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两权分离现状研究.doc_第1页
我国公司两权分离现状研究.doc_第2页
我国公司两权分离现状研究.doc_第3页
我国公司两权分离现状研究.doc_第4页
我国公司两权分离现状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公司两权分离现状研究摘 要:两权分离制度在我国的执行,推动了我国企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企业竞争力,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两权分离有基本的概述,其中包括两权分离的含义、功能、及其形式。其次开始对我国公司两权分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分为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现状与民营企业的两权分离现状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再次,分析出了两权分离在我国现代公司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所有权受损与经营者内外部监督功能的缺失,民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浓重的家族气氛,代理人不易找寻等的问题。最后,本文通过两权分离在我国现代公司运行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各自存在的问题各自进行解决分析。关键词:两权分离,现状,问题,对策study on actuality of two rights separation of company in chinaabstract: system of two rights separation has been in implementation of our country, it has developed of the enterprise in china, and improved competition, but also has many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firstly, a basic overview on the separation in two rights in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import, function, and their form. secondly, it carries out analysis on development of two rights separations in chinese companies, dividing two right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and non-governmentally operated enterprise separates in current situation to expound. then it analyzed out two rights separation having problem in modern chinese companies , that two aspect carries out research from state-owned enterprise and non-governmentally operated enterprise, the chief problem where existing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 is that proprietary right get damaged ,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uperintends of the functional has lacked with the operator. the primary problem existing in non-governmentally operated enterprise is that the dense clan atmosphere, agents are not easy to hunt and so on. finally,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have came up with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by the fact that there exists the problems with two right separation in modern chinese companies operation, each carries out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 and non-governmentally operated enterprise respectively resolving.key words: two right separation,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目 录1 引言12 两权分离概述121 两权分离的含义 122 两权分离的功能 223 两权分离的形式 33 我国公司两权分离的发展现状331 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的现状分析 432 民营企业两权分离的现状分析 532. 1 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阶段及其两权的变化532. 2 我国民营企业的两权分离发展缓慢64 两权分离在我国现代公司运行中存在的问题741 国有企业“两权分离”出现失灵的问题 741. 1 国有企业所有权受损7412 经营者内外部监督功能缺失842 两权分离在民营企业中存在诸多障碍 8421 浓厚的家族气氛使两权分离发展举步维艰8422 两权分离中的代理人风险问题没能很好的解决9423 经营权的代理人不易找寻943 两权分离在我国公司法中受到诸多限制 95 解决两权分离在我国现代公司运行中问题的对策 1051 解决国有企业“两权分离”失灵的对策1051. 1 解决所有权受损的对策 1051. 2 解决经营者内外部监督功能缺失的对策 1152 解决两权分离在民营企业中问题的对策1152. 1 民营中小企业业主应该改变传统的家族观念 1152. 2 企业应该建立完备的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 1252. 3 建立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市场 1253 解决现行公司法体系存在明显缺陷的对策136 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5致谢 161 引言两权分离,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内部关系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1。这种两权分离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早已存在,现在又是我们经济体制改革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两权分离在我国的公司制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但不改变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同时有利于企业的效率,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高了国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资源最优配置,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对民企而言,选择经营者的标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经营能力、经营业绩以及经营者对资产的责任心,有心的所有者选择有才、有德的经营者。两权分离在我国公司中的运作能保障所有权,落实经营权,理顺产权关系,更能适应整个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更适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适合企业本身的战略目标,正好满足了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但是我国的大部分公司产生于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的母体,不可避免地带有其母体留给它的印记,国有资本所有者功能缺失的先天性缺陷使中国多为“一股独大”的公司不可避免地存在经营者内部控制的问题2,使中国公司的所有者利益比较普遍地因企业效益低下和经营者欺诈而面临威胁;在立法思想上受社会主体政治观念约束和在国企改革压力的影响下形成的现行公司法体系,对在两权分离的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解决的加强所有者功能和建立有效的分权制衡体系这两大课题未能提出有效对策;发展新的投资主体、培育有效的所有者、在企业家和资本市场各类市场主体中建立以利益为内在动力的自律和制衡制度,应是克服两权分离的种种弊端,解决中国公司的特殊问题,发挥两权分离制度优势而应重视的课题。2两权分离概述2.1 两权分离的含义两权分离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内部关系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股份公司的股权分散决定了其产权制度的安排必然是资本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在最初的私人企业中,由于生产规模小和管理简单,出资者同时也是经营者。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股份公司法人制度的确立和股权的分散化,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就发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分离,并出现了特殊的以管理为职业的经理阶层。企业管理层的出现是有资本主义管理二重性和资本主义管理专制形式演变而来的。经理的出现,意味着资本所有权与资本职能的分离,也意味着与资本所有权的分离 。随着科技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这样企业实际上由一个精明的、熟悉内情和懂行的薪水集团经理阶层所控制,数以万计的股东则构成了越来越无联系、无组织和淡漠的委托集团,结果出现了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两权分离本身就决定了必须进行委托代理,经营者作为被委托人,在二者之间形成法律上的委托代理关系。但实际上,由于“经济人理性”的客观存在,经营者在决策和行为时首先考虑的往往并不是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而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于是就产生了“代理风险”。这就是两权分离的弊端。代理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能通过制度化的设计来尽量减少。这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对经营者进行监督的制度。2.2 两权分离的功能 (1) 免除所有者的繁重事务。实行两权分离,所有者只保留自己的所有权,而把经营权交给经营者,这样所有者就可以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两权”分离这种作用,在股份经济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因为股份经济中的股东只保持自己股份的所有权,董事会只就公司的重大经济问题作出决策,而把经营权交给公司的经理,这样,也就可以从繁琐的经营事务中摆脱出来,进而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2) 加强经营者的经济责任。实行两权分离,经营者有了经营权也就是实际占有了生产资料,这样,他们就可以根据社会需要来决策生产资料投向,并对生产资料充分加以运用。下是由于他们可以独立自主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也就可以做到经营的多样性、灵活性和进取性。(3) 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热情。实行两权分离,在两种情况下,可以调动起劳动者的积极性。第一种情况是两权分离顺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而使他们的劳动可以充分发挥其效用。第二种情况是两权分离赋予了劳动者应有的经营权,因而他们可以自主安排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本来是劳动者从事的,因而劳动者本应成为生产过程的主人,但是,如果劳动者既无所有权又无经营权,那就成了生产过程中的“奴隶”;相反,如果劳动者获得了经营权,他们就不再是受生产资料的支配,而是由他们来支配生产资料,这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调动起来,从而也就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3。2.3两权分离的形式通过历史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两权分离发展至今,存在以下主要形式。(1) 承包形式。即发包方掌握所有权,承包方取得经营权,承包方接受发包方所提出的条件并履行合同规定职责的一种两权分离形式。这种形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比较普遍地被采用。我国企业改革,开始就采用承包形式,首先实行的是利润分成,以后又实行了资产保值。由于这种形式在遵照发包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承包方独立行使经营权,因而它有利于自主经营的体现。但这种形式不能解决产权模糊的问题4。(2) 租赁形式。即以出租者掌握所有权,承租者取得经营权,承租者按契约向出租者交纳租金为主要标志的一种两权分离形式。这种形式的经营权转让比较彻底,出租者以取得租金作为转让经营权的唯一条件,因而承租者有完全独立的经营权。但这种形式不能直接解决企业组织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3) 股份形式。即入股者掌握股份所有权,股份公司享有经营权,入股者按股份取得股息为主要标志的一种两权分离形式。这种形式的经营权转让,是以股东握有公司重大经济活动决策权为其前提的,因而股东也要对公司经营风险承担一定的责任。这种形式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的,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一种较为普遍的两权分离形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种形式仍有广泛前途,以公有经济控股的股份公司是对传统公有形式的一种扬弃。两权分离的各种具体形式,虽然产生在一定的社会,但它不固定属于某一社会。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对以上几种两权分离的形式,都进行了试验。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种两权分离的具体形式,都有利和弊,因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运用这些形式,不能简单移植,必须注意新的经济关系所提出的要求。但我国的公司以国有企业为主,股份制特别适合于我国国有企业贯彻“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原则,股份制是实现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途径。所以,在本文中主要以研究股份形式为主。3我国公司两权分离的发展现状为了便于分析,我把公司粗略的分为两大类,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与民营企业(除国有企业外的其他公司形式)来进行其两权分离的分析。3.1 国有企业两权分离的现状分析2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它反映了改革战略指导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概括起来,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前,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扩大企业自主权。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到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前,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实行两权分离。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到现在,改革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这说明我国的国有企业早已经步入了两权分离的发展道路。我国的国有企业不同于西方的股份公司。国有企业从一开始就具有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特征。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是属于国家所有或全民所有,理论上,我国的每个公民对这些国有资产都有所有权,但实际上每个人并不能拥有这些企业的所有权,所以国家所有者作为一个抽象概念不能直接行使出资功能和经营功能。国家必须寻找专家委托其代行出资功能和经营功能。所以国有企业一形成就出现了国家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因此,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不会经历两权不分离的过程。我国目前的国有企业都是采用两权分离制度的。因为这是发展企业所必须采纳的。当国有企业缩小经营规模时,既得不到两权合一的制度好处,又得不到规模效益甚至能力效益。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实行规模化经营,产生规模效益。而且,国有资本是大资本,也为规模化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国有资本办大企业,当能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时,规模效益和能力效益会补偿制度效益的减少5。从几十年前到现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一直占主导地位,是中国经济的支柱。2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的国有企业要继续发展必须冲破计划经济束缚,进行改制。为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政府寻求一种渐进的方式,逐步把企业推向市场。这种渐进处理方式决定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股份制企业的国有资本会继续留在企业内部,并且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上市公司以国有股份制企业为主,国有股具有绝对控股权。真正意义的股份制企业应该是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相互结合;“经营权”与“所有权”相互分离;经营者在所有者的监督下“独立经营”6。然而,由于中国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在推行股份制时必须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真正实现国有股与非国有股同股、同权、同利,同时也要为经营者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让经营者享有真正的独立经营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把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是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必要条件。3.2 民营企业两权分离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在产值、消费品零售额、上缴税收等方面的增长速度都明显高于其他经济成分,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涉足的行业也越来越多。从民营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可以预见,在未来民营企业必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3.2.1 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阶段及其两权的变化 (1)创业期:我国民营企业的创业期始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经济开始实施了以轻工业替代战略为核心的重建工作,致使我国民营企业步入了创业期。初创期民营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于企业主一身。此时,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减少了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成本和机会主义行为,而且富于灵活性,同时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强。(2)快速成长期:我国民营企业于20世纪8090年代实现了高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政策和90年代的高新技术发展战略使得一批个体、私营企业快速发展起来,此时,民营企业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1998年民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占51.76%7。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民营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开始上市,企业所有权逐步社会化。但是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情况任占绝大多数比重。这一阶段在股权结构社会化基础上,经营权和所有权任是合一的。(3)稳定发展期:甘德安(2002)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民营企业步入稳定发展期。但实际上通过不少学者的论证,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中国的民营企业还没有真正进入成熟期,这一时期看成是由快速成长期向成熟期的一个转型期。民营企业进入成熟期的主要特点是:家族企业向公众企业的转型,并且两权开始分离。而目前中国民营企业离这特征还相距很远。很多家族仍牢牢控制着企业,两权没有分离。我国民营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约占70%,股份公司约14.6% 8。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由最大股东担任,且董事长和总经理合一的占绝对地位。少有外来的职业经理人专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治理是形式上的分权,实质上仍然处于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合一的古典集权状态,没有达到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分离、合理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3.2.2 我国民营企业的两权分离发展缓慢我国民营企业大都采用的家族治理模式, 对于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其治理采用的是一种典型的家族治理模式。在这种治理模式下,企业的所有权主要掌握在由血缘、亲缘和姻缘为纽带组成的家族成员手中,主要经营管理权由家族成员把持,企业决策程序按家族程序进行。家族治理模式的特点在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主要由家族成员控制;企业决策家长化;经营者激励约束双重化;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督较弱等,这也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民营企业决策权与经营权、主要投资者与主要管理者的身份都呈高度的二者合一。2001年企业主兼厂长经理的比例为96%。企业重大经营决策中由主要投资人单独决定的比例为39.7%,由主要投资人参与决定的为29.8%。规模越小的企业的企业主和学历越低的企业主越倾向于直接掌握管理权,如实收资本20万元以下或小学学历的企业主,64%的持这个主张。中国民营企业设董事会的比例2002年提高到47.5%,设监事会的有26.6%,设股东大会的33.9%。问题是董事会在家族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并没发挥,重大经营决策由董事会决定的比例仅为30.1%9。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其一,企业需要达到相当的规模,以至于超出了所有者直接管理的能力范围。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主体还是中小企业,其经济规模普遍偏小,还没有产生“两权分离”的内在要求,也就是说由企业主直接管理更为便捷高效,更为节约成本。其二,企业股权必须高度分散,且能毫无困难地转让。企业公开上市是股权分散的重要途径,但在我国家族企业中属于上市公司的却相当少,其股权不是高度分散,而是高度集中于主要投资者,股权分散尚待时日。其三,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发育成熟是企业“两权分离”的又一必要条件。另外,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还取决于相应的产权保护制度、社会文化环境等条件。在经济处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自身规模、所在行业、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等状况都难以满足上述这些基本条件,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中的两权分离发展仍很缓慢。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股权集中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就充分暴露出来:经营权与所有权没有分离。现代公司制度要求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公司资本和股东不断社会化和分散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一种有效的产权结构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每个股东不可能直接参加管理,股东只是选择管理者。这样就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管理阶层。而独立管理阶层的出现,必然会使公司管理越来越科学化和专门化。而我国民营企业股权集中,股东、经理合而为一,把持着公司实权,董事会被架空,使得民营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出现病态,乃至无法作富于活力的运行。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要建立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相互制衡关系,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的统一。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做法,设立独立董事制度。总之,在以后的发展中我国民营企业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创新,不仅要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且要形成两者分离后的统一,从而强化股东、董事会以及经营层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衡的关系,股东能够对董事会进行有力的控制,同时公司经营者的行为受到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并且经理阶层也能在董事会的监督之下进行高效的经营。4两权分离在我国现代公司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两权分离真正在根本上促进了经济长期有效发展。我们可以得出,两权分离更能保障所有权,落实经营权,理顺产权关系,更能适应整个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更适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适合企业本身的战略目标,正好满足了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但是其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4.1 国有企业“两权分离”出现失灵的问题中国进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时,民间资本还不具有发起设立股份公司的实力,国家在改革和立法观念上,又受到“保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控制力”的限制。在此背景下我国公司在实行两权分离制度中,因为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10。4.1.1国有企业所有权受损国有企业在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之后,所有者的缺位,致使所有权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国有企业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那么国有资本的所有者缺乏自我保护的本能和发展进取的内在动力,是市场经济中效能最差的所有者,国有资本投入企业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但作为初委托人的所有者是谁却很模糊11。所有者缺位是国有资本的先天性缺陷,使其经常成为经营者逆向选择行为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受害者,如果将全体国民看作所有者,他们连股市上炒股的小股民都算不上,他们中不大可能有人为公共利益而由个人付出监管成本;如果说国家是所有者,它又只是个没有主观意识、不能感知痛痒的抽象体,对自身利益不具有私人资本那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对利益的追求也缺乏自然人那种内在的动力。我们的国有资本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代行所有者权能,但他们事实上也是代理人。由于没有“所有者利益”这个内在动力,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很容易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寻租的对象,经营者侵害国有资产的行为因此往往有恃无恐,这种先天性的体制缺陷也因此使国有公司成了产生腐败的土壤。4.1.2 经营者内外部监督功能缺失国有资本所有者和频繁变动的投机性投资者都缺乏对企业命运的深切关注,不能真正发挥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和激励作用,致使企业处于所有者缺位状态。企业内部监督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而外部市场监督因无内在利益驱动,且缺所有者权利主张的推动,多数处在被动无为状态。 由于内外部监督功能的缺失,使中国国有企业的大多公司都形成了董事会、经理说了算的经营者主导型运行机制。经营者利用作为国有股份所有者代表的主管部门对维护所有者利益的怠惰和自己占有的信息不对称优势,在签定委托经营企业的合同时,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在向股东报告经营情况时,总是有选择地披露有利于自己的信息,隐瞒那些可能加强所有者地位的信息,夸大自己的功劳,开脱自己应负的责任,从而获得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契约条款,巩固自己的控制地位,为自己攫取最大的私利。一些代表国有资本当选董事长的人,靠这些手段把企业搞成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从而使自己长期占据的董事长位置无人可以动摇。4.2两权分离在民营企业中存在诸多障碍虽然两权分离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进程中有其内在的必要性,但是在现实中,民营企业却由于自身的特点,以及我国传统的文化特点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下,两权分离并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其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4.2.1 浓厚的家族气氛使两权分离发展举步维艰 民营企业家对自己创办的企业怀有很深的感情,不愿意将企业交给别人管理。有了这样的心理,他们就容不下职业经理人,这些民营企业家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请来了职业经理人,但是当职业经理人真正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进行运作的时候,老板却又担心自己失去控制,总是在试图按自己的意图去做。从而阻碍了经理人工作的开展12。在民营股份制企业中存在者一些“特权”阶层,在公司中占据着重要的职位,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人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已经无能为力,但是他们却不愿意退下来,将这些权利交给别人。因为他们和企业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两权分离,必然会危及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是两权分离的反对者。4.2.2两权分离中的代理人风险问题没能很好的解决民营企业进行两权分离,实质上就是企业的所有者委托职业的经理人来管理企业。企业的所有者作为委托方把经营决策权交给代理人即经理人来行使,因此,他们之间会产生一个委托代理的关系。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不一致等原因的存在,就会产生代理人风险。在两权合一的场合。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所有者的利益。家族式的管理更是使企业内部的利益高度一致。而两权分离,由于经理人的介入,在企业就会产生不同的利益目标,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分别有自身的利益追求,而这两者通常又不一致7。因此,就会有经理人损害所有者利益的事情发生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代理人风险更是严重地威胁到企业的生存。4.2.3经营权的代理人不易找寻目前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却还没有完全形成,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职业经理人市场供需不平衡。各类企业都表现出对职业经理人的极大需求,特别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遇到管理的瓶颈。但从供给方面看,中国总体的商业环境不成熟,从本土成长起来的职业经理人极少13。而且很多企业处于发展阶段管理水平不太规范造成了职业经理人对“水土”的依赖性极高,不仅跨行业的职业经理人流动极为困难,即使是同行业的人才流动也不顺畅。这种情形就更加剧了职业经理人资源的短缺。4. 3 两权分离在我国公司法中受到诸多限制我国公司法体系的立法借鉴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立法经验,对于正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我国进行企业制度建设提供了基本的规范,但是对解决我国公司两权分离面临的一些特殊问题却显得缺乏有效对策。其中一些独创的东西,又过于迁就了中国的国情,或受到“维护公有经济控制力”的观念的约束,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使两权分离的制度优势受到限制,却给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隐患。现行公司法体系存在的主要缺陷有:(1) 对如何发展新的投资主体和培育健康有效的所有者没有给予立法上的高度重视。(2) 现行公司法对国有企业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发起人的规定,违背公司治理规律,造就了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畸形股权结构。(3) 按照现行公司法设立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对经营者基本起不到约束作用。(4) 根据公司法、证券法设立的证券业监管体制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因缺乏具有利益驱动力的审计、评估等工具类力量的支撑,监管力度有限14。5 解决两权分离在我国现代公司运行中问题的对策5.1 解决两权分离在国有企业中问题的对策两权分离情况下,所有者到位是公司治理的灵魂。一个有效的管理方法必须做到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相结合、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激励与控制并重。国有企业的管理目标,既要搞活企业、又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当出现问题时必须有能力、有手段分清责任,追究责任人。让每一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得到自己应得的收益,重要的是承担自己的责任。5.1.1 解决所有权受损的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最关键的措施,笔者以为有两条,第一,吸收私有股份而变为股份制企业,实现所有者在位,从而使对企业的控制监督真正有效。国有企业吸收私有股份而变为股份制企业后,虽然国有股部分仍然是“所有者缺位”,但因企业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私有股的主人会把整个企业看成是自己的,从而使整个企业实现了所有者在位,他为实现资本收益最大化目标,会真正关注企业营运效率、资产增值,会正确行使对企业的控制监督权以防止经营者及其他企业员工侵蚀企业资产,从而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二,按经营业绩支付经营者薪酬以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这样,经营者为增加自身收入就只得尽全力把企业经营好,其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经营者为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就只得努力真正做到论功行赏,按劳动成效支付企业一般员工的薪酬。5.1.2解决经营者内外部监督功能缺失的对策 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中的监督制约体制做出强制性规定,建立公司内部有效的监督制约权力结构。一是在股权打破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独家垄断,形成相对均衡的股权结构,监事会成员的来源能够实现多元化的前提下,使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成员与各自代表的股东减少重合和交叉;二是把在董事会内设立独立董事,形成董事会内部的权力制约。董事会内部来自于专门机构、贷款银行和专业人士中的外部独立董事达到董事会成员的三分之一以上;三是给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成员以更大的权力保障,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成员可以定期独立审查公司的财务和会计报表,审查董事会向股东大会所做的工作报告。对董事会成员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行为可以向股东大会独立提出调查报告和处理建议,企业人事任免应由独立董事向董事会提出建议方案。允许将国有股份的一定比例以不可转让股份的方式折价出售给在本企业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职工。这样的目的是使职工成为持有股份的公司股东,从而使他们取得对经营者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地位,实现自身利益和公司利益的统一,从而增强其行使监督权的积极性,使参加监事会的职工代表能够切实发挥的作用。5.2 解决两权分离在民营企业中问题的对策5.2.1 民营企业业主应该改变传统的家族观念虽然企业是他们一手创办的,凝结了他们的很多心血,他们对自己的企业是有管理和支配的权利但是企业的发展并不只是企业主的事情,一个真正优秀的民营企业家考虑的绝不仅仅是自己如何赚钱,而是还要有社会责任感,比如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自己的员工谋取福利,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等,所以说,民营企业的兴衰成败不仅仅是民营企业家或者是其家族的事情。而且当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民营企业家由于自身的精力、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已经无力继续管理好自己的企业遇到了管理的瓶颈,要想让企业有更长远的发展就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进行两权分离,把企业的经营权交给那些职业经理人来行使就成为必然的选择。5.2.2企业应该建立完备的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1) 对经理人的激励。对经理人的激励的方法有很多种。传统的民营企业的激励方法是给经理人高的工资和好的待遇,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很多经理人不再满足于高工资给他们的激励。要对经理人进行更好的激励还应该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求,要懂得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让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创造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让他们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这对他们同样是一种激励。企业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激励方法。(2) 对经理人的约束。约束包括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外部约束包括法律,道德等方面的约束,这是大的社会环境的约束。企业内部对经理人的约束,主要有在公司的章程中明确规定对经理人的约束条款和合同的约束。老板聘用职业经理人就要签订合同,而合同是双方责权利的体现,其中体现的对经理人的约束也应该是最具有法律效率的约束。(3) 对职业经理人的监督,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业主要关心、重视和激励企业的所有员工。而不是仅仅盯着职业经理人。一方面,由于企各种决策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下面的骨干人员。如果企业业主能够争取到全体员工,特别是骨干人员对企业本身的认同,就能防止企业所有者的权力衰弱和职业经理人的权力膨胀,那么即使经理人跳槽,他也无法轻易带走大量骨干人员,企业的损失也就有限。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的行为不可能完全避开下面的员工,从而调动企业所有员工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就能够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15。另外,企业业主关心和重视企业的所有员工,还有助于培养和储备后备的经理人才。5.2.3 建立规范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对职业经理人本身来说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有很好的职业操守,同时还依赖于有关这方面法律的完善和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在建立和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的过程中职业经理人协会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对经理人的制约。经理人协会得以建立的根本原因在于会员经理们为了追求自我利益的集体保护,出于对共同利益的关切而进行的自愿结合。要实现对共同利益的保护,必然需要对会员经理进行约束,来提高经理人的整体素质,因此要对那些败坏的,不守规则的“害群之马”予以惩罚。因而,职业经理人协会必须拥有并形成对会员经理制约的权力。这些权力来源于契约,协会章程便是产生制约权力的最重要契约形式。当这种协会具有很大的市场的影响力时候,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使经理人严格要求自己,使他们把对企业的管理工作视为他们终生的事业追求在管理阶层中的逐级提升。这样能使职业经理人的利益和所有者的利益保持一致,从而克服他们的短期行为。5.3 解决现行公司法体系存在明显缺陷的对策要解决我国现行公司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完善法律制度,解决中国公司两权分离面对的特殊问题16。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时又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法律建设必须反映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要求,并通过体现这种特殊要求的法律规范的实施,建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秩序,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17。同是治理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国的相关法律建设既需要遵循国内外共同的规律,又需要解决自己的特殊问题。针对中国问题的特殊性,修改、完善公司法体系应服务于达成以下目标:发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建立科学的股权结构,培育有效能的所有者;着眼于培育成熟的企业家和各类市场中介服务主体,建立以人为本,有内在动力的自律和制衡制度;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法体系,促进相关主体与企业制度的成熟,使所有者、经营者在诚信的基础上各展所长、各得其所19。6 结束语综上所述,两权分离是当代中国企业的重要特征,也是企业发展的大的趋势和潮流。虽然两权分离在我国公司实际运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障碍和阻力,而且还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和成本,两权分离注定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进行两权分离却是正确的选择。本文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两个部分来进行两权分离粗略的分析,研究了一些发展现状与其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是所有者缺失的问题,民营企业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两权分离发展缓慢。但是这样的分析显得有点片面,不能完全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公司两权分离的发展现状及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