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民主实验和新闻改革——美国公共新闻事业思想评析.doc_第1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民主实验和新闻改革——美国公共新闻事业思想评析.doc_第2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民主实验和新闻改革——美国公共新闻事业思想评析.doc_第3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民主实验和新闻改革——美国公共新闻事业思想评析.doc_第4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民主实验和新闻改革——美国公共新闻事业思想评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传播学论文-民主实验和新闻改革美国公共新闻事业思想评析关键词:公共新闻事业记者角色新闻理念公共生活摘要: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美国公共新闻事业既是一场新闻改革,也是一场改良美国民主的社会运动。是近年来较为集中的体现了美国新闻思想和社会思潮变迁的“实验”行动,并引发了学术界对于传统新闻和民主理念的激烈争议。在此理解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把历史关照和现实分析结合起来,揭示并分析公共新闻事业发展历程中人们对媒介的角色认知、新闻理念以及民主参与观念的分歧和冲突。公共新闻事业是近年来由美国新闻业界发起,学界助力的一场新闻改革行动。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已基本消歇,发展历史并不算长。但恰如其开放性的定义结构(对公共新闻事业的理解可以是“一场运动,一门哲学还是一种新闻模式”(Zelizer,B.,1999:154)一样,它不仅仅是一场发生在新闻业内部的改革,也是一次完善美国民主的社会实验。作为美国新闻史上“最有组织的新闻事业的社会运动”(Schudson,M.,1999:118),当代美国流行的种种社会思潮,如社群主义、审议民主等都可从中找到“印记”,使其成为了一个观察美国社会行动和民主思想变迁的理想对象。鉴于此,本文的重点不在于梳理公共新闻事业的业务经验和发展历程,而是试图将其还原到美国社会和媒体生态的真实场景中去,考察并分析这场“民主实验”如何体现了美国媒介及新闻工作者角色认知、新闻理念的冲突,以及人们对民主和参与观念,特别是对社群生活、公共生活理解上的分歧和争议。综合各家见解,笔者认为,公共新闻事业的缘起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1988年美国总统大选投票率的低下(50.1,笔者注)和“赛马式报道”引发了人们的不满;(Carey,J.,1999:57),第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社会日益严重的“政治疏离”(depoliticized)现象和公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低落促使一些学者开始反思传统的新闻理念;第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思潮,特别是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和审议民主(DeliberativeDemocracyTheory)思想的影响。由此可见公共新闻事业支持者们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日益远离公众的美国民主政治。这个论断并不新鲜,自进步主义时代(Progressiveera)以来,新闻事业和民主促进就一直是美国新闻界强烈关注的话题(Schudson,M.,1978:106)。但不同于前人看法的是,他们认为美国民主当下的结构性失衡是“媒体失灵”的后果,所以要改革新闻界来复兴民主,这就意味着媒体不应再是中立、分离的守望社会,而要积极介入民主生活中。在公共新闻事业的“实验”中,这种理念和传统的新闻和民主理念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和冲突。一、公共新闻事业与记者角色嬗变:从“看门狗”到“公正的参与者”和西方“左派”学者主要批评默多克式的联合媒体巨头不同的是,公共新闻事业支持者们着重将批判的火力指向了托管/专业主义新闻事业。舒德森曾总结出美国新闻史上三种与民主关联的新闻模式:第一、市场模式(MarketModel);第二、鼓吹模式(AdvocacyModel)1;第三、托管模式(TrusteeMode)。也即以客观性为规范和信念的专业主义新闻事业。它和声名狼藉的市场模式新闻事业一样都是公共新闻事业宣称要挑战和改革的对象。舒德森认为,真正的民主不仅意味着媒介和政治的制衡,还必须要有公众的参与,而不管是把受众看作是被欲望主宰的“消费者”的后者,还是把受众看作是“注意力分散的公众”(TheDistractedPublic)的前者,都远离了公众,都要为当代美国社会“民主病”负责任。托管新闻事业的立论基础是:公众把自己的知情权委托给新闻工作者,就像病人把自己的身体交给医生一样。媒体是公众当然的“托管人”。但在公共新闻事业支持者看来,这种委托关系其实只是一种假设。因为尽管公众是名义上的委托人,但对于媒体运作却完全没有发言权,也无法行使监督权利。并且托管新闻事业只认可高高在上的专家判断,让没有理解力的公众愈发对社会事务看不懂。结果就如凯里批评的那样,“独立”的新闻界成了拥有强大权力的真正的第四等级,公众渐渐地变成了政治剧院里的消极观众,而不是政府事务和民主对话的参与者(Carey,J.,1999:5556)。这就形成了一个绝妙的讽刺:以公众名义取得合法性的媒体却远离公众。这正是“民主疏离”问题的根子所在。事实上,外界对新闻界“反公众”的猛烈攻击从其还处于繁盛期的六十年代便已展开了。当时的民意测验不断表明,新闻工作者已经不被公众信任,并日益被看成是政治改革的阻碍(Campbel,C.,1999:xiii)。凯里甚至认为,“水门事件”是托管模式新闻事业的最高峰,但也是其死亡的前奏(Carey,J.,1999:59)。为了让民主游戏继续下去,美国新闻界过去50年里已经进行了四次改革:“社会责任论”,新新闻主义,全国新闻评议会(NationalNewsCouncil),以及公共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前三次不同的是,公共新闻事业是第一次来自于新闻事业内部的、自觉的组织化集体行动(Carey,J.,1999:58)。而在支持者们的谋划中,公共新闻事业“拯救民主”的办法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一句话:记者不仅要报道新闻,更要发起、组织和规范公众讨论。如坎贝尔所言:“我们主要的贡献不是提供信息或理解,而是规范什么话题值得关注、交谈和进一步的质询”(Campbel,C.,1999:xxix)。比如罗森等人认为,记者不仅是报道新闻的人,还是一个公民,应当充当“社会生活的发动机和领导者”(Rosen,J.,1994:13)。但对于支持者们所开出的这一剂疗救美国民主的药方,美国主流媒体的态度大部分都是否定的,其中原因很多,但笔者认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公共新闻事业实际上对传统的记者角色和定位“看门狗”提出了挑战。在托管模式下,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逐渐从1904年普利策所说的“守望者”(watcher)演变为“看门狗(watchdog);并为此创造了两种特别的报道方式:“扒粪报道”(Muckrakingreporting)和“条线系统报道”(thebeatsystemofreporting)2(Carey,J.,1999:5556)。在新闻工作者获得的各种角色称谓中,“看门狗”是迄今为止行业内外唯一一个获得普遍认可的外号。从职业社会学“权力研究”的视角看,“看门狗”不仅实现了新闻职业的自主性(autonomy),同时也很好的满足了社会职业“管辖权”(jurisdication)(Abbott,A.,1988:45)边界限定的要求。因为新闻行业的知识专业化程度远远低于其他行业,作为一种职业(profession)的新闻事业其区别性特征一直不像其他职业(如医生、律师)那样明确,所以新闻工作者的角色混淆(roledilemma)经常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3这不仅影响到了新闻工作者建构自己身份,向大众展示职业特性和争取行业自主的诉求;也模糊了其职业权力的边界,隐藏着和社会其他职业领域发生冲突的风险(比如罗斯福总统将揭丑记者比作“扒粪者”就隐含着对其介入工商行业的不满)。而“看门狗”的角色一方面起着捍卫民主,防止社会势力腐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控制着职业权力的无限扩张,在政治角色扮演和新闻职业行为之间画上了一个分界线。因此“看门狗”角色实际上有两层意蕴:第一是看护民主;第二是不逾越新闻生产的边界(与“看门狗”类似的“守望者”、“看门人”等同样执行了这些理念)。而在公共新闻事业支持者们看来,这样无疑是倒置了专业主义和公共利益的关系,是媒体“反公众”的重要表现之一。根据公共新闻事业“公众参与”的理念,罗森和梅里特为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术语“公正参与者”(“TheFair-MindedParticipant”)作为替代“看门狗”的新角色,并将其比作竞技体育中公正无私的裁判:“(新闻工作者)必须抛弃一些不容质疑的角色,如看门狗,政府之外的人,独立的观察者并应该通过成为公正的参与者(fair-mindedparticipant)或裁判(referee)重塑新闻职业的重要性”(Merritt,D.,1998:142,7.)。“公正的参与者”和“看门狗”虽然都是在守望民主,但差别是明显的:后者只是替人民密切监视政治环境,一有问题就就立即告知民众,但本身并不参与社会活动;前者却要加入人民之中并组织公众讨论。换言之,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从民主的“守望者”角色转变为民主的“参与者”角色。然而,尽管从1960年代开始,新闻工作者角色认同中便已出现了“看门狗/守门人(watchdog/gatekeeper)”和“倡导者”(advocater)(与“参与者”类似)的分化(彭家发,1994:109113);70年代的研究发现,更多的新闻工作者支持参与的角色而不是中立(Zelizer,B.,1999:158161)。80年代则更是出现对立者,解释者和传送者三足鼎立的局面(黄旦,344);但“看门狗”及类似角色还没有真正被撼动过。原因无他,均因为这些挑战者们都无法像“看门狗”那样比较好地平衡“政治角色”和“新闻角色”的内在冲突同样,公共新闻事业赋予记者的新角色“公正的参与者”也无法把握这一动态的平衡关系。或许记者到底是什么?或者说记者应该扮演什么社会角色,这个西方新闻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经由公共新闻事业放大后还将继续探讨下去。二、两种新闻观的对立:客观报道和对话与托管新闻事业的核心信念“客观报道”相对立,公共新闻事业强调“参与”的新闻观。为寻找历史根源,坎贝尔在美国新闻发展史的两大传统“发现事实”和“讲述故事”之外“发掘”出第三种传统:“保持对话的传统”,把当公众当作对话伙伴(Campbell,C.,1999:vii)。凯里认为,这一传统最具代表性的是19世纪早期印刷物发动了使美国“民主扩张”的对话。当时报纸的出现鼓励公民学习阅读和写作,参与公共辩论,“作为全国性媒介服务于民主讨论”(同上)。但这个传统在20世纪初期中断,从那时起新闻工作者开始信奉沃尔特李普曼(WalterLippmann)精英主义的观点:新闻工作者主要是为分段传递真相的管道而工作,中途要通过实验室里的专家、科学家和办公室里的政府官员(李普曼,2002:145)。新闻事业最终变成了提供信息和少量娱乐的“真相行业”(truthbusiness)(Campbell,C.,1999:vii)。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新闻事业的新闻观就是复兴“保持对话的传统”。在支持者们开展的大量项目之中,记者组织并引导公众讨论,从中获知公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做新闻报道。这种做法其实我们并不陌生,美国新闻界早已有之。如泽利泽所指出,“扒粪”记者、水门事件后的调查记者,都具有社区参与的性质,鼓吹式新闻事业更是赞同行动主义和社区参与而不是专业超然。但公共新闻事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主张通过公众讨论,透过民众设置新闻议程,即所谓的公民议程、人民议程(PeoplesAgenda)或公众议程(PublicsAgenda)。如舒德森所言,公共新闻事业忠告新闻工作者们要把公民放在第一位,把新的声音带入报纸,甚至和社区中的个人和团体一起设置新闻议程(Schudson,M.,1999:121)。这句话的重点是后半部分,即,不只是要组织和引导公众讨论,还要报道公众讨论的议题,这应该是公共新闻事业的一个创举。但这种举动却招来了主流媒体的严厉批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其看来,记者直接参与公众活动,其所采写的报道就可能是不客观的。“记者应该报道游行,而不是参与游行”(丹尼斯,2004:118)。北卡莱罗那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梅耶也在一篇论文中谈到,对“公共新闻”最大的困惑是认为这个理论是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相矛盾(蔡雯,2004:80)。而和对方“针尖碰麦芒”,公共新闻事业的支持者也毫不掩饰自己对客观性的否定态度。泽利泽明确地指出:“传统新闻工作者们长期以来被指责躲在客观性后面,公共新闻事业的新闻工作者们宣称要解决这一问题,认为客观性是如今新闻界疾病的主要原因”(Zelizer,B.,1999:156)。公共新闻事业支持者们将批判的矛头直接对准了作为“新闻专业信条”的客观性,其批判力度和气魄不可谓不大。但正如彭家发所言,客观性早已成为现代新闻业的一种“迷思”,其家族成员甚为庞杂。作为报道呈现方式的客观性既是一种道德理想,又是一整套专业规范,还是一种清晰可见的写作样式(彭家发,1994:61)。由于对这一概念的莫衷一是,所有参与客观性辩论的,好像在各说各话(黄旦,69)。那么,公共新闻事业支持者们眼中的客观性这一“新闻界疾病的主要原因”又到底是指涉什么呢?从罗森等人的著述中,笔者没有发现他们对客观性的明确界定,但可以大致梳理出和客观性有关的两类说辞:其一是批评“赛马式报道”造成“政治疏离”;其二是认为客观性是保守的观念形态,如“新闻工作者的陈词滥调”、“新闻界的一种陈旧和固定的意识形态”(Rosen,J.,1999a:25)、“过时的理想”(Peters,J.,1999:101)等。由此可见,公共新闻事业的支持者们反对的是职业层面的“客观性规范”,并不是写作层面的“客观报道”(如“平衡报道”balancereporting等)。这从有支持者建议采用读者意见调查表等数据统计分析等“客观方法”来做报道也可得到反证。当然,公共新闻事业支持者们从职业规范的角度批评客观性并不是什么创举。事实上自从1920年代初期客观报道受到美国新闻界重视后,对于新闻客观性的质疑就一直没有停息过,并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了顶峰(Schudson,M.,1978:144)。批评新闻客观性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新闻界不可能客观(itconnotbeobjective),因为新闻是依附于“常规”(convention)而呈现的,作为人的记者总是不能排除价值判断的干扰,因此不可能客观,(Schiller,1981:56)(2)新闻界不客观(Journalismisntobjective),新闻界存在“否定主义”4,造成公众对政府缺乏信心,选举时投票率低落,并且媒体偏袒包括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强势社会团体的“既有势力”,媒体的客观报道其实强化了既有的权力结构,因为有权力的人最有能力制造或掌控事件与权力机构(彭家发,1994:36);(3)新闻界不必客观(shouldntbeobjective)新闻客观性实际上是将自然科学探究真相(truth)的研究方法移植到新闻采集中,其假设前提是“真相紧随事实之内”(truthisimminentinthefacts),但事实不但不会“自我表白”(factsspeakforthemselves)反而会蒙蔽真理。所以不必客观(彭家发,1994:6773)。上述三种观点,第一种是从认识论角度说新闻客观性其实永远只是一种“理想”,第三种是从方法论角度打破了科学至上的迷信。只有第二种观点“新闻界不客观”是从新闻和民主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