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水利工程论文水体的生物修复摘要当前,对受污染的江河湖库水体进行修复,已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目前,对水体修复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关键词污染物生物修复生态塘人工湿地1.概述对受污染的江河湖库水体进行修复,已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南水北调东线沿线的治污工程,量大面广,寻找先进实用、造价低廉的技术迫在眉睫。我国的江河湖库水体污染主要包括氮磷等营养物和有机物污染两方面。另外,湖泊水库蓝藻及赤潮给水域生态、人体健康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对于富营养化的控制,发达国家以控制营养盐为主,大多采取“高强度治污,自然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即控制外源磷污染负荷并配合生态恢复措施。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三类(1)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但是易造成二次污染;(2)物理方法,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等,但往往治标不治本;(3)生物方法,如放养控藻型生物、构建人工湿地和水生植被,开发水体生物修复技术,是当前水环境技术的研究开发热点。生物修复,可以解释为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去处或消除环境污染的一个受控的过程,即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与传统的化学、物理处理方法相比,生物修复技术有以下优点①污染物在原地被降解;②修复时间较短;③就地处理操作简便,对周围环境干扰少;④较少的修复金费,仅为传统化学、物理修复金费的3050;⑤人类直接暴露在这些污染物下的机会减少;⑥不产生二次污染,遗留问题少。2.生物修复的原理2.1生物修复的分类目前,生物修复技术被划分原位微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两种。所谓元微生物修复是指对受污染的介质(土壤、水体)不作搬运或输送而在原位污染地进行的生物修复处理,其修复过程主要依赖于被污染地自身微生物的自然降解能力和人为创造的合适降解条件。异位生物修复是植被污染介质(土壤、水体)搬动或输送到它处进行测生物修复处理。但这里的搬动和输送是低限底的,而且更强调人为控制和创造更加优化的降解环境。在处理位置上,前者强调污染物存在的初始空间分布,后者则稍作迁移;处理过程中,后者有更多的人为调控和优化处理。现在所说的生物修复主要是原位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