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密桩常见的质量事故及应对措施.doc_第1页
挤密桩常见的质量事故及应对措施.doc_第2页
挤密桩常见的质量事故及应对措施.doc_第3页
挤密桩常见的质量事故及应对措施.doc_第4页
挤密桩常见的质量事故及应对措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挤密桩常见的质量事故及应对措施 日期:_ 单位:_第 1 页 共 6 页挤密桩常见的质量事故及应对措施摘要:本文列举了挤密桩常见的质量事故,分析了产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应对措施。关键词:挤密桩;质量事故;主要原因;应对措施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尤其是三级、四级阶地,由于湿陷性黄土层较厚,最常用处理地基的方法是挤密桩。笔者通过多年对挤密桩的质量进行检测,总结了挤密桩常见的质量事故,分析了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对提高挤密桩的质量起到促进作用。一、挤密桩常见的质量事故:1.桩长不够。2.孔心距大于设计孔心距。3.夯填质量太差,部分桩身虚填。4.灰土不按比例拌合。5.填料不采用规范及设计要求的种类及粒径,利用透水性材料、杂填土作为填料。6.桩间土的湿陷性不能完全被消除,甚至部分桩身由于质量太差而存在湿陷性。7.挤密系数和压实系数达不到设计要求。二、挤密桩产生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1.施工单位质量意识淡薄,不计后果,野蛮施工。2.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没有尽到监管责任。3.市场恶性竞争,盲目压价,合同价低于合理的成本价。4.检测市场鱼目混珠,由于利益的趋动,部分检测单位流于形式,一些检测报告不能反映质量的真实性。5.个别设计方案不符合规范要求或地基土的岩土力学性质。三、确保挤密桩施工质量的措施:1.采用公开透明有效的招投标方式,择优选择施工单位。2.合同价不能低于合理的成本价。合同价应按建筑安装工程费的内容进行估算。合同价=直接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措施费)+间接费(规费、企业管理费)+利润+税金3.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尽到监管责任。监管内容包括:桩孔深度和垂直度、孔心距、含水量、填料量、桩体直径等。可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质量监管。4.施工单位采取如下的质量控制措施:(1)孔心距、垂直度及桩孔深度的控制:在成孔设备就位之前,应在孔心位置插上钢筋或铁丝作为孔心的标记,成孔设备就位应平稳,桩管(或洛阳铲)中心应对准孔心,并从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用线锤校准桩管(或洛阳铲)的垂直度,避免成孔后垂直度超差。并在桩管(或洛阳铲的钢丝绳)上标记管长(或钢丝绳长)米数,以控制桩长符合设计要求。(2)缩孔的处理:在成孔过程中,若局部出现小面积缩孔,则采用回填干料反复挤密成孔。(3)塌孔的处理:在成孔过程中,若局部出现塌孔,往往是由于地基土的含水量太低造成,应对地基土进行“增湿”后,再成孔。(4)孔底的夯实:向孔内填料前,孔底应夯实。桩孔空夯不应少于5击,并以听到孔底发出清脆的响声为宜。(5)填料的控制:用于填料的素土,不得含有杂质,过筛后粒径不得大于20mm;熟石灰要符合三级以上标准,过筛后粒径不得大于5mm。填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的2%。对于由两种及两种以上材料构成的填料,要按设计比例均匀拌和,满足设计比例后再进行夯填。每个桩孔的填料量要与设计计算量相当,并适当考虑1.11.2的充盈系数。对于含有水凝性材料的填料,如灰土、水泥土,拌合后放置的时间不应太长,并应于当日使用完毕。(6)夯填:夯填应根据试验或设计确定的填料量、夯击次数、夯锤提升高度等施工参数严格控制。在夯填时夯锤一定要对准桩孔,否则夯锤提得再高,夯锤落下后会夯到桩孔孔壁,而夯击至填料上的能量减少很多,填料夯不密实。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应重新夯击。夯填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并时进行检测。若夯击数不够,可适当增加夯锤击数;若夯击能量比、夯击能不够,应更换夯锤或夯实机或调整夯锤落距。夯填过程应以听到孔内发出清脆的响声为宜。(7)松动层的夯填:在成孔或拔管过程中,对桩孔(或桩顶)上部土层的扰动较大,因此施工前应根据选用的成孔设备和施工方法,在桩顶(基底)设计标高以上预留一定厚度的松动土层。松动层也要按有效桩长进行夯填。冬季施工可适当增大松动层的预留。(8)防水及防冻措施:雨季或冬季施工,应采取防雨或防冻措施,防止雨水进入孔内及填料受雨水淋湿或冻结。5.由建设单位择优选择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严禁由施工单位选择检测单位。6.检测位置要由建设单位和检测单位随机选取,严禁由施工单位指定检测位置。7.检测比例要严格执行规范要求。8.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监督检测过程,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四、结束语:采用挤密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地基土厚度较大,填料价格低廉,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施工工艺简单、施工进度快、技术可行,但是只有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尽到监管责任,才能取得理想的处理效果。参考文献:1常士骠张苏民,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252004.湿陷性黄地区建筑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