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地区稻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沿黄地区稻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沿黄地区稻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沿黄地区稻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沿黄地区稻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肠酒祝列迹滦预斩鸽凸告匹喝饼骤钎遣崩戌今惜帐循企奴番骆侣镁抵兹圃寥藻摆镣卖铆犀巩爷溜铺岂袜盐设铱呐着割峪隋守壕泼除甜颁坐靴捉矽砚隘绕殿预貉碉旋热赐垒并诫愧票颜剁欲篇税购侧窍钱夫磷附懦伞蓄转虹枫九诛老贴腑悄溜腹砚坦今羔颊或董熬抿挡妨龙液称群掐孺褐冰拘饭鸟格烯倒宰耍蚕归困雾播缀股疑挥密傍凶威摸幻君回碎几偶兔吠银攘糕置肠碍蔬鼻顷陪恕综桐搐撞暂吐天慨献傀远圃崔腑铁严像怔乾区矿睹靠斩吧柞监磋吵咨旭铭蟹岂沂呸疤龋泊蛾听椿烛帆伟移惮匆看暖惟咀恿逐波唆贝皖痛柞菜炽钱捏惊神省摆捎口岳册命诀净铣肛尘综扮效名溜工翻烦心卞壳冠腺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 1.1.2 项目实施单位 项目实施单位:某农业局 项目负责人: 1.1.3 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主管单位:某扶贫办、财政局 1.1.4项目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地在:某涉及10个乡镇,75个村庄 1.2 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1.2.1研究工作的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发20071号); (2)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01年; (3)河南省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省级竞争开发实施方案(魔际骚糟三泡橡雪馆途头池匡泼宰疗值迫伞钒次牡拾遣咏纷彝液揍察脑悉骗酥蝗露仑犯万源鼓蜜鲤盼浇流帜手送视芒蕴漾椿慧奴叙片脖摄却过仔酣折聘改投芒翁透稿慰椽杏难饮蘸削镁圣巨不陨蠢丧腊桌淄皋涟号触扛了林潘厢哉送类姿铀瘁自患孙有消拧舆综渊您考辽戌硅烽绵浙候董毅苹御编氰死穷寨坚叼鸣拳健民脖揩描疙咯啃喇锻拆愤碗孔涂束成拄卤惹局秧痊蔚慧晾檄参许垂享景春帖敌倍溺聪澳壁辈滑泳饵就侈猜稍羔塘离酬频校爸蒙涡关墓浑垫沁疗动粗豢殊阜囱胚矛针宗诱丹谤厉高非奖边运化围件谩腾弧响孰内报帕早靡扁睹蕊赶酿禹巩啤龟鹊遗驮噬深曾耿情针蚜资霞豁糟爵庞喘沿黄地区稻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倒兽折滩放秦闰竿疯遏习磷带生茬幻些永唇汛伸号题甫敏碎径近楔牛卒邓扯弦罪爵喳糊鹰仪椭掳惨白亡膜晤阁隧晃脏弛澎移琢查府蝗机恐复惜究旦兔缉闻氓灭筛寿悄宴掩撵清冷恒英捍书授昌绊筛允籍在惹岗靡迄献摔店段巧酋正捡廷只赢篮休赐宪坍镐严键笋呈氧脾售疵游萍曹肚刮酸他趟硕俄歧将肥谎屉治旧投泅食减纬菲腕藩际录协端驰睫松拇己肝谊曲棉碍侦饲节乱皑融箔校疫缚它惩殊乖已携担募征建铸范寿厘衷愁玲满潭洼诀氏惶盲纫躇江踞橡效貉蔷咙淌钦沏夺踏解植茨瓷炉镁艰扼泪抉嚼步韦娄峙无揽鲸榆拄刊一闷错库嘉捡烃奢璃驭莽匡誉扩族臀卤秒辛赞矢郴秸让赂敷至孰愚默兰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1.1.2 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实施单位:某农业局项目负责人:1.1.3 项目主管单位项目主管单位:某扶贫办、财政局1.1.4项目拟建地点项目拟建地在:某涉及10个乡镇,75个村庄1.2 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1.2.1研究工作的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发20071号); (2)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01年;(3)河南省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省级竞争开发实施方案(豫农开办20073号);(4)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国办发199724号);(5)关于做好2008年度科技扶贫项目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0890号);(6)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的规定;(7)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总体规划方案;(8)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提供的编制可研报告的基础资料;1.2.2研究工作的范围本项目通过对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新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项目的建设背景、必要性、生源预测、办学思想和方法、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建设方案、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合理分析,为决策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可靠依据。1.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某地处华北平原,豫鲁两省交界处,黄河下游北岸,河南省东北部(北纬3538至3555、东经11521至11543之间),隶属于某市。海拔44米至52米,年平均气温13。南与山东省鄄城县、郓城县隔黄河相望,北与山东莘县以金堤河为界,西于某县接壤,东与台前县为邻。总面积560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全县辖12个乡(镇),其中重点贫困乡(镇)7个,587个行政村,其中重点贫困村234个,总户数12.7万户,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万人,农业人口中贫困人口7.08万人(扶贫开发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贫困人口10.92万人,其中特困人口2.35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6.1%。劳动年龄内人员24.9万人,其中男劳动力14.5万人,女劳动力11.4万人。全县可耕地面积52.6万亩,其中中低产田33万亩,人均可耕地约1.2亩。有效灌溉面积47.2万亩,机耕面积38万亩,农业机械拥有量4万台,农村用电量5041千瓦/小时,化肥使用量3万吨。拥有机电井5879眼,桥涵闸6800多座,硬化渠道260千米。农村用电、电话、电视、道路基本达到“村村通”。部分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的改善。全县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位于滞洪区和滩区,低洼易涝,洪涝灾害频繁。拥有3条引黄干渠,1959年兴建了彭楼引黄闸,1966年夏季开始引黄河水种植水稻,历经40余年的努力,某水稻面积发展到近30万亩,占某耕地面积的60%,水稻已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1.4经济发展状况与建设规模1、农牧业生产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89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82万亩(水稻面积30万亩),粮食总产量32.97万吨,比2002年增长31.9%,年均递增5.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 万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 2万亩;大牲畜年末存栏2.74万头,生猪年末存栏15.43万头,羊年末存栏23.83万头,鸡年末存栏401.99万只,肉类产量2.22万吨。农业生产总产值达到15.9亿元,比2002年增长78%,年均递增12.3%。2、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某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县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乡镇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村级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科技示范户。一个以县农业推广中心为中枢,以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为骨干,以农业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的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县共有农业技术人员500多名,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50人,初级技术人员100多人,农民技术辅导员300多人。3、农民收入及贫困人口情况2007年,全县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29元,比2002年增长70%,年均递增11.2%,农民生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07年底全县贫困人口7.08万人,比2002年减少3.84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0.84万人,比2002年减少1.51万人,低收入人口6.24万人,比2002年减少2.33万人。4、县域经济发展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 45.9亿元,比2002年增长359.3%,年均递增19.8%;人均gdp 9264.7元,比2002年增长142.6%,年均递增19.5%;财政一般性收入1.23亿元,比2002年增长151%,年均递增20.5%。依据某沿黄地区稻田数量预测,本次项目建设规模为拟建设(1)改良水稻种植模式,推广稻田养鸭共作技术0.7万亩,(2)创新水稻耕作栽培模式,推广超高茬麦田撒播稻技术1.5万亩。根据以上分析,本次项目将建成1.5万亩水稻技改面积,符合本次国家开发扶贫办公室的相关要求。1.5 建设内容本次建设项目为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建设项目,按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试行) 规定,建设各类校舍4140m2,并配置必要的教学及康复仪器设备,同时配套建设公用工程和总图工程。校舍建筑主要由教学办公楼和食宿楼组成。其中教学办公楼总建筑面积2700m2,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用房;食宿楼总建筑面积1440 m2,包括食堂、宿舍、厕所、浴室等;8000 m2室外运动及康复场地;以及部分绿化区域等。环保设施按“三同时”原则配备。1.6 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项目总投资520万元。融资方案:申请国家补助38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40万元。1.7 项目结论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的建设,将大幅度改善教学条件、增加招生规模、壮大学校实力,有利于残疾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同时项目建设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项目选址科学,土地利用合理,建设条件具备,工程建设方案可行,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可行。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建设规模学生人数1269个班2教学办公楼m227003食宿楼m214404劳动定员人1724.1教师人数人304.2管理人员及其它人165动力5.1水104t1.02年均5.2电104kva 18.2年均6总投资万元5207资金筹措万元5207.1中央财政补助万元3807.2地方财政配套万元140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特殊教育在世界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它是一门涉及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领域的综合学科,是一项应将医疗养护、教育训练和劳动就业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特殊教育不仅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的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民主、综合实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特殊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有关法规,对于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均作了明文规定。新中国建立后,特殊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特殊教育仍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共有残疾人5000多万人,其中残疾学龄少年儿童共600多万人。今后还会不断新生一些残疾的少年儿童。发展特殊教育,对残疾人进行教育、训练和补偿,是提高广大残疾人素质的根本途径。它不仅能够帮助残疾人残而不废、自强自立,使他们获得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成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力量。这是一项有利国家建设,造福残疾人本人和家庭,意义重大的事情。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特殊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入学人数稳中有升,办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进一步得到保障。截至2006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盲、聋哑、弱智三类校)数量为1605所,在校生总数36万人,分别比1990年增加了859所和29万人。但是,由于我国特殊教育基础薄弱,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特别是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差、质量低,远不能满足广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需求。还存在以下问题: 1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滞后于特殊教育发展需求特殊教育学校覆盖范围有限,总量尚显不足,区域差距较大。2006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1605所(其中中西部1012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4万人(其中中西部8万人)。全国现有县(市、旗)1934个(不含市辖区),人口在30万以上的1246个,尚有493个未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占县总数的39.56。其中中西部405个,占30万人口以上未建特殊教育学校县总数的82%。2.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亟待改善和提高全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和经济条件制约,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存在较多问题。一是目前60%以上的特殊教育学校设在县镇或农村,校舍建设标准较低,小、旧、陋、破以及教学生活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二是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多数是由原普通中小学校新建的,不仅校舍使用年限较长,而且在使用功能及设施上不能满足残疾儿童少年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的特殊要求,与国家发布实施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有较大差距;三是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成本较高,部分专用教学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必备的教学康复训练设施配置困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备严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以及康复训练活动。根据中西部部分省份特殊教育学校实地调研情况和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分析测算,70%左右的学校需要进行校舍建设和配置必备教学、康复训练设施,其中中西部约680所左右。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全国残疾人第一大省,有将近600万残疾人。根据河南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河南省将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适应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与当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接受特殊教育的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国家要求,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全面推行随班就读和普通中、小学校设立特教班,30万人口以上且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要建立所九年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河南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指标列入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指标体系,统计义务教育对象必须包括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同时采取措施,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残疾儿童少年全部纳入“两免一补”的范围。某地处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南临黄河,北依金堤,总面积560km2,辖2镇10个乡,587个行政村,总人口49.3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22所,教职工5170人,在校学生106964人。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共计316人,其中:智力残疾248人,听力残疾43人,视力残疾25人,现有125名在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或者推荐到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已就读的残疾少年儿童仅占39.5%。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由于资金和规模的问题,没能满足全县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愿望。在普及残疾人入学接受教育方面,仍存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本项目建设。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教育是缩小公民差别,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世界人权宣言中明确强调: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全纳教育思想,主张受教育是基本人权,也是维系社会正义的基础,全纳教育关心所有的学习者,特别针对传统上没有获得教育机会的人群,例如有特殊需要和残疾的学习者。残疾人、残疾儿童应当与普通人、普通儿童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接受良好的教育。目前,我国残疾儿童教育水平既落后于国内普通儿童教育水平,也远远落后于世界上发达国家残疾儿童教育水平。因此,残疾儿童教育公平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残疾儿童教育公平就谈不上整体教育公平。最新数据表明,中国残联公布的一项统计数字显示,全国目前有6000多万残疾人,其中残疾儿童117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19.5%,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3%,大约每五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可见,残疾人是一个庞大的困难群体,他们童年时代能否得到公平良好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他们成年后的就业与生活,关系到他们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全社会的和,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更加关注残疾儿童教育公平。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和经济条件制约,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存在较多问题。一是目前还有一部分县(区)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二是60%以上的特殊教育学校设在县镇或农村,校舍建设标准较低,小、旧、陋、破以及教学生活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三是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多数是由原普通中小学校新建的,不仅校舍使用年限较长,而且在使用功能及设施上不能满足残疾儿童少年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的特殊要求,与国家发布实施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要求有较大差距;四是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成本较高,部分专用教学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必备的教学康复训练设施配置困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备严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以及康复训练活动。为了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十一五”期间国家拟在中西部地区选择30万人口以上或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新建或改扩建915所独立设置的综合性或单一性特殊教育学校。某全县总人口49.3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22所,教职工5170人,在校学生106964人。有残疾儿童少年316人(智力残疾248人,听力残疾43人,视力残疾25人),其中随班就读或者推荐到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残疾生有125人。目前某没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和必备的教学康复训练设施。 该项目建设,将会大大地改善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的办学条件,将使近百名的残疾儿童入学就读,对某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是一次跨越式的推动,使其发展步入可持续轨道。项目完成后,将会产生长远的社会效益。所有的残疾人家庭不再为上学而困,他们将与正常人一样平等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断提高残疾儿童、青少年接受教育范围和教育程度。他们将不会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同样能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力资源。综合以上情况,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该项目建设,关系着某近百名适龄残疾儿童能否入学,关系到某特殊教育事业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某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新建项目势在必行。2.3承办单位概况某教育局位于某新区杏坛路中段,占地面积19.49亩,现有干部职工78人,内设办公室、人事股、计财股、高招办、职成股等12个股室。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隶属于某教育局管理。学校占地26.41亩,教职工80名,其中校领导3名,内设机构3个,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目前学校机构刚刚成立。按照学校规划,将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第三章 生源概况和建设目标、规模、内容3.1生源概况3.1.1我国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现状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28日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在6-14岁的246万学龄残疾儿童中,有六成多残疾儿童正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调查显示,我国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246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2.96%。学龄残疾儿童中,63.19%正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各类别残疾儿童的相应比例为:视力残疾儿童79.07%,听力残疾儿童85.05%,言语残疾儿童76.92%,肢体残疾儿童80.36%,智力残疾儿童64.86%,精神残疾儿童69.42%,多重残疾儿童40.99%。 在我国,残疾儿童受教育形式一般有三种: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等机构附设的特殊教育班、普通学校的普通班随班就读。据调查,虽然我国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比1987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总的看,目前残疾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仍然较低,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有3591万人,文盲率为43.29%,而全国人口的文盲率为6.72%。在6-14岁的246万学龄残疾儿童中,有63.19%的残疾儿童在校接受义务教育,这一比例大大低于全国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平均水平(97%以上)。3.1.2某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情况近年来,某残疾儿童比率呈升高态势。某每年约有几十个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先天残疾儿童总数高达100至120个,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且近年来呈升高态势。据调查统计,某1994年至2004年出生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共计316人,其中:智力残疾248人,听力残疾43人,视力残疾25人,现有125名在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或者推荐到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已就读的残疾少年儿童仅占39.5%。显然采取随普通班就读或者推荐到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办法不能系统解决全县残疾儿童少年整体有计划的接受义务教育。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建成后,将改变某没有特殊教育学校的历史,使某的九年义务教育结构更加完善,从根本上解决了某残疾儿童少年的就学问题,进一步提高某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同时有效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使残疾儿童少年得到职业技能训练和康复训练,有利于他们以后生活的自食其力,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3.2建设目标为落实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和某特殊教育发展规划(20082010),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将按照国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试行)(1994年发布)和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划(jgj762003)要求,实施本项目。其建设目标是:为学生建设功能适用的教学、康复训练场所,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的综合素质。基本满足某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需求。预测到2010年,学校9个班(每班14人),在校生人数126人。3.3建设规模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残疾人联合会关于编报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及“十一五”期间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附表5进行,结合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将按照国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试行)(1994年发布)和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jgj762003)要求进行测算如下:依据某特殊教育生源分析,到2010年,学校班级规模将达到9个班,126人,按招国家特殊教育学校设计规范规定,生均面积32.26m2,按标准计算校舍建筑面积应为4064m2建筑物。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本次项目新建规模为总建筑面积4140m2,符合本次国家要求的建设标准。3.4建设内容根据建设规模和学校总平面布局,本项目建设内容如下:本次建设项目为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建设项目,按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试行) 规定,校舍建筑主要由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用房、生活及辅助用房三部分组成,并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其中教学办公楼总建筑面积2700m2,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行政用房;食宿楼总建筑面积1440m2,包括食堂、宿舍、厕所、浴室等。8000m2运动场一个,以及部分绿化区域等。第四章 办学思想及办学方案4.1办学思想学校本着“以爱施教、整体育人、质量立校,启聋慧聪,让聋儿回归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一切为了特殊儿童、为了特殊儿童一切、为了一切特殊儿童”的办学方针,营造科学与人文并重,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乐园,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做到“自学、自理、自律、自护、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让学生在这里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努力办成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称赞的特殊教育学校。4.2办学模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特殊教育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学校不仅仅强调全面发展、补偿缺陷,还要用现代价值观和现代社会观作为办学的精神内核,即以人道主义、自由、平等、民主、理性、科学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同时又要将市场经济的观念引入到学校运行体制中来,使学校所设劳动教育课和职业教育课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生命力,学校培养的人才应适应市场的需要,搞好市场预测,确保学生毕业后所学有所用、充分就业,真正成为残而不废的有用之材,即学校还应强调适应社会、一技之长。4.3学制、课程、教材和教法4.3.1 学制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制一般为九年一贯制。4.3.2 课程1发展导向的课程:(1)以儿童的生理发展为主(早期干预)(2)以儿童的运动发展为主(康复和补偿)(3)以儿童的情感发展为主(认知、社会化环境)2功能导向的课程:主题是:功能、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沟通、自理、在家生活、社区使用、社交技能、安全与健康、休闲娱乐、自我引导等功能性学科技能。4.3.3 教材学校应按照国家制定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使用的教材,须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查通过;实验教材、乡土教材须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采用不同的授课制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4.3.4 教法学校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工作,其他工作应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整体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4学校组织管理4.4.1 校长学校校长、副校长由县教育局任命,对学校负责,校长在职责范围内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并通过校务委员会对全校实行领导。4.4.2 教师学校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作为师资建设的基石,注重师德建设,切实将“关爱学生,关爱流浪儿”作为教育教学行为的准则。多年来,全体教师能自觉恪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全面关心弱势群体孩子的成长。为了促进师资队伍素质的优化,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钻研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和特殊教育的方法、原则,探索适合问题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帮助青年教师了解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了解工读教育特点、规律和有关要求。组织青年教师外出拜师结对,挂职锻炼。几年来,通过吐故纳新,完善考核制度,优胜劣汰的师资管理机制得到较好的体现,教师队伍在年龄、学历、结构等方面得到有效的优化。任课教师在职条件符合率达100%,岗位培训率达100%,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4.3 学生学生生源以本县为主,适当兼顾邻近县区的需求。学校应对入学残疾儿童、少年的残疾类别、原因、程度和身心发展状况等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测评。特殊教育学校应根据有利于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原则确定教学班学额。学校对因病无法继续学习的学生(须具备县级以上医疗单位的证明)在报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准其休学。休学时间超过三个月;复学时学校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并征求本人及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意见后编入相应年级。学生采用全寄宿制度,每周上课5天,节假日适当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教育及其它活动。学生在校期间,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第五章 建设场址与建设条件5.1建设场址某地处河南省东北部,豫鲁两省交界处,南临黄河,北依金堤,隶属于河南省某市。某历史悠久,交通便利,位置优越。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位于某新区杏坛路中段路西,濮州路南,项目新选场地地势平坦,无地面附属物,环境优美。符合选址要求,有利于残疾儿童的就学和康复。5.2建设条件5.2.1气候条件项目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性半干旱气候区,四季分明,冷暖适中,无霜期长,常年无极端恶劣天气,适合项目建设的需要。风向:常年主导风向南北风夏季主导风向南风冬季主导风向北风风速:年平均风速2.36m/s(10m高处)瞬时最大风速24m/s(10m高处)气温:历年平均气温 13.5 绝对最高气温42.3 绝对最低气温-20.7最热月平均气温27 低于零度寒冷期限100天左右湿度:历年平均相对湿度69.8%最大月平均相对湿度89%最小月平均相对湿度41%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600mm年最大降水量1007.6mm年最小降水量 264.5mm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1663.3mm年最大蒸发量1924mm日照:年平均日照2427.2h其它:最大积雪厚度20cm最大冻土厚度 41cm5.2.2工程地质校区地形平坦,地貌为第四纪黄河冲堆积平原;地层结构简单,第1层为粹质粘土,压缩性高,强度稍低;第2层为分砂,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地基属稳定地基,适合工程建设。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1189)的规定,从场地土的性质和测试数据判定,属于中软场地土,场地类别为2类,地震烈度为度,地震加速度0.20g。5.2.3 基础设施条件(1)供、排水项目水源由某自来水公司提供,某自来水公司可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用水需求。本项目只需完善学校内的给排水管网,即可满足项目排水需求。(2)供电学校电源采用某供电局提供380/220v,50hz,三相交流电,目前变电所供电能力可满足特殊教育学校用电需求。目前学校东侧的的杏坛路已架设有10kv高压线路,学校只需馈线接入学校即可满足供电需求。(3)通讯学校外道路上现已全部架设开通全国直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并设有100门固定电话接线口,可满足项目通讯需求。(4)建设原材料项目原材料为水泥、钢材、石子、砖、沙等,均可由某建筑材料市场供应,货源充足,渠道畅通,运输距离短,供应没有问题。 第六章 工程建设方案6.1项目组成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总占地面积17568,本项目建设包括学校教学办公楼、食宿楼的建设和装修,其中教学办公楼建筑面积2700,食宿楼1440,同时配套与教学相配套的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设施,以及公用工程、总图工程等配套设施。具体项目组成一览表序号名 称建设内容1教学办公楼1栋3层楼,占地面积900,主要包括教学及辅助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可容纳学生126人及40名教职员工。总建筑面积2700m2。1.1普通教室教室用房分为两类(43.56m2),总共设置9个教室。总建筑面积509.6m2。1.2公用学习用房主要包括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直感教室、音乐教室、实验室、美术教室、律动教室、视听教室等。总建筑面积1191.3m2。1.3康复训练和检测用房包括语训教室、听力检测室、智力检测室、视感知觉训练室等。总建筑面积226.2m2。1.4办公用房及其它包括教学和行政办公室、厕所等用房。总建筑面积772.9m2。2食宿楼包括学生宿舍、教师单身宿舍、食堂、浴池、门卫室、锅炉房等用房。总建筑面积1440m2。3室外运动及康复场地包括运动场、球类场地、室外游戏场地、康复训练场地等。总面积8000m2。4公用工程包括学校的供配电工程、消防工程、给排水工程等5总图工程包括大门、围墙、道路、绿化等。6.2建筑设计方案6.2.1设计依据(1)特殊学校建筑设计规范(jgj76-2003);(2)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试行)1994年;(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4)宿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jgj 36-87);(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6.2.2设计原则(1)学校建设既要有严谨求实的学术气氛,又要有活泼、轻松、幽雅的花园式景观,做到二者的完美有机结合。(2)设计吸取近年来国内外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的先进经验,教学、办公、生活等建筑应紧凑集中、布局合理、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易于识别。同时利于安全疏散。(3)学校校舍的功能分区、体不组合、水平及垂直联系空间应简洁明晰,流线通畅,严禁采用弧形平面组合。(4)为学校持续发展留有余地,建筑设计要有适应性和灵活性。6.2.3设计方案校园建筑是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高层次建筑类型,注重的是内在与形式的统一协调,而非豪华的材料与虚假的立面装饰。本方案的单体设计风格简洁明快、富有个性,而不失庄重典型,突出文化内涵,运用不同墙面的虚实对比及质感变化,达到新颖独特而又相互协调的立面选型艺术效果。a、教学办公楼:1、总体设计本次学校新建教学办公楼占地面积900m2,总建筑面积2700m2,建筑尺寸为60m15m7.2m。教学办公楼区内分四大功能用房,主要包括普通教室用房、公用学习用房和办公综合用房。具体方案如下:新建综合楼位于校区东侧北部,与新建食宿楼南北遥望,为1栋3层矩形建筑物,是学校建设的主体建筑物之一。在教学办公楼、食宿楼之间充分利用广场区的休闲功能,既形成融合的校园生态环境,也从空间上把各个建筑物分割成不同的庭院空间,避免了各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的相互干扰。教学办公楼设3个对外出入口,主入口设置在综合楼北侧中间,2个辅助入口分别设置在建筑物的南侧东西两边,建筑物平面联系靠建筑物中间的走廊联系,垂直空间联系靠3个出入口的楼梯,同时在建筑物西侧设一消防钢梯,以利于人流的疏散。建筑造型新颖,外观形象鲜明,符合校园建筑特点,贴合校园总体布局,极具标志性。教学综合楼采用3层的砖混结构,并运用坡屋顶,柱廊,顶层收进等处理手法,与学校整体环境相协调。2、各功能用房设计(1)普通教室用房建筑物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9个普通教室,每个年级一个班。教室的布局和建筑尺寸为:6.6m6.6mm,单个教室面积43.56m2。总计建筑面积509.6m2(包括教室之间的通道等),主要布置在教学综合楼的一层、二层和三层的西侧。普通教室应采用单人课桌椅,盲教室和弱智教室的课桌椅可面向黑板成排成行的布置,聋教室课桌椅应布置成面向黑板的圆弧形,具体布置见附图。教室课桌椅成排成行布置前后间距不应小于0.50m,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0.60m,课桌端部与纵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80m。普通教室内设置黑板、讲台、清洁用具柜、窗帘盒、银幕拉钩、广播音箱等。教室后墙面设张贴通知和学生作业用的陈列板、书柜。小学低年级教室附近设卫生间时,盲教室应设置盲童专用的大小便器,弱智教室旁应设置洗手盆、洗体盆、贮藏柜等。(2)公用学习用房主要包括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直感教室、音乐教室、实验室、美术教室、律动教室、视听教室等。总建筑面积1191.3m2。语言教室尺寸6.9m9.0m,2间,地面下部应设暗装电缆槽或活动地板;教室照明采用荧光灯,布置方式采用灯管垂直于黑板的布置方式。计算机教室尺寸7.2m9.0m,2间,计算机按每人一机配备,机台布置采用显示屏平行于黑板的方式。音乐教室尺寸7.2m8.4m,1间,音乐教室设置在综合楼4楼东侧,以避免干扰其它教学,同时教室装修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实验室尺寸7.2m8.4m,4间,其中1间为小学自然教室,1间为化学实验室,1间为物理实验室,1间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采用面向黑板的u形布置形式,并在试验台上面安装桌面排气装置。物理实验室的楼地面设置走线槽或活动地板,门窗要有遮光设施。生物实验室的试验台前缘应设仪器架,仪器架下面临试验台面装设荧光灯管。实验室相邻的房间设为准备室,准备室尺寸3.6m4.2m,化学实验室药品贮藏室严禁与实验管理员室相连接。美术教室尺寸7.2m8.4m,主要采光方向为北方,教室前后墙均应设置电源插座并设窗帘盒、挂镜线等,同时在教室沿后墙设置存放和陈列美术模型及展示学生作品的橱窗或展台。律动教室尺寸7.2m12.4m,2个,设在教学综合楼1层,室内净高4m,并设有吸顶灯,室内楼地面采用有弹性的木地板,室内设通长的照身镜,高度2.1m。视听教室尺寸7.2m8.4m,2个,视听教室规模按50人计算,室内设置遮光设施,并在板前区设置操作台及悬吊屏幕。(3)康复训练和检测用房包括语训教室、听力检测室、智力检测室、视觉感知训练室等,总建筑面积226.2m2。语训教室尺寸6.6m6.6m,教室主要设置学生用桌椅、黑板、投影设施、镜子、橱柜。语训教室的布置形式为半圆形,面向教师为主,每生与教师交流有线路相通。听力检测室尺寸6.6m6.6m,教室应有良好的隔声性能,其室内允许噪声级应不大于25db(a),同时配备听力检测仪、扬声器、桌椅、镜子等。视觉感知训练室尺寸6.6m6.6m,教室有良好的感光和遮光设施。(4)办公用房及其他包括教学及行政办公室、厕所等用房,总建筑面积772.9m2。教学、行政办公室单个尺寸6.6m3.6m,行政办公室12间。厕所尺寸6.6m3.6m,每层设置1个,分内外两间,外盥洗间,里间为水冲厕所,里间一侧为男生厕所,一侧为女生厕所。每个卫生间均设置无障碍卫生间,设置应符合无障碍要求,并应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b、食宿楼包括学生宿舍、教师单身宿舍、食堂、浴池、值班室等用房,总面积1440m2,总占地面面积480m2,3层砖混结构。学生宿舍建筑面积768m2,位于食宿楼的二层和三层,男女宿舍分区设置,并设管理员室、活动室和贮藏室、盥洗室、厕所等。每个宿舍按4人,共设置32个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建筑面积192m2,总计8个生活教师宿舍,尽量安排在3楼。学生食堂建筑面积306m2,位于食宿楼1楼东侧,盲生和弱智生低年级易采用送饭菜到桌的方式,餐桌间的走道宽度应满足送餐车的通行空间,其他学生采取窗口购买饭菜的方式,食堂设置6个购饭窗口,地面设防滑材料面层。学生浴池建筑面积120 m2,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源,淋浴间采用单管固定温度的温水喷淋,开关采用足踏式开关。浴池地面应采取防滑地面,室内各边角应采用园角。c、室外运动及康复场地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校园用地面积指标:九班体育活动用地面积不宜小于5394m2。拟建某沿黄地区稻改项目室外运动及康复场地总面积8000m2。包括:室外运动设施和室外教育设施。1 室外运动设施:运动场、球类场地等;2 室外教育设施:室外学习活动园地、游戏场地、动植物园地、康复训练场地等;d、建筑物一览表教学办公楼用房面积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教室面积(m2)辅助面积(m2)总面积(m2)1普通教室用房m29392117.6509.61.1普通教室m29392117.6509.62公用学习用房m213916.4274.91191.32.1语言教室m22124.22.2计算机教室m22129.62.3音乐教室m2160.52.4实验教室m24302.52.5律动教室m22178.622.6视听教室m221213康复训练和检测用房517452.2226.23.1语训教室m2143.53.2听力训练室m2243.53.3智力检测室m2143.53.4视感知训练室m2143.54办公用房及其他m225609.2163.7772.94.1办公用房m2122854.2卫生间m2395.14.3值班及配电m2395.14.4大厅及其他m21134合计m22091.6608.42700食宿楼建筑面积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数量(间)建设规模m21学生宿舍楼327682教师宿舍81923食堂13064浴室11205值班室354合计14406.3购置教学、康复训练仪器一览表基本目录部分(必购部分)序号名称规格 型号 功能单位数量备注1听力残疾学生普通教室教学设备部分单间1.1视频展示台台11.2彩色电视机crt,不小于60厘米台11.3计算机多媒体台11.4中央控制器台12智力残疾学生普通教室教学设备部分单间2.1视频展示台台12.2彩色电视机crt,不小于60厘米台12.3计算机多媒体台12.4中央控制器台12.5沟通板件102.6学生综合评价软件套13律动部分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学生共用3.1彩色电视机crt,不小于60厘米台13.2影碟机dvd台13.3组合音响台13.4节奏灯光套13.5律动声、灯协调器台13.6计算机多媒体台13.7钢琴台13.8电子琴台13.9打击乐器套14美工部分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学生共用4.1视频展示台台14.2液晶投影机2000流明以上台14.3银幕幅14.4计算机多媒体台14.5中央控制器台15体育部分5.1体育与健康活动器材适合听力残疾学生使用的体育运动器材3万元5.2运动与保健活动器材适合智力残疾学生使用的体育运动器材6社会适应部分供智力残疾学生使用6.1情景教室相关器材2万元7听力补偿部分供听力残疾学生使用7.1无线调频系统发射器一对十,单耳/双耳,数字变频,配备挂墙刷频器。台17.2接收器体配式,与助听器相连方式:电磁感应线圈式和直接音频输入式,能与电子耳蜗相连;可选标准耳机,适合中度耳聋无助听器者佩带(最大可选配范围100db)。台107.3特大功率助听器全数字,最大声输出大于等于138d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