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8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182018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182018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182018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182018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八年级(上)期中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32分,每小题2分)1(2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法拉第的发现,人们制成了电动机B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规律D托里拆利最先精确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2(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A放大镜把字“放大”B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C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D屏幕上的“手影”3(2分)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A成语“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色B超声波和次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掩耳盗铃”主要在传播路径中减弱声音响度的D交响乐团的音乐大师采用不同的演奏手法主要是改变声音的音调4(2分)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由于频率太高听起来很刺耳B次声波由于响度太小人耳听不见。C超声波由于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D次声波由于频率很低可以制作声呐5(2分)如图中MN为反射面,OA为某条光线的反射光线,O为入射点,则该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A60、60B30、30C30、60D60、306(2分)用同一只温度计测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A0的水温度高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C二者温度相同D无法比较7(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B纸屑在发声的音箱上跳动,可以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8(2分)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B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C物体在平面镜里成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也跟物体到镜子的距离有关,与镜子的大小无关D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缩小的虚像9(2分)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铁的凝固特点的是()ABCD10(2分)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ABCD11(2分)男高音女高音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以上均不正确12(2分)100的水和l00的水蒸气相比较()A100的水比100的水蒸气热B100的水比100的水蒸气冷C100的水和l00的水蒸气冷热程度相同D无法确定13(2分)为便于测量或观察现象,实验中我们经常会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可以在鼓面上放纸屑,通过纸屑跳动高度反映鼓面的振幅大小B在研究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使蜡烛受热均匀C为了显示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可以在空气中喷洒烟或雾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跳棋子的像更清晰,我们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14(2分)长期以来,呼风化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干冰直接变成小水珠或小冰晶B“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C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D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5(2分)图中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其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A 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B商场内监控探头的应用C 缸中金鱼“变大”D 日食现象16(2分)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说明玻璃熔点太高B夏天吹电风扇感到凉快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C用久的白炽灯内表面发黑,是因为钨蒸气先液化后凝固D夏天,我们看到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二填空题(共9小题,满分34分)17(3分)学校举行艺术节活动中,为表演同学伴奏的吉它老师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表演同学的歌声通过 传播到观众耳中。观看演出时,同学们把手机铃声调成振动模式,目的是在 处减弱噪声。18(6分)冷空气不断来袭,天气转凉,试解释进入冬季后常见现象蕴含的物理知识。(1)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因为护肤霜 (减慢/加快)蒸发吸热。(2)严冬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 (室内/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19(2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的速度相比 (选填“风声最快”、“雨声最快”、“读书声最快”或“一样快)。20(3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 是入射光线, 是折射光线,玻璃位于 侧。21(4分)如图是小孔成像示意图。右侧是实物蜡烛,中间是可以左右移动开有小孔的挡板,左侧是接收屏。由小孔成像规律可知,蜡烛像的性质是 (正立、倒立,虚、实)像;如果挡板往左移动,像会逐渐 (减小、增大)。22(3分)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个过程中水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23(6分)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8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则灯的像距离该灯 m;若用手拨动转盘使玻璃转盘顺时针转动,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 (选填“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或“不改变”)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浓萌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浓萌”的形成说明了光的 ;而“楼台倒影”则是光的 现象。24(3分)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用一种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损伤处喷射,使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氯乙烷采用 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喷在皮肤上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25(4分)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如图,附近的同学听不到敲击声,但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却可以听到。这说明 可以传声。“掩耳盗铃”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 ,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三作图题(共8小题,满分34分)26(2分)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27(2分)一条光线射到水面后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线OA如图所示,试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作出反射光线。28(8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1)小华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开始实验,请你指出图甲中存在的操作错误是 。(2)纠正错误操作后,开始计时。第3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 ,从记录数据的表格可以分析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温度 ,继续 。时间/min0123456温度/909294989898(3)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当地的气压 (选填“是”或“不是”)1标准大气压。(4)小华和另一位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其中水的质量较大的图象为 (选填“a“”或“b”)。29(5分)为了研究树荫下光斑的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小孔的形状小孔的外径/mm251025102510地面光斑小孔距地10cm小孔距地20cm小孔距地40cm小孔距地80cm小孔距地100cm小孔距地120cm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析上表的结果,得出来一些结论,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1)小孔成像是由于 形成的。(2)由于太阳距我们很远,到达地面的光线几乎是平行的,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是 (一致/不一致),这 (是/不是)太阳的像。(3)如表所示,当小孔的最大外径为5mm,小孔距地面80cm时,用一张卡片覆盖在“”小孔上(相当于把孔变小),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与不遮住小孔相比,光斑的形状 (变化/不变),亮度 (变亮/变暗/不变);若将该孔从离地面80cm逐渐远离至90cm处,光斑的大小 (变大/变小/不变),亮度 (变亮/变暗/不变)。30(5分)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进行实验,并将系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球是否被弹开来显示实验现象。(1)若在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只敲击了乙音叉,听到乙音叉发声同时也看到小球被 弹开,说明它也在振动发声,由此说明 。(2)轻质小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答: 。(3)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31(5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32(4分)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另一种液体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该液体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选填“相同”或“不同”)。(4)本实验除了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之外,还能够说明许多问题,请你写出其中的一个问题: 。33(3分)汽车防冻液 冬季气温低,为使汽车在冬季低温下仍能继续使用,发动机冷却液使用的不是纯水,而是加入了一些能够降低水凝固点的物质作为防冻剂,保持在低温天气时冷却系统不冻结。因此人们有时把冷却液称作“防冻液”或“不冻液”。现在经常使用乙二醇为主要成分的防冻液。乙二醇是一种无色微粘的液体,沸点是197.4,凝固点是11.5,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混合后由于改变了冷却水的蒸气压, 凝固点显著降低。其在一定范围内随乙二醇的含量增加而下降。当防冻液中乙二醇含量为40%、水的含量为60%时,凝固点为25;当乙二醇的含量为50%、水的含量为50%时,凝固点为35;当乙二醇的含量为68%、水的含量为32%时,凝固点可降低至68防冻液的沸点通常在零上110。根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防冻液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它是一种无色微粘的液体,当它与一定的水混合后,防冻液中乙二醇的含量为68%、水为32%时,防冻液的凝固点为 。(2)防冻液中乙二醇和水的配置比例,既要考虑当地的气温条件,一般选用防冻液的凝固点应低于当地最低气温1015;则可以兼顾经济利益。中国江南地区冬天最低气温在0零下10左右,你认为使用乙二醇含量占多少比例的防冻液最好 A40% B50% C60% D68%(3)请根据材料信息分析一下,与单独使用纯水相比,乙二醇防冻液对汽车除了有防冻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2019-2019学年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同型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满分32分,每小题2分)1(2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根据法拉第的发现,人们制成了电动机B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规律D托里拆利最先精确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解答】解:A、根据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人们制成了发电机,故A错误;B、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故B正确;C、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规律,故C正确;D、托里拆利最先精确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2(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A放大镜把字“放大”B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C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D屏幕上的“手影”【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光从空气传向玻璃在传向空气发生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从水传向空气发生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屏幕上的“手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3(2分)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A成语“震耳欲聋”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色B超声波和次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掩耳盗铃”主要在传播路径中减弱声音响度的D交响乐团的音乐大师采用不同的演奏手法主要是改变声音的音调【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人的听觉范围20Hz20190Hz。(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A、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不是声音的音色,故A错误;B、超声波和次声波也是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掩耳盗铃”主要在人耳处减弱声音响度的,故C错误;D、交响乐团的音乐大师采用不同的演奏手法时,振动的频率不同,主要是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同时还考查了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属于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4(2分)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由于频率太高听起来很刺耳B次声波由于响度太小人耳听不见。C超声波由于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D次声波由于频率很低可以制作声呐【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19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190Hz叫超声波;(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解答】解: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19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190Hz叫超声波;由于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都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5(2分)如图中MN为反射面,OA为某条光线的反射光线,O为入射点,则该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分别是()A60、60B30、30C30、60D60、30【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叫做法线; 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反射光线与法线夹角叫反射角。【解答】解:从图中可知,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9030=60;由反射定律可知,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此入射角也为6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注意入射角和折射角都是指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界面的夹角。6(2分)用同一只温度计测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A0的水温度高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C二者温度相同D无法比较【分析】根据晶体凝固(熔化)特点,凝固(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即可判断。【解答】解:冰的熔点是0,水凝固(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是0,两者温度相同。故选:C。【点评】凝固(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是晶体的典型特征。7(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B纸屑在发声的音箱上跳动,可以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进行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选项正确;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纸屑在发声的音箱上跳动。此选项正确;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所以在课堂上可以听到老师的讲话声。此选项正确;D、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此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属于易错题目。8(2分)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B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C物体在平面镜里成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也跟物体到镜子的距离有关,与镜子的大小无关D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缩小的虚像【分析】(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3)(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解:A、在岸上看到水中的游鱼细石,是由于光的折射;故A错误;B、因为桃花能反射红光,所以桃花呈红色,故B正确;C、物体在平面镜里成像的大小只跟物体的大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故C错误;D、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物体的颜色、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在平时学习中练习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9(2分)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铁的凝固特点的是()ABCD【分析】首先明确熔化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物体的温度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其次要分清铁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时的最大区别,那就是一个有熔点,一个没有熔点。【解答】解:A、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在上升、不变、上升,说明物体在吸热,并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B、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C、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在下降、不变、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故C符合题意;D、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故选: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明确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二是分清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10(2分)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ABCD【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1)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是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时,而BD图都是光从空气射向水里,故BD错误;(2)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而A图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C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要知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2分)男高音女高音是指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以上均不正确【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解:男高音女高音是指声音的音调。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12(2分)100的水和l00的水蒸气相比较()A100的水比100的水蒸气热B100的水比100的水蒸气冷C100的水和l00的水蒸气冷热程度相同D无法确定【分析】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解答】解:100C的水和l00的水蒸气,状态不同,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温度物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知道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是解答此题的基础。13(2分)为便于测量或观察现象,实验中我们经常会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可以在鼓面上放纸屑,通过纸屑跳动高度反映鼓面的振幅大小B在研究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使蜡烛受热均匀C为了显示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可以在空气中喷洒烟或雾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跳棋子的像更清晰,我们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分析】声音的产生靠物体的振动,物体的振动可借助其它物体(如纸屑)的跳动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研究蜡烛熔化特点,需要使蜡烛受热均匀;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一般很弱,需要灵敏度高的电流表检测。【解答】解:A、敲击鼓面,鼓面上纸屑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合理;B、研究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使蜡烛受热均匀,需要采用“水浴法”加热,故B合理;C、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但传播路径不容易直接观察,在空气中喷洒烟或雾,有利于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故C合理;D、物体成像要清晰,就必须让物体(棋子)有足够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而不是让平面镜(玻璃板)上有足够的光线。故D不合理。故选:D。【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方法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同学逐项分析,判断正误;关键是注意转换法的应用。14(2分)长期以来,呼风化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干冰直接变成小水珠或小冰晶B“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C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D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分析】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称为熔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导致周围温度下降。【解答】解:AB、“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升华为气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故AB错误;C、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为小水滴,故C正确;D、干冰升华吸热,周围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或凝华放热形成水滴或冰晶,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际分析题目,要结合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分析。15(2分)图中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其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A 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B商场内监控探头的应用C 缸中金鱼“变大”D 日食现象【分析】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凸透镜成像等。【解答】解:A、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是因为光大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变高了的虚像,所以叉鱼时应向更深处投掷鱼叉,故A属光的折射现象;B、商场内监控探头的应用其主要部件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其实质是光的折射;C、缸中金鱼“变大”是此时鱼缸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金鱼起到了放大的作用,其实质是光的折射;D、日食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综合以上分析,与其它三个的光学原理不同的是D选项。故选:D。【点评】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16(2分)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到300时还没有熔化完,说明玻璃熔点太高B夏天吹电风扇感到凉快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C用久的白炽灯内表面发黑,是因为钨蒸气先液化后凝固D夏天,我们看到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玻璃属于非晶体,没有熔点;故A错误;B、吹电风扇感到凉快是因为汗液蒸发吸热;故B错误;C、用久的白炽灯内表面发黑,是因为钨蒸气先升华后凝华形成;故C错误;D、夏天,我们看到雪糕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正确。故选:D。【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二填空题(共9小题,满分34分)17(3分)学校举行艺术节活动中,为表演同学伴奏的吉它老师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表演同学的歌声通过空气传播到观众耳中。观看演出时,同学们把手机铃声调成振动模式,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1)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表演同学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观众耳中。(3)同学们把手机铃声调成振动模式,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声源。【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防止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18(6分)冷空气不断来袭,天气转凉,试解释进入冬季后常见现象蕴含的物理知识。(1)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因为护肤霜减慢(减慢/加快)蒸发吸热。(2)严冬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室内(室内/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分析】(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有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解答】解:(1)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因为护肤霜减慢了蒸发吸热。(2)严冬的清晨,玻璃窗上有的“冰花”,是固体的小冰晶,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故答案为:(1)减慢;(2)室内;凝华。【点评】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其应用,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这种结合物理知识考查生活常识的题目,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很受欢迎,所以平时学习时一定要把物理联系生活。19(2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的速度相比一样快(选填“风声最快”、“雨声最快”、“读书声最快”或“一样快)。【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解答】解: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风声、雨声、读书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三种声音传播时的速度是一样快。故答案为:一样快。【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是一道基础题。20(3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BO是入射光线,OC是折射光线,玻璃位于右侧。【分析】由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及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解:(1)由图可知,NN是AOB的角平分线,是法线;(2)根据反射定律、折射规律,单独在法线NN一侧的光线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3)BON是入射角,度数是:90BOM=9030=60,反射角=入射角=60;折射角为CON,CON=9055=35;(4)由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知空气在介质的左侧,右边是玻璃。故答案是:BO;OC;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对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反射角、折射角等一定要记准确,并且会求入射角、反射角或折射角。21(4分)如图是小孔成像示意图。右侧是实物蜡烛,中间是可以左右移动开有小孔的挡板,左侧是接收屏。由小孔成像规律可知,蜡烛像的性质是倒立、实(正立、倒立,虚、实)像;如果挡板往左移动,像会逐渐减小(减小、增大)。【分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倒立的实像是小孔成像的特点;(2)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成正比。【解答】解:(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上部发出或反射的光经小孔后射到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发出或反射的光经小孔后射到光屏的上部,所以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像;小孔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是实像;(2)像的高度随像到小孔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挡板往左移动,像会逐渐减小。故答案为:倒立、实;减小;【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小孔成像的知识,像的高度和像到小孔的距离成正比。是一道比较难的题目。22(3分)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放出(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凝固(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个过程中水放出(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解答】解: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此过程放热;湿抹布粘在了侧壁上,是因为湿抹布上的水遇冷凝固为冰,与侧壁粘在一起,凝固放热。故答案为:凝华;放出;凝固;放出。【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23(6分)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块圆形玻璃转盘,距转盘1.8m高处有一盏灯成像在其中。则灯的像距离该灯3.6m;若用手拨动转盘使玻璃转盘顺时针转动,则会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不改变(选填“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或“不改变”)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浓萌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浓萌”的形成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而“楼台倒影”则是光的反射现象。【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根据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的特点分析。(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形成影子;(4)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实质是光的反射。【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在离转盘1.8m高处有一盏电灯,灯在玻璃转盘中的像离转盘的距离也是1.8m,灯的像到灯的距离为1.8m+1.8m=3.6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用手水平拨动转盘时,灯的位置不变,所以通过玻璃转盘观察到灯的像的位置不改变。“浓阴”是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楼台倒影”是楼台通过水面所成的虚像,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答案为:3.6;不改变;直线传播;反射。【点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光学三个学习重点,在学习中要联系生活中的实例现象正确区分。24(3分)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用一种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损伤处喷射,使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氯乙烷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喷在皮肤上会迅速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吸收大量的热。【分析】判断物态变化的名称,要抓住变化前后的状态;另外物态变化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和放热选现象,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做出明确的判断,汽化过程吸热,使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解答】解:(1)气态的氯乙烷在加压的条件下液化成液态储存在容器内;(2)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3)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汽化;吸收。【点评】本题考查汽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25(4分)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如图,附近的同学听不到敲击声,但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的同学却可以听到。这说明桌子(固体)可以传声。“掩耳盗铃”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3)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答】解:(1)一个同学轻敲桌底(使附近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帖在桌面上,能听到由课桌传播的声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2)铃声是由于铃的振动产生,“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产生;(3)地球表面有空气,可以传播声音,“掩耳盗铃”不能阻止声音的传播。故答案为:桌子(固体); 产生; 传播。【点评】运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知识可做出解答,还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三作图题(共8小题,满分34分)26(2分)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反射光线好像是由像点发出的,由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作出像点后,作出射线SP,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完成光路。【解答】解: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点评】本题还可以作出P点的像P,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从而确定入射光线和入射点,连接OP画出反射光线。27(2分)一条光线射到水面后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线OA如图所示,试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作出反射光线。【分析】反射和折射是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的现象,反射遵从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遵从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作图。【解答】解:先过O点作法线,因为折射光线在水中,所以入射光线在空气中,反射光线在水面发生反射,并且反射角跟入射角相等,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点评】在作光的折射光路图时要注意:不管光从哪种介质斜射向哪种介质,在光疏质(密度比较小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大;在光密质(密度比较大的物质)里面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较小,即“疏大密小”。角度越小,光线越靠近法线。28(8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1)小华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开始实验,请你指出图甲中存在的操作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2)纠正错误操作后,开始计时。第3min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为96,从记录数据的表格可以分析出:水沸腾的特点是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时间/min0123456温度/909294989898(3)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当地的气压不是(选填“是”或“不是”)1标准大气压。(4)小华和另一位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且同时开始实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丙所示,其中水的质量较大的图象为b(选填“a“”或“b”)。【分析】(1)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所对刻线相平;(2)温度计读数时,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根据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解答。(4)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水的质量越大,升温会越慢。【解答】解:(1)图甲中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错误为: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90上面第6个小格处,读作96;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3)由图知,当水的温度达到98时,温度不再变化,说明此时是水的沸腾过程,沸点是98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由此可判断当地的气压不是1个标准大气压。(4)读图丙可以看出,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b的升温较慢,其原因应该是水的质量多于a的缘故,即b的质量大;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2)96;不变;吸热;(3)不是;(4)b。【点评】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应能熟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