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pptx_第1页
课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pptx_第2页
课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pptx_第3页
课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pptx_第4页
课件: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主要内容,1.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现状,2.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3.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身心状 况的效果,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现状,有调查资料表明,100%的艾滋病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见在对艾滋病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害怕、恐惧心理 孤独、无助心理 自卑、被歧视心理 失落、疑虑心理 自罪心理,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害怕、恐惧心理:患者对艾滋病了解较少,当知道自己患病后会有各种各样的害怕、恐惧心理,害怕死亡,害怕各种治疗对自己不利,害怕孤独,担心亲人、朋友会远离自己,怕受到冷落、鄙视,临床表现为行为懒散、懈怠、拒绝配合治疗。,孤独、无助心理:由于患者亲人、朋友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表现为对患者的疏远和冷漠,甚至断绝关系,使患者处于孤独、无助的处境,出现敏感多疑、不知所措,总担心自己病情加重,无法治好。,自卑、被歧视心理:艾滋病同其他疾病相比有其特殊性,它一直被认为与道德、伦理、法律有密切关系,容易使患者产生精神负担,怕家人、同事知道后瞧不起自己,并受到责备、歧视,惶惶不可终日,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以及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失落、疑虑心理:患者多为青壮年,住院后患者在其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生活兴趣、身体诱惑力和能力等方面均有失落感,从而自我价值感丧失,会变得心情沮丧。因此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听到别人低声私语,总认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疾病,常根据医生或护士的细微表现来猜测自己的病情。有疑虑心理的患者既不相信别人又会向别人询问许多问题,觉得必须警惕才不会受伤害。,自罪心理:因为不少艾滋病是不洁性所交导致,由此患者产生精神负担和自罪感,加之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艾滋病患者普遍被认为是行为道德败坏甚至是穷凶极恶。不仅领导、同事、家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甚至断绝关系,而且某些医生不仅不关心反而冷嘲热讽,让患者产生被社会遗弃,罪不可赦,死有余辜的心里想法。这种心理不断积累发甚至展到极端,可致患者走向绝路:拒接治疗,自暴自弃,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或者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护士在与患者接触、谈心过程中: 要善于掌握其心理活动 要发现艾滋病患者与普通患者的不同点 找出患者在心理上的各种偏差,采取各种形式和有侧重的交谈,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干预,扫除患者的心理障碍。,2019/8/5,11,可编辑,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身心状况的效果分析,对照组进行与AIDS关的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 期个月的个性化心理护理。,自尊及社会支持,治疗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治疗。,两组病人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机体免疫功能,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在我科(为南京市HIV/AIDS患者收治定 点及免费抗病毒药发放地)进行住院及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对照组进行与AIDS相关的健康指导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6个月的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分析:两组比较,时间主效应、干预主效应均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据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其免疫重建,使CD4+T淋巴细胞逐步上升,稳定在正常范围,并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应对疾病,减少机会感染的发生,减少医疗支出,提高其生活质量,对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自尊及社会支持,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县艾滋病防治重点村作为筛选目标,随机筛选两个村(病人156例),低自尊艾滋病人(SES总分 21),治疗组26例,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治疗。对照组21例,给予抗病毒治疗。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果分析:干预前后自尊水平发生变化(P 0. 05),客观支持分在干预前后发生了变化(P 0. 05)。 结论:外界在给予病人社会支持的同时也给予了病人平等的认识,降低了病人的被歧视感,自尊水平也随之提高。,情绪及生活质量,方法:2009年1月2012年2月首次入住我院的艾滋病病人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病人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分析: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干预个月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个月SF-36评分在心理健康、情绪角色、躯体角色、疼痛、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方面高于对照组(0.05) 结论:采用心理干预措施以后,病人抑郁、恐惧、悲伤、绝望的心理得到了倾诉、理解、抚慰。,淋巴细胞计数已作为临床上评价机体免疫状态、用药指导和疗效判断的必须指标,也是开始预防机会性感染的标志,淋巴细胞计数愈低,机体免疫功能损伤愈重,机会感染率越高,不良预后越差。 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由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最初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目前是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 社会支持量表:肖水源于1986年编制,该量表共有十个条目,用于测量个体的社会支持度。 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是在1988年 Stewartse研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Cshort from, MOS SF )的基础上,由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发展而来。,参考文献,1 陈登翠,吴薇薇艾滋病病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学杂志,(): 2 李乐之,姚树桥艾滋病及其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健康环境与社会支持护理学杂志,(): 3张颖新,王红红,唐四元感染者患者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 4郜桂菊,张福杰,姚均,等 感染者患者细胞计数与机会性感染对应关系的临床分析中国艾滋病性病,(): 5 于竞进迎难而上扎实推进保持艾滋病低流行态势中国艾滋 病性病,(): 6徐艳,范春红.心理护理干预对HIV/AIDS 免疫系统的影响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64.172 7 马丽琴,曹东平.浅谈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951.,8 胡新亚,陈菊娣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人文关怀J中国实病案,2012,7(11):121-123 9 尹显贵.应对全球性AIDS的预防和护理工作的挑战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89,l8(7):312. 10饶岁新艾滋病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11胡佩诚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2 孔庆新. 心理护理对HIV 感染者抑郁状况的影响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