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急救中心商业计划计划解决方案_第1页
某急救中心商业计划计划解决方案_第2页
某急救中心商业计划计划解决方案_第3页
某急救中心商业计划计划解决方案_第4页
某急救中心商业计划计划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山市徽州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黄山市徽州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地址: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永佳大道672号黄山市徽州区人民医院内(三)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改扩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配置急救车2辆、车载设备、指挥调度设备等医疗急救设备;配套建设给排水工程、配电及照明工程、消防安全系统、通讯和计算机、避雷系统、通风系统等工程。(四)项目总投资:本工程项目总投245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办法解决。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145万元,占总投资的59.18%;地方配套资金100万元,占总投资的40.82%。(五)项目建设单位:黄山市徽州区人民医院(六)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胡明亮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一)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 200213号)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4、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编制的农村急救体系建设方案5、急救中心建设标准(2008年)6、黄山市区域卫生规划7、医疗机构管理条例8、黄山市城市总体规划9、黄山市徽州区人民医院关于编写黄山市徽州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二)研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黄山市和徽州区卫生事业的现状和发展目标;根据黄山市和徽州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黄山市徽州区急救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和预测,提出合理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根据建设条件对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置、公用工程、消防、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建设规模和内容进行了投资估算,并制定了资金筹措方案和融资分析,进行了项目的社会评价和风险分析等。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党的十七大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把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卫生事业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层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农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体制改革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合作医疗面临很多困难,一些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危害严重,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突出,必须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急救体系是公共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委、政府展示执政能力的重要窗口之一。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对于保障群众健康,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黄山市徽州区位于黄山南大门,是黄山市重要的工业园区、旅游度假基地,面积442.6平方千米,人口10万,其中农村居民占总人口75%,辖3乡4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入区内投资兴办企业的浙商日见增多,京福、皖赣及黄山至杭州三条高速铁路投入建设,黄山市新城区建设的进行,流动人口急剧增长,徽州区将成为黄山市重要的物资及客流积散地。现有区级全民所有制的二级乙等医院一所(徽州区人民医院),拥有较先进的辅助诊断仪器,是全区的医疗中心;乡镇中心卫生院1所,一般乡镇卫生院6所;行政村卫生室102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本遍及城乡各地,农村普遍建立了基层卫生组织,区、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现。黄山市徽州区医疗卫生事业随着城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按照初级保健的要求,基本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但是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医疗急救基础设施薄弱,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医疗器械得不到补充和改善,难以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要求,与人民群众对医疗急救的需求不相适应。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增加急救医疗设备、设施,建立健全医疗急救中心,有利于保障居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现。2、项目建设是改变区域就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是贯彻国务院“医疗体制改革方案”中“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的基本原则,以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为宗旨,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本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区人民医院的功能,充分发挥急救功能,有利于建立健全基层急救体系,解决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改变区域就医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3、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急救体系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使基层卫生人员与人民群众建立起新型医患关系,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好急救中心医疗卫生服务是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4、本项目建设符合黄山市总体规划。近年来,黄山市徽州区建设日新月异,城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作为现代化的城区,急救体系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徽州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决心花大力气搞好徽州区急救中心建设,为黄山市徽州区建人民提供较好就医环境。四、项目单位概况黄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徽州区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所非营利性集医疗、康复、保健、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黄山卫校的教学医院,市、区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院,徽州区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环境和业务 :医院占地面积29335平方米,建筑面积17275平方米,固定资产2500万余元,门诊、住院大楼功能设施居全市一流水准,医院绿化面积达70,环境清新、幽静、舒适。开放床位130张,2011年门诊5.8万余人次,住院病人4500余人次,住院手术1000余例,业务收入1900万元。专业门类齐全 :设有内、外、妇、儿、骨脑、感染、麻醉、急救中心、中医、五官、口腔等临床科室及检验、影像、手术室、内窥镜治疗中心、碎石中心等辅助科室。仪器设备先进 :医院拥有多排螺旋CT、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800毫安X光机、CR数字摄影系统、移动C臂机、碎石机、心电工作站、阴道镜、立普刀、心电除颤仪、脑电分析仪、母婴监护仪,固有荧光早期妇科癌症光检仪,多功能麻醉机、呼吸机等一大批先进的医疗设备。技术力量雄厚 : 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80余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0人,中级卫技人员46人、各科室专业特色突出。内科设有心血管,消化呼吸,神经专科;外科设有普外、胸外、肝胆胰,泌尿专科;检验科设有生化,细菌,临床、病理等专业组;影像科设有X线、B超、CT、脑电图、心电图等专业组,能成功地开展甲状腺、胃、直肠、乳腺癌等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内胆管取石术,颅内血肿清除术,全髋置换术、脊柱整形术,微创性腰椎间盘突出髓核酶溶术,口腔正畸术等项目。中医科弘扬新安医学。设有老年病治疗康复中心、中医伤骨科治疗中心、中医妇科检测治疗中心。目前,全院广大职工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战略发展机遇期,依靠科技兴院,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以更加严谨的医疗作风、优质的服务水平、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格的科学管理,实现新的腾飞;新建的医技住院大楼将在近期完工并投入使用,该大楼的建设将为全区人民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廉价的医疗服务,努力实现卫生部提出大病不出区的目标,为保障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徽州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39第二章 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一、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现状徽州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南麓。总面积442.6平方千米,总人口10万人。全区辖1个街道、4个镇、3个乡:徽州街道、岩寺镇、西溪南镇、潜口镇、呈坎镇、洽舍乡、杨村乡、富溪乡。区政府驻岩寺镇,南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16千米,距黄山机场18千米。地处皖南盆地中心,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丰乐河流贯中部,注入新安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年降水量1700毫米。皖赣铁路、205国道、慈张公路穿境而过,合(肥)铜(陵)黄(山)和徽(黄山)杭(杭州)高速公路在此交汇。现保存有徽派古建筑300余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潜口民宅博物馆、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呈坎明清古村落、老屋阁和绿绕亭,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唐模檀干园、岩寺文峰塔、凤山台、新四军军部旧址、沙堤亭等。还有徽州文化园、蜀源休闲养生游和灵山画家基地、丰乐湖水上扬帆等景点。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运行质量日益提高。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经济总量快速攀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黄山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全力推进“十大工程”、“四区建设”和“四大体系建设”, 民生不断改善、各项工作协调推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态势。经济质量明显提高。二、黄山市及徽州区卫生事业现状及发展现状全区共有乡以上卫生机构10个,其中区综合医院2 个、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7个;病床位274张;卫生技术人员26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0人、注册护士 101人。年末全区共有村卫生室43个,从业人员6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人、乡村医生45人。各项医疗改革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巩固完善。全区参合农民77624人,参合率104.9%;全年新农合基金支出1350.06万元,占当年筹资总额的75.62%;全年参合农民住院率和住院补偿比例分别为7.42%和51.74%,比上年分别上升0.3个百分点和6.72个百分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免费提供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依次实施了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活动。全区完成乡(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村卫生室43个,一体化覆盖率达100%。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防控工作良好,全区未出现聚集性病例爆发和死亡病例发生。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本项目建设将贯彻落实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务院令347号)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执行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黄山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根据黄山市农村急救体系的现状,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将发展和完善农村急救体系作为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使农村急救网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为农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方便、快捷、有效的院前急救服务。为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农村急救体系奠定基础。二、项目建设的基本目标本项目将严格按照国家对农村急救体系的建设标准和设置要求,以及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进行建设,改变全区急救资源总量不足,基层网络不健全,不能满足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急救需求的现状,本项目建设将逐步改变农村急救机构业务用房短缺、急救车辆不足等状况,初步构建功能完善、反应迅速的农村急救网络,提高急救服务能力,基本满足农村居民急救服务需求。三、项目建设的主要业务功能本项目要建立快速、高效、安全的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形成“高效、快捷、及时、安全”的急救医疗服务,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日常急救和突发公共事件(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伤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疾病、人员伤害而提供服务;通过提供紧急或非紧急的救护车服务,降低可避免的死亡率、伤害、疼痛和痛苦;努力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医疗应急救援和快捷、方便、高效的特殊急诊服务的重要选择方式。四、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一)建设规模的确定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徽州区长期以来缺乏对急救中心和急诊科建设的投入,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比较落后,当地农村群众无法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急救服务。大部分基层医疗急救机构建设不够标准,装备老化、不足现象突出。各级医院急诊科普遍存在抢救场地狭小和抢救流程、建设布局不合理,抢救、监护设备老化、不足等问题。部分农村地区院前急救车车况差,急救车辆医疗设备不配套,尤其缺少必要的设备,如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引器、小型急救器械、急救专用担架和专用转运车床等;一些基层医院甚至缺乏一些必备的抢救、监护仪器,极大的限制了徽州区医疗急救事业的发展和抢救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徽州区人民医院尚未有急诊业务用房,各类医疗急救设施远跟不上发展要求,因此,加快农村急救急救中心建设势在必行。徽州区现有人口10万人,业务用房建设面积为350平方米,并配置急救车车载设备、指挥调度设备等医疗急救设施,是比较合理的。(二)建设规模改扩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建筑面积350平方米,配置急救车2辆、车载设备、指挥调度设备等医疗急救设备。(三)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改扩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配套建设给排水工程、配电及照明工程、消防安全系统、通讯和计算机、避雷系统、通风系统等工程。主体工程:包括建筑物的构筑与砌体、室内外装修等工程。配套工程:改造室内外给排水系统、消防安全系统、配电及照明系统、通讯和计算机系统、避雷系统、通风系统等工程。1给水系统: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室内、外供水管网,以及与业务用房外供水管网的连接。2排水系统:包括室内外雨水管(渠)和污水管(渠)的建设。3消防安全系统:包括室内外消防栓、消防灭火器等。4配电及动力照明系统:主要包括配电系统、动力系统(抽风机、风扇等用电设施)、日常照明系统。5通讯和计算机系统改造:主要包括楼内、外通讯和楼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6通风系统:主要包括各室内排气、抽排烟等。7避雷系统:主要建设构筑物防雷接地网络。(四)主要建设内容汇总表主要建设内容汇总表见表3.1。表3.1 主要建设内容汇总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主体工程改扩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3502配套工程2.1给水系统项12.2排水系统项1含室内外雨水管和污水管2.3消防安全系统项12.4配电及动力照明系统项12.5通讯和计算机系统项12.6通风系统项12.7避雷系统项1(五)设备购置本项目需要新购置一批抢救设备、指挥调度设备及救护车等医疗急救设施(具体见表3.2)。表3.2 徽州区急救中心项目新购设备情况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一急救车车载设备1出诊箱个2包括药品、血糖测试仪、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体温计、止血钳、叩诊锤糖水盐水等2气动急救呼吸机台2进口3手提多参数监护仪台24车载氧气瓶个215升5气囊面罩呼吸器台26折叠式担架付27车式担架付28外伤箱(纱布、 颈托、夹板、绷带等)只29手持或脚踏吸引器只210便携式心电图机台211微型医用氧气瓶个22升12自动除颤仪台213铲式担架付214小型急救器械套215车载通讯系统套2二指挥调度设备16有线、无线通讯系统套117数字交换系统套118数字录音系统(应设双机热备份)套119UPS应急电源系统套120急救信息系统(包括三字段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套121G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可以仅有导航定位功能)套122车辆洗消设备套123LED条屏显示系统套124视频监控系统套1三急救车25急救车辆2第四章 施工场址及建设条件一、场址选择(一)场址选择的基本要求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参考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结合项目特点,该项目场址选择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如下:1、场址的选择应符合黄山市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为方便使用,节省投资,应考虑充分利用城市现有基础设施;交通方便,应与车站、码头等有便捷的联系。附近有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现成公用设施。3、能有整洁、安静的环境,避免环境污染,最好能和附近的自然景色相结合。4、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并远离高压走廊及其设施。5、要有足够和较完整的面积,以便统筹安排建筑物、道路和绿化,并应考虑医院今后发展的余地。6、宜紧靠主要交通干道,便于车辆迅速出发。(二)场址所在位置现状1、场址位置黄山市徽州区急救中心项目选址位于徽州区人民医院内.2、场址占地面积及土地权属类别本项目占地面积220,项目选址位于在建的徽州区人民医院内,现有土地权属为于徽州区人民医院用地,不需要进行征地拆迁。3、土地利用状况及占用耕地情况 项目场址地为徽州区人民医院地块,不存在占用耕地情况。二、建设条件1、地形地貌徽州区地貌以平地和丘陵为主,城区和“丰乐河”以北地势较平坦,东、南、西边缘地带起伏较大,地势北低南高,平均海拔约145米,最大高差50米左右。大部分为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层较厚,石砾含量较高, 透水透气性能良好,肥力较高,有利于木、茶、桑和药材生长。丘陵地带多为红壤和紫色土,质地粘重,酸性,肥力很差,但光热条件好,适宜栎松、油茶等生长,山麓盆地与平原谷地多砂壤土、溪河两岸多冲积土,适用于农业耕作。2、气象黄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516,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无霜期236天。平均年降水量1670毫米,最高达2708毫米。降水多集中于58月,水热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长。3、水文新安江是全市的主要河流,属于钱塘水系。它源出休宁冯村五股尖(海拔1618米)北侧,上源流经祁门县,复入休宁以后称率水,它在屯溪纳横江后,称为渐江,江面展宽,流至歙县城南朱家村又有练江来汇,始称新安江。“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新安江东流至街口附近,便直奔浙江省而去,干流自歙县流至街口,长约44公里,其集水面积有5944平方公里。除新安江以外,境内还有发源于黄山北坡的青弋江,北流入长江,发源于黄山南坡西段的阊江,南流入鄱阳湖,均属长江水系。位于青弋江上游的太平湖,波光潋滟,山色空蒙,恬静,明丽,妩媚而动人。4、交通运输铁路:黄山北站位于京福高速铁路、皖赣复线、黄杭高铁“三条高铁”交汇点。并谋划建设黄山至金华、衢州铁路、铜陵至太平铁路黄山段、黄山至池州城际铁路。高速公路:黄山市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确定的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规划建设的黄山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将形成“一环七射”的高速公路网络,由高速公路外环、合铜黄、徽杭、屯景、黄千、溧黄、祁砀、宁黄高速公路构成,其中合铜黄、徽杭高速公路在中心城区南部形成的南半环为现状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北半环,屯景、黄千、溧黄、祁砀、宁黄高速公路为规划高速公路。市域公路网络:市域公路网络主要解决市区与县城、县城与重点城镇、重点城镇与一般城镇之间的相互联系,建设环黄山公路、环太平湖公路、许谭公路,使偏远乡镇到达中心城区的时间控制在2-3个小时。航空港:黄山口岸是安徽省第二大空港,并于2010年黄山航空口岸扩大对外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晋升国际机场,目前机场正进行新一轮4E标准改造。水运及港口:规划在花山附近建设航运码头,恢复新安江深渡街口的水运。交通运输稳定增长。全年货运总量1922万吨,货物周转量.5万吨公里;旅客运输总量104.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669.22万人公里。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46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公里。按行政级别分:国道47公里、省道7公里、县道27公里、乡道118公里、村道265公里。5、供水、供电供水分别由徽州区市政自来水供水管网供入,水源取自市政自来水管网,从市政给排水管网引Dg100市政给水管至建筑物的界区内,并在界区内形成给水环网,供楼内医疗、消防和生活用水,市政给水压力为0.2Mpa。供电电源引用徽州区电网,电压等级为10kv,医院配备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三、场址方案该场址有如下优点:1. 场址位于黄山市徽州区人民医院院区内,项目在建设期间或建成后,院区内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都可充分利用,对降低项目投资十分有利。2. 项目建设用地已平整,地块规整,无水土流失,无地质灾害。3. 生活设施依托条件好。场址处于规划中教育、商业、居住、物流区域,交通便利,市政设施完善,项目建设期和建成后的生活设施依托条件较好。4. 项目建设用地已落实。经综合考虑分析,本项目的选址方案符合黄山市徽州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等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是适宜的。第五章项目工程建设方案一、总平面布局(一)总平面设计方案1、总平面布局基本要求(1)贯彻经济、实用、简洁、美观的原则,做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流程科学、运行经济。(2)科学合理、节约用地。满足基本功能需要,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3)功能分区明确,科学组织人流、物流,避免交叉感染。建筑布局紧凑,在满足卫生防护隔离、防火分区和防护要求的前提下,将可以组合在一起的部分尽量从平面和空间上集中组合,内部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能耗。(4)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5)建筑间距符合要求,满足通风、防火与交通联系等要求,设计要符合有关标准。2、总平面布局黄山市徽州区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在徽州区人民医院地块内建设,急救中心项目用地位于院区地块偏北侧位置,急救中心项目东南边为门诊部,西面为市政道路,北面为市政道路,急救中心项目主出入口在地块北面。二、平面布置本项目拟改扩建急救中心位于急救中心大楼2-3层,占地面积220,建筑面积为350 m2。急救中心基本朝向为座西向东,采用中间楼梯及内廊通道与各楼层房间相联系,各层平面布置如下:(1)二层:储藏室、急救室、护士站、治疗室、医生办公室、输液室、观察室、公共卫生间。(2)三层:调度室、信息机房、值班室、后勤保障室、驾驶班三、竖向规划本工程内在徽州区人民医院地块内建设,道路及市政主排水管线均为现成设施。建筑物地面标高与市政道路基本持平,本项目建筑物与院区周边道路和建筑物基本持平,排水及道路衔接较顺畅。项目建筑物周边地面雨水、污水排除采用暗沟方式引入原有院区排水道后通至三龙大道市政排水管渠。建筑物在0.00绝对标高37m,急救中心位于建筑物2-3层,高4.0 m。四、建筑外观设计建筑外观造型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反映,原则上是将内部空间与外部建筑体形两方面关系统一协调。建筑物以急救中心及门诊住院为主,建筑造型设计要符合城市体规划及医疗卫生要求,且必须充分考虑医院院区原有建筑的风格特点,按其功能、服务对象特征进行设计。五、建设设施(一)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项目场址位于徽州区城区内,承担辖区内医疗急救中心调度管理。项目的建设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及院区规划,从卫生服务的工作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项目建设应尽量利用当地和院区现有的市政基础设施,厉行节约,并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基本需要的同时,应注意改善使用者工作条件,做到功能合理、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适用。(二)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3008)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砌体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3-2001)7、其它有关建筑设计、消防、环保等国家强制性规定(三)建筑设施1、主要建筑物本项目位于急救中心大楼2-3层,建筑面积350m2。2、道路本项目位于徽州区人民医院地块内,建筑物面临市政道路,可满足项目建成后的使用需要,本项目不考虑道路投资。3、绿化本项目在院区内建设,并位于急救中心大楼2-3层,本方案不考虑绿化投资。4、建筑装修标准(1)外墙:采用外墙环保涂料和浅色镀膜玻璃;(2)内墙:防霉环保涂料,卫生间、污物间等为瓷砖到顶;(3)楼地面:设备用房、车库为水泥楼地面,其余为防滑地砖;(4)顶棚:走道、门厅为铝扣板吊顶,其余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四)污水处理池本项目污水处理结合门诊住院综合楼污水系统进行建设,本项目不考虑污水处理设施投资。5、结构工程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30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砌体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3-2001)(7)其它有关建筑设计、消防、环保等国家强制性规定工程地质:拟建场地原地形为林地,经回填平而成。经地质勘探结果分析,该场地内第一层冲填土层力学强度及承载能力较差,不宜作天然地基持力层。第二层土呈可塑硬塑状,为中等压缩性土,性能较好,承载能力较高,厚度较大,分布连续,埋深较大。第一层岩呈全风化状,强度较高,承载力较高,埋深较大,分布连续。6、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及抗震要求本建筑为急救中心项目,属医疗建筑,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规定,本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7、基础形式根据地块岩土层的工程力学性质、特点、分布特征,经综合分析,基础形式建议宜采用桩基础,桩端置于岩层上8、上部结构造型本工程建筑面积约350,结构拟采用框架结构。 六、给排水工程(一)设计依据(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建筑物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与施工验收规程CECS41:92(4)各种地质资料及建筑专门提供的平、立剖面图(二)给水系统1、水源工艺(1)水源、水压供水分别由徽州区市政自来水供水管网供入,水源取自市政自来水管网,从市政给排水管网引Dg100市政给水管至建筑物的界区内,并在界区内形成给水环网,供楼内医疗、消防和生活用水,市政给水压力为0.2Mpa。(2)生活用水量估算徽州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项目用水量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为估算依据,生活用水标准按不同用途分别考虑,估算用水量详见表5-1所示:表5-1 徽州区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项目生活用水量估算表用水定额(L/pd)使用人数(p)使用时间(h)小时变化系数最大时用水量(m3/h)最高日用水量(m3/d)备 注医务人员5030241.50.09 1.5就诊人员3030241.50.06 0.9合 计0.152.4最高日用水量为:2.4m3/d。计及未预见用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计),估算最高总日用水量约2.64m3/d。(3)供水方式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提供水压和水量,工作和生活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供水方式为下行上给式。(4)供水管网的布置及敷设本项目供水干管接徽州区人民医院院区现有给水干管驳接引水,办公、生活和消防用水采用同一水源供水。供水管网敷设要与电力、通讯、燃气管道、排水等地下管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5)供水管网管材及配件室内给水采用PVC-U给水管,专用吸粘剂粘接,卡压式连接,埋地给水管采用内衬塑钢管,丝扣连接。消防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内、外壁热镀锌钢管)。2、排水系统本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徽州区人民医院院区内已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本项目排水系统连接院区原有排水系统。根据民用建筑设计规范布置排水系统,有特殊要求的,按有关规定设计。屋面雨水经天沟收集后由雨水斗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室外地面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与屋面雨水一并由室外DN800雨水管道就近排入院区原有雨水管道后排至市政排水管道。(1)污水系统急救中心日产生医疗污水2.11m3/d,考虑到门诊住院综合楼,本项目污水系统与徽州区人民医院污水处理系统一起建设,处理方法为集中经格栅栏截住较大的悬浮固体,进入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经过生化曝气池充氧曝气,再加入活性污泥,将污水里的有益菌培养,吃掉无益菌,使水中的含氧量加大,逐步降低COD和BOD及氨氯。污水再进入沉淀池进行二次沉淀,把水中的悬浮物降低,在二氧化氯发生器以及水下曝氯机的协同作用下,污水COD、BOD及SS降低倒能达标排放,污水在接触池内与二氧化氯充分混合,彻底杀灭细菌及大肠杆菡,再经脱氯装置脱氯后达标排放。(2)管材:排水管采用PVC-U硬塑排水管,专用胶粘剂粘接。3、给排水管道材料及设备的选用(1)室内给水采用聚丙烯PP-R给水管,室外给水采用衬塑钢管,消防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内、外壁热镀锌钢管)。(2)排水管道采用PVC-U塑料排水管,胶水连接。(3)在公共卫生间采用光探自动冲洗壁挂式小便器,蹲式大便均采用液压式脚踏阀,所有水嘴、给水配件、低水箱全部采用节水型。4、消防系统给排水部分本工程的消防系统包括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等。(1)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室外消火栓系统:本项目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计。一次火灾用水量按20L/s计。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在室外给水环状管网上设若室外消火栓,并在建筑物前面设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时供消防车加压灭火使用。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用水量按一类高层民用建筑考虑,为30L/s。本项目室内消火栓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与高度按消防规范的有关规定来分别设置,并按建筑物竖向成环状管网。室内消火栓采用(集中)临时高压制,火灾发生时可通过设置在栓箱内的消防启动按钮,直接启动消火栓加压泵,也可通过消防控制中心指令启动或人工就地启动。(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本工程在急救中心建筑物内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利用各层的水流指示器及湿式报警阀的压力开关自动报警并启动自动喷淋加压泵。(3)建筑灭火器配置在各层设备房及走廊明显处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4)消防系统电气部分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相关的合理的管线设计、设备选型和设备布置;在各层总配电箱采用防火漏电电流动作报警器,当发生漏电故障时发出报警信号,来防止短路或过载引起的电气火灾的发生;采取防侧击雷措施,防止雷击造成的火灾。同时按防火设计规范采用防火耐火型导线和配管。在各办公室、设备房及主要通道等处设事故应急照明应急灯;在走廊、楼梯间等火灾疏散通道处装设疏散标志灯。应急照明电源由消防专用照明配电箱及耐火型电缆、电线供电。七、电气设计方案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45-95)(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9)建筑线路设计专业提供的平、立、剖面图进行电气布置,有特殊要求的,按有关规定设计。2、供电电源供电电源引用徽州区电网,电压等级为10,医院配备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根据医疗用电对可靠性要求,用电负荷分空调负荷、照明负荷、医院设备等医用负荷、电梯等动力负荷及消防负荷,其中消防负荷设计等级为二级,手术室和抢救室等负荷设计等级为一级。3、负荷估算本工程建筑总面积为350m2。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拟采用负荷密度法进行估算,本工程用电负荷总容量约为17.33kVA。院区现有变压器容量为500 kVA,距离项目场址约100m。可需足本项目建设需要,故本项目利用院区原有设压器进行供电,不另行增设变压器。用电量估算表详见表5.2。表5.2 徽州区人民医院住院楼用电量估算表用电类别标准(VA/m2)使用面积(m2)安装容量(kVA)需要系数计算容量(kVA)急救中心项目9035024.750.717.33合计35024.7517.334、变配电10kV配电主结线采用单母线分段的结线方式,直流操作。10kV电源进线柜采用电流速断及延时过电流保护;变压器柜采用电流速断及过电流保护、超温报警;联络柜采用电流速断及过电流保护。高压开关柜拟配置综合微机保护继电器,各继电保护、控制信号、测量等功能由配置在各柜内的综合微机保护继电器实现。本工程高压开关拟采用手车柜式,低压开关柜拟采用抽屉柜,本工程按需要分散设置EPS,用以确保部分消防重要负荷和重要的设备用电连续性。5、动力配电动力电源采用380/220V三排四线制,采用放射式及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一般动力电源采用阻燃型电线、电缆供电;重要设备负荷等重要变配电间不同低压母线段提供两回路电源,并在未端设置自动切换装置,自投自复,线路采用耐火型电线、电缆。6、照明应急疏散照明电源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疏散指示灯及应急双头灯。各类房间照度按国家现行规范规定的标准值进行计算, 事故应急照明由变配电间不同低压母线段提供两回路电源,并在设备未端设自动切换装置。部分应急照明由EPS供电。7、防雷保护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本项目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设防。电气接地、防雷接地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采用12圆钢在屋面敷设避雷网作为接闪器,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内两条主筋通长焊接作为防雷引下线,利用建筑物桩基及底板中的二主筋长焊接成闭合钢筋网作为接地极,地上层每层设置均压环防侧击雷。为防止侧击雷,将建筑物外墙上的金属门、窗、阳台金属护栏及面积较大的金属物等就近与防雷装置焊接;为防止雷电波侵入,凡进出本建筑的各种金属管道及电缆的金属外皮等均应在进出建筑物处与接地装置焊接。为防止电磁干扰,部分医疗用房需作屏蔽设施,并以合适的路径敷设线路,线路屏蔽。同时在电源入户处及分配电柜出线端和未端设备电源进线处设置雷电流浪涌保护器保护SPD。8、电话电视系统电话进线引自市话网络、有线电视节目源引自市有线电视网。电话系统在各建筑物各层设分线箱,电话线采用HYJV型电话电缆。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分配-分支方式,在各层电气竖井设电视分配器箱,在楼层走廊设电视分配器盒, 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表5.4 徽州区急救中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值一建筑用地特征1建筑占地面积m22202总建筑面积m2350二建筑特征1建筑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2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一级第六章 环境保护、劳动卫生安全与消防一、环境保护(一)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规,本项目根据建设地点的不同环境保护工作接受黄山市各级环保部门的监督,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为: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防治法(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200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建筑施工声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SJ146-2004)(二)项目场址环境现状本项目主要改扩建急救中心。项目选址位于项目拟建在位于黄山市徽州区人民医院内。项目用地已平整,地块规整,无水土流失,无地质灾害。场址处于规划中教育、商业、居住、物流区域,交通便利,市政设施完善。项目的供水、供电条件已完善,利用原有的供水、供电设施,项目建成后可满足日后工作的需要。(三)项目建设期与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分析1、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在整个施工期,产生扬尘的作业有土地平整、回填、建设运输、露天堆放、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到干旱无雨季节,加上大风,施工扬尘将更严重。(2)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施工的噪声源主要有挖土机、推土机、装卸机、水泥搅拌机、砂轮机、电钻、切割机及各种车辆等。(3)施工排水、废土及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施工人员需排放一定量的生活废水,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废弃物,同时在建设施工期间需要挖土、运输弃土,运输各种建筑材料,如沙石、水泥、砖瓦、木料等。(4)交通影响施工期建筑材料的车辆为大型车,运输量的增加使得道路负荷增加,遇到高峰期将会使交通变得拥挤和混乱,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另外,运输过程中遗漏的弃土等建筑垃圾使道路在雨天变得泥泞,影响道路的畅通。2、项目运营期间环境影响分析(1)水环境影响分析生活污水、卫生间用水须经过化粪池沉淀处理后,才可排入城市污水道,对周边水体环境无直接影响。(2)噪声影响分析项目噪声源来自设备,如配电设备等震动设备和通风系统设备。(3)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本项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各类固体废物经合理处置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四)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文明施工,落实具体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1、建设期间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扬尘 对运输黄砂、石子、建筑垃圾等车辆应严密覆盖。绝对防止散落;对施工场地和道路实施洒水抑尘;对露天沙石等建筑材料堆放必须用帆布或塑料布封盖。(2)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建筑施工机械及房屋拆迁。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对高噪声施工设备的维修管理,减少设备非正常的噪声。要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环境有关管理办法,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影响他人工作和休息,特别注意减少对住院病人的影响。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声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标准的规定。(3)施工排水、废弃物及垃圾 施工过程中的泥浆废水、机械清洗废水、施工队伍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方可排放,不能综合利用的建筑垃圾及多余建筑材料,不能随意堆放,应及时清运,妥善处理。 (4)交通 应合理确定运输量和运输时间及运输路线,避开交通高峰期,同时加强施工期交通管理,保证道路畅通;运输渣土的车辆一律安排在车辆少时,渣土车采用箱式密闭汽车,防止洒落。 2、运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1)水环境空气影响对策本项目的污水设施处理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2009),项目建成运营后,废水排放量将会有所增加。废水类别主要是一般生活污水、医疗洗涤废水等,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城市污水道。(2)噪声影响对策项目噪声源来自设备,如配电设备等震动设备和通风系统设备。 (3)固体医疗废弃物环境影响对策、项目建成正常运作后,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一次性注射器、塑料药剂瓶、救援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等,要严格统一收集毁形、封存,交有资质的部门销毁处理。 4、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因此,项目将做到“三同时”,对上述的“三废”分别进行严格的治理,使之达到国家“三废”的排放标准。预计本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项目经过采取相应的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