_第2页
矿山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报告书范本_第3页
矿山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报告书范本_第4页
矿山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报告书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目 录录 1 综合说明 1 1.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 1.2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3 1.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4 1.4 水土流失调查与预测结果4 1.5 水土保持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5 1.6 水土保持监测7 1.7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7 1.8 结论与建议8 2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10 2.1 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意义.10 2.2 编制依据.11 2.3 水土流失防治执行标准.15 2.4 指导思想.15 2.5 编制原则.15 2.6 设计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及方案服务期.16 3 项目概况 .17 3.1 项目基本情况.17 3.2 矿山基本情况.18 3.3 项目组成及布局.20 3.4 工程占地与土石方量.25 3.5 施工组织.27 3.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28 3.7 拆迁安置情况.28 4 项目区概况.29 4.1 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29 4.2 土地利用现状.31 4.3 水土流失现状.32 4.4 水土保持现状.32 5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35 5.1 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35 5.2 项目组成的分析与评价.36 5.3 工程占地的分析与评价.36 5.4 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分析与评价.39 5.5 排土场选址分析与评价.45 5.6 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46 5.7 工程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50 5.8 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50 6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 .53 6.1 防治责任范围.53 6.2 防治分区.54 7 水土流失调查与预测 .56 7.1 水土流失调查.56 7.2 水土流失预测.60 7.3 综合结论及指导意见.67 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69 8.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69 8.2 防治措施布设原则.70 8.3 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71 8.4 分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设计.74 8.5 防治措施工程量.88 8.6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93 8.7 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进度与安排.94 9 水土保持监测 .97 9.1 监测目的.97 9.2 监测时段.97 9.3 监测区域、监测点位.97 9.4 监测内容、方法及监测频次.98 9.5 监测工作量100 9.6 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要求101 10 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102 10.1 编制原则、依据和方法.102 10.2 设计水平年防治效果.110 10.3 效益分析.112 11 实施保障措施 .113 11.1 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113 11.2 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113 11.3 水土保持监测.113 11.4 施工管理.114 11.5 检查及竣工验收.114 11.6 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114 12 结论与建议.115 附件:附件: 1. 某某某现场照片 2. 某某某水土保持方案投资概算附表 3.关于编制某某某水土保持方案委托书 4. 某某某的承诺函 5.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某某某(整合)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的函 6.某某某(整合)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 7.某某某采矿许可证 附图:附图: 1.地理位置示意图 2. 项目区水系图 3.矿山范围图及总平面布置图 4.土地利用现状图 5.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 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 7.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图及水土保持监测点布置图 8.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图 9.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图 10、工业场地沉沙池设计图 11、拟采矿山区沉沙池设计图 12.矿山开采区边坡治理典型设计图 13. 排土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图 14.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图 15. 穴状整地示意图 16.临时沉沙池设计图 17、临时拦挡、临时排水沟设计图 1 1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11.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一、项目建设必要性 贵州省的矿产资源长期以来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支柱产业之一,某 某某资源丰富,品味较高,赋存条件较好。项目整合后生产规模扩大, 有利于正规化开采,水、电外部条件具备,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较好,用 户稳定,市场前景广阔,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项目的建成,可使本矿区内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地方产业 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解决当地部分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因此,犁树 桠铝铁矿的建设是必要的。 二、项目工程概况二、项目工程概况 某某某位于某某某北西 353方向的某某某石马光村,直距某某某 15km,行政区划隶属于某某某某某某管辖,距滇黔铁路支线桂林专线林 歹站约 25km,有次级公路通往矿山,交通方便。地理坐标为:东经 1062538“1062658“;北纬 264231“264153“。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 2011 年 3 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 由 9 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 1.1812km2,开采深度为 +1525m+1200m。根据某某某开采方案设计 ,犁树桠铝铁矿属整合 小型矿山,由原某某某山和某某某某某某红星高坡铝矿山整合而成。矿 区开采矿种为铝土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矿山保有资源储量 85.32 万 t,设计可采储量 80.19 万 t,设计生产能力 10 万 ta,矿山服务年 限 5.7 年,项目建设工期 6 个月。项目总投资 1200 万元,其中土建投 资 100 万元。 主体设计本项目由工业场地、矿山开采区、排土场、废弃场地和附 属系统五部分组成。主体设计的项目建设区面积 72.70hm2,主要为工业 场地、矿山开采区和排土场占地。 经现场核实并结合主体设计资料分析,由于主体工程未考虑废弃场 地和附属系统占地,未考虑土石方挖填情况;因此,本方案进行了补充。 经本方案新增并补充后的犁树桠铝铁矿建设区由工业场地、矿 山开采区(拟采矿山、采空区) 、排土场、废弃场地区和附属系统(包 括连接道路、输电线路、输水管线)五部分组成,项目建设区占地面积 73.96hm2(其中永久占地 73.80hm2,临时占地 0.16hm2) ,项目建设共开 挖土石方量 m3,填方 4348m3,弃方 m3。 通过向某某某水务局和业主的调查了解,原犁树桠铝铁矿、原红星 高坡铝矿在建矿时均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及未缴纳建设期剥离地表等一 次性损坏水土保持补偿费,本方案考虑由整合后的犁树桠铝铁矿承担相 应的水土保持责任和义务。 三、项目区概况三、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属 低中山地貌,地震基本烈度等于度,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项目区所 在区域不在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但属于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的 省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 14.1,10年有效积温 4320.5,无霜期 275 天。 多年均降水量 1192.5mm。一小时平均点雨量为 41mm,10 年一遇最大 一小时降水量为 68.37mm。项目区土壤主要为黄壤,pH 在 5.8 左右。 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约48.2%。项目区水土流 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方式为面蚀,年均地表土壤侵蚀模数为 2354t/km2,侵蚀强度为轻度流失区,容许土壤侵蚀模数500t/(km2.a)。 四、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四、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2010 年 5 月,贵州某某某矿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某某 某(整合)开发利用方案 ,2011 年 2 月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矿山 整合后的采矿许可证。2011 年 5 月贵州矿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编制了 某某某开采设计方案 。该项目的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说明书 、 安全专篇已编制完成并通过评审, 矿山生态 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及环境评价报告等专题已委托相关单位,正在 编制过程中。 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规定和要 求,2012 年 7 月某某某委托我单位编制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为此,我 单位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 求,在各相关业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编制完成了 贵州省某某某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送审稿) ,以下简称方案 。 五、设计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方案服务期及防治目标五、设计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方案服务期及防治目标 本方案编制深度为初步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拟定为 2013 年; 本方案服务年限 5.7a,即 2012 年 9 月至 2018 年 4 月;本项目水土 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生产类一级标准。 1.21.2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1)选址合理性与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根据犁树桠铝铁矿开采设计方案,犁树桠铝铁矿为整合矿山,整合 后工业场地利用原犁树桠铝铁矿工业场地,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及供电、 供水设施,无场址方案比选。 主体设计推荐的场址不在某某某公告的泥石流易发区和崩塌滑坡危 险区,场区内没有各级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和长期定位观测 站;矿区开采范围下游为林地及荒草地,比较平缓,没有基础设施建设 以及学校等;由于项目处于生态脆弱区,未及时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占 用林草地较多,存在一定水土保持制约因素;但通过及时采区防护措施 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项目建设对下游的影响,因此,本方案认为主体 设计的工业场地选址、排土场、矿山开采区等均不涉及开发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规定的约束性规定,不存在水土保持绝对制约性因 素;项目建设从水土保持角度是可行的。 (2)主体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主体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有:在排土场、采空区、连接道路区 修建挡土墙 130m,排水明沟 2500m,种植柳杉 5700 株、白杨 5700 株、 黄花槐 7500 株、小叶女贞 7500 株、撒播黑麦草 18.00hm2,概算投资 137.11 万元;由于场区缺乏截排水、沉沙池、植物措施设计,不能满足 水土保持要求,本方案将进行补充设计;同时对主体工程设计中未 考虑的矿山开采区、废弃场地、附属系统等区域补充设计相应的水土保 持措施,与主体工程设计衔接,形成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 (3)总体评价 主体设计的场址方案基本合理,经本方案补充完善后,可以达到拟 定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项目建设可行。 1.31.3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及防治分区 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 75.36hm2,其中,项目建设区 面积 73.96hm2(其中永久占地 73.80hm2,临时占地 0.16hm2) ,直接影响 区面积 1.40hm2。 犁树桠铝铁矿建设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 5 个一级防治区,5 个 二级分区,即包括工业场地、矿山开采区(拟采矿山、采空区) 、排土 场、废弃场地和附属系统区(连接道路、输电线路、输水管线) 。 1.41.4 水土流失调查与预测结果水土流失调查与预测结果 (1)调查结果: 项目前期建设已扰动地表面积 26.71hm2;已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26.71hm2,项目建设前期施工总弃土弃渣总量 2200m3;已造成水土流失 量为 1683.61t,总弃土弃渣总量 2200m3。 (2)预测结果: 本项目建设将占压地表面积 73.96hm2,将扰动地表面积 72.48hm2,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73.96hm2。项目建设共开挖土石方量 m3,填方 4348m3,弃方 m3。其中废弃的土方 m3,用于工业场地、拟采矿山区、排 土场、废弃场地绿化覆土;废弃石方 100m3(废弃场地建筑垃圾)排弃 到排土场。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 2495.89t,新增水土 流失 4.01t。 根据预测,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水 土流失重点防护区域为工业场地、矿山开采区和排土场。各场地在建设 过程中,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将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对 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1.51.5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 本方案设计水平年的目标值为:土壤流失控制比 1.0,拦渣率 98,扰动土地整治率 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2,林草植被恢复 率 99%,林草覆盖率 27%。 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以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构 成,各建设区措施工程量如下: 工业场地区:工业场地区: 工程措施:本方案新增排水明沟 257m,沉沙池 1 口,覆土整治 0.05hm2。植物措施:本方案新增乔木 10 株(其中柳杉 5 株、白杨 5 株) ; 小叶女贞 375 株,黄花槐 375 株;混播黑麦草及三叶草 0.05hm2。 矿山开采区矿山开采区: 一、拟采矿山区 (1)施工期: 工程措施:本方案新增修建挡土墙 214m,沉沙池 1 口,截水沟 930m。 (2)运行期: 工程措施:覆土整治 30.21hm2;植物措施:本方案新增柳杉 11655 株,白杨 11655 株;小叶女贞 19700 株,黄花槐 19700 株,爬山虎 4000 株;混播黑麦草及三叶草 40.51hm2;临时措施:本方案新增表土剥离 90780m3,临时拦挡 800m,临时排水沟 450m,临时沉沙池 1 座。 二、采空区 (1)施工期: 工程措施:本方案新增挡土墙 1227m;植物措施:种植柳杉 5700 株, 白杨 5700 株;小叶女贞 7500 株,黄花槐 7500 株;混播黑麦草及三叶 草 18.00hm2。 (2)运行期: 植物措施:本方案新增柳杉 1665 株,白杨 1665 株;小叶女贞 2500 株,黄花槐 2500 株,爬山虎 528 株;混播黑麦草及三叶草 6.32hm2。 排土场:排土场: (1)施工期: 工程措施:主体设计挡土墙 130m。 (2)运行期: 工程措施:本方案新增截水沟 960m,沉沙池 1 口,覆土量为 12600m3;植物措施:混播黑麦草及三叶草 4.20hm2;临时措施:本方案 新增表土剥离 12600m3,临时拦挡 370m,苫盖面积 6300m2。 废弃场地:废弃场地: 施工期:工程措施:覆土整治 0.07hm2。植物措施:本方案新增混 播黑麦草及三叶草 0.12hm2。 附属系统区:附属系统区: 施工期:工程措施:主体设计排水沟 2500m。植物措施:混播黑麦 草及三叶草 0.17hm2。 运行期: 植物措施:种植面积 0.53hm2。种植柳杉 160 株。 1.61.6 水土保持监测水土保持监测 本项目建设期间要委托具有甲级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 工作。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地段为工业场地、矿山开采区和排土 场,其他区域为一般监测地段,因此拟在上述区域各设监测点 1 个,共 计 3 个。本项目水土保持的监测时段应为从方案批复时开始到设计水平 年结束,监测时间为 1.5 年,即 2012 年 9 月至 2013 年结束;生产运行 期也应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监测费用在运行费里列支。项目水土保 持监测方法有调查监测及现场巡查监测。建设期间对临时堆土场地的弃 渣量、实施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至少每 10 天监测记录 1 次;建设过程中 对扰动地表面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拦挡效果等至少每 1 个月监测记录 1 次;对主体工程建设进度、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 长情况等至少每 3 个月监测记录 1 次。监测过程中遇暴雨(1 小时降雨量 50mm)等情况应及时加测。有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发生的,要在一周内 完成相应的监测工作。 1.71.7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犁树桠铝铁矿水土保持总投资 503.51 万元(主体设计投资 137.11 万元,本方案新增投资 366.40 万元) 。其中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静态投资 355.59 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 147.92 万元。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静态投 资中:工程措施 212.38 万元,植物措施 94.54 万元,临时工程 0.20 万 元,独立费用 38.12 万元(其中水土保持监理费 5.00 万元,水土保持 监测费 11.47 万元) ,基本预备费 10.36 万元。 方案实施后,设计水平年可能达到的目标值:扰动土地整治率 98.2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8.03%,土壤流失控制比 1.43,拦渣率 98.55%,林草植被恢复率 99.80%,林草覆盖率 33.27%。 1.81.8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矿山建设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无限制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绝 对制约性因素,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2)通过对本矿山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分析,结合项目区 的自然地理条件,本方案提出的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得到落实后, 可以实现设计水平年的防治目标。 (2)建议 1)业主应委托有资质单位对排土场挡渣墙作详细的勘察设计,以 确保排土场的安全运营。 2)做好生产运行期矿山采场的水土保持工作,开采结束后的阶面 及时治理,开采完毕后的采场及时恢复植被;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 护,加强对植物防护措施的抚育管理以及对工程措施的维护,使之能发 挥其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 3)因矿体较为分散,业主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应按实际情况作出坡 面治理具体设施方案。 4)因矿区采空区、乱掘乱堆点较多,建设单位应尽快对场地内裸 露区域布置植物措施,收集可利用表土,用于绿化覆土。 某某某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某某某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 填表日期:2012 年 9 月 项目名称某某某流域管理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 涉及省区贵州省涉及地市或个数贵阳市涉及县或个数某某某 项目规模10 万 t/a总投资(万元) 1200 土建投资(万元) 100 动工时间2011 年 8 月完工时间2012 年 5 月设计水平年2013 年 建设区域面积(hm2)挖方量(m3)填方量(m3) 工业场地区 0.3500 矿山开采区 67.65938382848 排土场 4.70141001500 废弃场地 0.121000 附属系统区 1.14 项目 组成 合 计 73.964348 国家或省级防治区类型省级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地貌类型低中山地貌 土壤类型黄壤气候类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区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地表土壤侵蚀模数t/(km2.a)2354 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 75.36 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 500 项目建设区(hm2) 73.96 扰动地表面积(hm2) 72.48 直接影响区(hm2) 1.40 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 73.96 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 2495.89 新增水土流失量(t) 4.01 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工业场地区、矿山开采区、排土场 扰动土地整治率 (%) 95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2 土壤流失控制比 1.0 拦渣率(%) 98 防治 目标 林草植被恢复率 (%) 99 林草覆盖率(%) 27 分 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 工业场地区排水明沟 257m,沉沙池 1 口,覆土整治 0.05hm2。 乔木 10 株(其中柳杉 5 株、白杨 5 株) ; 灌木小叶女贞 375 株,黄花槐 375 株; 混播黑麦草及三叶草 0.05hm2。 无 矿山开采区 施工期:本方案新增挡土墙 1441m。沉沙池 1 口, 截水沟 930m。运行期:覆土整治 30.21hm2; 施工期:柳杉 5700 株、白杨 5700 株、 黄花槐 7500 株、小叶女贞 7500 株、撒 播黑麦草 18.00hm2。运行期:植柳杉 13320 株,白杨 13320 株;小叶女贞 22200 株,黄花槐 22200 株,爬山虎 4528 株;混播黑麦草及三叶草 40.51hm2。 运行期:表土剥离 90780m3,临时拦挡 800m,临时排水沟 450m,临时沉沙池 1 座。 排土场 施工期:挡渣墙 130m, ;运行期:截水沟 960m;沉 沙池 1 口,覆土整治 4.20hm2。 运行期:混播黑麦草及三叶草 4.20hm2 临时拦挡 370m,临时 苫盖 6300m2,表土剥 离 12600m3 废弃场地覆土整治 0.07hm2混播黑麦草及三叶草 0.12hm2无 附属系统区排水沟 2500m混播黑麦草及三叶草 0.17hm2无 防治 措施 投资(万元) 212.3894.540.20 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 503.51 独立费用(万元) 38.12 水土保持监理费(万元) 5.00 监测费(万)元) 11.47 补偿费(万元) 147.92 方案编制单位某某某建设单位某某某 法定代表人及电话法人代表及电 话地址地址某某某某某某 联系人及电话联系人及电话 2 2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2.12.1 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意义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意义 2.1.12.1.1 方案编制的目的方案编制的目的 犁树桠铝铁矿位于贵州省某某某某某某,属于整合项目,本项目为 建设生产类项目,地处西南土石山区,工程建设已占用土地,改变了原 地貌,破坏了植被,最终导致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为防止水土流失, 保护生态环境,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必须及时补充相应的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使已造成现有水土流失得到补救和控制,并防止新 的水土流失的产生,以至于使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编制某 某某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目的如下: (1)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法律 法规,明确项目业主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 务,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资源的开发利用 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本方案初步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初步拟定的 防治措施和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为项目业主筹集水土保持资金、落实水 土保持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3)为水土保持监测、监理和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等提供依据。 2.1.22.1.2 方案编制的意义方案编制的意义 (1)编制某某某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是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 律法规的具体体现,也是水土保持法律法规顺利实施的重要途径,体现 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2)通过认真分析该项目建设和运行的特点,结合主体工程设计 资料,本方案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科学地布置防护措施、合理安 排施工组织,可以将工程建设与运行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降低到最低限 度,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为主体工程施工提出水土保持要求和建议。从水土保持角度 分析主体工程设计及现场实施情况,补充和完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提 出相关水土保持要求和建议,为项目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2.22.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2.2.12.2.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91 年 6 月 29 日,2010 年 12 月 25 日修订)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年 8 月 29 日)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 年 10 月 28 日)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1996 年 8 月 29 日)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5 号,1992 年 11 月 7 日)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3 年 1 月 1 日)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年 4 月) ;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2 月 28 日)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98 年 4 月 29 日) ;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1996 年 10 月 11 日) ; (1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 253 号令,1998 年 11 月 29 日) ; (13) 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 (2009 年 6 月 1 日) 。 2.2.22.2.2 规章规章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 (水利部第 5 号令,1995 年 5 月 30 日发布,2005 年 7 月修改) ; (2)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水利部第 12 号令, 2000 年 1 月 31 日发布) ;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 (水利部第 16 号 令,2002 年 10 月 14 日发布,2005 年 7 月修改) ; (4)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 (水利部第 28 号令,2006 年 12 月 18 日发布,2007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 (5)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第 42 号令, 2009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 (6)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管理办法(水利部第 45 号 令,2011 年 12 月 2 日通过,2012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7) 金属非金属矿山临时堆土场安全生产规则(国家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2004 年 8 月); (8) 贵州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 第 111 号,2009 年 3 月 24 日公布,2009 年 6 月 1 日起执行) ; (9) 贵阳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 (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 12 号, 2005 年 7 月 4 日颁布,2005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 。 2.2.32.2.3 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 (1) 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 (国务院国发 200038 号,2000 年 11 月 26 日) ;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水利部、国家计委、 国家环保总局 水保1994513 号) ; (3) 工程勘测设计收费管理规定(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 200210 号);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 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 (发改价格2007670 号) ; (5) 关于印发 2011 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 项目目录的通知 (财综201247 号,2012 年 7 月 4 日) ; (6) 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 100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 财综200878 号; (7)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及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国土资源部2004165 号) ; (8) 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 (水利部水保2004332 号) ; (9) 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水利部公告 2006 年第 2 号) ; (10) 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意见 (水利部办水 保2005121 号,2005 年 6 月 22 日) ; (11) 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水保2007184 号) ; (12) 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 (水利部 水保2009187 号,2009 年 3 月 25 日); (13)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黔 府发 199852 号) 。 2.2.42.2.4 规范标准规范标准 (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 50433-2008) ; (2)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 50434-2008) ;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 (GB/T22490-2008); (4)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 (SL336-2006) ; (5)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277-2002) ; (6) 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 (水利部水总200367 号,2003 年 1 月 25 日) ; (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l90-2007) ; (8)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 (SL73.62001) ; (9)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44-2006) ; (10) 防洪标准 (GB50201-94) ; (11)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2000) ; (1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16453.1-16453.6- 2008) ; (13)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 ; (14) 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SL448-2009) ; (15)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18337.3-2001) ; (16)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 (17)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 (GB6000-1999) 。 2.2.52.2.5 技术文件及资料技术文件及资料 (1) 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 编写格式和内容的 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水保监200115 号,2001 年 6 月 6 日) ; (2) 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 (保监200522 号) ; (3) 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 知 (水保监20088 号,2008 年 3 月 12 日) ; (4) 贵州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 术评审有关工作的通知 (黔水保201040 号) ; (5) 某某某开采设计方案 (贵州正合矿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2011 年 5 月) ; (6) 贵州省 2000 年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表 (2000 年) ; (7) 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修订版) (贵州省水利电力 厅 1998 年) ; (8)贵州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发布的 2012 年第 5 期贵州省 建设工程造价信息 。 2.32.3 水土流失防治执行标准水土流失防治执行标准 项目区所在区域属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的省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和重点治理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规定,结合贵 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求,本项目为建设生产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 标准执行建设生产类一级标准。 2.42.4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管理办法和有关的技术规范的要求,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指导 思想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突出重 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使水土保持与工程建设安全紧密结合。采取 综合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等) ,合理布局,有效防治 因工程建设所产生的水土流失,把工程建设与水土流失治理、改善工程 区域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提出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和措施,具备较强 的可操作性,且便于施工和监督检查。 2.52.5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1)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 原则。通过外业调查及相关分析,合理确定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责 任范围和治理要求,有效控制项目区水土流失。 (2)坚持防护的整体性原则。将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工 程纳入水土保持措施防护体系,对不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设计作补充 完善,做到防护体系完整。 (3)永久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在布置永久防护措施的同时, 根据工程实施进度安排和地形条件等,及时布置临时性防护措施,有效 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4)本工程属整合矿山,方案编制考虑“以新带老”的原则,对 原铝铁矿尚存在水土流失的区域进行治理,对原来没有缴纳的水土保持 补偿费考虑一并缴纳。 (5)坚持“分区防治”原则,结合个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相 应的防治措施、防治重点和要求,保证各防治分区的关联性、系统性和 科学性。 (6)坚持景观协调的原则。水土保持方案应为主体工程总体设计 的一部分,并为之服务,其措施的选择和布设须与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 保持措施相衔接,并与项目周边的景观相协调。 2.62.6 设计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及方案服务期设计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及方案服务期 2.6.12.6.1 设计深度设计深度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规定,确定本方案设 计深度为初步设计深度。 2.6.22.6.2 方案设计水平年及方案服务期方案设计水平年及方案服务期 该项目为建设生产类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水平年为主体工程 完工后投入生产之年或后一年。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项目 已于 2011 年 8 月开工,已于 2012 年 5 月竣工投产运行,因此相应水土保持 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13 年。 本矿山服务年限 5.7 年,根据排土场的库容能满足本矿山5.7 年内的 排土情况,确定本方案服务年限共计5.7a,即 2012 年 9 月至 2018 年 4 月。 3 3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3.13.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 3.1.13.1.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某某某位于某某某北西 353方向的某某某石马光村,直距某某某 15km,行政区划隶属于某某某某某某管辖,距滇黔铁路支线桂林专线林歹 站约 25km,有次级公路通往矿山,交通方便。 (详见附图 1) 。地理坐标为: 东经 1062538“1062658“;北纬 264231“264153“。 3.1.23.1.2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 2011 年 3 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由 9 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面积 1.1812km2,开采深度为+1525m+1200m。根 据某某某开采方案设计 ,犁树桠铝铁矿属整合小型矿山,由原某某某 山和某某某某某某红星高坡铝矿山整合而成。矿区开采矿种为铝土矿石, 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矿山保有资源储量 85.32 万 t,设计可采储量 80.19 万 t,设计生产能力 10 万 ta,矿山服务年限 5.7 年,项目建设工 期 6 个月。项目总投资 1200 万元,其中土建投资 100 万元。其工程特性 见表 3-2。 表表 3-13-1 犁树桠铝铁矿拐点坐标表犁树桠铝铁矿拐点坐标表 北京 54 坐标西安 80 坐标 点号X 坐标Y 坐标点号X 坐标Y 坐标 11.642.35 22.643.35 33.644.35 44.643.36 55.642.36 66.641.36 77.641.36 88.641.35 99.642.35 矿区面积:1.1812km2,开采深度:+1525-+1200m 标高。 表表 3-23-2 某某某工程特性表某某某工程特性表 项目名称某某某备注 建设地点某某某某某某 工程规模矿山设计生产能力 10 万 ta 工程等级小 型 工程性质整合 施工内容土建施工等 矿山面积 1.1812km2 局部可采 主要采场个数2 个 首采场(C1) 开采面积 0.1230km2,服务年限 0.6 年 设计生产能力10 万 t/a 开采方式露天开采 开采顺序从上而下台阶式开采 台阶高度 5m 台阶坡面角60 采场最终边 坡角 矿山开采区44 破矿方式机械开采,局部浅孔爆破 采场装卸挖掘机 采场内运输自卸式汽车 矿山开拓 服务年限 5.7a 保有资源储量85.32 万 t 储量 设计可采储量80.19 万 t 供水水 源 生活用水取自矿区约 10km 的水泥田村,采用汽车运输方式取水 矿山工程 供电供电引自 10kV 农网线路长为 2.0km 永久占地73.96hm2 工程建设区 临时占地 土石方开挖 量 m3 土石方回填 量 4348m3土石方开挖 剥采比6.0:1 工程进度建设工期6 个月2011 年 8 月至 2012 年 5 月 总投资1200 万元 工程投资 土建投资100 万元 3.23.2 矿山矿山基本情况 3.2.3.2.1 1 矿山整合前基本情况矿山整合前基本情况 通过向某某某水务局和业主的调查了解,原犁树桠铝铁矿、原红星高 坡铝矿在建矿时均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及未缴纳建设期剥离地表等一次性 损坏水土保持补偿费,本方案考虑由整合后的犁树桠铝铁矿承担相应的水 土保持责任和义务。 原某某某山生产规模为 2 万 t/年(20022008 年) ,矿区面积: 0.5189km2。主采铝土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剥采比一般低于 10m3/ m3,采用人工或装载机装车,小型汽车运输,采用公路开拓方式,采场手 推车斜坡道运输,采场外公路运输。原某某某工业场地占地面积为 0.23hm2。 某某某某某某红星高坡铝矿山生产规模为万 t/年(2001 年2009 年) ,矿区面积:0.0904 km2。主采铝土矿,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剥采比 一般低于 10m3/ m3,采用人工或装载机装车,小型汽车运输,采用公路开 拓方式,采场手推车斜坡道运输,采场外公路运输。原某某某某某某红星 高坡铝矿工业场地占地面积为 0.12hm2。 3.2.2 矿山整合后基本情况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矿证字2009129 号关于领 取某某某采矿许可证(整合)的通知 ,2010 年 5 月,原某某某山与原某 某某某某某红星高坡铝矿山进行资源整合,整合后矿山为某某某山,设计 年生产能力为 10 万 t/年,矿区面积:1.1812km2。在矿区中部靠近 C1 采 场附近新建工业场地,废弃原某某某工业场地和原某某某某某某红星高坡 铝矿工业场地。利用原有连接道路,利用原有输电线路。 因原开发利用方案所选排土场下游方向有学校,因此,排土场需要另 行设计,2011 年 5 月,业主委托贵州正合矿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编制了矿 山的开采设计方案,对工业场地和排土场重新选址。原工业场地位于 C3 采空区内,后期主要考虑弃土回填。原开发利用方案所选排土场目前尚未 征地利用。 根据开采设计资料及现场调查,整合后某某某工程建设区由工业场地、 矿山开采空区(包括拟采矿山区和采空区)和排土场等组成。建设区占地 面积 72.70hm2,其中:工业场地 0.35hm2,矿山开采区占地 67.65hm2(拟 采矿山区 42.51hm2,采空区 25.14hm2) ,排土场 4.70hm2。 矿井工业场地已采取部分硬化,工业场地内布置有办公楼、堆矿场等 设施。采用单回供电线路,供配电方案电源引自当地 10kV 农网,线路长 约 2.0km。矿区生活用水为距矿区约 10km 的水泥田村,采用汽车运输方式 取水。原犁树桠铝铁矿的矿渣及开采弃土主要用于回填 C3 采空区,部分 区域已植被恢复。由于大部分采空区裸露,还存在一定水土流失。 表表 3-33-3 矿山延续整合后原铝铁矿利用与新增占地情况表矿山延续整合后原铝铁矿利用与新增占地情况表 项目建设区占地(hm2) 项 目 区 小 计原犁树桠铝铁矿原红星高坡铝矿新增占地 工业场地 0.350.35 0 拟采矿山 42.5142.51 0 采空区 25.1422.462.68 矿山开采区 小计 67.6564.972.680 排土场 4.70 4.70 合 计 72.7065.322.684.70 3.33.3 项目组成及布局项目组成及布局 3.3.1 项目组成与布置 犁树桠铝铁矿由工业场地、矿山开采区、排土场、废弃场地和附属系 统 5 部分组成。 (1 1)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分散布置在矿区西南侧部采场附近。场地自 然地形标高在 1425m1430m,在标高在+1425m 主要布置有办公楼、工棚、 机修房、设备停放场地、更衣室及浴室、堆矿场;在标高在+1430m 主要布 置高位水池。各区之间采取分台阶布置,并且有场区道路相连接,功能分 区明确,布置紧凑合理;目前已建设完毕。根据现场勘察和业主介绍,工 业场地占地面积 0.35hm2。 (2 2)矿山开采区)矿山开采区 1)拟采矿山 主要是露天开采区域,本矿首采地段为位于工业场地的西侧和南侧的 最高山头的 C1 采场,之后再开采 C4 采区。即沿着山头自上而下,台阶式 剥离。剥离见矿后,一次采完矿体。采场间均由连接道路连接工业场地。 设计可采储量 80.19 万 t,设计生产能力 10 万 ta,平均剥采比为 6.0, 矿山服务年限 5.7 年,本露天开采面积 42.51hm2。 2)采空区 主要是整合前原犁树桠铝铁矿和原某某某某某某红星高坡铝矿露天开 采形成的采空(C2、C3、C5、C6)区域以及乱采乱掘点,采空面积 25.14hm2。 (3 3)排土场)排土场 根据主体设计资料,排土场选址于矿山北面的山谷中,距离工业场地 约 1.8km(运距) 。拦渣坝址位置坐落在+1390m 标高。根据主体设计资料, 本矿的排土主要采用采坑回填,主要回填 C1(后期采空区) 、C3、C4(后 期采空区)三个采坑,因本矿山的排土总方量大于 C1(后期采空区) 、 C3、C4(后期采空区)三个采坑的总容积量,因此,主体设计新增排土场, 用于堆放多余弃土。 (采坑及排土场容积量分析详见 5.5.3 章节内容)根 据主体设计资料,排土场面积 4.70hm2。 (4 4)废弃场地)废弃场地 废弃场地为原某某某某某某红星高坡铝矿的工业场地,矿山整合后工 业场地不再利用。因原某某某的工业场地位于 C3 采场内,目前已废弃不 用,本方案将其占地归纳于 C3 采空区内,此区域不再重复计列。 (5 5)附属系统区:)附属系统区:包括连接道路、输电线路及给排水系统。 1)连接道路:主要为工业场地进场道路及场区道路。 工业进场道路:工业场地进场道路为利用当地已有公路,路面及局部 路段休整后可满足现有生产要求,无需新建工业场地进场道路,本矿只对 其道路进行维护及保养。 矿山开采区连接道路:矿山开采区均已与进场道路相通,经路面及局 部路段休整后可满足现有生产要求,公路总长 2700m 矿区公路,泥结石路 面,路面宽 3.5m,路基宽 4m。 3)输电线路:矿山延续整合前工业场地已采用单回路供电,供配电 方案电源引自 10KV 农网,线路长 2.0km。由于矿山目前开采工艺简单,所 用设备耗电量不大,主要用点设备有空压机、照明及机修设备,一回电路 已经足够,不再新增电路。 4)给排水系统:包括供水系统及排水系统。 供水系统 本矿山生活均取自距矿区约 10km 的水泥田村,采用汽车运输方式取 水。 本矿山的消防用水取自矿区东侧约 1km 的河水。输水管线长约 1.2km,供水主管采用内径为 35mm 的钢管,分管采用内径为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