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侵袭性真菌病中国专家共识.pptx_第1页
课件:侵袭性真菌病中国专家共识.pptx_第2页
课件:侵袭性真菌病中国专家共识.pptx_第3页
课件:侵袭性真菌病中国专家共识.pptx_第4页
课件:侵袭性真菌病中国专家共识.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应对策略,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几个问题,1、什么是真菌的一级预防(初级预防)、二级预防(次级预防)? 2、真菌预防/治疗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真菌的经验性治疗、诊断驱动治疗? 4、诊断驱动治疗能否代替经验性治疗?两者的区别如何?,侵袭性真菌病,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侵袭性真菌病几个特点,低免疫人群:血液系统疾病或造血干细胞移植人群尤为常见;随着免疫低下人群的扩大(新的免疫抑制剂、更强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等),IFD 的发生率增高。 高病死率:曲霉菌和念珠菌相关死亡率30-40% 多数患者难以获得确诊IFD,常延误早期诊断:相关实验室检查灵敏度和特异性限制,CT扫描受频度和人为因素限制。 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发热、咳嗽、咳痰、咯血,流行病学,IFD是血液病患者主要感染并发症和死因之一; 国内及欧美流行病:IFD总体发病上升趋势; 接受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总体发病率2.1%,AML和MDS发病率诱导化疗、补救化疗、接受allo-HSCT最高; HSCT:1年IFD累计发生率:同胞相合3.8%;单倍体7.1%; alloauto 最常见部位:肺(87.4%),其次为血流感染,流行病学,两大主要致病菌:曲霉菌、念珠菌; 国外:曲霉菌和结合菌比例上升;念珠菌下降; 国内:化疗患者仍以念珠菌为主;HSCT中曲霉菌比例超过念珠菌;结合菌属、镰刀菌属呈增多趋势; 国外念珠菌病死率39%,曲霉菌病死率49.3%; 国内IFD对HSCT生存有显著影响,伴或不伴IFD长期生存为24.4%v.s. 71.2%,IFD相关死亡率30.6%,诊断,一、确诊IFD 二、临床诊断IFD 三、拟诊IFD 四、未确定IFD,诊断,一、确诊: (一)、深部组织真菌感染: 1.霉菌:相关组织损害,镜下或影像学证据,针吸或活检+组化或细胞化学检获菌丝或球形体;培养结果阳性; 2.酵母菌:非黏膜组织,针吸或活检+组化或细胞化学检获酵母菌细胞或假菌丝;培养阳性(不含尿道、黏膜、副鼻窦);CSF(印度墨汁或黏蛋白卡红染色)发现隐球菌或抗原反应阳性 3.肺孢子菌:肺组织标本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诊断,一、确诊: (二)、真菌败血症: 血液真菌培养获得霉菌(不包括曲霉菌属和除马尔尼菲青霉的其他青霉属)、念珠菌或其他酵母菌阳性,同时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相关致病菌感染,诊断,二、临床诊断IFD: 具有至少1项宿主因素、1项临床标准及1项微生物学标准; 三、拟诊IFD:具有至少1项宿主因素、1项临床标准,而缺乏微生物学标准; 四、未确定IFD:具有至少1项宿主因素、临床证据及微生物结果不符合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IFD标准。,诊断手段,无论是EORTC/MSG 诊断,还是ECIL 指南或中国指南。G 试验和GM 试验都被推荐用于IFD 的早期诊断; G 试验连续2 次阳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9.6% 和98.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5% 和94.6%。由于敏感度较低,G 试验仍需联合临床、影像学、其他微生物学指标。应当注意G 试验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同时要注意技术手段的稳定性。ECIL 推荐级别为B- 。 G试验假阳性包括:革兰阳性菌感染、绿脓杆菌感染、菌血症、血液透析、空气中的尘埃、输注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抗凝药物、血液标本接触纤维材料及使用非无热原试管。众多抗生素,包括多黏菌素、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磺胺异嗯唑、厄他培南及阿莫西林舒巴坦,均会导致G试验假阳性。假阴性:隐球菌具有厚壁胞膜,在免疫缺陷患者体内生长缓慢,导致假阴性。,诊断手段,GM 试验在血液病患者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 和95%,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别为65% 和65%。在成人血液病患者中使用GM 有较强证据(A- ),但在儿童患者中则仍需进一步的数据。 以下情况可出现假阳性:(1)使用使用半合成青霉素尤其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新生儿和儿童;(3)血液透析;(4)自身免疫性肝炎等;(5)食用可能含有GM的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和污染的大米等。以下情况可出现假阴性:(1)释放入血循环中的曲霉GM(包括甘露聚糖)并不持续存在而是会很快清除;(2)以前使用了抗真菌药物;(3)病情不严重;(4)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 上述推荐主要是针对血液标本。当然,脑脊液和肺泡灌洗液也可用于检测GM,但其界值推荐为1.0,且仍需更多证据。 尽管指南中均提及PCR 技术,但由于目前还缺乏标准化,各个指南均未推荐PCR 结果作为IFD 的诊断手段。,治疗原则,根据IFD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获得IFD诊断依据可分为:预防治疗(初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和目标治疗。 不一定与IFD的诊断级别相对应,随着治疗过程中诊断依据变化,最终诊断也会相应变化。 依据使用药物,也可分为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2019/8/25,15,可编辑,治疗原则,一、预防治疗: 1.初级预防(primary antifungal prophylaxis,PAP ):是指在具有发生IFD高危因素的患者中,在出现感染症状前预先应用抗真菌药物以预防真菌感染发生。 适合患者:接受allo-HSCT患者、急性白血病初次诱导或挽救化疗、预计ANC减少持续大于1周(如MDS)、伴有严重粒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