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版马原部分课后习题复习答案.pdf_第1页
2018年版马原部分课后习题复习答案.pdf_第2页
2018年版马原部分课后习题复习答案.pdf_第3页
2018年版马原部分课后习题复习答案.pdf_第4页
2018年版马原部分课后习题复习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2 20182018 年版马原部分课后习题复习答案年版马原部分课后习题复习答案  1. 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第 1013 页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紧密的有机整体,它的形式是主观 的,但内容是客观的,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并以实验为检验标准;   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际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并随实践二不断发展的学说; 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 在心中的最高位置; 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 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5-28 页(参 考 2018 年版教材第 54 页思考题第 2 题) (1) 人工智能是相对于人的智能而言的。正是由于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 式,所以根据控制论理论,运用功能模拟的方法,制造电脑模拟人脑的部分 功能,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械化,叫人工智能。 (2) 人工智能是无意识的机械的、物理的过程,人的智能主要是生理的和心理的 过程。 电脑可以代替甚至超过人类的部分思维能力,但它同人脑相比,局 部超出,整体不及。智能机器是人类意识的物化,它的产生和发展,既依赖 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又必须以人类意识对于自身的认识为前提。 (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b、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性)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壹课 2 / 12 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3.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 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3840 页 (1)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2) 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 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 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 矛盾的普遍性既矛盾的共性, 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 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 离开共性的个性。 (4)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 合的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利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产 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指导中国 不断前进。因此,掌握这一原理,对于建设我们的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 4. 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哪些?4648 页 归纳与演绎:归纳与演绎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 最常见的推理形式。 分析与综合: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 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抽象与具体: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达到对事物 的真理性认识。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同时就是以逻辑必然性再 现对象的历史发展的过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要求。  壹课 3 / 12 5. 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7274 页 答: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 到实践的飞跃,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 过程。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中, 主观必须统一于客观, 认识必须统一于实践。  6.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8384 页。 答: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 点决定的。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 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 现实性特点。 充分体现了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 证统一,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 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掲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 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追求 的是真理。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遵循的是规律。我们坚定,是因为我们代表的 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8.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6163 页。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表现有: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内容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 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壹课 4 / 1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人类 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不是“猎奇”或“雅兴”, 不是为认识而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 产的需要;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既不能从认 识本身得到证实, 也不创能从认识对象中得到回答,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  9.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与重要意义。119 121,124125 页(2018 年版教材第 158 页思考题第 2 题) 答: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客观依据: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 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人们就要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 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 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 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冶也 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 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 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重要意义: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 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坚持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所 有问题的关键,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 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 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 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工程序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 完善和发展,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 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壹课 5 / 12 10. 请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 识。150152 页(2018 年版教材第 158 页思考题第 4 题) 答:(1)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即经济、政治、精神 文化条件的制约。 充分反映和顺应了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诉求,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历史使命,进一 步明确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 11. 什么是生产力,其基本要素是什么?116117 页 (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 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2)基本要素: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于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 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可能的劳动对象,其中引人生产过程的部 分则是现实的劳动对象。现实的劳动对象还包括生产深度加工的对象。 壹课 6 / 12 劳动者。劳动者是人,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劳动者。劳动者是具有一定 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 实践活动的人。 12. 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及消极后果。166168 页 答:(1)价值规律的内容: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客观要 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 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 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 高于价值, 时而低于价值, 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从较长时间来看, 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 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 相一致的。 (2)作用: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3)消极后果: 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阻碍技术的进步; 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13. 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 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162163,168169 页(2018 年版教材第 210 页思考题第 2 题) 私人劳动是指劳动具有私人性质。社会矛盾是指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 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 要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也就是说私人劳动要被社会所承认 和接受,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如果交换不成功,制造商品的的具体劳动就得不 壹课 7 / 12 到社会的承认,抽象劳动就不能实现其价值,这就成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 盾。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 二者的矛盾又形成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 盾。另外,如果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 让生产者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甚至破产。这显然又形成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由此可见,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矛盾、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的矛盾都根源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 矛盾。 14.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99 201 页 答: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此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也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 决定的。 15. 什么是商品经济,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161 页 (1)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 的产物。 (2)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两个 存在社会分工。所谓社会分工,是指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 和行业。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专门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生产者和 经济单位。各行各业的生产者为了满足自身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多种需要,就要 求互通有无,以取得对方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或者消费资料,因而产生了相互交换 产品的要求。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这是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产生 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在私有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所有,一个人要想 壹课 8 / 12 得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只能进行交换。私有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 益,在彼此发生经济联系和相互交换产品时,要求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劳动 产品便必然采取商品的形式, 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便必然采取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商品经济。 16. 如何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227233 页, 重点认识经济全球化发 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对待负面影响的正确态度(尤其 232233 页)(2018 年 版教材第 252 页思考题第 3 题) (1)认识: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 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 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贸易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 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体现了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不仅发达国家从中受益,一些发展中国家 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 用主要表现在: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经济全球化推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发展; 经济全球化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 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 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 (3 3)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壹课 9 / 12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 的推动力; 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 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4 4)对待对待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负面影响的正确态度负面影响的正确态度  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性,面对国际范围内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国 际经贸规则制定出现政治化、碎片化的风险挑战,必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不是 一部分国家的独角戏,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实现发展的大舞台。在世界经 济的大海中,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 不仅是不可能的, 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面对不同国家在生产方式、 发展水平、 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要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17.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244 251 页(2018 年版教材第 252 页思考题第 5 题) (1)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的理解: 1)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 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 足的生产方式,保护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2)资本主义的自身局限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 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 (2)对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的理解: 壹课 10 / 12 1)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资本累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当稳定性, 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历相当长的 时间跨度;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度的长期性;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 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18. 请结合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1)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 然胜利”的根本依据;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建立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 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为 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要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 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 需要为生产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 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共生; 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