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1页
幼儿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2页
幼儿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3页
幼儿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4页
幼儿心理发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心理的发展,1,一、生理发育(大脑结构的发育),2,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皮质技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儿童认识外界世界和调节控制自身的生理前提。 3岁以前儿童的内抑制发展很慢,4岁起,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强。,3,二、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4,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理解) 1、游戏是年幼儿童的特殊的生活活动方式;儿童的游戏是儿童身心发展不可或缺的活动 2、游戏是他们认识周围环境、事物特征的主要活动; 3、游戏是发展各种心理活动的主要途径;是促进儿童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手段 4、游戏是自我实现的主要手段;控制儿童的情绪和情绪失调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5、游戏是促进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一种最佳方式;在儿童自控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的学习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游戏活动可以增强体质。,5,游戏的主要理论 1、精力过剩说 以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为代表 提出动物和人为了基本的食物需要而被迫进行严肃的劳动,在基本的食物需要满足以后,剩下的过多精力所进行的活动,这就是游戏。他们认为,动物和人有一种要活动的普遍倾向,游戏是一种自我满足,天生本能的无意识产物。 剩余精力越多,游戏就越多。,6,2、复演说 以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尔为代表 这个理论认为,在童年时期通过游戏重演了人类的历史。人类历史被假定为动物阶段(如儿童的爬行)原始人阶段(儿童的捉迷藏,捉人游戏-如同搜寻打猎)-游牧人阶段(儿童豢养小动物)-农业宗法阶段(玩娃娃,掘沙游戏)-部落阶段(球队等比赛游戏。 游戏就是个体在种系发展各阶段的演习,游戏是先天行为模式的表现。,7,3、松弛消遣说(娱乐放松说) 以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拉扎鲁斯和帕特瑞克为代表。 他们认为游戏不是源于精力的过剩,而是来自于放松的需要。认为艰苦的脑力使人身心疲竭,这种疲劳需要一定的休息和眨眼才能消除,然而只有当一个人解除了紧张状态时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眨眼。他们认为游戏或娱乐活动可能具有解除紧张恢复健康的机能。,8,4、生活预备说 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罗斯(Gross),他是一个新达尔文主义者,他认为游戏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使各个种系得以生存下去。他认为存在童年期就是为了使有机体能够游戏。 而游戏时期的长短,直接与有机体在种系发生领域中的地位相一致,机体愈复杂,不成熟时期愈长,练习基本技能技巧所必需的游戏时期就愈长。儿童在游戏时更感兴趣游过程,而不是行为的结果。,9,5、认知动力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 皮亚杰认为,游戏只不过是一种同化作用。在同化中,儿童把各种事件、各种客体实物或情境用已存在的思维方法合并起来。皮亚杰认为,一个孩子的认知水平达到的阶段,决定着这个孩子游戏的发展水平,他把游戏分为练习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游戏,并分别对应于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10,儿童游戏的发展 1、婴儿游戏的特点 1岁以内的婴儿游戏是成人婴儿游戏,由成人发起的主动游戏; 2岁婴儿的游戏是实物游戏,从简单摆弄实物到以实物的功用做游戏; 婴儿末期以模仿性游戏为多;,11,(2)幼儿游戏的主要特点 幼儿的游戏主要是象征性游戏,使用代替物进行的假设游戏;它有如下的特征: 要有现实的替代物; 活动和操作与人们的有目的的行为有类似性; 游戏的动机主要在于活动过程; 具有想象的特点; 具有概括性质;,12,(3)童年儿童游戏的主要特点 童年儿童的游戏是规则性游戏; 游戏的情境和角色是内隐的,而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13,三、幼儿期心理发展特点,1、感知觉、注意力的发展 (1)感知觉发展 特点:幼儿的感觉和知觉在活动中发展,经验在幼儿知觉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增大;词在幼儿感觉和知觉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知觉的目的性逐渐加强。,14,儿童空间知觉发展的特点: 先学会分辨上下,然后学会分辨前后,最后才学会分辨左右。不同方位分辨的难易也有差别,即分辨上下比分辨前后容易,分辨前后比左右容易。 幼儿的空间方位的辨别,是从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其他客体为中心的。,15,幼儿图形知觉发展的特点 往往着眼于图形的整个轮廓,而忽略图形的方位。如在学习汉语拼音时,不能正确分辨bp和dq,也不正确区分数字69等,辨认三角形时通常不考虑三角形的方位。,16,(2)注意发展 无意注意高度发展,有意注意开始形成 幼儿期是注意力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期。在2-6岁时进行训练和培养,能够最有效地指导和矫正孩子注意方面的不足。幼儿期也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最关键时期。,17,2、思维的发展 幼儿期是思维迅速发展时期,思维以直接感知和具体行动中进行。 思维的发展 (1)具体形象思维 (2)思维具有一定计划性和预见性 (3)思维具有不清晰性和易变性 (4)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5)幼儿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初步发展,18,思维的特征: 自我为中心,即幼儿还不能设想他 人所处的情境,对事物唯一的看法就是他自己的看法; 刻板性,即幼儿的注意 力容易集中于情境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结果产生不合逻辑的推理不能达到守恒 不可逆性,即对时间的理解只能顺推下去,不易逆转回来; 转导推理,即他们从一个特定的事物推论到另一个特定的事物,从不考虑一般; 相对具体性,即幼儿是依赖表象进行思维,是形象思维,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19,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 幼儿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性中萌芽出抽象逻辑性。 幼儿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表现主要表现在提问类型的变化和概念形成的特点上。,20,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 提问类型的变化表现在从提问“是什么”的模式向提问“为什么”的模式变化。 这种提问模式的变化说明儿童对客观世界的了解欲望开始指向事物的内在道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性。,21,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 概括能力的发展是儿童概念的发展和概括水平发展的反映。 幼儿掌握概念直接受概括水平的制约 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萌芽状态,只能说在幼儿后期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22,3、幼儿言语的发展 言语发展的内容主要指语言,词汇和句法的发展。 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1)幼儿词汇的发展 A、词汇量的发展 词汇数量迅速增加,词汇增加最快时期 B、词汇内容的丰富 C、对词义的理解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D、词类的扩展:幼儿掌握名词最多,23,(2)语法结构的发展 A、句型从简单到复杂 B、句子结构和词性从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 C、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D、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24,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获得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此促进幼儿期言语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极其宝贵的时机。幼儿期的言语发展水平,将会影响到他们未来从事的职业和社会交往的基本功能。,25,4、幼儿记忆的发展 幼儿记忆的发展可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个方面。 短时记忆记忆容量 长时记忆三种发展趋势,26,(1)记忆容量的发展 3岁3.91,4岁5.14,5岁5.69,6岁6.10。 幼儿短时记忆容量的发展趋势是先快后慢。,27,(2)记忆发展特点的趋势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有意识记较为薄弱;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都随着年龄而增长; 有意识记发展的速度更为明显。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幼儿容易运用机械记忆的方法; 意义记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两种记忆均随年龄而增长; 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 幼儿期以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词语记忆薄弱; 词语记忆的发展速度高于形象记忆;,28,(3)记忆策略的形成 记忆策略的发展 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过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没有策略(5岁以前)过度阶段(5-7岁)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稳定发展)。 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 视觉复述策略 特征定位策略 复述策略,29,1、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2、自我意识的发展 3、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产生发展 4、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发展 5、幼儿道德认知的发展,30,四、幼儿社会性发展 1、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发展 幼儿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常为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 (1)幼儿的情绪特点 冲动性: 易变性: 受感染性: 明显外露: (2)幼儿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的发展 美感-对现实生活中美的感受 理智感-求知欲 道德感-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备,31,2、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或自我):是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衡量个性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 知、情、意 知-自我认识、主要指自我概念、自我评价 情-自我的情绪体验,主要包括自尊 意-自我控制和调节 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32,(1)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概念:个体对自己独特属性和特质的知觉。即关于我是谁,我有什么样的性情、态度及价值观的认识。,33,(2)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评价发生转折的年龄在3.5-4岁,5岁儿童绝大多数已能进行自我评价。 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评价 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自我评价到初步比较客观的评价。,34,(3)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自我情绪体验发生的转折年龄为4岁,5-6岁儿童已表现有自我情绪体验。 特点:由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愉快、愤怒)向社会性情感体验(委曲、自尊、羞愧感)不断深化、发展,同时表现出易受暗示性。,35,(4)自我控制的发展 从缺乏自我控制到有自我控制的转折年龄在4-5岁,5-6岁儿童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指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的能力。 优势反应,即指的是对儿童具有直接、即时吸引力的事物或活动所引起的想要获得该事物或参加某活动的冲动,劣势反应与此正好相反。如动画片与作业。 研究发现,具有较高自控能力的儿童一般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36,3、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 指个体想使他人或群体获益的倾向与行为,自愿地做出有利于他人、表现出正向的社会行为,如同情、分享、安慰、谦让、帮助、合作、捐赠、救援,37,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有: 移情 情境因素 解决人际关系的技能 家庭影响 社会文化 社会环境 大众传媒,38,移情:是一种特殊的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能够认识别人的情感,并且产生相同的情绪反应,体验别人的情感的能力,包括认知和情感两种成分。,39,4、侵犯行为(攻击性行为) 是指任何有意地对他人的财物、身体造成损害或对他人精神造成伤害的行为。 分类:,40,5、道德认知的发展 幼儿道德认知是幼儿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 皮亚杰采用含有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并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儿童还不能判断,直接接受行为的结果,属于道德判断之前的阶段; 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又称道德实在论,其道德判断主要以他律为主要特征,即儿童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幼儿道德的他律性是幼儿认知的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的反映。 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又称道德相对论,即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41,6、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发展 儿童要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就必须知道自己的性别和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 儿童一出生,父母首先关心的是孩子的性别,性别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父母或其他人对待儿童的方式。 儿童性别偏爱最早表现在对玩具的选择上。 14-22个月的男孩偏爱小汽车之类的玩具,女孩喜欢玩娃娃和毛绒玩具; 2岁,儿童能说出自己的性别; 5岁,儿童能够把某些特定的人格特征与性别联系在一起。,42,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理论解释 A、社会生物学理论强调性激素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B、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性别角色是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 C、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儿童获得性别化的态度和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43,7、同伴关系的发展 从3岁起,儿童偏爱同性别伙伴。 3-4岁之间,依恋同伴的强度以及与同伴建立起友谊的数量有显著增长。 幼儿的友谊多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喜欢共同的活动或拥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础上。 幼儿生活的两个世界: 成人世界 同伴世界,44,同伴关系在儿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它促进了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它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 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及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