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同步测试_第1页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同步测试_第2页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同步测试_第3页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同步测试_第4页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同步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掌承天子,助理万机”的是 A.太尉B.丞相C.御史大夫D.郡守2.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度是 ()郡县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 A.B.C.D.3.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继承了商周形成的( )郡县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 A.B.C.D.4.我国法律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和传承,据说文解字阐释,汉语中“法”的古体是“灋”。“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鹰,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在古代,“法”主要表现为“刑”或“刑律”,“刑”既有刑戮、罚罪之意,也有规范之意;“鹰”也称“獬豸”,是神话中的独角兽,它公正不阿,善断是非曲直。上述材料表明,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法律的理解和诉求不包括( ) A.法律寄托着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价值追求B.法律富含着公平正义的神圣意蕴C.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D.法律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5.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其主要含义是( ) A.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B.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C.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D.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6.嬴政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体现了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制B.浓厚的部族色彩C.秦始皇非常勤政D.权力高度集中7.顾炎武曾说:“国家取州县之财,纤毫尽归之于上,而吏与民交困,遂无以为修举之资。”他批评的是中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 ) A.中央集权制度B.科举选官制度C.郡国并行制D.监察制度8.据秦律置吏率记载,秦朝时国家任免官史虽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这反映了( ) A.官僚政治具有一定灵活性B.当时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C.皇权专制统治具有随意性D.国家官史的腐败现象严重9.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皇权至高无上B.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人同伦10.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工程。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A.三公九卿制的实行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C.工匠技艺水平高超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11.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 ) A.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B.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C.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D.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12.西周中期到春秋早期,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显减少,鼎成列,钟成律,反映出一种秩序。春秋中期以后,出现大量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图案的青铜器。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邦建国B.兼并战争C.铁犁牛耕D.礼崩乐坏13.在湖南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的轰动全国的考古发现里耶秦简。上有包含“洞庭郡”“洞庭尉”“阳陵县”“阳陵守丞”等重要历史信息的字样。下列对这些秦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秦简属于考古出土文物,是一手资料,可以弥补正史及历史研究的不足B.对于研究秦朝的地方行政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C.“洞庭尉”和“阳陵守丞”分别是掌管洞庭郡和阳陵县监察、文书、监狱等事务的官员D.有助于我们研究和了解湖南湘西地区历史的变迁和行政区划的沿革14.秦始皇规定: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 A.皇帝独尊B.皇位世袭C.皇权至上D.避讳制度15.“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 A.嫡长子继承制B.等级森严C.神权色彩浓厚D.世卿世禄16.秦朝建立了不同于周代“王制”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与周代的王制、分封制相比,秦朝的政治制度废除了周代嫡长子继位制度 打破了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沿用周代的“家天下”的统治观念 确立“君权神授”制度 A.B.C.D.17.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18.下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A.实现了国家统一B.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C.实行分封制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二、材料分析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材料二:秦律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谋反罪、以古非今与挟书罪、诅咒诽谤罪、妄言与非所宜言罪、不敬国君罪、投书罪、降敌罪都作了非常严厉的惩罚规定,其死刑名就包括戮、磔、弃市、定杀、生埋、枭首、腰斩等。对于破坏伦理纲常不孝、乱伦罪和破坏公共秩序的盗窃罪也都给予重处。这些规定都是为了打击破坏政治稳定行为而设定的,且执行时是不予赦免的,连秦国名相商鞅、李斯等都以上述罪名之一被治罪处死。摘编自罗爱华秦律的制度分析 (1)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 (2)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琅玡台刻石文:维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器械一量,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材料二: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1)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举措。 (2)在材料二中李斯提出了什么建议?分别说明该建议的实施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图一 出土36万枚秦简的湘西里耶古城“中华一号井”。秦简多为当时的官署档案,内容广泛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大部分简牍属于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的秦朝。其纪年由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到三十七年(公元前210),记事详细到月、日。图二 游客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古城参观“秦简文化墙”时,面对二千多年前的世界上最早的“九九乘法表”,一边拍照,一边赞叹。 (1)这批秦简记载了当时许多重要的政治制度。其中,有关中央官制的记载可能包含哪些内容? (2)有人据地理位置判断,秦朝时的里耶古城应处于楚国的统治之下。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3)在制度创新方面,你认为秦朝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什么?这一制度创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协助天子处理日常事务的中央官职是丞相,故选B项。太尉负责军事,不选A项;御史大夫负责掌管奏章和监察百官,不选C项;郡守是地方长官,与题目要求的“中央官职”不符,不选D项。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区别历史概念的能力。本题的关键是注意皇帝制度,而郡县制和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运用排除法即可否定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点评】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基本内容;(1)建立皇帝制度:秦王嬴政以“德高三皇,功盖五帝”自称“始皇帝”。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其特点是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和皇帝独裁。(2)中央官制:创立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总的特点:中央机构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a)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中央机构各部门执政相互牵制。(b)军国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c)充分体现了“家天下”的特点。作用:形成了一整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3)地方制度:郡县制的全面推行推行: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内容:a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b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c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中皇位世袭,依据血缘关系实现王位的继续,所以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法律。根据材料“刑既有刑戮、罚罪之意,也有规范之意”可得出A项正确,但与题目要求不符;材料“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是指执法需要公平如水,故B项正确,但与题目要求不符;根据材料“鹰也称獬豸,是神话中的独角兽”可知古代法律被神化,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故C项正确,但与题目要求不符;材料未体现君主权力的来源,故D项错误,符合题目要求。5.【答案】A 【解析】【分析】关键信息是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把握西周如此分封与布局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A项正确;B项并没有从题干中体现;C项述说的是表面现象;鲁、齐是同姓王诸侯,D项一定程度上有所体现,但没有题干的所强调的,排除D项。【点评】考查分封制6.【答案】D 【解析】【分析】D无论大小事情均由皇帝决策,体现出权力的高度集中;材料是决策方式,没有涉及等级制度、部落色彩以及秦始皇的勤政,故A、B和C均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7.【答案】A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的“国家”与“州县”、“纤毫尽归之于上”等历史信息点,可以看出这是指的中央与地方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所以不难判断A是正确选项。B指的是选官制度,与题意无关;C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但是这种制度中的分封制并不符合题干所述“国家取州县之财,纤毫尽归之于上”,故排除。D也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A。【点评】该题考查的是中央集权制度,需注意题干材料信息的解读,难度适中。8.【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相关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B项“政治体制还不够完善”与题干信息“可随时调换或补缺”不吻合,排除;C项“随意性”解读有误,不符合题意,排除;D题干信息没有提及腐败现象的问题,排除D;A项“一定灵活性”与题干信息“可随时调换或补缺”相吻合,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有统一的固定时间,但也可随时调换或补缺可以看出其灵活性。9.【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新制度”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该制度下皇权至高无上,因此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是西周时期的情况,可以排除;C项说法是A项说法的表现,可以排除;D项说法是秦统一六国后的具体措施,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10.【答案】D 【解析】【分析】D据材料图片“秦始皇陵秦长城阿房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A三公九卿制是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容之一,故A项错误;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属于个人主观因素,故B项错误;C工匠技艺水平高超,显然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以及阿房宫是一般平民之力无法完成的,必须依赖强大的中央政府,由国家出钱组织民力完成。秦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是完成此类工程的先决条件。11.【答案】B 【解析】【分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见面推手属于礼乐制的内容,推手位置的不同与宗法血缘关系的亲疏有密切关系,这属于宗法制的体现,故材料反映了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故B选项正确;A选项只反映了血缘关系的问题,过于片面,故A选项错误;C选项只反映了礼乐制度的一面,故C选项错误;D材料反映了血缘亲疏决定了见面的礼节,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全面提取材料信息,注意两个方面的信息的理解和判断,学生容易片面理解,断章取义,因此错选A或C,同时,对于礼乐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应该正确认识,礼乐制是为宗法制服务的。12.【答案】D 【解析】【分析】从材料“西周中期到春秋早期,酒器明显减少,鼎成列,钟成律,反映出一种秩序”“春秋中期以后,出现大量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图案的青铜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导致青铜器发生材料中的变化;A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故排除;BC兼并战争和铁犁牛耕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春秋中期以后,出现大量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图案的青铜器是关键信息。13.【答案】C 【解析】【分析】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 乡 、里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ABD表述都有道理,C说法不对,郡尉是负责地方军事,守丞是辅助郡守县令的主要官吏,负责地方监察的应是监郡御史。【点评】否定型选择题也叫逆向选择题。此中题型在试题中有3个备选项是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要求的选出来。主要特点是:1) 从题干结构上看题干中有表达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词,如“不是”“不包括”“没有”“不正确”“错误的”“无关”“不符合”“不属于”“表述错误的”等。2) 从能力要求上看除考察历史学科的一般能力外,还突出考查同学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别于同学们的思维习惯,容易产生失误。14.【答案】C 【解析】【分析】C避讳制度和材料中的“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是为了表明皇帝地位特殊,不可僭越,从本质上体现了皇权至上。故答案为C项。A皇权独尊也是为了表明皇权至上,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本质上”的要求,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是关键信息。15.【答案】A 【解析】【分析】宗法制度有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称为大宗,其余是小宗。反映了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最大的特点。故选A。B项说的是政治制度;C项说的是政治制度的特点;D项是选官制度。均不符合题意。【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一般来说,凡是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等字眼的,大多与宗法制有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分封制、礼乐制度和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等也需要掌握。16.【答案】D 【解析】【分析】秦朝开创的皇帝制度,皇位世袭显示权力不可转移,沿用了“家天下”的统治观念;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全部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故正确。秦朝并没有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君权神授”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家董仲舒提出来的;故错误。因此本题选D。17.【答案】A 【解析】【分析】“民事”体现的是政权,“神事”体现的是神权。“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表明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故A项正确;权力尚未高度集中是指最高统治集团权力,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民本色彩是以民为本,而材料反映的是“民事”与“神事”相结合,故C项错误;宗法制度是以血缘为纽带,材料不能体现宗法制信息,故D项错误。18.【答案】C 【解析】【分析】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不是分封制度,所以C项内容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故答案选择C项。ABD项都是关于秦朝历史的准确信息。二、材料分析题19.【答案】(1)秦律具有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保证地主对农民的经济剥削、规范社会经济活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等职能。(2)秦律内容繁复缜密,体现法家思想,严刑酷法,轻罪重刑,维护皇权专制。 【解析】【分析】(1)要求根据材料归纳秦律的具体职能,考生需要阅读材料,严格依据材料涉及的领域进行归纳,如“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反映的是保护私有财产。(2)要求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考生需要对两则材料进行详细阅读和对比分类,然后总结出不同特点,如材料中有多处涉及对违法者的惩罚,而且比较严重,这反映出的特点是严刑酷法,轻罪重刑。20.【答案】(1)举措:制定法律;统一度量衡;实行郡县制。(2)建议:统一文字。影响:对秦朝:巩固统一,维护统治;利于经济交流与发展;建立统一的文化、有利于各地域各民族文化交流。对后世:汉字发展史上的里程牌事件,文字统一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影响的扩大。 【解析】【分析】(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