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_第1页
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_第2页
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_第3页
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_第4页
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 日期:_ 单位:_第 1 页 共 8 页氮气窒息事故的形成因素和应对措施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氮气的足够重视,对氮气知识掌握不全面,在全国氮气窒息事故也时有发生。前几天,干熄焦发生的因氮气窒息致死一人的安全事故,更是用血淋淋地事实敲响了警钟: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对氮气予以高度重视,了解氮气的特性,充分认识氮气的危害性,加强对氮气的安全使用。一、氮气的特性性质简介:在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78.14%;氧气209;氢气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氪气、氙气和水蒸汽。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平常状态下表现为很大的惰性,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标准大气压下,氮的沸点为-195.80(77.35K)。生产方法:主要是利用低温状态下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以精馏方法从空气中分离出纯氧和纯氮,供生产、非生产过程使用,比如仪表用氮气做吹扫气体使用、CBD旋转密封阀用作气封等等。在氮气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中,生产装置、工艺管道的泄漏、安全装置失灵,检修过程中因未佩带安全防护用具或因防护不当等,都可能发生氮气窒息事故。窒息机理:氮气与二氧化碳、甲烷、乙炔、氖等都是直接窒息性气体。其特点是自身浓度增大导致空气中含氧量降低而发生窒息。一般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就会发生窒息事故。氮本身对人体无甚危害,如氮浓度略高时,人员会有轻度头痛、恶心、呕吐、幻觉及兴奋症状。此种情况,如发现早、及时改善通风条件,患者会很快自行恢复。若氮气含量继续增高,减少了空气中氧含量,使人呼吸困难。若吸入纯氮气时,会因严重缺氧引发窒息甚至导致死亡。窒息的危害性: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是不能仅凭感官判断相对封闭空间中氮气是否超标的。当空气中氧浓度降低时,窒息性事故的发生往往没有明显的预兆。据资料记载,氮气窒息事故发生时,受害者只要在相对浓度较高的氮气空间中停留2分钟就很难有逃出或自救能力;当工作空间中氧浓度10%可立即使人窒息死亡。二、氮气窒息急救实例实例一:山东省莱芜钢铁总厂医院职业病科于1996年6月收治急性氮气中毒病例6例。该事故发生于动力部制氧车间,车间生产原料是空气,产品是纯氧气和氮气。工艺流程:空气吸入过滤压缩预冷空气净化系统空分塔。净化系统使用硅胶吸附液化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吸附器内硅胶需定期更换。更换过程:吸附器内通入纯氮气加温阀门打开硅胶落入保温箱内工人自箱顶顺梯下到箱内更换。此箱位于1m高的平台上,箱容积为3m2.5m5m,箱顶盖开口面积为1m1m。事故发生后20分钟,车间化验室取样测得箱内氮浓度为85.2%,氧浓度为9.6%。中毒经过及表现:6名受害者均为男性,年龄2447岁,维修钳工。由于操作错误,氮气泄漏于保温箱内,3名工人进入后约2分钟感头晕、胸闷、全身乏力,2名先入者因窒息而发生昏迷,1名后入者尚能呼救,欲逃离时在箱内的梯子旁失去知觉。3名候在箱顶的工人未戴任何防护用品入箱抢救,相继晕倒在箱内。车间其他工人戴供氧式防护面具将6名患者救出,发现有3名工人呕吐出胃内容物;2名大小便失禁;4名有烦躁;2名有抽搐症状。受害者在氮气内停留时间为520分钟。救出至就诊时间约15分钟。体检:体温高2例(38.4、38.5),血压高2例,发绀4例,双瞳孔散大3例,呼吸音粗糙3例,腱反射减弱、消失各1例,压眶反射消失1例。典型病例摘要:患者男,24岁,发病后送来我院。当时昏迷,呕吐胃内容物,大小便失禁。T体温38.5,脉搏118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22/12kPa(165/90mmHg)。口唇、耳垂发绀,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5mm,对光反应迟钝,双肺呼吸音粗糙,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肌张力增强,压眶反射及膝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血白细胞12.310/L,中性粒细胞0.89,淋巴细胞0.11,血气分析pH7.396,PO28.9kPa,PCO5.8kPa,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avF、V3V6T波低平,入院8小时查眼底视网膜静脉充盈,给予高流量吸氧、降颅压及应用激素、能量合剂、脑活素等药物,治疗12小时后出现躁动、意识模糊,14小时后逐渐清醒,感头痛、头晕、胸闷、腹痛、恶心、乏力,发病前情况叙述清晰,治疗5天后痊愈出院。实例二:据太原钢铁厂资料,该厂曾经使用高压氧成功地抢救了一例高氮气暴露致窒息的受害人,报告如下。王某,男,24岁。于1992年12月27日下午三时在炼铁厂高炉和同事一起检修煤气管道内的阀门。在管道经常规氮气吹风后,立即进入管道内工作、约3分钟,感头晕,胸闷难忍。随即想爬出管道,尚未到出口处即失去知觉、约十分钟后被人发现,急送高压氧舱室。体检:神志不清,呈深昏迷。上唇及四肢末端紫绀,口腔及鼻腔可见血色粉沫状分泌物。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约3.5mm,对光反应迟钝。颈软,气管居中、心率1O4次分,律齐心音弱,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性、湿性罗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四肢反射消失,肌张力减低。尿失禁。事故现场检测氧气浓度4.3,一氧化碳未超标准。治疗经过:立即给予高压氧治疗,压力0.25MPa下吸纯氧。10分钟后受害人出现烦燥不安,60分钟后神志渐清,可断续应答,思维较混乱。90分钟后神志清醒思维正常,缺氧状态改善,出舱。但自称头晕,头痛,乏力。给予对症治疗,症状逐渐减轻。观察三日,痊愈出院。同时进管道检修的另二人,随后也被同事救出。但未到高压氧舱室,误送急诊科。给予降颅压,利尿,气管切开处理,抢救无效死亡。抢救体会:1.吸入氮气后至就诊前2035分钟的受害者尚有救治可能;2.氮气窒息者均由缺氧引起,抢救的关键是争分夺秒地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巩固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3.救离氮气环境后必须立即给予吸氧,可先用常压面罩给氧(在工厂中可以用正压式供氧仪给氧)。三、对氮气窒息事故的认识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通常情况下氮气对人体无毒害作用。但由于不遵守操作规程,使氮气泄漏,某些工作空间中氮气浓度增高,氧浓度降低,容易使人窒息昏迷。引发氮气事故常有以下因素:1.思想麻痹大意。认为工作空间较为敞开,氮气会从敞口逸出室外,忽略了氮气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当排放量很大时,会造成氮气聚集使工作空间缺氧。2.对氮气的危险特性认识不够深刻,存在侥幸心理。3.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区域缺少安全警示标识,无关人员可能进入该区域。4.盲目施工,会造成惨痛的局面。检修前缺乏对工作现场做充分了解。5.施工前,没有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6.不佩戴CO、O2检测仪,不携带正压式供氧仪,没有采取安全措施,随意进入富氮空间。7.工具携带的方式有缺陷。8.抢救人员既不明情况,又不采取自身防护,盲目进入富氮空间。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岗位操作技能培训,避免因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和管道阀门泄漏而引发事故;2.对岗位工人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使其了解、掌握氮气的理化性质、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3.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窒息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演练以提高岗位工人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和救援水平,并根据工艺变化和人员变动适时进行修订,使预案具有可操作性;4.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悬挂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该区域;5.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加设强制通风装置,以减少氮气聚集;6.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7.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中作业前,先制定完善的作业方案;并报备安全科室审核通过后再作业;8.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中作业前,必须将待检修设备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经强制置换并分析合格(氧含量18),落实好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在不可能置换完全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必须使用正压式氧气呼吸器,正确携带CO、O2检测仪,并设专人监护;在可能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场所中,严禁佩戴过滤式呼吸器作业;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