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杭州钱江铁路新桥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新建铁路杭州钱江铁路新桥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新建铁路杭州钱江铁路新桥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新建铁路杭州钱江铁路新桥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新建铁路杭州钱江铁路新桥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铁路杭州钱江铁路新桥工程 可行性研究设计说明目录1新建铁路杭州钱江铁路新桥工程 可行性研究设计说明第一章 概述1一、研究依据、范围、设计年度1二、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一)审查意见1(二)执行情况1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概述1四、研究的主要结论2(一)桥梁建设的必要性和优越性2(二)建议桥址及主要技术标准2(三)方案比较3第二章 需求预测和建设的必要性4一、路网构成4二、铁路客运量预测4三、运输组织5四、建桥的必要性和优越性6第三章桥梁建设条件与桥位选择7一、桥址地理位置及其铁路线路关系7二、桥址建桥条件7(一)桥址地形地貌、地面建筑及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情况7(二)河道及其演变7(三)气象、水文及防洪7(四)通航11(五)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震动参数11(六)桥址河段航道、航运、港口条件13三、与既有钱塘江二桥等桥的桥位关系13四、有关部门对桥址方案的意见15第四章 主要设计原则和方案比选16一、主要设计原则16二、方案比较和建议意见16(一)影响桥梁方案的主要因素16(二)线路平、纵断面条件17(三)桥式方案总体构思17(四)主桥方案17(五)引桥桥式18第五章相关工程及外部协作条件19一、相关工程19二、外部协作条件19(一)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铁路建设的协作意向19(二)外部电源条件与电磁干扰和防护的补偿原则19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工程措施21一、概述21(一)环境质量概况21(二)工程活动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概况21(三)主要污染源及其环境影响分析21二、控制与防治污染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初步方案23(一)控制与防治污染措施初步方案23(二)生态环境防护措施初步方案24三、环保工程措施及投资估算24四、结论与建议24第七章 施工组织方案初步意见25一、概述25(一)研究依据25(三)当地建筑材料分布及水、电、燃料可资利用情况25(四)材料运输方案25二、施工场地布置26(一)场地布置原则26(二)北岸场地26(三)南岸场地26三、主桥下部结构施工方案27(一)北岸主桥27(二)南岸主桥27四、主桥上部结构施工方案27五、引桥施工方案27(一)下部结构施工方案27(二)上部结构施工方案28六、施工进度及工期安排28(一)总工期28(二)施工进度及工期安排28第八章 投资估算32一、概述32(一)编制范围32(二)估算分段32二、编制依据32(一)一般规定32(二)人工费32(三)材料费32(四)机械台班单价32(五)水、电单价32(六)运杂费32三、各项工程静态投资估算及费用的编制33(一)施工准备33(二)正式工程33(三)价差33(四)施工措施费34(五)间接费34(六)税金35(七)大型临时设施35(八)其他费用35(九)基本预备费36四、动态投资、机车车辆购置费和铺底流动资金36(一)工程造价增长预留费36(二)建设期投资贷款利息36(三)机车车辆购置费36(四)铺底流动资金36五、投资估算总额及技术经济指标36六、投资增减原因分析36(一)编制范围变化36(二)主要工程投资变化36第九章 有关新技术采用及科研试验项目的意见41一、水文41二、梁部41第十章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42第一章 概述一、研究依据、范围、设计年度(一)研究依据上海铁路局关于报送新建杭州钱江铁路枢纽铁路钱江大桥项目建议书的函(上铁计函20061444号)。铁道部、浙江省关于新建杭州钱江铁路新桥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铁计函2006985号)。浙江省交通厅关于南京至杭州至宁波铁路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意见(铁计函2006121号)。(二)研究范围钱江铁路新桥工程:hyck2+481.86hyck4+707.86,共2226m。(三)设计年度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二、项目建议书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一)审查意见2006年9月1820日,部计划司在北京与浙江省发改委联合组织召开了“钱江铁路三桥与杭州东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审查会。会议要求杭州东站和钱江铁路三桥(后更名为“钱江铁路新桥”)作为两个独立的建名上报项目建议书。该次审查同意在钱塘江二桥上游并行新建钱江四线铁路新桥一座,正桥孔跨与既有钱塘江二桥对孔布置,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式方案。2006年12月1日铁道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新建杭州钱江铁路新桥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铁计函2006985号),主要内容为:“三、建设方案及主要工程内容在钱塘江二桥上游并行新建钱江四线铁路新桥一座,正桥孔跨与既有钱塘江二桥对孔布置,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式方案,全长2.2公里。四、投资预估算及建设工期工程投资总额按13.0亿元控制,其中静态投资12.3亿元,建设期贷款利息0.7亿元。建设工期3年,2007年开工,2010年建成。”(二)执行情况1在钱塘江二桥上游并行新建钱江四线铁路新桥1座,正桥桥跨采用(45+65+1480+65+45)m共18孔一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与既有钱塘江二桥对孔布置,桥梁全长均为2226m,其中正桥长1296.55m。2工程投资总额: 13.9566亿元,其中静态投资13.0631亿元,建设期贷款利息0.8935亿元。建设工期3年,2007年开工,2010年建成。三、可行性研究工作概述可研前完成的工作有:2006年8月,我院完成了钱江铁路三桥与杭州东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2006年9月1820日部计划司在北京与浙江省发改委联合组织召开了“钱江铁路三桥(原名)与杭州东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审查会。根据审查意见,院组织完成钱江铁路新桥预可行性研究的补充材料。2006年11月,我院完成了钱江铁路新桥工程的初测工作。2006年12月,我院根据铁道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杭州钱江铁路新桥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意见,完成本此新建杭州钱江铁路新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本次可研重点研究了钱江铁路新桥的桥址、水文及通航的影响、正桥及引桥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环境影响评估、工期及投资估算等。四、研究的主要结论(一)桥梁建设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杭州铁路枢纽位于浙江省会杭州市,衔接沪杭、浙赣、宣杭、萧甬四条铁路干线,规划的沪杭甬客运专线、宁杭铁路及杭长客运专线等将引入枢纽。东部客运专线网形成后,将成为东部地区客运专线网和长三角城际网中的重要节点,杭州东站距上海(虹桥)约159公里,距宁波约154公里,距南京(南京南)枢纽251公里,距鹰潭枢纽493公里,距芜湖枢纽293公里,是东部地区铁路网的重要枢纽,在路网中主要承担浙江与省内外客货交流运输,同时承担上海及苏南地区与我国南部地区的客货交流运输。目前杭州枢纽过江通道为2桥3线,远远不能满足客运专线建成后的过江需求,新建钱江铁路新桥对于缓解目前枢纽过江能力紧张的局面,适应铁路运输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建钱江铁路新桥是满足枢纽点线能力协调的要求,也是发挥系统最大效益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建议桥址及主要技术标准1建议桥址钱江铁路新桥桥址选择在既有钱江二桥上游。既有钱塘江二桥铁路桥(浙赣绕行线)与公路桥(沪杭甬高速公路)并列在同一平面,两桥中线间距16.4m,铁路桥位于公路桥的上游侧,杭州岸有连接沪杭甬高速公路与s01、s02线(艮山东路、艮山西路)的大型互通式立交桥,受此互通立交控制,铁路新桥放在既有钱江二桥上游,接入杭州东站枢纽较为顺直,合理。根据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对水上建筑物选址的要求,当相邻水上过河建筑物的轴线间距不能满足大于船队长度与代表船队下行5min航程之和时,可靠近布置,但两过河建筑物间相邻边缘距离应控制在50m以内,且通航孔必须相互对应。根据钱江二桥的水文分析计算成果,结合桥梁承台布置和安全施工最小间距要求,钱江铁路新桥与二桥最小线间距不宜小于25m左右。从线路走向条件来看,由于在hyck1+102处需穿越既有艮山西路立交桥,新建的杭甬客专正线、杭长客专正线和改建的浙赣绕行线需分别从三个桥孔穿越艮山西路立交桥,改建的浙赣绕行线接上既有浙赣绕行线,杭甬正线、杭长正线并行跨越钱塘江。受艮山西路立交桥桥墩位置限制和平面曲线半径要求(该处已采用1600m的曲线半径),新建的钱江铁路新桥和既有铁路钱江二桥两相邻正线最小间距只能控制在31m。综上所述,钱江铁路新桥选择在既有钱江二桥上游,结合两岸线路走向,本次研究钱江铁路新桥和既有钱江铁路二桥相邻正线间距推荐采用31m,如下图:2主要技术标准:(1)线路标准杭甬、杭长客运专线杭州枢纽内主要技术标准如下: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速度目标值: 250km/h最小曲线半径:3500m限制坡度:12,困难20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电动车组到发线有效长:700m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2)桥梁主要技术标准a设计洪水频率:按1/100设计,1/300校核,水文特征值按上游径流和下游潮汐组合后的结果选取。b桥梁设计速度目标值250km/h(按四线桥规模)c地震设计基本烈度:桥址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计按7度设防,动峰值加速度取0.1g。d设计荷载:zk活载。e未详部分遵循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3)轨道采用双块式无碴轨道,结构高度767mm.桥梁温度跨度都特别大,桥上铺设无缝线路,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根据桥跨布置情况,为减小桥墩受力和改善轨道结构的运营状态,初步推荐每线分别在连续梁两端设置一组单向钢轨伸缩调节器。伸缩调节器的布置方式和位置示意图如下:(三)方案比较根据批复意见,主桥桥式方案采用(45+65+1480+65+45)m共18孔一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与既有钱塘江二桥对孔布置,仅对梁部横截面进行比较。比较的横截面形式有:单箱三室、单箱双室、双箱单室三个方案。其中单箱三室圬工方稍多,横向整体性稍好,梁体竖向刚度较大,但也有施工立模麻烦的缺点。本次暂按单箱三室设计并计列工程数量。引桥经比较连续梁和简支梁方案,推荐采用32m双线整孔简支箱梁。第二章 需求预测和建设的必要性一、路网构成2015年:沪杭甬客运专线、宁杭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沿海铁路宁波至深圳段、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沪杭磁浮交通线、沪乍嘉湖铁路、沪通铁路、浦东铁路、金温铁路技改、杭甬电化、华东二通道电化、南京芜湖安庆城际铁路建成。2020年:杭长客运专线、金台铁路建成;苏州嘉兴城际轨道交通、常州江阴苏州城际轨道交通建成。2030年:南京靖江江阴城际、无锡宜兴城际轨道交通、南京合肥城际铁路建成,沪甬(跨杭州湾)铁路按动态路网考虑。二、铁路客运量预测1枢纽客运量预测2005年杭州枢纽铁路客运量为1977万人。预测杭州枢纽2015年、2020年、2030年旅客发送量分别为4000万人、5400万人、7350万人,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3、6.2、3.1,其中流向本省的客运量分别为1650万人、2150万人、2850万人。杭州枢纽旅客发送量见下表。杭州枢纽旅客发送量 单位:万人旅客流向2005年2015年2020年2030年本省755165021502850上海4236508801250苏南5271010401480南部地区423560750980北部地区324430580790合 计19774000540073502枢纽客车对数预测2005年杭州枢纽办理旅客列车81对,其中始发终到车37对,通过车44对。根据确定的旅客列车年输送人数和预测的枢纽旅客发送量,以及行政区域间旅客交流量,预测杭州枢纽2015年办理旅客列车275对,其中始发车167对,通过车108对;2020年办理客车372对,其中始发车215对,通过车157对;2030年办理客车492对,其中始发车293对,通过车199对。杭州枢纽分方向客车对数如下表。杭州枢纽客车对数表 单位:对/日类别2015年2020年2030年合计城际客专普速线合计城际客专普速线合计城际客专普速线ababab合计2751302451703721828251574922511235563一、始发车167102156442151333017352931804724421、宁波方向4229310563931478544202、嘉兴方向3127134031545139753、南京方向63461438060164110832614、宣城方向779913135、金华方向2424303910841414194二、通过车108289452615749523422199717631211、南京金华方向211412151312、宣城金华方向3355663、嘉兴宁波方向30226243338260471034、金华宁波方向6132833111154115、南京宁波方向2058726899351212116、宣城宁波方向2222337、嘉兴金华方向4528176943815127965788分方向合计嘉兴方向10649134221526843231819092641816南京方向85512311110692714150964113宣城方向121216162222宁波方向100578191613583122119187118162627金华方向87118511611522726142167829193过江客车对数预测钱塘江过江通道办理的旅客列车主要是杭州到宁波、金华方向的始发客车以及上海、南京、宣城与宁波、金华方向之间的通过客车。根据前面分析的各年度杭州枢纽分方向的旅客列车对数,预测2015年、2020年、2030年杭州枢纽过江的旅客列车对数分别为168对、235对、307对,其中杭州枢纽始发分别为66对、86对、119对,通过客车分别为102对、149对、188对。根据杭州枢纽内主要车站和各个过江通道的客运分工,分析得出杭州各个铁路过江通道的客车对数见下表:杭州枢纽铁路过江通道客运分工表 单位:对/日分类2015年2020年2030年合计一桥二桥新桥合计隧道二桥新桥合计隧道二桥新桥总计168451910423551141703077011226始发6640026864404211961058宁波方向421626563620785721金华方向24243082241437通过客车10251978149714128188911168南京金华方向202404505宣城金华方向335566嘉兴宁波方向300228430241600357南京宁波方向200202602635035宣城宁波方向222233嘉兴金华方向45017286901257790871从上表可以看出,除铁路一桥(隧道)、二桥承担少量的客车以外,杭州枢纽过江的大部分旅客列车将由钱江铁路新桥承担,2030年杭州枢纽过江客车307对,其中由钱江铁路新桥承担的客车为226对,占总量的73.6.三、运输组织1过江通道分工原则及行车量(1)过江通道分工新建钱江铁路新桥及望江门隧道后,杭州枢纽将形成8线过江的格局(隧道建成后,既有钱塘江一桥不再承担铁路过江运输)。隧道:主要办理长兴方向普速通过列车,杭州站发宁波、金华方向普速列车,以及宁波方向大部分客专始发终到列车;二桥:主要承担枢纽过江货车、上海方向宁波、金华方向通过普速客车;钱江铁路新桥:承担沪杭长客专、宁杭甬客专所有过江客车,以及少部分宁波方向客专始发终到列车。(2)过江客货列车对数结合杭州枢纽客站分工、编组站功能调整,枢纽各个铁路过江通道列车对数见下表。研究年度过江通道列车对数表2015年2020年2030年货流密度(万吨)客车对数(对)货流密度(万吨)客车对数(对)货流密度(万吨)客车对数(对)过江通道总量5690168750023594373071.铁路隧道(一桥)4551702.铁路二桥5690197500149437113.钱江铁路新桥104170226沪杭长5698128宁杭甬487298从上表可以看出,杭州枢纽过江的绝大部分旅客列车将由钱江铁路新桥和隧道承担。2030年杭州枢纽过江客车307对,其中由钱江铁路新桥承担的客车为226对,占总量的73.6;由隧道承担的客车为70对,占总量的22.8.2过江通道能力适应情况分析根据以上分工,过江通道各线能力适应情况见表。铁路隧道(一桥)能力适应情况表研究年度平行运行图能力(对)客车(对)客车使用能力(对)能力富余(对)2015(一桥)102.84587422020(隧道)340512041532030(隧道)34070204134注: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率取0.85铁路二桥能力适应情况表研究年度平行运行图能力(对)客车(对)货运量(万吨)货车使用能力(对)货运输送能力(万吨)能力富余(万吨)2015188.51956901291070350132020188.51475001391160241022030188.5119437146121412704注:客车扣除系数取2.4,货车使用能力系数取0.9钱江铁路新桥列车通过速度按200km/h计,各种列车在本段需限速200km/h运行。由于部分列车在杭州东或杭州南停车,停站列车将多占用一定的区间通过能力,因而产生额外的扣除,列车平均扣除系数取1.5。列车追踪间隔采用min, 天窗时间取h,区间通过能力使用系数取0.9,计算钱江铁路新桥线路通过能力见表。钱江铁路新桥能力适应情况表区段年度平行运行图能力(对)使用能力(对)客车(对)能力富余(对)沪杭长场引出的双线201534020456148202034020498106203034020412876宁杭甬场引出的双线201534020448156202034020472132203034020498106从以上能力适应性分析看,过江通道能力可以满足研究年度过江客货运输需要,并有一定富余。四、建桥的必要性和优越性1缓解杭州铁路枢纽过江能力紧张的局面目前杭州枢纽的过江运输任务由铁路一桥和铁路二桥共同承担,但是由于铁路一桥为单线桥,通过能力有限。研究年度由于杭甬客专、宁杭铁路等新线的建设,枢纽过江运量有较大增长,根据预测,2015年重车方向过江运量为客车168对、货运量5960万吨,既有钱塘江大桥能力远远不能适应运输需要。开辟新的过江通道迫在眉睫。2是满足点线能力协调要求,发挥系统最大效益的需要。根据既有大桥能力与预测运量的适应性分析,既有大桥的能力仅能满足既有客货运运输需要,而研究年度初期建成的沪杭甬客运专线的客车全部为过江客车,宁杭铁路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过江客车。根据需求预测, 2015年的过江运量将达到客车168对、货运量5960万吨,但是既有的过江通道不能满足需求,这将严重影响相关线路的利用能力。因此,新建钱江铁路新桥是满足点线能力协调要求,发挥系统最大效益的需要。3增加枢纽内铁路运输的灵活性铁路钱江新桥建成后,与现有的铁路钱塘江一、二桥可连成一个铁路环线,形成环形格局,会给运营调度带来更大的机动灵活性。第三章 桥梁建设条件与桥位选择一、桥址地理位置及其铁路线路关系本项目位于钱塘江干流杭州市河段,北岸为杭州市彭埠镇,南岸为杭州市萧山区。项目桥址位于杭州铁路枢纽既有钱江铁路二桥上游约40m处,向北接改建后的杭州东站客专场,向南引入萧山站客专场,是沪杭甬客运专线杭甬段和杭长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桥址建桥条件(一)桥址地形地貌、地面建筑及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情况本桥跨钱塘江,河道平面蜿蜒,两岸地势平坦。钱塘江杭州侧大堤(8m宽道路)外为采沙场、仓库、道路等,建筑物密集(无高层建筑物)。桥梁跨越的既有城市道路主要有航海路(路幅宽13.5m,机非混行,机动车道为双向4车道)外,其余等级均较低,跨越的规划道路有凤起路和钱江路延伸线,规划凤起路和本线相交的里程为hyck2+563;规划钱江路延伸线和本线相交的里程为hyck2+937。此外,规划的车站南路在线位西侧约95m处与线位并行。萧山侧大堤(6m宽道路)外分布苗圃、鱼塘等,建筑物较少。(二)河道及其演变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上游山岳起伏,源短流急,山洪量大,河床比降大。下游地热势平坦,江宽水江,受海洋潮汐影响,桥址区河段位于钱塘江下游,距杭州湾出海口的杨子角约185公里,属平原蜿蜒型河流,河湾较多,河床受山洪与潮汐的交替冲击,河床变化在非汛期时以潮汐作用为主,汛期时以山洪作用为主,形成洪冲潮淤的现象特别明显,从历年资料所得,主槽的冲淤变化大于滩地,最高可达9米。深泓线沿弯曲河段凹岸往返摆动于两岸塘堤之间。解放后,钱塘江得到了有计划的综合治理,特别是1979年以后,杭州岸围垦筑堤,将河床压缩300余米,目前桥址处南北防洪堤间净距约1286m(2006.11初测数据),主槽冲刷加深,深泓线摆动幅度在500米左右,目前主槽偏于杭州岸。(三)气象、水文及防洪1气象杭州市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北缘,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有一些明显的特殊气候现象:如寒潮、雾、梅雨、台风、春秋季低温、干旱等。(1)日照: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8002100小时,平均年日照百分率为4148,每年7、8月份,日照时数在220小时以上,冬季一般在120150小时以下。(2)气温:常年平均气温15.317.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05.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428.9,极端最高气温42.1(1930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10.5(1966年1月24日),冬季土层冻结深度为2030cm,冬季最大积雪厚度23cm(1997年),基本雪压0.4kn/m2,年平均结冰日数为39.5天。(3)湿度:年相对湿度80左右,月平均相对湿度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总的来说各地相对湿度变化都不大。(4)降雨:杭州市年平均降雨量1100mm1600mm,各地平均降雨日为150160天,年最大降雨量2356.1mm(1954年),年最小降雨量954.6mm(1967年),降水以春雨、梅雨(46月)、台风(79月)为主,月最大降雨量为514.9 mm(1954年5月)。(5)风况:78月份杭州市常受太平洋台风影响,带来狂风暴雨,台风袭击本流域每年约23次。杭州气象站实测最大风速28m/s(1967年8月),风向为ese,春季及冬季多北风,汛期多东南风,最大台风达12级,风速34m/s。基本风压0.35 kn/m2。2水文(1)流域概况钱塘江古名浙江,亦名渐江;钱塘江一名原指流经钱唐(塘)县的河段,民国时期方作全江统称。钱塘江有南、北两源。北源长于南源56km,而南源集水面积和年径流量均为北源的1.7倍。北源源出安徽省休宁县皖、赣两省交界怀玉山脉主峰六股尖东坡,自上而下称大源、率水、浙江、新安江;南源源出休宁县南部的青芝埭尖北坡,从上而下称齐溪、马金溪、常山港、衢江、兰江。两源在建德县梅城镇汇合后称富春江。富春江水力发电站(以下简称水电站)大坝以下的富春江下段受潮汐影响,为钱塘江河口区以径流作用为主的河流段;浦阳江汇入后为河口区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的过度段,再向下至海盐县澉浦长山闸与慈溪市西三闸的连线进入河口区以潮流作用为主潮流段(河口湾杭州湾),在杭州湾湾口断面(上海市南汇县芦潮港闸与宁波市镇海区外游山的连线)注入东海,全长494km,流域面积54349km2。流域内地势自西南、西北逐渐向东北倾斜,上游山峦起伏,源短流急,山洪量大,河床比降大,衢州以上河床比降为0.5,建德至芦茨埠河床比降为0.15;下游地势平坦,江宽水浅,受海洋潮汐影响,潮区界原在富春江的芦茨埠附近。富春江电站大坝建成后,潮区界在大潮期仍可达电站大坝下;潮流界在闻家堰与富阳之间,随洪水径流量的大小、江道地形冲淤变化、潮汐的大小、台风等因素的影响,潮流界会上下移动。钱塘江干流上富春江的芦茨埠设有水文观测站,沿江还设有不少水位观测站(闻家堰、闸口、七堡、仓前等),都有较长时间的潮位观测资料,其中以闸口潮位站观测的年代最长,从1915年起(其中19371947年因抗日战争停测)至今。(2)径流特征钱塘江径流具有明显的年内和年际变化。年内存在洪枯际之分,3月或47月为丰水期,径流量占全年的70左右,大洪水主要出现在57月,8月次年2月或3月为枯水期;径流量年际间变化也较大,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之比达4.15,且多年连续丰、枯水文年交替出现,上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径流偏枯,50年代、70年代及90年代则较大。钱塘江流域洪水形成与大小,主要与降雨强度的大小有关。5、6月份太平洋季风与北方大陆气团相持于本流域中,暴雨常在新安江与兰江地区发生,若两气团相持过久,将产生降雨面广、持续时间长、强度大的洪水,如1955年6月在浙、皖、赣三省交界干流上缘马金站(浙江省开化)七日点雨量达589.4mm,在富春江的芦茨埠水文站实测到1955年6月22日洪峰流量达29000 m3/s,是1878年以来钱塘江流域百年来的特大洪水。钱塘江流域水文测站以芦茨埠水文站为代表,控制面积3.16万km2,占全流域63.3%。1930年开始观测水位,流量记录始于1932年,其中缺1936年以及19421946年共六年资料。1969年初,富春江水库蓄水运行,芦茨埠测流任务即告终止。自此开始,富春江电站刊布根据发电机组出力及水头推算的日平均流量资料。1973年,七里泷水文站开始测流,刊布资料至1990年。该站建于富春江电站下游1770m处,控制面积比芦茨埠增加0.48。整理这些径流资料得流量特征如下表。芦莰埠水文站流量特征(19322004年)项 目数 值出现时间多年平均流量952 m3/s最大年平均流量1710 m3/s1954年最大洪峰流量29000 m3/s1955年6月22日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300亿m3最小年平均流量412 m3/s1979年最小枯水流量15.4 m3/s1934年8月22日1960年建成的新安江水库(库容为178.6亿m3)对径流的影响较大。水库建成后削减了洪峰流量,也减少了大洪水的出现次数,使流量在年内的分配趋于均匀。根据研究,上游建库后芦茨埠、闻家堰各种频率的洪峰流量列于下表。新安江建库后芦茨埠、闻家堰两站洪峰流量 单位:m3/s频 率0.2%0.33%1%2%5%10%20%芦茨埠30700284002310021600173001524013130闻家堰34700322002640024600199001754015000(3)潮汐钱塘江自富春江电站以下属感潮河段。外海潮波由口外从东南向西北传入杭州湾后,受喇叭形岸线的影响,急剧变形,高潮位抬高,低潮位降低,潮差增大。又受柯氏力和几股潮波交汇的影响,北岸潮差大于南岸:港口北岸芦潮港多年平均潮差为3.18m,湾口南岸镇海则为1.71m,相差1.47m;从湾口向内,南北差值渐小,至金山以西,南北潮差相近。传至澉浦,潮差最大,曾达8.93m,每年最大潮差在8m以上者屡见不鲜。澉浦以上受河床抬升影响,潮差逐渐减小。澉浦多年平均潮差为5.58m,到杭州闸口仅0.52m;涨潮历时,澉浦为5.5小时,闸口仅1.75小时。潮汐性质属不正规半日潮。自乍浦至闻堰有一段长达130km的水下沙坎,坎顶位置在仓前至七堡一带,坎顶高程随上游径流的大小而变化,呈洪冲枯淤的规律。(4)涌潮杭州湾呈喇叭形地形,闸口附近江面宽约1km左右,至干浦附近扩宽至20km左右,至乍浦达30km左右,至出海口杨子角则扩宽到100km左右,潮汐吞吐量大。在历年洪水与潮汐的往返作用下,河口段水下形成巨大沙坎。由外海进入河口的潮波,在平面受到喇叭形地形的束窄,断面上受到水下沙坎的抬升,潮波发生变形,使涨潮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增长,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随着向上推进,潮波变形加剧,波峰陡立而快,波谷平缓而慢,在大尖山附近潮波破碎形成涌潮现象(潮波水面水质点运动的速度大于潮波传播的速度开始破碎)。涌潮高系指潮波前端水面以上直立的水体,其对建筑物产生的冲击力称涌潮压力。涌潮到达时几分钟内潮位猛增,涌潮猛增过后,潮位继续升高直至高潮位。最大动水压出现在潮到后数秒钟至数分钟之间。涌潮的大小除与江道地形有密切联系外,还受到台风等气候因素的影响。若当年洪水势力强时,受洪水影响,河势顺直,冲刷比较深。当潮水来时,上潮流程短,沿途阻力损失小,潮水易涨易落,潮差比较大,涌潮也相应比较强;反之则涌潮较弱或消失。涌潮高度在盐官镇观测到的一般为12m,最高2.5m,历史记录曾达3.7m,往上游逐渐减低,一般到闸口附近涌潮形成的直立白墙消失。涌潮高度是影响涌潮压力大小的最主要参数。涌潮传播速度在盐官镇通常为57m/s,最大可达12m/s,七堡一般为3.5m/s,最大可达5.2m/s,闸口一般为2.7m/s。涌潮现象出现在每月农历初一及十五大潮前后几天,最大涌潮出现在农历8月15日前后,一年之中,一般在农历8、9月涌潮最大。既有钱塘江二桥设计时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原名)曾对涌潮压力作初步研究,得出结论:按百年一遇频率桥位附近的涌潮高度在2m上下,涌潮对结构物的作用力推荐值为4.8t/m2,十年一遇的频率时,推荐值为3 t/m2,作用力的垂线分布在潮差高度内按矩形计算,低潮位以下按零处理。涌潮压力的横向分布:一般而言,高滩部位较小,在深浅交接部位较大,而在深水部位不出现涌潮,但考虑到河床变迁,为安全计横向分布不考虑有差异。(5)水文计算特征值潮汐、洪水、江道地形等诸因素对潮位、流量及流速均有较大影响,而后三项的最大值并非对应出现,天然状况下各种组合情况较为复杂,需求得最不利组合情况下的设计资料。本次可研设计暂利用既有钱塘江二桥设计数据如下:设计潮位为+7.85m,相应流量为21300m3/s,相应流速为2.0m/s.设计流量为29800 m3/s,相应潮位为 +6.49m,相应流速为3.36m/s.设计流速为3.46m/s(全断面平均流速),相应潮位为 +6.07m,相应流量为28800 m3/s.最大潮流量为17600 m3/s,相应流速为2.19m/s,相应潮位为 +6.20m.3防洪钱塘江防洪的流域性工程措施主要为新安江水库和富春江下游两岸的堤塘和海塘。(1)新安江水库新安江水库总库容为216.26亿m3,设计防洪库容为37.66亿m3,工程于1960年竣工。新安江水库对削减下游洪峰流量起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富春江电站下游芦茨埠站在新安江水库建成前的1%频率的洪峰流量29400 m3/s,经调蓄后可削减为23100 m3/s,闻家堰1%频率洪峰流量33300 m3/s,经调蓄后可削减为27000 m3/s.但钱塘江的洪、潮水位,一方面受新安江下泄流量及新安江至杭州闸口段区间流域面积10400km2的来水影响,另一方面还受钱塘江江道地形、潮汐和风浪增水等的影响,影响因素较为复杂。(2)钱塘江海塘、堤塘钱塘江杭州段北岸海塘、江堤根据自然地形可以分成二大段,一段是自白塔岭至下沙的海塘,另一段是白塔岭至周浦的江堤。杭州市区范围的钱塘江北岸堤线全长63.5km,南岸堤线长约8km,共计81.5km。现有的城市防洪封闭防御能力显著偏低。据防洪水位分析,百年一遇洪水位为8.47m,而现有的防洪高程仅在7.828.6m,只相当于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近三十年来江道整治缩窄之后,现有的防洪封闭线堤塘已从原来临江一线退居为二线、三线塘。根据国颁防洪标准和杭州城市等级,杭州两岸的堤塘为一级堤防工程。其中北岸钱塘江大桥至三堡段防洪标准取用500年一遇高水位,近期按100年一遇标准实施;三堡至下沙为200年一遇防洪标准,近期可按100年一遇标准实施。(3)钱塘江防洪堤钱塘江规划防洪堤线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时,原有的防洪堤线如下沙东部三号大堤、滨江区南沙支堤等保留。钱塘江北岸堤线钱江大桥上游至周浦段,原有上泗支堤和旧海塘,自60年代后在支堤外筑堤围田和建珊瑚沙水库及珊瑚沙水厂,现沿江有上泗南北堤和之江路堤防工程。珊瑚沙水库为杭州主要供水水源,之江路为杭州至桐庐、富阳主要通道,公路处侧已于1996年新建二级堤防,该段堤线规划按上泗南北堤、之江路防洪堤新建防洪封闭堤线。钱江大桥以下至下沙段,钱江一桥至南星桥杭州木材厂堤段长约4km,堤内为山体前一狭长条带,根据江道整治规划和城市规划,将现有岸线适当外移,以利岸线光滑平顺,经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院堤线分析论证,堤线外移量不大,对行洪安全无碍。木材厂以下的其余堤段,规划为利用现有临江围堤加固加高建成防洪封闭线。钱塘江南岸堤线,自半爿山至七甲渡口为杭州市城区南岸部分,长约18.0km。该线与萧绍平原相连,原有南沙支堤屏护。自60年代丘支堤外又逐年建有围堤,围堤符合沿江冶导线,沿江围区已建有不少工业基地和度假旅游开发区。规划该段堤线为临江围堤加固加高建成防洪标准堤,与上下游萧山海塘组成南岸封闭线,其中钱江大桥下游局部堤线内凹堤段可适当顺直新建防洪堤。2006.11初测时实测桥址处杭州侧堤顶高程为9.76m(采用1985国家高程,下同),萧山侧为10.08m,防洪能力为五十年一遇。(四)通航根据浙江省交通厅关于南京至杭州至宁波铁路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意见(铁计函2006121号),本桥设计按级通航标准,最高通航水位+7.95(吴淞)(即1985国家高程+6.07m),净高10m.原钱江二桥设计通航水位7.28,通航净高6.07m.(五)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震动参数工程地质:1地形地貌拟建的钱江大桥桥址区属于海相河相沉积,地势平坦,多辟为村舍及少量耕地。2地层岩性经过本次勘察揭示,地段表层多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q4al)形成的粉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及粉土、粉砂,下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形成的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j)粉砂岩。各地层根据岩性特征自上而下可分为12层,现将各层主要特征简要叙述如下:人土填土层(q4ml)(1)杂填土:灰色,松散,由粉土及较多的碎石砖块组成。仅在jz-069-w13w14钻孔见之,层厚1.22.9m。全新统冲积层(q4al)(2)1粉质黏土,褐黄色,软塑,含铁锰质结核。本层见于jz-069-加1、jy-069-w17钻孔见之,层厚2.14.8mm。标准贯入试验6.8击。(2)2粉土,黄灰色,潮湿,稍密中密,稍具层理,夹少量粘性土薄层,含少量云母碎片,摇震反应迅速。本层见于jz-069-加1、jz-069-w13w14、jy-069-w17w18钻孔见之,层厚4.417.1mm。标准贯入试验7.39击。(2)3粉砂,灰色,饱和,稍中密,含云母片,及少量有机质,含粉土薄层。本层见于jz-069-加1、jz-069-w13w14、jy-069-w17w18钻孔见之,层厚4.417.1m。标准贯入试验10击。(3)淤泥质粉质黏土,浅灰色,流塑,局部软塑,含少量贝壳及腐植质,局部夹粉土薄层。属高压缩性土。本层见于jz-069-w13钻孔见之,层厚平均2.1m。(4)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含大量铁锰质结核韧性高。本层见于jz-069-加1、jz-069-w13w14、jy-069-w17w18钻孔见之,层厚0.911.8m。标准贯入试验10.65击。(4)1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色,流塑。属高压缩性土。本层见于jz-069-w14、jy-069-w18钻孔见之,层厚1.43.5m。标准贯入试验1.75击。(4)2粉砂,褐黄色,饱和,中密,含少量云母碎片混少量黏性土及少量粉土。本层见于jz-069-w13钻孔见之,层厚3.9m。标准贯入试验10.5击。(4)3中砂,褐黄色,饱和,中密,含少量云母碎片混少量黏性土及少量粉土。本层见于jz-069-加1钻孔见之,层厚4.0m。标准贯入试验20.3击。(5)细圆砾土、砾砂,局部夹粉质黏土,粉质黏土呈透镜体,灰色,中密,饱和,细圆砾占全重的4560%,粒径以0.22cm为主,卵石占全重的1520%,砂占1015%,其余为黏性土。本层于jz-069-w13w14、jz-069-加1、cz6、cz8、cz9钻孔见之,层厚13.621.57m。动力触探平均值n63.511.8击(修正后)。(5)1粉土,中密,饱和。本层于cz8、cz9钻孔见之,层厚3.744.85m。(5)2中砂,中密,饱和。本层于本层于cz8、cz9钻孔见之,层厚3.925.32m。根据钻探揭露,下伏岩层为侏罗系(j)泥质粉砂岩。(6) 泥质粉砂岩,棕黄红色,全风化,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原岩结构不明显,岩芯风化成土状及少量碎块状,手扳易碎。本层见于jz-069-加1钻孔见之,层厚7.2m。动力触探n63.55.88击。岩土基本承载力时代成因地层编号岩土名称岩土状态岩土力学参数的建议取值内摩擦角(度)凝聚力c(kpa)压缩模量es(mpa)饱和抗压强度(mpa)基本承载力(kpa)q4ml(1)杂填土(无)q4al(2)-1粉质黏土软塑1430120q4al(2)-2粉土饱和23.181615.14100q4al(2)-2-2粉质黏土软塑9.15120q4al(2)-3粉砂饱和15.71100q4al(3)淤泥质粉质黏土流塑306.03.9260q4al(4)粉质黏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