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的研究_第1页
对我国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的研究_第2页
对我国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的研究_第3页
对我国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的研究_第4页
对我国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 目: 对我国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的研究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 姓 名: 李想 指导教师: 董盈厚 副教授 完成日期: 2014年4月26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题目:对我国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的研究选题意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对我国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的研究”论文选题对于我国日益普遍的企业合并现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同会计方法的选择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合并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即企业的经营效果和效率,而且会影响合并双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价值的判断,从而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本论文从我国合并会计方法的问题着手,从多个角度探讨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差别,进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具有可行性及现实意义。主要内容: 全文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概述合并会计方法的理论基础,分别对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进行简要介绍,并简单指出两者各自的优势;第二部分针对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差异从理论基础、会计处理、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影响这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第三部分阐述我国现阶段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原因,揭示二元格局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最后指出我国会计方法的长远发展目标,并对此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使合并财务报表所反映企业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更为可靠,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更加准确和高效的经济决策。目的要求: 论文写作的主要目的是将我们大学四年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运用到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中。培养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科研写作能力。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通过对我国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的研究,阐述其对企业合并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和经济后果的影响,对合并会计方法未来发展的指导意义。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计 划 进 度 :完成毕业论文,具体时间如下:1.2013.11.23-2013.12.6,搜集资料,确定论文选题,确定论文任务书;2. 2013.12.10-2013.12.30,撰写并修改论文提纲;3. 2014.1.4-2014.2.20,撰写论文初稿;4. 2014.2.22-2014.3.22,多次修改论文初稿; 5. 2012.3.23-2012.3.25,论文定稿。指 导 教 师 签 字: 主管院长(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辽 宁 大 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论文题目对我国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的研究学生姓名李想学 号100608229年级、专业10级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指导教师姓名董盈厚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所在院系商学院第一次指导(对确定题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指导意见):对论文写作进行讲解:1、如何进行论文选题首先要大量搜集资料,然后进行论文选题,最后确定论文题目;2、如何拟定提纲提纲主要包括三方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撰写的提纲要分层次;3、如何填写论文任务书选题确定下来后,完成提纲,明确写作目的及内容后再完成任务书填写。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13年11月27日第二次指导(对论文提纲的指导意见):1、题目选题范围过大,应缩小论文选题的范围,仅从合并会计方法这个角度进行多方面分析。将对我国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的研究改为对我国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的研究。2、论文应从理论基础、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比较与分析、我国目前采用的合并方法三个方面具体阐述,进而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和对策。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13年 12月9 日第三次指导(对初稿的指导意见):1、对于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比较,分析角度太少,应增加分析的角度;2、论文目录及内容应进一步对应调整;3、严格规范论文格式,指出参考文献要在二十个以上;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14 年 2月25 日第四次指导(对修改稿的指导意见):论文格式还不够规范,应进行调整;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014 年 3月20日第五次指导(对是否定稿、进入答辩及其它指导意见):论文内容已基本可以,还需对论文格式作最后修改,以符合学校统一要求,修改后可以定稿、进行打印。指导方式:(请选择) 面谈 电话 电子邮件 指导教师签字: 2 014 年3月23 日主管院长(主任)签名 院系盖章 年 月 日注:指导意见如不够填写可加附页学 生: 李想 专 业: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 论文题目:对我国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的研究 论文共 13 页,设计图纸 0 张。 指导教师评语:该论文以“我国合并会计方法”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企业合并时会计方法选择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作用,选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全文结构基本合理,逻辑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论证方法较合理,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主题要求。在全文结构中,首先对基本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对合并会计方法进行深入的对比和分析,最后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建议,研究结论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全文体现出了专业特色要求,各部分之间的衔接也比较紧密,但创新点和论证深度还有所欠缺,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指导教师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指导教师评语辽宁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单评阅人评语:评阅人评分:评阅人签字: 年 月 日答辩委员会评语:院(系)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于 年 月 日审查了 届 专业学生 的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答辩成绩: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委员会(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阅人评分:指导教师评分 :答辩成绩:总成绩:院长(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注:评阅人评分满分为100分,指导教师评分满分为100分,答辩成绩满分为100分;总成绩为三者的算术平均值(四舍五入)。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合并浪潮接连不断,在此背景下,各国对合并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因此,企业集团要运用怎样的方法把合并时以及合并后的财务信息进行科学、高效的整合,使得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出来,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全球会计界讨论的焦点。企业合并实质上是资本集中从而实现市场集中的基本形式。企业合并所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就会使合并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同,从而影响到合并双方的直接经济利益和其他相关方的利益,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考虑到目前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相关规定也都在不断的变化和完善之中。我国加入WTO已有较长一段时间,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证券市场和资产评估市场的迅猛发展,通过合并来扩大企业自身规模、寻求更好发展的企业也日益增多,我国目前的企业合并不仅仅存在于国内企业之间,于此同时国内企业和外国企业之间的合并也数不胜数。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合并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出现得比较晚。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该会计准则是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并在充分考虑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而实现的巨大突破。在关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规定方面,我国新会计准则进行了重新规范。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一一企业合并明确了同一控制下采用权益结合法和非同一控制下采用购买法的会计处理方式。本文对企业发生合并时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主要针对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通过这两种方法差异的比较,介绍我国现阶段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以及长远发展目标,并对此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使合并财务报表所反映企业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更为可靠、相关性更为明显,同时有利于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做出更加准确和高效的经济决策。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合并会计方法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针对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第三部分阐述我国目前所采用的会计方法及其原因,最后给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企业合并;权益结合法;购买法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wide waves of consolidation have appeared one after another, so in this context, the need of many countries on the consolidated financial inform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urgent. Therefore, the issu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discussion of global accounting profession that which method is used by the enterprise group to merge, and the combined financial information of a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integration which makes the whole enterprise group s financial position truly and fully reflected . The difference of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business combinations will make the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reflect the financial position, result of operation and cash flow , thus affecting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both the direct interests of the merger and other relevant parties . The optimization of social resource configuration will be also influenced.Taking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into account,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business combinations are also constantly changing and improving. It has been a long period since China entered into WTO, in recent years ,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s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 improved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and stock market , business combinations have increased to expand the scale of enterprises and seek better development. 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china appeared quite late. In 2006, Chinas Ministry of Finance issued a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of Enterprise , which was based o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U.S. GAAP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hieved a huge breakthrough on the basis of specific conditions. In the provisions, Chinas accounting standards were re- regulated. The No. 20 Accounting Standard of Enterprise- business combination” provides that using pooling of interests method when under the same control and using purchase method when under the different control.In this paper,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s are analyzed in-depth and systematically when the combination occurs, mainly for the pooling of interests method and the purchase method. It describes the present selection of accounting treatment and the goals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then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o that the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can reflect the overall financial position, operating result, cash flow and other financial information of the company group more reliably. This is also favorable to the user of the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to make a more accurate and economic decision.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outlin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accounting methods; The second part compares and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ooling of interests method and the purchase method; The third part shows and explains the reasons why our country is using both two methods; Finally, the paper giv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Business Combinations;Pooling of interest method;Purchase methodIII目 录摘 要I序 言1一、合并会计方法概述21、权益结合法22、购买法2二、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的比较与分析31、两者理论基础的差异分析32、两者会计处理的差异分析43、对财务报表影响的差异分析5(1)对资产负债表影响的差异分析5(2)对利润表影响的差异分析54、对重要财务指标影响的差异分析6三、我国对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7四、对我国合并会计方法的建议与对策81、完善购买法的建议8(1)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和商誉减值测试技术8(2)在合并报表中更加详细披露92、规范权益结合法的建议9(1)严格界定权益结合法的应用范围9(2)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9(3)限制合并方资产出售,详细报表信息的披露10五、结束语10参考文献11致谢13序 言著名经济学家施蒂格勒曾说过:“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当前,经济全球化是不争的事实,企业通过合并的方式来短时间内迅速扩张规模、增强自身实力、实现发展目标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在企业合并过程中,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合并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有用性,影响到合并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影响合并后企业的股票价格,进而决定合并双方利益的实现,也对约束会计行为规范提出了较高的质量要求。同时,对合并后企业集团的经济活动进行公允的确认、计量以及恰当地披露,也会影响到相关多方的利益,最终影响到企业合并的社会目的一一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目前,最基本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为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2001 年6 月,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发布了SFAS141 , 取消了一直备受争议的权益结合法。2004 年3 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B) 也在IFRS3 中规定“所有的企业合并都必须采用购买法来进行处理”。 虽然FASB和IASB相继取消了权益结合法,但我国依据自己特有的经济环境,在与国际趋同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即不仅仅使用购买法,还依旧保留权益结合法,采用换股合并的方式进行企业合并。我国最早的换股合并要追溯到1999 年,当年6 月清华同方以股权交换的方式成功合并了鲁颖电子,拉开了中国换股合并的序幕。由此,数十家上市公司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扩张合并,都纷纷选择采用权益结合法进行会计处理,也出现了很多经典的合并案例。直到现在,我国企业合并时对权益结合法依旧有所偏好。那么,在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取消权益结合法的背景下,我国选择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共同使用的原因是什么?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的处理相比之下有何差异? 两者的经济实质又有什么区别?FASB、IASB的准则规定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有何借鉴意义?我国准则规范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将对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对我国合并会计方法问题的研究一、合并会计方法概述我国在企业会计准第20号企业合并(2006)中将企业合并定义为“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其中体现出了我国的特色,即以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非暂时性的、最终控制为依据,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进行会计处理。1、权益结合法权益结合法也称权益集合法或联营法。IAS-22中对权益结合法的定义是:“企业内参加合并的所有股东共同拥有经营权,以此共同承担或享受合并后形成的主体的损失和收益”。这种企业合并对于参加合并的企业不需要支付任何的经济资源,只是经济资源的整合,所以不构成购买交易。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对权益结合法的规定是:“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采用权益结合法反映”。在权益结合法下,企业合并的实质是股东权益的结合而不是购买行为,即在新的会计实体中,不存在一个企业吞并另一个企业,原有的股东合并后仍然是新企业或集团的股东,联合控制合并后的企业或集团的经济活动,并未发生实质的购买,因此任何一方都不能认定为购买方。企业合并时采用权益结合法这种会计处理方法,更加符合企业在生产成本和经营管理中的理念和原则,可操作性很强且成本较低,能够帮助企业在合并之后短时间内扩大规模进行生产,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2、购买法购买法的前提假设是一个主体通过购买方式取得另一主体的净资产,即一方购买另一方的资产并承担其债务的一种经济交易。IAS-22中对购买法的定义是:“购买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转让资产或是承担负债等方式取得被购买企业的净资产和经营活动的控制权“。该定义表明运用购买法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核算的原则同购买其他资产的核算原则一样。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对购买法的规定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属于同一或相同多方的最终控制)采用购买法。非同一控制下,在购买日取得对其他参与合并企业控制权的一方为购买方,参与合并的其他企业为被购买方”。从国际和我国的定义上来看,购买法将企业之间的合并、兼并以及收购等行为都看做市场交易行为,这种交易与企业直接从外界购入资产没有差别。合并后,资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纳入到购买方的控制之中,即购买方获得经济资源的控制权,而被购买方失去了经济资源的控制权。因此,购买法适用于购买性质的企业合并,可应用与传统会计方法一致的方法,对获得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用交换得来的资产或权益的价值来衡量。企业合并时选择购买法进行会计核算和处理,由于核算时采用公允价值,所以能够最大限度提高企业公平交易的程度,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企业合并之后人为操纵利润和经营成果,增强了企业合并之后的发展能力,提升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二、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的比较与分析1、两者理论基础的差异分析从购买法角度,企业合并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进行的投资行为,结果是获得被投资企业的净资产或经营控制权。企业合并被看作为市场中的一桩特殊、新型的经济交易,而这种交易必然导致合并企业之间经济资源的流动,即投资方流出,被投资方流入,这些经济资源可能以现金、其他资产或其他权利的形式表现出来。企业合并之后,就意味着控制权发生了变化,经济资源流出方将取得流入方的控制权。而从权益结合法角度,企业合并是参加合并的企业股东之间进行的对等交换,该行为并不属于企业的投资或者经营行为,而是经济资源的结合,股东间的对等交换。那么可见,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观点是相悖的,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是:购买法下企业合并是在企业之间进行,而权益结合法下是在股东之间进行。由上可知,合并企业之间经济资源的流动、控制权的转移与否等问题是判断权益结合法还是购买法的关键指标。若合并的性质是一项交易的话,那么必然引起控制权在合并企业之间进行转移,同时也将存在经济资源的流入与流出的情况,或者经济资源没有在企业之间流动但是控制权发生了转移。权益结合法则与之相反,即参与合并的各个企业的股东仍然共同拥有对合并后的企业的控制权。2、两者会计处理的差异分析权益结合法不需要对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确认和计量,不产生新的计价基础,只需将参与合并各方的资产、负债按账面价值进行相加,构成合并后实体的资产和负债,并调整股东权益。权益结合不是购买行为,因此没有购买价格,也不存在合并成本超过净资产公允价值的情况,即不反映原本就没在参与合并企业账上的商誉,不用确认商誉。参与合并企业整个年度的利润被要求包括在合并后企业的财务报告中,无论合并发生在该会计年度的任何时点。各参与合并企业以前年度的留存收益也要转入合并后的企业中。权益结合法下,合并时发生的直接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相比之下,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在会计处理上有很大不同。合并企业是按照公允价值取得的被合并企业的资产以及承担债务。合并时所发生的成本与所取得被合并企业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商誉或营业外收入,商誉每年还要进行减值测试。但在控股合并的方式下,商誉不在合并分录中体现,只在合并报表中才会出现。合并时的相关费用分以下几种处理:若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支付手段,应按照该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所支付的手续费、佣金等应从权益性证券的溢价收入中扣除,若溢价收入不足,应当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法律、咨询费用和佣金等直接费用计入购买成本,即增加净资产或投资成本。合并过程发生的间接费用记入当期期间费用。合并企业当年的利润包括被合并企业合并日后所实现的利润以及合并方当年实现的利润。购买企业的留存收益有可能因合并而减少(如在合并时注销商誉,直接冲减留存收益),但不能增加,合并时被合并企业的留存收益不并入合并企业。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在会计处理上的主要差异见下表:表2.1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会计处理差异购买法权益结合法净资产计价基础公允价值原始账面价值商誉的确认购买成本大于所取得的净资产的公允值的差额记为商誉,小于所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复核后记为当期损益不确认合并日损益合并后企业的损益包括主并企业当年实现的损益和合并日后被并企业实现的损益参与合并企业的全年度的损益都计入在合并后的企业中被合并企业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 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予以冲销 转入母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股东权益项目中合并费用间接费计入当期损益,直接费用计入投资成本或者调节资本公积间接费用和直接费用都计入当期损益3、对财务报表影响的差异分析当企业合并时,一般来讲,以现金或银行存款作为对价进行企业合并的情况较少,而以换股合并等其他方式进行合并的情况居多,所以不经常涉及现金流量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采用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对合并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即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产生的影响。(1)对资产负债表影响的差异分析购买法强调的是交易行为,主并企业所获资产、负债都要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改变了原来的账面价值计量基础,被并企业的净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被合并,那么在物价上涨或被合并企业资产质量较好的情况下,被并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一般大于原来的账面价值。而权益结合法强调权益的联合,合并方所获得资产、负债仍按照原账面价值进行计量,所以购买法下合并净资产的价值要高于权益法下的价值。购买法下会产生商誉,即主并企业的购买成本与应享有的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部分的差额,该商誉要在合并方资产负债表和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而权益结合法下并不存在购买成本,也就无需确认商誉了。此外,在购买法下,由于要把合并前后的经营业绩切断,所以被并企业合并时已存在的留存收益不能纳入到合并后的企业中。而在权益结合法下,参与合并的一方在合并时就将合并另一方的全部留存收益纳入合并后企业的留存收益中。可见,如果合并时被并企业的留存收益为正数,购买法下的净资产价值将低于权益结合法。(2)对利润表影响的差异分析首先是对合并当年利润表的影响:在购买法下,合并企业只把被合并企业在合并日后所实现的利润纳入合并报表中;而在权益结合法下,不管合并发生在哪一天,合并一方都将合并另一方一年所实现的利润纳入合并报表中。假设合并发生在会计期中,并且合并另一方在合并前所实现的利润为正数,那么合并当年按购买法核算的利润将小于权益结合法,而如果利润为负数,则结果刚好相反。在购买法下,合并方为进行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计入合并成本,间接费计入当期损益,而权益结合法则都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单从合并费用的角度看,购买法对合并当年的利润更有利,但考虑到合并费用通常比较小,所以其对利润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其次是对合并以后年度利润表的影响:在购买法下,合并以后年度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商誉计提减值准备或进行摊销,从而使利润减少;而在权益结合法下,由于不存在商誉,所以也没有计提减值准备或摊销的问题。当物价上涨时,由于公允价值一般比账面价值高,权益结合法下的资产按照账面价值计量,相应地所产生的折旧费用、摊销费用等都将小于购买法。综合以上分析,相对于权益结合法而言,购买法将对合并以后年度的利润造成负面影响。4、对重要财务指标影响的差异分析对流动比率而言,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要高于原账面价值,而流动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无较大差异,所以购买法的流动比率要高于资产、负债仍按账面价值计量的权益结合法。对资产负债率而言,其分析过程基本与流动比率一致,因此购买法下的资产负债率要高于权益结合法。对净资产收益率而言,上文已提到,购买法只需将被合并企业合并日后实现的净利纳入到合并收益中,而权益结合法不仅要将被合并企业合并日之后的净资产纳入到合并收益中,还要将合并日之前已实现的净利润纳入;另一方面,权益结合法下,所有者权益总额一般为参与合并各方所有者权益简单相加,低于一般情况下购买法的所有者权益,因此权益结合法下的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购买法。对每股收益而言,分析过程类似于净资产收益率,使用权益结合法将拥有相对较高的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所有者权益,所以权益结合法下的每股收益略高于购买法。总结如下表:表2.2 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对重要财务指标影响购买法权益结合法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高低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高低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低高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股数)低高三、我国对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在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一一企业合并中,根据不同情况的企业合并分别采取了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可以看出,我国合并会计准则强调了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区别,与当前国际上倾向于只采用购买法相悖。目前,世界范围内倡议建立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各国会计准则的趋同是必然的,但是这并不表示我国的会计准则应该直接套用,而是应更多地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会计准则,应更贴近中国的国情,应针对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特征做切合实际的选择。所以,目前我国会计合并方法的二元格局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1、从企业合并范围角度看,我国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对其界定是不一致的。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方法选择上,我国与国际会计界的规定是相吻合的。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我国却具有自己的特色一一选择权益结合法。对于我国的现状来说,这种选择是合理的,这是因为在我国企业合并大多涉及同一控制下的大型国有企业合并, 这种合并并不是子公司自愿的, 而是由企业或集团控制的。所以,我国会计准则以是否受到同一控制来判断采用何种合并会计方法是现阶段的必然要求。2、相比购买法而言,权益结合法更能促进企业之间的合并。它采用的是股东之间换股的方式,并不是以现金的形式,对现金支付能力没有非常大的约束,因此就更能推进企业之间的合并进程,使企业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变大、变强。截至今日,已经发生了五次兼并浪潮,每次都使得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兼并已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自从我国加入WTO后,不管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不够完善,所以权益结合法是有理由存在的。3、与购买法相比,权益结合法操作更容易,有效地降低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和难度,使得会计人员能够较快掌握,也能较好地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在购买法下,合并方需要先确认被合并方的资产和负债等的公允价值,再确定合并过程中是否存在商誉,最后才能进行账务处理。但是采用权益结合法就要简单的多,在处理合并业务时,合并方只需要根据被合并方资产和负债等的账面价值并入自身的财务报表。此外,在我国发生的企业合并,特别是大型的国有上市公司发生的企业合并是占大多数比例的,而这种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是很难进行评估的。而权益结合法直接使用账面价值,在这方面确实比较简单,操作性比较强。四、对我国合并会计方法的建议与对策目前,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各国在制定本国会计准则时都最大程度地吸收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成果来促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但是各国准则制定机构也应对本国经济环境与国际会计准则产生背景不同这一问题予以考虑。因此,笔者认为会计国际化应从实际出发,注重解决本国的实际问题。在我国,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是对不同情况下的企业合并所采取的不同处理方法,无论是购买法还是权益结合法都有其现实存在的基础,都有其自身的特殊优势。从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来看,我们既要考虑到国际通用的合并会计方法,又要综合衡量我国国情,所以目前在中国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不存在“谁好”、“谁不好”的问题,二者也不应该是排它关系,二元并存的现象仍有一定的合理性。上文已对两种合并会计方法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差异进行了分析,下面笔者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1、完善购买法的建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资产评估市场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购买法会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完善购买法是极其重要的工作。(1)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和商誉减值测试技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可靠性关系着购买法运用的准确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更为广泛地运用购买法进行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公允价值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完善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也是我国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在不断思索的问题。考虑到目前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出现的一些不规范行为,我国应尽快完善公允价值形成机制。具体措施如:完善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降低公允价值的计量成本,扩大公允价值的披露范围;加强对公允价值评估机构的监管,提高对及公允价值评估人员的培训力度及其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在会计准则中增加可操作性标准,如规定有价证券以市价为标准,非有价证券按照考虑市盈率和预期增长率后的估计值确定公允价值等。对于商誉减值的测试,企业应根据统一处理办法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指定部门对其测试的结果进行评估,还要由权威机构进行确认,以此来避免企业管理层利用商誉减值测试来进行盈余管理。(2)在合并报表中更加详细披露对于合并方利用付出或获得的被合并方资产公允价值的高低调节当期损益的行为,笔者认为相关准则应要求合并方在报表中详细披露以下内容:合并方支付的资产中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较大的原因,合并方在购买日后出售被合并方资产的原因,所出售资产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以及上述事项对合并方的当期损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以便广大投资者依此作出合理判断,同时更加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2、规范权益结合法的建议 我国仍将继续使用权益结合法这一会计处理方法,为了避免权益结合法成为某些企业优化业绩的手段,应结合之前的国际应用经验对其加以规范和限制,防止权益结合法滥用现象的出现。(1)严格界定权益结合法的应用范围虽然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选择会计处理方法的可能性。可借鉴美国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做法,把合并规模的类似性、股东股权的连续性和业务经营管理的连续性作为使用权益结合法的标准,并对使用条件制定相应的数量标准。(2)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对于企业合并是否可以采用权益结合法,国家应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避免出现无序局面。国有企业间的合并要有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仔细判断合并所采用的合并方法是否合理、恰当。对于上市公司,则需要证券监督部门、产权交易市场、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同时还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规范企业合并行为和会计处理方法。(3)限制合并方资产出售,详细报表信息的披露 现在,我国企业还存在合并方在合并后将被合并方资产出售,以获得收益的行为,笔者认为可以借鉴一下国外准则对此的规定,对合并方出售资产的时间加以限制。例如,美国规定“合并形成的公司在合并后两年内不能作出处置参与合并公司大部分资产的打算”,那么我国也可以将这一时间设定为两年左右,防止合并方利用权益结合法的账面价值计量基础来操纵利润。五、结束语虽然基于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我国采取了整体上以购买法为主导,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的策略,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一员,我国的合并会计准则必然要与国际接轨,这样才能满足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更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现在,我国还处于一个特殊的过渡阶段,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以及各项机制和制度的不断成熟,我国终将取消权益结合法,而只使用购买法。参考文献1丁友刚.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问题、争论与选择J. 会计研究,2004,03:68-72.2唐蓓,潘爱玲. 关于新企业准则合并会计方法选择问题的探讨J. 财经论丛,2007,04:84-88. 3任瑞香. 关于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中外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4张毅.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选择研究D.湖南大学,2008.5汪春曦. 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