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政策相关资料_第1页
税收政策相关资料_第2页
税收政策相关资料_第3页
税收政策相关资料_第4页
税收政策相关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按现行政策,我国对出口产品实行出口退税时,针对不同的贸易方式,采取不同的退(负)税管理办法。一、进料加工税收政策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加工贸易。进料加工中,国家对进口料件实行保税政策(即暂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对加工增值及采用的国产料件实行出口退税或实行免抵退。即实行“免、抵、退”税收政策:“免”是指出口自产货物免征本环节增值税,“抵”出口耗用的国内进项抵顶内销的应纳税额,“退”出口耗用的国内进项抵顶内销的应纳税额,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出口退税额=出口货物应退税额进口料件保税额二、来料加工税收政策来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外商提供,国内企业即不需要付汇进口、也不需用加工费偿还,制成品由外商销售,经营企业收取加工费的加工贸易。 来料加工中,国家对进口料件实行保税(即暂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关税),加工增值部分实行免税,采用的国产料件进项税金转入成本。即“免税不退税”的税收政策,出口货物所含的进项税额不予抵扣和退税。出口退税退什么,出口退税:退的是出口货物在国内生产和流转环节已经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如果出口的是属于免税商品,是不能退税的。 退多少:从一个长远的正常的期间考虑,企业“免抵退”最终退的是:进项-进项税额转出=国内进项-(出口收入-进口料件)x(征税率-退税率)而两种加工贸易方式在税收政策方面的区别,对企业有何影响通过以下实例可以看出:如某企业一年内加工贸易的进口料件金额为400万人民币,保税金额共88万人民币(进口环节增值税率为17%、进口关税率为5%),加工后产品出口金额为800万人民币,加工过程中,没有采用国产料件,增值部分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加工设备和人员劳动形成的。生产中产品应缴纳的增值税税率为17%,但产品出口退税率为13%。如采用进料加工方式,企业在实现出口前应缴纳的增值税金额为加工增值部分的金额增值税率,即400万17%=68万元,实现出口后享受到的国家退税金额为出口货物应退税额进口料件保税额,即800万13%88万=16万。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和享受到的退税不一致,相差52万,即企业要多付出52万元人民币。如采用来料加工方式,国家对进口料件400万元人民币的保税金额同样为88万元人民币,加工增值的400万元人民币部分,国家实行免税即免缴增值税。实现出口后,因没有交纳增值税,国家也不对企业实行出口退税。可以看出同样一个加工环节,但采用的加工贸易方式不同,将产生52万人民币的差额。进料加工:进料加工是指企业用外汇购买进口原料、元器件、零部件和包装材料,经生产加工成成品返销出口收汇的业务。进料加工贸易,海关对进口材料全额或按比例免税,货物出口免征消费税,按“免、抵、退”计算退(免)增值税。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1、自进原料-加工企业用外汇从国外自行购买进口料件。2、自定生产-加工企业进口料件后自己决定产品生产的数量、规格、款式。3、自定销售-加工企业根据国际市场情况自行选择产品销售对象和价格。4、自负盈亏-加工企业完全自行决定进料、生产、销售,其盈亏也由加工企业承担。二、保税料件仓库管理1、实物管理 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不能串料领用; 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应当分仓库存储; 不同加工贸易手册保税料件按照不同储位列管; 保税料件之入库单、领料单、缴库单、出库单等应当对保税品、手册号等作出标示。保税料件(含原料、节余料件、边角料、残次品、半成品、成品等)2、仓库帐簿管理 保税料件与非保税料件应当分不同仓库账册作数量进、耗(销)、存核算,不能串料登记帐簿核算; 不同加工贸易手册保税料件按照手册号、料件品号别作数量进、耗(销)、存核算; 保税材料不能先出后进 加工贸易手册间不能串换。进料加工贸易业务的税收管理方式对于实行免抵退税的生产企业开展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的免税进口料件的处理,主要有“购进法”和“实耗法”两种管理方法。“购进法”是在实行人工审核的条件下,为减少作业量而实施的一种简易管理方法;“实耗法”则是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对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的免税进口料件进行及时处理,目前,大多数地区采用的是“实耗法”。 进料加工业务的涉税单证及其管理(1) 取得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时的涉税手续生产企业自海关取得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后,应当及时向主管退税税务机关进行备案,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请表,并根据进料加工登记手册上合同约定的进、出口总值,计算确定计划分配率。计划分配率=计划进口总值/计划出口总值X100%(2) 进料加工登记手册项下料件进口时的涉税手续生产企业就当期进料加工登记手册项下的进口料件,根据进口报关单,向主管退税税务机关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明细申报表(3) 退税申报时的涉税手续生产企业根据填报的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税明细申报表,就进料加工复出口部分,向主管退税税务机关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申请表。(4) 取得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主管退税税务机关审核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申请表及其它资料后,出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5) 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生产企业在取得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或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的次月,根据取得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向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证明生产企业在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的当月,应如实反映免税进口料件的剩余边角料金额等减少进出口金额的信息,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申请表,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手册免税核销手续,税务机关审核后,计算确定“实际分配率”,对已出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中的“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免抵退税抵减计划额”、“进口料件不得抵扣税额抵减计划额”进行调整,出具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次月,生产企业应根据取得的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向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填报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抵扣明细申报表。.实际分配率(实际进口总值剩余边角余料金额结转至其它手册料件金额其它减少进口料件金额)/(直接出口总值结转至其它手册成品金额剩余残次成品金额其它减少出口成品金额)100%来料加工:来料加工业务的税收规定(1)出口企业采取“来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 设备,海关免征(保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或消费税)。(2)出口企业从事来料加工、来件装配业务,可享受以下税收优惠政策:.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复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或消费税);加工企业取得的工缴费收入免征增值税(或消费税);出口免税货物所耗用的国内货物所支付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也不予退税,计入生产成本。.当期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 X (当期免税销售额当期销售总额)来料加工业务的涉税单证及其管理(1)生产企业自海关取得来料加工登记手册后,依据来料加工登记手册、来料加工进口料件报关单,填制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免税申请表,并及时报送主管退税税务机关;(2)取得税务机关的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主管退税税务机关审核企业报送的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免税申请表,出具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生产企业在来料加工货物复出口并做销售,申请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的免税时,必须提供相关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3)生产企业填报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免税明细申请表生产企业在来料加工登记手册核销期限内,并取得相关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的实际已出口货物,向主管退税税务机关报送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免税明细申请表;(4) 取得税务机关的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主管退税税务机关审核企业报送的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免税明细申请表及其它相关资料,出具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免税核销证明。此时,来料加工登记手册的来料加工贸易业务涉税手续才全部完成。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之计算1、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 外汇人民币牌价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 (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2、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计算的离岸价为准4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3、应退税额的计算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根据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确定生产企业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复出口(免)退增值税的比较生产企业发生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货物业务,有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在税收上,进料加工方式下,除对签有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对口合同的进料加工业务外,一般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其进口料件根据规定按85%、95%比例免征关税、增值税等,加工出口后按“免、抵、退”税的规定办理(免)退税。来料加工方式下,海关对企业进口的原材料或零部件等予以保税,加工产品出口时,海关对出口货物及企业收取的工缴费收入免征出口环节的关税、增值税等,但出口货物所耗用国内辅件所支付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或不予退税。由于我国目前是一种不完全的退税制度,除船舶、汽、数控机床、印刷电路、铁道机车等极少数产品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退税率为17%)外,其他产品的退税率都小于征税率,企业对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需要计入出口产品的加工成本。因此,进料加工与来料加工的税收成本就可能不同。一、同时耗用国内辅件情况下的比较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耗用进口料件的同时,还要耗用部分国产辅件的情况下,如果采用进料加工复出口,因退税率小于征税率,其耗用国产原料件、零部件等支付的进项税额中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只能计入出口产品的成本。但如果采用来料加工复出口,因实行免征增值税,耗用国产料件进项税额中不存在不得免征和抵扣的问题,但收取的工缴费也不能计算进项税额实行抵扣。究竟哪一种贸易方式最为有利于出口退税,这要由耗用国产料件价值的比例大小来决定。实际上,如果国产辅件用量较少,来料加工贸易方式相对有利;如果国产辅件耗用量较大,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又相对有利,且“临界点”可以通过计算求得。例1某特区生产性企业采取进料加工方式生产T/C纱复出口,其进口涤纶棉CIF价折合人民币200万元,假定海关按90%免税,关税税率为15%.又假定该进口料件当期已全部加工出口并已办理(免)退税核销手续,出口售价折合人民币310万元。该进料加工耗用国内辅件为10万元,进项税额1.7万元。该企业适用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1)在进料加工复出口方式下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货物CIF价+海关实征关税=200+20015%(1-90%)=203(万元)当期出口退税额=1.7-(310-203)(17%-13%)=-2.58(万元)(即要纳税2.58万元)相关税收成本=3+2.58=5.58(万元)(2)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下由于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免征增值税,也不办理出口退税,其相关成本除了国内辅件价款外,就是进口关税和国内辅件的进项税额:相关税收成本=3+1.7=4.7(万元)对上述结果的比较可知,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下,该笔业务的相关成本节约0.88(5.58-4.7)万元,而进料加工复出口由于有4.28万元的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在抵扣国内辅件的进项税额1.7万元以后,还要纳税2.58万元,比来料加工的进项税额1.7万元多交增值税0.88万元。所以,在这种条件下,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贸易方式更有利于企业出口货物的(免)退税。但是,如果耗用国内辅件的比重有较大上升时,情况则相反。例2承例1,假设该项业务耗用国内辅件价款由10万元升至100万元,则进项税额17万元,出口售价合人民币310万元,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相关成本的计算如下:(1)在进料加工复出口方式下当期出口退税额=17-(310-203)(17-13)=12.72(万元)不予退还进项税额=17-12.72=4.28(万元)相关税收成本=3+4.28=17.28(万元)(2)在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下相关税收成本=3+17=20(万元)此种情况下应该采用进料加工而不是采用来料加工方式来处理该项业务,这样可以节约相关税收成本2.72万元(20-17.28)。通过计算可知,当加工增值率为50%和退税率小于征税率4个百分点的条件下,耗用国内辅件的比例为15.5%时,两者税收成本相等,即出口货物免退税额等于零。国内辅件比例小于这个比值时,宜采用来料加工;大于这个比例时,宜采用进料加工。二、不同加工增值率情况下的比较在上述两种情况的分析中,设定了加工贸易中的加工增值率都是相同的情况。如果加工增值率不同,对出口退税的影响也将不同。因为进料加工的增值额可以依据退税率计算退税额,而来料加工不能。事实上,对于加工增长率较高的出口货物,宜采用来料加工方式,反之,宜采用进料加工方式。例3仍承例1,若加工增值率为70%,出口售价折合人民币350万元。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相关税收成本的计算如下:(1)在进料加工复出口方式下当期出口退税额=1.7-(350-203)(17%-13%)=-4.18(万元)(即要纳税4.18万元)相关税收成本=3+4.18=7.18(万元)(2)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下(来料加工相关成本与例1的金额不变)相关税收成本=3+1.7=4.7(万元)可知,来料加工复出口方式下,该笔业务的相关成本节约2.48万元(7.18-4.7)。这是由于进料加工复出口有5.88万元的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在抵扣国内辅件的进项税额1.7万元以后,还要纳税4.18万元,比来料加工的进项税额1.7万元多交增值税2.48万元。所以,出口企业应选择来料加工方式。但是,若加工增值率为10%,出口售价折合人民币为230万元,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则进料加工的相关税收成本计算为:当期出口退税额=1.7-(230-203)(17%-13%)=0.62(万元)不予退还进项税额=1.7-0.62=1.08(万元)相关税收成本=3+1.08=4.08(万元)而来料加工的成本同样为4.7万元,采用进料加工方式节约的差量税收成本0.62万元,宜采用进料加工方式。通过计算可知,当出口售价为245.5万元时,出口退税额等于零。也就是说,在出口退税率小于征税4个百分点条件下,若出口货物的增值率为22.75%,无论采用进口加工方式还是采用来料加工贸易方式,其出口的相关税收成本是相等的,当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小于22.75%时,宜采用进料加工方式。反之,则采用来料加工方式。三、结合其他因素的比较 一是企业当期或近期有无足够的可抵扣进项税额。出口企业“免、抵、退”增值税,从处理的角度看,其“退税”的前提必须是期末有留抵税额。根据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可知,在销项税额一定的情况下,其实际的“免、抵、退”税额就决定于“进项税额-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差额。虽然企业按“FOB价出口退税率”计算的“免、抵、退”税额可以分别在不同月份进行申报退税,但规定,货物出口后最长4个月不办理出口退税申报的,机关将视同内销货物予以征税。所以,当加工增值率高,按FOB价计算的“免、抵、退”税额较大时,如果没有足够的可供抵扣进项税额,其应“免、抵、退”税金额就得不到有效地抵退。这时,就可以考虑是否放弃进料加工的贸易方式,而采用来料加工贸易方式。 二是征税率与退税率相同的情况。对于退税率等于征税率的产品,无论其利润率有多高,采用“免、抵、退”税的进料加工贸易方式,比采用“不征不退”的来料加工免税方式要更为有利。因为这二种方式出口货物均不征税,由于“免、抵、退”税方式可以退还耗用国产辅件全部的进项税,而“不征不退”的免税方式则要将该项税款计入成本。 三是关于有无所有权及定价权的情况。出口企业是采用来料加工方式还是进料加工方式,还应注意货物的所有权问题。因为来料加工方式下,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的所有权都归外商所有,承接来料加工的出口企业只收取加工费(工缴费),出口企业也没有定价权;但进料加工方式下,进口料件及加工后成品的所有权及定价权都归承接进料加工的出口企业,因此,企业可通过提高货物售价来增大出口产品的盈利率,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出口退税的计税(FOB价)的基数。进料加工复出口退(免)税的会计处理-进口料件作价加工复出口货物税法规定出口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减税、免税进口原材料、零部件转售给其他企业加工时,应先填具进料加工贸易申报表,报经其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同意签章后,再将此申报表报送其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并据此在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时按规定税率计算注明销售料件的税额,主管出口企业征税的税务机关,对这部分销售料件的销售发票上所注明的应缴纳税额不计征入库,而由其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在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税时在退税额中抵扣。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按下列公式计算退税:出口货物退税额出口货物的应退税额销售进口料件的应交税额销售进口料件的应交税额销售进口料件金额税率海关已对进口料件的实征增值税税款上式中:“销售进口料件金额”是指出口企业销售进口料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金额;“税率”即“复出口货物退税率”,是指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如进口料件的征税率小于或等于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率,按进口料件的征税率计算抵扣;如进口料件的征税率大于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率,按复出口货物的退税率计算抵扣。“海关已对进口料件的实征增值税税款”是指海关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税额。出口企业不应将“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下进口料件取得的海关征收增值税的完税凭证交给主管征税的税务机关作为计算当期进项税额的依据,而应交给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作为计算退税的依据。案例例:某进出口公司2007年3月发生以下业务:13月1日,以进料加工方式进口一批玉米,到岸价格126万美元,海关按85%的减税比例征收进口增值税26.54万元,并取得海关完税凭证。23月5日,该公司以作价加工方式销售玉米给某柠檬酸厂加工无水柠檬酸出口,开具销售玉米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金额1100万元人民币,税额143万元。次日,向主管退税机关申请开具进料加工贸易申报表。33月20日,收回该批玉米加工的无水柠檬酸,工厂开具无水柠檬酸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金额1500万元,同时,按6.8%的征收率开具“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3月25日,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