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文化产业孵化中心发展规划(20092015).doc_第1页
中南文化产业孵化中心发展规划(20092015).doc_第2页
中南文化产业孵化中心发展规划(20092015).doc_第3页
中南文化产业孵化中心发展规划(20092015).doc_第4页
中南文化产业孵化中心发展规划(2009201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文化产业孵化中心发展规划(20082015)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的 要求,依据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42010年)和武汉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42010年),结合中心实际,特制定本规划。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创意和产品及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本规划所指的文化产业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品分类(国统字【2004】24号的分类标准,涵盖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设计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文化培训业等行门类。中心制定发展规划,旨在激发新的思维,形成新的思想,增添新的活动,凝聚新的力量。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一、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和现状中部六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有三皇五帝、伏羲、神龙文化;有悠久璀璨的楚文化;敢为天下先的辛亥革命首义文化、叱咤风云的革命历史文化;充满浪漫诗意的五大古楼文化;唯楚有才的学府文化;教派齐全的中外五大宗教文化;山水交融的园林文化。武汉是中部六省的中心,是全国的中心,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武昌是省会之区,荆楚大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聚集了升级文化产业的主管部门以及新闻传媒、演艺、影视中心等相关机构,有着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中部六省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六省常住人口占全国人口1/ 3 , 其中科教人员众多,文化消费的观念更为超前,有庞大、较为成熟的消费群体:由全国知名的大学等83所高校,在校人数300万人;有中科院及分院等193个市级以上的研究机构;中部六省市场培育良好,文化产业门类齐全:有出版业、影视传媒业、文化旅游业;有报社、电视台、广告公司、图书出版社、演出公司、设计院(所)、影剧院、旅行社、艺术品市场等。形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对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以科技创新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开拓新兴文化消费市场的途径还不多,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和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发展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地区资源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整合,文化产业高素质的管理、策划、经营人才也有待于进一步培养,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等。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中部六省的支柱产业,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撑。发展文化产业既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又面临中央、省市加快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先行先试的机遇,只有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思考、研究和规划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充分发挥中部六省文化资源优势,才能大力推动“六省”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亲和力、个人魅力和综合实力,全面建设和谐中部。二、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扩大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吸纳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充分利用起来;打破行政分割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去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遵循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已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文化产业环境为重点,以建设文化项目为支撑,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中部成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交融的中心。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相协调,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坚持继承借鉴和改革创新相统一,既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又注重文化的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坚持经济规律和文化规律相兼顾,既要实现文化的经济功能,又要注重文化的社会效益;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既要科学规划、总体部署,又要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坚持“追求所在”与“为我所用”相衔接,即要牢固树立“建设项目、发展产业”的理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策划建设文化产业项目,又要突破“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思想,树立”为我所用“的理念,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的带动作用,延伸文化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以武汉市的文化产业为重点,先行先试。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因地制宜的复制,向中部六省推广实施。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培训市场主体、建设文化项目、打造产业品牌,推进文化产业化进程,逐步形成富有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竞争能力较强的图书报刊业、影视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文化设计业、文化培训业等主导文化产业,形成具有区域地域特色的“三带、六省、一中心、五场、二街”的发展布局,大力促进市民就业,使文化产业纳税额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文化产业纳税额力争达到35%的递增速度,占全国税收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成为中部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最大的支柱产业,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三、文化产业发展的布局(一)“三带”。一是龟、蛇山旅游观光带。以武汉文化产业带动中部六省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蛇山面临长江,其上耸立着我国“四大名楼”之首黄鹤楼,由西向东依次连接着洪山、珞珈山,由黄鹤楼公园、首义公园、长春观公园、洪山公园、武汉大学等景点相连,东接著名的东湖生态旅游区,全长7057米。沿线及两侧有黄鹤楼、长春观、红楼、龙华寺、宝通寺、施洋烈士墓等重要的历史建筑和人文资源,集中展示着武昌历史名城、首义之地、科教集聚和滨江滨湖的文化特色。二是东湖西岸、长江东岸文化产业带。在东湖西岸东湖路沿线的2000米以内,聚集着省文化厅、省社会科学院、省文联、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知音集团、新华社湖北分社、省博物馆等全胜20多家文化主管部门和传媒机构。长江东岸3000米以内,聚集着市文化厅、市社科院、市文联、长江日报集团、市博物馆等30多家文化主管部门和传媒机构。突出反映了武汉是全省文化中心的地位。“十一五”期间,要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传媒大厦、指引集团产业园区、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示场馆、湖北省艺术馆等重要项目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速周边文化产业群的集聚、力争把东湖西岸文化产业带建设成为全省的“文谷”,到2015年实现年经营收入70亿元、年利税20亿元的目标。三是武汉滨江休闲带。规划建设的武汉两岸滨江文化休闲带,全长18000米。集中展示了“两江交汇、三镇鼎立、龟蛇对峙、楼阁相望、长桥飞架、山水向映”的总体城市形象。“十一五“期间,要通过对武汉滨江休闲带的进一步规划,使之成为既彰显现代都市风情,又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展示、历史教育等于一体的独具武汉特色的“城市外滩”。(二)“六省”。 一是湖北省以首义文化为中心。首义文化总体规划范围是指武汉长江边旧城区内蛇山与紫阳湖之间。西临复兴路、东接首义路、北起蛇山、南至规划津水路的首义、发展集中活动区域,总面积178公顷。其中核心区由体育街、规划津水路、首义路、楚善街、武珞路、中山路和蛇山围合而成,面积108公顷。根据“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首义文化区建设分三期工程,重点建设“一圆、两线、三大版块”(“一圆”是指首义文化园、“两线”指东西向蛇山山系的 自然景观轴线和南北向贯穿整个核心区的主题景观线、“三大版块”指蛇山版块、首义版块和紫阳版块),共同构成了“两条景观轴串联三大版块交汇于一点”的主体空间结构,东西向蛇山山系的自然景观轴线整合从黄鹤楼经首义文化园至中山路沿线的景观资源,形成“绿树环绕、移步换景”的景观格局,南北向主题景观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设计手法,自北向南纵贯核心区,凝集“山(蛇山)楼(红楼)场(首义广场)园(紫阳湖公园)门(起义门)”五大要素,形成首义文化区“座拥山水、背山面水”的景观格局。到2015年,把首义文化区建设成为以彰显“敢为天下先”首义精神为宗旨,集纪念、旅游、休闲、教育于一体,融历史遗迹与现代风貌于一身的文化区典范,使之成为武汉市认同感最强、知名度最高、特色最鲜明的城市形象标识和旅游亮点,成为江城文化神韵的坚实载体。二是河南省经典传统历史文化街区。街区位于历史名人老城区的东北部。数条历史风貌保存较好的街巷,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重要历史地段,它们以实物的历史标榜形式,记载着许多历史事件,显示着厚重的历史文脉。遵循“保护为主、适度发展”的方针,将历史街区分为核心控制区、风貌协调区和建设控制区,规划建设古城文化展示区,历史文化展示区,街巷生活文化展示区、宗教文化展示区、生态景观风景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等七大功能区,经过近期(重点保护与整治)、中期(延续保护与协调)、远期(全面保护和利用)三个阶段五年建设,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成以优秀历史建筑为核心,形成山、城街巷、建筑为基本集基本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三是湖南省。按照“保护为主、延伸发展、形成体系、构筑氛围、改善环境、完善配套”的规划思路,主要建设中华都堤府,从农讲所至毛泽东旧居段沿街23层,以中国传统的请辞白墙漏窗风格的商铺,形成了旧城风貌街,通过街道的氛围,塑造重现当年毛泽东,在旧城生活和工作的场景;增加农讲所展览内容、加强环境改善和绿化景观建设,形成农讲所历史风貌区的核心景点;整修中共“五大”会址和毛泽东同志旧居,将公园扩建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努力塑造旧城原有风貌的前提下,结合临江大道风景线和长街商业轴线,以过渡空间带相连形成旅游体系,并通过风貌接、区域和节点景观的创造,形成农讲所历史风貌区,由序幕到高潮的空间序列的景观格局。江西、安徽、广东(略)。(三)“一中心”。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昌区以东,是湖泊类型的风景区,有十多个湖泊组成,湖面浩渺,港汊交错,岸线曲折,素有“九十九湾”之称,总面积870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为3300公顷,依自然环境由听涛、磨山、落雁、白马、吹笛、珞洪等六个游览区。借助东湖及周边丰富的旅游、休闲资源,精心打造“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游”、“高校科技游”、“名人遗址游”等特色旅游中心,逐步推进大东湖旅游圈建设,将东湖打造成“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景点布局合理、园林绿化新颖、文化内涵丰富、滨湖特色显著”的全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品牌的生态旅游中心。以带动其他省份的湖泊生态旅游业。(四)以“一场”带动六省的文化艺术的发展。五处地段的古玩市场为“一场”,即武汉徐东路、崇仁路、香港路、泰宁街、省博物馆。“十一五”期间,分三阶段建设、优化古玩城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置,在做强做大现有古玩市场的基础上,向旅游休息、荆楚文化市场逐步扩展,并带动周边区域的联动开发,将古玩城及周边区域打造成集古玩收藏、荆楚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三位一体的华中古玩市场。可在六省设立分支机构。(五)以“二街”辐射带动六省的金融发展。一是江南江南金融商务中心一条街。成立国际风险投资中心,建立中外合资文化银行。二是建设各省小吃一条街。在各省主要地段,建立黄帝内经内容展示区,规划建设各地特色的小吃一条街,临江休闲观光大道,规划全长500米,依据“老城区缩影、新时尚天地”的构想,项目建设按3年分两步实施,建成结构多元、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融名楼、名巷、名江于一体的休闲街。四、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一)、优化发展图书报刊业。充分发挥图书报刊、出版业发达的产业优势,重点支持报业集团、出版集团等进行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重组,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以图书报业期刊经济为主,形成多元产业发展的新态势,实现平面媒体、新兴媒体相结合的多元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十一五”期间,报业集团,将通过打造党报品牌、都市报等市民生活类报纸品牌,成为市场主题明确,公司体制运行规范、2015年资产规模达到50亿元的中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传媒集团,跃进全国大型传媒集团行列,集团规模、效益水平、影响力、竞争力达到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实现年收入和利润规模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五番。(二)、创新发展影视业。建立影视业联盟及广告主联盟系统。要发挥六省的广播影视资源,积极支持广播电视总台及电影业,按照“抓好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开办多样产业”的思路,充分利用频道资源、产业资源和新兴资源,重点抓好广告经营、节目生产和网络运营三大产业。要加快广播电视电影数字化建设,积极支持省市广播电视电视集团在建设完善宽带、双向、告诉hfc有线广播电影电视网,3年内实现无线电视电影用户由模拟电影电视向数字电视电影整体平移,满足用户收市广播节目和数据服务的多种需求,使广播电影电视数字网络服务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以广播电视总台为龙头,整合广播电视电影及艺术院校、文艺团体资源,建立影视节目制作基地,将六省建成全国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中心之一,成立数字同步移动广播电影电视公司。(三)、提升发展文化娱乐业。要充分利用音乐学院、剧院、地方戏剧院、体育馆等人才、场馆的资源,针对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不断丰富新的文化娱乐服务项目,形成门类齐全的文娱演艺市场,使中部成为区域性演艺中心。精心策划建设和开发,重点扶持文化品位高、有特色、大众化的歌舞娱乐项目,积极鼓励发展面向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加大发展动漫产业的力度,有选择地吸纳和引进国外文明健康、科技含量高的现代化文化娱乐健身项目,不断开发新的娱乐服务项目,提升文化娱乐业的品位和科技水平,使文化健身娱乐场所成为低消费、高品位、群众参与性强、娱乐性强的文化场所。大力发展演艺中介机构,建立文艺经纪人制度,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影响的专业演出公司、经纪人,培值、引进、包装一批演艺娱乐、艺术培训行业,名人、名品。以文化产业商会带动企业形成联盟。(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要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特性,不断提升“名楼”、“名湖”、“革命纪念馆”、“名观”、“名寺”、“名所”、“革命博物馆”、“省博物馆”等旅游文化品牌的产业价值,延伸产业链;精心打造山水风光、历史寻踪、科教揽胜、都市风情、革命文化、宗教文化等旅游文化精品。与此同时,要通过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加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省内外各地的资源共享和客源互动,不断拓展国际旅游线路,形成以品牌为重要节点的国内、国际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交易中心,把六省建设成为国内外有影响的旅游文化名城。(五)、积极发展文化培训业。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方针,规范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行为,形成良好所办教育外部环境,促进国内外知名教育培训、企业投资文化培训业,打造一批在专业培训、职业教育培训、基础教育培训等领域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教育培训产业集团以及教育培训一条街与音乐培训一条街。大力支持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培训学校、职业学校等有实力、有影响、效果好的特色培训,使之成为培训业的优质品牌,促进六省文化培训产业可持续发展。(六)、努力培育艺术品业。充分利用六省人才密集,技术先进的优势,努力实现科技人才与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以科技创新促进艺术品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街区区位优势,遵循艺术品创作生产规律,积极支持发展新兴的创意产业,大力培养工艺品大师和特殊优秀人才,扶持建设工艺品研发机构,重点发展书画、剪纸、刺绣等传统工艺,开发名牌新品;以古玩城为龙头,建立若干专业性的艺术品市场;建立健全艺术品经纪人制度,规范艺术品交易行为,保护国家、企业、个人的合法利益。(七)、做大做强设计业。先策划,后规划,再设计,充分发挥铁道部设计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南建筑设计院、煤炭勘测设计院、中交航务工程勘探设计院、中国舰船设计中心等科研院所在规模、人才、技术、竞争上的优势,鼓励他们跨地区成立分支机构,向外拓展业务,不断做大做强。发挥其在设计业上的龙头作用,产生“聚堆”效应,形成六省设计产业群。加强设计产业化基地建设,利用现有闲置的工业、商业历史建筑开展创意产业项目的试点,规划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创意楼宇和园区,腾出空间,用好政策,积极吸纳一些国际大型设计公司在六省设立分支机构或独资公司,满足设计企业的成长需要。要跟踪文化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潮流,促进高新技术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促进文化产业与数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加快融合发展,运用科技成果推动产业升级,依托美术学院的人才优势和公司产业化优势,支持软件设计、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和动漫等创意企业快速成长壮大,逐步培育以文化数字业、文化信息业、软件服务业为特征的创意产业成为新的特色主业。要建设和完善颇具规模的设计服务体系,设立“创新设计专项奖励资金”,鼓励和吸引高校院所和企业从事与设计配套的产业化工作,支持六省高校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的作用,集合民间资本和资源。鼓励民营资本投资设计业,积极促进设计产业群发展壮大。五、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一)健全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服务机制。成立六省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中南文化产业孵化中心下属办事处。下设办公室,负责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构建文化管理的信息网络体系,成立中南文化产业孵化中心个省份中心,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大力支持行业协会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划行业发展、制定行业标准与专业资质认证、组织行业交流、开展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作用。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中南文化产业孵化中心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会同省市委督查室、政府目标办每年定期督查“规划”的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落实和重点文化项目的建设情况,并将落实情况纳入目标考核范围。(二)、策划建设文化项目。要树立“建设项目、发展产业”的理念,根据各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充分发挥文化项目的支撑作用,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保障、动作模式、经营方略等方面的做法,发挥各种经济成分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整合地区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策划和建设一批文化支撑项目,把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近、中、远期项目清单,做好项目总体规划和可行性论证,强化项目的主题形象和风格特色,策划好项目综合功能开发和宣传打造。(三)、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由中南文化产业孵化中心会同政府一道,加强文化市场规划和资源整合,引入竞争机制和多元投资机制,孵化经纪机构、代理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等中介组织,规范文化中介企业的设立和运行,形成与国内外市场衔接的文化市场体系,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统一文化市场管理规则,严厉打击盗版盗印、非法出版、非法营销等不法活动,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四)、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以中南文化产业孵化中心为平台,加强文化发展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区分情况,分别对待,注意文化政策调节,努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发展文化产业的合力。争取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区资格,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以风险投资、无息贷款等方式支持新的业态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和优势文化产业做强做大;基金费用要用于支持文化企业的科技创新;鼓励非国有经济成份及非文化单位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文化产业;落实省市关于重点扶持文化产业而规定的增值税先征后返、营业税减免等政策;落实社会力量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捐赠的所得税扣除政策;文化产业发展用地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并予以优先安排;对标志性文化设施和重要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三镇”门楼标识建筑,在立项、选址、征地、投入等方面争取政府支持,并减免相关规费。(五)、加快文化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整合地区教育资源,完善文化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分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动态管理,建立人才资源库,逐步形成年龄梯次合理、专业分布均衡、整体素质优良、具备参与国内国际竞争实力的中部文化人才群体。附:文化产业“十一五”规划布局的相关项目布局项目名称投资规范(万元)功能特色空间三带蛇山旅游观光带产业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