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新闻传播学论文中国教育期刊的困境与出路教育期刊具有鲜明的教育特性,既有综合性的期刊,又有指导性、专业性、理论性的期刊,受众面涵盖了教师、学生及家长等。我国教育期刊多为各地教育系统主办,多年来,凭借系统优势发展成为中国期刊界不可小看的力量,中国公开出版的教育期刊1600多种,约占全国期刊总数的1/5;全国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期刊有21种,其中9种是教育期刊。由此可见教育期刊在中国期刊市场中影响之大,具有举足轻重的份量。但我们必清醒的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教育期刊无论是内容质量、办刊理念,还是经营思想等方面都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1市场低迷,现状不容乐观11办刊缺乏新理念自从教育部下达“减负”令之后,全国教育期刊市场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教辅期刊发行量日益下降,发行量在1万册以上的约占68,发行量10万册以上的仅占64,市场十分低迷,亏损面达60。为了走出市场低谷,目前我们的教育期刊大多功利性非常强,因为除了少数学报有固定拨款之外,大多数教育期刊都得“找米下锅”,只能干些“吹糠见米”的事,没有形成一种明确的趋向和理想的追求,没有把握好教育期刊应该“三个并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文化品味和商业品味并重)的特点。整个教育期刊界对出版规律的探索十分冷淡,而理论界对教育期刊的关注及兴趣也十分索然。从编辑层面来看,教育期刊编辑的整体素质不高,专门人才缺乏。如果单从编辑队伍的学历看,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39,似乎文化素质也不低。但他们所具有的知识与所办刊物不对路,半路出家的多,缺乏办刊的经验和理论。从教育期刊本身来看,充斥市场、占据读者心灵的绝大部分是教辅类刊物,这些读物对读者的知识修养的提升固然功不可没,但理想、信念的缺失,有可能让我们失去的是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塑造。12竞争的无序性中国教育期刊至今还未走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竞争转向的过渡期。由于今天中国尚未形成强劲的期刊市场组织和管理力量,因此正在发展中的教育期刊市场,散滥现象突出,粗放型经营普遍存在,不可忽视其存在的不规范性、不成熟性和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行政垄断的介入。由于各地的教育期刊基本受地方保护,订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干涉。如由教育部门列出准予进入学校的书刊,这种书刊准入制是十分典型的行政垄断,这种行政垄断是由政府行政权力直接产生,或由行政权力滥用而产生的,并受到行政权力支持和保护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