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市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_第1页
江西省×××市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_第2页
江西省×××市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_第3页
江西省×××市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_第4页
江西省×××市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县高店乡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江西省市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报告117江西省土地规划设计报告目录工程平面位置概况图工程特性表1.综合说明41.1绪言41.2设计的依据51.3主要设计内容的论证过程及结论72.项目区概况92.1自然条件92.2自然资源92.3自然灾害102.4社会经济条件103.土地利用潜力分析113.1项目区现状核实113.2项目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133.3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144.规划目标与方针164.1项目区土地整理的方针164.2项目区土地整理的总目标165.工程设计标准175.1耕地标准175.2防洪标准175.3排(涝)水标准175.4灌溉标准175.5道路标准175.6建筑物级别176.水文、水利分析计算186.1水文基础资料186.2防洪216.3灌溉236.4排水流量模数367.工程设计377.1总平面布置377.2农业工程设计447.3防洪工程设计627.4排水工程设计637.5灌溉工程设计697.6交通道路设计827.7防护林设计858.工程施工868.1施工条件868.2施工技术868.3施工进度计划879.拆迁补偿8810.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8910.1投资概算8910.2资金筹措10211.效益分析10311.1概述10311.2投资、费用计算10311.3效益计算10311.4经济评价10512.水土保持和环境影响评价10712.1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10712.2环境保护措施10713.工程实施的措施10813.1土地管理计划10813.2开发整理意见与综合规划10813.3权属调整10813.4施工管理11013.5质量管理11213.6工程管理112附件江西省规划设计报告工程实施的措施1. 综合说明1.1 绪言(1)工程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某县某乡东北部,行政上属于高升村,项目区座于h-50-6-(14)图幅。(2)工程任务项目区主要工程任务是:完善项目区内排灌工程,修建道路工程和护岸工程、进行土地平整等建设任务,为农业生产提供完善的灌溉、排涝、机械耕作、防洪抗灾等保障体系,将项目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农业生产区。(3)工程规模项目区建设总规模为64.96公顷(974.4亩),其中耕地51.14公顷(767.1亩)。(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土壤类型为乌泥田,但除部分耕地属高产田外,大部分耕地属于中产田,作物产量不高、不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耕地不规整,相当部分田块地形复杂,田面高低不平,田块小而不规整;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田间原有排灌沟渠不配套,灌溉渠系既窄又弯,久淤变浅,流量减少,流速变慢,灌溉受到严重限制;现有渠道大部分为土渠,沿途水渗漏严重,水利用率低。因此,十分必要对项目区土地进行整理。整理项目区对促进某乡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行农用地整理是贯彻和实施“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和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客观要求。可解除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制约条件,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形成现代化农业生产区,又可有效缓解耕地占补平衡的部分压力。对某乡土地整理起示范性作用,带动某乡农业生产上一个新台阶,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可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项目区大部分耕地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通过项目区土地整理,必将对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起到促进作用。为缓解建设与保护的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结合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本项目已申报2004年合肥市土地整理项目立项。1.2 设计的依据(1)国家地方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国土资发【1998】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通知;土资发【1999】50号关于设立土地整理项目区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58号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皖国土资【2001】294号关于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备选库的通知;(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某县某乡农田水利规划(3)有关规划理论和方法土地利用规划学(中国大地出版社,2000年1月)土地利用规划(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6月)(4)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2-2000)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5)其它有关技术规范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73199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199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198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1:5001:10001:10000)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水工程(gbt16453.4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财200141号文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通知。(6)相关基础资料专项气象情报服务表:包括分月、分日气温、日照、降水量统计表、风向、风速统计表;某县土壤;某县公路网现状分布图;某县农业综合开发“十五”规划;项目区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某乡1999-2002年国民经济统计年鉴;某乡村镇规划;某乡林业规划图;项目建议书;项目区1:1000实测地形图。1.3 主要设计内容的论证过程及结论(1)设计过程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项目规划设计承担单位从2004年5月底至9月中旬,共近三个月时间完成了规划设计工作。项目规划设计论证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现场踏勘调查:项目规划设计单位到现场进行踏勘调查,包括:项目区周围水系水文、水利设施、交通道路调查等等,并征求当地对规划设计的要求和构想。基础资料收集:收集的基础资料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林业、水利、环保、相关规划、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各种报告与图件资料。初步方案编制:在现场踏勘调查和基础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根据业主单位提交的测量成果编制项目区规划设计初步方案,并征求业主意见。方案审查:规划设计承担单位组织专家,对初步规划方案进行了审查讨论,提出了规划设计修改意见,并进行复审。规划方案修改:根据规划方案修改意见,在充分考虑项目区自然条件、项目投资、工程造价等各项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项目区规划方案。工程设计与报告编制:根据总体规划方案,对各项工程设施进行了具体技术设计,于9月下旬上报规划设计成果并审查。(2)主要设计内容经多次实地踏勘,课题组讨论、论证,专家审查论证,项目区主要设计内容论证结论如下:项目区土地利用潜力主要来自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将项目区内现有耕地田坎和紊乱沟渠、部分田间小路整理为耕地,二是将荒草地和少量园地整理为耕地。以上整理的耕地,扣除路、林、渠、沟等建设用地后,可增加耕地50.84亩。项目区规划目标为一等水田,并建设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区。项目区规划设计标准为:排涝标准为5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灌溉保证率为90%。农业工程设计主要通过对不同田块大小和不同田面高程的土地平整方案比较,将项目区平整为514个格田,挖方110148.6m3,填方110921.9m3,表土剥离回填27200.5m3,新增耕地表土回填2018.00 m3。农田水利工程:从淠河总干渠进行引水,设干渠、支渠、农渠三级渠道。渠道总长度11352.66m(包括区外);为区外排涝需要,项目区共有6条排洪沟,其中两条为现有排洪沟,新建4条排洪沟,新建4条排洪沟总长为1337.3米。项目区设斗、农两级排水沟,用干砌块石衬砌,排水沟总长度2754.5m;受地形条件影响,部分田块设灌排两用沟(沟渠),总长度1777.17m;为防止河道冲刷,在河道冲刷严重处修建护岸,护岸总长度616.5m。田间道路工程设计时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并整修现有道路487.1m;新修田间道2条,总长度873.6m,田间道路面宽4m,干砌石路肩,泥结石路面;新修生产路21条,总长度3662.4m,生产路路面宽2m,高出地面0.3m,因现有机耕路大部分为水泥路,道路标准高,为与区外配套和通行拖拉机需要,新修生产路路面设计为泥结石路面,但不修建路肩。该项目总投资245.12万元,平均每亩2096元。2. 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条件项目区位于某县某乡境内,涉及某乡高升村,介于北纬315730至316600、东经1164845至1165230之间。项目区柳条湾水库下游,紧贴柳条湾水库自然排水沟,四至为:北临唐圩子居民点,南毗某乡公路,西靠周西郢居民点,东接高升林场。项目区部分地形平坦,但有部分地形复杂,田面高低不平,田块小而不规整;地面高程位于425.88m445.48 m(黄海高程)之间,南北长约2500米,东西宽约330米。项目区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8.5,平均年无霜期276天,光热资源较为丰富,为蔬菜、水稻、油菜等粮食和经济作物高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2 自然资源(1) 土地资源根据成土条件、土壤剖面形态和土壤理化性状,项目区内的土壤均属于水稻土土类、潴育型水稻土亚类中的乌泥田土属,土壤肥力高。项目区内成土母质包括河流冲积物和坡积物、局部地区兼有洪积物和坡积物,靠近河床的土壤母质以冲积物为主,分布在坡麓的土壤的母质则以坡积物为主。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169.26亩,其中耕地面积932.8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9.78%,园地面积1.3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11%,交通用地面积35.6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05%,水域面积94.7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1%,未利用地面积104.7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96%。(2) 水资源项目区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淠河总干。项目区年供水量2178万m3,其中水库供水量208万m3,当家塘供水量322万m3,淠史杭供水量1648万m3,保证了项目区的供需平衡。(3) 生物资源及其它资源项目区主要种植水稻、棉花、菜籽、大豆等,无特殊保护动植物资源。2.3 自然灾害项目区内沟渠淤积,排水不畅,易产生涝灾。2.4 社会经济条件项目所在地某乡,位于某县西北,距县城28公里,西与官亭区王集乡接壤,南临淠河总干,东倚高刘,北与寿县余集接壤,土地总面积49.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300亩。全乡下辖9个行政村,总人口19764人。某乡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全镇目前社会总产值达2.9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财政收入390万元,人均纯收入2996元,粮食总产量达13727吨。某乡交通较发达,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某乡及项目区周围农村电网已全面改造,发展、生活及农业灌溉用电都能满足。区内已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具备了良好的通讯条件,信息联络极为方便。项目区所涉及的村:临唐圩子,周西郢,高升林场。梧田村、塘丰村、梧岗村,位于某乡东南部,总户数1132户,总人口4343人,有村民小组47个,耕地总面积为3615.5亩,人均耕地0.83亩,2002年塘丰村、梧田村、梧岗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130元、3060元、3170元,三个村主要经济发展以食用菌、烤烟、生猪、蕃鸭等种养为主。3.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3.1 项目区现状核实(1)整理区范围线核实项目区范围线的核实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省国土资源厅项目区踏勘资料。2、根据项目区实测地形图,分析项目区坡度,剔除难以开发的用地。3、收集项目区所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留足项目区周围村庄的发展用地。4、结合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整理规模,在剔除难以开发的用地,留足项目区周围村庄的发展用地的前提下,确定项目区整理范围线。项目区最终确定的规模为974.4亩。(2)现状地类核实项目区现状地类核实主要依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图件,并结合实地踏勘确定。经核实,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如下: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169.26亩,其中耕地面积932.8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9.78%,园地面积1.3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11%,交通用地面积35.6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05%,水域面积94.7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1%,未利用地面积104.7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96%。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见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亩、%地 类 土地总面积(公顷)比例合计68.05100耕地51.14 79.78园地0 0.11 林地0.00 0交通用地0 3.05水域0 8.1未利用地2.35 8.96(3)现状设施调查核实项目区主要水源工程为主要来自淠河总干。上游水库引水渠已到项目区边缘。项目区内的灌渠、排水沟大部分沟渠淤积、坍塌,毁损严重,且配套不完善,使得灌溉、排涝工程发挥不理想,部分农田易受旱受涝,对项目区进行渠系配套、节水灌溉和排涝工程配套是当务之急。项目区对外交通方便,某乡公路穿过项目区。项目区电力设施完善,可保证项目区的施工、管理及生产用电。3.2 项目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项目区土壤为水稻土土类、潴育型水稻土亚类中的乌泥田土属。土壤耕作层深厚,有4个剖面的耕作层厚度20cm,其余1个也等于17cm。剖面构型的发育比较典型,5个剖面中有4个剖面的犁底层发育良好,仅1个剖面未见明显的犁底层。所有剖面均有发育良好的潴育层,锈纹锈斑发育良好。项目区耕作层土壤的ph变化在4.59-5.69之间,大部分属于强酸性,个别属于酸性。心土层变化在4.86-5.40之间,属强酸性。底土层变化在4.88-5.52之间,属强酸性。项目区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5.855.5g/kg之间,表明有机质储量都比较高。心土层和底土层有机质含量比耕作层显著降低。耕作层阳离子交换量变化在9.1712.33cmol(+)/kg之间,普遍较高,表明这些土壤具有较强的保肥和供肥能力。心土和底土的有机质含量和cec普遍较表土层低。项目区耕作层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均很高,分别在1.7572.359g/kg和168.9-219.9mg/kg之间,表明耕作层的氮素储量丰富,氮素供应能力很强。各剖面心土层和底土层全氮量均低于耕作层。耕作层土壤全磷含量变化在0.5681.421mg/kg之间,耕作层的全p含量都比较丰富。速效磷变幅较大,在41-174.4mg/kg,供磷能力极强。各剖面的心土层和底土层的全磷量比耕作层明显降低。耕作层土壤全钾量变化在14.2224.36mg/kg之间,速效钾变化在153.5-331.1mg/kg之间,表明土壤的钾储量十分丰富,供k能力极强。上述性状表明,项目区土壤的耕作层比较深厚,质地均为壤质,物理性状总体较好,土壤酸性较强,有机质储量较高,保肥持水能力强,氮、磷、钾的储量丰富,供应能力很强,其中磷和钾的供应能力极强,适合农作物生产。土壤化验结果见附件:土壤质量调查分析与评价报告。3.3 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1)项目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影响项目区土地利用的不利因素主要是相当部分田块小而土地不平整,沟渠,田埂弯曲,排灌困难,此项目实施将解决这些问题。只要解决了上述项目区土地利用的障碍因子,完全可以把项目区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区。(2)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前景新增耕地面积潜力分析项目区土地利用潜力主要来自以下二个方面:一是将项目区内现有耕地田坎和紊乱沟渠、部分田间小路整理为耕地,二是将荒草地和少量园地整理为耕地,以上整理的耕地,扣除路、林、渠、沟等建设用地后,可增加耕地52.09亩。耕地增加潜力表单位: 亩、%土地整理前土地整理后地 类面积比例面积比例合计1169.261001169.26100耕地51.1479.78984.9684.24居民点7.740.1100林地009.70.83交通用地03.0551.344.39水域08.1123.2610.54未利用地2.358.9600提高耕地质量潜力分析项目区土壤管理上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保持地力、改酸、防土壤污染,以保证项目区土壤的持续利用。而通过整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耕地质量将得到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土地整理,建成了相应的排灌体系,保证涝时能排、旱时能灌。二是对河岸进行整治,可防止溪流对河岸的破坏,提高项目区的防洪、防冲刷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三是对田块进行平整,并进行表土剥离回填,促进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四是为项目区今后土壤保持地力、改酸、防土壤污染提出了具体改良措施。4. 规划目标与方针4.1 项目区土地整理的方针(1)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2)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3)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耕作区、灌排系统、道路系统。(5)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4.2 项目区土地整理的总目标(1)对项目区进行整理,建设为一等水田,新增耕地面积52.09亩。(2)完成项目区田间排灌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护岸工程等建设任务,为农业生产提供完善的灌溉、排涝、机械耕作、防洪抗灾等保障体系,将项目区建成现代化农业生产区。(3)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整理,项目区土地利用率由91.04%提高到100%,土地利用率提高了8.96%。5. 工程设计标准5.1 耕地标准(1)健全排灌系统,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的旱涝保收田(2)修建和完善田间道路系统,并与区外道路衔接,方便机械化耕作和农产品运输。(3)按照一等水田的标准进行土壤改良,达到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等多种作物。(4)根据安徽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标准,项目区田块布置按格田宽度20-40m,长度50-100m;达到一等水田标准。(5)田面设计高程以灌排顺畅,平整土方工程量最小为原则,并控制田坎高差在0.8米以下;田面平整,高差控制在+(-)3厘米。5.2 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5.3 排(涝)水标准排水标准设计为5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完。5.4 灌溉标准根据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设计灌溉保证率采用90%。5.5 道路标准田间道路面宽4m,泥结石路面,干砌石路肩;为通行拖拉机,生产路路面宽2m,铺泥结石路面,农田道路通达率95%以上。5.6 建筑物级别根据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规定,本项目为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6. 水文、水利分析计算6.1 水文基础资料项目区内无水文测站,设计采用距项目区较近、水文下垫面条件相似、面积比较接近的雁石溪龙门水文站作参证站。龙门水文站位于雁石溪上游,控制集雨面积191.5km2,设立于1958年五月一日,具有1964年至2000年的实测流量资料,其多年平均径流特征值为:y=1070mm,cv=0.35,cs=2cv,经降雨修正,根据灌溉分析求得项目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020mm,p=90%干旱年径流深为580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190万m3, p=90%枯水年份的径流量为4090万m3,设计干旱代表年为1971年,其典型年日流量参照龙门水文站1971年逐日平均流量表。龙门水文站逐日平均流量表集雨面积191.5km2,流量以m3/s计日期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1 1.91 2.16 3.57 1.00 2.98 5.04 4.04 3.46 1.40 1.66 1.96 1.18 2 1.91 2.16 2.80 1.32 1.68 4.28 3.57 16.90 1.66 1.66 1.80 1.18 3 1.91 1.91 2.46 1.49 1.31 3.57 3.16 7.07 1.40 1.66 1.80 1.18 4 1.79 1.91 2.16 1.14 1.69 3.57 2.80 3.91 1.28 1.66 1.66 1.07 5 1.79 1.79 2.16 1.00 9.17 5.68 2.62 8.53 2.48 1.66 1.66 1.07 6 1.79 1.91 2.46 1.00 4.08 24.00 2.31 28.50 2.66 1.66 1.52 1.18 7 1.68 1.91 2.46 1.00 1.91 18.40 2.16 37.30 2.56 1.66 1.52 1.07 8 1.68 1.91 3.16 0.76 1.59 20.60 2.31 29.00 2.30 1.66 1.66 1.52 9 1.68 1.91 2.98 1.14 1.31 25.20 2.16 10.40 2.86 1.66 1.52 1.40 10 1.68 1.91 2.46 1.00 2.18 14.30 2.16 6.19 3.51 1.66 1.40 1.18 11 1.68 2.03 2.16 0.76 16.20 9.58 2.03 7.26 2.74 1.52 1.52 1.18 12 1.59 2.03 2.03 0.65 15.60 7.63 1.79 6.55 7.07 1.40 1.40 1.18 13 1.68 2.46 2.03 0.61 6.92 5.63 1.91 5.15 20.50 1.40 1.40 1.18 14 1.59 2.16 1.91 0.61 4.28 4.51 1.91 3.74 15.00 1.28 1.40 1.18 15 1.59 1.79 1.68 0.61 3.16 3.57 1.91 4.96 5.15 1.28 1.40 1.07 16 1.59 1.79 1.68 0.61 2.98 2.98 1.68 5.73 3.28 1.40 1.28 1.07 17 1.49 1.68 1.40 3.39 9.18 5.93 2.38 2.86 2.48 1.18 1.18 1.07 18 1.59 1.68 1.14 7.04 9.98 46.80 2.46 2.48 2.11 1.40 1.18 10.60 19 1.59 1.59 0.87 1.91 16.00 20.10 1.91 2.48 2.36 1.18 1.18 10.50 20 1.79 1.49 0.76 1.00 8.55 13.00 2.03 1.80 7.80 1.18 1.18 3.28 21 1.91 1.40 0.76 1.00 5.34 11.70 1.68 2.11 16.20 1.40 1.18 2.30 22 1.79 1.40 0.76 0.81 4.28 20.90 2.33 1.66 6.55 1.52 1.18 7.12 23 1.68 1.40 1.22 0.65 4.28 11.30 3.81 1.66 4.23 1.66 1.18 4.53 24 2.62 1.40 0.93 0.67 4.04 9.98 2.03 1.28 3.98 1.66 1.18 2.30 25 2.46 1.59 0.87 0.71 3.57 7.63 1.59 1.28 2.86 1.80 1.07 1.96 26 2.16 2.03 0.81 6.82 2.98 5.93 2.95 1.18 2.48 1.96 1.18 2.86 27 1.91 11.30 0.81 3.12 2.62 5.63 27.50 1.40 2.30 1.96 1.07 3.06 28 3.17 9.49 0.81 9.13 2.03 4.75 6.55 1.28 2.11 1.66 1.07 2.11 29 7.93 0.93 2.87 19.90 4.28 3.98 0.96 1.96 5.99 1.18 1.80 30 3.57 1.00 1.59 32.30 4.51 2.11 1.66 1.96 3.06 1.18 1.66 31 2.62 1.00 7.63 1.80 1.40 2.30 1.66 6.2 防洪(1) 防洪要求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标准,项目区设计防洪标准为十年一遇。(2) 河道、堤防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项目区位于调和溪两岸,项目区以上河道坡降为3.22,河长3.2公里,总集水面积 70.5km2。本流域洪水具有山溪性河流洪水暴涨暴落的特征,一般洪水历时不超过24小时。项目区内部分河岸被冲刷,需要加强护岸建设。(3) 设计洪水根据资料分析,龙门水文站10年一遇洪峰流量qp=10%=541 m3/s。项目区河道设计洪水根据龙门水文站洪水采用面积比拟法推求,根据公式:qs=(fs/fo)nqo,其中:n=0.7。10年一遇洪峰流量 qp=10%=270 m3/s。项目区洪水计算成果见表。项目区洪水计算成果表断面名称频率p=10%1#断面洪峰流量270m3/s(4) 水面线推算起始断面及起始水位本次水面线推算共在项目区1:1000实测地形图上布设14个断面,由于在项目区下游河道没有水利工程(坝),所以选水流控制条件较好(河道顺直,断面变化小)的1#断面作为起始断面,由下游往上游推求水面线,起始水位按曼宁公式推求,成果见起始水位表。14个断面具体位置见灌溉分区及溪流断面位置图。起始水位表断面名称频率p=10%1#断面起始水位(m)427.51河道糙率n值的确定调和溪河道糙率根据河道特性确定,项目区河床为沙、卵石或砾石组成,底坡尚均匀,床面不平整;两侧岸壁由一侧土质、石质,陡坡,长有杂草,灌木等,另一侧岸壁为砂土,杂草和小树,形状较整齐;顺直段夹于两弯道之间,距离不远,断面尚规整。参照水力学河道糙率一览表综合分析,其平均糙率取0.034。水面线计算水面线采用伯努利方程的演化公式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z1+v12/(2g)=z2+v22/(2g)+hf+hj式中:z1、z2-上下游断面水位(m);v1、v2 -上下游断面平均流量流速(m/s);hf=q 2*l/k2-沿程水头损失(m),其中l为河段长,k为流量模数;hj=*v2/(2g)-局部水头损失(m),其中为损失系数,按如下情况选定:突然扩散时:0.3-1.0;逐渐扩散时:0-0.3;顺直及收缩:0。水面线计算成果见水面线计算成果表。水面线计算成果表断面号数断面间距(米)累距(米)十年一遇洪水水位(天然水位)1#断面2100427.512#断面285210428.203#断面108495429.024#断面216603429.215#断面240819429.856#断面2491059430.467#断面2611308431.008#断面2251569431.429#断面2341794432.0210#断面2162028433.7011#断面4652244435.1012#断面2762709437.0313#断面2702985438.2014#断面3255438.70结果分析为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将推算十年一遇洪水位结果与洪痕调查进行对比,发现推算的十年一遇洪水位结果与洪痕调查基本接近。6.3 灌溉(1)灌溉要求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规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90%。(2)灌溉供水水源项目区供水水源主要来自调和溪、上载水库及山上溪流。项目区以上河流总集雨面积为70.5km2,多年平均降雨量1783.5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020mm,多年平均水资源为7191万m3,p=90%枯水年份的水资源量为4090万m3。上载水库集雨面积为4.3 km2,总库容为56万m3,有效库容为48万m3,本水库为年调节水库。项目区径流由降雨形成,其年内年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4-10月,这7个月径流约占全年径流量的85%,降水径流年际变化大,最大最小之比达2倍以上。(3)水源开发方式项目区水源开发方式是从调和溪、上载水库及山上溪流进行引水。水利工程主要为引水工程。根据河流水系及水利工程分布情况,项目区被分成五片,即a1a5片,其中,a1,a3、a4片分别从附近的山溪引水;a2片从调河溪现有中山陂经渠道引水至项目区(引水渠与项目区相隔2.13公里);a5片水源为上载水库,分三条途径进入片区,即a5排洪沟、a5-1干渠、a5-2干渠。各片基本情况如下:a1片:灌溉供水水源是引山上溪流,水源集水面积0.64 km2,灌溉a1片耕地218.0亩。a2片:灌溉供水水源是从调河溪中山陂引水,中山陂集水面积31.8km2,中山陂引水渠设计灌溉面积720 亩,其中有565亩是在项目区a2片内,a2片水量平衡计算按720亩来计算。a3片:灌溉供水水源是引山上溪流,水源集水面积0.85 km2,水源灌溉面积120亩,其中有68亩是在项目区a3片内,a3片水量平衡算需水是按120亩来计算。a4片:灌溉供水水源是引山上溪流,水源集水面积0.43 km2,灌溉a4片耕地79.4亩。a5片:灌溉供水水源是上载水库,该水库集水面积4.30 km2,总库容5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47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000亩,实际灌溉面积900亩,其中包括项目区a5片125.9亩,a5片水量平衡计算按灌溉耕地1000亩计算。(4)项目区土地分类、农业生产结构及作物构成项目区现状主要为耕地,耕地上现状主要种植早稻、晚稻和油菜。规划农业生产结构及作物构成见综合灌溉净定额成果表。(5) 灌溉制度及灌溉定额根据当地灌溉实验资料,项目区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蔬菜、地瓜等。作物复种指数为197.8% ,净灌溉定额为600.5m3/亩,规划前灌溉水利用系数0.49,规划后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2,根据项目区综合净灌溉定额除以灌溉水利用系数可得:规划前综合毛灌溉定额为1226.5 m3/亩,规划后综合毛灌溉定额为835 m3/亩。综合灌溉净定额成果见综合灌溉净定额成果表。综合灌溉净定额成果表(p=90%) 单位:m3/亩作物名称早稻晚稻大豆花生蔬菜地瓜油菜综合复种指数(%)68.668.83.812.1512.14.1636.4197.8单项净灌溉定额332.1423.7103.7137.5293.2123.792.2综合净灌溉定额227.8291.53.92.9635.55.1433.6600.5(6) 项目区总需水量和供需水量平衡需水量测算根据综合净灌溉定额、灌溉用水年内分配比、项目区灌溉分区面积、灌区水利用系数(区外灌溉水利用系数采用0.49、区内灌溉水利用系数采用0.72),算出逐旬需水量和总需水量。逐旬需水量和总需水量见项目区各片p=90%枯水年份需水量表。项目区各片p=90%枯水年份需水量表 单位:万m3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合计用水分配比例(%)上旬0.15 0.06 0.08 3.43 3.83 4.95 7.11 3.10 4.48 1.96 0.42 0.13 29.71 中旬0.12 0.06 0.04 2.47 7.79 2.30 3.97 4.82 9.63 1.96 0.07 0.15 33.38 下旬0.13 0.48 0.68 3.70 8.68 2.15 9.82 4.48 4.48 2.18 0.11 0.02 36.91 a1片上旬0.03 0.01 0.01 0.62 0.70 0.90 1.29 0.56 0.82 0.36 0.08 0.02 5.40 中旬0.02 0.01 0.01 0.45 1.42 0.42 0.72 0.88 1.75 0.36 0.01 0.03 6.08 下旬0.02 0.09 0.12 0.67 1.58 0.39 1.78 0.82 0.82 0.40 0.02 0.00 6.71 a2片上旬0.10 0.04 0.05 2.27 2.54 3.28 4.71 2.05 2.97 1.30 0.28 0.09 19.67 中旬0.08 0.04 0.03 1.64 5.16 1.52 2.63 3.19 6.38 1.30 0.05 0.10 22.10 下旬0.09 0.32 0.45 2.45 5.75 1.42 6.50 2.97 2.97 1.44 0.07 0.01 24.43 a3片上旬0.02 0.01 0.01 0.34 0.38 0.50 0.71 0.31 0.45 0.20 0.04 0.01 2.98 中旬0.01 0.01 0.00 0.25 0.78 0.23 0.40 0.48 0.96 0.20 0.01 0.02 3.35 下旬0.01 0.05 0.07 0.37 0.87 0.21 0.98 0.45 0.45 0.22 0.01 0.00 3.69 a4片上旬0.01 0.00 0.01 0.23 0.25 0.33 0.47 0.20 0.30 0.13 0.03 0.01 1.97 中旬0.01 0.00 0.00 0.16 0.51 1.52 0.26 0.32 0.64 0.13 0.00 0.01 3.56 下旬0.01 0.03 0.04 0.24 0.57 1.42 0.65 0.30 0.30 0.14 0.01 0.00 3.71 a5片上旬0.18 0.07 0.09 4.04 4.51 5.83 8.37 3.65 5.27 2.31 0.49 0.15 34.97 中旬0.14 0.07 0.05 2.91 9.17 2.71 4.67 5.67 11.33 2.31 0.08 0.18 39.29 下旬0.15 0.56 0.80 4.35 10.22 2.53 11.56 5.27 5.27 2.57 0.13 0.02 43.44 供水量估算 根据龙门水文站1971年逐日平均流量、项目区与龙门水文站集雨面积之比以及径流深之比,求出项目区各水源的日平均流量,然后根据各水源引水工程的过水能力,求出各水源的可供水量。小(二)型蓄水工程可供水量按库容调节计算求得。项目区各片p=90%枯水年份可供水量见项目区各片p=90%枯水年份可供水量表。项目区各片p=90%枯水年份可供水量表 单位:万立方米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合计分配比例(%)上旬1.291.411.920.791.988.881.9310.781.571.21.190.8533.79中旬1.141.331.11.216.618.521.443.084.890.930.922.3133.48下旬2.292.140.711.956.346.174.011.133.171.790.82.2332.73a1片上旬0.480.520.710.290.741.830.722.020.580.450.440.329.1中旬0.420.490.410.451.941.80.541.151.820.350.340.8610.57下旬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