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ppt_第1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ppt_第2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ppt_第3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ppt_第4页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目标与任务,肖 川 北 京 师 范 大 学,报告的基本结构,一、完整地理解“课程” 二、课程改革的背景 三、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任务 四、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课程的含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形式课程实质课程 显性课程隐性课程,课程的层面,理想的课程 文本的课程 感悟的课程 运作的课程 经验的课程,课程的基本要素,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课程管理,课程观念的转变,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校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 真正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易于领导与合作,而难以奴役和盘剥。,新课程倡导个性化的教育 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新课程将带给学生宽松的成长环境 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可以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之上,也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新课程着力于开发丰富的教育资源 不能把儿童的世界局限于教科书,整个世界都应该是儿童的教科书。,教学要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充满欢乐的课堂不见得是一个优质的课堂,但缺乏欢乐、令人枯燥乏味的课堂一定不是成功的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带给学生发展的机会 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发现自己和发展自己的机会。 学生回馈给我们的将是难以 令人置信的惊喜,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 学生发展方式的转变 自主、合作、创新,是新时代的精神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长,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当学习任务是开放的、具有挑战性时,学生会自发地表现出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新课程极力倡扬发展性的教育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良好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评价活动主动的参与者。,新课程强调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 长久地为了考试而学习,这种做法会逐渐消磨掉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新课程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 广阔的空间 教师不仅是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新课程强调反思性教学的积极价值 反思帮助教师、学生和家长,理解学习、教学、课程和评估的动态过程。,早在1996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对1993年义务教育课程的实施状况作了全国性的调查。这次调查涉及全国9个省市的城镇、农村的16000多名学生、2000多名教师和校长,以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的大部分委员,通过调查初步摸清了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问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并在内部征求意见。,2001年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9个地区向当地教研员、优秀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同时,向几十位大型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国外独资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高层领导征求意见。在充分吸收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日臻完善。,2001年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0.5%-0.1%) 2002年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10%-15%) 2003年扩大实验范围(30%左右) 2004-2005年全国起始年级实施新课程,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1、目标之一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标准案例,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数学标准),生物标准案例:,“种子萌发条件”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条件,例如水、空气、温度、阳光、肥料、土壤等。设计实验,实际操作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分别验证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有哪些?,2、目标之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的课程设置:,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分科和综合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3年级起开设,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3、目标之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目标之四,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案例,研究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活动过程: 1、学生调查:了解学校周围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因素。 2、在调查基础上,学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组,确定研究项目。,如:汽车尾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噪声污染对动物生活的影响 3、小组制定研究方案,开展实验 4、各组间相互交流,进行评议与质询 5、撰写研究报告,教师可以参照下列各项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给予评价:,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验? 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 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 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 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5、目标之五,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发展性评价的基本理念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 即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和激发人的主体精神,而不是分数和分数的准确性。,核心特点:过程性评价,主要体现在:,1、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进行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效益化,即更为关注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而不是结果本身; 2、评价方式动态化,给予多次评价机会,重在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 3、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尤其是对个体独特性的“质”的考察,以及侧重对“表现”等行为层面而不只是“概念”或“认识”等认知层面的考察。,评价的积极功能:,反馈调节 展示激励 反思总结 检查筛选 导向,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学生的评价 道德品质 学习能力 交流与合作 学科学业发展,教师的评价 职业道德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教学设计与实施 交流与反思,评价与反馈,建立促进 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和标准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 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自评为主 校长、学生、家长多方参与 建立课程不断更新的机制: 了解课程适应性,自上而下的反馈机制,调整和修订。,评价工作程序,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2、设计、确定评价工具; 3、收集和分析数据与证据; 4、明确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学生评价方法:,成长记录袋 表现性评价(任务情境) 发展契约评价 同伴互助评价,关于中考改革,文科 严格控制客观题,设计开放试题,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 理科 不出偏题、怪题和繁琐的计算 证明题不出人为编造的似是而非的题 加强对实验操作的考查,6、目标之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纲要明确指出:,教育部制订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基础教育课程实施。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发适合当地需要的地方课程,并报教育部备案。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给教材编制提供了广阔空间 为教师发挥主体能动性、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小学教材的编制:,删减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 增加探索和实践的内容 强调与社会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增强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尊循祖国语文教育的规律,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内容主题,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的目标:,对语言的敏感性(词汇、句式) 对文章的鉴赏力 艺术熏染 文化底蕴 思想升华,语文教学的策略,听说读写,字词句篇 整体感悟,细处摄神,小学语文:,不考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 不要求背诵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避免琐碎机械的练习,数学课程标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内容主题 数与代数 图形与空间 统计与概率 应用与综合实践,加强的内容,重视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重视发展空间观念 重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 加强实践与综合应用 鼓励使用计算器(机),削弱的内容,控制计算的难度和速度 取消对人为编制的应用题 删除繁杂的内容(如根式、无理方程) 降低公式计算、术语表述 降低对证明技巧的要求,小学数学:,删去带分数的四则运算 笔算加减法原则上只要求三位数以内 减少复杂的应用题,科学课程标准,细心呵护少年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 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加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内容主题,科学探究 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 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明确提出通过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初中生物学的课程理念 适当降低难度,面向全体学生,删除过去认为不能不学但对学生未必有用的知识 改变了沿用多年的以“动物学”、“植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讨论稿),性质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总体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旨在促进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设计思路,主线:以儿童生活为主线 四个主轴 人与自我 人与他人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八个要素,生活时间 科技与信息 社会关系与互动 生产与消费 道德与文化 自然与生态 法律与政治 成长与发展,艺术课程标准,关注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 建立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学科的沟通 注重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和情感的联系 淡化学科体系,降低知识技能难度 注重体验式,探究式,生成式学习,内容主题,艺术与生活 艺术与情感 艺术与文化 艺术与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目标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综合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设计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定位,学校教育与社会相联系的制度化桥梁 学生理解时候、了解社会、洞察现代科技进展的窗口 提高实践能力,发展创新精神,服务社区,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途径,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自我 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自我服务性的劳动技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知道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不说谎话,做诚实的孩子。知道是错误的事不去做,做错了及时改正。,儿童与社会 心中有他人,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亲人、长辈和同伴的爱和关心。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和学校的荣誉。在生活中感受规则和纪律的作用,遵守学校纪律和刚刚秩序,爱护公物。讲文明懂礼貌,学会待人接物的一般礼节。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关心周围的发展变化,愿意为家庭、学校、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了解有关中国的浅显知识、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儿童与自然 爱护花草树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知道资源的宝贵,节约水电,爱惜粮食和生活学习用品。懂得动植物是有生命的,了解一些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喜欢动脑筋、提问题。敢于提出和别人不同的意见。 动脑筋想办法,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体验其中的乐趣。 在体验的基础上,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儿童与社会 对社会中遇到的问题有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