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1页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2页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3页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4页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CR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P Q/CR XXXX-2017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ning Constructionof Railway Tunnel(征求意见稿)2017XXXX发布 2017XXXX实施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2-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ning Constructionof Railway TunnelQ/CR XXXX-2017主编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国铁路总公司施行日期:2017年XX月XX日2017年北京前 言本规程是依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2017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铁总建设函201711号)和铁路总公司铁路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要求,在总结近年来铁路隧道衬砌工程施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本规程的编制,贯彻了总公司“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要求,吸纳了近年来铁路隧道混凝土衬砌有关科研成果,突出了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为保障铁路隧道混凝土衬砌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技术规程共分15章,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施工准备、混凝土、防排水、仰拱混凝土施工、衬砌台车、拱墙混凝土施工、沟槽混凝土施工、施工缝、混凝土养护、回填注浆、特殊环境隧道衬砌、质量检验与验收,另有4个附录。本技术规程主要内容如下:1 明确了本规程适用于铁路隧道混凝土模筑衬砌施工及验收,提出了铁路隧道衬砌施工的原则和目标。2 提出了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混凝土、防排水、仰拱施工、边墙施工、沟槽施工等环节总体要求和注意事项,明确了建设、施工、监理各方的工作内容。3 提出了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准备要求,明确施工计划、施工方案主要内容。4 明确了铁路隧道衬砌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选定要求,提出了混凝土拌和、运输、进场检验等相关规定。5 规定了铁路隧道拱墙、衬砌接缝、沟槽接缝、隧底、附属洞室、洞口及明洞的防排水要求。6 明确了仰拱施工前开挖深度、宽度、尺寸以及隧底清理要求,规定了仰拱栈桥刚度、强度、稳定性,提出了仰拱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筑、振捣、收面等要求。7 规定了衬砌台车应具有布料、带压入模、振捣、参数检测、信息集成传输等基本功能,提出了衬砌台车作业空间、浇筑口和作业窗等的布置要求,明确了衬砌台车的主要结构形式和验收要求。8 提出了拱墙衬砌混凝土浇筑、脱模等作业时机,规定了拱墙钢筋安装、构配件预埋、衬砌台车定位要求,明确了隧道明洞及附属洞室拱墙位置衬砌施工内容。9 规定了沟槽结构形式、断面尺寸、沟底高程、纵向坡度等施工要求,明确了沟槽模板构造要求及安装允许误差和检验方法。10 提出了环向施工缝和纵向施工缝施作要求。11 规定了混凝土养护台车的保温、保湿及养护数据记录、输出等功能,提出了混凝土养护最低期限和混凝土芯部最高温度要求。12 明确了回填注浆使用的设备及注浆材料的性能要求,规定了注浆施工后对注浆效果的检查方法。13 提出了寒区隧道、岩溶隧道、软岩大变形隧道灯特殊环境隧道衬砌施工要求。14 规定了隧道衬砌施工进行衬砌外观和实体质量检验内容及检验数量和方法,明确了衬砌排水系统检验要求。在执行本技术规程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乙29号,邮编:10003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技术规程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解释。主编单位: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主要起草人:主要审定人:77- -目 次1 总 则12 术 语23 基本规定44 施工准备64.1 一般规定64.2 施工计划64.3 施工方案65 混凝土85.1 一般规定85.2 原材料85.3 配合比95.5 混凝土运输115.6 混凝土进场检验116 防排水136.1 一般规定136.2 拱墙防排水136.3 衬砌接缝防水166.4 沟槽接缝防水166.5 隧底防排水176.6 附属洞室防水186.7 洞口防排水206.8 明洞防排水207 仰拱混凝土施工227.1 一般规定227.2 仰拱栈桥227.3 钢筋安装237.4 混凝土施工238 衬砌台车268.1 一般规定268.2 结构与设备278.3 衬砌台车验收309 拱墙混凝土施工329.1 一般规定329.2 钢筋安装339.3 预埋构配件339.4 衬砌台车定位349.5 浇筑施工349.6 脱模379.7 明洞衬砌389.8 附属洞室衬砌3810 沟槽混凝土施工3910.1 一般规定3910.2 沟槽模板3910.3 沟槽混凝土施工4011 施工缝4111.1 一般规定4111.2 环向施工缝4111.3 纵向施工缝4112 混凝土养护4212.1 一般规定4212.2 养护台车4212.3 养护作业4213 回填注浆4413.1 一般规定4413.2 注浆材料4413.3 注浆施工4414 特殊环境隧道衬砌4614.1 寒区隧道衬砌4614.2 岩溶隧道衬砌4614.3 软岩大变形隧道衬砌4715 质量检验与验收48附录A 隧道衬砌混凝土49附录B 隧道衬砌工装设备54附录C 脱模时间58附录D 衬砌混凝土养护60本标准用词说明62铁路隧道衬砌施工技术规程条文说明631 总 则1.0.1 为提高铁路隧道衬砌施工质量,强化混凝土衬砌施工过程控制,统一混凝土衬砌施工标准,确保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铁路隧道混凝土模筑衬砌施工及验收。1.0.3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应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施工,满足工程结构安全、耐久性能及系统使用功能要求。1.0.4 铁路隧道衬砌应按照浇筑饱满、强度达标、厚度保证、外表致密、不渗不漏的目标组织施工。1.0.5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应从管理制度、施工装备、人员管理和过程控制等方面加强标准化管理。1.0.6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应积极推行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1.0.7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生产教育,重要工序作业应进行培训并合格,做到文明安全施工。1.0.8 铁路隧道工程衬砌施工除应符合本技术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 语2.0.1 衬砌 lining在围岩与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条件下,在初期支护内侧施作的模筑混凝土衬砌,与初期支护共同形成复合衬砌。2.0.2 仰拱 invert为改善上部支护结构受力条件而设置在隧道底部的反向拱形结构。2.0.3 回填注浆 back filling grouting在复合衬砌完成后,为了填充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的空隙而进行的注浆。2.0.4 封顶 roof-sealing每组隧道衬砌浇筑即将完成时的混凝土灌注。2.0.5 振捣 vibration是对卸入浇筑仓内的混凝土拌和物进行振动捣实的作业。2.0.6 养护 curing混凝土硬化时,为保证水泥水化作用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对混凝土进行的养护。2.0.7 衬砌台车 lining formwork equipment用于隧道二次衬砌结构施工的装备。衬砌台车应具备结构形式、刚度和强度等可靠稳定性要求,具备自动布料、智能振捣、智能监测功能,实现全过程混凝土质量过程控制。2.0.8 端头模板 stop-end formwork设置于隧道衬砌钢模端头的用于阻挡混凝土的挡板构件。2.0.9 脱模 knockout衬砌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使模板和混凝土脱离和移动的的过程。2.0.10 仰拱衬砌台车 inverted lining formwork equipment用于隧道内仰拱衬砌的装备,主要由桁架、行走、支撑和模板系统组成。2.0.11 铺挂台车 film laying equipment用于隧道内大幅防水板吊挂施工用的装备,主要由桁架、立柱、行走和支撑系统组成。2.0.12 沟槽台车 trench formwork equipment 用于满足两侧沟槽同步施工的装备,主要由骨架系统、走行系统、液压系统、电控系统、模板等组成。2.0.13 养护台车 curing formwork equipment用于隧道衬砌混凝土养生的装备。混凝土浇筑后,在一定时间内采取措施,对外露面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使混凝土有良好水化硬化条件。3 基本规定3.0.1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对关键工序留存影像资料,满足质量责任可追溯要求。3.0.2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应重视防排水、基底清理、原材料等质量控制,做好混凝土配比、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关键工序的施工。3.0.3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应配备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的混凝土拌和站及输送设备、铺挂台车、衬砌台车、养护台车等机械化流水作业线,混凝土生产和运输能力应满足衬砌施工需要。3.0.4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应组织培训专业人员进行工序作业,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作业人员应相对固定。3.0.5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应对混凝土拌和、钢筋加工、沟槽盖板制作等实行工厂化生产。3.0.6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应实现混凝土拌和、输送、浇筑、养护等信息化。混凝土配合比、输送时间、浇筑压力及浇筑量、养护温度及湿度等关键参数信息应自动记录、传输和存储。3.0.7 铁路隧道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3.0.8 钻爆法施工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应距掌子面适当距离,防止已浇筑混凝土受到爆破振动、冲击等不良作用影响。3.0.9 铁路隧道衬砌应做到混凝土拌和充分、输送迅速、浇筑连续、捣固均匀、养护及时。3.0.10 铁路隧道衬砌混凝土性能应根据隧道衬砌部位、施工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确定,并应考虑运输、浇筑、振捣、脱模等作业要求。3.0.11 隧道衬砌施工应做好原材料进场检验,并分类标识存放,不合格材料不得用于衬砌施工。3.0.12 铁路隧道防排水应采用专业化施工,切实做到防排水系统安装到位、固定牢固、连接紧密,确保防水可靠、排水顺畅、运营期可维护。3.0.13 仰拱施工应对仰拱基底开挖轮廓线及基底高程、基底虚渣、排水系统等进行检查验收,并留存影像资料。3.0.14 衬砌台车应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台车应能正确保持衬砌完成后的位置、形状、尺寸,能够获得所要求性能的衬砌。3.0.15 拱墙混凝土衬砌应确认防水板、钢筋、衬砌断面厚度等符合设计要求,并留存影像资料。3.0.16 沟槽混凝土施工应重视排水管路的连接、密封和施工保护,保证排水管路畅通,水力坡面顺直。3.0.17 施工缝(变形缝)施工应做到混凝土捣固充分均匀、饱满密实,防水材料定位准确、安装牢固。3.0.18 铁路隧道衬砌应及时养护,满足混凝土温度、湿度控制要求,确保在适当的时期内混凝土不受到有害作用的影响。3.0.19 混凝土模筑衬砌完成后应及时检查,必要时采取回填注浆等措施。3.0.20 特殊环境隧道衬砌应进行针对性设计,挤压性围岩隧道预留变形量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3.0.21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各阶段应按规定对工程实体与外观质量、防排水效果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3.0.22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应实行首件评估,工序工艺经评估合格后方可推广施工。3.0.23 建设单位应组织做好隧道衬砌标准化施工,对混凝土衬砌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进行检查、监督。3.0.24 施工单位应编制关键工序施工作业指导书,细化工艺参数,按建设单位要求落实衬砌标准化施工措施。3.0.25 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混凝土衬砌施工各项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并应采集留存影像资料。4 施工准备4.1 一般规定4.1.1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应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目标,制定质量风险控制措施。并应细化混凝土拌和站、试验室、钢筋加工厂、沟槽盖板生产厂以及专业化作业班组等的质量管理办法。4.1.2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和工程特点编制施工计划,确定每循环作业时间和月进度指标,制定人员、物资及设备的配置计划。4.1.3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应编制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组织技术交底和人员培训。4.2 施工计划4.2.1 铁路隧道衬砌施工应考虑衬砌的功能、强度、耐久性及施工条件,制定混凝土运输、浇筑、振捣、养护计划,做好机械设备、人员配置、运输道路、浇筑速度等规划。4.2.2 施工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 根据工程规模确定拌合站、机械设备、人员总体配置方案。2 作业班组及现场管理人员配置需求。3 主要物资供应方式及分批进场计划,如砂、石料场选择和生产供应。4 主要机械设备及工装的数量及性能配置需求。5 根据混凝土用量和运输距离确定组织调度方案,确保施工关键时间要求。6 冬、夏期和雨季影响因素及针对性做法。7 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养护等信息化实施计划。4.2.3 当现场情况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施工计划进行修正和调整。4.2.4 施工计划应对拌和站、运输便道、电力供应、材料存储设施等重要临时设施进行详细规划,确保其参数和施工计划、施工环境等条件配套。4.2.5 拌和站应根据工程规模、分布特点、环境条件、工艺要求、经济运距和施工组织要求等因素合理设置,做到工序衔接合理、功能区紧密配合、交通便捷顺畅。4.3 施工方案4.3.1 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 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要求。明确混凝土配合比及工作性能要求,混凝土浇筑方案及填充状态确认方法,混凝土捣固方法,脱模强度及确认方法。2 质量控制措施。明确防排水、钢筋、模板、混凝土、浇筑、振捣、脱模、养护等施工工艺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3 安全环保技术措施。4 故障处理应急方案。5 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4.3.2 钢筋工程、混凝土运输组织调度、混凝土浇筑、衬砌台车使用、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等应编制作业指导书进行交底。4.3.3 防排水施工应优先采用新工艺、新设备,能提高防排水质量和施工效率的方案。4.3.4 仰拱混凝土施工应优先采用栈桥和仰拱模板全幅浇筑的方案。4.3.5 拱墙混凝土施工应采用衬砌台车整体一次性浇筑成型的方案。4.3.6 隧道内作业区段、工作面应保证足够的照明和通风,做好劳动保护、安全防护和职业健康措施。5 混凝土5.1 一般规定5.1.1 衬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根据施工条件、衬砌部位、环境条件等确定其运输、浇筑(可泵性)、捣固、脱模强度等作业的施工性能。5.1.2 混凝土的材料和配合比应满足所要求的性能。混凝土配比强度应根据设计基准强度、现场必要的脱模强度及混凝土品质的离散性决定。5.1.3 当混凝土原材料或施工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应重新选定配合比。当施工工艺和环境条件未发生明显变化,原材料的品质在合格基础上发生波动时,可对混凝土外加剂用量、粗骨料分级比例、砂率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混凝土的拌和物性能应与原配合比一致。5.1.4 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要求,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留有富余。5.1.5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冬期施工期间,混凝土在强度在达到设计强度的40%之前不得受冻;浸水冻融条件下的混凝土开始受冻时,其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强度的75%。5.1.6 混凝土入模前应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检验。5.2 原材料5.2.1 混凝土原材料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和铁路混凝土TB/T 3275的相关要求。5.2.2 在获得需要性能混凝土的范围内,衬砌混凝土应优先采用水化热小的水泥。5.2.3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业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人工砂的质量标准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5.2.4 粗骨料最大尺寸不应大于构件最小尺寸的1/5,钢筋最小间距的3/4及覆盖层的3/4,并小于表5.2.4的尺寸要求。表5.2.4 粗骨料最大尺寸表混凝土种类粗骨料最大尺寸素混凝土(cm)40钢筋混凝土的仰拱不超过构件最小尺寸的1/4钢筋混凝土(cm)20或255.3 配合比5.3.1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条件及作用等级、施工工艺等进行设计,应充分考虑原材料可能出现的变化,并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5.3.2 仰拱、边墙和拱部配合比应分别设计,配置强度应满足设计基准强度和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水胶比及单位水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胶比应根据抗压强度、抗冻性、对化学作用的耐久性、水密性等决定,水胶比应小于0.65。2 单位水量在作业容许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地小。单位水量上限应通过试验加以确定,并应符合表5.3.2的规定。表5.3.2 单位水量的限界推荐值粗骨料最大尺寸(mm)单位水量的上限(kg/m3)2025175401655.3.3 拌合混凝土的和易性应根据衬砌的形状、厚度、浇筑位置、有无钢筋等情况,并考虑易于混凝土运输、浇筑、捣固等作业条件。在进行这些作业时应不产生材料的离析。5.3.4 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运输远近、捣固方法、浇筑部位、自然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仰拱混凝土坍落度宜为7090mm。 2 边墙及拱下部坍落度宜为140160mm。 3 拱部坍落度宜为180220mm。5.3.5 混凝土含气量应根据粗骨料的最大尺寸等确定,宜为混凝土容积的47%。5.3.6 拱部混凝土应选择泌浆小的配合比,砂率宜比边墙、仰拱混凝土砂率大2%。5.3.7 钢筋混凝土、埋设构件较多、附属洞室等混凝土填充困难的场合以及拱顶部分应采用高流动性混凝土。5.3.8 采用中高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时,应进行混凝土扩展度、扩展时间选定,不同部位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应符合表5.3.8规定。表5.3.8 不同部位衬砌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要求部位砂率坍落度(mm)扩展度(mm)扩展时间T500(s)骨料最大粒径(mm)最大用水量仰拱3538120160/40175边墙3842160200450/40175拱部40452002205002831.51755.3.9 泵送混凝土向上浇筑时,应考虑浇筑口的位置和角度设定和易性。5.3.10 混凝土配合比应考虑脱模条件和脱模强度要求。脱模时,混凝土应具有能够承受自重和施工时附加荷载的必要强度。5.3.11 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的检验和计算项目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的规定,并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5.3.12 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可选择下列技术措施降低。1 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选用C3A、C4AF含量低的水泥。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对水泥和高性能减水剂应进行相容性试验。2 采用适合的外加剂,减少单位水量和泌浆量。3 坍落度损失过大时,可采用降低原材料温度等措施。5.4 混凝土拌和5.4.1 混凝土搅拌前应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每工班至少检测一次,雨天应增加检测次数。5.4.2 混凝土原材料应按照批准的施工配合比准确称量,其每盘称量允许偏差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5.4.3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为全部材料装入搅拌机开始至搅拌结束所用时间。混凝土延续搅拌时间应根据配合比和搅拌设备情况通过试验确定,但最短时间不宜少于120s,纤维混凝土应延长30s。5.4.4 搅拌站生产信息应自动记录、上传和留存。5.4.5 搅拌站冬期施工时应配备必要的保暖、加热设施;夏期施工时应配备必要的防晒、降温设施。5.4.6 搅拌站设备安装应稳固可靠,并具有必要的防风、防雨雪、防雷电措施。5.5 混凝土运输5.5.1 混凝土宜采用内壁平整光滑、不吸水、不渗漏、爬坡能力强的搅拌运输车运输。在装运混凝土前,应清除运输设备内积水及内壁粘附混凝土,罐壁干燥时应采用同水灰比砂浆润湿。 5.5.2 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严禁加水。运输距离长、塌落度降低较大时应调整混凝土材料和配合比,不得随意加水。5.5.3 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时,运输过程中宜以14r/min的转速搅动;当搅拌运输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高速旋转20s30s后出料。5.5.4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拌和物从搅拌机卸出至浇筑完毕的最大延续时间。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表5.5.4规定。表5.5.4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表气温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延续时间(min)C30C302512090259060注:夏季,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延续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5.5.5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数量应满足浇筑速度、运距及道路通畅度的要求。运输道路不应低于四级公路标准。5.5.6 混凝土运输、泵送应满足浇筑施工速度要求,确保浇筑连续均匀。5.5.7 为了避免日晒、雨淋和寒冷气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应对运输容器采取遮盖或保温隔热措施。雨季中混凝土运输车进料口应设置遮盖防雨装置。5.6 混凝土进场检验5.6.1 混凝土入模前,每50m3混凝土应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进行测定,测定值不应超过理论配合比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的控制范围。5.6.2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冬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每工作班应至少测温3次并填写测温记录。5.6.3 新浇筑混凝土入模温度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表面温度的温差不得大于15。与新浇筑混凝土接触的已硬化混凝土、钢筋和模板的温度不得低于2。每部位应测温一次并填写测温记录。6 防排水6.1 一般规定6.1.1 防排水材料施工前应进行质量抽检,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6.1.2 防(排)水板铺挂前应确保初期支护表面平整,应采集记录铺挂前初期支护表面轮廓和铺挂后防水层表面轮廓信息。6.1.3 防(排)水板铺挂前应对初期支护渗漏水点进行封堵或引排处理。6.1.4 防(排)水板应采用粘贴式工艺铺挂平整,与初期支护基面密贴。6.1.5 防(排)水板的接缝应采用热熔焊接或与热熔焊接具有同等防水效果的方法,接缝应牢固不漏水。6.1.6 排水盲管、检查井等排水组件应连接可靠,接头紧固,排水顺畅,可维护。6.1.7 中埋式止水带宜采用窄幅自粘式止水带,安装定位应保证衬砌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cm。6.1.8 防(排)水板铺挂台车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6.1.9 喷涂防水材料施工应确保喷涂厚度均匀,无盲点、漏点。6.1.19 防(排)水层施工设备应具备断面测量、采集留存影像资料等信息化功能。6.2 拱墙防排水6.2.1 铁路隧道拱墙防排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铁路隧道防(排)水板应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后进行铺设。2 铁路隧道防(排)水板铺设时初期支护表面应平整,平整度应符合D/L1/20的要求(D为基面相邻两凸面间凹进深度;L为基面相邻两凸面间的距离,且L1 m)。3 铁路隧道防(排)水板铺设时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表面无尖锐物,锚杆端头、钢筋露头等尖锐物应采用护具防护,避免刺穿破坏防水或防排水层。4 无纺布层应与初期支护基面密贴,满铺于初期支护与防(排)水板中间,应采用射钉牢靠固定在初期支护表面(图6.2.1-1),接缝搭接宽度应不小于5 cm。图6.2.1-1 无纺布固定平面示意图5 铁路隧道防(排)水板应采用粘贴式铺挂工艺与无纺布密贴固定。严禁采用射钉刺穿、热熔或超声波焊透防(排)水板本体。粘贴式铺挂工艺流程可参照图6.2.1-2执行。 (a)自粘式防水板 (b)自粘式防排水板图6.2.1-2 粘贴式铺挂工流程图6 防水板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 mm;搭接缝应为双焊缝,单条焊缝的有效宽度不应小于15mm(图6.2.1-3),焊缝应连接、不间断、不得漏焊、假焊、焊焦、焊穿且应做充气检验。凸壳体部位搭接应采用凸壳嵌扣+胶粘密封+热熔塑料封边方式。图6.2.1-3 防水板搭接部位细部构造示意图7 防(排)水板环向搭接与纵向搭接处,除按正常施工外,应再覆盖一层同类防水卷材;环向搭接时,下层防(排)水板应压住上层防(排)水板。8 多层以上的防(排)水板焊接时,搭接部位的焊缝必须错开,不得有三层以上的接缝重叠。9 排水盲管等穿过防水层时,应做好密封防水处理。10 拱部衬砌回填注浆管不得穿透或损伤防(排)水板。11 环向盲管应与纵向盲管或侧沟采用连接器连通。6.2.2 防(排)水板台车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1 测量初期支护基面平整度及轮廓。2 采集初期支护渗漏水及平整状况影像资料。3 自动铺挂及固定无纺布和防(排)水板。6.3 衬砌接缝防水6.3.1 背贴式止水带应与防(排)水板密贴粘接或焊接。6.3.2 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止水带埋设位置应准确、固定牢靠,其中间空心圆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2 止水带安装的位置宜按衬砌厚度的1/2确定,止水带安装的径向位置与设计的偏差值不超过50mm,止水带安装的纵向位置离其设计位置中心不得超过30mm。3 止水带应与衬砌端头模板正交 。4 止水带应妥善固定,应利用附加钢筋、卡子、铅丝、模板等将止水带固定牢靠,宜采用专用钢筋套或扁钢固定。采用扁钢固定时 ,止水带端部应先用扁钢夹紧,并将扁钢与结构内筋焊牢,固定扁钢用的螺栓间距宜为500mm。5 中埋式止水带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其端模应支撑牢固,严防漏浆。6.3.3 设止水条的环向施工缝施工时应在端面预留浅槽,槽应平直,槽宽比止水条宽12mm,槽深为止水条厚度的1/2。6.3.4 橡胶类、钢边橡胶类和塑料类止水带接头应采用热熔焊接,不得采用冷粘方式;钢板类止水带接头可采用螺栓连接+胶粘密封的接头方式。6.3.5 接缝防水密封材料应嵌缝密实。6.3.6 边墙水平施工缝应低于洞内排水侧沟盖板底面,且应高于边墙排水孔,其高度应大于止水带宽度的1/2。6.3.7 止水带环向搭接与纵向搭接处应采用同类材料在同一平面内进行十字连接。6.4 沟槽接缝防水6.4.1 水沟电缆槽分段施工长度应适中并保证线型顺直,沟槽身施工缝与二次衬砌施工缝宜对缝,分段长度宜为二衬台车模板长度的整数倍。6.4.2 铁路隧道沟槽施工缝宜与仰拱、二衬施工缝共缝设置。 6.4.3 在施工水沟电缆槽之前要对综合接地钢筋的电阻进行测试,电阻1为合格,合格方可进行水沟电缆槽施工。6.4.4 沟槽施工缝处新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既有混凝土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凿毛处理合格后及时浇筑混凝土。6.5 隧底防排水6.5.1 铁路隧道底部排水盲管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体开孔的底部排水盲管采用承插连接方式;管体不开孔的底部排水盲管接头采用弹性密封圈+卡箍固定的方式,见图6.5-1所示。图6.5.1-1 排水盲管(管体不开孔)连接结构示意图2 底部纵向盲管应与环向盲管(沟)、进水孔和洞内排水沟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各盲管(沟)及进水孔相互间宜采用变径三通连接。图6.5.1-2 三通连接件结构示意图3 排水盲管接头应连接简单、可靠,接头应与结构接缝错开布置,端头应有堵头,以防止施工过程中被堵塞。 图6.5.1-3 排水盲管堵头正视和俯视图6.5.2 铁路隧道检查井接头固定方式及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制塑料检查井与排水盲管采用承插式连接,外加卡箍固定,见图6.5-1。图6.5-1 预制塑料检查井与排水盲管接头结构示意图2 检查井安装需位置对正,与排水管接头连接可靠。6.6 附属洞室防水6.6.1 附属洞室等防水卷材铺设困难部位宜采用喷涂式防水施工。喷涂式防水施工工艺流程可参照图6.6.1执行。图6.6.1 喷涂式防水施工工艺流程6.6.2 施作喷涂防水前应先进行基面处理,有明水时应先灌浆封堵渗水点;切除注浆管、锚杆头、钢筋以及钉头等突出物,使基面保持平整。6.6.3 不同作业时段喷膜与喷膜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 mm,喷膜与防水卷材搭接时喷膜应覆盖防水卷材层,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 mm。6.6.4 喷涂结束后应对喷膜质量进行检查,对漏喷、针孔及厚度不足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部位进行补喷。6.6.5 附属洞室喷涂式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喷涂式防水应由专业队伍进行施工,操作人员应经上岗培训。2 喷涂式防水施工作业温度宜为535,在低于5条件下施工应做好防寒措施。3 在地下水酸性或碱性较强(pH值5.5或pH值13)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对喷涂式防水层造成腐蚀。4 当环境相对湿度低于50%时,喷涂式防水层施作完毕后应及时喷水进行养护,并宜在48 h内施作二次衬砌或采取保护措施进行封闭。5 喷涂式作业时应将喷涂材料主液搅拌均匀,对应添加引发剂后混合均匀,配置好的材料放置时间不宜超过半个小时。6 喷枪宜垂直于基面喷膜,根据设计厚度、喷膜部位、洞室结构型式等,合理确定喷膜顺序、次数。6.7 洞口防排水6.7.1 洞门排水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于斜切式洞门,应做好洞口坡面冲刷防护工程和坡面截、排水沟。2 洞外路堑侧沟自洞口至汇水坑以外不小于1m范围内,除石质坚硬、不易风化外,应加以铺砌;洞外为土质路基时,自洞口至汇水坑以外1m范围内,路基面采用水泥砂浆砌片石铺砌,并宜在其表面做出横向排水坡。6.7.2 洞内外水沟衔接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洞内水排至洞口后,应与洞外排水系统顺接,必要时设置具有检查、维修功能的缓冲井(池)实现顺接。2 洞外的水不应流入隧道,当出洞方向路堑为上坡时,应在距离洞口2m处设一道截水盲沟以拦截洞处路基面水;同时宜将洞外侧沟做成与线路坡度相反,且不小于2。3 洞内排水沟与洞外路堑侧沟的连接水沟应加设钢筋混凝土盖板,以防止道碴等掉入沟内造成堵塞。6.8 明洞防排水6.8.1 明洞防水层宜采用环向铺设,应尽量减少防水层搭接次数;必须搭接时,应结合整个明洞施工工序将搭接处预留在易于施工的地方,且应与施工缝错开不小于50cm的距离;路堑偏压式明洞,宜于一侧墙顶处设一道纵向搭接缝,其他形式的明洞不应留纵向搭接缝。6.8.2 铺设防水层时,如果明洞外表面不够平顺光滑,应施作12cm水泥砂浆找平层。防水层铺设完毕后,应施作35cm的水泥砂浆保护层,以免回填土石时破坏防水层。6.8.3 防水层应在明洞混凝土终凝后铺设,从明洞顶向两侧自然下垂铺设,不需暗钉固定,仅在焊接时应设临时挡板防止机械损伤和电火花损坏防水层。6.8.4 两幅防水层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cm,铺设时预留合适的搭接余量,以防止洞顶回填后绷紧防水层使其破裂影响防水功能或防水层过长堆积影响回填密实效果。6.8.5 防水层之间应采用双焊缝进行搭接。6.8.6 无纺布之间的搭接应尽量与防水层搭接缝错开。无纺布铺设时应平整,松紧适宜。6.8.7 明洞与隧道防水层搭接时,隧道防水层应延伸至明洞并与明洞防水层搭接良好。7 仰拱混凝土施工7.1 一般规定7.1.1 仰拱开挖和初期支护施做完成后,应尽早施工仰拱和填充混凝土。7.1.2 仰拱(底板)施工前应检测仰拱开挖深度、宽度,尺寸应符合要求。隧底虚碴、杂物、泥浆、积水等应清除干净,对土质等软岩隧道宜用高压风将隧底吹干净;对岩石隧道可采用水冲洗干净。对有积水或股状渗水应做好引排措施,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基面处理完成后应采集留存影像资料。 7.1.3 仰拱(底板)混凝土应整体浇筑,一次成型;每循环浇筑的长度宜与衬砌台车相匹配。长大隧道仰拱(底板)的整体浇筑应采用自行式栈桥施工。7.1.4 仰拱与边墙的纵向施工缝可留置在高出填充顶面不小于15cm处,便于衬砌台车就位搭接。图7.1.4仰拱纵向施工缝留置示意图7.1.5 填充混凝土可在仰拱混凝土终凝后浇筑,并应一次性浇筑到填充层顶面。经建设单位组织监理、施工单位协商确定,仰拱填充与仰拱混凝土可一次浇筑完成,填充层可采用与仰拱同强度混凝土。7.1.6 填充层混凝土完成后行人及车辆通行应通过承受行人及车辆荷载计算及现场试验确定。一般条件下,填充混凝土强度达到1MPa后可允许行人通行,填充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且无冲击破坏时,可允许车辆通行。7.1.7 仰拱(底板)混凝土浇筑前应采集留存仰拱厚度及钢筋布置等信息的影像资料。7.2 仰拱栈桥7.2.1 仰拱栈桥应符合以下规定:1 仰拱栈桥应经受力检算,刚度、强度及稳定性满足要求,并应设置防止人员、车辆掉落的防滑及护栏装置。2 长大隧道宜采用自行式栈桥。自行式栈桥应兼顾中心水沟模板的安装便利。3 栈桥底部距填充面高度不小于0.5米,方便混凝土浇筑施工。4 栈桥应具备横向移动功能。5 仰拱栈桥前引桥设计应便于下组仰拱开挖。7.2.2 仰拱栈桥长度及搭接应符合以下规定:1 两端支撑体应牢固、平整,满足作业及填充混凝土保护等要求。2 栈桥长度应满足仰拱一次最大施工长度需求,填充端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两端引桥的坡度不大于12度。7.2.3 仰拱栈桥进场、使用应符合以下规定:1 栈桥进场使用前应组织验收,做相关荷载试验,并做好相关验收记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2 栈桥应由专人管理、专人操作,并进行安全检查。3 及时清理栈桥上的泥土等杂物,并加强栈桥保养。7.3 钢筋安装7.3.1 仰拱钢筋应提前加工预弯,现场安装固定,设置定位筋或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7.3.2 钢筋施工应采用定位卡具(图7.3.2所示)控制环向和层间距。图 图7.3.2 钢筋定位卡具示意图7.3.3 环向施工缝位置纵向钢筋可断开。7.3.4 仰拱与拱墙纵向施工缝处预留的钢筋应设保护套。7.4 混凝土施工7.4.1 仰拱施工工艺流程图可参照图7.4.1执行。图7.4.1 仰拱施工工艺流程图7.4.2 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 仰拱及填充混凝土宜采用罐车直接通过溜槽布料和入模方式浇筑。溜槽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2 仰拱应分段整幅施工,浇筑由仰拱中心向两侧对称连续浇筑,一次性完成。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3 仰拱混凝土成型应通过采用弧形模板、控制坍落度和浇筑速度来实现。7.4.3 混凝土振捣应符合下列规定:1 仰拱及填充混凝土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2 振捣棒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次序移动,不得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插点移动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R的1.5倍,一般为30cm40cm。3 插入时要快,应插入下层混凝土10cm,拔出时要慢,以免在混凝土中留下空隙。4 每次插入振捣的时间为20s30s左右,并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开始泛浆时为准。7.4.4 仰拱及填充混凝土浇筑完毕应采用人工或辅助工具及时抹平收面。7.4.5 仰拱及填充混凝土脱模后应养护不少于7天。8 衬砌台车8.1 一般规定8.1.1 衬砌台车整体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完整的结构计算书。8.1.2 衬砌台车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1 混凝土布料系统:衬砌台车应具备便捷的混凝土分配机构,以降低人工换管的劳动强度。2 带压入模:浇注过程中混凝土管路系统应形成封闭结构,保证出口端具有一定压力值,拱墙灌注口出口压力为0.1MPa 0.2MPa,拱部灌注口出口压力为0.1MPa 0.3MPa,拱顶灌注口出口压力为0.2MPa 0.4MPa。3 混凝土振捣系统:衬砌台车应具备机械辅助捣固机构,保证关键部位的混凝土得到充分捣固。4 参数监测系统:衬砌台车应具备混凝土灌注方量测量、灌注压力监测、拱顶饱满度测量、入模温度记录等功能。5 信息集成传输系统:衬砌台车应具备必要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功能,相关数据自动记录并上传信息平台。8.1.3 衬砌台车有效衬砌长度宜为6-12米。8.1.4 衬砌台车应考虑混凝土的的浇筑、振捣、检查等,在适当位置设置浇筑口和作业窗(图8.1.4),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边墙作业窗应分层布置、层高不宜大于3米,每层宜设置45个窗口,梅花形错开布置,纵向分布间距不宜大于3米,窗口净空不宜小于45cm50cm,并具备良好的锁死封闭措施,观察窗和灌注窗应分开布置。2 拱顶作业窗不宜少于3个。图8.1.4 观察窗、灌注窗示意图8.1.5 衬砌台车应保证合理的作业空间,操作平台与步梯宽度不小于600mm。8.1.6 衬砌台车设计应满足风、水、电等管线的合理通过性,并应具有风管等管线保护装置。8.1.7 衬砌台车结构内部用电应采用安全电压,并具有防漏电、防触电装置,关键位置应设必要的安全警示及标识。8.1.8 衬砌台车生产制造中采用的设备、材料、电器和检测设备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具备相应的合格证书。8.1.9 衬砌台车出厂时应具有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及操作规程。8.1.10 衬砌台车应能充分承受混凝土浇筑时的荷载,垂直荷载应考虑模板及混凝土重量、向上压送混凝土的反力,水平荷载应考虑浇筑混凝土的测压力及左右浇筑的最大压差。8.2 结构与设备8.2.1 衬砌台车的主要结构应包括门架结构、钢模板、混凝土布料系统、混凝土振捣系统、液压系统、监测装置、信息显示装置、电气控制系统、行走系统以及附属功能结构和装置等。8.2.2 门架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台车门架基本尺寸应优化设计,具备足够的强度与刚度。2 设计强度要求:主要结构计算时静力荷载分项系数不小于1.2,动力荷载分项系数不小于1.4。3 设计刚度要求:计算最大荷载时,关键位置挠度不大于30mm。8.2.3 钢模板应具备承受混凝土浇筑荷载强度和安全性,面板挠度不应超过3mm。8.2.4 混凝土布料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 拱顶应逐窗浇注。2 台车布料系统布置应方便操作,可为衬砌混凝土自下而上、左右侧对称浇注创造条件。3 布料系统应要有余料回收装置及清洗系统,回收后采用混凝土分离系统进行处置。8.2.5 混凝土振捣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 振捣系统布置应重点考虑施工缝附近和拱顶部位的振捣。2 边墙振捣可采用插入式或与附着式联合振捣方式,拱部振捣可采用附着式或其他自动振捣方式。3 工作窗口应确保振捣范围满足施工要求。端头窗口数量应与浇注窗口层数一致,且距离端头不大于75cm。8.2.6 信息化系统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混凝土监测系统应布置合理,实时控制灌注压力。2 拱部可采用压力反馈方式实现自动监测混凝土浇筑是否饱满。3 监测记录混凝土浇筑温度、湿度、流量。4 计算并显示混凝土浇筑量。8.2.7 端头模板及卡具应符合下列规定:1 衬砌台车应配置定型组合端模,并能根据衬砌厚度调整。2 设计有中埋式止水带时应配置止水带固定端模,止水带位置应保证衬砌内侧厚度:、级衬砌断面宜为20cm,、级衬砌断面宜为25cm(图8.2.7)。止水带环向固定间距不应大于60cm。图8.2.7 端模示意图3 端头模板及卡具应方便操作、安装牢固,不漏浆、不损伤防水板。8.2.8 接头模板长度不应小于100mm,台车面板与先浇混凝土搭接部位应敷设橡胶等缓冲密封材料,且厚度不应小于20mm。8.2.9 衬砌台车应具备防止浇注混凝土偏压导致模板台车移位的装置。8.2.10 衬砌台车油缸应采用液压无线控制系统油缸顶推限位装置。8.2.11 衬砌台车工作空间宽度不应小于600mm,高度不应小于1500mm。8.2.12 衬砌台车人行踏板应采取防滑板形式。步梯应采用分层逐级设计,倾角不大于60,单层高度不大于3m,并不得采用一层到顶结构形式。图8.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