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学类论文-论明清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发展 .doc_第1页
农林学类论文-论明清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发展 .doc_第2页
农林学类论文-论明清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发展 .doc_第3页
农林学类论文-论明清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发展 .doc_第4页
农林学类论文-论明清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发展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林学类论文-论明清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态农业雏形,成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把种桑、养蚕、养猪和养鱼有机的结合起来。史载:顺德地方足食有方皆仰人家之种桑、养蚕、养猪和养鱼鱼、猪、蚕、桑四者齐养(1)发展迅速,其面积曾一再扩大。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至十九世纪末期间内曾两次掀起弃田筑塘,废稻树桑(2)境内无稻田,仰籴于外(3)民舍外皆塘(4)(5)面积达到三十万亩以上,稻田面积不及总耕地面积的十分之一。顺德诗人周祝龄所托山房诗集内载土风三弊描述了当时的情形:近觉桑区广,渐计禾田轻。自从咸同来,鱼塘日益稠。人与鱼共命,鱼与谷争秋桑基鱼塘在当时是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明清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桑基鱼塘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生丝市场的开(6)弃田筑塘,废稻树桑热潮的兴起与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大密切相关。然而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大能有效刺激国内蚕桑业规模的扩大,市场机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于珠江三角洲的制度环境,诺思认为如果忽视了产权、制度、意识形态等因素,单凭市场上相对价格的变动是不能解释历史上的重大变1.(7)鱼塘的兴修,尤其是对弃田筑塘,废稻树桑热潮的掀起了促进作用。作为一个完整的农业系统,并非仅仅是自然条件的彼此关系,还应当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8)宗族势力时说:其大小宗,祖祢皆有祠,代为堂构,以壮丽相高。每千人之族,祠数十所,小姓单家,族人不满百者,亦有祠数所。(9)原地区人口的不断迁入,在这里建立了盘根错杂的宗族关系。宗族组织严密,粤地,多以族望自豪。(10)皆聚族而居。(1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是沙田区人民为了排涝灌溉,因地制宜地改造自然,将低洼地深挖为塘,蓄水养鱼,并把泥土覆于四周成基,种果植桑,而形成的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沙田的开发不仅是自然形成过程,而且是人工围筑过程,历史上,尤其是明清珠江三角洲沙田的开发与宗族制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珠江三角洲的大宗族,拥有雄厚的物力、财力,对沙田的开发起了积极作用;同时沙田的大规模开发又为珠江三角洲的宗族势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经济条件,二者成互动关系。(12)随着沙田的开发,基塘面积也随之增加。在沙田的围垦过程中,有许多洼地不能用于耕作,为了消弥水患,人们将洼地挑挖成池塘,同时将基面扩大,这样既用以保护基内的农田生产,又将池塘用于养鱼,两者兼而有之。因此宗族在对沙田宗族很重视族田的捐制,族田在珠江三角洲所占比重很大。据1934年陈翰笙先(13)%5060506040204030由此可见大体上族田每县平均占50%族田形式的基塘的所有权属于整个宗族,是宗族的共同财产。田亩即捐在宗祠,即系祖宗之产(14)族成员都可以从中受益。基塘的经营权属于管理的专人及佃耕者。族田管理主要有义庄专管、宗祠统管、族人轮管(15)相对分离有利于经营者自主经营,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从事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作宗族由于族田等族产,积累了大量资金。除了宗族每年日常的消耗外,往往还有大量剩余,宗族都愿意将这些资金进行投资使其增值。投资土地在封建社会是比较合算的,而人多地少的态势明显,可供购买的土地较为有限,因而改造土地,使土地升值抬高地价,从而收取更高的地租,不失为一种为资金寻找出路的方法。事实上,不同等级、不同用途的土地租额是不相同的。明末清初,新会的葵田一亩租额已达十四、十五两银子,不仅比其他类型田地的租额高得多,就是比当地(16)一般也达二十银元(折十四两四钱)之谱,比其他类型土地的租额同样高得多。(17)18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增长,种桑蚕变得很有利可图。然而弃田筑塘,废稻树桑是风险很高的经营活动。一般个体农民不愿去冒这个风险,只是在保证一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前提下,为更好缴纳租税,把小块土地改作桑地,从事小规模的种桑养蚕活动。同时弃田筑塘,废稻树桑需要很大一笔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一般个体农民也没有这笔巨额投资,因此即使他们认定弃田筑塘,废稻树桑事实上,在中国大多数地区,很少有一家农户把它的全部土地用来种桑,也很少有一个地方把全部土地专种一种作物。甚至在江南产丝区,桑地也仅占总耕地面积的约30-40%(18)事养蚕的情形。在顺德曾出现过桑地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从业人口总人口的80%。宗族经济实力雄厚,对族田进行弃田筑塘,废稻树桑改造的这笔投资,宗族能够支付。而且族田名义上为全宗族共同占有,对族田进行弃田筑塘,废稻树桑还可以要求宗族成员出工。这样能较好地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由于族田是宗族共同所有,所以对族田进行弃田筑塘,废稻树桑改造的风险可以分摊,可以弱化风险。族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类似股份制的作用,因此在国内外形势有利于蚕桑业发展的过程中,唯独珠江三角洲能投入大量的土地用于种桑,能以大量(约1923665000701440000180000080南海300000-20000042000048香山328800-382600-表4.3资料来源:霍华德和伯斯韦:华南丝绸业调查第15-37页。引自广东省的蚕丝业,载中国经济杂志,第五卷第一期(1929年7月),第604-620这些地区桑地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之高,从事养蚕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多是其它地方所没有的。宗族制对弃田筑塘,废稻树桑热潮的掀起起了2.一田二主桑基鱼塘的兴起和发展与珠江三角洲一田二主制的土地占有制关系密切。一田二主制,是同一块土地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有权(19)典型性的是:一个人享有征租权,而又承担办纳粮差。唯有他才能在政府的田赋单上以所有者的身份出现,然而他除了作为一个征租人之外,与那块土地再无其他关系;而另一个人掌握着土地的使用权,进行耕种,只要他定期交纳地租给前者,他享有的使用权也同前者一样是持久的,可以继承和可以转让的。这属于一种土地二元所有制。前者称田底权,亦称田骨权,享有田底权者,被称为大租主、大苗主或骨主等;后者称田面权,亦称田皮权或永佃权,享有田皮权者,被称为小租主、小税主、小苗主、皮主、赔主或赔户等。这种复杂的土地占有制度(20)一田二主制对桑基鱼塘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田皮权者有信心在租种的土地上进行较长时期的投资。因为田皮权者拥有田皮权,只要他们按期缴纳地租,田底权者不得随意剥夺其土地的使用权。把土地改造成桑基鱼塘,获利周期较长,只有对兴建桑基鱼塘有稳定的预期,土地的耕种者才会从事这项活动。田皮权对当时兴起的富裕佃农很有利,这种永久占有的权力,为其扩大投资经营提供了保障。毫于疑问,一田二主制的田皮权一田二主制下,所有的权力(田底权和田面权)都可以转让。一种权力既可以为某一个人所占有,又可以转让给另一个人。田底权和田面权两种权力也可以同归一个人占有,也还可以转让给与己无关的其他人。成交的方法一般是通过有条件出售,或通过典当(抵押)。修建桑基鱼塘需要一笔投资,佃农可以通过典当(抵押)田面权获得所必要的资金投入;通过经商或其它途径而获得大量资本的人,通过购买取得田面权或田底权,而后进行投资,从事当时最有利可图一田二主制下往往由二路地主承充转租,二路地主再转批给三路地主,三路地(21)较小。这就迫使佃农对租种的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当时从事蚕桑生产比种稻集在人多地少的形势下,租佃程序繁琐,也就是为取得耕种权必须支付相当于交易成本;为取得佃耕权还不得不出较高的租额。这也迫使人们追加投入,注重经济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制度的合理化。不建立合理的可实施产权制度,有效的市场价格机制就不可能形成,资源就无法实现合理配置,经济就不可能有效地增长。一个高效率的产权制度正是通过对经济体制的激励、配置、保险、约束四个方面的功能来诱导人的行为,改善一田二主制下,产权关系相对比较明晰。地主对土地拥有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及使用权。地主将土地承批包租给二地主就是将占有权、支配权及使用权在内的经营权让渡过给二地主,然而地主只保留着土地的所有权,由此获得收益。二地主拥有经营权,既可以自己亲自耕种,也可以把土地再租出去。不过一般二地主以更高的租额将土地再租出去,所谓五分揽出则取十分于诸田,不俟力耕,而已收其利数倍矣(22)二地主再以批佃包租的方式将土地大面积的租出,承租者则成三地主。二地主将田租给佃农也就是将经营权再让渡给佃农,佃农向二地主交租,二地主向地主交租。地主为在以后发生田地争执时有利于自己,往往愿意承担交赋税的责任。土地的各项产权的相对分离,产权关系相对明晰,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因此可以说,一田二主3.清代珠江三角洲基塘地区租佃制发生了显著变化,即由分成租制占主导地位发展为定额租制占主导地位;由实行实物地租为主到流行货币地租;以及预租制和押物定额租制是按耕地面积规定地租量,佃户要向土地占有者交纳约定数量的实物地租。其租额之多寡,系各视其田之肥瘠及彼处斛、秤之大小斟酌而定,亦属历来相沿之旧额。虽更换业主,佃户总照旧额立约输纳,其额亦人所共知(23)一步发展,实行定额租制的范围更大。从乾隆刑科题本中可以发现,实物定额租制在当时已广泛流行于全国各个地方,既在南方流行,也在北方流行,而且在南(24)清代在珠江三角洲实物定额租制普遍推行。根据乾隆刑部档案的统计,在广东一百四十四件关于地租形态的材料中,实物分成租仅占六件,实物定额租便占一百一十六件。在基塘地区土地相对集中,田亩数又往往不准确。或一顷而虚捏多顷,虚数浮于实数(25)致论租不论亩(26)分成,因此大部分基塘采取定额租制。也就是说,在清代珠江三角洲基塘地区,定额制是占主导较愿意多投入生产成本,因为由此所获得的增产部分,全归自己所有,佃农的生产积极性因而有所提高。再加上地主不再提供或很少提供除土地之外的其它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复直接指挥与干涉生产之后,生产与收成的好坏就与他们无关。因此,佃农经营什么作物以及如何经营,就有了较多的自由。有了这种自由,富裕佃农便可以不再种植粮食作物,而种植获利较多的经济作物。在当时国际生丝市场扩大的刺激下富裕佃农纷纷改种桑树,弃肥田为基塘实行桑基鱼塘式的货币地租是根据田地山场的面积,佃户向土地占有者交纳议定数量的银租或钱租,它也是定额租制的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