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特性表名 称单位数量名 称单位数量一、 基本情况二、工程规模1.项目区概况1.1 1.封禁面积hm24781.36项目区面积km2135.222.围栏长度km68水土流失面积km2139.83.补植补栽hm2599.71地貌特征秦西部土石山区4.退耕还林hm2544.1沟壑密度km/km22.545.退耕还草hm2377.1土壤侵蚀模数t/km2.a38476.抚育hm21704.42.自然条件7.管护人员个30年降水量mm679.28.封禁标志碑座1810年一遇24h最大降水量mm91.49.界碑块4020年一遇24h最大降水量mm109.110.宣传册本2300径流模数m3/km214.411.监测点处210积温245012.管护房座2无霜期15813.舍饲设施处1683.社会经济状况14.节能灶个1560总人口人862415.沼气池个1560农业人口人845216.太阳灶处1219劳动力人473317.原有治理程度36.46人口密度人/km26318新增治理程度48.55人均收入元/人163619.达到治理程度85.01人均耕地hm20.36三.总投资万元4.土地利用现状其中:国家投资万元870.98农耕地hm23084.43地方配套万元606.3林地hm27015.56四.效益疏林地hm22336.191.蓄水效益19.4草地hm2358.282.减沙效益53.0荒山荒坡hm22686.63.年经济效益元/人364其他用地hm21958.764.增加林草覆盖度46.61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前 言天水市秦州区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位于秦州区西部境内的藉河源头地区,是天水市秦州区重要的水源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提供淡水资源,调节洪水、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巨大的生态功能,对调节藉河径流量、泥沙量、当地小气候及其维护项目区生态环境有极其重要意义。而在项目区由于群众生活贫困,导致群众只能通过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来弥补粮食生产不足,农、林、牧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制约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项目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植被、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已经导致其功能下降,并影响到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供给及生态安全。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治理措施,必将严重影响当地及下游地区群众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站在全区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抓紧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实施。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1.1编制背景及依据1.1.1项目区基本情况项目区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部,西北接甘谷县,秦州区关子镇农区,南与杨家寺接壤,东与西口镇相连,其径流经藉河流入渭河。地理位置介于介于东经105o 1205105o 2447,北纬34o 282534o3658,东西最长直线距离为18.2km,南北最长直线距离为14.8km,土地总面积为135.22km2,水土流失面积为129.80km2。1.1.2 编制背景水源地在涵养水源、蓄洪、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一方面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当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屏障;另一方面,水源地作藉河的源头地区,对藉河水质和水患的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好藉河源头水源地生态系统,对维持藉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平衡和供水平衡有积极作用。水源地在水利、林业部门的治理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水源地保护工作仍然与国家有关要求有较大差距,尤其在保护的基础措施方面亟待提高,加之水源地的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地遏制,毁林开荒、滥垦滥伐现象时有发生,水源涵养林建设严重滞后。另外,在农业生产中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也使保护区水土资源受到很大污染,为保障区域内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和生态平衡,水源地保护建设非常必要而且迫切。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专项治理工程项目受到上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为加速项目建设步伐,提高项目区治理水平,秦州区水利局依据甘水利水保发200723号文关于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并根据我区目前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编制此项目建议书,以实现永久性保护和维持水源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达到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最终目标。1.1.3 编制依据本项目建议书编制的主要依据有: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2、技术规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甘肃省天水地区水文手册;、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sl73.62001);、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2003年6月;、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黄委会,1999年;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加强项目区植被保护,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不仅对于逐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展地区经济,提高当地农民生活水平,实现项目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贯彻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减少恶劣天气和洪水泥沙对项目区及其下游地区的危害,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及维护秦州区在省、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项目建设是改善水质,涵养水源的需要水源地位于藉河源头,是极其重要和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提供谈水资源,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洪水、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巨大的生态功能,对调节藉河径流量、泥沙量、当地小气候及其维护项目区生态环境有极其重要意义。秦州区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水质属级类别,硫酸盐、氯化物等物质均达标,无超标项目,有毒有机物项目达到标准,湖库营养状态属富营养状态,所在水功能区水质均达标,水质安全。该水源地无排污口和污染源,从1994年2004年,十年内水质总硬度呈增长态势,年均变化幅度3.5%。水质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上游区内水土流失严重、农村化肥使用、生活污水及固体垃圾随意丢弃导致各种水质指标上升,从而形成了水质的变化。未来水源地水质地主要面临水的硬度居高不下,生态环境恶化之后修复速度缓慢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等风险,应加强水源上游涵养林的建设,涵养保护水资源。(2)项目建设是发展地方经济,促使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表土变薄,水分、养分、有机质大量流失,土壤肥力减退,土地生产力下降,单位面积产量大幅下降,当地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制约。同时,由于大量水土流失和径流冲刷,大片土地被沟壑切割的支离破碎,使土地变得越来越难以利用,当地群众失去生存条件。加之,受到当地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素质差、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更进一步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只有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行土地综合整治,恢复植被盖度,增加林草的面积和质量,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有效地解决困扰当地的贫困问题,促进当地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3)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由于多年来持续干旱少雨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项目区地表植被锐减,地面覆盖度降低,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生态环境失调。这致使当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并日益加剧。每年夏季暴雨后,山洪下泄,冲毁道路、淤积路面、阻碍交通、抬高河床,对下游地区的道路、房屋、工厂等各项设施构成严重威胁。同时,山洪和泥沙流经藉河后,还造成了藉河的淤积,每年泥沙达4.86万t。因此,只有下决心对项目区进行全面治理,提高当地的林草覆盖率,才能为今后彻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减少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干旱和洪水灾害,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1.3项目建设任务重新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注重建立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使其内部自然结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相互促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做到以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封禁保护相结合,正确处理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关系;采取退耕、禁牧、封育等措施,因地制宜,多种措施并举,千方百计营造出能充分发挥自我修复能力的条件,恢复植被,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全面保护水源地。1.3.1 治理水土流失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林草萌生的速度要明显加快,裸地自然郁闭,土壤蓄水保土、涵养水源能力不断提高,水土流失减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实施封禁治理后动植物群落发生明显的变化,植物种类向高级演替,野生动物增加,封禁区一年生牧草比重大幅度减少,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的多年生优质牧草比重提高。生态修复实施后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着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使群众树立起“市场、效益”和“立草为业、引种入牧、引草入田、为养而种、以种促养”的新观念,在陡坡耕地上发展优质牧草,利用秸杆来发展青贮或氨化饲料,有效地解决了牲畜饲草料,支撑了畜牧业的发展。通过综合治理,使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治理期末,实现新增治理面积2568hm2,累计治理面积达到3129.95 hm2,治理程度由治理前的15.87%提高到88.39%,生态经济系统得到协调稳定持续发展。保土效益达到10.47万t,保水效益达到113.23万m3。1.3.2 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封育、造林、补植、舍饲圈养、能源替代,面污染控制等措施对项目区进行全面恢复和治理,使项目区水源涵养林面积减少的趋势得以遏制,新林地面积增加823.43hm2,新草地面积增加377.1hm2,植被覆盖率达81.2%。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302.27hm2,治理程度达85.01%。林草面积占到总土地面积的比例由治理前的15.57%提高到37.66%。人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能防预年一遇暴雨带来的危害。人口环境容量显著增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3.3 发展农村经济通过实施以封山禁牧为主的生态修复,一是使项目区土地得到合理利用,土地利用率达到90%以上,土地利用结构科学合理。二是有效地调整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三是用舍饲圈养取代了传统的自由放牧,促进了草畜产业的发展。四是通过综合治理,建成一个以封禁治理为主,农、林、果、牧业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2 项目区概况2.自然条件2.1.1 地质地貌该项目区地处秦州区藉河上游,属西秦岭山地,地质构造属秦岭地槽褶皱带,主要基岩是秦岭系变质岩,地势起伏,沟壑纵横。因成山以来久经侵蚀,山体陡峻,基岩裸露为典型的土石山区地貌。其海拔在15902710.6m之间,相对高差1120.6m,大小沟壑密布,沟壑长度达343.5km,沟壑密度达2.54 km/ km2。2.1.2 土壤及植被(1)项目区内土壤类型以褐色土、黑垆土、红土为主,其次少部分谷坡地带有很薄的黄土及杂土,属温带落叶阔叶与针叶混交林的典型土壤。褐色土是该区地带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腐殖质层较厚,富有弹性,为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各种养分较好,是优良土壤之一,农、林、牧利用均适宜,但该土区海拔较高,气侯温凉,多为林牧用地。黑垆土是森林褐色土带下的主要古老耕种土壤,呈带状分布,是山区较好的耕种土壤,适宜作物广。红土属岩性土壤,是侵蚀性幼年土经过人类垦种形成的土壤,是红土、青杂土、红砂土的总称。该土质地粘重,呈块状或粒状结构,渗水弱,遇水易饱和,抗侵蚀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2)项目区属陇南山区森林地带到黄土高原草原带的过渡地区,区域内植被多为天然次生林和天然草坡,植被覆盖较好,植被种类繁多,乔木林以山杨、桦类占优势,有少量松、栎、漆等树种;灌木以珍珠梅,沙棘、黄蔷薇、榛子为主,盖度20-40%;天然草,以蒿草、禾草、短柄草、羊胡子草为多,形成乔灌草混生镶嵌之景观。常见的人工栽培树种主要有落叶松、油松、侧柏、刺槐、杨树、泡桐等,灌木树种主要有沙棘、紫穗槐、柠条、大叶黄杨、女贞、月季。果树类有苹果、桃、杏、李、梨,主要人工种草种类有紫花苜蓿、沙打旺、小冠花、草木樨、黑麦草、早熟禾等。本区域内适宜林草生长,森林面积大又是水源涵养林,但由于人为破坏,导致林草面积不断缩小,项目区现有林地面积4681.91hm2,植被覆盖率为36.6%。2.1.3 地面坡度组成项目区坡面陡峭、沟道狭窄。总土地面积13522.3km2。其中:坡度在5度以下的土地面积有286.7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12;坡度在515度之间的土地面积有673.4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98;坡度在1525度之间的土地面积有3169.6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3.44;坡度在2535度之间的土地面积有1977.7hm2,占总土地面积的14.63;坡度在35度以上的土地面积有7414.93hm2,占总土地面积的54.83。(详见表2-1)表21 项目区土地坡度组成表项目区总面积hm2坡 度 组 成 结 构35o合 计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面积hm2比例13522.3286.72.12673.44.983169.623.441977.714.6374149.354.8313522.31002.1.4 气象、水文1、气象项目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2037小时,年平均气温7.3,年最高气温34.5,年最低气温-23.2,10的活动积温2450,无霜期151天。多年平均降水量679.2mm左右,最大年降雨量809.8mm(2003年,最小年降雨量350mm1998年,50年一遇24h最大降雨量为88.1mm(1970年)。夏秋雨季雨水比较集中,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同时由于流域海拔较高加之降水年、月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自然灾害频繁,干旱、连阴雨、冰雹、低温冻害等灾害性气候时常发生,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灾害性气候成为流域内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表2-2 项目气象特征表项目区气温()年均降雨量(mm)79月 降雨量 (mm)大风日数10积温 ( )无霜期d)年均日照时数(h)太阳总辐射量(j/cm2)年最高年最低多年平均最大量年份最小量年份多年平均34.523.27.3809.820033501998679.240714245015120371412、水文该区按水利区划属水源涵养区,现状水资源总量保证率50%时为1650.86万m3,保证率75%为1082.23万m3,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充足,有很大节余,水资源状况完全可以满足植被恢复的要求。(1)地表水项目区内地表水补给主要为天然降水,河流为山溪性河流,其径流汇入主沟道后进入藉河,其特点是水量分配不均,69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0以上,p=50%时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50.86万m3,p=75%时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82.23万m3。项目区内的各条山沟的径流以季节性雨水为主,来水主要由暴雨形成。(2)地下水项目区地下水主要靠天然降水入渗补给,以第四系孔隙和基岩裂隙潜水的形式赋存于沟道的第四系冲积砂砾卵石土层和河谷基岩裂隙中。地下水位与河水齐平,随河水的涨落变化。以泉水和溪水排泄,现储量约为570.78万m3。3、水质项目区河水及地下水水质良好。河水、沟谷溪流等地表水和基岩裂隙潜水、第四系孔隙潜水等地下水均属于重碳酸钙镁型水,矿化度0.23-0.46g/l,ph7.35-8.10是生产生活用水的良好水源。4、泥沙项目区植被覆盖较好,但农业水土流失严重。每逢盛夏暴雨发生时,裸露地表和沟壑受到暴雨和洪水的严重侵蚀,大量泥沙被水流挟带进入山沟,通过各条山沟汇入主沟道,再经藉河汇入渭河。根据本地泥沙侵蚀模数计算,本项目区各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为52.11万t。2.2 社会经济条件2.2.1 人口与劳动力项目区位于秦州区藉河上游西部山区,包括关子镇的岸峪、藉源2个行政村、西口镇的南峪、王家河、上磨、上寨等9个行政村及杨家寺乡的北具村共12村。截止2006年底,总户数1763户,总人口8624人,农业人口8452人,农业劳动力4733人,人口密度63人/km2,人口自然增长率12。部分劳动力在工程实施期有外出务工现象。人均耕地0.36hm2,人均纯收入为1636元。(详见表23)表23 项目区社会经济现状表项目区总户数(户)总人口(人)农业人口(人)农业劳力(个)人口密度(人/ km2)人均土地(hm2)产 值农民纯收入(元)总(万元)人均(元)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1763864284524733630.362354278516362.2.2 土地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项目区涉及土地面积13522.3hm2,其中:农业用地3084.43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2.8%,主要分布在项目区村庄附近的沟道两侧及山体的平缓地区;林地4681.91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4.6%,疏林地2297.9hm2,占总土地面积的17.3,主要分布在项目区北侧缓坡上;天然草地358.28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6,主要分布在项目区中北部25度以下的荒坡上;荒地2686.6hm2,占总土地面积的19.9,主要分布在项目区沟道北面山坡上;水域110.76hm2,占总土地面积的0.8%;其他用地265.53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0%,主要为房屋、道路等用地。(详见表24)表24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类型面积农业用地林地疏林地天然草地荒地水域其它用地合计面积(hm2)3084.434681.912336.19358.262686.6110.76265.5313522.3占总面积()22.834.617.32.619.90.82.0100经现场调查发现:一、农业用地面积比例大,但多为坡耕地,广种薄收,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二、荒草地所占比例太大,植被覆盖率低;三、林业用地虽然较大,但多为天然次生灌木林,用材林少,其林分结构单一,不稳定,难以起到调节流域气候,改善区域环境的作用;因此,只有通过调整土地结构,减少农地、荒地面积,增加林草面积,改善林草质量,加强林木抚育更新才能恢复项目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提高植被的水源涵养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最终实现项目区农林牧副等各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下游地区的生态、生产安全。2.2.3 经济状况项目区各产业的发展以农业、牧业和副业为主,据2006年统计,国民生产总值为23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6元。其中:1、农业:以一年一熟制的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洋芋、等粮食作物及油菜籽、胡麻、等经济作物。2006年种植面积2156.7hm2,农业产值为572万元,占总产值的24.3。2、林业:项目区共有以山杨、桦类等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地4681.91hm2,虽然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4.6,但林地郁闭度低,质量较差。林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木材、枝柴等林产品,2006年林业产值187万元,占总产值的7.9。3、牧业:以饲养牛、马、驴、骡、猪、羊、鸡等牲畜,从出售其肉、蛋、奶等获得经济收入,牧业经营管理主要以户为单位,分散经营为主。2006年牧业产值425万元,占总产值的18.1。4、副业:副业收入比较单一,主要来源为外出务工,基本无工业生产。2006年副业产值1168万元,占总产值的49.6。(具体详见表25)表25 项目区经济结构现状表项目区总 产 值(万元)各业产值占总产值比例()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小计农业林业牧业副业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专项治理工程项目572526881168235424.38.018.149.62.2.4 基础设施情况项目区境内砂石路贯穿其中交通较为便利,电视、广播、电话等设施较为普遍,通讯联系便捷;人畜饮水及工程用水能够保证;供电设备齐全,电力供应完全能够保证,停电、断电现象较少;学校设施配套,教师数量充足,学生失学、退学现象较少,教育普及率较高。2.2.5 水土流失现状受项目区自然及人文条件的影响,其土壤侵蚀具有多样性特征,项目区总体属中轻度侵蚀类型,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伴有重力和冰融侵蚀,其次有面蚀、沟蚀等水力锓蚀及人为采石弃渣等形成的泥石流。通过外业调查以及对相关成果、土壤、地形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土壤侵蚀类型、面积及分布范围。项目区总土地面积为13522.3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为12981.15hm2,占总土地面积的96.0。在总土地面积中,微度侵蚀(允许流失)面积541.15hm2,占总土地面积的4.0;轻度侵蚀面积3518.96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7.11;中度侵蚀面积5055.41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8.94;强度侵蚀面积3582.77hm2,占总土地面积面积的27.6;极强度侵蚀面积824.02hm2,占总土地面积的6.35%。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3847t/km2a,每年流失土壤约52.11万t。(详见表31)表31 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侵蚀强度(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v(极强度侵蚀)-v合 计面积(km2)541.153544.785028.193582.77824.0212981.15占水土流失面积()27.3138.7427.66.351002.3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多年以来,项目区内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工作,至2006年底,累计完成治理面积4733.11hm2,其中,梯田52.34hm2,林地4681.9hm2,水土保持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比例仅为36.46%。年减少径流量178.85万m3,占年径流总量的9.19%,年减少冲刷量12.11万吨,占年冲刷量的23.24%。由于该保护区没有项目支持,治理投入资金严重不足,水土流失严重,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脆弱,急需进行水土保持治理,扩大治理规模,提高治理效益,完善防治体系,发挥其植被的涵养水源的功能。(1)政府重视,水保机构健全,技术力量雄厚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严重地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对水土流失现象非常重视,制定出了相应的水源地保护措施,并协调水保、林业、水利、畜牧、土地等部门,明确责任,分工负责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区乡水保机构健全,有水保专业技术人员44名,其中高工1名,工程师7名,助工36名,能够为项目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技术指导。(2)光、热、水资源为生态自我修复提供了有力保障。项目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地带,年均气温7.3,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2450,无霜期151d,多年平均降水量679.2mm,有利的气候资源适宜于多种动植物和林果、药材的生长。(3)土壤资源为在植物正常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项目区土层较厚,土壤主要以黑垆土、红土为主,养分状况较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疏松多孔,耕性良好。(4)植物资源丰富,为生态自我修复提供了适宜的物种保证。项目野生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种类多、分布广、有乔灌植物120多种,草类1230种,在适宜的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的疏林地,荒山荒坡上,通过封育,林草植被易于恢复。(5)土地资源丰富,人少地多,有利于保持生态系统的自然性。人均土地面积达1.57hm2,人为活动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能力相对较弱,通过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对群众的广泛宣传教育,增强保护法规意识,如果采取一系列禁牧、舍饲、有效解决能源等措施,创造适宜的外界条件,就能在短时间内使项目区的植被得到恢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3 建设规模3.1 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实施后,新增综合治理面积6302.27hm2,其中:禁治理面积4781.26hm2,修建网围栏68km,人工补植599.71hm2,抚育管理1704.4hm2,退耕还林544.1hm2,退耕还草377.1hm2,标志牌18个,界碑40个,管护房4座,舍饲设施168处,沼气池1560处,节能灶1560个,太阳灶1219个,谷坊284座,生态监测小区2处。3.2 治理措施布设及实施进度在水土流失严重、人口相对集中的农业生产区和面源主要产生区域,采取水土保持综合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在人烟稀少、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地区,以生态自然修复为主,采取封育管护措施,加人工补栽补植措施。在项目区所在村,因地制宜地采取能源替代建设、舍饲养畜等措施,减少人为因素对植被的破坏;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对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处理,控制项目区内面源污染。本项目建设期为3年(2008-2010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02km2。项目建设共需动用土方65.08万m3,水泥5131.59t,钢材13.16t,需要苗木402.62万株,种籽0.85t;投入人工266.8万工时。3.3 措施布局针对项目区地形地貌、自然气候、土壤条件,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和水土流失特点,主要按照生态修复型水土保持治理模式进行治理,以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效益为中心,坚持生态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退耕、禁牧、封山育林(草)及建设小型水保工程,开展局部人工补植补栽,进行现有林草抚育管理,设置建立舍饲圈养示范户等人工人辅助措施,依靠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实现水源地保护工程。具体布设如下:1、在植被覆盖度大于40 %,通过封禁治理可以使地表植被快速恢复的和坡度较大、土质条件较差、难以通过人工植树造林或种草进行植被恢复的区域实施封禁治理。2、对植被覆盖度小于40%,但地表土质条件较好,适宜于通过封禁治理和植树造林相结合加快地表植被恢复的区域,实施补栽补植和封禁治理相结合的治理措施。3、对于坡度较缓、土质条件相对较好的、光照条件较好的坡耕地,适当发展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林果,以解决区域内群众的经济收入问题。4、统筹考虑项目区粮食、生活能源和经济发展需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控制耕地和园地等生产用地,扩大林草地等生态用地。对于大于25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因地制宜地确定还林和还草的比例。用来解决由于封禁治理带来区域内牧业发展牧草不足的问题。5、在封禁区交通要道或沿线醒目的地方设置必要的网围栏和封禁标牌,限制人畜活动;对于疏幼林采取补植措施,依靠生态自我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增加植被。6、在项目区所在村修建沼气池,采取“猪沼果”等生态农业模式。将生活污水和垃圾从源头上消除,以保护自然植被;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太阳能替代燃料工程建设,以保护自然植被。7、以农户为单位建设和改造牲畜圈,对牲畜实施圈养,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和其对植被的破坏。8、在项目内土料充足的支毛沟内修建谷坊群。9、对项目区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水采取集中堆放、收集和处理,结合新农村建设,建设小型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垃圾处理;结合舍饲养畜进行牲畜圈改造,结合沼气池建设进行厕所改造,减少降雨冲刷造成污染物的流失;对农业用地提出农药化肥减量、节水农业要求及技术推广方案,逐步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使用,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集中控制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做到污水资源化。3.4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3.4.1 生产发展方向在项目区内以植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大力实施生态修复种植水土保持林草,扩大林草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3.4.2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针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经济发展方向,为使土地利用结构更趋于合理,现对土地进行重新调整。土地结构进行调整后,将农地、林地、牧地、荒地、未利用地、其他用地的用地比例由现状的22.8、34.6、2.6、19.9调整到16.0、55.9、25.3、0,调整后,林业用地7562.2hm2,草地面积3421.98hm2,其他用地面积374.89 hm2。(具体详见表42)表42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表单位:hm2 项目农地林地草地荒地其他用地合计现状3084.434681.91358.282686.62711.0813522.3规划2163.237562.23421.98374.8913522.34 主要防治措施4.1 封禁措施以全年封禁方式为主,在部分地方实行季节封禁,一般以春、夏、秋生长季节封禁,晚秋和冬季开放,允许农民到林间地或草地割草和修枝,对于萌孽能力强的沙棘等灌木林进行平茬复壮,以促进沙棘等林木的快速生长和解决当地群众的燃料困难,人工草按照抚育管理要求定期进行刈割。天然草地中立地条件好、草类生长较快、距村庄较近的地方,作为封育割草区,只许定期割草,不许放牧。封育年限:根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要求和国标gb/t151631994、gb/t16453.216453.61996确定封育年限为5年,建设期以后的管护,实行“以地养人”的办法,谁管护,谁受益。4.2 围栏措施经实地勘查、计算,共建围栏68km,主要布设在路边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地段。4.3 人工补植、补播项目区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局部地方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立地条件差,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很难恢复自然植被。必需通过补植措施,尽快使植被达到郁闭。为此,对残林、疏林地应采取育苗补植、平茬复壮、修枝疏伐等方法,促进林木生长,加快植被恢复,补植树苗采用侧柏、油松、落叶松和沙棘,面积为599.71hm2。4.4 舍饲设施在引进良种、改良畜种的前提下,推广氨化饲料喂养技术,进行舍饲喂养,舍饲设施168处。4.5 沼气池在农村能源建设中,大力发展“一池二改”户用沼气综合利用模式,每户新建一座810m3的沼气池,改建一个畜禽舍和一个1m2的厕所,沼气池1560口。4.6 标志(标语)牌在封禁区域沿线醒目的地方,设置18个标志牌,告诫人畜不得擅自闯入封禁区,否则要受到处罚,具有警示作用。4.7 界碑 钢筋混凝土预制,在村庄路口处布设40个界碑。4.8 管护房包括砖木结构,瓦屋顶4处,面积32m2房舍。4.9 退耕还林草项目区内坡耕地面积大,群众长期形成广种薄收的习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不断的开垦荒山荒坡来增大种植面积,从而形成了愈垦愈贫,愈贫愈垦的恶性循环,使人为水土流失不断加剧。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走少种、优质、高产集约经营的路子,规划在项目区退耕还林草921.2hm2,其中栽植乔木林223.72hm2,灌木林48.36hm2,退耕还草377.1hm2。4.10 谷坊根据工程目的、地质、经济、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等情况,项目区选用土谷坊、柳谷坊。规划修筑谷坊284道。4.11 监测点布设在关子镇的岸峪村与西口镇的上磨村各布设一个径流观测点和植被观测点(依托天水郡水文站技术力量观测径流),关子镇与西口镇布设植被观测点2处,在项目区3乡6村选择经济效益监测点共20个典型农户,并辅之一定的社会调查,分析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部的社会经济变化。5 工程施工5.1 施工条件5.1.1 施工基础项目区交通便利,项目建设所需水电较少,当地完全可满足项目建设需求。而且项目区大多数治理工程均在早春和晚秋进行,与当地农民的农事活动不冲突,因此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施工基础。5.1.2 物资基础主要材料、水泥等通过社会招标采购,苗木通过社会采购获得。5.1.3 施工力量项目区周边村庄多,各种劳力充足,可动员项目区所在镇(乡)群众进行义务劳动并由当地农民辅助来共同完成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项目建设所需劳力富余。5.1.4 技术支持区水利局及其下属的单位现有较多水土保持专业人才,作为项目技术支持单位的秦州区水利局有水保专业技术人员44名,有高级以上职称技术人员1名,中级职称技术人员7名,初级技术人员36名,掌握了先进的水保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水保措施施工经验,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施工,技术力量雄厚,完全可满足项目建设需要。并配置计算机、绘图仪、传真机、扫描仪等现代化办公设备,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5.2 施工进度本项目建设期为3年,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02.27km2。项目区各项措施施工进度表年度新增治理面积(hm2)治理措施退耕还林(hm2)退耕还草(hm2)封禁治理(hm2)工程围栏(km)补植补栽(万株)林木抚育(hm2)管护房(m2)监测小区 (处)宣传牌(个)界碑 (个)沼气池 (口)节能灶 (个)舍饲设施 (处)太阳灶 (个)谷坊 (座)合计6302.3544.1377.14781.468599.71704322184015601560168121928420082176.9198.9107.71664.424205.9895.2322520519519564059520091996.7184.6106.21532.812173.2557.5510521521554069620102128.7160.6163.21584.232220.7251.881052052057408936 工程管理6.1 建立管理机构为确保项目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完成,成立项目组织管理机构,由秦州区水利局领导亲自负责,抓好项目施工、检查、验收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管理工作。同时,秦州区水利局牵头,成立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工程的实施计划、资金使用、工程管理和技术施工档案等工作,定期监督检查项目施工情况与资金使用情况,确保项目按期按质完成。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办公设备、办公用品、办公房屋及交通工具等工作设施和设备,原则上由组织管理单位自行解决,如确实难以解决的,可从项目管理经费中支取一部分,添置必备的设施及设备,确保项目 建设的顺利进行。6.2 管理办法6.2.1 项目建设前及建设期的管理办法1、项目责任人制以及治理措施的产权确认制项目法人代表为秦州区水利局局长,法人代表应严格按照申报的规划设计标准,负责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施工建设和后期管护,同时对工程项目承担全部相应责任。治理措施的产权根据小型水利水保产权改革办法确定。2、项目招标投标制在项目建设前,首先要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单位对施工复杂且投资较高的工程措施编制标底,并公开向社会发布招标信息;其次要严格审查投标单位资质,确定正式投标单位名单;最后要严格按照招标投标程序进行竞标,开标、评标、定标做到公开、公平、公正。3、项目建设监理制在项目建设时,要从具有相应资质的建设监理单位聘请监理人员,对建设项目进行监理,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和支持上级监理人员的检查、监督。4、项目建设各项规章制度项目建设期间要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制度、项目进度控制制度、项目建设奖罚制度、项目建设资金专户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严格按照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项目的建设,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6.2.2 项目运行期的管理办法项目建设完成后,按土地所有制划属产权的管护责任,坚持“谁治理、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以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对于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林地和草地,可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落实到农户或具体单位。同时,在当地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工程的建设和管护。7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1 投资估算7.1.1编制依据1 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 2003年1月);2 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文);3 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4 国家物价局、建设部1992价费字479号文关于发布工程建设监理费有关规定;5 国家计委收费管理司、财政部综合与改革司关于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复函(计司收费函19962号)。6 主要材料水泥、钢材、油料等,依据当地2006年第二季度材料指导价格;农林产品的价格采用2006年当地平均市场调查价格; 7 工程设计资料,按现行规定,采用概算定额编制投资估算。7.1.2 编制方法项目区工程估算由工程建安工程费、监测及设备管护费和独立费用三部分组成。工程措施费以工程量乘以综合单价计算,独立费用以前两部分之和乘费率计算,独立费用中的勘测费和设计费,按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中的规定分项计算,本次工程总投资只计算静态总投资。 7.1.2.1 基础单价(1) 人工工资项目区属十一类地区,按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工程措施人工工资单价按1.7元/工时,林草措施及封育措施人工工资单价按1.4元/工时。(2)村料预算价格主要材料水泥、钢材、板材、块石、碎石、中粗砂、石灰、油料等,以天水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20063号文公布的全市(区、县)关于颁发二00六年二季度实物法调整的综合材料预算指导价格为依据,其他材料以秦州区2006年二季度市场调查价为准,施工电价按秦州区农电价格计算,施工水价按秦州区实际供水方式计算。材料预算价格包括采购价、运杂费、装卸费、采购及保管费四部分。采购及保管费率按采购价、运杂费和装卸费之和的2%计,主要材料的价格见表2。表2 项目主要材料价格 单位:元/t、m3名称水泥钢材块石卵石砂水电单价429.933943.8383.1346.4150.496.500.50(3)机械台时费机械台时费按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附录一中的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计算。 一类费用分为折旧费、修理及替换设备费和安装拆卸费,以金额计;二类费用分为人工、动力燃料和消耗材料,以工时数量和实物消耗量计算。7.1.2.2 工程单价(1)工程单价由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组成。单项工程直接费用包括基本直接费和其他直接费,基本直接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根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以人工、材料预算价格和机械台时费价格进行计算。见表3。表3 其他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取费标准编号费用名称工程类别计算基础费率(%)一其他直接费淤地坝、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基本直接费3.5梯田工程2.0林草措施1.5封育治理1.0二间接费淤地坝直接费6梯田、水窖5林草措施5封育治理措施4三企业利润工程措施直接费与间接费之和3.5林草措施2封育治理措施1.5四税金直接费、间接费、利润之和3.22%(2) 独立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工程建设监理费、科研勘测设计费、征地及淹没补偿费、水土流失监测费、工程质量监督费,独立费用取费标准见表4。表4 独立费用取费标准表编号费用名称计算基础或依据费率(%)一建设管理费1项目经常费一至三部分之和1.62技术支持培训费一至三部分之和0.8二工程建设监理费一至三部分之和2三科研勘测设计费1科学研究费一至三部分之和0.42勘测费国家计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