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接入网指导意见--联通.doc_第1页
宽带接入网指导意见--联通.doc_第2页
宽带接入网指导意见--联通.doc_第3页
宽带接入网指导意见--联通.doc_第4页
宽带接入网指导意见--联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指导意见移动和宽带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核心业务。当前宽带业务已经成为拉动中国联通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3g网络的建设和完善,移动宽带业务将迅速发展。保持移动宽带和固网宽带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战略选择。宽带网络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加强宽带网络建设,可以有效支撑3g移动宽带和固定宽带业务的发展。宽带接入网是宽带网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宽带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为适应未来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需要,规范宽带接入网建设工作,进一步指导各省宽带接入网的发展,全面推进宽带接入网提速,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1. 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总体思路和原则1.1. 总体思路中国联通作为全业务运营商,拥有移动、无线和固定接入等多种手段,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带宽、高质量、多样化的接入服务。在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3g移动宽带、wlan无线宽带、固网有线宽带的协调发展,将移动宽带的便利性、广覆盖与有线宽带的大带宽、高质量有机结合,实现有无线接入手段的优势互补。固定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以光纤接入为主,优先使用pon技术。通过接入节点逐步靠近用户,提升用户接入带宽,最终实现ftth。1.2. 总体原则统一规划的原则。宽带接入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统一规划,量质并重,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宽带接入网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投资巨大,为切实满足业务发展需求,避免重复改造,宽带接入网建设应满足3-5年业务需求,注重效益的原则。宽带接入网建设应在细分业务发展需求和全面资源核查的基础上,依据发展需求和网络资源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提高投资效益。投资应优先满足业务重点城市和业务重点区域。 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充分发挥既有资源的协同效应。南北有别的原则。充分考虑南北业务发展、网络资源的差异以及投资承受能力,根据业务需求的轻重缓急,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和建设模式。平滑演进的原则。接入网线路设备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平滑演进性和可维护性,能够平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2. 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总体目标面向未来宽带多媒体业务发展,建设技术先进、覆盖广泛、带宽充足的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接入网,实现有线光纤化、无线宽带移动化、接入业务综合化和管理控制智能化。2.1. 宽带接入带宽目标2009年宽带接入网2m及以上速率提供能力达到95%。其中城市新建及进行改造区域90%达到16m以上接入能力,农村新建区域全部达到2m以上接入能力。2010年宽带接入网4m及以上速率提供能力达到85%。其中城市新建及进行改造区域95%达到16m以上接入能力,农村新建区域北方全部达到2m以上、南方全部达到4m以上接入能力。2011年宽带接入网8m及以上速率提供能力达到75%。其中城市新建及进行改造区域100%达到16m以上接入能力,农村新建区域全部达到4m以上接入能力。2.2. 宽带接入覆盖目标2009年,北方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90,南方覆盖业务发展区域。20102011年,北方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95,南方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扩大覆盖范围。3. 主要宽带接入技术的应用策略 3.1. 铜线接入技术(dsl技术)3.1.1. adsl2+技术adsl2+技术成熟,成本低,互通性好,下行速率能够达到16mbit/s,上行速率能达到1mbit/s,采用annex m,上行速率能够进一步提高到2mbit/s左右,是提供中低速率接入的主要手段。 3.1.2. vdsl2技术vdsl2 技术传输速率高,能够与 adsl 和 adsl2+模式实现后向兼容。初步测试表明,vdsl2 设备在 500 米以内的下行速率可以超过 50mbit/s,1km 以内的下行速率可以超过 20mbit/s,是提供高速率接入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 vdsl2 设备的互通性尚需进一步完善,设备成本仍然较高。预计 vdsl2 在 2010年可以达到规模商用水平。 3.1.3. 以太网(lan)技术以太网是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共享访问方案。从本质上讲,以太网技术是一种用于局域网(lan)组网的技术。ieee802.3以太网标准在1989年成为国际标准,20多年来标准不断发展,产生了多种技术标准。目前,广泛用于运营商组网的为100base-tx标准,能在100米的距离内提供100m的带宽。由于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在用于宽带接入上,存在着oam较差的问题,目前主要通过与pon技术结合来开展业务。3.2. 光接入技术宽带光接入的主要技术包括点对点技术(p2p,如点对点光以太网)和点对多点无源光网络技术(pon,目前主流为epon、gpon等)两大类。 3.2.1. 点到点光接入技术点到点光接入技术采用点到点光传输方式,从局端到每个用户都用一对或一根独立的光纤,局端和用户端各需要1个光收发器。点到点光纤接入的主要优点是用户专用接入,用户端和局端设备简单,设备类型丰富,传输距离长。采用点到点光纤接入方式,用户带宽主要取决于用户端和局端设备,每个用户的上下行带宽都可以达到100mbit/s、1000mbit/s甚至更高。缺点是由于每个用户独自占用一对光纤和一对光收发器,用户不能共享主干光纤,在大规模应用情况下需要铺设大量的光纤和光收发器,综合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点到点光接入设备适合于用户分布比较分散、带宽要求高(100mbps以上)和安全性需求较高的专线接入用户,但是对于高密集用户中低速率需求的区域建设成本高,不能成为公众宽带用户的主流解决方案。点到点光接入设备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以太网光纤收发器、pdh光端机和点到点光以太网设备。3.2.1.1. 以太网光纤收发器以太网光纤收发器也称为光电转换器,是一种将短距离的电信号和长距离的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体转换单元,是一种单纯的光/电或电/光转换器,并不对协议和以太网数据帧进行处理。上下联业务接口均为10/100m/1000m以太网电接口,中间传输接口为10/100m/1000m以太网光接口。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具有产品成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信息安全性较好的特点,但管理维护功能较弱,因此不适合大规模应用环境。3.2.1.2. pdh光端机pdh光端机在传统的pdh设备上发展而来,其传输方式仍沿用传统的pdh帧结构,但采用光纤作为远距离传输媒质,同时业务接入能力有所增强,可提供fee1v.35/v.24等接口。pdh光端机提供e1业务时可具有e1环回测试功能和告警功能,并可监控对端告警状态。它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传统电信业务与以太网业务综合接入的解决方案,适合分布较分散、同时具有ip业务需求和tdm业务需求但带宽需求较小的中低端客户,性价比较高。3.2.1.3. 点到点光以太网设备点到点光以太网设备由olt和onu组成,onu/ont受olt控制,二者工作于异步状态。olt和onu之间的光传输接口采用了ieee efm新定义的传输速率100mbit/s、距离10km(100base-bx10)和传输速率1000m、距离10km(1000base-bx10)的单纤双向光以太网传输接口,这种接口采用wdm方式,上、下行分别使用1310nm波长和1550nm波长进行传输,能够减少光纤消耗,降低建设成本。此外,点到点光以太网设备具有用于链路监控和环回测试的oam功能,改善了传统的以太网光纤收发器没有网管能力的问题。但商用设备数量少,厂商研发投入有限,设备的oam、网管等功能尚不完善。3.2.2. 无源光网络技术(pon)无源光网络(pon)技术与点对点(p2p)方式相比,能够大量节省主干光纤和局端设备光接口、高密集用户区域成本低,标准化程度高,业务透明性较好,用户带宽配置调整灵活,综合优势明显,是未来宽带光接入及 ftth 方式的主要技术选择。pon技术的发展经历了apon/bpon、epon、gpon、wdm-pon和10gepon的过程。3.2.2.1. epon技术epon技术于2003年由ieee完成标准化工作,它以千兆以太网技术为基础,通过mac层之上的点到多点控制协议(mpcp)来实现pon的点到多点传输方式,协议实现简单,但oam能力稍弱。目前技术已基本成熟,商用芯片和设备均较多,产品成熟度较好,成本不断下降,已基本解决接入ip业务时不同厂商olt和onu之间的互通问题,在国外已有百万量级用户的规模商用,国内epon应用规模已超过1000万线,达到了规模商用水平,是现阶段pon应用的主流技术,能够满足近期宽带业务发展的要求。 3.2.2.2. gpon技术gpon技术由itu在apon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沿用了apon的标准协议框架,增加了gem这一新的tc层帧封装方式,对qos和oam有严格规定,承载tdm业务的能力较强,协议相对复杂。gpon传输速率高,分路比大,组网成本低,能够提供高定时精度的 tdm 业务,是欧美主要运营商的技术选择。集团前期实验的结果表明:gpon技术近期发展较快,各厂家gpon产品可以满足fttb、ftth、ftto等应用场景,支持internet接入、话音、iptv、视频监控、e1 等多种业务的承载,各业务短期测试期间运行稳定,业务质量良好,能基本满足运营商业务开展的需要。各厂家gpon产品具备端口、板卡和设备级保护倒换和故障恢复功能,具备onu远程维护管理功能,能基本满足运营商维护管理的需求。目前gpon设备在互通性方面需进一步完善,mdu/mtu型gpon onu产品成熟度需进一步验证。集团将对gpon组网进行进一步的测试。为了进一步推进 gpon 技术的成熟,2009年可开展 gpon 的试商用。预计 2010 年底gpon可以到达规模商用水平。3.3. 无线接入技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目前主要技术标准为ieee802.11b/g。wlan在室内场景的覆盖范围一般为10米40米,视室内空间结构而定;在室外场景下的覆盖范围一般为10米200米,视无线传播环境和天线架设高度而定。通过采用mesh wlan,可以彻底脱离网线,以无线的方式数据回传,大量减少有线设备的安装,网络部署更加灵活;支持自适应路由选择,网络具有自愈和恢复能力,提高网络安全性能;基于mobile ip,可以实现自由漫游和无缝切换,客户端具备高速移动性;可以实现与wcdma/hsdpa的无缝切换。3.4. 技术策略分析目前,基于铜线的adsl接入技术是中国联通,特别是北方十省主要的接入方式。由于dsl技术的接入速率主要取决于接入铜缆的长度,且随着视频等宽带多媒体业务发展,对用户上行带宽需求将明显增加,采用上下行速率不对称的dsl技术进一步提升接入带宽面临一定困难。从技术发展的趋势看,光纤到户(ftth)是宽带接入网的发展方向,但由于终端设备成本等因素,综合造价仍然偏高,短期内无法大规模应用。综合考虑带宽需求、网络演进及建设维护成本,当前采用以光纤接入技术为主,铜缆接入为辅的综合技术较为适宜。通过光纤到楼或交接箱,辅以末端短距离铜缆接入,可以有效满足业务需求,并充分利用现有的驻地网资源,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较低的建设运维成本。未来随着设备成本的下降,可方便地进一步将光纤延伸到用户家中。lan接入具有带宽高,上下行带宽对称等特点,可以满足中长期带宽接入需求,是当前新建楼宇铜缆接入的主要技术。dsl技术在短距离接入可以满足近中期带宽需求,有利于利用既有的铜缆资源。在光接入技术中,点对点光纤接入技术主要用于大客户和商务客户的专线接入以及农村用户密集的行政村接入。点对多点的pon技术将成为公众用户接入的主流技术。考虑到gpon技术在国内尚未大规模商用,在当前宽带建设中可采用epon技术进行建设,同时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gpon的试商用范围。未来根据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成熟情况以及集团测试情况,集团将进一步明确pon技术的应用原则。在无线接入技术中,应主要采用成熟的wlan技术,采用ieee802.11g进行建设。4. 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建设模式4.1. 集团及商企客户建设模式集团大客户接入原则上应光纤到楼(fttb),按需提供带宽。在业务需求明确且投资效益合理的情况下,可采用ftto方式进行建设。具体建设中应根据带宽需求和业务种类,确定使用点对点(p2p)或pon方式进行建设。商企客户接入应结合带宽需求及资源现状,优先采用光纤接入。对用户接入距离远、分布较为分散或带宽需求较高的场景,可采用点对点光纤接入。对于客户相对集中的写字楼、工业园区、网吧集中区、商贸区等,如单一区域用户数量在50个以下,用户带宽需求在10m以下,可以采用pon方式进行接入。onu的设置应根据用户的需求采用不同的类型,建议每个用户采用独立的onu;对于仅有互联网接入需求的中小企业用户,可以考虑和普通宽带用户共用olt设备,对于有特殊需求,如建立独立专网或vpn网要求的客户,应采用独立的olt设备。对视频监控等行业应用业务可采用pon方式。各省公司应结合业务发展需求,大力推进主要商业楼宇的光纤接入。对移动基站已接入的楼宇,要充分利用既有光纤资源。4.2. 公众客户近期建设模式4.2.1. 城市新建区域建设模式城市地区原则上不再进行主干、配线电缆的建设。新建居民小区原则上光纤到楼,根据业务需求和驻地网资源状况,优先采用基于pon的ftth或fttb+lan/dsl模式,新建区域应实现语音和数据的综合接入,语音应采用软交换方式,不再进行pstn交换机和模块局的建设。南方地区由于管线资源相对缺乏,扩大网络覆盖较为困难,应根据业务发展需求、资源现状和投资承受能力,因地制宜地选择切实可行的建设模式。可利用基站空闲的机房、电源和传输资源设置接入设备、采用wlan技术、通过广电系统的cable,扩大接入覆盖范围。对于存在业务需求,但短期内有线接入方式难以覆盖的区域,可以采用3g网络实现用户宽带接入。在业务需求明确的酒店、学校等场所,可以考虑建设wlan,作为有线宽带接入的补充手段。4.2.1.1. ftth(pon)建设模式在投资效益合理的情况下,对于有较高带宽需求的高档住宅区采用ftth(pon)方式进行建设。onu置于用户住宅内相对隐蔽且便于维护的位置。应尽量将onu 设置在用户家里,避免安装在门口或楼道内。在用户家内,可将onu 设置在用户终端智能盒内提供保护,或者放置于桌面(采用光纤信息插座)。由于ftth的建设需要在用户楼宇进行光纤的综合布线,因此需要尽早和开发商协商相关问题,在用户侧为onu的安装预留位置。对于需求不确定的用户,可以采用安装光纤面板方式,在用户开通宽带业务时再提供onu。ftth的onu建议采用4fe+2pots接口,对于有需求的高端用户,可以采用内置ap的onu。4.2.1.2. fttb(pon+lan/dsl)建设模式光纤到楼为新建小区和楼宇的主要建设方式。对于具备综合布线的住宅区采用fttb(pon+lan)方式进行建设,光缆应直接推进到用户楼宇,并根据用户的密度,确定光缆的芯数。对于不具备综合布线条件的新建区域,尽量将光缆推进至用户楼宇,采用fttb(pon+dsl)的方式建设。dsl主要采用adsl2+。onu应尽可能靠近用户,以缩短接入铜缆的长度。onu 安装应尽量优选设备间或弱电间,次选大楼竖井内机柜或楼道机柜。onu应采取安全可靠的供电方式,原则上采用本地供电。采用fttb方式进行建设,应采用相对容量较小的设备,如64线以下的onu设备。采用lan接入的onu根据用户数量可采用8fe、16fe和24fe,并要求onu同时提供pots口。采用dsl接入的onu应根据用户规模确定端口容量和宽窄带端口配比。优先采用pots口和fe/dsl口数量可以灵活配置的onu,以适应宽窄带用户数量不一致的问题。4.2.1.3. fttcab(p2p/pon+dsl)建设模式城市新建区域应尽量采用光纤到楼的建设方式,在楼内无法选取接入节点或onu在楼内安装困难的情况下,采用fttcab(p2p/pon+dsl)的方式进行建设。在用户规模大于300线的情况下,应采用p2p+dsl方式进行建设,小于300线的情况下,应采用pon+dsl的方式进行建设。采用pon+dsl方式,应采用机框插板式设备,设备容量一般应大于128线。fttcab方式应优先考虑采用现有交接间或小区机房的方式,小区机房原则上采用租用方式。在小区内无法选取合适机房的情况下,可采用设置室外有源光交接箱方式覆盖。dsl主要采用adsl2+方式。新建接入节点到用户的铜缆长度应控制在500米以内。对部分上下行带宽具有较高要求的区域,在接入距离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一般应小于300米),可以采用vdsl2方式进行建设。4.2.1.4. 利用基站空闲资源实现宽带覆盖对有业务发展需求但宽带接入网尚未覆盖的区域,初期可利用移动基站现有富余的光纤、传输及电源资源,放置小容量宽带接入设备开展业务,以较少投资迅速覆盖目标客户区域,降低新建宽带接入点成本。今后随业务的扩大逐步完善宽带接入网络。基站资源使用应坚持移动业务优先原则,利用基站新增宽带设备时需要充分考虑预留3g设备及其配套设备的安装空间,并根据用户需求及基站资源状况,合理确定设备容量。4.2.1.5. 利用wlan实现宽带覆盖对于潜在用户较为分散,有线接入资源匮乏,初期接入网投资回收期较长的区域,可充分利用现有无线基站天线,采用wlan技术进行覆盖。使用大功率的ap(500mw)和室外型wlan终端作为小区用户的宽带接入手段,解决用户的宽带接入,逐步收敛分散的用户,待用户数量具备一定规模后,再用有线方式逐步进行替代。4.2.1.6. 利用广电系统cable实现宽带覆盖通过和广电系统的合作,通过借助广电的cable(有线电视线)接入扩大宽带覆盖。实际操作中,应与广电系统协调,明确可利用的频段,并通过规范合同、协议等手段,有效规避风险。建设过程中,要重视eoc头端和终端的设备选择,规范用户接入设备及线缆安装工艺,避免由此引起的断线、丢包问题。4.2.2. 城市改造区域建设模式现有区域改造应结合用户接入资源现状和带宽需求,有计划、分步骤进行宽带接入升级提速改造。对用户线路的改造,应在考虑用户发展潜力和投资效益的前提下,由远及近对用户线路进行改造。改造应根据用户驻地网的情况选择基于pon的fttb+lan/dsl模式或fttcab+dsl模式,改造区域带宽目标应一步到位,改造后用户铜缆接入距离不大于500米。改造区域可选择“宽带和语音同步下移”或“宽带下移,语音维持现状”的模式。对于现有宽带接入带宽不满足发展需要、但语音接入能力充足的区域,原则上仅将宽带接入点下移,不改变原有语音接入方式。对于因电缆、管线迁改、大修、铜缆线径小于0.4mm、交换设备容量不足或退网等原因,需要对原有电缆和交换设备进行替换改造的,应参照新建区域的建设原则,采取“宽带和语音同时下移”的方式进行改造,并根据具体的建设方式撤除主干铜缆和部分接入铜缆,以释放部分管道资源。4.2.2.1. pon+lan的改造模式对于具备综合布线的既有小区adsl用户,以及原采用小区lan接入但因接入交换机设备性能问题需要进行替换改造的用户,应采用pon+lan方式进行改造。对原有小区lan进行改造,应在原有楼道交换机位置设置onu设备,替换原有楼道交换机,在原有小区汇聚交换机位置设置分光器。onu的供电利用原有交换机供电,onu的类型根据用户数量选择8口、16口和24口设备。对于具备综合布线的既有小区adsl用户,进行宽带接入升级提速改造时,应优先考虑采用lan方式进行接入升级提速,应采用pon+lan方式进行改造,改造方式和小区lan的改造类似,并根据增加的用户数量增加onu数量。4.2.2.2. pon+dsl的改造模式对于用户侧无综合布线,采用双绞线接入,且宽带用户数量小于300户的情况下,采用pon+dsl方式进行改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优先采用fttb(pon+dsl)的方式进行改造。楼内设备安装困难的,可以采用fttcab的改造方式。采用fttcab进行改造时,应优选在用户小区内利用现有交接间或新建接入机房的方式,对于确实难以选定机房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有源交接箱的方式。改造后接入节点至用户铜缆长度应小于500米。dsl技术应采用adsl2+。采用fttb部署方式,onu应采用小容量固定端口设备。采用fttcab部署方式,onu应采用机架式设备,并根据需求配置板卡。新建有源交接箱在满足接入距离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在现有电缆交接箱附近设置,以减少电缆割接。新建的有源交接箱可以根据情况替换原有电缆交接箱或与原有电缆交接箱之间布放联络电缆。4.2.2.3. 新建dslam方式对于用户侧无综合布线,采用双绞线接入,且宽带用户数量大于300户的情况下,采用新建dslam方式进行改造。新建dslam应优选在用户小区内利用现有交接间或新建接入机房的方式,对于确实难以选定机房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有源交接箱的方式。dsl技术应主要采用adsl2+。新建dslam设备应采用ip内核。在dslam设备的上联在不经过mstp系统的情况下,应充分考虑带接入升级提速的需求,采用ge链路进行上联,并预留上联端口。对于采用mstp传输的dslam设备可以采用fe端口,并预留进一步接入升级提速的ge端口。新建有源交接箱在满足接入距离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在现有电缆交接箱附近设置,以减少电缆割接。新建的有源交接箱可以根据情况替换原有电缆交接箱或与原有电缆交接箱之间布放联络电缆。4.2.3. 农村地区的建设模式原则上停止主干铜缆的建设,新建接入铜缆距离原则上应小于1.5km。新建光缆网应尽量实现光缆敷设到行政村,主要通过 fttcab(pon+adsl2+或p2p+adsl2+)方式提供宽带接入。对于同时提供语音和宽带的地区,可以采用综合接入设备提供业务。对于宽带用户数较多(中期用户大于300户)的行政村可以采用点到点光纤的方式进行建设,对于宽带用户数较少(中期用户小于300户)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应结合村落分布和光缆路由,优先选择基于pon的建设方式。对于新建宽带覆盖区域,应同时考虑语音和宽带的接入。对既有语音、宽带业务质量差,带宽不满足业务需求的区域,应大力推进光进铜退,通过光纤到行政村,部署综合接入设备,提高语音、宽带业务质量。对既有语音质量良好且容量充足,但宽带业务质量差、带宽不满足需求的区域,也可通过光纤覆盖,采取宽带接入点下移的方式。采用综合接入设备的建设方式,语音业务提供应尽量采用软交换方式,考虑到业务的安全性,应尽量对语音采用传输上行,提供业务保护。对于有线接入困难的区域,可充分利用3g网络提供宽带业务或采用有线接入加无线回传的方式实现宽带覆盖。4.3. 公众客户中期建设模式城市地区的新建区域,加大 ftth在宽带接入网中的比例,对超过20mbit/s的需求地区应采用ftto和ftth方式。根据业务发展需求,逐步扩大宽带接入升级提速改造的范围。通过设备升级和odn分光比例调整等方式实现pon接入用户的升速。5. pon网络的建设要求5.1. olt 部署原则5.1.1. olt位置及覆盖区域olt设备在北方城市地区原则应集中放置在端局或模块局机房,农村地区可根据需要放置在乡镇局所或县城局房。对于南方地区,应根据覆盖范围,选取合适的机房。城市地区olt的覆盖范围应控制在5公里之内,农村地区可以适当扩大至10公里。在采用ftth方式进行建设的小区,在用户数量大于500户的情况下,在pon数量大于12个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olt设备设置在小区机房内。5.1.2. olt配置建议在端局安装的olt设备应选用大容量、机架式olt设备。对于在模块局、接入点部署的olt设备,应该根据终期用户数选择适当容量的设备,适当采用小容量的固定端口olt设备。olt设备应至少具备2ge上联,并随着用户数的增加和用户接入升级提速逐步增加上联ge,并应保证olt上联至少具有1个备份ge。5.2. odn网络的建设原则odn网络由olt到onu之间的所有光缆和无源器件及设施等组成。5.2.1. 分光器设置位置城市地区分光器位置应主要采用集中放置方式,设置在小区内光节点,比如小区机房、小区路边或者楼道以提高主干光纤利用率。农村地区分光器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放置在乡镇端局、光缆交接箱、配线光缆接头盒等处。5.2.2. 分光器的选择无源光分路器(pos)光分路比应在常用的1:2、1:4、1:8、1:16、1:32五种形式中根据情况选用,1个pon口下的宽带用户数不应超过512。在有保护需求的情况下可以选用2:n的光分路器。当前应主要选择平面波导型(plc)光分路器,在低分路比(1:2,1:4)情况下基于成本原因可适当考虑采用熔融拉锥式(fbt)光分路器。odn总分光比应根据用户带宽要求、光链路衰减要求等因素确定。在城市地区应主要采用一级分光方式。在农村地区应主要采用一级分光方式,也可以根据光缆资源情况和村落分布情况采用二级分光。5.3. onu的部署要求在网络建设中,应根据用户需求和规模选取不同类型的onu,但应控制类型总数,避免接入网中onu型号过多,onu应尽量在集团集采的类型中选取。onu的建设应考虑和olt的互通性,并适当考虑pon速率升级对onu的影响,选用能够更换上联pon模块的产品。新建网络需要考虑宽窄带用户的配比,尽量选择可以灵活调整配比的产品。对于支持dsl类型的onu,应考虑其板卡和现网dslam设备的通用性,以便于利用现网调整下来的dsl板卡。光纤延伸到楼后,大量onu设备安装在小区有源交接箱、用户楼道等处所,各省应关注oun设备的安装环境和防雷要求。室内型oun的安装环境温度应满足在0-40之间,室外型onu的安装环境温度应满足在-10-45之间。安装环境的湿度要求为在10%-90%范围内不结露。onu设备在86106kpa大气压力条件下的环境中应能正常工作。onu设备应具备良好的保护地线,接地电阻5,减小雷击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关于pon网络建设的具体要求,详见中国联通pon网络建设指导意见。5.4. 维护管理要求pon网络建设的同时应建立网管系统,支持对olt和onu的配置、故障、性能、安全等管理功能,并要求能支持onu的自动发现。网管系统应能够自动发现设备的电源切换。通过开发和工单系统、业务受理系统和营帐系统的接口,逐步完成工单的自动受理、业务的自动开通等功能。已经建有宽带数据网管系统的,应将pon管理纳入综合网管系统。对于fttb和fttcab方式建设的onu的管理维护,应采取oam+snmp协议联合管理。oam负责pon协议相关功能的管理;snmp接口负责端口、协议和业务的相关功能。对于ftth和ftto方式建设的onu的管理暂时采取oam+snmp方式,并考虑采用tr-069等方式纳入到统一的终端管理系统中。6. 宽带建设其它相关问题6.1. 现有dslam设备的改造对于atm内核dslam设备,由于设备架构的原因,不能很好的支持组播业务,对高带宽的支持能力有限。在dslam设备的上联方式上,部分地区还没有完成atm内核的ip上联改造,部分设备采用ima e1上联。上述因素都对用户宽带提速形成制约。现网atm内核的dslam设备仍占一定比例,对于atm内核设备改造应结合宽带接入升级提速和设备扩容,通过在靠近用户侧新增宽带设备,将原有用户割接至新增宽带设备,逐步实现atm内核dslam设备的退网。不建议单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