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研究_第4页
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TO框架下我国中小服务性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WTO框架下我国中小服务性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摘 要:加入WTO后,我国中小服务性企业已经开始面临生存与发展、竞争与合作、分工与协作等方面的新形势;因此,认清我国中小服务性企业的发展现状,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这对促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服务性企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加入WTO后,服务自由化给我国中小服务性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幷就如何提高中小服务性企业的竞争力,从政府和企业自身两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关键词:WTO框架 中小服务企业 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1990年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在全世界名列第27位,进口贸易居第32位;2000年服务贸易出口升至第14位,进口贸易列第10位。但是,由于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加之缺乏国内相关产业支撑,与其它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业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加入WTO后,我国中小服务企业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竞争与合作、分工与协作等方面的新形势。因此,认清我国中小服务性企业的发展现状,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这对促进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服务贸易是指一国劳动者向另一国或多国消费者提供服务幷获得外汇的交易过程,它既包括有形劳动力的输入输出,又包括提供者与被提供者未实体接触情况下服务的国际间有偿输入输出。服务贸易总协议(简称GATS)根据服务贸易实现的方式将国际服务贸易分为如下四种类型:(1)跨国支付(Cross-Border Supply),即服务产品的跨境流动,如电讯服务;(2)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即消费者向出口国的流动,如旅游;(3)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即在要提供服务的国家建立商业基地,如在国外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4)自然人的流动(Movement of Personnel),即自然人向另一国的领土流动,以便在那里提供服务,如劳务人员出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包括的内容基本一致,其范围极为广泛,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与信息系统局(SISD)提供的分类,它们大致包括12种类别,即(1)商业服务、(2)通讯服务、(3)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4)教育服务、(5)环境服务、(7)金融服务、(8)健康与社会服务、(9)旅游服务、(10)文化与体育服务、(11)运输服务、(12)其它服务等。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服务贸易总协议,上述12类服务部门共计涉及142个服务项目,它是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开展服务贸易时的参考依据。目前,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少数新兴工业化国家。有关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奥地利10国的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出口的65.2%,而日本、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加拿大和瑞典10国的服务贸易进口占全球的62.5%。美国、法国、英国是主要服务贸易顺差国,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国。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中,服务业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香港、新加坡、韩国、墨西哥、台湾、泰国、沙特阿拉伯等为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就我国而言,由于服务贸易业的起点较低、基础较差,加之缺乏国内相关产业的支撑,与其它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一) 服务贸易整体水平较低一般地说,一个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可用其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以及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来衡量。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60%80%。例如,美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75%,而我国香港地区的这一比重已高达85%,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一位;另外,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在其GDP中的比重为45%55%。2001年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33.6%,这一比值不仅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其次,就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而言,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介于55%75%之间,发展中国家为30%55%。据世界银行统计,12个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服务部门就业人数,已超过全部劳动人口数的50%,而在另外21个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在服务部门就业,2000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27.5%。服务业的落后使我国的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GATS向各缔约方所提出的150多种服务贸易部门中,我国仅能提供40多个部门的服务。显然,这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而且远远落后于我国货物贸易的发展。(二) 服务业的结构不尽合理我国服务业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上,产品大多为劳动力密集型,其知识、科技和资本含量相对较低,服务贸易发展比较落后,主要依靠旅游及海运、劳务及工程承包服务出口。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在总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70%,知识及知识密集型服务的出口比重很低,服务贸易业的规模偏小,幷主要集中在货运和旅游服务中,这极大地制约了服务贸易对商品贸易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三) 服务贸易管理相对滞后由于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其广泛,从产业经济角度来看,服务业是由多个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还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制度方面存在着差异性,服务业各有关部门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外经贸管理多头、交叉且力量分散,容易造成行业垄断等。同时,由于管理滞后,造成我国对外服务统计不规范、市场划分标准与发达国家及国际惯例不一致,所有这些都严重妨碍了我国服务业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四) 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直至最近几年才有较大改观,先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律师法等法规,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较,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现有立法未成体系,在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还处于空白状态;幷且,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在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规范文件,不仅立法层次低,而且使得我国服务贸易的法规显得零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部门制定规章时比较注重本部门的实际利益,因而其内容与我国加入WTO时所做出的承诺不协调,这将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五) 国际服务贸易总量较小据统计,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9%,进口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1.7%,所占比重相当小。虽然我国2001年的服务贸易额已达到780亿美元,但与总额达5098亿美元的中国对外贸易相比,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二、加入WTO对中国中小服务性企业的影响我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为漫长的十五年入世谈判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加入WTO后,我国的服务贸易业将逐步对外开放,这必然会对我国中小服务性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服务自由化给我国中小服务性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有利影响1、我国从事服务业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以前,我国对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有许多限制,加入WTO后,我国既然要给外国企业开放市场,就没有理由不允许自己的民营企业进入,这自然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加入WTO后,外国一些大型企业将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需要与我国的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其提供配套服务或者作为其特许经营的网点,这给许多中小服务性企业提供了商机。3、由于我国加入了WTO,外国的市场也要向中国企业开放,这有利于我国服务业参与国际化经营。我国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如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传统民族服务业和特色服务业,都有可能获得进入外国市场的机遇,使提供这些服务的中小企业获得发展的机会。4、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求其成员方公开其相关贸易政策和信息统计资料,不允许暗箱操作。因此,我国的中小服务企业能够冲破原有的封闭局面,了解有关的贸易政策、国外服务业的供求信息、限制条款及相关法律以及市场发展状况,这有利于中小服务性企业制定正确的出口战略。5、能够引进外国先进服务技术、服务管理。外国服务业参与国内服务市场的竞争,对中国的官商制度、市场垄断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每引进一种先进的服务业,都会促进同行业的改革与进步,如金融、旅游、商业服务等,这些外来服务业幷没有冲垮我国的同行业,反而丰富了中国的服务市场。中小企业能够在打破垄断中受益,在开放中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二)服务贸易自由化给我国中小服务性企业带来的挑战和不利影响1、 服务性企业要直接面对跨国服务性企业的竞争中国服务业市场的扩大开放,将吸引国际上更多的服务型跨国公司的进入,原先已经进入的公司也必将进一步拓展新业务、开辟新市场,这必然导致激烈的竞争。相比之下,中国的服务性企业无论是组织规模上还是在管理水平以及营销技术上与国际跨国公司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难以适用激烈国际竞争的需要。国内服务企业将面临国际上大型跨国公司竞争的压力,必然会丧失部分原有的市场份额。对于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自身的实力有限、管理经验不足、缺乏融资渠道等诸多不利因素,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2、 对于中小服务性企业来说,聚集和培养人才的任务更为艰巨由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比较落后,管理和专业人才明显短缺,这个问题在中小服务性企业显得尤为突出。加入WTO后,国外大公司以高薪和其它优厚的物质待遇吸引国内的人才。事实上,在我国目前服务市场有限度的开放中,国内银行、内资企业的人才流失相当严重。这对于中小服务性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中小服务性企业本身势单力薄、人才奇缺,引进人才的成本会变得很高,培养人才的任务变得十分艰巨。三、政府部门的应对策略我国中小服务企业在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但是,如果目前中小服务企业面临的各种障碍不能尽快得到解决,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快速发展将是困难的,许多企业将会陷入新的困境之中。因此,有必要在宝贵的过渡期内,全面增强内资中小服务性企业的竞争能力。就政府而言,主要是按照WTO规则和新的职能体系,对内资中小服务性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使包括外资中小服务性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都有一个平等的外部环境,为此,政府职能部门应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 从战略上重视服务贸易以往,人们认为服务贸易的劳动是不创造价值的,看不到它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对提高生产率的意义,因此,只重视物质生产,而忽视服务业;同时,传统的计划经济阻碍了服务的商品化,各部门、各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力图自己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以至于服务难以实现社会化和市场化,服务业的落后是我国产业失衡的表现,也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要改变过去重视第一、二产业,重视货物贸易,忽视服务贸易的观念,要充分认认识到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二) 加快企业产权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我国从事服务业的中小企业,有不少是国有、集体企业,同时也有一些私人投资创办的企业,这些私人企业为了享受国有企业的某些待遇,或因为其它一些特殊因素,却挂着集体所有制的牌子;创业者忌讳公开言利,企业也染上了国有企业的一些通病,严重阻碍了自身的发展。对这些企业来讲,首先要在产权制度上将国家所有改革为多元投资主体,或者私人所有,在体制上加以明晰,以消除这方面的不利因素。对于已经明晰产权的股份制企业和私有民营企业,则应该加快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尽快形成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 加大中小服务性企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应采取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幷举的中小企业扶植政策,制定促进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中小服务性企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同时,鼓励服务性中小企业分类发展,或成为大企业乃至跨国公司的战略伙伴、或联合组建中小企业集团,增强竞争实力、或保持小而特占领市场,同时加大扶植力度,推动高成长型中小服务性企业的快速发展。(四) 简化中小服务性企业投资的审批制度,加强中小服务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参照外资企业的投资登记方法对现行审批制度进行改革,不分所有制形式,鼓励内资中小服务性企业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因为对于外资企业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如果所有制审批制度得不到改革,国内中小服务的发展肯定会受到阻碍;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建立各种中介服务组织,如中小服务企业协会、面向中小服务企业的科技实体,根据中小服务企业的实际需要,提供各种及时、有效的信息,改善中小服务企业的外部环境,增强中小服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主管部门与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共同支持中小服务企业的发展,改变政出多门、相互矛盾的状况。在国家的各项计划中,明确支持中小服务企业的计划和任务。积极创造条件,打破现有的按所有制分类、分散管理的体制,逐步在中央和地方建立统一的中小服务企业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贯彻中小服务企业政策。四、中小服务性企业的应对策略必须指出,仅仅依靠政府机构的改革和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在加入WTO后政府需要对内资外资企业实行同等的国民待遇,难以制定和实施偏向内资中小服务性企业的政策措施,因此,增强中小服务性企业竞争能力,主要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来实现。根据我国目前中小服务性企业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一) 运行机制创新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经营观念和管理模式,按照WTO规则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自觉地将企业融入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1)改进管理方式,从不规范管理转向适用WTO规则的规范管理,学习、熟悉WTO组织规则,包括普遍通行的规则和本行业的专门规则。(2)拓展市场空间,从单一面向国内市场转向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特别是我国中小服务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服务市场,增加服务业的出口。(3)完善运行机制,从依赖优惠政策转向完全按市场规则办事。(二) 信用基础培育当前中小服务企业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信用。在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中小服务企业面临的种种困难是由部分企业自己不守信用造成的,现在需要重新塑造信用形象。为了提高中小服务企业的信用程度,有必要通过中介组织形式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