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女童写出数学童话故事在童话故事里遨游_第1页
10岁女童写出数学童话故事在童话故事里遨游_第2页
10岁女童写出数学童话故事在童话故事里遨游_第3页
10岁女童写出数学童话故事在童话故事里遨游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岁女童写出数学童话故事 在童话故事里遨游李俊婕“在一个遥远而又古老的村庄里,有一个讨厌数学的小男孩叫一诺,他曾经在成长的道路上迷茫、无助后来一诺竟成了熊猫博士,村长让自己最喜爱的小女儿米多多跟着熊猫博士研究数学。熊猫博士与米多多的故事开始了”这是一本名为熊猫博士与米多多的数学童话故事的开头,而这本长达几万字的数学童话故事,却不是什么名家大作,而是出自一名今年只有10岁的小学四年级学生之手。近日,记者来到了牛泉镇,采访了童话故事作者李俊婕,以及她的家长和老师。寓学于乐把学习变成爱好李俊婕今年读四年级,各科成绩都很好,她尤其爱学数学。这都得益于她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李海霞。李海霞教数学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她在平时没有给学生们布置硬邦邦的数学作业,而是让学生采取写数学日记的方式,将数学题用小故事的方式写出来。后来,李海霞又把学生写的数学日记做成了数学报。在查看学生们写的数学日记时,李俊婕写的数学日记引起了她的关注:“别人写的数学日记都是一篇一篇的,没有连贯性。而李俊婕写的数学日记,前后篇都很有连贯性,是一个完整的小故事。发现这个现象之后,我就开始鼓励她,让她连续写下去。直到现在,她写了50篇数学日记,把这50篇按逻辑关系能连起来的日记集结起来,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本数学童话故事。”在写作过程中,李俊婕也遇到过困难。“记得当时写到第18篇的时候,我对她说,你写的童话故事不错,可是里面的数学题目还不够深奥。”李海霞老师介绍说,“我这样说了以后,李俊婕就有了一些压力,写作热情也不是很高了。后来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我就开始鼓励她,只要她有这个兴趣,就不用管里面的具体数学问题深不深奥了。听了我的鼓励之后,李俊婕又坚持了下来,并且一篇比一篇写得精彩。”把自己和身边人融入到故事中李俊婕写的这本数学童话故事,主要是讲述了一个名为米多多的小朋友,跟随一位叫熊猫博士的数学老师学习数学,两个人一起探险,在探险过程中,用解答数学题克服了重重险阻的故事。整本童话故事前后逻辑条理清晰,故事内容丰富。在每一篇小故事当中,都蕴含着一道数学题目。“这里面的很多人物和故事,都是我在平时学习中遇到过的。”李俊婕说,“米多多其实就是我自己,而熊猫博士呢,就是我的数学老师。有时候在课堂上讨论题目时发生的事,我就把它写进了童话故事里。”有一天上课的时候,数学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说说关于循环小数的知识。有一个同学说:“记循环节的时候,在循环节上面画圆点就行。”而李俊婕思索后说:“不对,循环节是三个以上的只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圆点就可以。”这次讨论课之后,李俊婕就结合这个内容,写出了米多多的挑战者的童话故事,在这篇故事中,李俊婕将课堂过程变成了故事情节写了出来,非常精彩。爱好广泛喜欢读故事书李俊婕的母亲吕秀峰说:“平时我在工厂上班,她父亲在外面打工,我们也没时间对她进行辅导。她写出这本童话故事,我们家长也没想到,这还是要感谢孩子的老师教得好啊!”据吕秀峰介绍,李俊婕一直喜欢读书,“记得有一次,她自己一个人坐车去她姥姥家,说好姥爷在站点等她,可是一直没等到。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她在车上看童话故事书太入迷,结果坐过站了。”“通过读这些书,我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做人要遵守承诺、乐于助人等等。我写的那个数学童话故事里面的很多情节,也是学习了平时看过的书上面的一些内容。”当记者询问李俊婕是怎样写出那些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时,小姑娘这样回答。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目前,李俊婕写的这本数学童话故事,正在联系出版社。同时,她还在酝酿写一本语文童话故事,这也得益于李海霞老师对她的鼓励和指导。“只要是感兴趣的东西,就让他们去尝试,既培养了兴趣,还提高了学习成绩,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李海霞老师说。(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