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重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简介.ppt_第1页
社区重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简介.ppt_第2页
社区重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简介.ppt_第3页
社区重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简介.ppt_第4页
社区重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简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重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简介,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功理,一、霍 乱,霍 乱概述,由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法定甲类传染病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之检疫传染病 国际检疫传染病,霍 乱病原体,霍乱弧菌: 1. O1群(古典型、埃尔托生物型) 霍乱 2. O139群 霍乱 3 . 非O1、非O39群 感染性腹泻 霍乱毒素:剧烈腹泻的主要致病物质,霍 乱-临床表现,剧烈泻吐(数次失禁) 水样便(黄色、清水、米泔或血水样) 多无发热、腹痛和里急后重 迅速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尤其腓肠肌和腹直肌),无尿或少尿 中毒者神志不清 潜伏期:12天(数小时5天),霍 乱流行特征,人群:新发疫区(年龄别无差异),老疫区(儿童高发) 时间:夏秋季高峰,没有明显的年份发病周期 地区:疫点突然出现,呈暴发样流行,疫区迅速扩大,跳跃性出现,霍 乱预防措施,“三管一灭”:水源 饮食 粪便 苍蝇 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改善饮食:喝开水和使用清洁水 建立肠道门诊,开展疫情和环境监测,加强病例报告 健康教育、疫苗和药物预防,霍 乱流调及标本采集,个案调查:水源 饮食 粪便 苍蝇 病前5天食物史 样品采集:大便 肛拭 呕吐物(直接接种或置碱性蛋白胨水或C-B管常温送检),霍 乱隔离消毒,对象:病人 带菌者 解除:症状消失或停药后粪便培养每天1次,连续2次阴性 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密接者:病人发病前5天及病后有过饮食生活密切接(医学观察:5天,粪检连续2次阴性),霍 乱病家处置,病家调查:基本情况、卫生状况、食物加工储存及可疑物品 采样:高危或剩余食物 环境拭子:砧板 洗菜盆 厕所 水:病家饮用水、生活接触用水和污水排放的河流、池塘、水井 消毒 灭蝇防蝇,霍 乱可疑食物调查,来源 贮藏和加工方法 食用方法 消耗或食用量 剩余食物处置,霍 乱疫点或疫区解除,疫点解除 疫点处理后,接触者连续查便二次阴性,污染物(区)消毒后第二次检测结果阴性,且无续发病人或带菌者出现 疫点处理后,5天后无新病例出现 疫区解除 最后一个疫点解除后,再观察5天,无新病人和带菌者出现,二、手足口病,一、2011年疫情概况,报告病例 5074例(发病日期) 重症病例 1例 死亡病例 0例 报告病例数较2010年同期的3813例上升33.07%。,时间分布,人群分布,57月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 1011月出现第二个发病小高峰,05岁儿童为主 入托年龄(25岁)患儿约占% 男女性别比为1.75:1,三间分布,地区 分布,各镇(街)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 前五位:大石街(783例,20.54%) 钟村街(645例,16.92%) 市桥街(567例,14.87%) 南村镇(388例,10.18%) 石基镇(298例,7.82%),手足口病聚集性事件,16起 发病51人 涉及3604人 发生场所:托幼机构、家庭,二、相关文件,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 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 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穗卫201121号) 广东省手足口病监测方案(粤卫办20107号) 广州市手足口病监测方案(粤卫办201115号),三、疾病概述,病原学 临床表现 病例定义,肠道病毒 微小RNA病毒 至少100个分型,病原学概述,Cox A 2 4 5 6 7 9 10 16 Cox B 1 2 3 4 5 ECHO EV 71,手足口病病原体,引起皮肤、内脏及神经系统疾病,子代病毒随血流扩散到 其他敏感组织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病毒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肠道内繁殖,肠道病毒物理化学特性,普通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没有皮疹不予诊断,尽量不报疑似) 实验室诊断病例 重症病例 重型(神经系统受累期) 危重型 (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 聚集性病例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 密切接触者,相关定义,聚集性病例事件 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 同一自然村、居委会、托幼机构及学校等单位(或管区),1周内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密切接触者 在病例发病前7天至发病后3天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下列儿童 家庭成员 同宿舍成员、同班级成员 共同就餐人员 共同玩耍人员等 有其它流行病学联系的儿童,持续高热不退 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呼吸、心率增快 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高血压 外周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高血糖 具以上特征,尤其3岁以下患者,短期内可能发展成重症病例,重症病例识别要点,防控工作要点,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实验室诊断病例 请在“实验室结果”处选择相应的肠道病毒病原学分型信息 “备注”栏注明相应型别 结果为“阴性”者,在“备注”栏注明“实验室结果为阴性”,个案报告,病例报告 调查处理 病例转诊 死亡病例上报,重症及死亡病例处置,病例报告,发现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时,立即登录“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病例报告或订正 在病历卡片中的“是否重症”一栏选择“是”,同时电话报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时开展手足口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的报告审核管理工作 危重症病例在“备注”注明,调查与处理,24小时内开展调查。 调查内容:病例基本信息、临床症状、诊疗过程、感染传播情况、病原检测结果等 重症病例填写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个案调查表 死亡病例填写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 个案信息录入“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 采集患儿及密接粪便标本,重症收治医院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省重点病例重症收治医院,死亡病例上报 严格报病,需由收治医院专家组讨论确认后才进行网络直报。 出现疑似手足口死亡病例,需在患儿死亡后48小时内将病历等资料复印件寄送至省厅医政处,由省专家组进行讨论确认,同时,抄送广州市卫生局医政处。,主动检索 疫情报告 调查处理 托幼机构防控要点,聚集性病例处置,主动搜索,区县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每日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通过发病日期、工作单位、现住地址等条件对辖区内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筛选,发现手足口病异常增多或聚集性分布报告后及时上报,疫情报告,病例异常增多/病例呈聚集性分布时,要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电话报告 疾控、教育部门沟通联系,建立报告渠道。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专职工作人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按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并以最快方式逐级上报疾控机构,调查处理,报告内容: 疫情单位概况:地理位置、内部功能结构、环境卫生状况等。 疫情概况:报告单位,报告时间,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病例三间分布,首例病例或指示病例发病经过等; 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区域接触,病例间接触,晨检和缺勤登记落实情况、消毒措施等; 采样与实验室检测,24小时内开展,调查与处理,首例病例、指示病例和住院病例 填写手足口病个案调查表 流行病学调查后,填写 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事件调查报表 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一览表 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要求及时做好事件初次、进程与结案报告,托幼机构防控要点,晨检、缺勤登记、传染病管理制度落实 皮疹结痂后1周或自发病之日起2周,凭传染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儿科/传染科的健康证明复课 健康教育、清洁消毒工作 消毒水配置、紫外灯消毒、消毒擦拭停留时间、消毒频次 教授儿童正确洗手方法 致家长一封信、开设卫生课堂等 停课建议 停课10天 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所在班级 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班级 托幼机构停课: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 要求及时采集标本, 建议采集粪便或肛拭子标本 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标本的采集由病例所在医院负责 标本送检由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疾控中心负责 聚集性病例事件、突发事件 采集至少5例病例标本(病例少于5例的全部采集 采集相同数量的未发病密切接触者/健康儿童的标本,病原学监测,常规病原学监测,番禺区:县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每月最少需采集5例首次就诊的普通手足口病病例标本,于每月25日前送至市疾控中心。 采集种类:粪便,必要时采集咽拭子、肛拭子、疱疹液等样品。建议可同时采集环境标本等其他生物样品。 保存与送检:采集标本后,需填写手足口病样品登记表,4暂存12小时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临床标本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要避免反复冻融。,2012年工作提点,监测提醒 2012年疫情概况 工作重点提醒,截至2012年15周(4月15日) 报告病例 5633例 重症病例 3例 死亡病例 0例 报告病例数较2011年同期的1431例上升293.64%,报告发病提示、媒体监测: 高峰提前,2012年手足口病工作重点,把好预防关 病例早诊断: 各级医疗机构均有手足口病诊断权,重症病例需市级专家组三位专家确认,死亡病例需省级专家组三位专家确认 聚集早发现: 病种主管需每日至少一次对近1周手足口病报告卡进行聚集性筛选 疫情早报告: 托幼机构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发现聚集及时上报 加强监测 落实信息系统录入工作(重症、死亡病例、聚集性疫情) 市疾控中心定期进行手足口病专报反馈监测情况,切实落实控制措施 托幼机构: 执行停课制度、返校证明纳入督导考核项目 疫情发生时召开家长会、派发“致家长一封信” 消毒液配置、停留时间、紫外灯安装与消毒时间 活动场地、午休室设置(空间、个人物品等) 社区: 公共活动设施消毒、健康教育 宣传海报张贴 预防接种门诊: 宣传单张取阅点、宣传片滚动播放,三、流 感,流感概述,流感病毒引起 上呼吸道症状较轻,发热与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丙类传染病,流感分型,甲型(A):世界大流行,动物中分布广泛,引起大量动物死亡 乙型(B) :常引起局部暴发,仅在人体中分离到 丙型(C) :散在出现,主要引起婴幼儿发病,流感传染源,病人 (主要) : 0-7天, 23天最强 隐性感染者 动物: 猪、鸡,流感传播途径,空气 飞沫 间接接触:茶具、食具、毛巾,呼吸、讲话、咳嗽、喷嚏,流感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型或亚型间无交叉免疫 新生儿病情较成人和年长儿童重 抗体感染1周出,23周达高峰,1年左右降到最低,流感流行特征,世界各地,一年四季,季节性升高,广州春夏季 传染性强,流行或大流行 新亚型易引发暴发或大流行,流感临床表现,中毒:高热、头痛、头晕、畏寒、全身酸痛、乏力 呼吸道: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 消化道: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流感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 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同时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 或近期内本地区或邻近地区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 或医院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 临床症状:发热38、伴咽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乏力; 实验室检查 分离病毒阳性 或病人双份血清抗体,测定恢复期抗体较急性期增高4倍或以上,流感预防措施,疫苗接种最有效和经济 北方10-11月,南方12月-次年2月 药物预防补充,不能替代疫苗 重点集团单位:学校、幼儿园和社区,四、登革热,登革热概述,蚊媒传染病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血清型:DENV-1,2,3,4,无特效治疗药物及疫苗 蚊媒控制是有效方法 DF/ DHF/ DSS,登革热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3940,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及明显疲乏等症状 皮疹 白细胞计数减少 且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L),传播途径,患者,健康人士,带病毒蚊,潜伏期:3至14日 常見为4至7日,登革热预防措施,灭蚊防蚊紧急措施 清理孳生地彻底措施 健康教育:常态措施,登革热健康教育三句话,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的; 伊蚊生长在水缸及花盆、罐、瓮等小积水(清水)容器中; 3-5天刷洗水缸,换水一次;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就能控制登革热,五、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概述,自然疫源性疾病 主要传染源:鼠 病理:全身广泛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黑线姬鼠和褐家属、大林姬鼠 人不是主要传染源,褐家鼠,黑线姬鼠,流行性出血热传播途径,动物传播 呼吸道传播 接触传播 消化管传播 虫媒传播(螨媒传播) 垂直传播:母婴传播,流行性出血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隐性感染率低: 野鼠型为1%4%,家鼠型为5%16% 感染发病后获得稳定免疫力,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地区:主要分布亚洲,我国疫情最重 季节性和周期性:四季均可发病,有明显高峰季节 黑线姬鼠:11月-次年1月高峰,5-7月小高峰 家鼠:3-5月高峰 林区姬鼠:夏季高峰 人群分布:男性青壮年为主,男:女2:1, 与接触传染源机会有关,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潜伏期:446天,2周多见 典型病例: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 分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重症病例二或三期可重叠,轻症不典型病例可越期,流行性出血热防控措施,疫情监测 防鼠灭鼠 做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疫苗注射,六、伤 寒,伤寒概述,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病后2-4周粪便排菌量最多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污染的水、食物)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伤寒临床表现,初期 病程第一周,体现阶梯形上升,达3940 极期 病程第23周,肠出血、肠穿孔等多在本期出现 (1)发热 呈稽留热,持续1014天;(2)消化道症状;(3)神经系统症状;(4)循环系统症状;(5)肝、脾肿大;(6)皮疹 多是病程第6天,2-4mm红色小斑丘疹 缓解期 病程第3-4周,体温波动逐渐下降,上述症状缓解,脾缩小。 恢复期 病程第5周,伤寒实验室检测,WBC偏低或正常(35109/L),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诊断价值) 血培养 确诊依据: 第12周阳性80%-90%,第三周为50% 骨髓培养: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 粪便培养:第34周阳性率较高,伤寒预防控制,管理传染源 隔离期:发病-临床消失-体温恢复15日; 停药后连续大便培养2次阴性(每周1次) ; 带菌者应彻底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三管一灭”(管水、管饮食、管粪便,消灭苍蝇) 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进食生水和不洁食物。 保护易感人群 流行区接种,七、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概述,夏秋季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