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某农产品加工厂质量手册_第1页
苏州某农产品加工厂质量手册_第2页
苏州某农产品加工厂质量手册_第3页
苏州某农产品加工厂质量手册_第4页
苏州某农产品加工厂质量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农产品加工厂 Q/OFg20012005 质 量 手 册( 第 一 版 )发布日期:二九年九月十一日实施日期:二九年九月十二日受控状态:受控编号:苏州*农产品加工厂 Q/OFg20012005 质量手册审编人员编写人员: 苏文 审核: 批准: 前 言 为保证顾客需要始终得到满足,使公司获得效益和发展,公司不断追求管理符合规范。为此,公司QS体系文件目录要求,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并产生了本质量手册(第一版)。本质量手册表述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原则和要求,规定了其过程的控制程序和管理要求,列明了适用的文件和记录名目,公示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本手册可提供给需要的顾客和有关组织。本质量手册编写参照了国家规定的标准编制要求。 本质量手册由苏州*农产品加工厂颁布。 本质量手册起草部门:质量部苏州*农产品加工厂概况苏州*农产品加工厂是一家以生产谷物类制成品为主的个人投资加工厂,主打产品为年糕。工厂位于江苏省吴江市汾湖经济开发区。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日常饮食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工厂倡导安全,营养,方便的饮食习惯,投资购进全套年糕生产设备,以良心为最高准绳,生产安全,放心的产品。我们的宗旨是:为顾客提供最高品质、最方便、最安全、最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的产品。质量方针:以良心为最高准绳,践行行业质量标准,提升食品安全系数。质量方针诠释:一、 食品行业是一项良心事业,我们生产的产品首先是自己认可的产品;二、 质量无止境,挑战至高极限,持续追求改进,不断发现改进的机会;三、 提供安全的产品,全面提升用产品的食品安全系数。质量目标:一、 产品合格率100%;二、 顾客满意度90%;任命书 为了贯彻工厂质量方针,完成既定的质量目标,满足顾客要求和遵守法律法规,从而促进工厂发展。现任命苏文先生为工厂质量负责人,由苏文先生负责维护和改进质量体系,并领导质量检测工作。 此令 工厂负责人: 2009910目 次 1.工厂组织结构-1 2.岗位职责-24.质量人员要求5.人员培训管理制度6.设备管理制度8.实验设备管理制度9.设备维护及操作规程10.检测设备维护及操作规程11.产品工艺流程图12.产品工艺规程13.采购管理制度14.采购质量验证制度15.仓库管理制度16.过程质量控制制度17.关键工序控制制度18.检验管理制度19.产品质量检验规程20.不合格及不合格品管理制度21.文件管理制度22卫生管理制度23.质量记录 第 4.1 章 (标准 4.2.3)文 件 控 制 程 序 1 目的本章规定了公司文件的控制程序,包括文件的起草、标识、审批、印发、保存、更改、借阅、复制、回收和处置,以此达到需要的工作岗位能够使用有效文件的目的。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及其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管理。3 管理职责3.1 人事行政部管理文件,编制控制文件目录,处置文件。3.2 有关部门负责外来文件的报送、传阅和收存。3.3 各部门按照规定职能起草、使用和保管文件。4 要求和程序4.1 公司文件类型公司控制的文件包括下述类型:a) 外来文件;b) 管理文件;c) 技术文件;4.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公司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a) 有关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文件;b) 质量手册;c)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及其要求的适用文件;d) 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e) 合同、定单和技术协议;f) 工艺规程、检验规程、检验和作业指导书;g) 质量计划、工艺流程图和设备管理文件;h) 工艺和生产通知。4.3 文件起草4.3.1 各部门的相关岗位负责起草职能需要的文件。4.3.2 起草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产品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定等文件应该有效;文件应准确传达管理者的指示和意图,正确表述需要的内容。4.3.3 采取的文件形式应能适当的表现内容,并符合国家、行业或公司的规定。4.3.4 文件应文字正确,格式规范,数据准确,图形标准,说明易懂,表格简洁,影象清晰,使使用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第 4.1 章 文件控制程序4.3.5 文件应按照需要,确定发文范围,注明起草人姓名。文件起草应及时完成。4.3.6 采用或引用的重要文件名称、编号和内容,应在文件中注明。4.4 文件标识4.4.1 文件按照其类型,依据国家、行业或公司的规定标识。4.4.2 文件的标识应具有唯一性。其方法规定如下:a) 公司编制文件的标记和编号按照下述方法标识:公司名称缩写 + 年号 + 文件序号 例 公司发文:欧福(2005)001号b) 部门编制文件的标记和编号按照下述方法标识:部门名称缩写 + 年号 + 文件序号 例 质量部发文:质(2005)012号c) 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形式编制管理或技术文件,标记和编号按照下表规定标识:1 管理标准:文件类型企业标记类型标记类别编号序 号年 号生产管理Q/OFG1三位数四位数质量管理2设备管理3技术管理4销售管理5人事管理6采购管理7例:质量手册企业/欧福管理类别20012005Q/OF g 200120052 技术标准:文件类型企业标记类型标记类别编号序 号年 号工艺技术Q/OFJ1三位数四位数统计技术2设备技术3电器技术4检测技术5作业技术6例:工艺技术企业/欧福技术类别10012005Q/OF j 10082005 3外来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沿用原有编号。4记录表格编号形式为:部门名称拼音的前二位字母,后面加一横杠,再加三位数序号,软盘记录应注明记录名称并按此编号。4.4.3 公司原有(手册实施前)并且仍然有效的文件,继续保留原标识;其他新增管理体系(如:HACCP、ISO14000等)文件可以自行规定;4.4.4 公司或主管政府部门控制或备案的文件,文件封面下部应该盖控制章,表示有效。4.4.5 文件需要时,可在封面右下角编写分发号,其为二位数序号。质量手册和需要在公第 4.1 章 文件控制程序执行的外来文件,应有分发号。4.4.6 文件完成或作废,或作为资料,部门发文岗位应在文件封面和正文第一页右上角,盖“作废”或“资料”印记。4.5 文件审批4.5.1 文件定稿后送主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按照规定的权限审核和批准。受控文件应在人事行政部备案登记,形成公司受控文件目录。4.5.2 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主管部门负责人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评审,总经理批准。4.5.3 部门文件涉及到其他部门职能时,相关部门负责人应会签,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4.5.4 文件审核和文件批准应在文件上签署姓名和日期。4.5.5 外来文件由公司相关部门接收,送人事行政部行政岗位,在受控文件目录上登记,根据其性质和来源,识别其具有的照办、指导、参考或知晓的作用,进行使用、传阅和分发。4.5.6 外来文件在公司采用,应由主管部门负责人组织评审,总经理批准。人事行政部按照需要控制其分发范围,并盖控制章。4.6 文件印发4.6.1 文件内容应校对无误,印制应字迹和图形清晰,按照预定数量印制。并登记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各部门在领用时在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上签字。4.6.2 发文部门登记文件。发文应在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上记明文件名称、编号、发放对象、份数、发放时间以及接受人的签字。文件应存档二份。4.6.3 各部门应有本部门受控文件目录,记录文件名称、编号、份数、使用岗位、执有人,接收日期和控制状态。4.6.4 各部门负责人每年元月上旬,或在必要时,对本部门发放的文件进行审核,必要时可更新并应批准后使用。4.7 文件保存4.7.1 使用岗位负责保存文件,不丢失和污染损坏文件。4.7.2 文件应有适当的保存装置,分类并按编号或时间顺序放置在工作地点,并有文件清单,便于检索和使用。4.7.3 电脑中形成或贮存的重要的文件,应即时下载,注明文件名称和编号。贮存软盘应防止电磁影响和受压损伤。4.7.4 文件保管和使用者未经许可,禁止复制和外借文件。调离岗位者应交回文件。4.7.5 文件的保存期限应满足产品寿命、法律法规和相关方的要求。4.8 文件更改4.8.1 文件需要更改时,由文件原编制人或主管领导委托的人员组织更改。4.8.2 文件个别内容更改,更改人员将需要更改的内容填入文件更改审批表,经原审批人审批后,按原发文范围发放,文件执有人在原文件相应部分更改,并注明“更改:”和日期。4.8.3 文件部分或系统更改时,更改人员将需要更改的内容填入文件更改审批表, 部门负责人组织评审更改内容,批准后采用换页或换版形式进行更改。HACCP文件的更改要HACCP小组组长审核确认。4.8.4 图纸更改时,按照更改通知单内容在图纸(包括底图)上用“杠改”形式更改,并在图纸修改拦进行填写。4.8.5 管理和技术标准在同处更改二次时必须换页。4.9 文件借阅第 4.1 章 文件控制程序4.9.1 文件传阅应在文件阅办表上签名并注明阅读时间,文件保管人应及时归档。4.9.2 文件借阅应经主管领导批准,在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上签名,注明借阅期限,到期归还。4.10 文件复制4.10.1 文件需要复制可向人事行政部负责人申请,获准后由发文岗位负责登记并复制。4.10.2 新复制的文件如有分发号,应按照序号续编,破损更新的文件应采用原分发号,并收回原破损文件。4.11 文件回收4.11.1 发文岗位收回作废文件。4.11.2 发文人收回作废文件时,应在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相应处置栏中注明“作废收回”,作为资料的文件留置使用岗位,并在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中注明。4.11.3 换页或换版后的作废页或作废文件应收回。4.11.4 文件作废,执行负责人应在受控文件目录的控制状态栏里注明“作废”,作为资料的注明“资料”。4.12 文件处置4.12.1 所有文件的处置方式应符合保密规定和不可逆要求,防止回流和误用。各部门将作废文件年终交人事行政部。4.12.2 人事行政部销毁已作废的文件,并在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上注明销毁的文件数量和时间。5 适用文件无6 适用记录文件阅办表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文件更改审批表受控文件目录第 4.2 章 (标准 3.2.4)记 录 控 制 程 序1 目的本章规定了公司记录的控制程序,包括记录的设计、审批、注册、标识、印发、使用、保存及期限、检索和处置,以便反映部门和岗位工作的过程或结果,并提供证据和必要数据。2 范围本章适用于公司及其质量管理体系的记录管理。3 管理职责3.1 质量部负责公司记录的统一管理。负责记录的注册和编号。3.2 各部门按照规定职能负责本部门的记录设计、印制、贮存、发放、检索和处置。3.3 使用岗位书写和保存记录。4 要求和程序4.1 记录类型4.1.1 公司的记录形式包括:a) 评审决议和会议记录;b) 请示汇报和工作描述;c) 检查评价和统计报表;d) 分析测量数据;e) 改进过程表述。4.1.2 公司控制质量管理体系需要的记录,其包括:a) 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记录;b) 管理职责的记录;c) 资源提供的记录;d) 产品实现的记录;e) 监视测量和改进的记录。4.2 记录设计4.2.1 国家或行业有统一规定的记录样式,可按其采用。4.2.2 公司各部门的相关岗位选择或设计需要的记录样式。4.2.3 记录样式的设计应满足使用要求。记录的主题和项目应明确易懂,形式简洁。表格的格式应留有足够空白,便于填写。4.3 记录审批4.3.1 重复性表格样式完稿,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批准。国家或行业统一规定的表格样式仅作校核。4.3.2 一次性或通用性记录形式不审批,但应适用记录的内容。4.4 记录注册和标识第 4.2 章 记录控制程序4.4.1 已批准或校核的表格样式送达质量部注册。4.4.2 注册岗位在记录表格注册表中注明记录名称、注册编号、规格、使用部门岗位和使用频次。记录按照名称、编号和填写时间识别。4.4.3 记录表格编号形式为:部门名称拼音的前二位字母,后面加一横杠,再加三位数序号,软盘记录应注明记录名称并按此编号。4.5 记录印发4.5.1 各部门按照注册的记录样式和需要数量负责印制记录表格,未注册记录式样禁止印制。4.5.2 印制的记录取一份样张送达质量部备案。4.5.3 印制记录发至使用岗位。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的名称栏中应注明“记录”,接收人签名。后续记录可交旧领新。4.5.4 各部门负责人监管记录。4.6 记录使用4.6.1 使用人按照规定和要求,对工作过程或结果如实填写或形成书面报告,并签名。应保证记录内容完整,字迹清晰。4.6.2 书写使用钢笔或签字笔或圆珠笔,字迹为蓝黑色。保持页面清洁。电脑形成的正文文字应为宋体,大小合宜,符合有关规定。4.6.3 发现书写错误时,用双横线划完,并在其上更改,完结处签名。4.7 记录保存和检索4.7.1 使用记录期间,使用人应保管记录,防止其丢失和缺页,污染和毁损。4.7.2 各部门应有专人和专柜保管空白和完成的记录。记录应保持完整和干净,注意防火。4.7.3 记录按照类别和时间顺序保存,应附有记录清单。单张记录按照月度或年度装订,便于检索和调用。电脑中形成或贮存的记录,应下载备份,进行标识。4.7.4 产品生产日常运行记录保存一年,微生物检测记录保存三年,设施设备有关记录保存五年,设备台帐、验收报告、开箱记录等特殊记录长期保存。培训记录保存三年,人事行政记录保持一年,其他记录保持一年,具体见记录表格注册表。4.8 记录回收和查询4.8.1 记录填写完毕,记录人应将其交回部门保管人,领取需要的空白记录。4.8.2 需要查询记录应经部门负责人批准,保管人负责提供和回收。4.9 记录处置记录保存期满后,各部门分类销毁或废物回收,并作相应的记录。5 适用文件无6 适用记录记录表格注册表受控文件目录文件发放、登记、回收、处理记录第5 章职 责 权 限 和 沟 通1 目的本章规定了公司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和沟通方式,以提供完成质量目标和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作用。2 范围本章适用于公司管理人员职责权限的行使和相互沟通。3 管理职责3.1 总经理委任管理者代表,规定管理人员职责和权限,以及沟通相互关系。3.2 管理岗位按照规定行使职责权限。4 管理要求4.1 职责和权限4.1.1 公司各岗位职责和权限应明确规定。各部门和相关岗位,按照需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以及规定的沟通和交接,以此形成相互联系的组织结构。最高管理层和部门负责人组成质量委员会。4.1.2 公司最高管理层的职责和权限:a) 总经理职责:1. 负责公司管理;2. 制订或采用并贯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得到实现;3. 策划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实现过程,承担最终产品质量责任;4. 规定管理职责权限和主持管理评审;5. 实施公司质量目标,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权限:1. 委任管理者代表和处理重大质量事故及人员;2. 批准部门目标和管理技术文件;3. 配置资源;4. 审批人事和财务相关事宜;5. 批准生产服务计划和采购计划。b) 管理者代表职责:1. 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2. 促进全体员工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3. 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改进需求;4. 进行有关质量管理体系事宜的外部联络;权限:1. 下达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指令; 第5.5章 职责权限和沟通2. 考核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质量;3. 停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作业过程;4. 处理有关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c) 质量委员会职责:1. 评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 评审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结果和体系更改计划;3. 进行管理评审和评价改进成果;4. 讨论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和提出改进意见。4.1.3 质量管理体系各部门及负责人职责和权限:a) 质量部及负责人职责: 1. 管理现场品控、化验室; 2. 完成有关质量目标; 3. 负责编制工艺技术文件,管理记录。 4. 维持和提高工艺技术能力并保证其符合要求; 5. 评价不合格品;负责同销售部随时沟通,及时处理顾客的投诉或意见。 权限:1. 提出技术资源配置方案; 2. 批准技术方案; 3. 下达技术指令。 4. 处置不合格品b) 现场品控(属质量部)及负责人职责:1. 负责产品质量的控制; 2. 完成有关质量目标;3. 提供和分析产品质量和有关技术信息;权限:1. 判断生产过程状态和工艺符合性;2. 制止不符合要求的作业和生产过程。c) 化验室(属质量部)及负责人职责:1. 检验产品; 2. 完成相关质量目标;3. 报告产品质量状况;4. 标识产品状态。权限:1. 判定产品结果;2. 决定抽样方案。d) 生产部及负责人职责: 1 .管理生产计划、工艺和设备;2. 完成有关质量目标;第 5.5 章 职责权限和沟通3. 保证生产过程中质量和技术要求的实现;4. 监督并考核车间生产完成、安全达标的结果。5 协调调度生产进度。权限:1. 下达生产指令;2. 配置生产资源;3. 处理生产的重大问题。e) 设备管理(属生产部)及负责人职责:1. 负责机电设备管理;2. 完成有关质量目标;3. 负责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修;4. 编制年度和月度设备维护保养计划;5. 管理计量装置。6、维护保养设施设备。权限:1. 验收设备;2. 禁止违章设备操作; f) 车间(属生产部)及负责人职责:1. 负责生产产品; 2. 完成相关质量目标;3. 实施技术要求并保证产品质量;权限:1. 指挥调配生产人员;2. 监督岗位人员工作。3. 接受和交付顾客财产。g) 计划(属生产部)及负责人职责 1负责生产计划的编制 2统计生产报表h) 人事行政部及负责人职责:1. 负责文件和人事管理;2. 完成有关质量目标;3. 编制登记文件和保证环境卫生;4. 负责员工教育和培训,保证人员资格合格。权限:1. 审核并下达有关文件;2. 调配人力资源;3. 确认人员资格和发放资格证书;i) 采购部及负责人职责:1. 采购和贮存,统计管理; 2. 完成相关质量目标; 3. 评审供方供货能力,保证原辅料及其他物料及时提供;4. 编制采购计划和验证采购产品;第 5.5 章 职责权限和沟通权限:1. 拒付和索赔;2. 签署供应合同;3. 拒收不符合要求的产品。j)销售部及其负责人职责 1 负责定单合同的评审 2 市场调研、开发 3 顾客意见的收集权限1 签定销售合同2 提供样品 4.1.4 各部门负责人应制订所属岗位的职责和相应权限,保证所有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有人负责,并能够履行职责。4.1.5 总经理和各部门负责人应保证所属岗位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行使职权,特别是评审、验证、确认、考核、控制作业和处理质量问题的岗位。独立行使职权的条件是:a) 职责和权限明确;b) 能够得到行使职权所必要的资源;c) 职权要求和考核标准不矛盾;d) 执行和考核应分属不同部门。4.1.6 管理者代表公司管理者代表职责权限规定见 4.1.2 b),任职应符合下述要求:a) 总经理任命管理者代表;b) 管理者代表直接为总经理负责;c) 管理者代表在公司最高管理层有决策参与权或知情权;d) 任命管理者形成正式文件。4.2 内部沟通4.2.1 各部门和岗位应即时就有关问题报告和协商,报告可采取口头或文字形式。重要报告应采取文字形式,并作为记录保存。4.2.2 顾客对产品质量的反映,销售部应及时报告质量部,并报总经理和管理者代表。生产过程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生产部或品控员应以不合格品评审表及时向质量部负责人通报。化验室每日向生产部和质量部通报产品质量状况。4.2.3 每月总经理主持召开各主管负责人例会,通报工作情况,研讨存在问题,协调管理活动,决定对策事宜。4.2.4 每季度初10日内,总经理组织质量委员会会议,管理者代表报告质量目标实施情况,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落实负责改进的部门,形成会议记录。4.2.5 部门或岗位之间的过程交接应符合下述要求:a) 交接岗位明确;b) 交接文件明确;c) 交接时限明确。5 关于食品安全信息的沟通5.1目的明确在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传递方面的职责分工及路径,以确保企业内外部食品安全信息的有效沟通。5.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与交流沟通方面的活动。5.3.职责5.3.1总经理是本公司内部食品安全信息传递链的最高端,负责根据各层级提供的食品安全信息做出管理决策。5.3.2管理者代表负责日常食品安全信息的处理工作,并负责将重要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总经理。受总经理的委托,负责与政府食品安全卫生主管机构、检验机构、认证机构进行信息沟通交流。5.3.3质量部负责通过检验分析的手段收集原辅料(包括生产用水)、半成品、成品、设备、人员的安全卫生信息。并负责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外的食品安全信息(主要是与本公司的原料和产品相关的),包括国家在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5.3.4生产部负责收集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信息。5.3.5 采购部负责了解供应商和原辅料的安全信息。5.3.6销售部负责装运环节的食品安全信息,从市场销售环节收集我公司产品,以及竞争对手生产的同类产品的安全信息。5.3.7仓库主管负责收集和提供仓管的食品安全信息。6. 程序6.1各部门、各岗位根据上述的分工,负责对所辖范围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整理,并按照附件e标示的路径进行传递。6.2 负责食品安全信息收集、传递和沟通的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中专以上学历; 经过上岗前的培训和考核; 受过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如,HACCP培训等; 掌握信息的收集方法; 具备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具备相应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负责与外部进行食品安全信息沟通的人员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5年以上食品生产与质量管理经验; 熟悉国家在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方面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 具有与政府主管部门、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交往的经验;6.3信息传递和沟通所采用的方式,以方便、快捷、高效为原则。通常情况下以如下方式进行沟通: 口头汇报; 书面汇报,即,以报告、报表、通告等方式; 会议,即,通过公司的例会、专题会议等方式; 告示牌、板报。6.4在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方面,质量经理担负最重要的职责。对内,要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原料、半成品、成品以及生产环节的的安全卫生信息;对外,要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等各种传媒收集和了解外部的食品安全信息,并将重要的,与本公司密切相关的信息汇报给管理者代表,以便公司管理层在HACCP体系的策划、动作管理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6.5管理者代表,作为本公司与外部机构进行食品安全信息沟通的代表,要及时掌握和了解外部食品安全信息。7 适用文件生产部管理制度质量部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关于委任管理者代表的决定8 适用记录成品检验报告不合格品评审表不合格评审处置月汇总表第 5.6章管 理 评 审 程 序1 目的本章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程序,以使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得到评价、保持和提高。2 范围本章适用于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管理体系的评审。3 管理职责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批准管理评审决议。3.2 质量委员会和相关责任方进行管理评审。3.3 管理者代表或主要负责人编制管理评审报告和实施验证。3.4 各部门负责人制订改进计划并实施。4 要求和程序4.1 管理评审策划4.1.1 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一般情况下,每年元月中旬进行。4.1.2 总经理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内容包括:a) 评审目的和时间;b) 评审内容和要求;c) 参与评审部门和人员;4.1.3 发生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重大事态时,总经理应即时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组织管理评审。重大事态包括:a) 组织机构重大变更;b)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调整;c) 产品质量连续发生问题;d)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或产品标准发生重大改变;e)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调整(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f) 其它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重大事态。4.2 管理评审报告4.2.1 各部门年末或需要的时间提供规定的信息,管理者代表据此编制管理评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a) 质量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和完成情况;b) GB/T19000标准和适用的产品标准的最新信息;c) 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整情况;d) 质量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情况及评价;第 5.6 章 管理评审程序e) 顾客反馈和用户满意度情况;f) 过程控制情况和产品质量情况;g) 前次管理评审实施措施及有效性;h) 持续改进和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i) 相关方信息和其它需要评审情况;j) 对策和建议。4.2.2 管理评审报告和管理评审计划由总经理提前一周发至评审人员。必要时,评审人员可要求补充有关内容和数据。4.3 管理评审4.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管理者代表进行管理评审报告,质量委员会对评审报告内容逐项评议,提出意见,或表示认可,或进行评价。4.3.2 管理评审形成决议,人事行政负责人对评审情况记录。4.4 管理评审决议4.4.1 管理评审决议应对评审目的、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部门和人员等进行表述,对报告的各项内容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形成决议,其主要内容包括:a) 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价;b)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c) 产品的改进。d) 需要提供的资源。e) 必要时,修订的质量方针或质量目标。4.4.2 人事行政负责人将形成的决议经过总经理批准,发至公司领导和部门负责人。4.5 决议实施验证4.5.1 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决议有关要求,制订改进实施计划,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4.5.2 实施计划完成后,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验证结果报告总经理。5 适用文件管理评审决议改进实施计划6 适用记录管理评审计划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表管理评审报告第6 章 资源管理 第6.1章资 源 提 供1 目的本章规定了资源管理的要求,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以保证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2 范围本章适用于公司资源的提供、配置和管理。3 管理职责3.1 总经理按照需要提供资源。3.2 主管领导配置资源。3.3 各部门负责人管理调配所属资源。4 管理要求4.1 资源需求4.1.1 总经理根据下述需求提供必要的资源:a) 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b) 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4.1.2 总经理依据公司质量目标的需要,管理者代表依据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各部门负责人依据部门的质量目标及其实施过程,提出需求的资源。资源可包括:a) 人员和资金;b) 设施和设备;c) 技术和方法;d) 工作环境。4.2 资源提供4.2.1 资源需求以计划、申请报告或技术文件形式提出,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4.2.2 相关部门或公司按照批准的文件提供资源。4.3 资源配置4.3.1 总经理或主管部门负责人按照策划和预定计划配置资源。4.3.2 各部门相关岗位按照规定权限调度利用资源。第 6.2 章人 力 资 源1 目的本章规定了人力资源的管理,以使岗位人员的能力符合要求,以保证产品达到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并得到提高。2 范围本章适用于公司劳动人事管理以及培训。3 管理职责3.1 总经理批准培训人员计划,批准岗位资格规定。3.2 人事行政部负责劳动人事管理并组织培训。3.3 管理者代表和各部门负责人提出培训需求。4 管理要求4.1 岗位要求4.1.1 公司各岗位所要求的人员能力应符合公司经营、管理和技术的要求,与贯彻质量方针和完成质量目标相适应。4.1.2 各部门负责人制订本部门的管理制度。其中各岗位资格标准按照应具备的文化程度、专业知识、作业技能、工作经历和职业道德确定。4.2 资格鉴定4.2.1 人事行政部按照各部门管理制度鉴定并聘用人员。经过批准聘用的岗位合格人员应在人事行政部备案。4.2.2 人事行政部建立并保存人员资历和培训档案。岗位合格人员应有:a) 管理和技术人员应有达到要求的资格;b) 产品作业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需要在生产现场管理和监测的人员也应具有健康证。c) 特殊工种、检验员和内审员应有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4.3 有关措施4.3.1公司岗位人员的能力应达到各部门管理制度任职规范要求。未达到此要求,可采用调离、招聘或培训的措施达到要求。4.3.2 培训可按需要,针对在岗人员、转岗人员、新员工、特殊作业人员、专业管理技术人员以及特定人员分别实施。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包括:a) 需要的文化和专业知识;b) 相关的管理要求和产品及技术规范;c) 要求的职业道德和有关法律法规;d) 适宜的技术等级和特殊工种要求;e) 需要的工作技能;第 6.2 章 人力资源f) 质量意识。4.3.3 质量意识教育应使员工树立起工作责任感,内容包括:a) 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违犯其要求所造成的后果;b) 自己的工作与公司业绩和发展的相关性和重要性;c) 自己应如何参与质量管理活动,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出贡献。4.4 培训要求4.4.1 各部门依据管理制度和工作实际需要,将预期需要培训的人员和课目年底造表报告人事行政部负责人,必要时,可即时申报。4.4.2 人事行政部依据内部申请或外部要求编制培训计划,经过总经理审批后,按照计划执行。4.4.3 培训计划应包括:a) 培训课目和内容;b) 培训岗位、人数、时间、地点、课时、培训形式和负责人:c) 外部培训或内部培训。4.5 实施与考核4.5.1 培训负责人根据培训管理条例制定培训计划。其实施过程包括拟订培训方案,聘请教师,准备教材,组织培训,形成培训记录。4.5.2 人事行政部应组织培训的理论考试或实际作业考核。成绩应备案。4.5.3 外培学员成绩或结业证书经人事行政部确认并备案。4.6 措施有效性4.6.1 管理者代表组织评价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其有效性标准为:a) 人员资格达到各部门管理制度岗位任职规范要求;b) 三个月岗位工作业绩合格;c) 培训成绩合格,或获得外部有关培训合格证书。4.6.2 人事行政部保存人员的聘用、调离和培训记录。5 适用文件培训管理条例人事管理制度生产部管理制度质量部管理制度培训计划培训方案6 适用记录培训计划表培训记录表人员资格和培训档案培训成绩表第 6.3 章基 础 设 施1 目的本章规定了公司基础设施确定、提供和维护要求,以保证维修服务持续符合要求。2 范围本章适用于公司基础设施的管理。3 管理职责3.1 总经理提供或配置需要的基础设施。3.2 生产部设备负责人监视基础设施的维护。3.3 生产部设备管理人员负责维护基础设施。4 管理要求4.1 基础设施确定4.1.1 为实现质量目标和保证产品的符合性,总经理组织相关人员评审需求,确定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包括:a) 公司所处区域、办公楼、厂房、车间、工作间及其附属设施;b) 产品实现过程所需的设备、工具、用具以及硬件和软件;c) 信息管理设施。4.1.2 必要时,总经理应每年组织有关人员评估现存的基础设施,确定设施的现有实际功能。 4.2 基础设施提供4.2.1 总经理提供基础设施,并按预定要求进行配置。4.2.2 为实现质量目标和产品的符合性,基础设施的配置,应按照公司产品和相关方的特定要求进行。基础设施交付,按照工程工作大纲要求验收。4.2.3 应按照产品和生产工艺要求,确定电力、冷温、水质水压、气量气压、汽质汽压的指标要求,并予以控制。4.3 设施维护要求4.3.1 生产部设备负责人每年底应组织系统检查基础设施,发现隐患,及时维修和预防,保证水、电、气、风的有效供给。4.3.2 生产部应有设备管理台帐和设备管理细则,按期依照专业技术标准维护生产设施,保证其完好和适时使用。4.3.3 生产部应标识设备停用和封存状态。4.3.4 生产部制订设备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经过负责人批准发至作业岗位执行。4.3.5 公司及其各部门负责人应保证通讯线路工作时间畅通,包括电话和必要的传真。发生故障,应及时修复。4.4 生产设备维护第 6.3 章 基础设施4.4.1 生产部负责机电设备管理,保证机电设备满足产品标准和工艺技术的要求。保证产品、水、电、气、风的线路和管道畅通正常。4.4.2 生产线作业岗位,按照设备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检查点和检查频次监视生产线机电设备和辅助设备,并形成记录。发现设备异常应及时排除或报告设备管理人员。4.4.3 设备维修人员按照设备管理细则规定,进行设备日常维修和保养。按照其实际状况如实记录。异常情况及时报告车间负责人。4.4.4 生产部设备管理人员按照一级、二级进行保养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检修完成后,生产部负责人验收并在记录上认可签名。4.4.5 生产部设备负责人每年应依据需要,编制设备保养计划。经过生产部经理批准后执行。大修竣工,生产部经理组织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保养实施情况表。4.4.6 生产部按照计划采购设备零部件,重要设备零部件按照采购程序控制。设备负责人组织进厂验证,合格产品交库管员登记保管。对生产设备的易磨损件,应有适当储备。4.5 设备事故处置4.5.1 生产部负责人调查并鉴定设备事故,确定责任和损失。在设备事故报告单上签署事故处理意见,生产部经理批准后执行。4.5.2 责任部门负责人分析造成原因并制订纠正措施,生产部经理批准并验证实施结果。5 适用文件设备保障部管理制度设备管理细则备品备件管理条例液体蛋桶装灌装机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液体蛋袋装灌装机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白煮蛋包装机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上蛋机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磕蛋机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煮蛋机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剥蛋机维护保养作业指导书附属设备作业指导书6 适用记录设备添置、更新、自制申请表设备选型意见书设备开箱验收单设备封存(启封)申请表设备报废申请单设备保养计划设备保养实施情况表设备验收报告设备调试记录设备总台帐设备分类明细表设备档案卡辅助设备巡检记录表设备故障维修记录备品备件领料单车间设备巡检表设备保养记录表配电室值班记录配电倒闸操作票设备备件清单重点设备完好率自检年度报表蒸汽锅炉运行日报表制冷机运行记录表空压机运行工作记录表设备事故报告单第 6.4 章工 作 环 境1 目的本章规定了公司工作环境的要求和管理,以促进产品及其持续提供符合要求。2 范围本章适用于公司工作环境的管理。3 管理职责3.1 总经理建立并保证工作环境符合要求。3.2 生产部管理生产环境和贮存环境。3.3 各部门负责人管理所属工作环境。3.4 现场品控负责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控4 管理要求4.1 工作环境要求 公司环境要求按HACCP管理体系文件中SSOP文件有关要求执行。4.1.1 总经理建立公司工作的适宜环境,使其达到:a) 促进质量目标的完成;b) 符合产品及其过程要求的条件;c) 有利于人员参与的积极性;d) 有利于岗位人员工作和安全。4.1.2 产品生产环境应符合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要求。4.1.3 水源地应符合国家饮用水环境卫生标准。5.1.2 生产和工作环境的灯光照明,通风,干湿度和噪声应保持规定的要求。4.2 工作环境管理4.2.1 产品生产和贮存环境要求达到:a) 5S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