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doc_第1页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doc_第2页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doc_第3页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doc_第4页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1 目目 录录 前言.4 1. 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概况 .4 1.1 徐州市4 1.1.1基本概况.4 1.1.2 社会经济情况5 1.2 徐州经济开发区7 1.2.1区域自然环境概况.7 1.2.2 区域社会经济情况9 1.3 园区现状、产业类别、结构、主要资源等状况10 1.3.1现存园区内工业体系网络.11 1.3.2产业发展特色和优势.12 1.4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4 1.4.1土地利用.14 1.4.2企业管理.15 1.4.3机构管理运行机制.15 1.4.4信息管理系统.16 2. 园区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7 2.1 必要性17 2.1.1 促进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的实践17 2.1.2 树立生态工业园区示范18 2.1.3 打造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18 2.1.4 构建新型服务业体系19 2.1.5 增强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20 2.2 有利条件21 2.2.1徐州城市整体发展的有利条件.21 2.2.2徐州经济开发区发展的有利条件.21 3. 规划目标和原则 .23 3.1 总体目标24 3.2 具体目标24 3.2.1产业发展指标.24 3.2.1工业生态指标.25 3.3 规划原则26 3.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26 3.3.2生态效率原则.26 3.3.3生命周期原则.26 3.3.4区域发展原则.27 3.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27 3.3.6 软硬件并重原则27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2 4. 园区总体设计 .28 4.1 现有建设条件分析28 4.1.1 用地规划28 4.1.2开发区基础设施规划.30 4.1.3能源结构.33 4.1.4开发区集中供热.33 4.2 生态工业园区的总体框架(包括主要工业链)34 4.2.1工业生态系统结构规划.34 4.3 生态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37 4.3.1规划布局结构.37 4.3.2开发区总体布局及区内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分析.38 4.3.3 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39 4.4 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40 5. 园区工业代谢分析 .43 5.1 主要物质代谢分析43 5.2 能量流动分析43 5.3 工业生态学分析44 5.3.1 工业代谢分析44 5.3.2生命周期评价.46 5.3.3区域工业生态系统建设.48 5.4 清洁生产48 5.3.1企业层面清洁生产.49 5.3.2加强生态工业意识.50 6. 园区建设项目 .51 6.1 园区建设项目清单及说明(包括工业项目、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51 6.1.2基础设施建设规划.52 6.1.2信息中心建设.53 6.2 园区建设项目指南56 7. 生态管理规划 .57 7.1 生态工业园管理规划57 7.1.1园区生态管理规划.57 7.1.2企业生态管理规划.63 7.1.3产品生态管理规划.64 7.2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立66 7.2.1大气环境监测系统.66 7.2.2水质监测系统.67 7.2.3声环境监测系统.68 7.2.4土壤环境监测系统.69 7.2.5固体废物监测系统.69 7.2.6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69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3 7.3 政府层面的系统管理70 8. 园区投资和效益分析 .71 8.1 总投资71 8.1.2重要生态环境工程一览表.71 8.2 融资渠道73 8.3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73 8.3.1经济效益.73 8.3.2环境效益.73 8.3.3社会效益.73 9. 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74 9.1 组织机构.74 9.1.1 管理机构框架74 9.1.2 组织管理分工74 9.1.3管理机构能力建设.74 9.2 园区管理制度75 9.3.1 政策管理.75 9.3.2生态工业园法规管理.77 9.4 支持体系建设78 如信息系统、新技术开发、企业孵化器、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审核等)78 9.4.1信息支持系统管理.78 9.4.2环境管理体系.80 10公众参与.83 10.1 调查方法和范围.83 10.2 调查内容与结果.84 10.3 公众意见分析及采纳建议.87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4 前言前言 1. 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概况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概况 1.1 徐州市徐州市 1.1.1 基本概况基本概况 徐州市位于江苏北部,古称彭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四千多年历史, 为华夏九州之一,是历史上重要的商贸重镇,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现辖云龙区、 鼓楼区、泉山区、九里区、贾汪区、丰县、沛县、铜山县、睢宁县、邳州市、新浙 市。全市土地面积 1.13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875.78 万人。 徐州开矿、冶铁、铁器制造、纺织等工业及手工业较为发达。煤炭开采已有 900 多年历史,电力工业始于年。现发展成为一个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城市、 全国重要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以及淮海经济区和陇海兰新经济带经济实力最强的 区域性中心城市。 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铁路、公路、航空、水运、输油管道五通汇流, 具有良好的地理、交通综合优势。徐州市按照中心区、主城区、郊区三个层次和市 区四面八方的出口,新建和拓宽城市主干道,整治城市对外出入口,加强与国道、 省道的连接,形成“三环十二射”的城市交通网络格局,搭好城市骨架,通畅了城 市的内外联系。几年来先后新建、扩建城市道路多条,新增城市道路公 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提高到平方米,达到全国同等城市的先进水平。从现代 化枢纽城市的要求出发,投资亿多元在市中心区平方公里范围内设立八处停 车场,为缓解市区繁华地段停车间发挥了很大作用。全国第二大编组站徐州铁路货 运主枢纽工程通过国家验收;京杭运河疏浚工程完成,全线达到二级航道标准,沿 运河四个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多万吨;先后建设了徐江河二期工程,年引 水能力亿立方米;地面水厂一期工程,市区新增供水能力万吨;建设了市区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5 防洪保安工程;彭城电厂二台共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实施了徐州火车站扩建 工程;新建级观音机场;实施了邮电通讯工程,完成了京沪、郑连通讯干线光 缆工程;实施了煤气工程,建成两座焦炉和万立方米储气柜;实施了集中供热 工程,市区建成八个热电厂。徐州城市基础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为城市生产、生 活提了切实的保障。 1.1.2 社会社会经济经济情况情况 (1) 国民国民经济经济快速增快速增长长,主要指,主要指标创历标创历史新高。史新高。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 1095.8 亿元,增长 14%;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10%、15.3%和 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445.3 亿元,增长 16.3%。财政总收 入完成 110.22 亿元,增长 4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42.7 亿元,增长 37.2%。全市 完成工业增加值 440.59 亿元,增长 1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税、利 润分别增长 31.3%、48.4%和 54.4%;综合效益指数达 178.4%,比上年提高 25.9 个百 分点。 25 家大企业大集团完成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56%、75%和 71.8%。规模以上投资中工业投资完成 205.15 亿元,增长 57.7%,其中 机械、电力行业分别增长 64.2%和 62.6%;徐工大型施工机械和压路机技改、海螺日 产万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彭城电厂 230 万千瓦机组等 30 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 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多年少有的好局面。粮食总产达 31.9 亿公斤,绝对值净增 10.9 亿公斤,比上年增长 51.6%。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投入 2.3 亿元,农 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77.5%。农村劳务输出力度加大,新增 18 万人。县域经济发 展提速,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基本与市区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3.5%,高于全市平 均水平 37.2 个百分点。 着力抓好商贸流通业的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徐百中央商场成功组建,金鹰国 际、金地商都等大型商贸企业快速发展,中心商务圈日益繁荣;户部山商贸城入驻 商户已达 557 家,有力带动了晚间经济的发展;三环路市场带规模不断扩大,品牌 和规模效应更加突出;旅游业增势强劲;金融、信息、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稳步 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273.8 亿元,增长 16.3%。(?年)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6 (2) 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经济发经济发展展焕发焕发新活力。新活力。 突出抓好骨干企业资产重组和改制,集中力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市属 242 家 工业企业已有 234 家完成改革方案论证,168 家完成改制任务。行政审批事项由 317 项核减到 129 项,核减幅度为 59.3%。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财政、 金融、投融资体制等项改革稳步推进。投资软环境显著改善。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 全市协议注册外资 7.54 亿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 4.43 亿美元,分别增长 31.6% 和 30%。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新增私营企业 4702 户、个体工商户 2.35 万户,新 增注册资本 43.83 亿元。 (3) 城城乡乡建建设稳设稳步推步推进进, ,经营经营城市城市迈迈出新步伐。出新步伐。 组织完成了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新城区分区规划及起步区控制性规划、云龙 风景区旅游规划等一批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新城区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就绪。分步推 进老城区改造,广泛吸纳各类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市政行业市场化运作取得重大突 破。 (4) 切切实实解决民生解决民生问题问题,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9840 元,增长 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4045 元, 增长 12%。全市净增就业人数 4.2 万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 120%;城镇登记失业率 为 4.03%,下降 0.27 个百分点。城市低保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民征地 补偿款清欠工作基本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 12 件实事和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农 村五件实事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5) 社会事社会事业协调发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展,精神文明建设设取得新成果。取得新成果。 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 60 项、星火计划项目 110 项,组织实施智能化 路面施工机械、国家一类新药埃他卡林等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 10 项;高新技术 企业达 70 家,高新技术产品达 280 项。义务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办学条件明 显改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加快。 大力弘扬“有情有义、诚实诚信、开明开放、创业创新”的新时期徐州精神, 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活 动日趋活跃,初级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进一步 完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军民共建扎实推进,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和计划 生育工作得到加强。环境保护、国土资源管理力度加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 强。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7 (6) 政府自身建政府自身建设设和民主法制建和民主法制建设设得到加得到加强强,社会呈,社会呈现现和和谐稳谐稳定新局面。定新局面。 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狠抓机关作风建 设,不断规范行政行为,社会各界对市级机关作风和服务质量的总体满意率提高了 19.12%,不满意率下降 8.84%。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 争扎实推进。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平安徐州”创建活动 深入开展。 此外,徐州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田径之乡”,被评为全国“平原 绿化先进市”、“科技兴市先进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三优” 优胜城市。 1.2 徐州经济开发区徐州经济开发区 江苏省徐州经济开发区位于徐州市区东北郊,成立于 1992 年 7 月,1993 年 10 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总规划面积 19.8km2,现已完成启动区 4.6km2的开发。 1.2.1 区域自然区域自然环环境概况境概况 ( (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徐州经济开发区位于徐州市区的东北部,和主城区连成一体,距市中心 6.8km, 是城市发展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开发区东界与房亭河的引线河和规划的三环东路 及大黄山相毗邻;西靠 104 国道及徐州铁路枢纽、徐州钢铁厂、煤机厂、下淀仓库 区;北临京杭运河;南依杨山、老龙潭山脊及坝山城市新区。 ( (2)地)地质质、地貌、地貌 开发区北部为平原,南部丘陵与平原相间,用地开阔,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 北略有倾斜,坡度在 15,地面高程一般在 33.540m,山顶高程在 55149m 之 间。地面高程大于京杭大运河、引线河最高洪水位,无洪胁之虑。 开发区内地质基岩为中下寒武系灰岩,上部为第四纪覆盖,覆盖层上部为 0.150.8m 的植被层。植被层下为冲击的亚粘土、粘土,与下伏基岩呈不整齐接触, 一般厚度为 58m。地基承载力大于 10t/m2,适于建筑。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8 ( (3)水文情况)水文情况 开发区内浅层地下水为松散层间隙水,埋深 4.15.9m,为潜水形,属弱水层。 深层地下水主要来自岩溶列隙水,年平均水位 2930m 之间,区间地下水不算丰富。 地面水资源条件较好,京杭大运河是国家南水北调的主要通道,也是城市地面水厂 的主要取水河道之一。 流经区域的主要河流有:京杭运河、荆马河、废黄河、奎河和房亭河。 京杭运河徐州段长约 27km(蔺家坝取水口至解台取水口),其水质现状为 ivv 类。京杭运河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水通道。水体功能为 iii 类。在京 杭运河的解台闸下和蔺家坝上分别建有徐州市地面取水口。 荆马河西起徐州九里山麓马场湖,由西向东横贯徐州市区北郊,在原荆山桥渡 口处汇入京杭运河。荆马河全长约 11.5km。目前的实际功能主要为市区生活、工业 污水的纳污通道,水质较差,为 v劣 v 类。 房亭河是中运河西部地区的主要排水河道,位于铜山和邳州境内,介于民便河 和不牢河之间,自西向东,由徐州市区东郊沿荆山引河穿陇海铁路大庙桥,经单集、 刘集于猫儿窝入中运河。干河全长 74km,其中徐州市郊 2.5km,两侧有陶公河、南 蝉河、二八河、帮房亭河、一手蝉河、白马河和古运河等支流的汇入,是南水北调 二期工程调水通道,房亭河现状水质较好,为 iii 类。 奎河源于铜山县汉王乡拔剑泉,自云龙湖向北流经市区西南,折向东流经户部 山北,转向南流经奎山东、十里铺、黄桥,于安徽宿县境内流入濉河,全长 75km, 徐州境内河长 22.6km,沿线有灌沟河、琅溪河、阎河、清溪河和看溪河等主要支流 汇入。 废黄河是历史上黄河长期侵泗夺淮遗留下来的故道,又称黄河故道,自河南三 义寨至丰县二坝长 213km,二坝一下至徐宿交界处,长 192.7km,丁楼闸至李庄闸, 中泓底宽 5060m,河底高程 3433m,河坡 1:4,市区段河口宽 6070m,李庄闸 至程头坝,中泓河底宽 3040m,河底高程 32.533m,边坡 1:5。其主要功能为灌 溉引水和景观水,废黄河市区段水质劣于地表水 v 类,达不到其景观水域功能地表 水 iv 类水质的要求。 ( (4)气象气候)气象气候 本区的地理位置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南北、东西过渡性气候特 comment zyw1: 以哪个版本为准?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9 征。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四季中,冬夏季长,春秋季短,春季天气多 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全年平均气温在 14左右,平 均日照时速 2300 小时左右,无霜期 200220 天,高温和雨季一致,降水集中在夏 季,年平均降水量 900mm 左右,季风强烈,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年平均风速为 3.0m/s。蒸发量达 1787mm。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冰雹、霜冻等。 1.2.2 区域社会区域社会经济经济情况情况 ( (1)人口概况)人口概况 截止 2003 年 12 月,金山桥分区合计现状总人口为 130312 人。其中:农业人口 66853 人,非农业人口 63459 人。 金山桥片区:合计现状总人口为 40074 人。其中:农业人口 17624 人,非农业 人口 22450 人。金山桥片区下辖两个办事处(金山桥、东环),金山桥办事处总人 口 20360 人,户籍人口为 17624 人,暂住人口为 2718 人;东环办事处总人口 19714 人,户籍人口为 19433 人,暂住人口为 281 人。 城东新区:合计现状总人口为 90238 人。其中大庙镇下辖 21 个行政村,43 个自 然村,137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76024 人,其中:农业人口 54635 人,非农业人口 11139 人,暂住人口 10250 人。大黄山镇区总人口 14214 人,其中:农业人口 10738 人,非农业人口 2849 人,暂住人口 627 人。 开发区内现有鼓楼区下淀乡辖农村居民点 12 个,共 8092 户,总人口 26285 人, 其中:农业人口 21929 人,非农业人口 4356 人。 据测算,开发区人口规模为 14.6 万人。开发区距市中心较近,西侧紧靠规划的 杨庄居住区,因而,在开发区内工作,在开发区内居住的通勤人口占有一定的比例。 按 20%计算,则通勤人口为 2.92 万人,常住人口为 11.68 万人。 ( (2)交通条件)交通条件 徐州经济开发区交通便利。 公路公路:西侧为城市对外交通干道 104 国道,310 国道从开发区南部穿过,规划的 三环路从开发区的北侧和东侧通过,通过三环路与徐丰、徐韩(104)、徐肖、徐宿、 徐淮、徐连、徐海南线等公路干线联结,北连鲁南,西出皖北豫东,东通沿海,南 达江淮。京福和连霍两条高速公路分别在开发区东侧和南侧通过。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10 铁路铁路:徐州铁路方面纵向有京沪、京九、沿海铁路等国家主动脉,横向有欧亚大 陆桥(东起连云港、经徐州、郑州等)等。开发区距徐州东站和徐州铁路枢纽约 1.5 公里,并有专用线和徐钢工业站可以利用。 水运水运:开发区北部有京杭大运河和徐州港,东侧有引线河,大运河为国家二级航 道,引线河为五级航道。 航空航空:开发区向南可直达新建的现代化国内干线机场观音机场。 ( (3)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现现状状 开发区内农村居民点占地共 174.47hm2。有小学 6 所,占地 4 hm2;中学 1 所, 占地 5hm2,商业和供销干校各 1 所,占地 8.1 公顷。区内有大小企业 72 家,起步区 内占地 84.07 hm2。区内有容量 5600 万斤城市粮库 1 座,容量 2.5 万吨城市油库 1 座及简易装卸码头两处,共占地 15.1 hm2。110kv 变电站两座,占地共 11.74 hm2,110kv 高压输电线路 6 条。净水能力 20 万吨/d 城市地面水厂 1 座,占地 10 hm2。规划区内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共 201.99 hm2(见表 2.1),大部分集中在起步区 内,其余为农田和山丘荒地,尚未进行开发,可开发用地约 1500 hm2,约占规划区 总用地的 75%。 表表 2.1 徐州徐州经济经济开开发发区用地区用地现现状状统计统计 用地名称用地名称面面积积(公(公顷顷) )占占总总用地(用地(%) ) 居住用地14.420.73 公共设施用地12.390.62 工业用地84.074.25 仓储用地10.450.53 对外交通用地35.631.80 道路广场用地26.361.33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8.670.94 水域34.261.73 耕地1500.6175.79 林地68.673.47 村镇建设用地174.478.81 总计1980100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11 1.3 园区现状、产业类别、结构、主要资源等状况园区现状、产业类别、结构、主要资源等状况 徐州经济开发区自 1992 年创立、1993 年 10 月由省政府批准设立省级经济开发 区以来,至今引进工业项目 192 项,其中外资企业 76 项,完成各类固定资产投资 190 亿元,实际到位外资 3.2 亿美元。金山桥开发区“九五”期间进入了重要的增长 期,全区水、电、汽、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共新批进区外资 项目 36 个,已投产工业外资项目 21 个,合同外资 1.88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7813 万美元。二年技工贸总收入 66.2 亿元,比“八五”末增长 338,国内生产 总值达到 7.2 亿元,比“八五”末增长 102,占全市 gdp 的 1.18,利税 2.5 亿 元,比“八五”末增长 157,财政收入 4500 万元,比“八五”末增长 50。2004 年开发区完成业务总收入 215 亿元,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 40%以上,呈现 快速发展态势。 1.3.1 现现存园区内工存园区内工业业体系网体系网络络 a a徐州经济开发区的定位徐州经济开发区的定位 徐州市城镇体系规划 (2002-2020)确定了徐州市城市化和城镇发展战略 以区域的集聚发展为核心,大力推进并完善中心城市建设,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 合理发展一般镇,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该战略的核心是区域的集聚发展,这体 现在产业集聚和土地集聚上,因此在战略布局上,强化中心城市,集约城镇空间, 重视内涵发展,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在空间布局上,2003 年的徐州市总体规划 纲要前期中设想徐州产业“v”型的轴向发展构想。提出两条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带,第一条沿徐连公路等交通走廊的传统产业带。利国、徐工、徐钢、徐州经 济开发区是徐北的采冶铸机一体化重工业开发区的传统产业带,就是 “v”型构想的第一条产业带。 (?) 徐州经济开发区的用地功能。 徐州市总体规划纲要前期提出“主城区北部为 传统工业区,东部为制造业、居住区” 。开发区为以发展工业为主,集科研、工 业、商贸及房地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开发区。 (1)(1) 城市化发展目标城市化发展目标 城市化发展总体目标是:以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和民主法制为主要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12 手段,主要依靠现代制造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现集约经营和规模发 展,推进城市化和现代化,确保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环境整体改善、社会全面进步、 城乡长期稳定。城市化既要注重数量推进,更要注重质量提高,逐步建立起与时代 相适应、与现代化进程相匹配、切合徐州市情的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合理扩 展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的空间规模,全面提高其服务功能,强化徐州区域性中心 城市职能,提高徐州市城市综合竞争力。 (2)(2) 城镇等级体系城镇等级体系 徐州都市区是以徐州主城为核心,与主城紧密联系、功能上有一定明确分工的 外围城镇功能组团及开敞空间构成的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区域。近期(2000 年)城市 人口 12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 114km2;远期(2010 年)城市人口 150 万人,城市 建设用地 150km2。包括徐州市区、铜山县城和铜山县的郑集、柳新、茅村、汉王、 棠张、马坡、张集、房村、黄集、何桥、刘集、三堡、大彭、大黄山、大庙以及睢 宁县的双沟等镇。徐州都市区空间结构基本形态是组团式,规划构建“一城八镇” 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城”即徐州市区; “八镇”分别是郑集、柳新、茅村、汉王、棠张、马坡、 房村、双沟等镇。 其中市区由十一个城市分区组团组成,分别是城市中心区、云龙风景区、坝山、 下淀、拾屯、潘塘、翟山铜山新区、朱庄、万寨、城西、七里沟等组团;远景, 其空间范围将沿徐连线、徐丰(沛)线及徐宿淮盐线进一步轴向拓展与圈层拓展向 结合。 (3)(3) 相关城镇职能定位相关城镇职能定位 中心城市:加快核心城市发展,核心城市在都市圈中的定位为建设“一个基地、 四个中心” ,一个基地指综合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四个中心指商贸中心、交通运输 及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合理徐州城市功能定位,重整城市空间结构, 树立新的城市形象,建成徐州都市圈人人向往的和谐宜人山水园林城市、充满活力 的城市、文化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竞争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b b园区内工业体系网络园区内工业体系网络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13 1.3.2 产业发产业发展特色和展特色和优势优势 a a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区域产业发展规划 徐州是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心城市,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全国综合性交通枢 纽、区域商贸中心、以两汉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与旅游城市,徐州加快以能源、 建材、机电、机械、食品工业、化工、纺织等为支柱的传统产业改造,加快新兴支 柱产业的培育,突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方向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成为我国 能源工业基地及新型建材基地。建立淮海经济区电子工业基地;加快新材料、信息 通讯设备制造、新医药、环保产业、精细化工等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巩固提高商贸、 饮食、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教育、文化、医疗、金融保险、房 地产、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根据徐州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郊区农业产业化 主导产业应定位于绿色环保型蔬菜、花卉、园艺、畜牧业和林果业。铜山应充分发 挥徐州南大门的交通优势,利用现状已经建成的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加强与 徐州市区的产业结构和市场开拓的互补、空间结构的统一和协调、市政公用设施和 公共服务设施的通用和互利,成为徐州中心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徐州市工业发展战略主要包括: (1)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通过新建和扩建一批骨干企业、组建 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措施,力争在全市创造一批技术 先进、规模较大、市场广阔、竟争力较强的龙头行业、骨干企业、名牌产品和拳头 产品。 (2)大力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内引外联,不失时机的从国内外引进一批科技含 量和附加值较高、资金和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和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资 源配置,改造和提高现有的食品、饮料、机械、化工、建材等传统工业,提高企业 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企业 和落后产品,尽快构筑起跨世纪发展的新优势,实现工业强市的目标。 (3)现阶段,围绕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具有地方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减 缓城市就业压力。 (4)加强区域合作,大力推进徐州都市圈、徐连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工业的整 合发展,形成在国内具有较强实力、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区域,提高徐州市在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14 区域劳动地域分工和产业链中的地位。 发展新兴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要重视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通过加大科研创新 投入、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不断提高企业研发能力。 b b开发区产业发展战略开发区产业发展战略 徐州经济开发区工业项目机构及用地规划,坚持“高起点” 、 “高技术” 、 “高附加 值”的原则,确定发展的重点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即只允许运量小, 污染少的一、二类工业建设,严禁第三类工业建设,以发展高新机械、电子工业为 主,积极发展轻工工业、新型建材工业和信息类、生化技术类、新能源、新材料等 产业。工业项目以小型多样资金或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1)工程机械。 目前已经形成了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国内最大的现代工程机械产业基 地,共有 16 大类、75 个系列、400 余个品种,其中汽车起重机、液压挖掘机、混凝 土机械、拌和机、摊铺机等五个整机产品位居全国第一 (2)特色电子。 以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称重电子为主的特色电子产业,活力较强,发展潜力 较大:天宝科技的汽车音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35以上,已被列为美国福特全球配 件厂商之一。医疗电子是徐州市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现有 7 大类 60 多个品种,其 中 b 超等医疗器械的国内占有率达到 25。 (3)食品医药。 依托徐州市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发达的物流交通条件,开发区已形成了以调 味品、膨化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糖果饮品等为主的食品产业,知名企业有 上好佳、旺旺、恒顺、小康等,是我区集聚步伐较快、发展前景较好的优势产业此 外,开发区还有一些轻工及材料产品,但都规模小,品种少,近期形成不了较大产 业规模。 1.4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4.1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 (1)耕地稳中有降,土地利用较粗放。在大庙、大黄山两镇中存在乡镇工业、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15 专业批发市场、小城镇的“三位一体”的结构决定了“粗放型工业,分散型城市” 的土地利用格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递增,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乡 镇工业用地产出效益普遍偏低,城乡普遍存在土地空置问题。 (2)土地利用区域分散、无序。同质、同步的竞争发展导致了对资源和土地的 非充分利用,致使土地利用率低,资源配置浪费等无谓内耗,给城镇空间发展、设 施建设、土地资源保护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3)不当的土地使用和土地混合使用破坏了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在一定程度 上,危害了居住和生产安全。 (4)现状道路除徐州经济开发区已初步形成系统以外,其余均为乡村道路,城 市道路未形成系统。两个片区联系道路只有通过 310 国到一条。 1.4.2 企企业业管理管理 (1)乡镇有一定规模。门类较多,有较大的建材企业,也有一定规模的煤矿。 但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经济效益较差。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面临很大的困 难,工业各门类之间配套不够,阻碍发展。目前,工业的发展尚无明确体系,在整 体上不能形成本地区的特色,而且在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深加工方面还不够。 (2)引进企业机制 园区的工业系统网络较为简单、脆弱,主要原因是引进企业机制不够健全,政 府相应的信息不够流通、采取的优惠措施力度落实不好等方面。这些方面都造成了 该生态工业园的补网角色的企业引进不完全、引进速度缓慢。 (3)由于部分环境管理措施存在一定的缺陷,造成许多企业对自己的原料来源、 数量、性质,能源的种类和消耗量以及排放物的种类和数量对存在着一定的隐瞒, 使整个生态工业园的管理和资源的协调不够透明,影响了生态工业园的正常运行。 1.4.3 机构管理运行机制机构管理运行机制 (1)生态工业的市场机制 反应不是很灵敏,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表现出个企业在入园时的积极性不是 很高。另外,对生态工业的宣传和认识不充分,部分企业在入园时,对整个园区的 运行机制和方式表示怀疑。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16 (2)引进人才机制 徐州经济开发区对有关生态工业园方面的引进人才几乎为零,有关的人员只是 经过简单的培训或者是自学,来管理该工业园区的。所以他们对生态工业园的认识 很是肤浅,在以后园区的运行过程中将会出现更多的困难。 (3)政府管理理念 徐州经济开发区的负责人虽然对生态工业园的关注较多,但是其对生态工业园 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政府的管理理念中融入的“生态工业理念”就相对更少。 同时,由于政府的管理对“生态型”趋近程度较小,相应的对生态工业的宣传力度 不够,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公众对生态工业的认识几乎为零。所以这是徐州经济开 赴群管理部门的一个弱项,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为赶一种国内潮流生态工业, 而只是主观的在徐州经济开发区上加上“生态型”的帽子。 总之,徐州经济开发区的系统管理在符合生态工业园的程度上,相差甚是遥远, 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对生态工业园的重视程度,以及国民对其的强烈反应 和我国工业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1.4.4 信息管理系信息管理系统统 徐州经济开发区的信息管理存在许多缺陷: (1)自规划建立该工业园区以来并未对信息管理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且原 本的信息管理系统很不完善,尤其是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较少。目前,有关的信息来 源仅靠有关部门的书面资料,且开发区的网页更新内容不多,几乎没有各企业的网 上资源,更它不上资源的查询系统的完善。 (2)信息管理系统的人员素质无法满足生态工业园的信息管理的需要,徐州经 济开发区现有的信息管理人员,只是原来的一般的信息管理者,而无专业的生态工 业园有关的信息管理者的参与,很大程度上不能为生态工业园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信 息支持。 (3)环境管理方面较为简单,没有充分考虑用,仅有的就是水的循环使用。所 以相应的信息在“废物”的循环利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17 2. 园区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园区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2.1 必要性必要性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解决工业所带来的环境问 题已迫在眉睫。同时,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存量 和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都经不起传统经济模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 果继续走传统经济的发展之路,沿用“三高”粗放型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 的主要手段,这只能阻碍我国进入真正的现代化的速度,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利用 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经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新经济,使我国经济和社 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而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形态生态工业园恰能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我 国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形态和工业园区改造的方向。 另外,建立生态工业园在我国有一定的优势基础,因为我国的生态工业示范区是 在过去建设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一个更高层次的经济发展形式, 它是成熟稳定的生态工业园的雏形。目前,我国已经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 开发区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为建立稳定的生态工 业系统奠定了基础。 2.1.1 促促进进循循环经济环经济理理论论和工和工业业生生态态学原理的学原理的实实践践 随着产业革命的兴起,以产业革命为代表的近现代科学技术在创造物质财富的 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直接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近年 来,我国环境污染中工业污染所占比例相当高,工业污染治理作为环境污染治理工 作中的重中之重,理应受到重视。因此,寻找新的工业园区生态规划方法、环境管 理手段和工具,运用工业生态学理论建设生态工业园,发展生态经济已成为实现环 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可持续发展一直处于过分的理论化阶段和定性的评价水平,为真正 实现这一发展,各种可持续观念、绿色思想、循环经济、生态系统模拟与仿真等成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18 为解决的有效途径和主导思路。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也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 趋势,而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思想的注入,使可持续发展、生态工业、循环经济、 绿色思想等环境保护观念和思想以生态工业园的实践形成成为现实。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和循环经济理念及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 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在工业领域一定区域层次的具体体现。为了促 进我国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已批准的各类园区或大企业集团基础上 鼓励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2.1.2 树树立生立生态态工工业业园区示范园区示范 生态工业园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统筹规划,高起点设 计,高标准构筑园区的整体框架,充分发挥园区科技先导作用和技术孵化、培育功 能,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形成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使生态工 业园真正成为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现代化科技园区。 强化生态工业园区增长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成为城市(镇)经济发展的先导 区域。工业园区的布局应与大学、科研机构等互为依托,培育具有创新能力、扩散 能力的成长环境,形成产业创新和扩散源地;加强经济开发区的产业扩张能力,成 为城市发展新兴工业和吸引外商投资的重点区域,同时为城市原有产业转移提供适 宜空间。 充分发挥园区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基地作用,办好科技创业中心,营 造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对科技成果和科技项目,从政策、资金、服务等 各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培育出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 项目,引进一批国内外科研机构,提高示范作用及其经济的辐射带动功能。 2.1.3 打造江打造江苏苏高新技高新技术产业术产业增增长长极极 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创新频繁,从根本上要求有一个灵活的经营机 制、鼓励创业的机制,政府要鼓励科技企业在制度上的创新,支持那些把企业的发 展和科技人员个人紧密结合起来的种种探索,通过建立支持服务体系,为民营科技 企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科技优势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19 和先进的运营体制能吸引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外资项目,包括在国际上处于较先进水 平的高新技术项目和跨国公司的重要投资项目,其作为高新技术“孵化器”和高科 技产业基地的作用逐步形成,有利于扩大进出口贸易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有利 于吸引国外直接投资,促进新兴支柱产业的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提升产业 层次,完成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充分发挥开发区作当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和国家民营科技园的重要作用, 发挥其产业集聚效应,增加其引进、培育和发展高新科技的先导功能和支柱作用; 进一步优化环境,完善机制,强化服务,通过降低进入壁垒和提供优质服务吸收更 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园区落户;加快园区创业中心建设,使之成为高新技术的孵化 器,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增长点。 2.1.4 构建新型服构建新型服务业务业体系体系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 亦称服务业, 其发展水平是衡量 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 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 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突出地体现在市场化程度低。相当一部分产业部门 属于国家福利型、事业型性质, 尚未进入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产业化发展轨道,没有 转化为创造利润额的经营部门, 也就形成不了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点。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发展,必将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动力。知 识经济将以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势如破竹地改造传统经济,包括传统的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都将从方式到结构上发生改变,形成新的适应新时代的服务业;另一方 面将催动新的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壮大。 在现阶段提出第三产业新增长点, 就是要把一部分第三产业部门从福利型、事业型 转变为经营型、竞争型生产部门。因此, 新型第三产业的识别与判断的标准就是能 否创造经营收入。用这个价值判断标准来衡量, 原来属于福利部门或非经营部门性 质的金融保险、文体、卫生、教育、城市交通等第三产业领域最应当从传统的计划 体制内脱离出来, 纳入推进产业化、市场化的轨道,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 性作用。因此, 新型第三产业或新型经济增长点应当具有经济自立能力。这是市场 经济条件下作为一个产业的基本条件。竞争型产业要求有盈利能力, 非竞争型产业 也应该有一定自我生存的能力, 不应完全依靠政府拨款。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20 生态园区着重需要发展三大类服务业。一是是信息服务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 信息服务业是与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产业群, 包括软件开 发业、系统集成业、数据库和信息库开发业、计算机信息处理业、计算机信息服务 业、信息应用增值业以及信息咨询业;二是现代物流业,就是从批发零售贸易业、 运输业、仓储业等传统流通服务业脱胎出来的新型产业, 是集商流、物流、信息流 于一体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 基本特征是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高效集散手段为依 托, 以大型配送系统、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多式联运、电子商务、大型超市为主 要形式, 促进商品营销和流通的现代化;最后就是环保服务业,治“三废” 、防污、 处理垃圾、绿化美化、市政管理、资源开发控制、空气监测、防灾减灾等领域将成 为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获得全面发展。 新型服务业是处在孕育期、新生期、成长期的“朝阳产业”,将来的趋势是金 融保险、专业服务、旅游业、教育产业、社区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主体多元 化,工业园区要在政策与规划中加以实践,使之与园区的发展相辅相成。 2.1.5 增增强强区域区域发发展的可持展的可持续续性性 可持续发展是徐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应该追求的长远战略目标。徐州市虽然具 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邮电通讯发展较快,资源条件优越而且开发潜力大, 科技事业发展基础较好等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应看到存在水资源短缺、 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环境污染严重、人力资源素质较差, 而且周边各县(市)经济发展不均等限制条件。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改善和保护人类美好生活及其生态系统的各种计划和行动 的过程,是多个领域的发展战略的总称,其目的在于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 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目标相互协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的好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产业政策和 产业选择。 建设生态工业园能充分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 布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生态工业园建设这项工作,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 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建立我国生态工业园能实现区域内工业体系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合 徐州生态工业园规划 21 理利用资源,充分保护环境,改造老工业区,促进清洁技术与环保产业的发展,是 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2 有利条件有利条件 2.2.1 徐州城市整体徐州城市整体发发展的有利条件展的有利条件 徐州地处东部沿海地带,位于环勃海经济圈、陇海-兰新经济带、长江三角洲 经济区的结合部,是联结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纽带与桥梁,同时也是中 西部内陆各省区实行双向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通道,在 沿海地区经济技术向中西部地区辐射扩散中,起着接力和二传手的作用。而且,徐 州又介于我国南北方经济的结合部,起着沟通南北经济和进行物资交流的枢纽作用。 这种承东启西、南引北联的区位优势,不仅使得徐州在淮海经济区中的位置十分突 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资源环境的优势:资源相对丰富集中,有利于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优势。 区位优势:区位交通条件优越,有利于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优势,徐州素称 “五省通衢” ,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沿海和内地的重要承接点,是东部发展和 西部开发的连接带,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具有承东起西、南北对接的战略区位优势。 经济优势:市场体系较为完善,有利于形成强力拉动经济结构调整的优势。 城市功能和实力较强,有利于形成集聚核辐射优势,徐州市陇兰经济带东部和淮 海经济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政策优势:政府的指导政策是工业对环境影响的最关键的因素,因工业的资源 来自于自然界,具有较强的外部性,所以政策对经济效益的稍微倾斜,就能引起对 环境的放大作用。徐州市政府制定了许多政策法规,在全市推行生态理念,鼓励生 态工程的建设。 2.2.2 徐州徐州经济经济开开发发区区发发展的有利条件展的有利条件 徐州市区为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徐连经济带的首位城市,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 市。相应地,位于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