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_某某年环评考试-技术规范标准统计_第1页
技术规范标准_某某年环评考试-技术规范标准统计_第2页
技术规范标准_某某年环评考试-技术规范标准统计_第3页
技术规范标准_某某年环评考试-技术规范标准统计_第4页
技术规范标准_某某年环评考试-技术规范标准统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一讲一、精讲班的特点讲课之前,我首先介绍精讲班的授课特点。精讲班是对教材各章的详细讲解,重要考点辅之以典型的例题分析,使学员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我们在每讲后面配有课堂练习,帮助学员强化各章所学知识;课程讲完后,会给出一套模拟试题,帮助学员检测精讲班的学习效果;适合于刚开始复习的学员或者通读完一遍教材后的学员。二、教材变化今年的教材变化比较大,由原来的11章变成了12章,增加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内容,并且对总纲、生态影响评价等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我们通过下表来了解一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教材变化对比表章节新增调整删除第一章P14“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增了2011年的四个标准,分别是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P14“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增了七个标准,分别是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维修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弹药装药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P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在去年的基础之上新增了四个导则,分别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采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药建设项目;P17“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中新增了一个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石油天然气开采。P9“3.环境保护部标准”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进行了详细解释。P16“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P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在去年的基础之上对两个导则进行了重新修订,分别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第二章P19“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和原则”新增内容有:“环境影响评价原则、资源利用及环境合理性分析、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P24“第二节、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新增的内容有:P25“分析方法”新增两种方法;P26“工程分析的内容”与原有教材中的内容完全不同,并且进行了增补。P32“第五节、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新增)P33“第六节、公众参与”(新增)P34“第七节、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新增)P34“第八节、环境管理与监测”(新增)P34“第九节、清洁生产分析与循环经济”(新增)P35“第十节、污染物总量控制”(新增)P36“第十一节、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新增)P36“第十二节、方案比选”(新增)P27“第三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及P31“第四节、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均是在11版教材的基础上加上了“评价”内容也相应地做了调整。但改动不是很大。P37“第十三节、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原来此部分“叫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并对编制总体要求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均做了相应的调整。第三章此章在新版教材中内容完全没有做调整,只是对个别叫法做了些许的调整,如P40“二、术语”,11版教材中是“二、术语和定义”这个也是本教材在修订过程中的普通改动。第四章新版教材P73“(一)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叫法与11版教材不同,11版为”“(一)评价工作等级的分级”(但内容完全未变。第五章(新增章节)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环境标准第六章P148“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今年进行了修订,而且还来该标准名为“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限值”。第七章P153“二、生态影响评价原则” (新增)。P156“五、生态影响判定依据” (新增)。P165“第二节、生态影响评价图件规范与要求” (新增)。P15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代替11版教材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P153“三、生态影响评价工作分级”进行了重新修订,方法与原有方法完全不同。P155“四、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 进行了重新修订,内容与11版完全不同。P156“六、工程分析” 进行了重新修订,内容与11版完全不同。P156“七、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进行了重新修订,内容上将调查内容部分缩减、增加调查方法部分及评价方法部分内容。P163“八、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进行了重新修订,内容比11版教材少。P164“九、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补偿及替代方案”是将11版教材中的“六、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及“七、替代方案”进行了整合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压缩,11版教材中这部分内容占13页左右,而在新版教材中只有不到一页的空间。11版教材第一节中的“八、经济损益分析”、“九、典型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生态影响评价要点”删除。第八-十二章 内容完全未变。三、考试特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环评师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原则上每年举行1次。2012年度环评师考试定于5月26、27日举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的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有90题,每题1分,共9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选对得分,错选,不选,多选均不得分)。2.不定项选择题。(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有4个以上的备选项,在些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四、考点分析往年考试题分布表章节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题型分布单项选择题34231719455235不定项选择题3656212122分值310352731879479第2讲 第一章-第一节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及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2012年新版)大纲将教材全部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一、环境标准体系;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三、环境质量标准;四、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环境标准体系(2012年考试大纲的要求与2011年完全相同)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环境标准属于技术法规,具有强制性,必须执行。各种不同环境标准依其性质功能及其客观的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即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1.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所谓的分级就是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08年以前被称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1.1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1.1.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1.1.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1.1.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检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1.1.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制定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标准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特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1.1.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对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及信息编码等作的统一规定。1.2地方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近年来为控制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一些地方已将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地方环境标准。1.2.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1.2.2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1.3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内容在1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除上述国家环境标准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监测技术、环境区划、规划技术要求、规范、导则等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组成。其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总纲对后两项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项导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目前发布的规划环境评价技术导则主要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总纲对后两项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项导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 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包括环境要素和专题两种形式,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为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机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小结:标准的分级分类:习题:1.下列不属于我国环境标准体系的是( C )。A国家环境标准 B国家环境保护部标准C地方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D地方环境标准2. 下列属于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是( A )。A.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B. 火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C.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D. 机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解析:此题考的是大家对于教材新修订的环境保护部标准的掌握。后三个导则均为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3.下列有权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构是( AD )A自治区人民政府 B自治州人民政府 C省环保局 D直辖市人民政府解析: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2.熟悉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P16-17要特别注意一下2011年新增和重新修订的导则有哪些,如新增的导则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采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制药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重新修订的导则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1-2011 代替HJ/T 2.1-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程程序、方法及要求,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的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和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可参照使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本标准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其他建设项目的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也可参照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本导则适用于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其它建设项目的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应参照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技术要求。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所造成的影响和评价。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民用机场建设工程HJ/T872002:本标准适用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的新建、迁建、改扩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本导则适用于水利行业的防洪、水电、灌溉、供水等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其他行业同类工程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可可参照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石油化工建设项目HJ/T892003:石油化工建设项目是指以石油和石油气(包括天然气和煤厂气)为原料,从事炼油、化工、化纤和化肥生产以及相关的储存、运输、科研等建设项目。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1302003:本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下列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a.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b.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规划。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本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本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该导则不适用于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HJ/T3492007: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陆地石油天然气田勘探、开发、地面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集输、储运、道路以及油气处理加工过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4532008:本标准适用于地铁、轻轨等轮轨导向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单轨、有轨电车、自动导轨、直线电机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参照本标准执行。本标准不适用于磁浮轨道交通系统。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本规范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也可参照本规范适用于100KV、220KV及330K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火电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HJ/T131996)本规范适用于全国火电厂建设项目,主要针对燃煤电厂,其它类型火电厂可以参照执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国外政府贷款的火电厂建设项目,除满足本规范要求外,还执行我国已颁布的有关规定。习题: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 C )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A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部门2.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不适用于( B )的环境风险评价。A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项目B核建设项目C化学纤维制造项目D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项目3.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3.1主要大气环境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1年新增了四个标准,分别是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2主要水环境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增了七个标准,分别是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维修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弹药装药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3主要环境噪声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进行了重新修订。3.4主要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习题:1. 以下不属于国家已颁布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 B )。 A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B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C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解析:钢铁工业有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而未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地方环境标准严于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执行。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环境质量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严格,低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宽松一些。试举三例说明:2.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执行三级标准2.2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值水体:类区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一级标准类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二级标准类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及游泳区,三级标准类区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类区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2.3声环境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值对应区域噪声上述五类功能区,将区域环境噪声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噪声类别高的区域(如居住区),执行标准值严于噪声功能类别低的区域(如工业区)。习题:1.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的地下水,属( B )类 A B C D3.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标准体系的主体,它们是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环境质量标准是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等各方面因素,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4.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即: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习题:下列关于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B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属行业性排放标准C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性排放标准D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有时可交叉执行第3讲 第二章第一节:总则(2012年新版)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1总则(1)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1.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第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内容。接受环境影响评价委托后,首先是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文件,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在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同时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及公众意见调查。结合初步工程分析结果和环境现状资料,可以识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标准,最后制订工作方案。2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做进一步的工程分析,进行充分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之后根据污染源强和环境现状资料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开展公众意见调查。若建设项目需要进行多个厂址的比选,则需要对各个厂址分别进行预测和评价,并从环境保护角度推荐最佳厂址方案;如果对原选厂址得出了否定的结论,则需要对新选厂址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第三阶段,其主要工作是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的要求以及公众的意愿,提出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给出评价结论和提出进一步减缓环境影响的建议,并最终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的编制。新版总纲中的工作程序图。例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 C )。A.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B.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C.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D.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报告书编制(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原则遵循以下原则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依法评价原则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政策、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等有关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关注国家或地方在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及相关主体功能区划等方面的新动向。(2)早期介入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尽早介入工程前期工作中,重点关注选址(或选线)、工艺路线(或施工方案)的环境可行性。(3)完整性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工程内容、影响时段、影响因子和作用因子进行分析、评价,突出环境影响评价重点。(4)广泛参与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行业的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例题:l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原则的是(ABCD)。A.广泛参与原则 B.完整性原则C.早期介入原则 D.依法评价原则(3)掌握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资源禀赋,量化分析建设项目与所在区域资源承载能力的相容性,明确工程占用区域资源的合理份额,分析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例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哪些项目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D )A.所有建设项目 B.已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C.污染型项目 D.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4)掌握环境合理性分析的内容;调查建设项目在所在区域、流域或行业发展规划中的地位,与相关规划和其他建设项目的关系,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参数及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注意:此处要注意不定项选择题出题的可能性。(5)掌握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在了解和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及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列出建设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以及可能受上述行为影响的环境要素及相关参数。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包括有利与不利影响、长期与短期影响、可逆与不可逆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累积与非累积影响等。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 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2评价因子筛选依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或所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筛选确定评价因子,应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排污特征。例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在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时,( A )应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A.对建设项目实施形成制约的关键环境因素或条件B.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预测和评价C.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D.环境保护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6)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和调整原则1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三级。一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较为详细、深入评价,三级评价可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其他专题评价可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划分评价等级。具体的评价工作等级内容要求或工作深度参阅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规定。2.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依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工作等级按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因素进行划分。其他专项评价工作等级可参照各环境要素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1)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主要包括:工程性质,工程规模,能源、水及其他资源的使用量及类型,污染物排放特点如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浓度等,工程建设的范围和时段,生态影响的性质和程度等。(2)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和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系统功能与特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以及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引起现有环境特征发生变化的范围和程度等。(3)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包括环境和资源保护法规及其法定的保护对象,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保护区规划等。3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要素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工程污染或生态影响特征及其他特殊要求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超过一级,并应说明调整的具体理由。(7)熟悉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按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各环境要素和专题的评价范围;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可能的影响范围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评价范围外有环境敏感区的,应适当外延。(8)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根据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优先选择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国家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9)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要求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应以量化评价为主。评价方法应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慎用争议或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选用非导则推荐的评价或预测分析方法的,应根据建设项目特征、评价范围、影响性质等分析其适用性。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一般采用两种主要方法,即单项评价法和多项评价法。a.单项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原则。单项评价方法是以国家、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为依据,评定与估价各评价项目单个质量参数的环境影响。在评价某个环境质量参数时,应对各预测点在不同情况下该参数的预测值均进行评价。单项评价应有重点。b.多项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原则。多项评价方法适用于各评价项目中多个质量参数的综合评价。例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说法正确的是( B )。A优先选用先进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成熟的技术方法,慎用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B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慎用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C.优先选用先进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处于研究阶段的技术方法,慎用有争议的方法D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科学研究阶段的技术方法,慎用有争议的方法第4讲 第二章第二节:工程分析(2012新版)2工程分析(1)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现行总纲规定,工程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根据各类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征,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要进行深入分析。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等技术文件中提供的资料、数据、图件等,应进行分析后引用;引用现有资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分析其时效性;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相同性或者相似性。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例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类比分析数据、资料应分析其( D )。A.可靠性和时效性 B.相同性或者时效性 C.时效性或者相似性 D.相同性或者相似性(2)熟悉工程分析的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物料平衡计算法和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类比分析法:要求时间长,需投入的工作量大,但所得结果较准确,可信度也较高。在评价工作等级较高、评价时间允许,且有可参考的相同或相似的现有工程时,应采用类比分析法。实测法:通过选择相同或类似工艺实测一些关键的污染参数。实验法:通过一定的实验手段来确定一些关键的污染参数。物料平衡计算法:以理论计算为基础,比较简单,但是具有一定局限性,不适用于所有建设项目。在理论计算中的设备运行状况均按照理想状态考虑,计算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数值偏低,不利于提出合适的环境保护措施。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最为简便,当评价工作等级要求较低、评价时间短或是无法采取类比分析法和物料平衡计算法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此方法,但是采用此方法所获得的工程分析数据准确性较差,不适用于定量程度要求高的建设项目。(3)熟悉工程分析的内容。内容有如下九条:1工程基本数据建设项目规模、主要生产设备和公用及储运装置、平面布置,主要原辅材料及其他物料的理化性质、毒理特征及其消耗量,能源消耗数量、来源及其储运方式,原料及燃料的类别、构成与成分,产品及中间体的性质、数量,物料平衡,燃料平衡,水平衡,特征污染物平衡;工程占地类型及数量,土石方量,取弃土量;建设周期、运行参数及总投资等。根据“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的原则做好水平衡,给出总用水量、新鲜用水量、废水产生量、循环使用量、处理量、回用量和最终外排量等,明确具体的回用部位;根据回用部位的水质、温度等工艺要求,分析废水回用的可行性。按照国家节约用水的要求,提出进一步节水的有效措施。改扩建及异地搬迁建设项目需说明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污染排放及达标情况、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拟采取的整改措施等内容。2污染影响因素分析此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绘制包含产污环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分析各种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列表给出污染物的种类、性质、产生量、产生浓度、削减量、排放量、排放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及达标情况;分析建设项目存在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及具有持久性影响的污染物的来源、转移途径和流向;给出噪声、振动、热、光、放射性及电磁辐射等污染的来源、特性及强度等;各种治理、回收、利用、减缓措施状况等。3生态影响因素分析明确生态影响作用因子,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具体环境特征和工程内容,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影响性质、作用方式和影响后果,分析生态影响范围、性质、特点和程度。应特别关注特殊工程点段分析,如环境敏感区、长大隧道与桥梁、淹没区等,并关注间接性影响、区域性影响、累积性影响以及长期影响等特有影响因素的分析。4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运通过对建设项目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等的装卸、搬运、储藏、预处理等环节的分析,核定各环节的污染来源、种类、性质、排放方式、强度、去向及达标情况等。5交通运输给出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运等),分析由于建设项目的施工和运行,使当地及附近地区交通运输量增加所带来环境影响的类型、因子、性质及强度。6公用工程给出水、电、气、燃料等辅助材料的来源、种类、性质、用途、消耗量等,并对来源及可靠性进行论述。7非正常工况分析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等非正常排放时的污染物进行分析,找出非正常排放的来源,给出非正常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成分、数量与强度,产生环节、原因、发生频率及控制措施等。8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按环境影响要素分别说明工程方案已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给出环境保护设施的工艺流程、处理规模、处理效果。9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对建设项目有组织与无组织、正常工况与非正常工况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浓度、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条件与去向等进行统计汇总。对改扩建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应分别按现有、在建、改扩建项目实施后汇总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变化量,给出改扩建项目建成后最终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例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做好水平衡的原则是根据( A )。A.清污分流、一水多用、节约用水 B.集中处理、一水多用 C.早期介入 D.节约用水第5讲 第二章第三节: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及第四节:其他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012新版)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掌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专项评价的工作等级和调查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充分搜集和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料,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并分析现状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对与建设项目有密切关系的环境状况应全面、详细调查,给出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2)熟悉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常见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收集资料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他方法补充。现场调查法: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此方法调查精度较低,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不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3)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包括地理地质概况、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水文、土壤、水土流失、生态、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等调查内容。根据专项评价的设置情况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详细调查。2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包括人口(少数民族)、工业、农业、能源、土地利用、交通运输等现状及相关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调查。当建设项目拟排放的污染物毒性较大时,应进行人群健康调查,并根据环境中现有污染物及建设项目将排放污染物的特性选定调查指标。3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1)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当地环境特征选择环境要素进行调查与评价。(2)调查评价范围内的环境功能区划和主要的环境敏感区,收集评价范围内各例行监测点、断面或站位的近期环境监测资料或背景值调查资料,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和代表性布设现状监测点位。(3)确定污染源调查的主要对象。选择建设项目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因子、影响评价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特殊因子以及建设项目的特殊污染因子作为主要污染因子,注意点源与非点源的分类调查。(4)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或相关标准规定的评价方法对选定的评价因子及各环境要素的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并说明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5)根据调查和评价结果,分析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4其他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根据当地环境状况及建设项目特点,决定是否进行放射性、光与电磁辐射、振动、地面下沉等环境状况的调查。例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对于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现状调查监测点位的布设原则是( B )。A.均匀布设兼顾代表性B.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和代表性C.以环境敏感目标为主兼顾均布性和代表性D.以上下风向为主兼顾均布性和代表性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掌握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环境影响预测的基本要求(1)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区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因子变化的预测,分析、预测和评价的范围、时段、内容及方法均应根据其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特性、当地的环境保护要求而定。(2)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反映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两类。(3)须考虑环境质量背景与已建的和在建的建设项目同类污染物环境影响的叠加。(4)对于环境质量不符合环境功能要求的,应结合当地环境整治计划进行环境质量变化预测。例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 C )。A.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B.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C.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D.评价区质量状况的特性因子和建设项目的常规因子(2)掌握常用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方法的选择原则是:预测环境影响时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同时应分析所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主要的方法有:目前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和专业判断法等。数学模式法。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但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参数、数据。一般情况此方法比较简便,应首先考虑。选用数学模式时要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如实际情况不能很好满足模式的应用条件而又拟采用时,要对模式进行修正并验证。物理模型法。定量化程度较高,再现性好,能反映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但需要有合适的试验条件和必要的基础数据,且制作复杂的环境模型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无法利用数学模式法预测而又要求预测结果定量精度较高时,应选用此方法。类比分析法。预测结果属于半定量性质。如由于评价工作时间较短等原因,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不能采用前述两种方法进行预测时,可选用此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此方法。专业判断法。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很难定量估测,如对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的环境影响等,或由于评价时间过短等无法采用以上三种方法时可选用此方法。生态影响预测采用的生态机理分析法、景观生态分析法等属此类方法。(3)熟悉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内容。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内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按照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生产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和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还应分析不同选址、选线方案的环境影响。当建设阶段的噪声、振动、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等的影响程度较重、影响时间较长时,应进行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预测。应预测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事故排放等情况的环境影响。应进行建设项目服务期满的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考虑环境对建设项目影响的承载力。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存在重大危险源,存在潜在事故并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包括健康、社会及生态风险(如外来生物入侵的生态风险)的建设项目,需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分析所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注意:在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环境对污染影响的承载能力。一般情况,应该考虑两个时段,即污染影响的承载能力最差的时段(对污染来说就是环境净化能力最低的时段)和污染影响的承载能力一般的时段。如果评价时间较短,评价工作等级又较低时,可只预测环境对污染影响承载能力最差的时段。第6讲 第二章第五节:社会环境影响评价至第十二节: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要求(2012新版)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1)熟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的内容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征地拆迁、移民安置、人文景观、人群健康、文物古迹、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通信)等方面的影响评价。(2)了解筛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要求在收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