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学类论文-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1) .doc_第1页
农林学类论文-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1) .doc_第2页
农林学类论文-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1) .doc_第3页
农林学类论文-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1) .doc_第4页
农林学类论文-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1)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林学类论文-汉代田税征课中若干问题的考察(1)田税是封建国家的重要财源之一。正确认识汉代的田税,这对我们研究封建剥削和整个封建生产关系的源流变化,至为重要。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与土地国有制并存的汉代,其田税大别之可分为田租、田租附加税和假税三项。本文不拟对汉代的田税制度做全面论述,仅就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做一历史考察。不妥之处,请同仁们指正!一、轻田租和文帝十余年不收民租问题田租,这是土地所有者向封建国家交纳的地税。汉代的田租之轻,古人早有评论。东汉的苟悦在汉纪)中说:古者什一而税,以为天下之中正也。今汉氏或百一而税。可谓鲜矣!宋人周密在(齐东野语)中也说:自井田之法废,赋名日繁,民几不聊生。余尝夷考,在昔,独两汉为最轻。非惟后世不可及,虽三代亦所不及焉。荀悦和周密的话,并非虚言。史实证明,自汉政权建立后,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其田税政策确实比前有所减轻。(汉书。食货志)载:高祖完成统一之后,就曾下过轻田租,什五而税一的诏令。惠帝在位期间,又重申减田租,复什五税一。又据(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期,汉政权仍然继续实行了惠帝以来的什五税一之制,并于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两次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在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还下过其除田之租税的诏令。景帝即位后,对田租率又进行了调整或减轻。(汉书)本纪说: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令民半租,行三十而税一。从此,三十税一便成为两汉田租的定制。(后汉书光武纪)载:建武六年十二月诏曰: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这说明东汉之初,田租虽然一度超过了三十税一,但这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改变。两汉的田租政策,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然其租率,则均在什五税一、什一之税和三十税一的变异范围之内,而且在长时期内是稳定在三十税一的数字之上的。三十税一的田租是轻还是重?我们可以同李悝之说作比较,可以从前、后期的农产量及物价等方面予以测度。战国时期,据李悝说: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亩产一石半,行什一之税,交租十五石。粮价三十钱一石。折钱四百五十文。这样,田租占自耕农总产量的比重是10。(汉书)卷二惠帝纪)师古注引邓展载:汉家初行什五税一,因俭于周行什一税也,中间废。今复行之。这说明汉高祖轻田租的诏令实行不彻底。实行令民半租之制的时间。汉书食货志)系于景帝二年,今从(汉书。景帝纪)。(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汉代则不然,以文、景之时为例。亩产量,按晁错的说法是百亩之收,不过百石,若以一夫耕田七十亩计,三十税一。则岁纳租谷二石三斗,而谷价据桓谭新论)说是石数十钱,如果以三十钱一石计算,折钱便只有六十九文。结果田租只占自耕农田亩总产量的33。比战国时期轻得多。再以元、成之时为例。由于代田法的推行,耕作技术的改进,假设亩产以收二石算,谷价百钱一石,行三十税一,一夫仍以耕田七十亩计,则岁纳租谷四石七斗,折钱四百七十文。结果,田租占自耕农户的总产量也只有3。4。同样比战国为轻。这就不难看出,汉代的田租征课量和当时封建政权在口算、更赋等方面的赋敛搜刮相比,其比重是较小的。汉代的田租较之前代为轻,实属确论。历代田租,汉租最轻。那么,汉文帝刘恒时期,是否有过连续十余年不收田租的事实?查考中外影响较大的几部近著,大凡对此都是肯定的。主要有这样一些代表性的说法:两汉历史四百年。亩产量不可能固定不变。汉初。据晁错说是百亩之收,不过百石;西汉中期后,随着水利、耕作技术的发展,平均约在亩收二石左右;到了东汉后期,按仲长统的说法,则是亩收三斛。此乃就通例而言。至于个另9地区的亩产量则有例外。如(汉书沟洫志)说:若有灌溉,则高田五倍,下田十倍。又郑国渠灌田收皆亩一锺。一锺为六斛四斗。这种特例,一般是由于水利条件较好及精耕细作的关系。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全国户口和耕地面积计算,平均一夫(户)应有土地六十七点六亩,每口应有十三点八亩。但据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竹简)材料,在文景之际,江陵郑里农民占有土地的实况是一夫仅有土地二十四点七亩,每口只五点三亩。这里说一夫耕田七十亩则是按西汉全国户口和耕地面积计算的。其实。若除去国营土地和地主兼并的土地,一户或许只有五六十亩土地。汉代的谷价,文献记载不一。往往因时、因地而不同。最贵者石至数万,最贱者石数钱。这与兵乱、灾害、币制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关。谷价石百钱,是就其时一般情况而言的。这四百七十文的用途。当时只能买一只羊或一匹布。文景时代的田租折钱六十九文若拿来买物资。在内地大约只能买上一只鸡或一石煤。有关物价,可参见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85页。周密:(齐东野语)。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汉文帝是著名节俭的皇帝。他亲耕籍田,提倡农耕,免收天下农田租税凡十二年。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亦说:文帝时,又废除了把罪人家属罚为奴隶的法律,还下令免官奴婢为庶人。与此同时,汉高祖规定田租十五税一,文帝时减为三十税一,中间有十几年还免除田租。(中国通史简编)第二编,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7页。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63页。(日本)龙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在景帝元年除田租半条下注曰:汉书云:五月,令田半租。盖孝文十三年,除田租税,后十一年不复取租,至此乃令出半租也。在这些著作中,对汉文帝十余年不收田租一事,似乎都作了肯定性的回答。至于其他一些论著,虽然有的没有明确说是文帝十余年不收田租,但也往往提到了他长期减免田租的字样。由此可见,汉文帝十余年不收田租问题,几乎成了史学界的定论。大家熟知,最先正式提出文帝十余年不收田租者,是元代的马端临。马氏在(文献通考田赋考)中说:先公曰:文帝除民田租,后十三年,至景帝二年,始令民再出田租,三十而税一。文帝恭俭节用,而民租不收者至十余年,此岂后世可及!若将马端临这个说法和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上对这个问题的记载两相比较,就可发现,不仅在后十三年与景帝二年之间,加了个至字,接着又强调了始令,而且直书民租不收者至十余年。这大概就是后世史家,确认文帝免收天下农田租税十几年的材料根据。现在看来,马端临这样着笔的理由,是因为有先公曰。这个先公是谁?是不是指他的父亲马廷鸾?经查阅马廷鸾的碧梧玩芳集,并无此论。其中的读史旬篇只讲到:景帝天资固深刻,而有文帝之遗风焉。保护梁王则文帝、淮南王之余意也。擢用田叔则文帝用长者之微旨也。减笞数、定箠令,何以异于肉刑之除乎。禁酤酒,何以异于酒醪靡谷之禁乎。凡两朝诏书为民下者,皆当时仁心仁闻,不容有所优劣,吕氏尊迁抑固其素论也。从马廷鸾这一席话中,我们诚然可以窥见文帝的一些功德。但是,这位先公,在此并未言及田租问题,则很明显。马廷鸾:(碧梧玩芳集)见(豫章丛书)。马氏在(文献通考)中说,文帝民租不收者至十余年,是否另有所本?因史缺无文,目前难于定夺。假设另有所本,我们认为这个本,也当与汉代的史传记载相合,若违背史实,若伤害了历史尊严的本,自然不足为据。目前,我们从史记)、(汉书)等现有的史籍中,似乎看不出汉文帝有过长期不收民租的迹象。相反,大量史实表明,文帝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以后,是征收过田租的。其主要根据如下:首先,(汉书食货志)对汉文帝免除田租一事,为我们提供了非常直接而珍贵的材料。(汉志)说:上(文帝)复从其(晁错)言,乃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明年,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的这段文字,表面看来,在叙述上似乎有些含糊。如除民田之租税,究竟是长期免除,还是只免除当年?后十三岁四个字,究竟是累计数,还是次第数?不易明了。但从整个汉代的历史进行考察,从其前后文的文义来看,其意思则不含糊。所谓遂除民田之租税,应是指文帝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7年)这一年免除田租。遂字的意义,是从前元十二年已减了田租之半至十三年更进一步实行全免而言,并不是对以后各年有免征的含义,断句甚明。所谓后十三岁,当即景帝二年。它应是次第数,而不是累计数。对此,只要我们在读(史记)、(汉书)时,稍加研究一下汉代关于减免赋税徭役的诏令,就会清楚发现,汉人在复免年限的叙述方面,往往是有区别的。例如,若属永久性复免者,一般皆用世世或终身等特定的时间概念,这是一;若属于限期免征者,皆有免征的具体年限,一般载明多少年或尽几年,这是二;若未载明复免时间者,通常只指当年一年,这是三;此外,由于史)、汉)记载简略,往往多少年空缺无文。故在写法上,有时只载后多少年,有时则写后多少年再加具体年号,这是四。这几种记事的方法,在史记)、(汉书)中似为通例,或者说是汉人行文的习惯。很明显,上引(食货志)中,关于汉文帝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除田租一事,不记免征年限,但意思仍很清楚,当属第三种类型,即指当年一年的免征。如果将文帝十三年除田之租税。理解为连续性免征,那么,昭帝始元二年、宣帝本始元年、甘露三年等,也有全国性的免征,这时在诏令中讲到的所谓民毋出租税、毋收田租等。是否也皆属永久性的连续免征?又汉书文帝纪)载前元十三年六月诏,在其除田之租税后,紧接着又说: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如照此类推,岂不成了永赐吗?至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不是指文帝共计免征了十三年的田租以后,到孝景二年实行半租,而应当视作后十三岁即孝景二年。这是次第数。在:后二十三岁,孝昭始元元年,益州廉头、姑缯民反,杀长吏。此处的后二十三岁即昭帝始元元年,同样十分清楚。有人将后十三岁与孝景二年之间,加上一个至字,是很不严肃的。因为至字一加,性质大为不同。还要指出的是,所谓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是针对文帝前元十三年之后,存在什五税一的租率来讲的。因为只有什五税一的一半,才是三十税一。道理甚明。如果文帝前元十三年的诏令,不是免除当年的田租,而是此后长期免征的话,那么,在景帝二年,便应是只令重新征收三十税一的田租问题。根本用不上讲令民半出田租。否则,根据什么来说半!据此,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的那段话,依我们的理解,其完整意思应该是:文帝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7年),免除当年的田租,其后实行的是什五税一。过了十三年,即孝景二年(公元前156年),便由什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如果这样领会汉书。食货志)的原意不错的话,那么,这是直接证明汉文帝没有连续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