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知识_消防技术实务教材_第1页
消防知识_消防技术实务教材_第2页
消防知识_消防技术实务教材_第3页
消防知识_消防技术实务教材_第4页
消防知识_消防技术实务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 燃烧基础知识燃烧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能与空气或其他氧化剂其化学反应的物质。助燃剂(氧化剂):支持燃烧的物质;引火源(温度):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自由基(干粉灭火剂可抑制)。这四个必要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一个条件不具备,燃烧就不会发生。(一定量的点火能量属于充分条件)燃烧的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着火和爆炸。着火又可分为点燃(或称强迫着火)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闪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引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闪点是可燃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汽油:50;酒精:12;乙醇:45)。燃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导致自燃危险的依据。气体燃烧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扩散燃烧比较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控制得好不易发生火灾,即使发生,也容易扑救;预混燃烧又称爆炸式燃烧,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迅速(危险性更高)。液体燃烧分为闪燃、沸溢、喷溅。闪燃: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先兆之一。沸溢:热波向液体深层运动,油中的乳化水汽向液面上浮油包气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被下面的蒸汽膨胀力抛出,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喷溅:热播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汽体积迅速膨胀,以致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外喷射。固体燃烧分为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称为燃烧产物。有完全燃饶产物(二氧化碳、水)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一氧化碳等)之分。烟主要是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悬浮与大气中能被看见的极小的炭黑粒子。木材在不同温度下分解产生的气体,随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体积分数降低,甲烷、乙烯、氢气增高。从纺织品等燃烧产生的氰化氢HCN能迅速致死、窒息,二氧化氮NO2强烈刺激肺部,能引起即刻死亡及滞后性伤害,氨气NH3具有强刺激性,对眼、鼻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燃烧产物的危害性表现在:火灾中人员死亡75%是因为吸入毒性气体致死。二氧化碳无毒,但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头疼、神志不清;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能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疼、虚脱、神志不清、和肌肉调节障碍,达到一定浓度会迅速致死。烟气除具有毒性外,还具有一定减光性,严重影响人的视线,难以辨别火势发展和蔓延方向,并对眼睛有极大的刺激作用。第二章 火灾基础知识火灾的定义: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做造成的灾害。火灾按燃烧对象分类A类:固体物质火灾 B类:液体或可融化固体火灾 C类:气体火灾D类:金属火灾 E类:电气火灾 F类:烹饪器具内烹饪物(动植物油脂)火灾火灾事故等级划分:特别重大火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重伤100人以上,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重大火灾死亡10至29人,或者重伤50至99人,或者直接财产损失5千万元至1亿元较大火灾死亡3至9人,或者重伤10至49人,或者直接财产损失1千万元至5千万元一般火灾3人以下死亡,或者重伤10人以下,或者直接财产损失1千万元以下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用火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建筑物火灾的蔓延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传导、对流、辐射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 500以上的烟气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可能被引燃起火。烟气在水m向扩散流动速度较小,在垂直方向扩散流动速度较大,在楼梯间或管道竖井中,由于烟囱效应产生的抽力,烟气上升流动速度更大。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包括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外界风作用、通风空调系统的影响等。火灾烟气的蔓延途径主要有四种:1)孔洞开口蔓延;2)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3)闷顶内蔓延;4)外墙面蔓延。建筑室内火灾温度时间曲线 初期阶段温升较小,至轰燃进入充分发展阶段温升最高,之后进入衰减阶段温度逐渐降低。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冷却灭火、窒息灭火、隔离灭火、化学抑制灭火第三章 爆炸基础知识爆炸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爆炸分为物理爆炸、核爆炸和化学爆炸。化学爆炸又可分为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爆炸和可燃粉尘爆炸。后两种爆炸存在于工业、交通、生活各个领域内,危害性很大。爆炸极限 一般认为时物质发生爆炸必须具备的浓度范围。通常以与空气混合后的体积分数或单位体积中的质量(粉尘)来表示的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最高(上限)和最低(下限)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爆炸上下限之间的间隔称为爆炸范围。在消防中的意义:是正确评价生产、储存过程中火灾危险程度的主要参数,是建筑、电气和其他防火安全技术的重要依据。具体应用在:1.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2.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也是选择电气防爆型式的依据。生产、储存爆炸下限小于10%的可燃气体的场所,应选用隔爆型电气设备。大于或等于10%,可选用任一防爆型电气设备。3.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防火墙占地面积、安全疏散距离和灭火设施。4.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安全操作规程。如生产时使可燃气体或蒸汽与氧化剂的配比处于爆炸极限之外,否则应充惰性气体稀释和保护。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氢气:4.075%;甲烷:5.015%;一氧化碳:12.574%。粉尘爆炸的条件有 三个: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于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最小点火能量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的起爆最小点火能量,单位是mJ(毫焦)。常见的爆炸引火源有 四种:机械火源(撞击、摩擦)、热火源(又分为高温表面和日光照射并聚焦)、电火源(又分为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化学火源(明火、化学反应热、发热自燃)。引发爆炸的常见原因 主要有四种:物料原因、作业行为原因、生产设备原因、生产工艺原因。第四章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知识危险品 危险品是指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爆炸品的爆炸性:某一炸药所需的最小起爆能,即为该炸药的敏感度。爆炸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是决定敏感度的内在因素。易燃易爆危险品主要有 容易燃烧爆炸的危险品是易燃易爆危险品,主要有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易燃气体 级:爆炸下限10%,或者爆炸极限12个百分点。实际中通常归为甲类火险物质。级: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实际中通常归为乙类火险物质。易燃气体的易燃易爆性:通常比液体、固体易燃,并且燃烧速度快;简单成组成的气体,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价键不饱和的易燃气体比相对应价键饱和的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大。易燃液体的分级:级:初沸点35;级:闪点23,并且初沸点35;级:闪点23并且35,且初沸点35 或者闪点35并且60,且初沸点35摄氏度且持续燃烧。实际应用中,通常把闪点28的液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将闪点28且60的液体归为乙类火险物质,将闪点60的液体归为丙类火险物质。易燃液体的六种特性:易燃性、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毒害性易燃固体 根据燃点高低,燃烧物质可分为易燃固体(燃点低于300)和可燃固体(燃点高于300)。一级(甲类)易燃固体:燃点低、易燃烧、燃烧迅速和猛烈,并放出有毒气体;二级(乙)燃点较高,燃烧较慢、燃烧产物毒性也较小;易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燃点低、易点燃;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氧化性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受热、被撞分解性;可燃性;与可燃液体作用自燃性;与酸作用分解性;与水作用分解性;强氧化物质与弱氧化物质作用分解性;腐蚀毒害性有机过氧化物的火灾危险性:分解爆炸性;易燃性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并且该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够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物质。这类物质都具有遇水分解,产生可燃气体和热量的特性。第二篇 建筑防火 (被动防火)第一章 概述建筑火灾的原因 主要有电气火灾、生产作业火灾、生活用火不慎、吸烟、玩火、放火、自燃、雷击、静电及其他原因。建筑火灾的危害 主要体现在:危害人员生命、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等。建筑防火主要的技术方法 主要有:总平面布置、建筑结构防火、建筑材料防火、防火分区分隔、安全疏散、防排烟、建筑防爆和电气防火。第二章 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评定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评定固体液体气体的指标是有区别的。1.气体:爆炸极限和自燃点;2.液体:闪点;3.熔点和燃点是评定绝大多数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例外:粉状可燃固体以爆炸浓度下限为标志,遇水燃烧固体以与水反应速度和放热量大小为标志,自燃性固体以自燃点为标志,受热分解固体以分解温度为评定标志。生产物品的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依生产时使用或产生物质,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甲类:闪点小于28的液体;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不小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乙类:闪点大于28且小于60的液体;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的气体;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助燃气体;浮游状爆炸粉尘或纤维,闪点大于或等于60的液体雾滴。丙类:闪点大于或等于60的液体和可燃固体丁类:对不燃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利用燃料进行的生产,或在常温下加工难燃物质戊类: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物质的生产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甲类:闪点小于28的液体;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不小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乙类:闪点大于或等于28且小于60的液体;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的气体;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助燃气体;常温下能与空气氧化积热自燃的物品丙类:闪点大于或等于60的液体和可燃固体丁类:难燃物质戊类:不燃物质注意:同一座厂房或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按较大的部分确定。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易燃、可燃物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的,按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按火灾危险较小的部分确定:火灾危险性较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危险性较大的部位已经采取了有效地防火措施;或丁戊类厂房内油漆空间内保持负压、设置了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20%。第三章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1、建筑按使用性质是如何分类的?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民用建筑可分为高层民用建筑单、多层民用建筑一类二类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54米建筑高度大于27米,不大于54米建筑高度不大于27米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50米任一楼层面积大于1000m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省级以上广播电视、电力、防灾调度指挥中心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除住宅建筑和一类公共建筑外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不大于24米的其他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又可分为厂房和仓库。高层与多层民用建筑按高度分类单、多层建筑:27米以下的住宅建筑、不超过24米(或超过24米的单层)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大于24米的非单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米。我国对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 分四级:A级(不燃材料、制品)、B1级(难燃材料、制品)、B2级(可燃材料、制品)、B3级(易燃材料、制品)。建筑材料燃烧等级判定依据的主要参数:1、材料:单一物质均匀分布的混合物,如金属、石材、木材;2、燃烧滴落物/微粒;3、临界热辐射通量:火焰熄灭处的热辐射通量或试验30min(分钟)时火焰传播到的最远处的热辐射通量;4、燃烧增长速率指数FIGRA:试样燃烧的热释放速率值与其对应时间比值的最大值;5、THR600s:10分钟释放热总量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附加信息:产烟特性、燃烧滴落物、微粒特性和烟气毒性等级。建筑构件 主要包括建筑内的墙、柱、梁、楼板、门、窗等。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包括构建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以楼板的耐火极限为基准。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时间,用小时(h)表示。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影响因素有六项:材料本身属性、构配件的结构特性、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标准所规定的实验条件、材料的老化性能、火灾种类和使用环境要求。建筑的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准;在防火设计中,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时衡量建筑物耐火等级的主要指标;建筑耐火等级是由组成建筑物的墙、柱、楼板、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和吊顶等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分为一、二、三、四四个等级。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 厂房、仓库主要是指除炸药厂(库)、花炮厂(库)、炼油厂外的厂房及仓库。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防火墙不燃3.0h不燃3.0h不燃3.0h不燃3.0h柱不燃3.0h不燃2.5h不燃2.0h难燃0.5h梁不燃2.0h不燃1.5h不燃1.0h难燃0.5h楼板不燃1.5h不燃1.0h不燃0.5h可燃1、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并符合以下规定:低下或半地下建筑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2、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民用建筑,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h。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1.5h和1h;3、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板应采用不燃材料,但屋面防水层可采用可燃材料;4、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采用难燃性墙体的房间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当房间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时,房间隔墙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h的难燃性墙体或耐火极限不低于0.3h的不燃性墙体;二级耐火等级多层住宅建筑内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75h。5、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采用不燃材料吊顶,其耐火极限不限;三级耐火等级的医疗建筑,中小学校的教学建筑、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场所的吊顶,应采用不燃材料;当采用难燃材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二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中门厅、走道的吊顶应采用不燃材料。6、建筑内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节点外漏部位,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节点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相应构件的耐火极限。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局建筑消防安全布局 建筑选址考虑的因素 周围环境、地势条件、主导风向。建筑总平面布局:合理布置建筑;合理划分功能区域。防火间距 确定原则:防止火灾蔓延、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节约土地资源、防火间距计算(最近距离、最突出外缘)。厂房防火间距: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50米;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30米。两座厂房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但甲类厂房之间不应小于4米。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厂房,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较低一座厂房的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门、窗等开口部位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分隔水幕,甲、乙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米;丙、丁、戊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米。相邻两座厂房相邻外墙为不燃烧体外墙,且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或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可以比照表241中间距减少25%。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建筑类别高层民用建筑 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一、二级一、二级三级四级高层民用建筑一、二级1391114裙房和其他民用建筑一、二级9679三级117810四级1491012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是防火墙时,防火间距不限;当相邻较低一面墙为防火墙时,且较低建筑耐火等级为一二级,屋顶不设天窗、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h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米。较高一座建筑相邻一侧外墙不超过较低建筑15米范围内设置甲级防火门、窗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米。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1、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耐火等级。2、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储存数量,提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门窗采用防火门窗或加防火水幕保护。4、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与新建筑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5、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但应兼顾通风排烟和破拆扑救,切忌盲目设置,顾此失彼。建筑平面布置 1、设备用房布置 1)锅炉房、变压器室布置 燃油、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房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气锅炉房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6米时,可设置在屋顶上;锅炉房、变压器室的门均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锅炉房、变压器室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h的不燃体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必须开设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当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锅炉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2)柴油发电机房布置 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及地下一二层,不应布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柴油发电机应采用丙类柴油作燃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不燃体隔墙和1.5h的不燃体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机房内设置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8h的用油量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3)消防控制室布置 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敷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物内首层靠外墙的部位,亦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一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他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附近。2、人员密集场所布置1)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他楼层的,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m。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2)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布置在建筑的首层或二三层,宜靠外墙设置,不应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1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墙上开门不得低于乙级防火门,设置在其他楼层时应注意: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的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米。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m。一个厅、室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面积小于50m时,可设置一个出口。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防排烟设施等。3)特殊场所布置 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当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和高层民用建筑内时,应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二三层;当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及二层;四级耐火等级的,应设置在首层。并均应设置独立的出口。医院的病房 1 对于设置在人防工程中的医院病房,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层,当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应大于10米。2 人防工程内设置的病房,应划分独立的防火分区,且疏散楼梯不得与其他防火分区的疏散楼梯共用。3 当病房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二层;当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设置在首层。歌舞厅设置在地下一层时,1.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的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米。2.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m。3.一个厅、室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面积小于50m时,可设置一个出口。4.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防排烟设施等。第五章 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防火分区 是指采用具有较高耐火极限的墙和楼板等构件作为一个区域的边界构件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阻止火势向同一建筑的其他区域蔓延的防火单元。防火分区的面积大小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火灾危险性、晓峰扑救能力等因素确定。防烟分区 是在建筑内部采用挡烟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烟气向同一防火分区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设置目的一是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二是提高排烟口的效果。其联系:都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势或火灾烟气蔓延,都会用到墙体来进行划分区别是:防火分区的划分是通过防火分隔构件来实现的,如墙、楼板、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水幕。而划分防烟分区的构件主要有挡烟垂壁、隔墙、防火卷帘、建筑横梁等。同时,防火分区是阻止火势向其他防火单元蔓延,而防烟分区是防止火灾烟气在同一防火分区内蔓延。厂房的防火分区 甲类厂房除因生产工艺外,应尽量采用单层建筑。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表251的规定增大1倍.不同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高层民用建筑一二级1500体育馆、剧场的观众厅,可适当增加单、多层民用建筑一二级2500三级1200四级600地下或半地下一级500设备用房不大于1000m同时,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面积可增加1倍;局部设置的,增加面积按该局部面积的1倍计算;裙房与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确定。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营业厅、展览厅,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装修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分别为:1) 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m;2) 设置在单层建筑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首层内时,不应大于1万m;3) 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m。防火分隔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每个房间应是独立的防火分隔单元,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时,一个厅、室的面积不得大于200m,不得增加;隔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h,楼板不低于1h,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单元之间或与其他场所之间的分隔构件上不得开门窗洞口。人员密集场所:观众厅、会议厅等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建筑面积不得大于400m,且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幕布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1级。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民用建筑内时,应采用不低于2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中,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布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防火分区不大于1000m,设置自动灭火和报警系统也不得增加。医院的病房楼:每个防火分区还需根据面积和疏散路线进一步分隔;防火隔墙不低于2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应采用常开防火门。商业服务网点:每个分隔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相互分隔。居住部分与商业网点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不燃性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h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完全分隔。住宅部分和商业网点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防烟分区的面积划分: 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或部位应划分防烟分区。防烟分区不宜大于2000m,长边不应大于60米。当室内高度超过6米,且具有对流条件时,长边不应大于75米。设置要求:防烟分区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结构梁等划分。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规范要求。采用隔墙等形成的分隔空间时,该空间宜作为一个防烟分区。防烟分区分隔措施 挡烟垂壁常设置在烟气扩散流动的路线上烟气控制区域的分界处,和排烟设备配合进行有效的排烟。其从顶棚下垂的高度一般应距顶棚面50cm以上。中庭建筑有哪些火灾危险?其防火分隔设计应满足什么要求?设计中庭建筑,最大问题是发生火灾时,其防火分区被上下贯通的大空间破坏。其危险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火灾不受限制的急剧扩大、烟气迅速扩散、疏散危险、自动喷水灭火装置难以启动、灭火救援活动可能受到影响(可能出现要同时在几层楼进行灭火、消防人员不得不逆疏散人流的方向进入火场、火灾迅速扩大,消防队难以围堵和扑灭火灾、顶棚和壁面上的玻璃因受热而散落,对扑救人员造成威胁、中庭的用途不确定,大量不熟悉建筑情况的人员参与活动,可能增加大量可燃物,增大火灾发生的几率,加大火灾时人员疏散难度)。其防火分隔设计应满足如下要求:在建筑物内设计中庭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建筑面积叠加计算。当面积之和大于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时,应符合如下规定:1.中庭应与周围相连通的空间进行防火分隔。防火墙不低于1h,防火玻璃不低于1h(采用C类防火玻璃时,应设置闭式自动喷水灭火装置),防火卷帘不应低于3h,与中庭连通的门、窗应采用能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2.高层建筑中的中庭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4.中庭内不应布置可燃物。设置防火玻璃幕墙的防火要求1.对不设窗间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h、高度不低于1.2米的不燃性实体墙或防火玻璃墙;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墙体不低于0.8米。2.为了防止火灾时幕墙与楼板、隔墙之间的洞隙蔓延火灾,幕墙与每层楼板交界处的水平缝隙和隔墙处的垂直缝隙,应用防火封堵材料严密堵实。3.窗间墙、窗栏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4.当玻璃幕墙遇到防火墙时,应按照防火墙的设置要求。防火墙不应与玻璃幕墙直接连接,应与其框架连接。设置防火墙、防火卷帘时各应满足那些构造要求 防火墙:耐火极限不少于3.0h的不燃性实体墙,设置时应满足六个构造要求,1.应设置在基础上或钢筋混凝土框架上,应截断可燃或难燃墙体的屋顶结构,高出不燃墙体屋面40CM,高出可燃或难燃墙体屋面不少于50CM;2.防火墙中心距天窗端面水平距离小于4米且天窗端面为可燃墙体时,应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3.建筑外墙为难燃墙体时,防火墙应突出墙的外表面40CM,或防火墙带的宽度,自中心起两侧不应小于2米;4.防火墙内不应设置排气道。不得开设门窗洞口,必须开设的,应采用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穿过防火墙;5.建筑物内的防火墙不应设在转角处。如设在转角处,内转角两侧上的门窗洞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米,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米;6.应考虑防火墙一侧的屋架、梁、楼板等受火灾影响而破坏时,不致使防火墙倒塌。防火卷帘:在一定时间内,连同框架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完整性要求的卷帘,由帘板、卷轴、电动机、支架、防护罩和控制机构组成。设置部位:一般设置在电梯厅、自动扶梯周围,与楼层走道、过厅相通的开口部位,生产车间中大面积工艺孔洞以及设置防火墙有困难的部位等。设置要求1.耐火极限应符合防火墙判定条件(不小于3h),或在其两侧设冷却水幕,水量计算延续时间不小于3h;2.设在疏散走道和前室的防火卷帘应具有延时下降功能,两侧设置开关装置,并能电动和手动控制;3.须在火灾时自动降落的防火卷帘,应具有信号反馈功能;4.应有防火防烟密封措施。5.不宜采用侧式防火卷帘;6.防火卷帘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所设置部位的耐火极限。防火门 是指具有一定耐火极限,且在火灾时能自动关闭的门。按耐火极限分为甲乙丙三级,分别不低于1.5h、1h、0.5h。分别应用与防火墙、疏散楼梯门、竖井检查门。防火门设置要求:1.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在关闭后,能在任一侧手动开启。2.用于疏散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能自动关闭;双扇和多扇防火门应设置顺序闭门器。3.除允许设置常开防火门的位置外,均应设置常闭防火门。4.为保证分区间相互独立,设在变形缝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较多的一侧,且防火门开启时不应跨越变形缝。5.防火门平时关闭后应具有防烟功能。防火阀 是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稳定性和耐火完整性要求,用于管道内阻火的活动式封闭装置。在风道贯通防火分区(防火墙)的部位,必须设置防火阀设置部位:1.穿越防火分区处;2.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3.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4.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5.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但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独立设置时,可不设防火阀;6.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止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公共建筑内厨房的排油烟管道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于竖向排风管道连接的支管处应设置公称动作为150的防火阀。第六章安全疏散安全疏散基本参数 1、人员密度计算 用每m人数来计算。录像厅、放映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1人/m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0.5人/m。2、疏散宽度指标:百人疏散宽度指标 是每百人在允许的疏散时间内,以单股人流形式疏散所需的疏散宽度。公式:百人宽度指标= N疏散人数100;t允许疏散时间(min);A单股人流通行能力(平、坡地面43人每分钟;阶梯地面37人每分钟);b单股人流宽度,0.550.6米。例如: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观众厅允许疏散时间2min,计算100人所需疏散宽度:门和平坡地面: *0.55=0.64,取0.65米;阶梯地面和楼梯:*0.55=0.74,取0.75米厂房疏散出口净宽度不宜小于0.9米,疏散走道净宽度不宜小于1.4米,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米。高层民用建筑:疏散外门、走道和楼梯宽度,应按1米每百人计算;公共建筑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净宽度不应小于0.9米,疏散走道和楼梯净宽度不应小于1.1米。高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和首层楼梯间的疏散门、首层疏散外门和疏散走道最小净宽度高层建筑每个外门的最小净宽度走道最小净宽度单面布房双面布房医院1.31.41.5居住建筑1.11.21.3其他1.21.31.4低下或半地下人员密集的厅、室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其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房间疏散门的各自总宽度,应按照其通过每百人不小于1米计算,办公建筑的门洞口不应小于1米,高度不应小于2.1米。3、疏散距离指标 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房间最远点到房门的疏散距离;二是从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厂房、仓库内的最大安全疏散距离(单位:米)耐火等级单层多层高层甲类一二级3025乙类一二级755030耐火等级一二级时,住宅建筑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 ,单多层22米,高层20米。安全出口 是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疏散门是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门、直接开向疏散楼梯间的门或室外的门;疏散出口 包括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安全出口是疏散出口的一个特例。疏散出口的布置要求 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并应符合双向疏散的要求;公共建筑内各房间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过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每个房间相邻2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米。安全出口 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的疏散人员,在建筑防火设计时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每座建筑或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每个防火分区相邻的两个安全出口或每个房间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米,即安全出口应尽量分散布置,并应有明显的标志。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当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有困难时,符合下列规定的防火分区可利用设置在相邻防火分区之间向疏散方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1.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大于1000m时,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小于或等于1000m时,不应少于1个;2.该防火分区直通室外或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计算总净宽度的70%。住宅建筑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 住宅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米。下列情形每个单元每层可设1个安全出口:建筑高度不大于27米,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m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小于15米。建筑高度大于27米且不大于54米,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m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10米,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多单元建筑,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m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10米,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54米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的疏散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疏散走道的设置基本要求: 走道应简捷,按规定设疏散指示标志和诱导灯。在1.8米高度内不宜设置管道、门垛等突出物,走道中的门应向疏散风向开启。尽量避免设置袋形走道。疏散走道的宽度应符合表268的要求。办公建筑的走道最小净宽度应满足2615的要求。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常开的甲级防火门。办公建筑的走道最小净宽 单位:米 走道净宽单面布房双面布房走道长度401.31.5走道长度401.51.8避难走道 是设置防烟设施且两侧采用防火墙分隔,用于人员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其设置要求:走道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走道仅与1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走道内部的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楼梯间 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疏散楼梯。疏散楼梯间的一般防火要求: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2.楼梯间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3.楼梯间不应设置卷帘;4.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或其他障碍物;5.楼梯间不应敷设或穿越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6.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建筑中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7.除住宅建筑套内自用楼梯外,地下、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必须共用的,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不燃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上与地下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有明显标志。敞开楼梯间:是低、多层建筑常用的基本形式,也称普通楼梯间。方便、经济,但火灾时不能阻挡烟气进入,可能成为火灾向其他楼层蔓延的主要通道。封闭楼梯间:是指设有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多层公共建筑(如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6层以上的其他建筑)、高层建筑的裙房、建筑高度不超过32米的二类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1米不大于33米的住宅建筑,其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住宅建筑的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设置要求:1.应靠外墙设置,并设置可开启的外窗排烟;2.首层敞开在大厅中的封闭楼梯间,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3.除楼梯间门外,不应开设门窗及管道井、电缆井的门或检查口;4.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丙类厂房设置封闭楼梯间,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其他建筑可采用双向弹簧门。防烟楼梯间:是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前室或阳台、凹廊,通向前室阳台凹廊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防烟楼梯间设有两道防火门和防排烟设施,发生火灾时能作为安全疏散通道。是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中常用的楼梯间形式。设置要求:1.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应设置防烟设施和应急照明设施;2.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的前室合用;3.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小于6m,居住建筑不小于4.5m;合用前室分别是10m和6m;4.疏散走道通向前室、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5.除楼梯间和前室的门外,楼梯间和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室外疏散楼梯:是指在建筑的外墙上设置全部敞开的室外楼梯,不易受烟火威胁,防烟效果和经济效果较好。主要适用于1.甲乙丙类厂房;2.建筑高度大于32米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丁戊类高层厂房;3.辅助防烟楼梯。设置要求:1.扶手高度不小于1.1米,楼梯净宽度不应小于0.9米;2.倾斜度不应大于45度;3.楼梯和疏散出口平台均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楼梯不应低于0.25h。4.通向室外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开启时,不得减少楼梯平台的有效宽度;5.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米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6.高度大于10米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置通到屋顶的室外消防梯。避难层(间) 超高层建筑中专供发生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楼层。封闭式避难层周围设有耐火的围护结构(外墙、楼板),室内设有独立的空调和防排烟系统,如在外墙上开窗,应采用防火窗。设置条件: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面积指标:按照5人/m设置。设置数量:首层距离第一个避难层不应大于50米,因目前国内主要配备的云梯车为50米高;其余两个避难层之间不大于45米。构造要求:1.避难层楼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耐火极限不低于2h。2.避难层楼板上应设置隔热层。3.避难层四周隔墙和内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4.避难层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管道井、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层分隔。安全疏散:避难层应至少有两个不同疏散方向,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应设有明显的标志;应设置应急照明,供电时间不少于1h,照度不低于1lx;除避难间外,应设置消防电梯口,严禁在避难层开设电梯门;避难层应设置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系统,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或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C类防火窗;避难层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应设有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确定建筑中需要疏散的人数建筑中需要疏散的人数,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按照人员密度指数计算确定。如办公建筑中普通办公室人均4m;商场地上一层人均0.5m;放映厅人均1m,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人均0.5m等。有固定座位的场所,其疏散人数按照座位的1.1倍计算,展览厅按照人均建筑面积0.75m计算。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离 安全疏散距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房间最远点到房门的距离;二是房门到疏散楼梯间或外部出口的距离。我国采用限制安全疏散距离来保证疏散行动时间。确定厂房的安全疏散距离,需要考虑楼层的实际情况(如单层、多层、高层)、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一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甲类厂房单层30米,多层25米;一二级耐火等级乙类单层75米,多层50米。公共建筑:应考虑建筑的耐火等级、楼层实际情况、疏散门的位置来确定。如一二级耐火等级幼儿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疏散门距离最近的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25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最大距离为20米。设置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场所,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住宅建筑:同样应考虑建筑耐火等级、楼层实际情况、户门位置等。如一二级耐火等级的高层建筑,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户门,户门与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40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户门,最大距离为20米.逃生疏散辅助设施 避难袋、缓降器、避难滑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