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公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荆公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荆公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荆公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荆公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荆公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建设单位抚州市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游件如联系人游件如通讯地址江西省抚州市高新区市城市规划艺术展示中心5楼联系电真邮政编码344001建设地点抚州市荆公路沿线、州学岭-东岳观立项审批部门抚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抚发改社会字【2017】6号、抚发改社会字【2017】36号抚发改社会字【2017】64号建设性质改建行业类别及代码N7852 游览景区管理占地面积(平方米)67333(101亩)绿化面积(平方米)7550总投资(万元)380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03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27%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9.12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概况抚州历史悠久,古为临川古郡,承载着深厚的临川文化。自古以来众星云集,文昌里、荆公路、梵罗山、州学岭等历史街区分别为汤显祖、王安石、曾巩、王羲之等名人故居,又有陆九渊、晏殊、谢灵运、陆游等名人曾在此为官或游览,留下文化遗迹,因此抚州被被喻为才子之乡。抚州古城历史上作为临川文化的核心承载区,地位极为特殊。虽然目前古城墙已不复,但古城范围内仍留存着州学岭和荆公路两片相对完整的历史街区,是不可多得、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但是其目前面临建筑及空间日益衰败、非物质文化遗产渐趋式微的现状。因此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性整治与改造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抚州市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拟投资建设荆公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对荆公路沿线与州学岭-东岳观历史地段古建筑进行保护修缮,总规划范围用地面积为268500m2,建设占地面积为67333m2,总建筑面积237487m2,主要建设内容为:古建筑保护修缮面积为24292m2,新增传统古建筑(包括风貌协调建筑、更新改造建筑等)面积共43000m2,消防专项工程共275200m2、灯光夜景工程共275200m2、智能化工程275200m2、室外管线综合工程共275200m2、绿化景观工程共69050m2及其他配套设施。本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9.1起施行)中“四十社会事业与服务业 120 旅游开发其他”,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为此,抚州市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江西南大融汇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承担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工程场址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了详尽的实地勘查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核实与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所规定的原则、方法、内容及要求,编制了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供环保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二、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地点、建设性质项目名称:荆公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建设地点:抚州市荆公路沿线、州学岭-东岳观建设单位:抚州市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性质:改建地理坐标:N275941.03,E1162129.74。四至情况:项目州学岭和荆公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抚州古城东部,是古城内仅存的两片可成规模的历史街区。州学岭历史街区北至市粮食局仓库,南至鱼子巷、泰山背路一线,西至赣东大道,东至抚河沿岸,规划范围用地面积12.25公顷;荆公路历史街区北至穆堂路、人民医院北院墙一线,南至邓家巷南侧建筑公司生活区,西至具庆路、临川第六中学东院墙及“荆国公祠”遗址一线,东至沿河路,规划范围用地面积14.60公顷。项目地理位置、周边关系图详见附图一、附图二。三、工程建设规模及组成1、项目组成表见下表表1-1 建设项目组成表项目组成组成说明主体工程道路部分东岳观路(支路)部分延伸、新建杨打渔路(支路)路基工程挖方3000m3填方2500m3借方500m3古建筑修缮面积24292m2新增传统古建筑面积(包括风貌协调建筑、更新改造建筑等)43000m2消防专项工程275200m2灯光夜景工程275200m2智能化工程275200m2室外管线综合工程275200m2绿化景观工程69050m2公用工程供水市政供水供电市政接入2、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表1-2 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总规划范围用地面积268500 m2(26.85公顷)建设占地面积67333m2总建筑面积237487m2其中保留建筑162001m2其中保护建筑8165m2其中文物保护单位7285m2不可移动文物880m2更新建筑75486m2建筑基底面积120800m2保留地块面积112500m2(11.25公顷)可更新地块面积94100m2(9.41公顷)停车位荆公路街区兴鲁坊路北侧规划服务设施用地地下空间结合建筑改造建设8014m2(地下车库,100个泊位数)州学岭街区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停车场(赣东大道-杨打渔路交叉口东侧)独立占地4267 m2(地面停车场,47个泊位数)抚河大道-杨打渔路交叉口南侧规划公共停车场独立占地2302 m2(地面停车场,35个泊位数)传统市集(大夫第路北侧)用地地下空间结合建筑改造建设3849 m2(地下车库,30个泊位数)容积率0.85四、劳动定员本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为100人,施工人员均为周边居民,不设施工营地;营运期居民游客等约4600人。五、产业政策分析本项目属于休闲旅游建设项目,属于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版)鼓励类中第三十四项“旅游业”中第二条“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服务”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同时,本项目已经过抚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抚发改社会字【2017】6号、抚发改社会字【2017】36号、抚发改社会字【2017】64号进行批复。六、选址可行性1、规划相符性(1)根据抚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如下:保护区划1)荆公路历史文化街区a)核心保护范围:包括两片,梵罗山路两侧传统居民集聚区,常平仓巷、唐家巷两侧传统民居集聚区以及荆国公祠周边地段,总面积4.80公顷。b)建设控制地带:北至穆堂路、人民医院北院墙一线,南至兴鲁坊路、抚州市供水公司南院墙,东至河滨路,西靠具庆路、临川六中,总面积8.88公顷。2)州学岭历史文化街区a)核心保护范围:州学岭路两侧传统居民集聚区,面积2.47公顷。b)建设控制地带:北起市粮食仓库,南至东岳观,东靠沿河路,西临赣东大道,总面积7.89公顷。重点保护对象抚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中指出,应重点保护好现存文物古迹和城市空间环境。保护要求针对核心保护范围的保护要求:不得改变街巷原始宽度。不得新建、扩建建构筑物(必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除外)。对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应按照相关法规、要求进行。整治风貌不佳的现代建筑,应按原貌或传统建筑样式进行。建筑控高维持原有传统建筑的高度,超高建筑应降层处理。保护与整治应坚持“小规模、渐进式”原则。鼓励与文化相关、与保护原则及其他保护要求不冲突的业态植入。针对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控制要求:建构筑物、格局、街巷、院落、古树名木等的保护整治不得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材质等应与历史风貌相协调;建筑高度、风貌等控制按照专项措施执行;整治更新应有计划、分阶段进行,避免大拆大建、避免统一的穿衣戴帽;业态植入应满足保护原则与要求,遵守街巷业态管控及街巷业态特色分类引导。(2)根据抚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2030年),如下:保护区划1)荆公路历史文化街区a)核心保护范围传统格局及空间形态的保护:严格保护构成街区外观的各个要素以及传统巷道的尺度,重点保护现存荆公路、梵罗山巷、常平仓巷、唐家巷、邓家巷近似树枝状的街巷格局和空间形态特征;保护壳子巷等传统支巷。修整或更新的建筑应采取院落形式,延续传统肌理。保护沿街建筑边界线的自然轮廓和有机更新,不宜生硬拉齐取直。b)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街区内有 11 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梵罗山“大夫第”民居、俞家大院、杨家大院(都尉第)、壳子巷双峰第民居、唐家巷“大夫第”民居、邓氏宗祠、延陵世家、宝应寺古井、“拟岘台”遗址、“荆国公祠”遗址、兴鲁书院遗址;按已公布的保护范围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其中,“拟岘台”遗址和“荆国公祠”遗址的保护范围均为文物本体外延 10 米。保护范围内,所有的文物建筑本体与环境均要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改变文物的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在专家指导下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做到“修旧如故”,并严格按审核手续进行。保护范围内现有影响文物原有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必须坚决拆除。必须增设必要的防火设施,四周必须留出防火通道。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不得擅自拆除或迁移易地。对全部毁损的文物古迹,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宜原址重建。按已公布的建设控制地带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其中,“拟岘台”遗址和“荆国公祠”遗址的建设控制地带均为保护范围外延长 20 米。建设控制地带内,要保护历史建筑,加强维修,拆除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的建筑物、构筑物。对文物保护单位采取必要的消防措施。严格控制区内新、改、扩建项目,建筑性质、形式、高度、体量、饰面材料以及建筑色彩、尺度、比例上必须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协调,凡不符合此要求的任何现状建筑,必须加以整治、改造,各建设项目必须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c) 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荆公路历史文化街区内有 1 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即常平仓 4 号民居,且尚未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应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改变文物的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在专家指导下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做到“修旧如故”,并严格按审核手续进行。d)已公布历史建筑的保护:街区内有 15处已公布历史建筑,分别为:秀捉双峰民居、学衍琼山民居、关西世家、梵罗山 13 号民居、荆公路 58、60 号民居、荆公路 70 号民居、荆公路86号民居、荆公路92号民居、荆公路93号民居、水龙巷 3 号民居、荆公路 140 号民居、儒林第、维角锺祥、梵罗山25号民居、荆公路88-1号民居。街区内的历史建筑不得拆除,建筑体量组合、内院界面形式和外观样式必须保持原有形制,内部允许增加现代设施和改善内部设施。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较文物保护单位低,应为其保护利用提供较为弹性的空间,创造条件探索出一些适用于自身及文物古迹保护的新理念、新方法。e)建议历史建筑的保护:街区内有7处建议历史建筑,分别为:杨家巷 1 号民居、梵罗山 95 号民居、壳子巷 2 号民居、卻家巷 1 号(太史第)、唐家巷 10 号民居、常平仓 5 号民居、梵罗山巷 23 号民居。建议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参照已公布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进行保护。2)州学岭历史文化街区a)核心保护范围传统格局及空间形态的保护:严格保护构成街区外观的各个要素以及传统巷道的尺度,重点保护州学岭路、东岳观路近似“T”字状的街巷格局和空间形态特征,保护壳子巷等传统支巷。修整或更新的建筑应采取院落形式,延续传统肌理。保护沿街建筑边界线的自然轮廓和有机更新,不宜生硬拉齐取直。b)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街区内有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六水桥“大夫第”民居、胡家大院(原市政府)、州学岭雷家大夫第、州学岭王家大夫第、州学岭23号民居。按已公布的保护范围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其中,六水桥“大夫第”民居的保护范围为文物本体外延 5米。保护范围内,所有的文物建筑本体与环境均要按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不允许改变文物的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如需进行必要的修缮,应在专家指导下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原则,做到“修旧如故”,并严格按审核手续进行。保护范围内现有影响文物原有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必须坚决拆除。必须增设必要的防火设施,四周必须留出防火通道。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不得擅自拆除或迁移易地。对全部毁损的文物古迹,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宜原址重建。按已公布的建设控制地带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其中,六水桥“大夫第”民居的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延长 10 米。建设控制地带内,要保护历史建筑,加强维修,拆除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的建筑物、构筑物。对文物保护单位采取必要的消防措施。严格控制区内新、改、扩建项目,建筑性质、形式、高度、体量、饰面材料以及建筑色彩、尺度、比例上必须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协调,凡不符合此要求的任何现状建筑,必须加以整治、改造,各建设项目必须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c)已公布历史建筑的保护:街区内有2处已公布历史建筑,分别为:六水桥 34 号民居、州学岭 40 号民居。街区内的历史建筑不得拆除,建筑体量组合、内院界面形式和外观样式必须保持原有形制,内部允许增加现代设施和改善内部设施。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较文物保护单位低,应为其保护利用提供较为弹性的空间,创造条件探索出一些适用于自身及文物古迹保护的新理念、新方法。d)建议历史建筑的保护:街区内有4处已公布历史建筑,分别为:州学岭9号民居、州学岭23号民居、州学岭34号民居、州学岭 66-68 号民居。建议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参照已公布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进行保护本项目建设按上述规划进行建设,符合规划要求。(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正本):第二章第十七条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第十八条 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第十九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第二十条 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实施原址保护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确定保护措施,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开工建设。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迁移或者拆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批准前须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需要迁移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依照前款规定拆除的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具有收藏价值的壁画、雕塑、建筑构件等,由文物行政部门指定的文物收藏单位收藏。本条规定的原址保护、迁移、拆除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第二十一条 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所有人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负担。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对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应当报登记的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本项目为对街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不涉及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符合第十七条规定;本项目未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一定程度上改善原有历史风貌,符合十八条规定;本项目不属于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符合第十九条规定;本项目建设时采取了一定的原址保护措施,两片街区内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详见下表1-3,符合第二十条、二十一条规定。综上,本项目符合要求。表1-3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街区名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称已公布的保护范围已公布的建设控制地带荆公路历史文化街区“拟岘台”遗址(北宋)文物本体外延10米保护范围外延长20米“荆国公祠”遗址(宋)文物本体外延10米保护范围外延长20米州学岭历史文化街区六水桥“大夫第”民居(清)文物本体外延5米保护范围外延长10米(4)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抚城规建字第【2017】17号)和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抚城规地字第【2018】03号)(见附件),本项目用地性质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用地项目符合城乡规划要求,同时根据抚州市国土资源局下发的关于荆公路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用地规划审查意见的复函,项目选址位于临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管制的允许建设区,符合临川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土地规划要求。2、生态红线及选址所在地环境敏感程度根据附图七,本项目不涉及生态红线,用地不属于生活饮用水源和地下水补给区、风景名胜区、温泉疗养区、水产养殖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需要特殊保护区域,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敏感程度一般。3、外环境兼容性项目周边主要为住宅及商业区,不存在工业污染源,不会对本项目造成影响,本项目选址合理。7、 现状概况1、街巷肌理街巷总体格局:呈鱼骨状以街(荆公路、州学岭路)串巷(唐家巷、梵罗山巷、常平仓巷、邓家巷)荆公路历史文化街区荆公路串联梵罗山巷、邓家巷、唐家山巷及常平仓巷的整体街区肌理较为明显;梵罗山街区内部街巷肌理多数不连续,阻隔、断头路较多,在梵罗山片区、及唐家巷常平仓巷周边尤为明显。梵罗山片区大面积的整体拆除破坏了原有街巷肌理,亟待复原。州学岭历史文化街区州学岭作为街区主要街巷肌理较为清晰,其他巷弄皆因建筑更新而不可辨识;大面积的整体拆除(包括传统古建筑)使得街巷肌理进一步缺失,有待复原。2、 建筑肌理荆公路历史文化街区梵罗山片区核心部分与唐家山、常平仓片区传统建筑肌理保存相对完整、肌理明显,建筑间多以狭窄的巷弄间隔,或共享外墙,呈连片式的建筑肌理。街区外围肌理呈现出以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穿插过渡的混合肌理。州学岭历史文化街区目前州学岭街区内部仅州学岭路中段南侧沿路的建筑肌理保存较好,其余区位建筑肌理破坏较为严重,现代建筑大体量,联排式、低密度的建筑肌理在街区中占据多数。街区存在较为严重的空间肌理破坏现象,亟待保护与复原。3、 街巷尺度现状传统街巷尺度基本控制在1:0.5-1:2之间,新建的建筑需注重建筑高度与街巷宽度的比例关系。4、现状建筑年代:历史街区内,大部分文物始建于清末民国,主要分布在历史街巷州学岭路、梵罗山巷、唐家巷、常平仓巷两侧。层数:历史街区内,主要为一层建筑,约占4成,这部分建筑一般为质量较差三类住宅、及年久失修较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少数部分为2-4层建筑。其余,80年代以后的新建建筑,一般在五层以上,包括临川人民医院、建筑公司、沿河的联排商住楼、兴鲁坊小区、富康小区等,占据了3层左右。在成片的低矮建筑中,这些建筑尤显突兀、不协调。质量:历史街区建筑的质量,总体保存情况不错。但部分建筑质量较差,这些较差的建筑中,主要为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结构:历史街区内,大部分建筑为砖木、砖混结构,清代民国的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70、80年代以砖混结构为主。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主要为1980年代之后新建的建筑,包括临川人民医院、建筑公司、沿河的联排商住楼、兴鲁坊小区、富康小区等。棚屋及简易结构主要为零星分布的宅旁搭建的屋棚、简易构筑物等。风貌:街区建筑具有传统风貌特征的,约占比例不到四成,包括了文物、已公布历史建筑、建议历史建筑和早期建设、保存至今未被较大程度改建的传统风貌建筑。1980年代特别是2000年后新建的5层以上现代商住楼、办公楼与街区整体风貌特征不协调,这些建筑或成片(如临川人民医院、建筑公司、沿河路沿线、兴鲁坊路沿线、荆公路沿线等),或零星,使街区整体风貌特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受到较大破坏。综上,根据现状建筑风貌、质量、高度、结构、年代等基本信息,将建筑保护与整治措施分为保护、修缮、改善、整治、拆除五种。文保单位为保护建筑;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归为修缮类;改善主要针对风貌良好,质量中等偏差的建筑;对于风貌不协调,但质量较好,且处于历史街区非关键区位的建筑,可进行立面整治措施;而风貌不佳且位于关键区位,或质量差的建筑予以拆除。拆除难度较大的建筑,可采取立面改造措施进行整治。图1-1 州学岭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整治范围图图1-2 荆公路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整治范围图5、土地利用现状现状用地以居住和商住综合用地为主,占比57.68%,且三类居住用地居多;商住综合用地沿主要街巷布局;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其次,占17.73%,主要为中小学用地占9.21%、医疗卫生用地占5.65%。本项目土地利用规划图见附图四-1和附图四-2。6、道路交通区域道路网现状街区外围主干道基本形成,由赣东大道、环城南路、抚河大道、大公路围合而成,内部街巷随街区自然发展形成。其中赣东大道、大公路为贯穿抚州市区南北向、东西向的骨架主干路,该两条路因缺乏分流性次干道和支路,在高峰时段交通负荷较大。抚河大道为城市次干道,分流了赣东大道部分交通量。街区内支路主要包括荆公路、东岳观路、穆堂路、兴鲁坊路、泰山北路、州学岭路等,路幅窄,路况差,机非混行,断头路多,通行能力较小。内部的街巷均难以通行机动车。交通运营特征外围主干道为区域交通的主要载体,由于该片区为老城区,未进行高强度开发,赣东大道、抚河大道、大公路等主干路目前交通运行状况良好,在高峰小时局部节点偶尔会发生交通拥堵。街区内支路由于未成网,路幅窄,断头路多,机非混行,受街市干扰严重,交通环境较差,在高峰期荆公路、东岳观路等支路时常发生交通拥堵。内部的街巷主要服务街区居民,目前人流不多。交通设施现状公交设施:街区外围主干道设有公交站台,街区内部未通公交。停车设施:街区内目前还未进行保护开发建设,未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在历史文化街区和城中村拥有机动车数较少,少数机动车零星地散停在街巷。街区内部停车设施缺乏,存在乱停放影响正常交通通行的现象;随着街区旅游开发及机动车数量的逐年增长,历史街区均面临严峻的停车难问题。7、市政设施给排水设施现状给水现状:规划区现状主要由荆公路水厂供水,现状供水能力5万m3/d,水源为抚河。水量和水压能满足规划区用水需求。但由于荆公路水厂取水口位于城区下游,水源污染增多,取水条件恶化。规划区内给水管道基本可以满足生活用水需求。排水现状:规划区整体地势较高,但在局部低洼点暴雨时仍会发生内涝。规划区现状排水系统为合流制,排水管渠基本覆盖本区域,但少部分地区雨水顺地面自然漫流。管线布置条件:规划区内建筑较为密集,建筑物间距较小,对给排水管线布置带来一定影响。电力通讯设施现状电气工程现状:1)规划区内现状没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在本区外西侧现有一座110千伏二仙桥变,该变电站现有容量231.5兆伏安,本区现有电源引自110千伏二仙桥变。2)抚州市荆公路、州学岭历史地段周边多使用杆上变压器,一条10千伏线路上连接好几台变压器,降低了供电可靠性。区内每户的供电绝大部分是合用电表,只有少部分实现一户一表,且所有电表的安装杂乱无章。3)周边及街区内部巷、弄的路灯都架设在架空电杆上,凌乱无序且间距大,照度不够;更不存在景观照明。4)街巷内电力线路以架空为主,电线杆密密麻麻,对各街巷交通和景观造成很大的影响。通讯工程现状:1)区内所有的电信设施和广电设施都采用杆上架设。2)街巷内通信线路以架空为主,进出每个设备箱的光缆或电缆象蜘蛛网一样在各街巷内随意架设。综上项目所在地现状存在问题有:配套设施不全,不仅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公共设施,还需因助推城市功能提升之需而应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等;街巷空间、重要节点空间、滨江空间缺乏整合,缺乏绿地开敞空间、公共活动空间;因城市开发建设,在局部传统风貌被破坏,并受到周边不协调风貌的包围、挤压,整体风貌特色不连续、不完整,缺乏特色;交通通达性、连通性不好,较为拥堵;停车难问题突出;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电线乱搭现象突出。八、工程内容及设计将建筑按照保护要求分为保护类(文保单位、文物点)、修缮类(已公布历史建筑、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改善类(传统风貌建筑、风貌协调建筑、建筑质量中或差)、整治类(风貌不协调、质量好、不宜拆除建筑)、拆除类(与传统风貌不协调、质量差、植入新功能区)四个等级。保护类(文保单位、文物点):保留,修旧如旧,功能上延续原有使用功能。修缮类(已公布历史建筑、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尽可能保留建筑原有结构与建筑形态,部分可通过局部拆除违章搭建空间,增加活动场所。改善类(传统风貌建筑、风貌协调建筑、建筑质量中或差):重新整治,将原有杂乱的建筑肌理根据街区建筑格局进行规整。整治类(风貌不协调、质量好、不宜拆除建筑):难以拆除的新建建筑通过增加裙楼在界面上保持统一。拆除类(与传统风貌不协调、质量差、植入新功能区):通过拆除原有风貌不协调建筑,重新根据街区肌理植入传统民居院落。1、 荆公路历史文化街区(1)保护类:唐家巷1号大夫第民居(市级文保)修缮策略:拆除后期搭盖建筑及增设墙体,恢复原有平面格局;恢复破坏和遗失的建筑构件;修复外墙砖石面,去除外部白色涂料。(2)修缮类: 常平仓3号民居(历史建筑)修缮策略:恢复原有平面格局;恢复原有门窗位置;修缮破损屋顶和墙面。(3)改善类:常平仓巷苏式建筑改善利用建议作为餐饮类建筑功能:拆除一层部分隔墙,创造空间开放的就餐环境,配套后勤、办公、卫生间等功能;二层可延续原有平面布局,打造高雅幽静的包间环境。常平仓巷小屋主体建筑建于五六十年代,为单层木构建筑,外墙面为夹泥墙,具有地方代表性。在周边整体建筑围合空间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建筑质量较差,建议落架,按原风貌重修。利用建议:餐饮类功能、书吧。(4)整治改造类: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点为整治改造一般建筑,保护街区内传统街巷的格局与尺度,重点整治传统街巷两侧街景立面。整治策略:多棚屋拆除(远期);多防盗网拆除金属防盗网该设隐形防护网;墙面污迹不整洁墙面粉刷、喷涂;色彩不统一一统一色调;空调外机随意悬挂固定区域用百叶遮挡;店招店牌无特色选用同款材料、统一设计;缆线未下地下地(远期);停车位不规范划定停车位。(5)拆除更新类:拆除后期搭建部分,还原传统建筑风格;拆除不协调及质量差的建筑,按传统建筑风格进行增补,部分拆除空间留作街区开放空间。更新建筑应以遵从地方风格的仿古建筑为主,强调与周边文保及历史建筑的风貌协调,如更新为文化创意工坊、日间照料中心、茶文化展示馆等。2、 州学岭历史文化街区(1)保护类:六水桥23号大夫第民居(市级文保)修缮策略:拆除后期搭盖建筑及增设墙体,恢复原有平面格局;恢复原有门窗、雕饰、门斗等;修复外墙砖石面,去除外部白色涂料。(2)修缮类:州学岭34号民居(历史建筑)修缮策略:拆除后期搭盖建筑及增设墙体,恢复原有平面格局;恢复破坏和遗失的建筑构件;修复外墙砖石面,去除外部白色涂料。(3)改善类:州学岭路与东岳观路交口青砖建筑主体建筑建于五六十年代,为三层居民楼,砖混结构,质量一般。平面为内廊双排式布局,分隔出的独立空间相对较小,部分房间无直接采光。可考虑拆除隔墙打开空间。外墙面青砖保留完整,阳台搭盖现象严重,门窗有一定破损。电线拉牵对整体形象影响较大。改造为特色民宿:首层可作为共享空间,附设咖啡餐饮等商业及书吧等功能;二三层作为住宿空间。(4)整治改造类:州学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点为整治改造一般建筑,保护街区内传统街巷的格局与尺度,重点整治传统街巷两侧街景立面。整治策略:多棚屋拆除(远期);多防盗网拆除金属防盗网该设隐形防护网;墙面污迹不整洁墙面粉刷、喷涂;色彩不统一一统一色调;空调外机随意悬挂固定区域用百叶遮挡;店招店牌无特色选用同款材料、统一设计;缆线未下地下地(远期);停车位不规范画定停车位。(5)拆除更新类:拆除后期搭建部分,还原传统建筑风格;拆除不协调及质量差的建筑,按传统建筑风格进行增补,部分拆除空间留作街区开放空间。更新建筑应以遵从地方风格的仿古建筑为主,适当添加现代元素等,如更新为文化创意工坊、农耕文化展示馆等。3、交通系统道路交通规划规划区由赣东大道、环城南路、抚河大道围合,大公路由东西向横穿围合区域,历史街区分别位于大公路南北侧。历史街区周边的赣东大道、抚河大道、大公路等干路网基本已按规划红线实施,为历史街区现状主要干路网。规划主要对片区支路网进行加密优化调整,基本保持街坊内的街巷格局,全面保护街区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对接周边交通组织。支路包括荆公路、东岳观路、杨打渔路、大夫弟路、泰山北路、穆堂路、兴鲁坊路等。荆公路:为连接州学岭、荆公路街区南北向的一条重要支路,北接大公路,南接环城南路。结合沿线建筑实际,基本延用现状道路,局部进行适当优化,调整原规划红线宽度。东岳观路:为加强州学岭、荆公路街区南北向、东西向联系,对东岳观路进行优化调整,将东岳观路从穆堂路向南延伸至兴鲁坊路,向北延伸至规划新增杨打渔路,加密历史街区支路网。州学岭路(大公路-赣东大道段):现状两侧分布历史建筑,街巷较窄,为保护州学岭历史街区的完整性,游客有更好的参观体验,本次规划将其作为步行道。道路横断面规划州学岭历史街区:包括东岳观路、杨打渔路、大夫弟路和泰山北路,其中东岳观路(杨打渔路-泰山北路段)、杨打渔路的红线宽度按15米控制,泰山北路红线宽度按10米控制,州学岭路改为步行。荆公路历史街区:包括荆公路、东岳观路、穆堂路、兴鲁坊路,其中穆堂路红线宽度按17.5米控制,荆公路(大公路-穆堂路段)红线宽度按16米控制,荆公路(兴鲁坊路以南段)、兴鲁坊路红线宽度按15米控制,荆公路(穆堂路-兴鲁坊路段)红线宽度按12米控制。在保护区内设计涉及文物本体时,红线宽度可适当缩减。图1-3 项目道路标准横断面图道路组织规划旅游线路交通组织:结合荆公路历史街区南侧旧屋区改造,建设集中式地面(或者地下)大巴停车场,旅游线路经荆公路停靠于本停车场,游客由游客服务中心出发参观本街区。对于市区内步行、乘坐非机动车或公交短途出游的游客,由周边各城市道路边侧的入口就近进入街区。在各游览交接点处设置个性化的引导路牌,形成连续舒适的步行空间,增强游览体验。居民出行交通组织:倡导公共交通出行,区内居民出行以换乘接驳方式为主,机动车均停靠于外围的停车场,由停车场步行进入居所。部分改造改建及更新建筑可配建一定的停车位。过境交通组织:诱导穿越性交通流通行保护区外围的环城南路和学府路,赣东大道作为分流南北向车流的次通道。街区内施行单行交通管制、强化公共交通通行等措施,以提高道路的通过能力和使用效率。慢行交通组织:构建环境优美、开敞的休闲步行空间,并与人行道网络连接,构筑完整的步行系统,以荆公路与大公路为轴线,将州学岭、荆公路历史街区内部、州学岭、荆公路历史街区之间以及州学岭、荆公路历史街区与抚河滨江景观之间串联,并合理规划游憩的自行车专用道,与景观步行走廊共同创造宜人的慢行交通环境。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街区结合建设项目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公共停车以地下车库为主,按用地控制和配建两种类型配置;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临时大巴停车场,解决旅游集散问题。街区内共规划4处公共停车场,其中2处地下停车库,2处为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位130个(荆公路一处停车场:100个停车位、州学岭一处停车场:30个停车位),地面停车位82个(州学岭两处停车场:停车位分别为47个、35个)。图1-4 荆公路停车场分布图(1) 图1-4 州学岭停车场分布图(2)4、市政系统(1)电力工程规划荆公路街区:街区周围的市政道路照明采用路灯和庭院灯相结合,街巷照明采用每隔 10 米左右设一盏墙灯。荆公路街区最大负荷 3226kW。街区内设 3 个环网柜,每个环网柜供电负荷为 10001300kW,环网柜 10kV 电源近期引自现状 110kV 二仙桥变电站,远期可引自规划的 110kV 马家山变电站。在新建的建筑内设变配电所,逐步把杆上变压器取消。小区内保护建筑等一、二级负荷应同时配备自备电源,街区内全部实现“一户一表”计量。10 千伏线路采用 YJV22 交联聚乙烯绝缘铠装电力电缆,低压线路采用 YJ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电缆敷设方式为穿炭素螺纹管埋地敷设。州学岭街区:街区周围的市政道路照明采用路灯和庭院灯相结合,街巷照明采用每隔 10 米左右设一盏墙灯。州学岭街区最大负荷 2121kW。街区内设 3 个环网柜,每个环网柜供电负荷为 600800kW,环网柜 10kV 电源近期引自现状 110kV 二仙桥变电站,远期可引自规划的 110kV 马家山变电站。在新建的建筑内设变配电所,逐步把杆上变压器取消。小区内保护建筑等一、二级负荷应同时配备自备电源,街区内全部实现“一户一表”计量。10 千伏线路采用 YJV22 交联聚乙烯绝缘铠装电力电缆,低压线路采用 YJV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电缆敷设方式为穿炭素螺纹管埋地敷设。(2)通信工程规划荆公路街区:荆公路街区共有电话用户 1533 线、有线电视终端 1549 个。在荆公路街区设 1 个通信机房,1 个电信设备间。主干电信线路采用光纤电缆由附近电信母局引至通信机房(电信设备间),再引配线光缆(电缆)至各电信用户。在荆公路街区设 1 个广电机房,1 个广电设备间。街区内广播电视线路采用光缆由附近广电基站引入广电机房(设备间),再引配线光缆(电缆)至各广电用户。在荆公路街区新建 1 个屋面通信基站。通信管线改为埋地敷设,原则上市政道路下敷设 612 孔110PVC 管,街巷中的通信管道建议采用五孔或六孔栅格管。电信、广电、网络等弱电线路采用同槽共手孔井不共管的敷设方式。规划在荆公路街区新建 1 个邮政所,建筑面积 200 平方米。州学岭街区:州学岭街区共有电话用户 949 线、有线电视终端 956 个。在州学岭街区设 1 个通信机房,1 个电信设备间。主干电信线路采用光纤电缆由附近电信母局引至通信机房(电信设备间),再引配线光缆(电缆)至各电信用户。在州学岭街区设 1 个广电机房,1 个广电设备间。街区内广播电视线路采用光缆由附近广电基站引入广电机房(设备间),再引配线光缆(电缆)至各广电用户。在州学岭街区新建一个落地通信基站,新建的落地通信基站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和城镇景观相一致。通信管线改为埋地敷设,原则上市政道路下敷设 612 孔110PVC 管,街巷中的通信管道建议采用五孔或六孔栅格管。电信、广电、网络等弱电线路采用同槽共手孔井不共管的敷设方式。州学岭街区保留现有 1 个邮政所。5、铺装及城市家具设计铺砖设计规划提炼荆公路街区与州学岭街区的传统文化及建筑语汇,以反应荆公文化/府学文化为核心,运用当地传统材料,采用传统工艺做法,恢复梵罗山巷/唐家巷等重要传统街巷的原有铺装,即将柏油路改为石板路,以此来延续街巷的历史风貌。广场铺装:铺装材质以抚州地区原有传统街巷铺装材料为主,广场铺装材质与小品/标识等设施可采用相似元素,环境要素相协调,突显环境氛围机动车道铺装:机动车道的铺装也以石材为主,要保证路面铺装的渗水性和平稳性。人行空间铺装:可以采用不同的石材铺装或变换铺装形式,引导人流划分空间,使通行空间及休憩空间相互不干扰城市家具设计城市家具类别:城市家具包括景观树池/座凳/路灯/垃圾箱等服务设施,具体分类及设计内容详见右表。设计原则:城市家具的设计应结合抚州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体现街区历史文化价值,反映街区历史故事。材质的选择宜采用木/石等传统材料,与传统风貌相协调。整体设计视觉识别系统,城市家具(包括座椅/垃圾箱/路灯/广告牌/信息标示牌等)作为整体视觉形象的组成部分,应统一设计配置要素提取:在城市家具的设计中,要提取当地特色的元素作为设计要素,体现城市特质。种植与绿化设计树种选择:树种选择应遵循两大基本原则生态效益优先。侧重本土树种,与城市风貌相协调乔灌草结合,多层次立体绿化树池设计:树池采用硬质透水铺装材料,既有利于不行空间的连贯也可以保证水分的下渗,有利于树木存活。6、旅游规划规划一条主要游线,从荆公路南入口进入历史街区范围,依次游览荆公文化区(琴棋艺术馆、中国诗词博物馆、王安石生平展示馆、书画艺术馆等)、非遗展示与遗址公园区(非遗馆与演艺广场、拟岘台遗址公园、)、文化休闲区(刺绣艺术馆、染织展示馆、绸缎纺织馆、篾编艺术馆、剪纸艺术馆、酒吧茶艺区等),在体验文化的同时享受休闲娱乐;再从荆公路转入梵罗山片区,领略街区中医文化、佛学文化、国学文化等历史文化氛围;最后经由穆堂路回到荆公路主线,往北进入州学岭历史文化街区,了解街区的州学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等,同时文化生态园也提供了集文化、商业、娱乐、休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验九、施工安排、投资及拆迁安置项目预计于2019年12月完工,总投资38000万元,项目涉及拆迁,需拆迁人口1358人,拆迁安置工作由政府统一安排,拆迁户以经济补偿方式进行补偿安置,拆迁安置成本包括在总投资内。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项目,项目所在地历史文化街区年代久远,未办理环评手续,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来自项目用地及主要商户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1、 废水项目现有废水主要来自住户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区域内现有居民约5310人。2、废气项目原住民、用地成分复杂,现有废气主要是由居民楼的油烟、饮食类商铺的油烟组成。由于区域面积较大,大部分建筑不高,通风较为良好,故而不会对项目区域造成明显影响。3、噪声项目地区主要的噪声来自来往人群及学校学生、广场人员发出的聊天、吆喝造成的生活、商业噪声,以及空调设备、部分商铺的风机等设备发出的机械噪声,通过采取降噪措施,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4、 固体废物项目现有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居民住户及商户活动的生活垃圾、清扫垃圾等,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进行管理和清运,无明显的固废残留,对项目区域无明显影响。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一、地理位置抚州市地处东经1153511718、北纬26292830之间。东邻福建省建宁县、泰宁县、光泽县、邵武市,南接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宁都县,西连抚州市永丰县、新干县和宜春市的丰城市,北毗鹰潭市的贵溪市、余干县和南昌市进贤县。南北长约222公里,东西宽约169公里,总面积18816.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27%。二、气象、气候抚州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风速1.6m/s,多年平均气温17.8,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9.6,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5.2,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多年平均无霜期275天。抚州市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668.4mm,历年最大降水量2480.5mm。(1954年),历年最小年降水量975.6mm(1986),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5倍。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46月,46月的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47.5%;10月一次年1月份降水量较少,仅占全年总量的14.7%;5月份降水量最大,占年降水量的17.3%;12月份降水量最小,占年降水量的4.2%。抚州市多年平均蒸发量1035.2mm。最大年蒸发量1426.9mm(1969 年),最小年蒸发量804.2mm(1975年),最大年蒸发量是最小年蒸发量的1.8倍;79月份蒸发量最大,占全年蒸发量的45%,12月次年2月份蒸发量最小,仅占全年的10%。三、水文概况赣江抚州市城区位于临水与抚河交汇处,东有抚河,西有宜黄水和崇仁河。宜黄水与崇仁河在临川区上顿渡下游汇合成临水,临水与抚河在城东相汇。抚河:发源于赣闽边界武夷山西麓广昌县梨木庄。河流自南向北流经广昌、南丰、南城,右汇黎滩河经浒湾,至临川左纳抚河最大支流临水,西北向流经南昌县境,在荏港改道由青岚湖入鄱阳湖。干流全长349km,从河源到南城长158km,称盱江,为上游河段。南城到临川长77.4km,为中游河段,在南城县城附近汇入抚河第二大支流黎滩河后称抚河。抚河干流在抚州市以上集水面积8723km2(廖家湾站)。抚河最大年平均流量 419m3/s,最小年平均流量79.9m3/s,是一典型的山区性河流。临水: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