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废止
  • 已被废除、停止使用,并不再更新
  • 2004-03-29 颁布
  • 2004-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59214排烟阀(口) 标准 GA 481-2004.pdf_第1页
59214排烟阀(口) 标准 GA 481-2004.pdf_第2页
59214排烟阀(口) 标准 GA 481-2004.pdf_第3页
59214排烟阀(口) 标准 GA 481-2004.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I CS 9 1 . 1 4 0 . 3 00 7 6中华人 民共和 国公 共安全行 业标准GA 4 8 1 -2 0 0 4排烟阀( 口)S m o k e d a mp e r ( v e n t )2 0 0 4 - 0 3 - 2 9 发布2 0 0 4 - 1 0 - 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 布GA 4 8 1 - 2 0 0 4月 U吕本标准第 6 章为强制性条文, 其余为推荐性条文。本标准由公安部消防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深圳日通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晓慧、 吴海江、 韩庆发、 林楚国。本标准委托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GA 4 8 1 - 2 0 0 4排烟阀( 口)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排烟阀( 口) 的产品分类、 规格、 标记、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及标志、 标签、 包装、 运输、 使用说明书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 包括地下工程) 防排烟系统中使用的排烟阀( 口) 。2规范性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 T 1 9 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B / T 1 8 0 4 -2 0 0 。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 B / T 1 9 7 3 . 1 小型圆柱螺旋弹簧技术条件 G B / T 2 4 2 3 . 1 -2 0 0 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 A: 低温 G B / T 2 4 2 3 . 2 -2 0 0 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 B ; 高温 G B / T 2 8 2 8 . 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 1 部分: 按接收质量限( A Q L ) 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 B 9 9 6 9 . 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 B / T 1 3 3 0 6 标牌 GB / T 1 3 3 8 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 T 1 4 4 3 6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G B 1 5 9 3 1 -1 9 9 5 排烟防火阀试验方法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排烟阀s m o k e d a mp e r安装在建筑物机械排烟系统中, 平时呈关闭状态, 需要排烟时电动或手动开启的阀门。排烟口s mo k e v e n t安装在建筑物机械排烟系统吸人口处, 表面带有装饰口或进行过装饰处理的排烟阀称为排烟口。排烟阀( 口) 分类、 规格分类 按结构型式分类勺11 八j月峙月峪月吁 a ) 翻板型排烟阀( 口) , 代号为 B ; b ) 多叶型排烟阀( 口) , 代号为Y,4 . 1 . 2 按开口形状分类 a ) 矩形排烟阀( 口) ; b ) 圆形排烟阀( 口) 。GA 4 8 1 - 2 0 0 44 . 2规格4 . 2 . 1 矩形排烟阀( 口) 常用规格见表 1 e 表 1矩形排烟阀( 口) 常用规格单 位 为 毫米排 烟 阀 ( 口 )公 称 宽 度 W排烟阀( 口) 公称高度 H2 5 03 2 04 0 05 0 06 3 08 0 01 0 0 01 2 5 01 6 0 02 0 0 02 5 0J丫JJJJ3 2 0汀JJ了JJ4 0 0J丫丫了丫丫5 0 0JJJJJJ6 3 0丫丫JJ了8 0 0了了JJ丫1 0 0 0了J了J1 2 5 0JJJ注 : 丫 为 常 用 规 格 。4 . 2 . 2 圆形排烟阀( 口) 常用规格见表 2 . 表 2 排 烟阀 ( 口 ) 公 称 直 径4一2 8 0圆形排烟 阀( 口) 常用规格单 位 为 毫 米3 2 03 6 04 0 04 5 05排烟阀( 口) 标记5 . 1 公称尺寸 矩形排烟阀( 口) 的公称尺寸为其开口的公称宽度WX公称高度 H; 圆形排烟阀( 口) 的公称尺寸为其开口的公称直径, 并在其前面加字母 式5 . 2 结构改进序号 当排烟阀( 口) 结构有较大改进时, 可在原排烟阀( 口) 标记的尾部按改进先后顺序, 用代号 工、 n、 皿以区别于原结构的排烟阀( 口) 。5 . 3标记 排烟阀( 口) 标记为: 排烟阀( 口 ) G A 4 8 1 -X X -X / X X结构改进序号( 见 5 . 2 )结构型式代号( 见 4 . 1 . 1 )公称尺寸( mm) ( 见 5 . 1 )额定工作电流( A)额定工作电压( V) 标 记 示 例 示例 1排烟阀 G A 4 8 1 -R 4 0 0 X 4 0 0 -2 4 / 0 . 3 。表示符合 G A 4 8 1 要求的矩形排烟阀, 结构型式为翻板型, 公称尺寸为4 0 0 -X 4 0 0 mm, 额定工作电压为 D C 2 4 V , 额定工作电流为 。 . 3 A. 示例2排烟口GA 4 8 1 -Y O 4 5 0 -2 4 / 0 . 5 1 。表示符合 G A 4 8 1 要求的圆形排烟口, 结构型式为多叶型, 公称直径为4 5 0 m m . 新 宗 下作 由 压 为 DC 2 4 V . 额 宁 丁 作 由 流 去 。 S A. 铎 付 一 冲 姑 袖 两 拼 _G A 4 8 1 - 2 0 0 46要求 排烟阀( 口) 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并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制造。6 . 1 主要材料及零部件6 . 1 . 1 排烟阀( 口) 的阀体、 阀片宜采用冷轧钢板制造。6 . 1 . 2 排烟阀( 口) 的弹簧应符合 G B / T 1 9 7 3 . 1 要求。6 . 1 . 3 排烟阀( 口) 使用的轴承、 轴销等主要活动零部件应采用黄铜、 青铜、 不锈钢等耐腐蚀材料制造。6 . 1 . 4 排烟阀( 口) 的执行机构所用电器配线应套以蜡克管。6 . 1 . 5 排烟阀( 口) 的执行机构所用电器、 电子元件应是经国家检测机构检验合格的产品。6 . 1 . 6 排烟口的装饰口宜采用铝合金或钢板等不燃性材料制造。6 . 2 外观质f6 . 2 . 1 排烟阀( 口) 阀体及阀片表面不应有裂纹、 压坑及明显的凹凸、 锤痕或毛刺等缺陷。6 . 2 . 2 排烟阀( 口) 的焊缝表面应光滑、 平整, 不应有气孔、 夹渣或疏松等缺陷。6 . 2 . 3 排烟阀( 口) 经防腐处理的零部件, 其表面应光滑、 平整, 涂层应牢固, 不应有漏漆、 剥落或流淌等现象, 镀层不应锈蚀、 开裂、 脱落或损坏。6 . 3尺寸公差 排烟阀( 口) 的各尺寸公差应符合 G B / T 1 8 0 4 -2 0 0 。中C级公差等级。6 . 4 开启可靠性6 . 4 . 1 排烟阀( 口) 经 2 5 0 次启闭试验后, 电动与手动操作, 排烟阀( 口) 均应立即开启。6 . 4 . 2 排烟阀( 口) 经 2 5 0 次启闭试验后, 当其前后压差达到 1 0 0 0 P a 士1 5 P a时, 电动与手动操作, 排烟阀( 口) 均应立即开启。6 . 5 耐腐蚀性能 排烟阀( 口) 经过盐雾试验后, 电动与手动操作, 排烟阀( 口) 均应立即开启。6 . 6 手动操作性能和电动操作性能 排烟阀( 口) 应同时具有电动开启装置和手动启闭装置。6 . 6 . 1 手动操作性能6 . 6 . 1 . 1 排烟阀( 口) 手动启闭装置应操作方便、 灵活和可靠。6 . 6 . 1 . 2 排烟阀( 口) 手动开启的操作力不应大于 1 0 0 N.6 . 6 . 2 电动操作性能6 . 6 . 2 . 1 排烟阀( 口) 额定工作电压宜采用 D C 2 4 V, 额定工作电流不宜大于0 . 5 0 A a6 . 6 . 2 . 2 排烟阀( 口) 在额定工作电压、 额定工作电压降低 1 5 %和升高 1 0 %的条件下, 均应灵活、 可靠地开启 。6 . 7 开启信号输出功能 排烟阀( 口) 应具有开启信号输出功能6 . 8 电气绝缘性能 在常温下, 排烟阀( 口) 外部带电端子与执行机构壳体之间、 电源插头与执行机构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均不应小于2 0 MO.6 . 9 耐低温性能 排烟阀( 口) 在一2 5 0C士3 的温度下, 恒温 1 6 h后, 应能正常启闭。6 . 1 0 耐高温性能 排烟阀( 口) 在 5 5 士2 的温度下, 恒温 2 4 h后, 应能正常启闭。6 . 1 1 环境温 度下的漏风f 当排烟阀( 口) 前后压差为 1 0 0 0 P a 士1 5 P a时, 其单位面积在标准状态下的漏风量不应大 3GA 4 8 1 - 2 0 0 4于7 0 0 m / mh e7试验方法7 . 1 主要材料及零部件 排烟阀( 口) 主要材料及零部件应具有厂方提供的检验单及保质单 , 并符合 6 . 1的各项规定。7 . 2 外观质f 排烟阀( 口) 零部件的外表面质量和焊缝质量, 可采用目测、 手感等方式进行检验。外观质量应符合6 . 2的规定。7 . 3尺寸公差 排烟阀( 口) 各尺寸和对角线长度可采用游标卡尺、 钢板尺或钢卷尺进行测量, 其尺寸公差和两对角线长度差应符合 6 . 3的规定。7 . 4 开启可靠性试验7 . 4 . 1 将排烟阀( 口) 按实际使用情况安装在试验装置上, 见图 1 。使其呈关闭状态, 电动和手动启闭排烟阀( 口) 各 1 2 5次, 共连续启闭 2 5 0次。2 5 0次启闭试验后, 电动和手动分别开启排烟阀( 口) 各三次, 试验结果应符合 6 . 4 . 1的规定。7 . 4 . 2 2 5 。次启闭试验后 , 使排烟阀( 口) 呈关闭状态, 然后启动引风机, 调节粗调阀和细调阀, 使排烟阀( 口) 前后压差为1 0 0 0 P a 士1 5 P a , 待稳定 6 0 s 后, 电动和手动分别开启排烟阀( 口) 各三次。试验结果应符合 6 . 4 . 2的规定。7 . 5 耐腐蚀性能试验 排烟阀( 口) 的盐雾试验按GB 1 5 9 3 1 -1 9 9 5中 7 . 3 . 1 进行。盐雾试验后, 电动和手动分别开启排烟阀( 口) 各三次, 试验结果应符合 6 . 5的规定。7 . 6 手动操作性能试验7 . 6 . 1 试验设备 测力计。测力计实测负载应在测力计有效量程的 2 0 %-8 0 %范围内。测力计的最大允许误差为士2N,7 . 6 . 2 试验步骤 将排烟阀( 口) 固定在试验台上, 并使其呈关闭状态。将测力计连接在排烟阀( 口) 的操作拉绳上, 测量开启排烟阀( 口) 的拉力, 开启速度以能读出测力计刻度为原则。 手动操作性能应符合 6 . 6 . 1的规定。7 . 7 电动操作性能试验7 . 7 . 1 试验设备直 流 稳 压 电 源 ,4 合 位 数 显 式 万 用 表 。7 . 7 . 2试验步骤 排烟阀( 口) 处于关闭状态与直流稳压电源相连, 将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调至排烟阀( 口) 的额定工作电压 D C 2 4 V, 然后接通电源, 排烟阀( 口) 应开启, 同时用万用表测定其工作电流。然后, 调节稳压电源, 将输出电压分别降低1 5 %和升高1 0 %, 分别电 动开启排烟阀( 口) 各三次。 其结果应符合 6 . 6 . 2的规定 。7 . 8 开启信号输出功能 在信号装置上观测排烟阀( 口) 开启后的输出信号。7 . 9 电气绝缘性能试验7 . 9 . 1 试验设备 5 0 0 V, 0 Mn - v 5 0 0 MS Z 的兆欧表。GA 4 8 1 - 2 0 0 47 . 9 . 2试验步骤 在常温下, 对排烟阀( 口) 外部带电端子与执行机构壳体之间、 电源插头与执行机构壳体之间( 电源开关置于接通位置, 电源插头不接人电网) 分别施加 5 0 0 V士5 0 V直流电压, 持续 6 0 s 士5s 后, 测量其绝缘电阻值。测量结果应符合 6 . 8的规定。7 . 1 0 耐低温性能试验7 . 1 0 . 1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符合 G B / T 2 4 2 3 . 1 -2 0 0 1 第 3章的规定。7 . 1 0 . 2 试验步骤 排烟阀( 口) 呈关 闭状态放人试 验箱 内, 在 3 0 m i n士5 m i n内使试 验箱 中的温度降低 到-2 5 士3 0 C, 恒温 1 6 h 。取出排烟阀( 口) , 在常温下放置 6h 后, 进行启闭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 6 . 9的规定。7 . 1 1 耐高温性能试验7 . 1 1 . 1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应符合 G B / T 2 4 2 3 . 2 -2 0 0 1 第 3 章的规定。7 . 1 1 . 2 试验步骤 排烟阀( 口) 呈关闭状态放人试验箱内, 在 1 0 mi n 士2 m i n内使试验箱中的温度达到 5 5 士2 C, 恒温 1 6卜 , 取出排烟阀( 口) 。在常温下放置 6h 后, 进行启闭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 6 . 1 0的规定。7 . 1 2 环境温度下漏风f试验7 . 1 2 . 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包括气体测量系统和压力测量及控制系统两部分, 见图 1 。流量计上下游直管段的长度、流量计处气体压力、 温度的测量位置, 根据流量计的技术要求来确定。大气压计安装在试验装置附近无振动 的墙 壁上。压 力 传 感器压 力 传 感 器引 风机 图 1 漏风f试验装里7 . 1 2 . 1 . 1 气体流里测旦系统 气体流量测量系统由连接管道、 气体流量计和引风机系统组成。 连接管道: 试件通过连接管道与气体流量计相连, 连接管道选用不小于 1 . 6 mm厚的钢板制造, 管道开 口的宽度和高度应与排烟阀( 口) 的尺寸相对应, 长度至少为其开 口对角线的二倍, 但不应超过 2 m. 气体流量计最 大允许误差: 士 2 . 5 %; 压力传感器最大允许误差: 士5 P a ;GA 4 8 1 - 2 0 0 4 大气压计最大允许误差: t2 P a ; 温度计最大允许误差: 士2 0 C . 引风机系统: 包括引风机、 粗调阀、 细调阀及连接引风机与气体流量计的管道。7 . 1 2 . 1 . 2 压力测f及控制系统 排烟阀( 口) 前、 后压力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 压力导出口应在管道侧面中心线上, 其前后压差通过粗调阀和细调阀控制。7 . 1 2 . 2 试验步骤7 . 1 2 . 2 . 1 将排烟阀( 口) 安装就位, 并使其处于关闭状态, 人口处用不渗漏的材料密封。然后启动引风机, 调节粗调阀和细调阀, 使排烟阀( 口) 前后的气体压差为 1 0 0 0 P a 士1 5 P a , 待稳定 6 0 s 后, 测量并记录流量计处管道气体压力 P, 气体温度 T , 和流量计的数值 Q , 此流量值为实测系统漏风量。同时, 测量并记录试验时的大气压力B-7 . 1 2 . 2 . 2 拆去排烟阀( 口) 入口处的密封, 使其保持关闭状态。调节粗调阀和细调阀, 使排烟阀( 口) 前后的气体压差仍保持 1 0 0 0 P a 士1 5 P a , 待稳定 6 0 s 后, 测量并记录流量计处管道气体压力 P 2 , 气体温度 毛 和流量计的数值 Q 2 , 此流量值为实测的排烟阀( 口) 整机漏风量。同时, 测量并记录试验时的大气压力 B2 。7 . 1 2 . 2 . 3按式 ( 1 ) 计算排烟 阁( 口) 单位面积的漏 风量Q , : 一Q e A( 1 )式 中:Q 一 一排烟阀( 口) 单位面积的漏风量( 标准状态) , 单位为立方米每平方米每小时( m / m 2h ) ;吼2 排烟阀( 口) 的整机漏风量( 标准状态) , 单位为立方米 每小时( m / h ) ;Q u / 系统漏风量( 标准状态) , 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 m / h ) ;A排烟 阀( 口) 的截面面积 , 单位为平方米( m2 ) ,_2 7 3 B,一 尸we 2一 ( a 2 X - 石 二一入 ; 下 ; 一 一 R 石 育 L 1 3 - t I, 1 V1 J LJ( 2 ) 式中 :嗽 2 排烟阀( 口) 的整机漏风量( 标准状态) , 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 m / h ) ; q按 7 . 1 2 . 2 . 2 实测的排烟阀( 口) 整机漏风量, 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 m / h ) ;P 2 按 7 . 1 2 . 2 . 2 实测排烟阀( 口) 整机漏风量时, 流量计处的气体压力, 单位为帕( P a ) ; T 2 按 7 . 1 2 . 2 . 2 实测排烟阀( 口) 整机漏风量时, 流量计处的气体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 ) ; B 2 按 7 . 1 2 . 2 . 2 实测排烟阀( 口) 整机漏风量时的大气压力, 单位为帕( P a ) ,QU ,= QIX2 732 7 3+ 丁B, 一 P,1 0 1 3 2 5( 3 ) 式中 :Q w系统漏风量( 标准状态) , 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 m / h ) ; Q l 按 7 . 1 2 . 2 . 1 实测系统漏风量, 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 m / h ) ; P按 7 . 1 2 . 2 . 1 实测系统漏风量时, 流量计处的气体压力, 单位为帕( P a ) ; T , 按 7 . 1 2 . 2 . 1 实测系统漏风量时, 流量计处的气体温度, 单位为摄氏度( ) ; B , 按 7 . 1 2 . 2 . 1 实测系统漏风量时的大气压力, 单位为帕( P a ) . 试验结果应符合 6 . n 的规定。检验规则排烟阀( 口)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GA 4 8 1 - 2 0 0 48 . 1 出厂检验8 . 1 . 1 出厂检验项 目为6 . 1 , 6 . 2 , 6 . 3 , 6 . 6 , 6 . 8 ,8 . 1 . 2 出厂检验按G B / T 2 8 2 8 . 1 的规定, 采用一般检验水平II , 接收质量限6 . 5 , 一次正常检验抽样方案。8 . 1 . 3 排烟阀( 口) 需要经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按出厂检验项目逐项检验合格, 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方可出厂 。8 . 2 型式检验8 . 2 . 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 ) 排烟阀( 口) 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b ) 设计、 工艺、 材料、 结构有重大改变, 可能影响排烟阀( 口) 产品性能时; c ) 停产一年以上, 恢复再生产时; d ) 正常批量生产, 每三年不少于一次; e )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8 . 2 . 2 排烟阀( 口) 最小检验批量为9台, 随机抽取两台。8 . 2 . 3 型式检验的检验项 目为本标准要求的全部项目, 并按顺序逐项进行检验。8 . 2 . 4 判定准则 表3所列检验项目不含 A类不合格项, B类与 c类不合格项之和不大于三项, 且 B类不合格项不大于一项, 判该产品质量合格。否则判该产品质量不合格。 表 3检验项 目序 号检 验 项 目要 求 条 款试验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