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园风险报告_第1页
郊野公园风险报告_第2页
郊野公园风险报告_第3页
郊野公园风险报告_第4页
郊野公园风险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项目简介1.1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开发中心,成立于1996年12月。该公司是省建设厅批准成立的三级房地产开发单位。该中心是承担*区城市基础设施和市、区两级重要工程建设任务的主力军,现公司的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工程技术、经济、财会管理人员20名,其中经济师3名、高级工程师2名,土木工程师3名、水电工程师1名、会计师1名。该中心已开发完成浦东副食品综合批发市场一期工程、道路、莲池花园、新浦东路(九龙大道至龙江路)、威山新村、蔡坂新村、碧洲园、滨洲园、漳华东路、漳华苑、梧店安置小区、十三号路(迎宾路至水仙大街)、龙江北路(迎宾路至*开发区已建段)、东四号路(水仙大街至建元东路)等项目,在安置房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房开发建设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开发中心控股企业有:*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市益社房屋拆迁有限公司、*市益社房屋拆迁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其中:*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拥有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数名。主要完成联丰浩苑、*花园、润丰清苑、新浦东路一、二期、六号路中段等项目。*市益社房屋拆迁有限公司主要承担*区内各重点项目的拆迁工作,成立以来完成近200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市益社房屋拆迁有限公司则承担区内各拆迁安置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总服务面积近40万平方米。1.2项目概况1.2.1项目建设背景搞好城乡绿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安全,改善人居和发展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十二五”时期,*市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从面临的机遇看,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要求福建进一步发挥优势,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这些将为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绿化工作。省委八届九次全会指出“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城乡绿化工程”,为贯彻落实省委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我省城乡绿化水平,省政府启动了全省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绿”工程建设,印发了福建省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实施方案(2010-2012年),提出“一年一变化,三年变样”的绿化目标,并分解下达了全省城市、县城和乡镇2010-2012年绿化目标任务。省政府办公厅又转发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城乡绿化建设实施方案。这些将为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最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为城市绿化建设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城市园林绿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休憩、锻炼身体的场地,不仅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而且增进人民身心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舆论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各界人士更加自觉主动参与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工作,群众爱绿、护绿意识不断增强,城市园林绿化理念深入人心。这些将为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市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强生态建设。实行生态功能区划管理,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构筑以九龙江水系、重要海湾、沿海防护林、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为主要框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近年来*市着力于*城市东部开发,随着城市江滨大道的通达、*城市东部区域几个房地产大盘的建设及江滨公园、碧湖生态园等城市东部绿化轴线的建设,*城市东部的发展逐渐向完善化发展。为了更好服务城市中心东移战略,加快东部城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市绿地系统,造就优美的东部城市风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百姓提供更多生态休闲场所,*市*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提出了该项目的建设。1.2.2建设地点项目分为两个地块,分别为*西溪亲水公园*段和*塔亚热带植物种植园。其中:*西溪亲水公园*段建设地点为*市*区江滨路以南步文段(*大桥-在建九龙江大桥)和蓝田段(*南路-西溪桥闸);*塔亚热带植物种植园位于*市东部,位于*区324国道旁,和*塔景区相连。其规划范围见附图“项目地理位置图”。1.2.3主要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总规划面积2135亩,分为*西溪亲水公园*段(九龙江西溪北岸长8.8公里,建设面积2100亩)和*市*塔亚热带植物种植园总面积35亩。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公园各功能分区内的园林建筑设施、景观建筑、驳岸与水体工程、服务设施、绿化、园区内道路、广场、停车场以及市政配套设施等。1.2.4建设期限10个月(2012年3月月-2012年12月)。1.2.5投资估算47775.32万元。1.2.6资金筹措由建设单位直接采用BT方式承接建设,回购资金由项目业主多方筹措。第二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分析2.1发展规划分析“十二五”时期,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市的经济和社会驶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有力地推动了城市中心的扩大和发展,根据*市九龙江南岸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在不久的将来,*的九龙江南岸将崛起一座高品质生态新城区,代表*城市形象的核心区,堪称*的“浦东”。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市将大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引导重大项目、新兴产业、优势资源和人口向发展潜力大的“一核两湾”集聚,构筑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生态安全四种新格局,其中的“一核”即中心城市核心区,中心城市规划区以*、*、龙海、*开发区和靠近中心城区的南靖靖城、华安丰山、长泰县城及漳浦的佛昙、前亭、马口花博园等,区域规划控制面积2300平方公里,其中*、*、圆山新区、龙海角美、*开发区为中心城市核心区,规划控制面积约640平方公里。项目建设位于规划的中心城区,是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九龙江南岸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要求。2.2产业政策分析郊野公园位于*市*区迎宾路,北临云洞岩风景区,南临九龙江。交通工具便利,位置优越,项目建成后可以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维护生态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满足城市生态改善的实际需要。本项目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2011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二十三条、城市基础设施”规定的“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的范围,本项目建设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此,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项目的建设符合福建省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实施方案(2010-2012年),提出“一年一变化,三年变样”的绿化目标,符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强生态建设。实行生态功能区划管理,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构筑以九龙江水系、重要海湾、沿海防护林、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为主要框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要求。项目的建设是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要求。2.3前期工作合法性分析本项目经过充分可行性论证,严格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市区征用土地补偿费用标准暂行规定、*市区房屋拆迁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标准、*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辖区征地补偿标准的请示及有关法规实施,程序合法,手续齐全。 该项目得到*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批准,*市政府对该项目进行研究决策,提出关于郊野公园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市*区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24号);征地拆迁程序正在按照土地管理法、城市拆迁安置补偿条例等有关法律,按部就班依法进行之中。但是,上述依法进行的活动并不能彻底解决合法性的问题。首先,社会各界对征地拆迁的合法性还持有怀疑的态度。其次,该项目虽然属于公益性征地范围,但如果用于商业开发等非公益用途,其合法性必将被质疑。初步估算,上述问题应该受到重视。第三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分析3.1项目选址与用地方案3.1.1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分为两个地块,分别为*西溪亲水公园*段和*塔亚热带植物种植园。其中:*西溪亲水公园*段建设地点为*市*区江滨路以南步文段(*大桥-在建九龙江大桥)和蓝田段(*南路-西溪桥闸);*塔亚热带植物种植园位于*市东部,位于*区324国道旁,和*塔景区相连。其规划范围为:北临云洞岩风景区,南临九龙江。其地理位置见附图“项目地理位置图”。3.1.2用地方案*市郊野公园*段总规划面积2135亩,分为*西溪亲水公园*段(九龙江西溪北岸长8.8公里,建设面积2100亩)和*市*塔亚热带植物种植园总面积35亩。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公园各功能分区内的园林建筑设施、景观建筑、驳岸与水体工程、服务设施、绿化、园区内道路、广场、停车场以及市政配套设施等。*区、*区段沿岸郊野公园主要涵盖北溪水岸公园、西溪水岸公园、江滨公园、碧湖生态园、*市郊野公园亲水公园及以沿江公园为延伸的北部林带公园、焦林公园、云洞岩景区、*塔郊野公园。第 36 页 共 37 页3.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3.2.1拟建项目占用土地、主要拆迁建筑物的种类和数量公园总规划面积2100亩,土地使用权现为*区下尾村与东墩村所有,依据*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辖区征地补偿标准的请示及土地分类补偿标准,该项目土地属二类地段,按标准征用需支付的费用约8.63万元/亩(征地费7.93万元/亩,征地工作经费0.7万元/亩),合计土地征用费用约18425.05万元。公园规划建设范围内需拆迁房屋约2500m2,房屋拆迁安置补偿采取货币补偿方式,每平方米按500元估算,约需1250万元。3.2.2符合土地总体规划的分析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市中心城区包括市辖两区(*区、*区)、龙海市九湖镇、颜厝镇、榜山镇的部分土地,具体范围:东起东外环城路,西到西环城路,北至北环城路,南至桥南片区的南环城路。项目位于*市*区,总用地面积2100亩,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范围。项目用地范围内地势平坦、无不良地质影响、有可利用的基础设施、交通便利,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发展方向,即“根据城区地形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可开发利用程度、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条件,确定未来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以现有城区向周边扩展,其中往东南方向拓展是规划期主要用地发展方向。东部新城市中心区和桥南组团为中心城区建设重点发展空间。新城市中心区为市一级行政、文化和商贸中心。”项目用地符合*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项目建设用地合理。3.2.3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拟建项目占用耕地、林地等,改变了项目区原有土地的功能,影响了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在项目建设方案确定前,应与当地国土资源部门沟通,充分调查研究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规划,使土地占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占用耕地的,要严格落实补充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措施,符合国家严格土地管理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要求。不可避免占用耕地、林地的,要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加强土地复耕,适度开发宜农林牧荒地。通过土地复耕,恢复增加农用地面积,保证基本农田不减少,质量有提高。3.3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的影响分析3.3.1影响群体本项目征地拆迁所影响的群体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征地户。建设用地上部分土地上已种植农作物、苗木及花木,经济价值较高,对农户收入有一定影响,可能会提出过高赔偿要求。其中还有少部分农民可能对土地的依赖性比较强,本项目的建设,应重点关注这部分失地农民。因此征地补偿工作应细致入微,增加农民收入来源途径,否则极易导致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发生。二是住宅拆迁户。根据以往经验,房屋拆迁的主要问题是政策执行的公正、公平和平衡。有关部门应切实做好拆迁户安置赔偿工作,认真宣传拆迁政策,让拆迁户了解具体的赔偿办法及政策依据,加强和拆迁户之间的沟通,听取拆迁户的看法和意见,注意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尽量避免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的发生。3.3.2影响因素分析被拆迁居民要求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尽早落实、尽快公开。征地拆迁的补偿标准是受影响群体最为关心的焦点问题。补偿标准是否符合国家、*市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否照顾到部分弱势或困难群众,是否损害个别群众的利益,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尽快的落实和公开补偿标准,深入宣传相关政策,有利于稳定群众情绪,消除误解和谣言。被拆迁居民要求适当提高补偿标准。重大工程的建设的征地和拆迁补偿历来是工程建设过程中最容易引发不利稳定的因素。虽然目前的补偿标准相比以前已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理期望也越来越高。3.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4.1影响分析拟建项目需征用大量农田,把农田变成绿化用地,在短时期内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和景观造成一定程度的改变。在建设期内项目的施工会对地表水、空气、噪声环境等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施工机械会有作业噪声,施工机械燃油或机油渗漏会引起油污染,施工物堆料场受降雨冲刷会引起地表径流污染,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或生活垃圾随意抛弃会引起污染。大型挖掘机械及运土车辆对道路的损坏和环境卫生的破坏的现象将不同程度的存在。3.4.2影响评价项目选址处于规划*城市核心区*区,按照全市“一核两湾一片”的区域发展规划新格局,努力构建“一个核心、四片区域”的区域产业布局。拟建区域现有的生态条件优越,通过适度控制开发规模,建构网络式的绿色系统,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较易实现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更新。可见,本项目建成后,不仅不会破坏当地环境,还能进一步提升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第4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分析4.1项目建设条件分析4.1.1建设条件地理位置*区,位于厦门、汕头两大经济特区的腹地,东经117、北纬24,地处福建省*平原中部,辖区范围东联龙海,西接*区,北邻长泰县,南临九龙江西溪北岸,水陆交通便捷,324国道、319国道穿境而过,鹰厦铁路纵贯全区,陆路距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仅43公里,水路沿九龙江可通航出海。该区属九龙江冲积平原,区内三面临江,水网稠密。自然条件气象*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4摄氏度,无霜期330天,年平均降雨量1450mm,雨季集中在三至六月。年平均日照时数4430小时。*区每年六至九月常有台风袭来,最大风力达12级,台风常带来暴雨或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水文*区位处福建省三大平原之一的九龙江冲积平原中部,区内水网稠密,九十九湾贯穿全区,九龙江北溪、西溪三面环抱。九龙江是区内的主要河流,九龙江河口区潮水活动频繁,每天涨落潮2次,小潮可达石码,大潮可达西溪桥闸及北溪江东桥,南溪松埔。供水及供电设计能力为日供水15万吨的*第二自来水厂直供*区,自来水水量充足,供水压力满足要求,本项目可直接接管供水。项目用水有保障。*区电力充足,3座11万伏变电站与省电网联网,项目用电可从市政接入。项目用电有保障。排污与环保生活污水经环保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可直接排到市政设施内流走,不会滞留;生活及建筑垃圾可倾倒在指定地点有垃圾车运走。交通条件*区区位优越,交通发达。鹰厦电气化铁路穿境而过,国道324、319和省道官九线横贯南北,厦漳、漳龙、漳诏高速公路直接城区,陆路距厦门国际机场48公里,离*港35公里,水路可沿江而下直抵厦门港,水、陆、空立体交通基本形成网络,是闽西南,乃至闽粤赣水陆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中心,区内交通便捷,施工运输有保证。政策条件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其建设和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得到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利于项目尽快建成。4.1.2建设条件可行性析拟建的*市郊野公园*段建设工程位于*市区东南部、九龙江支流西溪下游滨江地段,项目的建设符合*市及*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本项目周围已建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为本项目提供了良好的依托条件,供电、供水、通信等外部协作条件良好,当地砂石料来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政府重视,政策支持。工程建设不会对公众利益造成损害。因此,本工程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建设条件,是可行的。4.2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4.2.1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该项目总投资金额为47775.32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直接采用BT方式承接建设,回购资金由项目业主多方筹措。4.2.2经济效益可行性本项目的建设具有社会公益性质,项目建成后对*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和良好的国民经济效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直接经济效益该项目建成后,不仅促进*市*区的生态质量、人居环境环境得以拓展,而且土地承载能力大大提高,带动周边城区的改造、土地开发和增值。间接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可以推进*区的城市发展空间,完善和扩大城市功能,加快中心城区经济的发展。同时,生态环境的完善,将为城市核心区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条件,也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商业的发展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项目的间接经济效益较好。社会效益改善*市*区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维护生态安全;推动文明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项目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说明项目是可以成立的。项目建成后,将对构建和谐社会,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做出重大的贡献,为*区建设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也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第五章 重大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分析5.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对城镇规划的影响项目的建设对城市的发展规划带来一定影响,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建设是符合规划要求的,拟建项目与城市发展规划之间合理的衔接,不仅可以提高城区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而且更能促进和带动厦漳同城化的发展。对土地功能及其作用的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虽然征用了耕地、林地,但项目的建设既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又有广泛的社会效益。项目建设能刺激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提高周围的土地价值,也会使当地的土地用途和功能发生较大的变化,未被利用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项目建设将促进周围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业的转移,使得第一产业在地区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最终实现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分析项目建设规模较大,建设期可为当地提供大量劳务工作日机会,可增加地方收入,对稳定社会秩序具有一定意义;项目建设需要大量建筑材料,对发展当地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对当地群体居住环境影响的分析项目建设除需对拆迁户进行搬迁并妥善安置外,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包括在工程施工期间,可能对当地居民日常出行带来的不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扬尘;施工区的植被破坏;可能产生的地表水源污染;农田水利设施的暂时破坏等,但只要采取有效措施或办法,上述影响基本可以得到消除或减缓。对公共卫生和人群健康影响的分析工程建设期间,由于大量施工人员、施工单位从属人员(施工人员家属和跟随施工单位从事第三产业的服务人员等)进驻工程所在地的居民区,可能引起公共卫生问题以及疾病的传染和流行,从而对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影响。5.2社会适应性分析各级政府对项目的态度项目实施后,可以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矛盾,提高*市中心城区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同时项目的建设有力的带动*区建设发展,对区域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实施方面,项目所在地的*市政府、*区政府及政府各部门高度重视,全力支持拟建项目的实施;在工程建设期间,当地剩余劳力将会积极主动的参加拟建项目的建设,并且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项目的建设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方建筑业发展、改善周边环境以及吸引投资等方面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项目影响区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建设的态度总体上是支持的和欢迎的。但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工程建设期间对当地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日常出行以及个体工商户的经营等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或办法予以解决。5.3社会稳定风险及对策分析项目的实施影响面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引起较大矛盾的社会因素主要有: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工程建设期间对周围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的影响。环境生态破坏影响。采取的社会稳定风险措施尽量利用现有基地的地形地貌特点,避开居民点,不占或尽量少占耕地以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根据现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并结合项目影响区和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协商确定合理的征地拆迁补偿补助标准以及移民安置方案。在满足相关技术要求或条件的前提下,施工单位应尽量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运输设备,并吸收当地劳动力参加施工。 保护项目影响区免受施工对其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干扰和影响。制订严格的措施,以保证安全使用施工机械、防止过度噪音和对耕地树木的碾压;修建临时便道保证周围居民日常出行;在学校、商店和水渠周围设置警示标志,保证出行安全;及时恢复损坏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以避免当地人使用的地表水源遭到施工污染等。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第六章 综述6.1社会稳定风险内涵社会稳定风险,广义上是指一种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可能性,是一类基础性、深层次、结构性的潜在危害因素,对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会构成严重的威胁。一旦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社会风险就会转变成公共危机。广义的社会风险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涵盖了生态环境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各种风险因素。在狭义上,社会风险是指由于所得分配不均、发生天灾、政府施政对抗、结社群斗、失业人口增加造成社会不安、宗教纠纷、社会各阶级对立、社会发生内争等社会因素引起的风险,仅指社会领域的风险。6.2社会稳定风险内容及评价6.2.1项目合法性、合理性遭质疑的风险风险内容项目的决策是否与现行政策、法律、法规相抵触,是否有充分的政策依据、法律依据;项目是否坚持严格的审查审批和报批程序;是否经过严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是否充分考虑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征收方案是否合理可行,工作措施是否完善。风险评价经分析,本项目合法,手续完备,程序完备。整个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用地红线图、征地拆迁程序正在按照土地管理法、城市拆迁安置补偿条例等有关法律,按部就班依法进行之中。但是,上述依法进行的活动并不能彻底解决合法性遭质疑的风险问题。首先,项目工程建成后,周围土地升值巨大,那么农民的失落感将增加,对征地的合法性会怀疑,上述问题应该受到重视。项目合理性风险较小,而其合法性会受到质疑,风险较大。6.2.2群众抵制征地拆迁的风险风险内容由于征地拆迁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加上群众对征地拆迁的政策不理解,因此在征地拆迁问题上群众往往会与政府站在对立面,以各种形式抵制征地拆迁。征地拆迁项目中群众最敏感、最担忧的问题是失去土地。 项目建设涉及部分农民住宅的拆除和搬迁,对其生活会造成一些不便和冲击。如果补偿不合理,即使是少数被迁户不满意,也有可能影响项目的进度和社会的不稳定。另外,原有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给集体和农民带来了租金收益短期内可能会失去,从而影响收入水平的提高。 另外,项目的实施将涉及土地的征用,它们涉及相对较为集中的利益群体。这些群体一般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若因项目的实施,导致群体利益的重大威胁,将更为容易产生群体事件,而相反,得到合理的补偿和安置,群体的利益较为集中解决,因此,对于利益集中的群体,应当区别分析,必要时作为个案进行处理。风险评价项目的建设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据以往的征迁工作经验,只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进行合理的补偿,虽不能排除个体的不满,但绝大部分群众都能积极支持该项目的建设。因此,该项目遭群众抵制的风险较小。6.2.3群众对生活环境变化不适应的风险风险内容该项目将打破当地村民原有的居住现状,可能造成村民内心的不安与担忧,意味着村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将会面临改变,在变化的环境中转而寻求谋生的机会。风险评价项目的建设将带动周边地产、交通、通信、旅游等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这无疑为当地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并能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促进该区域经济地位得到明显的提升。村民的生活、就业、出行等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并能长期项目社会效益中得到益处。因此,群众对生活环境变化的不适风险较小。6.2.4群众对生活保障担忧的风险风险内容项目要占用农地,当地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地面积减少,在安置时有部分采用货币安置方式,虽在短期内村民生活可以为继,但从长期来看土地的减少弱化了村民的持续生存能力,使村民对未来的生活保障感到担忧。同时,项目可能会涉及到村民的拆迁安置,采用异地安置方式会使被拆迁户中的部分兼业打工者失去原来打工的机会,造成暂时性的失业,从而使其面临生存的压力。风险评价项目在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兼顾被征地村民的利益,把村民的短期需要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综台考虑,因此,群众对生活保障担忧的风险很小。6.2.5项目引发社会矛盾的风险风险内容项目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当地个别村民可能会因为对补偿方案的不满意为进行抵制,拒绝征地,拒绝拆迁,这部分人员可能出现在对赔青方面的补偿不满意,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当地村民带来干扰,影响其正常的生活与出行,因此有可能引发村民的不满情绪,同时不排除有民间组织通过收买当地村民而介入征地拆迁活动,滋事生非,以图牟利。风险评价项目征迁工作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征地拆迁管理体系,能在工作中精心布置、严密组织,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召开听证,多方沟通,把群众抵触的情绪消除降低,就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小社会稳定风险。因此,引发社会矛盾的风险较小。6.2.6项目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风险风险内容该项目环境保护主要为生态环境和水环境两大方面。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对植物和植被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施工期对区域植被的影响主要有:施工机械碾压、施工人员践踏、粉尘废水等对周围地表植被的生长会带来一定影响。此外,弃渣将产生一定占地影响。项目建设对原有水域、园地和田地的动物影响主要在施工期。在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占地占用动物栖息地生境、施工活动尤其是大型爆破作业的噪声影响动物活动、施工中的三废也将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这些将迫使施工区域的动物暂时远离施工区域。风险评价项目建设可以兼顾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达到场区与周边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该项目顺利建设、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不仅不会对环境与生态产生不利影响,而是优化生态质量,改善人居环境。项目建成后对场区内进行绿化,各种草坪、乔木、灌木合理搭配,增加区域内的生物多样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强,对施工建设带来的环境破坏起到一定的恢复作用。通过采取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建设运营对环境与生态的改善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因此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引发社会稳定风险较小。6.2.7项目建设可行性的风险风险内容项目建设期间可能的主要风险因素有:技术风险。主要指施工技术不先进、技术采用不合理引起的工程问题造成的损失。工程风险。指地质条件和工程设计本身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工程量增加、投资增加、工期延长所造成的损失。资金风险。主要指资金来源中断或供应不足,导致融资成本提高,给建设和运营造成的损失。外部协作风险。指投资项目所需要的供水排水、供电、通讯、交通等主要外部协作配套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给建设和运营带来困难。风险评价本项目技术成熟、通用、可靠。项目工程量大,但无特殊建设环节,工程量可控性强。建设单位具有相似的工程管理经验。项目周围已建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为本项目提供了良好的依托条件,供电、供水、通信等外部协作条件良好,当地砂石料来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政府重视,政策支持。建设资金由财政配套,不确定性小。工程建设不会对公众利益造成损害。因此,本工程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建设条件,可行性风险小。6.3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措施6.3.1群众抵制征地拆迁的风险措施首先,应把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作为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积极建立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的城市绿化建设制度,尽最大努力为城市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其次,实行惠民政策,对被拆迁户中的住房困难户、低保户等社会弱势群体实行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为了赢得群众对征地拆迁工作的支持,应对拆迁工作高度负责,全面启动该项目的“一户一卡”建档工作,积极与被征地群众联系沟通,向村社和被拆迁户解答各项征地问题,宣传项目建设意义和征地政策:同时对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数据,一丝不苟,反复核对,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力所能及的补偿安置问题,并且最大限度对提高拆迁补偿标准和加紧安置房的建设,征地拆迁工作能得到顺利、高效地进行。6.3.2对生活环境变化的不适风险措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转变征迁拆迁工作作风,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要求工作人员真心服务,耐心工作,充分了解并尊重老百姓的意愿,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及时化解矛盾及纠纷。防范由于村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将会面临改变,在变化的环境中转而寻求谋生的机会所产生的短期不适应。6.3.3对生活保障担忧的风险为了弥补村民的失地损失,项目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部关于引发(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有关规定拟定了征地补偿方案,补偿方案合理性得到群众的认可;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五十条的规定,政府将讲积极支持和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开展失地村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消除失地村民对生活的担忧。6.3.4项目引发社会矛盾的风险措施项目征地拆迁工作要精心布置,组织严密,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尽量做到不引发、少引发村民不满情绪,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注意加强对征地拆迁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个体矛盾冲突进行防范,采取措施随时监控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加强征地拆迁政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气氛。在项目前期研究工作中公开透明,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做好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的预测工作。 就项目建设存在的环境影响和部分村民生产用地占用等问题,项目建设单位应当与当地各级政府密切配合,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向群众宣传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消除顾虑。 在项目实施多处中重视群众较为关心环境影响及村民失地等问题,制定合理的“控制应对方案,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风险,最大程度上避免和减小可能发生的社会矛盾。针对可能的不稳定因素,与群众及当地村镇等建立畅通良好的协调沟通渠道,及时发现,及时化解,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事件,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严格遵守征地拆迁法律法规,合理补偿。 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的法律法规进行设计,征地补偿严格执行国家、福建省地市方案及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办法、福建省实施办法 等法律法规、规章、办法的规定,提出了该项目实行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实施办法,以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的依据包括: 征收土地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地上附着物补偿费,严格按照福建省实施办法、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统一全省耕地年产值和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补偿标准。 拆迁永久用地范围内房屋支付的货币补偿金、搬迁补助费、临时安置补偿费用参照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福建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福建省城市房屋拆迁货币补偿暂行办法、福建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城市房屋拆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指导标准的通知等有关规定,根据不同的安置方式,制定不同的补偿安置标准。 搬迁永久用地范围内地面地下其他各种建筑物,杆线和设施的拆迁补偿安置费,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应预算定额,按重置价的原则,制定相应的补偿标准。加强征迁管理,采取利民措施。 严格按照市、区有关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对农民进行补偿。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五十条的规定,为壮大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实力,政府将为每个村集体另外补偿一笔资金用于发展集体经济。 对群众最关心的留用地问题进行周全考虑,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利益,必要时召开各村村民代表或村民委员会听证会。 探索开展失地村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消除失地村民对生活的担忧。 加强对村集体资金使用的监管,预防腐败的发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化解征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成立协调小组,专门负责协调沟通,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确保征迁工作的公平公正。 转变征迁工作作风,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做好群众思想工作,要求工作人员真心服务,耐心工作,充分了解并尊重老百姓的意愿,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及时化解矛盾及纠纷。 建立健全征迁信访工作机制,建立上下通贯的信访渠道。要求各级征迁机构深入到问题较多的地方去接访,主动倾听群众诉求,及时把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加强风险预警,做好现场维稳工作。6.3.5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风险措施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主要是施工扬尘的影响。施工期应采取的扬尘控制措施如下:施工场地的垃圾、渣土应在3日内清运完毕,施工场地必须采取围 挡、覆盖、地面硬简易绿化等有效措施防止扬尘。施工场地道路必须硬化,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冲洗,以减少汽车行驶扬尘,垃圾、渣土要及时清运。在工地出口处设置冲洗设施,运输车辆驶出现场前要将车轮冲洗干净,确保车辆不带泥土驶离工地。运输车辆应密闭运输,严防沿途道路遗散,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或限速行驶,以减少产尘量。土堆、料堆要有遮盖,水泥、石灰和其它颗粒物要在库内保存或严密遮盖。道路绿化产生的弃土、垃圾等要及时清运,不得在道路旁堆放。施工噪声防治措施施工期应严格禁止夜间(晚22时至次日6时)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必须夜间施工的应于夜间施工日3日前,到所在地环境监察部门办理夜间施工登记确认。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定施工计划,应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此外,使用高噪声设备的施工阶段应尽量安排在白天建设夜间的施工量。闲置不用的设备应立即关闭,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应减速,并较少鸣笛。减少人为噪声模板、支架拆卸过程中,应遵守作业规定,减少碰撞噪音;尽量减少用哨子、喇叭等指挥作业,减少人为噪声。尽量减少运输车辆夜间的运输量,运输车辆在进入施工区附近区域后,要适当降低车速,避免或杜绝鸣笛。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理措施每个工区工作面必须设立指定的渣土推放点,并设专人管理,防止渣土随意堆放,防止扰民。倒土过程中,工作面必须设置洒水、喷淋设施,并将渣土压实。土方阶段、铺路阶段、修正阶段抛洒、遗弃的沙石、建材、钢材、建筑材料等应有专人管理回收,及时清洁工作面。施工期废水防治措施施工期生产废水。施工污水主要含泥沙、悬浮颗粒物和矿物油等,建议车辆冲洗废水先经隔油池处理后排放。施工废水不得以渗坑、渗井或漫流方式排放,应有组织、经沉淀处理后排至下水管网。施工期生活污水。本项目属于大型建设项目。在城区建设,建设区域周围有市政下水管网,工地临时建筑以及工地食堂、厕所等的排水均应排入市政下水管网,禁止以渗坑、渗井或漫流方式排放。项目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废水的防治措施本工程的排水对象,主要为公共厕所生活污水和屋面及室外场地的雨水,项目无特殊的污染物排出,设计上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对上述对象采用组织排放,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固体废弃物的防治措施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游客产生的生活垃圾。在公共区域设置分类垃圾桶,便于垃圾分类回收、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达到无害化处理的目的。噪音处理项目动力设施设备选用低噪音设备,设备安装均采用减震、消音措施,使场界噪音低于国家标准。同时应设置明显标志,禁止机动车进入公园。在道路两旁种植枝叶茂盛的树木,达到吸声隔音的效果。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渣场临时挡护。场地开挖的弃土运至规划的渣场内侧集中堆放,边坡采用干砌卵石挡护。堆料场防护。为防止砂料散失,影响环境,在堆料场周围采用干砌卵石挡护。施工临时占地区防护措施。工程施工临时占地区包括混凝土或砂浆拌和设备、生产生活临建、加工厂、其它辅助工程及施工道路占地。水土保持防治任务是注意施工场地周边排水问题,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单位临时建筑拆除后的场地,进行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的填埋和清理,然后进行土地平整。水土保持采取措施,施工道路和施工材料堆放造成的水土破坏,清理施工垃圾,恢复原来耕地的面貌。第七章 社会稳定风险综合评价与结论 7.1综合评价对项目建设可能引发的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各类风险可能性大小进行了定性分析评价,为便于度量项目整体风险的大小,应对各类风险的可能性大小进行定量化,然后得到项目的综合风险大小。首先,根据专家经验和民意调查结果确定每类风险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