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线能力加强及改建设计习题解答.pdf_第1页
既有线能力加强及改建设计习题解答.pdf_第2页
既有线能力加强及改建设计习题解答.pdf_第3页
既有线能力加强及改建设计习题解答.pdf_第4页
既有线能力加强及改建设计习题解答.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既有线能力加强及改建设计习题参考解答 8-1 改善运营条件(改善平、纵面、道口、轨道加强等),为什么可以 提高既有线的通过能力或输送能力?结合通过能力及输送能力的计算公 式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答:改善运营条件包括改善平、纵面,改善和加强道口,加强轨道等, 其中平纵面的改善包括加大曲线半径、延长缓和曲线、缓建最大坡度、 延长到发线有效长等措施。 (1)改善运营条件对通过能力的提高。 单线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为 ,双线的为(半自动闭塞)或(自动闭 塞)。由这些计算公式可知,提高通过能力的关键是缩短列车在区间的 运行时分,而缩短运行时分的方法有改善信联闭设施、缩短站间距、提 高列车的旅行速度。加大曲线半径、延长缓和曲线、缓建最大坡度、改 善道口、加强轨道等都能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自然就能提高通过能 力。 (2)改善运营条件对输送能力的提高。 输送能力的计算公式为,其中GjGKJ,而 。也就是说可以提高通过 能力和牵引吨数来提高输送能力。由前面论述已知改善运营条件能提高 通过能力,而提高牵引吨数的措施中就包括延长到发线、降低最大坡 度、加强轨道等改善运营条件的措施,所以改善运营条件能提高通过能 力。 8-2 简述既有铁路能力加强中,提高通过能力的措施。 参考答案: 答:提高通过能力的措施有行车组织措施、改换信联闭装置、增设车站 和线路所和增建第二线及其过渡措施。 行车组织措施包括缩短控制区间的运行图周期、采用特种运行图、减少 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等。 采用较完善的信号、连锁、闭塞装置,可使列车在车站上交会、越行的 作业时间缩短,从而提高通过能力。 增设车站或线路所可减少控制区间的站间距离,从而提高通过能力,但 站间距不能过短。 增建第二线及其过渡措施包括:向控制区间延长站线;修建双插段,组 织不停车交会;在控制区间铺设第二线;增建二线。 8-3 既有纵断面改建设计与新线纵断面设计有何不同,简述其原因。 参考答案: 答: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新线纵断面设计是以路肩标高为准设计的,而既有线纵断面改建设 计是以轨面标高为准设计的; 2)既有线纵断面改建设计要求比新线设计更细致精确,所以采用放大纵 断面图设计,其高程比例尺通常比新线纵断面图放大5-10倍,即1:100- 1:200. 之所以要有此区别,要采用放大纵断面图进行设计,一是为了尽可能利 用既有建筑物和设备,减少改建工程;二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改建工作与 既有线正常运营之间的干扰,也要求尽可能减少改建工作,这两方面的 原因,就要求既有线纵断面改建设计比新线纵断面设计更细致,精确, 准确。 8-4 绘图说明既有线平面改建的原因及其相应的改建方法。 参考答案: 答: 既有线的平面改建,主要是曲线及其毗邻路段的改建。应根据不 同的改建原因采用相应的改建方式。 (1)线路整正:在运营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机车车辆的车轮冲撞钢 轨,使曲线产生错动;一方面由于维修时对线路拨动,使曲线偏离设计 位置。改建时,需要将既有曲线拨正到设计位置,如图(a)所示。 平面改建示意图 (2)提高线路标准:因铁路运量日增,行车速度日高,改建线路的 设计标准也要相应提高。如既有曲线半径需要加大,缓和曲线需要加 长,夹直线长度需要加长,都会引起线路的改建。图(b)、(c)、 (d)分别为加大曲线半径、加长缓和曲线和加长夹直线的三种图式; 图(e)为同向曲线间夹直线长度不够而改建为一个曲线的图式,图 (f)为反向曲线间夹直线长度不够,而用移动中间切线的办法以加长 夹直线的图式。 (3)线路裁弯取直改建:某段线路标准过低或绕弯过甚,改建时往 往裁弯取直,另修一段新线,如图(g)所示。线路上个别桥隧建筑物 位置的改移,将引起附近线路的改建,如图(h)所示。 8-5 应用渐伸线原理计算既有线拨动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首先,曲线长度应基本保持不变,才能保证必要的计算精度。所以 该方法仅适用于将错动的既有曲线拨正为规则线形,以及拨动前后曲线 长度不会大量变化的改建设计。若既有曲线的转角较大,且要增大曲线 半径,则改建后线路长度缩短;若采用一般方法计算拨距,就要产生很 大误差,需要用特殊方法计算拨距。 其次,保证终切线不拨动。首先,要保证既有曲线的转角不变动,以免 终切线发生扭转。所以设计时应保证设计曲线和既有曲线的转角a 相 等。 最后,还必须使既有曲线测量终点的拨距为零,以免引起终切线的 平行移动,所以设计时应使测量终点设计曲线和既有曲线的渐伸线长度 相等,即。 8-6 举例说明提高既有铁路通过能力和牵引吨数的技术改造措施。 参考答案: 答:(一)提高通过能力的措施有: 1)行车组织措施,包括:缩短控制区间的运行图周期;采用特种运行 图;减少旅客列车扣除系数。 2)改换信联闭装置,采用较完善的信号、连锁、闭塞装置,可使列车 在车站上交会、越行的作业时间缩短,从而提高通过能力。 3)增设车站或线路所,减少控制区间的站间距离,从而提高通过能 力,但站间距不能过短。 4)增建第二线及其过渡措施,包括向控制区间延长站线,修建双插 段,组织不停车交会,在控制区间铺设第二线,增建第二线。 (二)提高牵引吨数的措施 1)运输组织措施,包括动能闯坡、补机推送、组合列车。 2)增大牵引功率的措施,包括加力牵引、采用大型机车、采用电力或 内燃机车。 3)减缓最大坡度的措施。 4)延长到发线有效长度。 8-7 知某既有曲线未设缓和曲线,转角a=60,及Rj=500m,测得QZj 点的既要渐伸线长Ej=68.539m,如将曲线改建为Rs=600m,QZj要拔到OZs 位置。 用渐伸线原理计算=? 用几何关系计算=? 两次算出的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是什么原因? 参考答案: 解:(1)由于不设缓和曲线,设计线曲中点的渐伸线长度为: (m) 所以拨距=82.246-68.539=13.707(m)。 (2)将曲线整正为R=500m的规则曲线时曲中点的渐伸线长度为: (m) 不改变曲线半径时曲线拨距为零。 R=500m的曲线的外矢距E为: (m) R=600m的曲线的外矢距E为: (m) 所以曲中点的拨距为二者外矢距之差再加上曲线整正时的拨距,得: =92.820-77.350+0=15.470(m)。 (3)两次计算值相差近2m,这是因为这种情况不适合使用渐伸线法计 算。半径由500m改为600m引起了线路长度的变化,而使用渐伸线法计算 拨距的前提是曲线长度应基本保持不变。 测得某既有曲线置镜点的偏角与弧长为: 表 8-8 测得某既有曲线置镜点的偏角与弧长为 置 镜 点偏角弧 长 K10+380 K10+46003250“80m K10+600100013“140m K10+760173018“160m K10+840110051“80m 前视点02948 (1)求各点置镜点的既有渐伸线长。 (2)如选配Rs=490m,ls=70m。 (a)求ZHs、HYs、QZs、YHs、HZs里程; (b)求各置镜点的设计渐伸线长; (c)求各置镜点的拨动量。 参考答案: 解:(1)各置镜点的渐伸线长。 K10+460处,=03250“, (m) K10+600处,=03250“+100013“=103303“, (m) K10+760处,=103303“+173018“=280321“, (m) K10+840处,=280321“+110051“=390412“, (m) 前视点,曲线偏角=390412“+02948=393400“。 (2)拨距计算 Rs=490m,ls=70m,a=393400“,得T=211.394,S=408.379。 里程计算。 由终点的拨距为0,计算QZS点的里程。 QZS点的里程=K10+840-=K10+609.113; 因此ZHS点的里程= QZS点的里程-S/2=K10+404.924; HYS点的里程= ZHS点的里程+ ls =K10+474.924; YHS点的里程= (HYS点的里程- ls/2)+ RSa- ls/2=K10+743.302; HZS点的里程= YHS点的里程+ ls =K10+813.302; ZYS点的里程= ZHS点的里程+ ls/2 =K10+439.924; 各置镜点的设计渐伸线计算 K10+460点位于缓和曲线上,所以渐伸线长为: (m) K10+600点位于圆曲线上,所以渐伸线长计算如下: (m) (m) K10+760点位于第二个缓和曲线上,渐伸线长计算如下: (m) K10+840点位于直线上,渐伸线长计算如下: (m) 各置镜点的拨动量分别为: K10+460点为:0.812-0.764=0.048(m); K10+600点为:26.564-26.544=0.020(m); K10+760点为:104.934-104.891=0.043(m); K10+840点拨动量为0。 8-9 选用某一既有线偏角资料,参照教材既有曲线拨距计算表的步骤 进行拨距计算。 表1 1#左转 置镜点测点里程偏角 不K10+380“ +40000122 +42000315 +44001132 不K10+46003250 +48030112 +50041036 +52052056 +54063052 +56074050 +58085020 不K10+600100013 +62092238 +640103150 +660114148 +680125154 +700140123 +720151104 +740162045 不K10+760173018 +78095935 +800103248 +820105109 +840110051 前视点02948 表2 2#右转 置镜点测点里程 偏角 “ 不K10+760 +78000021 +80000107 +82000408 +84001320 不K13+86003016 +88021000 +90024227 +92021430 +94034600 +9604一1753 +98044924 不K14+00052120 +02040818 +04042746 +06043804 +08044352 不K14+10044716 前视点01343 表3 3#左转 置镜点测点里程 偏角 “ 不K16+640 +66000046 +68000051 +70000244 +72001028 不K16+74002404 +76015636 +78022806 +80025938 +82033050 +84040216 不K16+86043343 +88033935 +90040545 +92042624 +94044000 不K16+96044850 前视点03506 表4 4#右转 置镜点测点里程 偏角 “ 不K18+340“ +36000344 +38000444 +40001206 +42002652 不K18+44004749 +46022850 +48025918 +50032958 +52040150 +54043346 +56050517 +58053636 +60060632 +62064024 不K18+64071157 +66074339 +68080529 +70081902 不K18+72082607 前视点02206 表5 5#左转 置镜点测点里程 偏角 “ 不K20+420“ +44000140 +46000150 +48000220 +50001040 不K20+52003210 +54032620 +56044440 +58060440 +60072410 不K20+62084350 +64080040 +66092000 +680104000 +700120000 不K20+72013940 +74073950 +76082630 +78085840 +80091610 +82092640 不K20+84093310 前视点03500 表6 6#右转 置镜点测点里程 偏角 “ 不K24+200 +220001m +24000156 +26000139 +28000702 +30001728 不K24+32003322 +34001952 +36004234 +38010708 +40013254 不K24+42015802 +44044224 +46044734 不K24+48044942 前视点00515 参考答案: 解:(1)选择表格1,按照表格,计算各置镜点的既有渐伸线长,得曲 线偏角a=393400“。 (2)选配曲线半径。 用二节差商法,计算K10+600至K18+760共9个测点渐伸线的二次差值, n=7,=5.6695。则 (m) 取Rs=490m。 (3)计算QZ点的里程,选取缓和曲线 终点的拨距为0,计算QZS点的里程。 QZS点的里程=K10+840-=K10+609.113; ZY点的里程= QZ点的里程-=K10+439.924 选K10+600,K10+620,K10+640计算pS值,由,得。 对于K10+600,得pS=0.39725;对于K10+620,得pS=0.41157;对于 K10+640,得pS=0.41474。得pS平均值0.4078。从而: =69.256m。取ls=70m 。因a=393400“,得T=211.394,S=408.379。 (4)里程计算。 因此ZHS点的里程= QZS点的里程-S/2=K10+404.924; HYS点的里程= ZHS点的里程+ ls =K10+474.924; YHS点的里程= (HYS点的里程- ls/2)+ RSa- ls/2=K10+743.302; HZS点的里程= YHS点的里程+ ls =K10+813.302; ZYS点的里程= ZHS点的里程+ ls/2 =K10+439.924; (5) 各置镜点的设计渐伸线计算,参看表格。 既有曲线拨距计算表 既有曲线资料 既有曲线渐伸线长度计算 设计曲线主要 点里程 设计曲线渐伸线长度计算 置 镜 点 测点里 程 “ “ (rad) EJ L或X 1234567891011 不K18+380 400 0 01 22 0 01 22 0.0003975200.0080.008 ZH K10+404.924 420 0 03 15 0 03 15 0.0009454400.0380.038 440 0 11 32 0 11 32 0.0033549600.2010.201 ZY K10+439.924 不K18+460 0 32 50 0 32 50 0.0095508800.7640.764 480 3 01 12 3 34 02 0.0622598201.2452.009 HY K10+474.924 40.0761.639 500 4 10 36 4 43 26 0.0824474403.2984.062 60.0763.683 55 52020 56 53 46 0.1029066606.1746.938 80.0766.543 540 6 30 52 7 03 42 0.1232493809.86010.624 100.07610.220 560 7 40 50 8 13 40 0.143601810014.36015.124 120.07614.712 580 8 50 20 9 23 10 0.163818512019.65820.422 140.07620.022 不K18+600 10 00 13 10 33 03 0.184146814025.78126.545 QZ K10+609.113 160.07626.147 620 9 22 38 19 55 41 0.3478102206.95633.501 180.07633.089 640 10 31 50 21 04 53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