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新闻媒介与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以山西“黑砖窑”事件为例.doc_第1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新闻媒介与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以山西“黑砖窑”事件为例.doc_第2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新闻媒介与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以山西“黑砖窑”事件为例.doc_第3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新闻媒介与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以山西“黑砖窑”事件为例.doc_第4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新闻媒介与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以山西“黑砖窑”事件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传播学论文-新闻媒介与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以山西“黑砖窑”事件为例关键词:利益表达社会转型新闻媒介摘要:基于言论自由的利益表达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多元社会的平衡机制在于不同利益主体的公平博弈及其共识形成,这是社会和谐的真正基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促进了不同利益主体的觉醒,但现有制度安排却无法将大多数利益表达纳入体制化渠道,致使当代中国的利益表达呈现出以体制外的非结构化表达为主的特征。新闻媒介作为这一制度困境下的替代方式,发挥着重要的利益表达功能。但处于体制悖论下的新闻媒介作为一种组织化的非结构性表达方式,本质上依然处于从国家回归社会的过程之中。作为主流意志的表达者,媒介在现有的制度架构中其本身自由表达的合法性建构尚处于现在进行时态,它无法平衡表达不同利益主体的立场和要求。因此,媒介对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是局部的、有限的,具有偶发性。Abstract:Interestarticulation,basedonthefreedomofspeech,isthefoundationofmoderndemocraticpolitics.Oneimportantfactorofthemechanismofbalanceinapluralisticsocietyisthejustinterest-gamingandconsensus-formingprocessinvolvingdiversesocialactors,whichisthefoundationstoneforconstructingaharmonioussociety.Theawarenessandidentificationofself-interesthasbeenpromotedbythesocialtransformationofcontemporaryChinasincelate1970sreform.However,theexistinginstitutionarrangementscannotsatisfymuchoftheincreasingdemandsofinterestarticulation,especiallythoseofthevulnerablegroupswhohavetochoosethenon-structuralizedmeansoutsidethepoliticalsystem.Newsmediaplaysanimportantroleasanalternativeinthisprocess,butitalsooperatesinanorganizedbutnon-structuralizedroutinewithinstitutionalantinomy,strugglingtogetridoftheparty-statecontrol,strivingforsubjectivity.Therefore,themediasystem,asastill-constructingsocialinstitution,cannotsufficientlyexpressthediversedemandsofdifferentsocialsubjects,includingthevulnerablegroups,inabalanced,justifiedandroutineway.Keywords:InterestArticulation;SocialTransformation;NewsMedia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转变,由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阶级结构演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多阶层利益博弈过程。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中央集权的强力制度安排和政策形成机制遭到了阶层利益日益分化的挑战,集中于社会精英集团的高度整合和统一的社会合意形成机制面临着日益凸现的多元化利益表达需求的压力。这种压力迫使当代中国的基本制度安排不得不在利益表达和利益实现的机制方面逐步进行相应的渐进式调整,以适应利益高度分化的改革时代重新整合的“和谐社会”吁求。尤其是在社会分化鸿沟不断加深以至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挑战的背景下,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日益引起各界关注。(李培林,2003;薛晓明,2005;李涛,李真,2006;潘毅,李婉薇,2006;张汝立,2006,等)在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方面,当代中国的新闻媒介扮演着重要角色,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囿于体制障碍,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困境。本文以2007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山西“黑砖窑”事件为主要实证材料,对转型背景下当代中国的新闻传媒与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之间的关系及其制度背景进行初步的分析。社会转型与利益表达言论自由的表达权利是现代民主政治架构的基础性要素,其出发点在于明确任何统治或者政策合法性的唯一根本性来源是民意的合理表达及其授权。在一个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由于实际利益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因此不同利益群体对自我利益的主张及其自由表达就成为公共政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这种表达所形成的社会合意是社会不同利益群体公平博弈的产物,它既是政策合法性的来源,也是实际政策运作机制的起点和归宿,因此,具有理论逻辑和现实操作的双重意义。因此,利益表达(interestarticulation)作为言论自由权利的延伸,成为现代政治分析的基本范畴。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近三十年时间内,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集权政治体制造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层面中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渗透,社会成员通过城市的单位制度和农村的公社制度被高度整合进国家机器的运作逻辑之中,社会公共空间萎缩到几乎为零。(杨广斌,2003:192-203)随后始于1978年的三十年全面改革开放,尽管呈现出一种可控的放权式改革模式(徐勇,2003),但依然对改革前高度集权的社会体系形成了冲击,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在社会阶层构成方面,20世纪90年代全面启动的市场化改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阶层的迅速分化和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最终由原来的工农为主体的简单的阶级结构演变为由十个主要的社会阶层所构成的多元化的社会结构。(陆学艺,2002:10-23)社会结构的这种变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再分配。市场化改革所不可避免的贫富分化,在促进改革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分化的矛盾和冲突,以至形成了一种近乎断裂的失衡社会结构。(孙立平,2003,2004,2006)在这种利益分化的背景下,出于维护自身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的需要,不同社会利益群体在利益博弈的过程中逐步萌芽了利益表达的意识和要求。这种利益表达作为试图影响政治和政策决策的意图化行为,以一种“以言行事”的方式凸现出当代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高涨。这是改革所带来的积极现象,是利益分化及其冲突博弈的直接产物,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与纯粹的乌托邦信念主张的表达有着很大的区别。这种日益强烈的表达需要,对现存的体制构成了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只有一种能够合理平衡不同利益要求及其共识的新型制度才能起到修补社会裂痕的作用,这对制度变革提出了迫切要求。但由于传统政治和社会体制转型的渐进性所带来的制度惯性和制度依赖,新兴群体的利益表达往往与现存体制对利益整合及其实现的有限容纳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因此,当代中国的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也呈现出一定的无效性和无序性。我们可以从“组织性”和“结构性”两个维度对当代中国的利益表达进行衡量,如下图所示(冯繁,2007):其中,“组织性”是指表达主体的“自组织性”程度,即主体的利益表达在多大程度上是在有组织的社会群体的支持下经过归纳的系统化论述。有组织的表达显然比无组织的那些凌乱和散漫的表达更为有效,它有助于形成强大的表达主体与社会体制进行平等对话,增加利益实现的可能性。而“结构性”则是指利益表达的活动及其议题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被现有的制度体系所吸收,变为体制内部的合法化表达,从而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政策依据。从这两个指标出发,就可以把当代中国的利益表达分为有组织的结构性表达(例如国家立法机关的表达渠道)、有组织的非结构性表达(例如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声音)、无组织的结构性表达(例如信访制度)以及无组织的非结构性表达(例如自残等个人极端行为)。这样的归纳基本上囊括了目前中国社会主要的利益表达形式。新闻传媒与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新闻传媒是上述利益表达过程,尤其是对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的重要一环。相对于政府官员、企业主、知识分子等强势群体,以农民、农民工和城市失业人群为主体的弱势群体作为改革利益重新分配过程的利益受损者,处于社会空间的边缘地带,他们不仅在经济和政治利益方面处于实际的劣势地位,而且在利益表达能力和机会方面处于更加严重的权利贫困状态。尤其是农民工群体,由于身处城乡二元体制矛盾的边缘地带,现有体制无法为其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致使这一群体在迁徙、居住、工作、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处于严重的权利真空状态。(洪朝辉,2007)在现有体制导致这些群体内部的自组织性较低,从而无法使其成为具有足够的与体制进行对话资格的独立主体,而且法律和其它表达渠道也存在种种体制障碍的情况下,新闻媒介的表达渠道成为这些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重要选择之一。在举世震惊的2007年山西“黑砖窑”事件中,起点就是事件中的受害者向河南电视台的记者求助,从而引出了事件的全部真相及其后续的政策效应。2007年5月9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及记者付振中接到一个走失孩子家长的求助电话。从此的一个月内,他三赴山西,和丢失孩子的家长一起辗转山西各地黑砖窑寻找孩子,采访拍摄到的“黑砖窑”现场的骇人画面,在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播出后,使得舆论哗然。镜头里的那些人间地狱般的工人工作场景,成为这起事件的最重要的导火索。(田磊,2008)自从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以来,诸如此类的令人震惊的新闻事件就不断涌现,反复刺激着公众的敏感神经。这些本该在制度框架内加以化解的矛盾冲突和丑恶现象,却由于制度的内在缺陷和无能而把新闻媒介推到了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最前沿。然而,这种媒介利益表达由于地方存在的政商合谋而往往遭遇到信息机会主义的障碍,即媒体本身所面临的就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制度环境。(陈力丹,易正林,2007)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山西就存在大量的黑砖窑奴役现象,但当时媒体的报道昙花一现,并没有对这一社会丑恶现象构成多大的挑战,以至于这一现代“奴隶制度”在山西存在了十年之久,才得以彻底曝光,并得到纠正。这充分反映出在现有体制格局下,媒介的利益表达存在着内在的局限性。当代中国的新闻传媒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呈现出与当代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的二元改革格局相类似的特征。一方面,它作为一种党和政府的喉舌与政策宣誓手段而存在,坚持党性原则作为自己的最高政治原则,并在制度博弈过程中小心翼翼地沿着制度框架的边缘进行利益的最大化运作。另一方面,社会利益的多元化转型也迫使媒体本身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和社会定位,坚持公共利益表达的新闻专业作为一种新的职业操作和伦理标准,逐渐成为行业内部的通行规则体系,也成为公众对传媒的评价标准。但这种原则体系的贯彻,也体现出很强的现实性考量。正是市场化利益驱动下对受众趣味的追逐和再创造,驱使媒介不得不以一种公共利益的申张者和捍卫者的姿态出现。但这种姿态与媒介制度安排中的固有边界形成了拉锯式的冲突和悖论。媒介产权和权责归属的模糊状态,政治与产业二元属性之间的冲突,政府管制和市场驱动之间的抵牾,以及政治意识形态本身的内在矛盾,都使得媒介在话语操作层面呈现出自我分裂的矛盾症候,亦在行业效率的提升和职业伦理的培育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困境。(胡正荣,李继东,2005;陈力丹,2007)但尽管如此,媒介从业者作为市场化条件下的行动主体,也积极地将这种张力转化为进行非体制化表达的机遇,在边缘与中心、前台与后台所构成的权力场域中,不断重塑着自身所处的体制环境。(Pan,2000)这种驳杂的媒介制度景观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媒介实践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哈贝马斯,1999)也不是完全的传统意义上的宣传工具,其运作的实际效应必然是复杂而多变的。这些制度性要素都对当代中国的新闻传媒作为一种特殊的利益表达手段构成了实质性的制约,使得传媒的利益表达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有组织无结构”的特征。换言之,媒介对社会主体利益的表达尽管呈现出高度组织化的特征,但由于其自身内在的体制困境,亦无法形成体制内部的有效表达,在形成政策决策和利益平衡机制方面的实际效用是严重不足的。由于媒介作为社会建制的独立性相对缺失,其效用的发挥也只有依赖于媒介体制内部的上游权力主体的重视,才能引发实际的政策效用。在“黑砖窑”事件中,媒介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促成最后的纠正效果,实质上并不是媒介单独发挥作用的结果,而实际上是当代中国的各种利益表达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媒介与其他利益表达方式之间形成了互动的动态机制。按照对事件的曝光和发展线索的历时性分析,这种互动机制呈现出以下的发展过程:1.通过无组织的非结构性表达来形成事件的导火索在“黑砖窑”事件中,这主要表现为被迫害者本人的反抗或者相关利益攸关方的具有极端化色彩的个体行动。作为2007年被全面披露的第一起“黑砖窑”事件,洪洞县案例的实际导火索就是失踪孩子家长的求助电话。实际上,早在2007年洪洞县黑砖窑事件曝光的前一年,就有媒体对发生在山西的此类事件进行过报道。但在当时,此类事件之所以引起舆论注意,乃是因为当事者个体行动的戏剧性或者新闻价值。例如,早在2006年4月,华商报就以“78岁老母千里寻儿解救黑砖窑30农民工”这样标题报道了山西的“黑砖窑”现象。(孙洪伟,2007)但从新闻报道的内容看,当时媒体的表述重点是突出新闻故事中主体行为的特异性,而不是对这一现代“奴隶制”丑恶现象进行深入挖掘和揭露,当事人的行为成为可歌可泣的传奇和佳话,却没有在媒体叙事中演变为对体制问题的深层追问和质疑,情感叙事战胜了体制叙事,致使广泛存在的奴役现象再次被拖延至一年之后才被彻底披露。显然,进行无组织非结构性的利益表达的主体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才有可能引起舆论或者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悖论在于,利益表达主体越是要引起关注从而达到利益诉求的目的,就必须要冒着更大的风险来采取这种行动。例如,在近几年频频发生的农民工以极端方式讨薪事件中,当事人往往采取威胁自杀的手段来唤起关注,从而对相关当事人和政府构成压力。但这种压力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