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地方标准--DB33T 534.1-2005 无公害芦荟 第1部分: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1页
DB地方标准--DB33T 534.1-2005 无公害芦荟 第1部分: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2页
DB地方标准--DB33T 534.1-2005 无公害芦荟 第1部分: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3页
DB地方标准--DB33T 534.1-2005 无公害芦荟 第1部分: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4页
DB地方标准--DB33T 534.1-2005 无公害芦荟 第1部分:生产技术规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yyx 012001db33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2005-03-18实施2005-02-17发布无公害芦荟第1部分:生产技术规程n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loepart 1: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db33/t 534.12005浙江省地方标准ics 67.080.20b 31备案号:1db33/t 534.12005前 言db33/ 534-2005无公害芦荟按部分,分为二个部分:第1部分:生产技术规程;第2部分:质量安全要求。本部分为db33/ 534-2005无公害芦荟的第1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部分由海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海盐县秦万芦荟专业合作社负责起草;嘉兴市芦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加起草。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则勤、万福祥。7db33/t 534.12005无公害芦荟第1部分: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部分规定无公害芦荟的产地环境、产地技术要求、种苗繁育、定植与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技术准则。本部分适用于无公害芦荟的种植。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gb/t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gb/t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gb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gb/t 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ny 5010-2002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db33/ 534.2-2005 无公害芦荟 第2部分:质量安全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db33/ 534-2005的本部分。3.1芦荟本定义的芦荟,学名aloe vera,俗称库拉索芦荟,为浙江省主产芦荟品种。芦荟鲜叶可用于食品、化妆品的加工和制造。3.2无公害芦荟芦荟鲜叶中的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量指标控制在db33/ 534.2-2005规定限量范围之内的商品芦荟鲜叶。4 产地环境4.1 无公害芦荟产地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ny 5010-2002中3.2的规定。4.2 无公害芦荟产地灌溉水质量应符合ny 5010-2002中3.3的规定。4.3 无公害芦荟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 5010-2002中3.4的规定。5 产地技术调控5.1 择地、种植环境5.1.1 大棚选址应考虑交通方便。搭建塑料大棚应选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疏松土壤,土壤的ph值范围为6.57.0,无遮荫,光照充足。5.1.2 土壤营养元素、光照、温度、水分、气体和土质等条件参见附录a。5.2 大棚搭建大棚一般长30m,宽6m,高2.5m,棚肩高1.5m,大棚面积180m2,大棚呈拱形,可选择其他单栋或连栋大棚,棚间距离1 m1.5 m。5.3 土壤消毒定植前应对土壤进行全面的灭菌消毒,杀灭土壤中的虫卵,幼虫及病菌。可翻耕土壤,利用夏季高温爆晒或冬季进行冷冻;亦可用多菌灵或百菌清1000倍喷淋土壤灭菌。5.4 整地筑畦5.4.1 定植前深翻土地,去除杂草和树根,翻耕深度为40cm左右。5.4.2 芦荟种植地应深耕细作,原是水田种植的更需深沟高畦,以保证排水便利。6m30m的标准大棚作成4畦,每畦宽150cm,畦沟宽40cm50cm,高20cm30cm。5.5 基肥定植前应深施基肥,每667m2选腐熟有机肥料(厩肥、土杂肥、绿肥)1200kg3000kg,菜饼100kg加过磷酸钙50kg,混拌均匀施用。施肥也可采用穴施,即在移栽的每穴施入腐熟有机肥0.5kg作底肥。在整地作畦时深施15cm20cm土层以下,与土壤充分混匀。5.6 铺设地膜为保温、保湿、保肥,促使芦荟快速生长,宜铺设地膜。6 种苗繁育6.1 苗圃的选择6.1.1 应选择地势平坦或缓坡地,排灌方便,不宜积水,保证育苗各阶段对水分的需求。苗圃地块的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宜选择交通便利、芦荟苗能及时外运的地块作苗圃。6.1.2 育苗场不应选在重茬地上。6.2 繁殖方式6.2.1 芦荟采用分株繁殖法或组培育苗。分株繁殖通过人工方法,将带根的完整的芦荟幼苗植株从母体上分离出来,另行栽植形成新的植株。6.2.2 分株繁殖选择春秋两季繁殖为宜。6.2.3 进行分株繁殖时,先将带有幼根的幼苗从母株上剥离出来,然后摊在地上,在通风处干燥23日,使其剥离伤口愈合后再定植到苗圃中,及时浇透一遍定植水,减少幼苗死株,提高成活率。6.3 种苗密度芦荟栽植采用“定植间隔法”,即一次性定植,大多数苗分期移栽。当标准大棚面积为30m6m时,种苗用量分别为:a) 株高10 cm15cm,每只标准大棚定植3000株3800株;b) 株高20 cm30cm,每只标准大棚定植1200株1500株。7 定植及田间管理7.1 定植时间7.1.1 芦荟属多年生常绿肉质草本植株,一旦定植,多年不移植,种植期约为7年。7.1.2 春季3月5月和秋季9月11月为最佳定植时期。7.1.3 定植宜在阴天进行。其它季节定植时,应有相应的辅助措施,夏天应遮阴降温,冬天需增温保湿。7.2 定植密度7.2.1 选择株高10cm15cm,分株苗、插生苗或组培苗,每畦栽5行,株距为30cm,每个标准大棚定植约2000株。7.2.2 栽植一年后,芦荟株高50cm以上时,再次进行行间苗移栽,每畦剩下2行,株距50cm,此时每个标准大棚约剩500株。7.3 定植后管理7.3.1 定植后应立即浇水一次,未浇水的地面适当补浇。切忌连续灌水,否则造成根系腐烂死亡。7.3.2 定植后需利用遮阳网进行遮阳,一般15天20天可缓苗。7.4 环境调控7.4.1 水分芦荟苗期忌水渍。出现水渍现象,应及时排除积水,保持土壤良好的通气性,促进幼根早发。7.4.2 温度芦荟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为1530。冬季应防霜防冻,增温保温,温度宜保持在5以上,最低温度不低于1。夏季应防止高温危害,棚内温度30以上时应通风降温,最高不超过40。7.4.3 湿度芦荟生长所需空气湿度为75%85%。棚内湿度状况与大棚密闭程度、灌溉、外界气候条件有关。棚内应在上午浇水,浇水后立即通风,防止空气相对湿度过高。外界阴雨或降雪时,棚内湿度增高,晴天、风天空气湿度降低,应合理调节棚内湿度。7.5 栽培管理7.5.1 追肥7.5.1.1 生长良好的芦荟需多种营养元素协调、平衡。7.5.1.2 在施足底肥的同时,应注意及时追肥,以腐熟程度高的有机肥为主,注意保持氮、磷、钾的平衡供应。7.5.1.3 施肥量及施肥浓度根据植株大小和生长期确定,原则为薄肥、勤施。7.5.1.4 追肥一般掌握在每年3月10月,每月1次,每667m2施45%复合肥10kg为宜。7.5.2 中耕、除草与培土7.5.2.1 清理残叶早期叶片一旦老化,应注意及时清除,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避免造成病菌传播。7.5.2.2 中耕细碎土块,疏松土壤,使空气流通,有利根系呼吸和土壤中微生物活动,促进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肥力。7.5.2.3 除草消灭杂草,减少土壤中水肥消耗,防止病虫的滋生和蔓延。除草方法应采用“除早、除小、除了”。7.5.2.4 培土芦荟生长过程中,尤其到生长中后期,植株较大,加之采收叶片,应及时合理地进行培土护根,加固植株基部,防止倒伏。7.5.2.5 灌溉为疏松土壤,节约用水,减少病害,宜采用滴灌。7.5.3 补苗、间苗、分苗移植7.5.3.1 补苗芦荟栽种后应经常检查,发现缺苗、死苗及时补种,并拔除病苗、弱苗,达到苗全,苗齐,苗壮。7.5.3.2 间苗扩种芦荟栽植采用“定植间隔法”,即一次定植,分期间苗移栽。在间苗移栽过程中,芦荟植株尽量带土,进行适当遮阳处理,可缩短缓苗时间。7.5.3.3 分株繁殖对田间长出的芽应根据情况灵活处理,若要扩大种植面积,培育种苗,则将芽留住,此时应加强水、肥供应,当小苗长到15cm以上时,即可将其分出,另外移栽。8 病虫害防治8.1 病虫害种类8.1.1 病害芦荟病害较少,偶有发生。病害有黑斑病、褐斑病、炭疽病、叶枯病和白绢病,一般以黑斑病为主。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丝状污斑,后发展为近圆形的褐病斑,病斑边缘放射状,周围有黄色晕圈。发病后期,病斑上常有许多黑色疱状颗粒,严重时产生紫色到黑色条状病斑,叶表下陷。8.1.2 虫害芦荟是抵抗虫害能力较强的植物,较少有昆虫危害芦荟。特殊年份棉铃虫、青虫会危害幼苗及嫩叶。8.2 防治原则芦荟病虫害防治应以综合防治为主,用药防治应符合gb 4285、gb/t 8321.1、gb/t 8321.2、gb/t 8321.3、gb 8321.4、gb/t 8321.5、gb/t 8321.6、gb/t 8321.7的规定。8.3 防治方法8.3.1 农艺综合防治8.3.1.1 建立健康无病种苗基地,选择无病原物的地点为种苗繁育区,严防病原物的传递和侵袭,以保证优质无病种苗的提供。8.3.1.2 进行合理轮作,减少病原物对土壤侵袭机会。8.3.1.3 加强田园卫生清理。芦荟种植应重视田园卫生,应注重以下事项:a) 定植以前进行深耕,将各种秸秆残余翻地压入土中,无杂草残秸裸露地面;b) 芦荟生长期间及时铲除杂草,使寄生病原物无栖生地,改善芦荟通风透光条件;c) 对病株、病叶、植株下部老叶应及时去除,以免病原物扩散蔓延,减少侵染机会。8.3.1.4 按照生长发育需要,合理运筹水肥,增强芦荟抗病能力。浇水时应从植株基部浇入,减少喷水,以免喷湿叶片,改善通风和透光条件。8.3.2 药剂防治为有效防止真菌侵入植物体内,可喷施波尔多液进行保护性防治。发现棉铃虫、青虫时可用1000倍辛硫磷防治。选择适当时机,有针对性用药,可有效控制虫害。8.3.3 用药方法芦荟病虫害防治用药应交替使用,防治常用药方法见表2。表2 防治常用药方法农药名称剂型规格防治种类使用方法用量与浓度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黑斑病、褐斑病喷雾8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炭疽病、叶枯病喷雾8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白绢病喷雾1000倍53.8%可杀得可湿性粉剂黑斑病、褐斑病喷雾1000倍40%辛硫磷乳油青虫、蛴螬喷施1000倍9 采收9.1 采收期和采收年限正常管理下,芦荟年生长810片叶,生长2年以上的芦荟成熟叶片即可采收。芦荟采收年限为78年,盛产期为45年。9.2 采收标准采收时,芦荟鲜叶质量应符合db33/ 534.2-2005的要求。9.3 采收时间宜选择晴天采收,切勿雨天采收,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喷施农药的芦荟应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后采收。9.4 采收方法芦荟叶片为轮生,呈螺旋状排列。应采取以生理年龄最老的基部叶片开始,自下而上逐片采收,应保证芦荟顶端留足8片12片以上叶片。从叶片与茎交接处用刀从一边各割一开口,然后用手向下掰,取下鲜叶。可保留少量叶鞘,缩小采收叶片的伤口,避免造成较多粘液流出,以提高芦荟贮藏性能。9.5 采收注意事项采收直接影响芦荟鲜叶质量和芦荟的正常生长。芦荟采收时应注意以下事项:a) 不应碰伤未采收的嫩叶;b) 叶片割口不可离茎过远或伤口过大;c) 采收量不应超过需用量,不应掠夺性收割,避免造成芦荟生长不良及影响产量;d) 采收后叶片不应过久挤压在一起,运输时不应损伤叶片,避免引起损伤性腐烂及影响贮藏;e) 采收后应及时追肥,并适时培土一次。(资料性附录)芦荟种植的土壤、光照、温度、水分和气体a.1 土壤营养元素a.1.1 氮元素氮是构成芦荟生命物质核酸蛋白质的基本元素,可促进叶片中叶绿素的形成。施用氮肥对芦荟地上部分的促进作用明显。施氮应施有机质肥为主,如施用过量,会造成植株徒长,植株纤嫩,易感染病害和发生倒伏。a.1.2 磷元素磷元素是构成芦荟细胞核的重要物质,可增强植株坚韧性,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对不良环境和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合理施磷肥,可促使芦荟生长健壮。a.1.3 钾元素钾元素使芦荟生长健壮,促进植株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旱和抗寒能力。若过量施用钾肥,会抑制植株的生长。a.1.4 钙元素钙元素主要用于细胞壁的合成,增加芦荟植株的自身保护能力,对芦荟根系的发育有一定作用。a.2 光照光照强度直接影响芦荟的光合作用和形态特征。光照强,植株生长茁壮,叶片肥厚,叶色墨绿,但应注意夏日强光照对叶片的伤害;光照不足,植株细弱,叶片较薄,叶肉不饱满,叶色浅淡。芦荟种植应阳光充足,在微阴条件下生长也可适应,对新定植的幼苗需进行适当遮阴,缩短缓苗期,有利幼苗植株生长。a.3 温度芦荟生长时的最低温度在1012之间,温度低于10生长基本停止,温度在05之间虽没有冻害发生,但对芦荟植株损害明显,若连续数天低温,易感染病害,发生软腐,根部腐烂,造成植株死亡。芦荟适宜生长的温度白天为2530,光合作用明显。夜间为1517。芦荟生长期内热损伤的极端温度约在5055。过高温度条件下,芦荟代谢失去平衡,生长受到抑制。a.4 水分芦荟所需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0%60%,并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无论在苗期和成株期,土壤水分过多,会造成土壤空气不足,轻则使根系受损伤,重则造成整个植株死亡。其危害程度远远超过水分不足和干旱引起的危害。a.5 气体芦荟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土壤含氧量在17%21%。土壤积水会出现土壤氧气不足,影响根系发育。土壤施有机肥料,可使土壤形成水稳性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空气条件,满足呼吸需要。a.6 土质富含有机物的砂质壤土是理想土壤类型,其保水保肥能力较好,可满足芦荟生长过程中根系对土壤的气、肥、水、热等各项因子要求。土壤的ph值与芦荟生长关系密切,ph值最佳范围为6.57.0。(资料性附录)芦荟大棚栽培性能b.1 大棚性能b.1.1 温度棚内温度随外界变化,季节温度作用明显,早春昼夜温差大,晴天昼夜温差大于阴天,阴天棚内增温不显著。早春和秋冬应注意大棚保温。b.1.2 光照东西延长的大棚,光照强度较高,但作物生长期南侧光强,北侧光弱,光照分布不均匀。南北延长的大棚,光照强度虽然较弱,但分布较均匀。双层薄膜覆盖的大棚光照强度明显减弱,宜采用活动的多层膜覆盖,白天在棚内温度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