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激光谐振腔的论文.doc_第1页
关于激光谐振腔的论文.doc_第2页
关于激光谐振腔的论文.doc_第3页
关于激光谐振腔的论文.doc_第4页
关于激光谐振腔的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单位 物理与信息技术系 学生学号 200791014023 编 号 wl2011wl023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激光谐振腔 学生姓名 高 子 杰 专业名称物 理 学 指导教师岳 喜 成 2011 年 5 月 12日目 录一、论文正文1引言12光谐振腔及其特性12.1激光谐振腔的作用22.2谐振腔构成22.3谐振腔的稳定条件32.4稳定腔与非稳腔类型42.5谐振腔的损耗53光学谐振腔的模式73.1纵模73.2横模93.3激光谐振腔和模频率114激光模式的测量方法135关于激光器谐振腔的改进146总结17参考文献18谢辞19二、附录1任务书202中期检查报告223指导教师指导记录表234结题报告245成绩评定及答辩评议表266答辩过程记录(附页)28激光谐振腔摘要:光学谐振腔是激光器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是用来加强输出激光的亮度, 调节和选定激光的波长和方向的装置,从真空紫外到远红外的绝大部分激光系统都使用了光学谐振腔。本文介绍了激光谐振腔及其特性、激光模式的一些基本知识,过对激光谐振腔的结构、原理的学习,对激光谐振腔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能用fp扫描干涉仪对激光器的输出激光模式进行测量和分析,最后对激光谐振腔进行了简单的设计和改进,从理论上对激光谐振腔作了系统性阐述。关键词:激光;谐振腔特性;激光器;激光谐振腔laser resonatorabstract: optical resonator laser is one of the basic part, is designed to enhance the brightness, adjust output laser laser wavelength and selected from the device, and the direction of vacuum uv to far infrared laser systems are used most of the optical resonator. this paper introduces laser resonator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some basic knowledge of laser mode of laser resonator, the structure, principle of study, of laser resonator have primary understanding, also can use f - p scanning of the laser output laser interferometer model was measured and analyzed, finally to laser resonator make a simple design and improvement of laser, theoretically, the paper made a systematic resonator.key words: laser; resonator characteristics; laser; laser resonant cavity目 录1引言12光谐振腔及其特性12.1激光谐振腔的作用22.2谐振腔构成22.3谐振腔的稳定条件32.4稳定腔与非稳腔类型42.5谐振腔的损耗53光学谐振腔的模式73.1纵模73.2横模93.3激光谐振腔和模频率114激光模式的测量方法135关于激光器谐振腔的改进146总结17参考文献18谢辞19iii1引言自1960年世界第一台红宝石固态激光器问世以来,作为一种新光源,激光器具有方向性、亮度高、单色性和相干性好的特点,称为激光的四性。实际上,这四性本质上可归结为一性,即激光具有很高的光子简并度。也就是说,激光可以在很大的相干体积内有很高的相干光强。激光的这一特性正是由于受激辐射的本性和光腔的选模作用才得以实现的。产生激光的三个必要条件:1.工作物质; 2. 激励能源;3. 光学谐振腔。光学谐振腔(经常简称为“谐振腔”)是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有两个方面:提供轴向光波的光学正反馈;控制振荡模式的特性。激光器所采用的谐振腔,都属于“开放式谐振腔”。在激光技术发展历史上最早提出的是所谓平行平面腔,它由两块平行平面反射镜组成。这种装置在光学上称为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简记为f-p腔。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以后又广泛采用由两块具有公共轴线的球面镜构成的谐振腔,称为共轴球面腔;其中一个反射镜为(或两个都为)平面的腔是这类腔的特例。由两个以上的反射镜构成谐振腔的情况也是常见的,折叠腔和环形腔就是这类谐振腔。只有具有一定的振荡频率和一定的空间分布的特定光束能够在腔内形成“自再现”振荡。在激光技术的术语中,通常将光学谐振腔内可能存在的这种特定光束称为腔的模式。不同的谐振腔具有不同的模式,因此选择不同的谐振腔就可以获得不同的输出光束形式。 谐振腔是激光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从真空紫外到远红外的绝大部分激光系统都使用了光学谐振腔。研究激光谐振腔的目的,就是通过了解谐振腔的特性,来正确设计和使用激光器的谐振腔,使激光器的输出光束特性达到应用的要求。2光谐振腔及其特性光学谐振腔是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光谐振腔的作用是提供轴向光波模的正反馈及保证激光器的单模振荡。在激光研究中主要讨论开放式光腔的模式问题。模式问题在激光技术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理解激光的相干性、单色性等一系列重要特征,指导激光器件的设计和装腔的理论基础,也是研究和掌握激光技术和应用的理论基础。2.1激光谐振腔的作用光谐振腔是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大多数激光工作物质,适当结构的谐振腔产生激光视必不可少的。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1)光学正反馈作用 受激辐射过程具有“自激”振荡的特点,即由激活介质自发辐射诱导的受激辐射,在腔内多次往返而形成的持续的相干振荡。腔的正反馈作用是使得振荡光束在腔内进行一次时。除了由腔内损耗和通过反射镜输出光束等因素引起的光束能量减少外,还能保证有足够能量的光束在腔内多次往返经受激活介质的受激辐射放大而维持继续震荡。 光学反馈作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时组成腔的两个反射镜面的反射率,反射率越高,反馈能力越强;二是反射镜的几何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组成方式。上述两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光学反馈作用大小的变化,即引起腔内光束耗损的变化。(2)产生对振荡光束的控制作用 主要表现为对腔内振荡光束的方向和频率的限制。由于激光束的特性与光腔结构有密切联系,因而可用改变腔的参数(反射镜、几何形状、曲率半径。镜面反射率及配置)方法来达到控制激光束的目的。具体的说,可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作用:a.有效地控制腔内实际振荡的模式数目,使大量的光子集结在少数几个状态之中,提高光子简并度,获得单色性好,方向性强的相干光;b.可以直接控制激光束的横向分布特性、光斑大小、谐振频率及光束发散角等;c.可以改变腔内光束的损耗,在增益一定的情况下能控制激光束的输出功率。2.2谐振腔构成最简单的光学谐振腔是在激活介质(工作物质)两端恰当地放置两个镀有高反射率的反射镜构成(如下图)。与微波腔相比光频腔的主要特点是:侧面敞开的、设有光学边界以抑制振荡模式,并且它的轴向尺寸(腔长)远大于振荡波长,一般也远大于横向尺寸即反射镜的线度。,因此这类腔为开放式光学谐振腔,简称开腔。通常的气体激光器和部分固体激光器谐振腔都具有开腔的特性。开放式共轴球面光学谐振腔的构成:图1 最简单的光学谐振腔结构(1)激活介质两端设置两面反射镜 (全反、部分反)。(2)开放式: 除二镜外其余部分开放共轴: 二镜共轴球面腔: 二镜都是球面反射镜(球面镜)2.3谐振腔的稳定条件根据几何偏折损耗的高低,开放式光腔可以分为稳定腔、临界腔和非稳腔。稳定腔的几何偏折损耗很低,绝大多数中、小功率器件都采用稳定腔。用几何光学方法分析谐振腔的实质是研究光线在腔内往复反射的过程。轴模(即近轴光线)在腔内往返无限多次不逸出腔外的条件, 即近轴光线几何光学损耗为零, 其数学表达式为:。(g参数的定义:)在什么情况下傍轴光线能在腔内往返任意多次而不致横向逸出腔外。引入所谓g参数,所满足条件 2-1式2-1的共轴球面腔都称为稳定腔。稳定腔虽有损耗低的优点,但由于其基横模模体积大小和横模鉴别能力低,难以同时实现高功率输出和基横模运转。因此高功率激光器中常采用模体积大和横模鉴别能力高的非稳腔,以获得性能优良的高功率激光。对共轴球面腔,下式永远成立 2-2所满足条件 2-3的腔都为非稳腔。非稳腔的特点是,傍轴光线在腔内经有限次往返后必然从侧面逸出腔外,因而这类腔具有较高的几何损耗,其损耗主要是傍轴光线的发散损耗,单程损耗可达百分之几十。所满足条件 2-4的共轴球面腔称为临界腔。临界腔属于一种极限情形,它们在谐振腔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举几种有代表性的临界腔。(1) 平行平面腔。此时有,从而满足条件(2-4)二式。(2) 共心腔。满足条件 2-5的谐振腔称为共心腔,因为这时腔的两个镜面的曲率中心互相重合。其。大多数临界腔,如平行平面腔、共心腔等,其性质界于稳定腔与非稳腔之间。以平行平面而论,腔中沿轴线方向进行的光线能往返无限多次而不致逸出腔外,且一次往返即实现简并(形成闭合光路),这与稳定腔的情况类似。但仅仅轴向光线有这种特点,所有沿非轴向行进的光线在经有限次往返后,必然从侧面逸出腔外,这又与非稳腔相像。2.4稳定腔与非稳腔类型 (一)稳定腔: 1.双凹稳定腔:由两个凹面镜组成的共轴球面腔为双凹腔。这种腔的稳定条件有两种情况。其一为: 且 ,所以:其二为:, 且 即, 。如果 ,则此双凹腔为对称双凹腔,上述的两种稳定条件可以合并成一个,即: 2.平凹稳定腔:由一个凹面发射镜和一个平面发射镜组成的谐振腔称为平凹腔。其稳定条件为: 可得:3.凹凸稳定腔:由一个凹面反射镜和一个凸面反射镜组成的共轴球面腔为凹凸腔.它的稳定条件是: ,,且。可以证明:(二).非稳腔 : 或 1.双凹非稳腔:由两个凹面镜组成的共轴球面腔为双凹非稳腔.这种腔的稳定条件有两种情况.其一为: , ,可证:其二为: ,即 2.平凹非稳腔稳定条件: , 3.凹凸非稳腔:凹凸非稳腔的非稳定条件也有两种:其一是: ,可以证明: 其二是: ,可以证明: 4.双凸非稳腔:由两个凸面反射镜组成的共轴球面腔称为双凸非稳腔. , 5.平凸非稳腔:由一个凸面反射镜与平面反射镜组成的共轴球面腔称为平凸腔。平凸腔都满足: 。2.5谐振腔的损耗 光在传播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光强衰减称为损耗。损耗是评价谐振腔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决定了激光振荡的阈值和激光的输出能量。产生损耗的物理因素很多,对开放式谐振腔而言,损耗机理可大致归结为四个方面: (1)几何损耗 按照几何光学观点,可以用近轴光线来描述激光在腔内的往返传播过程。某些不平行于腔轴的光线在某些几何结构的腔内经有限次往返传播后,有可能从腔的侧面逸出;即使平行于光轴的光线也仍然存在从谐振腔侧面逸出的可能性。通常将这种损耗称为腔的几何损耗,其大小取决于腔的类型、镜面几何尺寸和横模阶次等,可用几何光学的方法进行估算。 (2)衍射损耗从波动光学观点来看,由于腔镜的几何尺寸是有限的,光波在腔内往返传播时必然因腔镜边缘的衍射效应而产生损耗。如果在腔内插人其他光学元件,还应当考虑其边缘或孔径的衍射引起的损耗。通常将这类损耗称为衍射损耗,可由求解腔的衍射积分方程得出,其大小与腔的菲涅耳数、腔的几何参数以及横模阶数等都有关系。(3)输出腔镜的透射损耗 为了获得必要的输出耦合,谐振腔至少一个反射镜是部分透射的;这部分称为光腔的透射损耗,它与输出镜的透射率有关。 (4)非激活吸收、散射等其他损耗 激光通过谐振腔的反射镜以及腔内所有光学元件时,发生非激活吸收、散射等而引起的损耗;有时也称为谐振腔的内损耗。几何损耗和衍射损耗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光腔镜边沿逸出现象得到的结论,其本质是相同的。这两种损耗和激光横模模式有关,称为选择性损耗;而透射损耗和非激活吸收、散射损耗与激光的横模无关,称为非选择性损耗。此外,也可将腔的损耗分成有用损耗和无用损耗两类,或者分别称为耦合输出损耗和纯损耗。其中,3显然是有用损耗,4显然是纯损耗;至于几何损耗和衍射损耗,则要根据激光器具体工作情况确定。在光学谐振腔研究过程中,经常不具体区分损耗的原因,而用“平均单程损耗因子”(简称单程损耗因子)来定量描述它。该因子的定义为光在腔内单程渡越时光强的平均衰减百分数。 图2 平均单程损耗的定义如图2所示,设初始光强为在无源腔内往返一次后,光强衰减为,平均单程损耗因子定义为 2-6为了研究方便,有时也将单程损耗因子定义为指数的形式。往返一次以后的光强与初始光强之间的关系为: 2-7则 2-8可以证明,当时,2-6式和2-8是等价的;本书以后的章节中均采用(2-8)式定义谐振腔的损耗。 如果用描述不同的物理原因引起的损耗,则总单程损耗定义为多种损耗之和 2-93光学谐振腔的模式 在谐振腔中,反射镜将光束限制在有限空间里,腔内光(电磁场)场分布为一系列本征态;即只有满足特定条件的光场都可以在腔内稳定存在。这些分布称为光学谐振腔的模式,这是本章一个重要概念。不同的模式对应于不同的场分布和共振频率,谐振腔内光场的分布可以由纵模和横模来描述。3.1纵模 (1)驻波条件要形成稳定的激光振荡,腔内的场分布必须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以平行平面腔为例,当时,可以近似认为均匀平面波是一种本征模式;平面波在腔内沿轴线方向的往返传播,光波在腔镜上反射时,入射波和反射波会发生干涉。为了能在腔内形成稳定的振荡,要求光波因干涉得到加强;由多光束干涉理论知图3均匀平面波在平行平面腔中的传播道,相长干涉的条件是光波在腔内沿轴线方向传播一周 (如图3),产生的相位差为2 的整数倍: 3-1其中是介质中的折射率为整数,是真空中的波长,l是谐振腔长度,当腔长确定以后,满足驻波条件的波长用表示,则: 3-2或 3-3其中,为腔的光学长度,为波长对应的光波频率。由此可知,长度为l的平行平面腔只对频率满足(3-3)式沿轴向传播的光波共振,因此(3.3)式称为谐振条件,称谐振频率(或共振频率)。波长和腔长满足(3-2)式时,光波在腔内形成驻波(图4,因此(3-2)又称为谐振腔的驻波条件。 图4腔内驻波(2)纵模平行平面腔中满足(3.3)式,沿轴线方向(即纵向)形成的驻波场即为它的本征模式;通常把由整数所表征的腔内纵向的稳定场分布称为激光的纵模。称纵模序数.不同的纵模相应于不同的值,对应不同的频率,对于常见的激光器,大约在为104106的量级。腔内两个相邻纵模频率之差,称为纵模间隔,纵模在频率坐标上以等间隔排列(图5)。 3-4可见,纵模间隔只和谐振腔的光学长度有关,腔长越小纵模间隔越大。图5 平行平面腔的纵模 3.2横模1.横模谐振腔内光场(电磁场)在垂直于其传播方向(横向)具有的稳定的场分布,称为横模。不同横模对应于不同的横向稳定光场分布和频率。图6画出在轴对称(矩形域)和旋转对称(园形域)情况下各种横模的图形。图6 谐振腔内横模强度分布 (a)轴对称 (b)旋转对称激光横模用一般用temmn来标记,m、n (旋转对称时习惯用p、l)为横模序数(阶次);m0、n0即tem00称为基模,其光强分布均匀。其它情况为高阶横模。在轴对称的情况下,m、n分别表示沿x和y方向的的节线数,在旋转对称的情况下m表示径向的接线圆数目,n表示沿辐角的节线数。2.横模产生的原因图7 激光横模形成的定性解释在的情况下,光在谐振腔中来回振荡,每次在a、b镜面边沿反射要发生衍射,损失掉部分光能量。如图7所示,以平行平面腔为例,光在谐振腔中的谐振可以等效平面波经过一系列的圆孔(孔阑),每反射一次相当于经过一个圆孔。光在经过圆孔时要发生衍射,衍射损失改变了激光能量的横向分布;随着反射次数增加,光场分布逐渐由平面波变成某种特定的能量分布。当反射次数达到相当大时,这种横向能量分布逐渐稳定下来,经过圆孔以后不再变化,仍然保持其原有的形状(称为自再现模)形成横模;因此,横模是衍射筛选的结果。横模反映的是腔内光场的横向的能量分布,纵模则反映光的频率(波长),二者结合才能全面反映激光器腔内光场分布特征。因此一个激光的模式应该有3个独立的序号,即应采用来表示谐振腔的模式,其中是纵模序数(阶次),数量非常大,通常不写出来。3.3激光谐振腔和模频率 由两块互相平行的平面反射镜组成的平行平面腔是一种典型的光学谐振腔,其示意图见图8: 图8平行平面示意图 平行于轴线传播的平面波a 在两反射镜间经过偶数次反射后得到光波b、c,这些光波和a 迭加在一起,根据干涉现象的原理,光波a、b、c 等只有当它们的相位相同时才能互相加强,腔内才能发生“谐振”,最后才能形成激光。设谐振腔长度为l,腔内工作物质的折射率为 ,光波的频率为 ,相应的真空中波长为,式中 c 是真空中的光速。工作物质中的波长为 ,于是可得平行平面腔的谐振条件为: 3-53-5式中n为正整数,因此式3-1也可写成 3-6在工作物质的增益及腔镜反射率都不随频率改变的理想情况下,只考虑谐振腔的正回馈(靠反射镜实现)及谐振选频作用, 由式(3-6)可得到如图9(a)所示的一系列等间隔的频谱线。每一种谐振频率的光振荡称为一种模式。图9(a)中相邻两谱线频率间隔 由谐振腔参数 l决定,其关系为 3-7和电子学振荡器相类似,作为光的放大振荡系统的激光器,单靠谐振腔的反馈和选频作用尚不足以形成光的振荡输出,还必须靠工作物质的放大作用。在hene激光器中,工作物质是由电源通过辉光放电方式激励的ne 原子气体,它能在一定的频率宽度内起光的放大作用。图9(b)画出了某一条件下激光器输出的相对光强和频率的关系曲线。曲线表明只有对于大约在范围内的频率,光波在工作物质中传播时所获得的增益才有可能大于损耗,才可能产生激光输出。考虑到腔的选频作用后,实际获得的光振荡输出只有几个特定的频率,如图9(c)所示。图中两个特定频率的相应序数分别等于q 和q+1。图9 谐振腔的谐振频率特性 (a)腔的谐振频率示意图;(b)光腔(取决于不饱和增益)与频率关系曲线;(c)可能获得的激光纵模输出。这里每一个频率的振荡为一个纵模,相邻两纵模之间的频率差(纵模频率间隔) 用式(3-7)计算。显然,在增益宽度内可能包含的纵模个数约为: 。对于一般 l25.0m的内腔式he-ne激光器, hz, nm由式(3-7)可算得纵模频率间隔 hz。因而相应的纵模个数为 23 个。图 9(c)中只画出了两条竖线,表示两个振荡的纵模。4激光模式的测量方法激光的纵模常用法卜里珀洛(f-p)扫描仪(如图10)来观察连续激光输出的模式结构,当然也能分析横模的存在。fp扫描干涉仪是一种分辨率很高的光谱分析仪器,它是由一对反射率很高的反射镜组成,一个压电陶瓷在锯齿波的驱动下调节反射镜之间的距离,以达到扫描的目的。进入镜腔的光经过多次反射和相干叠加,被一光电二极管接收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通过示波器显示,我们便可看到被测光的频谱分布情况。图10 fp扫描干涉仪原理图扫描干涉仪原理图(如图10)其中、为f-p扫描仪反射镜平板,l为聚焦透镜,d为光电接收器,g为锯齿波电压发生器,m为反射镜驱动装置。f-p扫描仪的简单工作原理为:由干涉仪两反射镜间距离固定时,则透过仪器的频率也固定不变,只有入射频率等于光才能通过,反之,若要使某一定值波长的光通过干涉仪,则应改变间距,以满足要求。能通过f-p扫描仪的频率为(其中为折射率,d为f-p干涉仪的间距,为进入f-p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m为正整数。)当d改变时,能通过f-p干涉仪的频率改变,因而,若是干涉仪的一个反射镜固定,另一个反射镜安在压点陶瓷上,当加上一定的锯齿波电压后,使之可匀速平移,镜间距匀速改变时,能透过f-p干涉仪的频率亦连续改变,使入射光按大小次序一一通过,从而鉴定入射光的光谱成分,透过光经电元件转换成电信号,再从示波器上直接读出。 在实验中主要用球面扫描干涉仪,它的结构与f-p标准具的构造类似,差别在于用球面镜来代替平面镜,它是由两块平行放置的共焦球面镜组成,一块球面镜的位置固定,另一块球面镜粘在圆筒型的亚电陶瓷上而可以移动。由于干涉仪最大透过率的波长就是干涉仪的共振波长,该波长是干涉仪腔肠l的线性函数(设光束垂直入射)为 (m为正整数) 4-1因此只有激光束中满足上式的那些频率成分才能通过干涉仪。利用锯齿波信号线性地改变腔肠,即可对激光束中北允许通过的频率作周期性扫描。如果激光由多个模式的频率落在扫描周期的频率范围内,则在此周期内,这些模式的频率将先后通过干涉仪,由光电探测器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扫描干涉仪的分辨率可高达,它足以分辨不同模式的频率,因此,通过测量模式的频率可以判定光束的模式结构。5关于激光器谐振腔的改进光学谐振腔是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谐振腔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激光器的输出特性。目前的激光谐振腔,两边一般为一块全反射镜和一块半反镜,以便激光经过多次振荡加强后出射,但半反镜一边毕竟不能达到100%的反射,从而使激光器的效率受到限制。下面就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点设想(附理论推导),希望能解决这一问题。目的:设计一种谐振腔,使激光在其中达到近100%反射,同时又可以取出在其中振荡的激光。设想:谐振腔一边为全反镜,另一边制造一个势垒,利用量子力学的势磊穿透理论,通过控制势垒来控制激光是否穿过。从而达到100%的反射及激光取出问题。理论依据:让我们看看量子力学的势垒穿透理论设有一质量为m,能量的光子入射如下图: 根据e和v0的大小有两种情况:(1)先考虑时: 5-1其中 5-2这个方程组的通解为: 5-3根据波函数的连续条件: 5-4 5-5对于流密度的定义: 5-6则入射流密度: 5-7反射流密度: 5-8透射流密度: 5-9由此可以得到穿透系数: 5-10 5-11t为透过率,r为反射率。此为结论一(2)再考虑一下时:只需要对上面的推导做一下代换即可得到结论:将 其中为实数 ,再利用 ,即可得到结论二为: 5-12下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两个结果:通过控制式子中的或即可达到控制透射率大小的目的,从而在透射率为0的时候使激光振荡,在透射率为1时使激光出射。结论一:当的时候,但考虑到时,时不容易达到,所以舍去。而调节的值,需要较大的v0,实现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如果按结论一来设计谐振腔,实现起来有困难结论二:其特点为有一个正弦的三角函数,而三角函数是有周期的,因此 只要满足如下条件: ()即可使t=1瞬间除去势垒,即可以使激光输出。所以,结论二与结论一相比难易程度上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综上所述,只要控制好势垒,就可以达到近100%反射,且最后取出激光的目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种方法控制势垒,或者一种物质,其特性是对光有作用,通过改变其外加条件产生势垒。6总结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激光谐振腔论文终于完成了,在整个论文设计过程中,出现过很多的难题,但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写论文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最初刚写论文时对光学谐振腔问题的模糊认识到最后能够对该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可见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以前只是明白理论,没有经过实践考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明确,通过这次论文设计,真正做到从理论到实践、二者相结合的重要性。经过毕业设计,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一个完整的事情,需要有系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待要解决的问题,要耐心、要善于运用已有的资源来充实自己。总之,通过对激光谐振腔的结构、原理及特性的学习,使我对光学谐振腔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了解fp扫描干涉仪对激光器的输出激光模式进行测量和分析,最后对激光谐振腔进行了简单的设计和改进,从理论到实践的体验对激光谐振腔有了系统性的学习和掌握。参考文献1周炳琨,高以智,陈倜嵘,陈家骅.激光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5972周世勋原著.量子力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4393陈钰清,王静环.激光原理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 55171谢 辞本论文的工作是在我的指导老师岳喜成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岳老师严谨治学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影响,他渊博的知识,诚恳待人,使我受益匪浅。岳老师对于我的论文写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特别是在写作初期由于不熟悉、不知该如何下手时岳老师的耐心帮助指导使我不但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而且使我对光学谐振腔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母校宝鸡文理学院的辛勤培育之恩!感谢物理系给我提供的良好学习及实践环境,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在撰写论文期间,同学们对我论文的研究工作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此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最后,非常荣幸能在母校进行四年的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的良师益友,感谢这一切的一切。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课题条件:在大学期间,基于对激光原理的学习,使我对有关对有关激光的问题有了一定的兴趣,也掌握了一些有关本次论文的相关专业知识。激光谐振腔是这次我的论文题目,课题类型是实践应用型。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会顺利完成我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论文题目:激光谐振腔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激光谐振腔及其特性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对激光谐振腔的结构、原理的学习,使我对光学谐振腔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最后对激光谐振腔进行了简单的设计和改进,使我对激光谐振腔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提纲摘要:1.引言:介绍激光的发展历史及激光谐振腔相关知识2.正文部分:具体分析谐振腔的结构原理及特性3结束语注:课题性质分为理论型实践应用型。下同。主要参考文献:1周炳琨,高以智,陈倜嵘,陈家骅.激光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5972周世勋原著.量子力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4393陈钰清,王静环.激光原理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 55171指导教师意见:1通过; 2完善后通过;3未通过 签 名: 年月日注:以上各项内容由学生填写,指导教师审核后签署意见。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报告学生撰写情况:该生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工作,同时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能运用正确的科研思维方式指导写作,文章格式正确,结构合理,语句通顺、流畅,基本符合毕业论文要求。指导教师: (签名教师指导情况:检查人: (签名)系主任: (签名) 注:学生撰写情况由指导教师填写,教师指导情况由检查人填写。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