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论文.doc_第1页
汤显祖论文.doc_第2页
汤显祖论文.doc_第3页
汤显祖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西厢记牡丹亭中看女性意识的觉醒汉语言文学专业 郑志梅 指导老师:段春旭摘要:西厢记和牡丹亭被誉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双壁”,不仅因为它们突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还在于它们成功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个各具时代特点且具有叛逆精神和个性精神的艺术形象。文本从时代背景和作品入手,对二者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进行解读。关键词:崔莺莺;杜丽娘;女性意识;爱情婚姻西厢记的雏形始于唐朝元稹的莺莺传,以后金朝的董解元写了西厢记诸宫调,直到元朝王实甫的再创作,西厢记才最后定型为杂剧,使之“成为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罗曼罗兰在他生活的时代感到窒息,于是他呼唤着:“快打开窗户吧,让自由流通的空气吹进来!”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全剧以满腔的热情,表现封建叛逆者的爱情,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明确地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终成眷属” 的进步思想,为沉闷酷郁的元代社会打开了一扇窗户。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问世后,立即轰动了当时的文坛,出现了“家传户诵,几令西厢记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的盛况,这是我国文学史上西厢记之后又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全剧贯穿了“情”与“理”的冲突,剧作通过杜、柳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的爱情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斗争精神。作为我国戏剧艺术长廊中的典范,西厢记和牡丹亭一直备受人们的推崇,孟称舜在柳枝集倩女离魂楔子眉批中亦云:西厢记和牡丹亭,皆为传情绝调。”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它们突破了前人创作中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还因为它们分别成功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两个各具时代特点的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和深化,感受到了不同时代女子的心路历程和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同时,不仅促使当时和后来的更多女性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命运,也促使人们从更深层次去关注她们所生活的特定的时代。一崔莺莺和杜丽娘的女性意识的自觉觉醒,首先体现在对爱情的追求,对配偶自由选择的权利上。西厢记中塑造的崔莺莺是一个美丽、善良、娴静“针黹女红,诗词书算,无有不能” 1(p.34)的相国小姐。但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1(p.42)的礼教约束下,她的命运同众多女子一样完全操纵在封建家长的手中。当她与张生相遇,两人一见钟情,彼此都为对方的容貌、才学所吸引,并真诚地相爱。但张生却是“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1(p.35)的一介寒士,这不符合郑老夫人门当户对思想。且崔莺莺早已由父母作主许给了郑尚书之子郑恒,两家门弟相当。崔莺莺深深懂得,这是她“理”当遵循的人生轨迹,但莺莺正值妙龄,既定的生活之路使她无法排遣自己的青春苦闷,“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1(p.35),正是她女性意识萌发的反映。她爱上了张生,陷入了极度的矛盾苦闷之中,于是,就萌发了拥有自主婚姻的生活梦想,这也成为其叛逆的精神动力。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与崔莺莺一样,同样是才貌出众的闺阁小姐,她整日“长向花阴课女工”一生只接触到两个男人:一个是严格管制她的父亲,一个是迂腐的老头子陈最良,接触不到其他男性。而礼法,家规,女戒等像一重重枷锁紧紧套在身上。父亲请秀才教她读书,希望女儿能在“后妃之德”的经典学习中成为符合社会远东的淑女。可古老的恋歌关睢却唤起了她那潜伏于心的爱情。“关了的睢鸠,尚然有洲之兴,何以人而不如鸟乎?”因此,她违背了“凡少年女子,最不宜艳妆游空冷无人之处”的家训,到花园中游玩。花园中的美景唤醒了她青春意识,而春香的无心之语“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更让她幽怨横生:“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目谁家院落!”2(p.53)她婉惜的不是残春,而是生存的荒芜和空虚。“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2(p.54)自然的生机唤起了她的情爱,女性意识的萌发使她不满于自己生活的单调,苦闷,让她开始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理想中的爱情和幸福自由的婚姻。由此可见,崔莺莺对于张生,是由“情到欲”;而杜丽娘对于柳梦梅,却是由“欲到情”。她并不是先爱上柳梦梅,才有冲破“男女之大防”的选择,而首先是难耐青春寂寞,因自然涌发的生命冲动引向与柳梦梅的梦中幽会,由此蕴育了生死不忘之情。这种对于封建礼教的冲击,它所包含的人性解放精神,无疑要比一般地歌颂爱情来得强烈。二女性意识的发展在崔莺莺身上主要表现为对平等爱情婚姻的追求。首先,在崔莺莺的眼里,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积淀形成的“门当户对”、“夫贵妻荣”、“一夫多妻”等婚姻现状,是让人厌恶的,她追求的是平等、自由、有尊严的爱情婚姻。崔莺莺和张生他们之间不存在门当户对的条件,而她却能“不恋豪杰,不羡骄奢,自愿的,生者则同袭,生则同穴。”1(p.89);向往“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理想。其次,崔莺莺视功名利禄为粪土,把爱情至于名利之上,她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 1(p.85视功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1(p.86)。在长亭送别时,她一再叮咛张生“先生此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1(p.86),同郑老夫人的“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 1(p.86)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反映了她对仕途权贵的轻蔑,而是把爱情看得重于一切。再次,在长亭送别时,对张生“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怕你停妻再娶妻。你休要“一春鱼燕无消息”,青鸟有信频须寄,休得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行,君须记,若见了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1(p.87)叮嘱,“恨相见的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总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另离。猛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1(p.84)看出了她对爱情的专一性和对未来的认识和担忧,种种这些都看出了崔莺莺的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和其反抗的继续。女性意识的觉醒在杜丽娘身上表现为“花花草草因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 2(p.67)的坚信,她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可以死,死可以生” 2(p.1)的人性中的“至情”的追求。这至情主要包括: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性爱和他们对美的追求,对青春的眷恋,对自由的向往,对美好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等等。杜丽娘的春情在读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p.27)时有些觉醒,在游花园时开始萌发,如:“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俺的睡情谁见?则索因循腼腆。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转?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2(p.48)话至此,悲愤的少女只差呼天抢地,怨造化弄人了。那看似无端的春闷,纠结难解幽思,丝丝缕缕纠结成茧,将她困在当中。看似无稽,实则都有源头,都是起自于内心自我意识的萌动,对自由的渴求。其次,在她生活的程朱理学盛行的时代,不像崔莺莺有红娘的帮助,她没有人可以帮忙,只能在睡梦中恋爱,其表现得相当大胆,极具个性。“咱不是前生爱眷,又素乏平生半面,则道来生出现,乍便今生梦见,生就个书生,哈哈生生抱咱去眠。” 2(p.60) “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啊呀人儿呵,守的个梅根相见。”2 (p.62) “春香,不瞒你说,自游花园之后,咱已有个人儿。” 2(p.70)醒来后,发现美梦破空,又发出了“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甚西风吹梦无踪!人去难逢,须不是神挑鬼弄。在眉峰,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2(p.101)感慨,于是在愤愤不平中死去,死后却在阴间质问判官,甚至在地狱中不忘打探丈夫的姓名,通过抗争,终于死而复生。复生后父亲不许她和柳梦梅成婚,她又在皇帝面前大胆申诉,据理辨驳,终于与柳梦梅结成了连理,获得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获得的爱情和幸福。这些情节都大大展示了杜丽娘这个人物坚贞不屈的叛逆性格。她多情、善良、聪慧,在追求爱情幸福上大胆而坚定,从而演绎了那个特定时代女性追求个性解放的新的特点和内涵,其自我意识的觉醒比崔莺莺列贴近人性,更贴近女性自我。三在封建社会,女性追求自由幸福爱情婚姻的过程常常是痛苦的,反复的。因而其女性意识的解放,女性思想的觉醒,美好爱情理想的实现往往与其自身反叛的精神,勇敢的品质和多情的特质是不可分割的。这些女性身上所具有的这三个个性特点也是其女性意识解放的最好的诠释。在西厢记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崔莺莺女性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在隐藏于灵魂深处的个性,与自身的思想和外部世界的尖锐的冲突。一开始便由郑老夫人指出:“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 1(p34) 而莺莺却“针线无心不待拈,脂粉香消懒去添,春恨压眉尖,灵犀一点,可病恹恹。”64(p)这是全剧最大的反叛。她的叛逆,不只是要触动她所属的那个阶级,不只是伤透了母亲的心,而更重要的是,她首先必须背叛反映在她思想性格中的她所属的寻个阶级的习性、教养和观念。这样使得她的一系列行为充满了矛盾、痛苦和戏剧性的冲突。这种反叛是对精神枷锁的破除,是一种抽象的反叛,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意识的斗争,她不仅在于其突破封建家长设置的有形的外部障碍,还在于她摆脱了封建礼教烙记于她内心深处的无形的因袭重荷。这些反叛,都与勇敢的品质,多情的特质分不开的,可以说,勇敢是反叛的途径或是手段,而多情则是时代赋予崔莺莺的新的特质,这种特质是莺莺反叛意识的直接内驱力,三者共同筑成了其女性意识的解放。杜丽娘女性意识的解放同样也离不开反叛的精神,勇敢的品质和多情的特质。但杜丽娘与崔莺莺不同,她对人的自我生命追求是那样的执着,张扬。不惜以生命为代价与外界抗争。为了爱情不惜与封建家庭决裂:“宁不做杜家女,也要作柳郎妻”,这同样是与深重的封建传统意识的冲突。其次,在杜丽娘身上,那个“感性”的我和“理性”的我也一直在冲突着,如复生后的杜丽娘在新婚之夜就曾流着泪对柳梦梅说出内心的痛苦和隐忧:“怕天上人间,心事难谐。”2(p.205)当柳梦梅诘问她怎么刚回生便会起书来,杜丽娘的回答又耐人寻味,她说:“比前不同,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2(p206)这正是杜丽娘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二重人格及理性与感性选择的两难处境。然杜丽娘身上再现出来的的反叛精神使她摆脱了礼教束缚,勇敢地反对程朱理学,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婚姻。这就是其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发展和觉醒。四作为爱情剧的典范,西厢记和牡丹亭历来备受推崇,而其中的崔莺莺与杜丽娘也是人们所瞩目的焦点。其“抗争”意义更成为人们褒誉西厢记和牡丹亭的一个重要因素。崔莺莺的反抗主要是对等级制度与门第观念等传统礼教纲常的挑战,而杜丽娘则更多的是对为当时统治阶层所改塑过的程朱理学的“灭人欲”观念之叛逆。如称“莺莺是战胜封建礼教的多情人,而丽娘则是以情爱战用“天理”的再生人” 3。若将崔莺莺与杜丽娘作比较,显然,后者更多地体现出个性解放与人的觉醒的时代风貌,其反叛意义更为昭著。然而,我认为这两个人物都是植根于她们所处的特定的时代和社会,是具有同样的反叛精神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的,她们反映了是不同时期女性的觉醒和追求。西厢记处于元朝,元代初期的社会文化背景是理想化爱情出现的土壤。蒙古族来自塞外游牧部落,他们的婚姻观念比较自由开放,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观念也比较淡薄,礼教在元初只是仍以惯性继续运行。这些思想和观念表现在崔莺莺的生活中,也存在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基础中,并且在女性社会生活的空间也相对自由。所以西厢记写崔莺莺私通张生,郑老夫人在“拷红”一节中,红云:“信者,人之要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当日军围普救,夫人所许退军者,发女妻之。张生非慕小姐颜色,岂肯建此退军之策?现下兵退身安,夫人悔欲前言。岂得不为失信乎?既然不肯成其事,只合酬以金帛,令张生舍此而去,却不当留请张生于书院落,使怨女旷夫,各相窥视,所以有此一端。目下老夫人告不息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名望不轻,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便到官司,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官司若推其详,亦知老夫人背义而忘恩,岂得为实哉?莫若恕其小过,成就大事,释之以去其污,岂不为长便乎?红娘愚不谏贤,伏望夫人台鉴!”1(p.82)。红娘正直、泼辣、机智,她反守为攻,谴责了老夫人的无赖泼皮手腕,置老夫人于被动尴尬的境地,老夫人为遮丑而同意了他们的婚事,使崔张最终结成了美满姻缘。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崔莺莺在作品中仍表现出明显的传统的弱势地位,她在一开始受到了约束,并且在追求自己的爱情时,也受到了多方面的阻挠,但还能得到红娘的帮助。这便反映出女性这种特殊的弱势地位已经引起人们的不满和同情了。崔莺莺形象就是在女性意识的框架中树立起来的一个形象,她不仅具有元代这一时代的气息,同时更蕴涵了社会实际主流意识的走向。她开启了中国文学“以俗变雅”的进程和民间意识启蒙的进程。如果说西厢记是写月下西厢的人间已有的情感,表达“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愿望,那么牡丹亭则写了杜丽娘执着追求的艰难历程,绽放着肯定人欲,张扬个性自由的思想火花。杜丽娘生活在明代,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更加反动,更加不近人情,“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教条已走向极端。且明皇帝和皇后亲自编写女戒之类的书来提倡“女德”,极力表彰妇女贞节。据明史烈女传序记载,当时妇女因节烈而殉死“著于实录及郡邑者不下万余人” 。“三从四德”(何谓“三从四德”。“三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