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乘法》课堂实录_第1页
《口算乘法》课堂实录_第2页
《口算乘法》课堂实录_第3页
《口算乘法》课堂实录_第4页
《口算乘法》课堂实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算乘法课堂实录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口算乘法课堂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口算乘法课堂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8页59页的内容。教学目标:尝试口算方法探究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教学重难点: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2、能正确地进行口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写有估算题目的花形卡片。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利用旧知识引领自主学习的开始。师:同学们,想到大自然里去寻找春天吗?让我们一起乘车去看看。电脑出示:小汽车实物图。(并注明:限乘6人)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乘坐的汽车,你知道了什么?生:一辆车只能坐6人。师:由此你想到什么问题?生:我们班有57位同学,到底需要几辆这样的车呀?让学生心算出结果。生:我们班一共需要10辆汽车,因为57除以6得9还余3,所以需要10辆。师:呆会儿十辆汽车就要来接我们了。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就是你要乘坐汽车的车牌号,请大家按照手中的车牌号找自己应该乘坐的汽车。电脑出示带有算式的汽车:第一辆:404第二辆:303第三辆:420第四辆:2008问:请同学们找一找有没有你要乘坐的汽车?生:我的车牌号是90,应该乘坐第二辆。师:你怎么算得这么快?生:我先算3乘3得9,再在9后面添一个0。师:谁和他坐同一辆车?(另外5人马上站起来)师:哪些孩子该乘第一辆?第三辆呢?第四辆呢?(学生纷纷起立,老师巡视看有没有算错的)电脑演示车开走,接着出示:第五辆:124第六辆:115第七辆:155第八辆:133师:这四辆里有没有你要乘坐的汽车?生:我的车牌号是48,应该乘坐第五辆。因为10乘4得40,2乘4得8,40和8合起来是48。师:其它三辆该谁乘坐?(学生很快找出自己乘坐的汽车,老师巡视)电脑演示车开走,接着出示:第九辆:()5师:现在还剩下多少号的孩子没找到汽车?生1:我们是120号。生2:我们是100号。师:你们谁该乘坐这辆车呢?手拿100号卡片的学生纷纷站起来:该我们乘坐。师?为什么?生:如果括号里填上20,20乘5就得100。所以该我们乘坐师:拿120号卡片的孩子就不能乘坐这辆车吗?学生疑惑摇头。师;真的不能吗?哪位孩子能帮120号的同学也坐上这辆车?生:我在括号里填24,24乘5得120。学生想了想,做出同意的表情,掌声随即响起。师:可这么多人坐不下呀?还有一辆车,看谁能乘坐这辆?最后电脑出示:第十辆:60()拿120号卡片的学生纷纷起立:我们乘坐这辆吧。二、层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寻找口算方法。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口算找到了自己该乘坐的汽车,今天我们要在郊游途中继续寻找口算乘法的方法。板书课题:口算乘法1、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师:同学们都坐上了车,现在老师要去把车费交给租车公司。电脑出示:租一辆车30元,10辆车需付多少钱?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1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因数有什么特征?(两个因数都是整十数)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前面学习的口算方法来算这道题呢?同桌讨论,探索方法。学生汇报各种口算方法,老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3010 31=3再添两个0301=30 再添一个0103=30 再添一个010103=1003=300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0930=27030=300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