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交通规划初稿2.doc_第1页
宿松县交通规划初稿2.doc_第2页
宿松县交通规划初稿2.doc_第3页
宿松县交通规划初稿2.doc_第4页
宿松县交通规划初稿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宿松县交通局委托项目宿松县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报告(初审稿)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年6月第1章 概述(一)规划范围及内容 为了适应安徽省及安庆市经济战略发展要求,及相关产业发展方向,落实中央有关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的指导思想,本次规划涉及的范围主要包括两个层次。首先,区域层次,主要是对宿松县涉及的对外交通进行规划,包括省、市级过境公路及县际公路进行规划;其次,是地方层次,主要是对宿松县内,镇、乡之间的公路,专用公路及村村通等地方公路进行整体的规划。(二)规划期限按照2015年、2020年两个目标年,将规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十二五”阶段,即2011年2015年,到2015年建立起影响和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多功能、现代化、开放型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远期展望阶段,即2016年2020年,主要是对发展远景进行展望性规划。(三)规划依据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如下:(1)2009年宿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2010年宿松县政府工作报告(3)关于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规划建设意见(4)安徽省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5)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瞬间(6)安庆市交通规划(初稿)(7)发改委宿松县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研究(8)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2010年新标准)(9)省厅 十二五项目文件(10)宿松县道路运输业“十二五”规划资料(11)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12)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13)安徽统计年鉴(20042009年)(14)安庆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初稿)(15)安庆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客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初稿)(16)安庆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货运枢纽总体规划研究报告(初稿)(四)规划研究的技术路线本次规划研究采用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的研究方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考虑区域整体交通特点,并结合宿松的交通现状,进行交通体系的规划。(1)规划的战略性研究。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区域发展平衡,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背景,充分考虑宿松县、安庆市及整个皖江区域经济发展对综合运输的发展要求,结合国家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要求与任务,同时综合考虑宿松的地理、经济的特点,应用综合运输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分析宿松城乡建设与交通运输直接与间接的联系,提出符合宿松县未来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战略思路。(2)规划方案研究。在宿松县已有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规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实地调研,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各种运输方式发展的要求和合理分工,按照宿松县综合运输发展战略要求,从合理配置交通资源、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综合运输服务成本、改善交通运输结构角度,提出适应宿松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综合运输体系规划方案,并提出更具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第二章 经济社会及交通发展现状2.1 历史沿革与自然地理环境(1)历史沿革。宿松是安徽文明古老县份之一。汉高祖四年(公元前184年),设松兹侯国,隶属庐江郡,始有行政建制。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建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称松滋县(王莽时一度改松滋为诵善),晋成帝咸和二年设松滋郡,梁武帝天监初称高塘郡,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称宿松县,一直沿用至今。(2)行政区划。宿松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西北与湖北省黄梅、蕲春县毗邻,东北与太湖县接壤,东南与望江县相连,南与江西省湖口、彭泽县隔江相望。宿松辖9镇(孚玉、复兴、汇口、许岭、下仓、长铺、破凉、二郎、凉亭)13乡(洲头、九姑、千岭、程岭乡、高岭、五里、佐坝、隘口、河塌、陈汉、柳坪、趾凤、北浴乡)207个自治村(社区),省辖华阳河农场、九成监狱管理分局均驻境内。宿松县行政区划见图1 图1 宿松县行政区划示意图(3)人口民族。全县总人口802810人(2005年末),其中非农人口95087人,农业人口70772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79。县域内除汉族外,还有回、壮、满、苗、彝、侗、土家、高山、傣、哈尼、布依、蒙古、藏、傈僳族等14个少数民族。有些少数民族人口仅1人。像这类情况,主要是外出务工的男女青年在外婚嫁产生。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全县各民族和睦团结,人民安居乐业。(4)气候环境。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县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降水量13072mm,山区降水多于丘陵、平原,年平均日照时数2023.7小时,无霜期25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5)土地资源。宿松依山面湖临江,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地跨大别山山脉、丘陵岗地和平原、湖畈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了资源的多样性。全县有64万亩耕地, 73万亩山场,水稻、棉花、油菜等大宗种植作物稳定发展,柑桔、板栗、茶叶、蚕桑以及黑李等名特优水果已形成规模,山区松、杉、毛竹、药材、经果等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6)矿产资源。宿松矿藏丰富,非金属矿品种多、储量大。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矿种有煤、磷矿、大理石、瓷土、石灰石、蛇纹石、硅藻土、石英沙岩、兰晶石、金矿等28种,其中磷矿石储量2700万吨、石灰石储量13亿吨,居全省前列;煤储量466万吨,大理石储量7亿立方米,瓷土储量510万吨,此外滑石以及铁、铅、锌、银、金等都具有开采价值。(7)人文景观。宿松东望黄山,西傍庐山,南临“龙宫”(江西彭泽龙宫洞),北靠“天柱”(安徽潜山县天柱山),境内湖光山色,旅游资源丰富。有海门天柱、严恭石道、凿山仙洞、孚玉青峰、仙田瑞谷、龙湖浮笠、秀河烟柳、太白书台、西源九井、燃灯古寺等十大风景胜地。有“江上蓬莱”之誉的“长江绝岛”小孤山,砥柱中流,秀拔奇特;誉为“南国小长城”的千年古寨、战争遗址的白崖寨,逶迤起伏,蟠踞山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石莲洞,苍松滴翠,秀竹娉婷;“美比九寨”九井沟,峰峻石奇,峡谷幽深;还有高峡出平湖的钓鱼台水库、烟波浩淼的黄湖休闲度假区,构成了皖西南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8)水资源。宿松属于长江流域河流水系,由于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总的特征是西北部河流多而长,东南部少而短。发源于大别山的凉亭河、二郎河两大河流,具有山区河流的一定特征,其中二郎河流域面积597平方公里,凉亭河流域面积289.3平方公里,它们把大别山南麓的径流串入湖泊(县域中部和南部,水面辽阔,水资源丰富,有连成整体的泊湖、黄湖、龙感湖和大官湖),自西向东经华阳流入长江。2.2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宿松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宿松县按照“三化三集中”的思路积极实施工业强县、外向驱动战略,全县开始逐步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轨道,为“十二五”及更长一段时期内的新一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客观来说,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基础差、底子薄,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宿松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城市化水平偏低等问题和瓶颈,未来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1)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据统计,从1991-2009年,宿松GDP增长了18.5倍。特别是2000年以来,宿松总体经济开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2002-2009年宿松年均增长速度为16.6%,比1994-2001年平均高出七个百分点。宿松工业总产值从1991年的3.31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46.64亿元,财政预算收入从1991年的2087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3.11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达到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从1991仅有1544万元上升到2009年的55.85亿元,2005-2009年期间年均增长达到47.8%,增长势头强劲。2001-2009年均增长率=16.6%1994-2001年均增长率=9.6%图2 宿松县地区生产总值:1994-2009(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非农产业稳步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宿松县三次产业比例从1991年的63.6:16.2:20.2调整为2009年的36.1:31.7:32.2,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升,农业则不断下降。特别是,工业发展较为迅速。2009年全年新签内资项目69个,实际到位资金41.29亿元;新签外资项目9个,实际到位资金797.07万美元。其中纺织服装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新型建材、非金属矿采选业以及食品等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纷纷超过30%。(3)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发展环境日趋完善同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宿松城镇化与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已发生了明显改观。截止到2009年,宿松高标准规划的县城新城区快速推进,各城乡镇与新农村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宿松县城发展框架全面拉开,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交通出行条件显著改善,境内共有公路总里程1949.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高界)从无到有31.2公里,105国道36公里,铁路26公里,长江黄金水道63公里,客、货运量从1991年的61万人、141万吨达到2008年的836万人、1082万吨。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突破和跨越,使得宿松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区位和区域出行条件日益改善。(4)社会建设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宿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19912009年,宿松人均GDP从508元上升到7895元,职工年均工资从1991年的1467元上升到2671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79元上升到4009元。同时,宿松社会事业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宿松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及福利救济、优抚安置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农合参合率达95.56%,初中、小学阶段入学率达到100。并且,城乡统筹在有序推进。2009年,佐坝乡碧岭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作为安庆市第一个试点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并被列为市级示范区,在“农民集中居住、工业集中创业、土地集中统一经营”思路指导下,廉租房项目、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说,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交通运输与社会生产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建立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是宿松县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2.3公路网与交通运输现状及分析宿松县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处,区域位置优越,是皖鄂赣三省八县结合部,为皖西南门户。“十一五”期间宿松县交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止目前,全县高速公路里程达31.2公里、国道35公里、省道51公里、县道184.5公里、乡(村)道1595.2公里、铁路里程 公里。已基本构成快速、便捷、安全的交通网络。2009年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852万人,货物运输量742万吨;旅客运输周转量62880万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49230万吨/公里。截止2009年末,全县客运汽车拥有量1187辆,货运汽车拥有量2183辆。(一)干线公路“十一五”期间共完成建设投资12780万元,其中投资71400万元对桃五公路24km按二级公路标准改建;投资5640万元对坝滨公路按三级公路标准改建。“十一五”期间共完成干线公路G105和S213大中修24.6km,完成投资3460万元;改建城西河大桥一座(G105上),完成投资3850万元;完成竹墩桥等三座桥梁大修加固,完成投资300万元;安保工程共处置G105、S213隐患里程87km,隐患点56个,完成投资580万元。至2009年底,含G50高速公路,全县干线公路(重要县道纳入统计)共计169.808km,其中高速公路31.208km、二级公路59.8km、三级公路78.8km。(二)农村公路“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通达工程”、“通乡油路”、“村村通”工程等建设,先后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326个/860.6km,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40165万元,若加上今年新申报并预计当年度可完成的11个42.68km建设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可完成建设项目377个,完成农村公路改建里程903.28km,可完成投资41872.2万元。“十一五”期间,完成危桥改造项目2个,完成投资360万元,渡改桥项目完成投资380万元。至2009年底,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1779.992km(详见附表二)按行政等级分县道184.46km、乡道186.81km、专用公路89.9km、村道1318.522km;按技术等级分139.73km(路基部分指标达不到三级公路标准)、达标四级公路321.44km、路面达标四级公路(路基指标达不到四级公路标准)696.86km、等外公路621.962km。(三)交通运输业1、旅客运输业截止2009年底,全县共有营运车辆1187台,12755座,营运线路94条。2、货物运输业截止2009年底,全县共有营运货车2183 台,4177.85个吨位。3、汽车维修业截止2009年底,全县共有维修业户142家,二类维修业户10家,三类维修业户132家。4、驾驶员培训学校截止2009年底,全县共有驾培学校3所,累计共培训 名合格驾驶员。(四)水运、港口我县长江自然岸线长64000米,其中可建港口深水岸线5000米,非深水岸线8000米。沿岸建有12个简易码头,停靠泊位18个,除同兴、汇口、小孤山码头靠泊能力为2000吨级以外,其余码头靠泊能力均在1000吨以下,合计通过能力仅152万吨/年。 境内以泊湖等四大湖泊为主的水域面积近700平方公里,可建航道里程达400公里。目前,内河除10个渡口(客渡、渔渡停靠)进行了渡口标准化建设外,港口、航道建设均属“处女地”。“十一五”期间,共完成渡口标准化改造17处,完成投资450万元。长江沿岸码头货运吞叶量累计达2200万吨,小孤山旅游码头客运达到20万人次。截止2009年底,全县渡口22处;码头12处,年吞吐量152万吨。(五)城区公共交通截止2010年5月底,全县有交通出租车有限公司和利银长交服务有限公司二家城区公共交通服务企业。目前全县共有出租车207台,开通公交6路,投入运营车辆50台。(六)站场、物流截止2009年底,全县客运站场4个,其中长途客运中心站一个,城区客运东、北、南站各一个,在建物流中心1个。 “十一五”期间,我县交通运输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部分区域运输紧张,交通阻塞等突出问题明显缓解,尤其是农村公路村村通的实施,大大改善了农村基层交通条件,让60万农民兄弟亲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实在成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交通运输的供求矛盾和瓶颈制约仍未从根据上得到解决。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适当调整交通运输网络间间布局,研究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调动衔接,尤其是产业集聚区,城区交通、城乡间交通和水陆路交通的衔接协调,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整体效益,是“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宿松县交通运输主要以公路为主,公路交通的主要问题如下:1、综合交通运输设施建设滞后,运输供求矛盾突出。近几年,宿松县国民经济以16.6%的速度发展,而综合交通设施的投资增长率不足10%,交通设施投资的低速增长,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交通问题,而且交通瓶颈制约作用仍在持续扩大。据初步预测,宿松未来五年货运量将由2009年的742万吨增至1500万吨,客运量将由852万人次增至1800万人次,就目前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增长的投资和建设速度,显然不能适应客货运输量高速增长的需要。2、干线通过能力趋于饱和,过境运输压力增长。宿松县处皖、鄂、赣三省交界,是我省重要的陆路路交通枢纽,承担着十分繁重的过境运输任务。伴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及我县矿资源开发速度的加快,合肥都市圈、大武汉都市圈、昌九工业走廊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不断增加对骨干公路和铁路的运输需求,但目前承担过境任务的合九铁路和沪渝高速公路、105国道等公路干线,均呈现出程度不等的饱和、超饱和状态。特别是105国道已远远超设计能力,过境运输压力增大,直接影响着综合交通运输网的安全通行。3、基础设施标准总体编低,技术装备水平亟待提高。“十一五”期间,虽然不断增加各级道路的改造,但县城内交通运输网技术装备水平仍然较低。全县1949.8公里的公路通车里程中,二级及以上公路91.008公里,仅占总里程4.67 %,三级公路218.53公里,也只占11.21%。各级名类道路普遍存在配套设施水平低、停车场所不足、运输效率不高、抗灾能力弱、安全保证程度低等问题,全面提高道路交通的设施配套和技术装备水平任务突出。4、长江黄金水道开发利用程度低,内河航运一片空白。长江港区通过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现状码头主要为自发、随意修建的码头,设施简陋,通过能力低下,没有规模效应,不能充分体现岸线价值,而且码头呈零星分布,不利于整体开发。内河航道、港口尚属“处女地”,未启动开发利用。5、地区间交通发展不均衡,网络布局有待优化完善。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县城交通建设指导方针以及投资支持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综合交通网络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地区间交通发展不均衡。目前,突出的问题是:我县城区道路网密度、结构、布局和标准均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要求,交通瓶颈制约突出;沿江洲区东进西出的对外通道未打通;湖区乡镇之间断头路较多,未形成网络;县东南方向和北方区域交通网密度小,整体水平低。6、综合交通运输缺乏有机衔接,体制机制改革需亟深化。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的整体能力和水平,主要是通过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来实现,但是由于现行交通设施投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显呈现出条块分割的特征,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和管理方式,导致铁路、高等级公路、干线公路和地方道路连接线、城区道路和周边县乡道路及其他道路、陆运和水运等的结构性脱节,大大削弱了各级各类道路的综合运输和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客货联运能力。消除交通运输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营运中的体制性障碍,理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发展关系是“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第3章 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3.1 全国城镇化建设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双引擎。金融危机后,城镇化在重振内需和转变结构方面所承担的作用更为重要。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中部地区崛起加快,在统筹城乡和谐发展背景下将大力推进城镇化。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20年发展的重要主题和主旋律,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当前重点。2009年我国的城镇人口达到了6.22亿人,城镇化率提高到46.6%,比2008年提高了近1%,城镇化率已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如果继续保持年均1的增长,“十二五”末将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对于13亿人口的我国而言,则意味着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转化为城镇人口。而有关测算显示,一个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个人的消费可以增加两倍,增加的潜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需求达10万元以上,而拉动的综合投资则更高,可见我国城镇化每年将至少拉动两万亿元以上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需求。随着限制农村人口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逐步破除,城镇化将成为保持投资增长、拉动消费的重要动力。其次,从区域层面来看,我国正在实行空间结构布局转变战略,城市化的重心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将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个新的增长极。金融危机后,我国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度推出了区域发展发展规划。在国家发改委2010年1月公布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城和中心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实现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要从目前的40.3%提高到48%。由于目前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还较低,要实现48%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城镇化建设的步伐需大大加快,将直接推动房地产、基础设施以及消费和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宿松总人口80万,城镇人口约10万,城镇化率还很低(均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非常滞后。在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随着宿松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宿松城镇化必将步入快速推进阶段,这不仅可以加快宿松城镇发展,优化整个城镇空间格局,而且进一步推动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从而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3.2 运输发展需求长江港区通过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现状码头主要为自发、随意修建的简易码头,设施简陋,通过能力低下,没有规模效应,不能充分体现岸线的价值,而且码头呈零星分布,不利于整体开发。内湖航道、港口未启动开发利用。所以发展运输有以下四点需求:1、是发挥我县区位优势及水域资源优势的需要。我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为皖、鄂、赣三省交界处,地处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与中西部的交汇处,东临沿海江、浙、沪等发达地区,西衔汉、渝等中西部较发达地区,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我县国土面积239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近700平方公里,宜渔面积84.2万亩,居国内县级第二,境内长江航道64公里,泊湖、黄湖、大官湖、龙感湖等四大湖泊涉两省、四县及九成监狱分局、华阳河农场两个独立正县级编制单位。2、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及我县临江产业园发展的需要。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中,我县尤其是沿江地区是“临江产业轴”、“安庆产业集聚核 ”、“合安产业发展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叠区域,更是“一轴双核三带”的西南门户,既是发展重点,也是长江溯江而下经由安徽的首站和第一个大规模的新型化的产业园,在营造我县临江产业区乃至安庆沿江城市群的对外形象方面极其重要。启动我县港口规划建设尤其是以王家洲作业区为龙头的长江沿岸港口的建设,将为我县临江产业园的开发,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提供极其重要的平台。3、是我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需要。我县县域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磷矿石储量2700万吨,居全省之首,优质石灰石13亿吨,优质汉白玉、黑花岗岩储量7亿立方米,瓷土储量510万吨,优质无烟煤储量466万吨;水产品量达20万吨,农、林等产品的生产、加工规模逐步加大。近几年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资源的开发正逐步形成规模,目前已有三家大型企业入驻,三年内,我县综合货物运输量预计将达到1500万吨。合九铁路对我县尤其是对沿江地区货物分流的作用已不大;我县县域内现有公路等级低,由于属水网地区,建设成本大、空间小,陆路运力有限;为充分发挥我县水域资源优势,利用国家将水运作为未来交通运输的重点发展领域契机,发展我县水运建设事业,不仅是货物运输的需要,而且可以使交通运输体系铁、公、水合理发展,优势互补,减轻公路、铁路运输压力,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水平。4、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水运具有运输成本低、运能大、安全隐患小、环境污染小等鲜明特点。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绿色”运输方式,是新时期国家的发展战略。3.3泛长江三角洲同城化推动宿松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泛长三角区域的交通实现网络化、公交化、共享化,势必推动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亦将成必然。首先,泛长三角快捷、安全、高效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建设,将推动出行的同城化。根据长三角城际快速客运铁路网规划,在沪宁、沪杭,宁合等传统长三角客运道基础上,将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为中心,新建覆盖长三角地区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及城镇的城际铁路,包括在长江南北岸分别开建南北沿江城际铁路。新路网形成后,总规模达到10400公里,覆盖36万平方公里,密度将由目前的1.5公里/百平方公里翻倍至3.07公里/百平方公里,成为国内最大的城际轨道交通网。这将推进铁路的网络化、公交化、共享化发展,使得乘车到其他城市会友、探亲、游览等变得更为便捷。其次,泛长三角地方高层联席会议常态化,将打破区域分割,推动区域共同市场建设,加速形成同城效应。近年来,泛长三角地方高层联席会议频繁召开,会议常态化趋势明显,会议的主题从交通、医保、金融、会展等领域扩展到园区共建、异地养老和物流,显示出合作范围不断拓展、合作深度不断深化。在政府推动下,近年来泛长三角商品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加快,社会资源的合作共享日益紧密,区域市场一体化正在加快形成。随着同城化效应的显现,泛长三角区域合作领域更加广泛,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信用、社保、金融、涉外服务、工商管理等领域的合作逐步展开,区域市场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资源节约和环保一体化、创新体系一体化、社会事业和城乡一体化等正在逐步形成。对宿松而言,同城化效应将促进其融入区域一体化,为宿松外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有利于港口码头、铁路、公路、水路等基础设施纳入区域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特别是在铁路方面通过安庆市来融入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二是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对接区域统一大市场,融入区域产业分工;三是有利于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利用区域创新资源和金融、旅游等优质服务,推动产业升级等等。图3为长江三角洲公路网图3 长江三角洲公路网第4章 规划目标4.1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1)基本思路根据国家“十二五”期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建设部署,及我县综合交通运输需求和突出的矛盾问题,初拟“十二五”期间全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升级网络,强化通道,完善枢纽,组组通路”的建设指导方针,以有效提高综合交通供给能力和陆路枢纽地位为目标,以“建立一个体系(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突出两大功能(基础性与服务性)、完善四个网络(以干线公路为主、农村公路为辅的公路交通网络;以长江沿岸为主、内河航道为辅的水运交通网络;以干线为主、次干线及支线为辅的城区公共交通网络;以物流中心及枢纽站场为主专业运输网络)、构建三个系统(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各种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系统;综合运输管理、组织和协调系统)。”为重点,充分发挥“三省交界”城市、滨江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物流中心城市四大比较优势,强化路网升级,设施换代、资源整合开发三个关键环节,协调城市与农村、城区和沿江地区、干线与支线、对内和对外及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关系,加大投资、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支持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全县综合交通运输网由适应型向带动型转变,到2015年建立起影响和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多功能、现代化、开放型的“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规划原则(1) 紧紧围绕我县经济发展战略,坚持“建养并重,协调发展;深化改革,理顺体制;依法治路,强化管理;依靠科技,提高水平”的公路工作指导方针,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体制转轨”和“增长转型”两个根本性转变,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公路事业发展新路子。(2) 坚定不移地贯彻“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公路部门两个积极性,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注公路建设,把公路建设放在重点发展、优先发展的地位,采取倾斜政策和优惠政策加以扶持。(3) 正确处理外延扩展与内涵改造、新建与养护挖潜的关系,避免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正确处理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优先建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保证工程质量;正确处理快速通道主骨架与县乡道路网络的关系,提高通达深度。重视和加强贫困地区的公路建设,加大公路扶贫的工作力度;正确处理建设、养护、管理三者的关系,合理确定建设和养护的投资比例,优先保证养护改造资金。以管理涵盖全局,提高管理效益。(4) 深化公路投资体制改革,实行“政府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新的投资体制,国省干线公路以国家投资为主。4.2 规划目标(1)“十二五”目标根据“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充分考虑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及省、市交通运输建设部署,本着适度超前、缓解瓶颈、有保有压的原则,按科学严谨、超前预见、追赶跨越的要求,确定“十二五”期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基本建立起全县现代交通运输网骨干体系,实现全县交通运输在城际交通、综合运能、网络结构上的突破;基本实现县域交通运输网的智能化,建立起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运输体系;基本实现全县通行政村硬化路全面上等级,开始进行通组公路硬化工程,建立起相对较为完善的乡镇交通网络;基本建立起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相配套的运输体系,有效地解决铁路与公路、干线与支线、快速和慢速路衔接配套的新跨越;基本形成高效的运输服务体系;实现运输经营集约化、运输信息网络化、客货运输高效化和运输服务优质化。(2)2020远景目标基本建成以县城为中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县城与周边城市之间的高等级公路;基本完成县域内铁路和公路站场的扩能改造;建立起与现代交通干线相适应的交通服务设施;进一步加大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合理、功能互补、衔接配套和管理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十二五” 期间宿松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到2015年底,基本建成以公路运输为主体,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重要县道为骨架,高密度农村公路为基础,客货运输站场为节点,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协调发展 ,公路、铁路有机衔接,运输能力、交通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二五”期间,宿松主城区出口道路达到一级公路或城市快速路标准;全县国省道、重要县道达二级以上标准,一般县道及旅游公路达三级以上标准,相邻乡镇间通过三级以上公路相连;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力争“十二五”期末,农村公路通达率达到100%,危桥基本实现维修加固或重建;形成主次分明,结构合理、覆盖全县、连通周边的公路网体系。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客货运输站场体系,满足现代客流和物流的需求,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隙衔接”;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合理配设农村客运站点,改善农村客运条件。第5章 布局方案 5.1 路网规模预测本规划采用连通度法预测公路网发展规模。根据网络几何形状分析,可建立以下公路网合理规模的连通度模型:式中:C路网连通度;区域内节点数;区域面积;路网变形系数。路网连通度C值接近1.0时,路网布局为树状,各节点间多为两路连通;C值为2.0时,路网布局为方格网状,节点多为四路连通;C值略大于3.0时,路网布局为三角网状。图4 连通度模型示意图表1 宿松县公路网规模预测参 数2015年2020年连 通 度C22.5公路网变形系数1.21.2面积(平方公里)A16861686乡镇节点节点个数(个)N1616总规模(公里)L394 493 村级节点节点个数(个)N185185总规模(公里)L1340 1675 目前,宿松县现有国道35公里、省道51公里、县道184.5公里、乡(村)道1595.2公里,总体规模上尚且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未来公路建设的重点是优化路网结构,提高路网等级水平,改善路面质量。5.2 公路布局规划宿松县公路网“十二五规划”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即高速公路,全国性或省级运输通道,是宿松县通往合肥、六安、皖江城市带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主通道大动脉。第二层次,宿松县域内除高速公路外的重要过境及对外通道、县城联系重要乡镇的通道、重要旅游公路等构成主干线公路网。第三层次,对完善主干线公路网具有重要意义的对外通道,乡镇连接线,旅游公路等构成一般干线公路网。第四层次,解决乡村通达问题的农村公路。(一)高速公路:高界高速公路大大增强了宿松县与安徽省其他城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交通联系。(二)主干线公路网规划:主干线公路网是宿松县公路网的主骨架,主干线规划由 “四横四纵”构成,即以G50、安九公路、G105、桃五公路为“四横”,田宿复公路、太下九公路、凉王公路、界徐洪公路为“四纵”。“四横” (1)高界高速公路G50宿松段:为沪蓉高速公路的一段,路线全长 公里,起点位于宿松、太湖两县交界,自北向南基本与G105平行,经凉亭、破凉、孚玉,终于宿松与黄梅两县交界的界址墩。(2)国道G105宿松段:路线全长26公里,起点位于宿松、太湖两县交界,自北向南沿G105经凉亭、破凉、孚玉、佐坝,终于宿松、湖北黄梅两县交界的界址墩。该路线位于宿松县城破凉凉亭的主要城镇发展轴上,是联系太湖、潜山、安庆以及怀宁、岳西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联系湖北黄梅、黄石和江西九江、南昌的重要通道。(3)安九公路:线路全长60公里,起自宿松与望江交界,沿长江大堤向西经复兴、洲头、汇口,至安徽与湖北交界的滨江,是宿松县沿江的重要道路。(4)桃五公路:路线全长24公里,起自太湖桃铺,向西南经高岭、长铺,终于五里。“四纵”(1)田宿复公路:田坳至宿松段路线全长37公里,起自安徽与湖北交界的田坳,沿东南经北浴、陈汉、隘口、二郎,至孚玉;宿松至复兴段路线全长51公里,起自孚玉镇,向东经五里、太子庙,再往南经千岭、竹墩、乌池、坝头,再向东至复兴,该段路线是宿松县连接县城与复兴镇的主要通道,也是宿松县前往长江边的小孤山游览的必经之路。(2)太下九公路:路线全长43.77公里,起自太子庙,经许岭、下仓,止于九成监狱分局。(3)凉王公路:路线全长69公里,起于凉亭,经河塌、长铺、程岭、许岭、下仓,止于王营。(4)界徐洪公路:路线全长36公里,起于界岭,经二郎、韩文、县城、徐岭,止于洪岭。表2 主干线路网一览表路线类型序号起点终点主要控制点规划里程(km)规划等级四横1宿松与太湖交界宿松与黄梅交界的界址墩凉亭、破凉、孚玉35高速2宿松与太湖交界宿松与黄梅交界的界址墩凉亭、破凉、孚玉、佐坝36一级3宿松与望江交界安徽与湖北交界处的滨江复兴、洲头、汇口60一级4太湖桃铺五里高岭、长铺、五里24一级四纵1田坳复兴北浴、陈汉、隘口、二郎、孚玉、五里、太子庙、千岭、竹墩、乌池、坝头88一级、二级2太子庙, 九成监狱分局许岭、下仓43.77二级3凉亭王营河塌、长铺、程岭、许岭、下仓69二级4界岭洪岭二郎、韩文、县城、徐岭36二级(三)一般干线路网规划:一般干线公路网由对外通道、乡镇连接线和旅游公路构成,是对主干线公路网的补充完善。一般干线公路规划等级均为近期(2015年)三级,远期(2020年)二级。对外通道:对外通道主要解决乡镇与太湖、怀宁、望江、岳西以及湖北黄梅、江西九江等相邻县市的对接。乡镇连接线:乡镇连接线主要解决一般乡镇之间的联系。旅游公路:改建白崖寨、九井沟、钓鱼台水库风景区道路以及风景区道路连接线,是发展旅游事业的基本要件。图5为宿松县公路网规划示意图:图5 公路网规划示意图(四)农村公路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农村经济,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争取到“十二五”末,农村公路通达率达100%,实现村村“通油路”;努力提高农村公路保障水平,全面完成“渡改桥”工程,基本实现危桥维修加固或重建。“十二五”期间我县公路建设,以实现“干线公路标准化,农村公路等级化”为目标,基本形成适应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公路网。提升国、省干线公路标准,大力改造县乡公路和建设农村公路,按照“提高总量、改善质量、乡通村通、强化管护”的原则,全面改善农村公路状况。到2015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70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2.8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十一五”期末增加31.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县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2400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395km(高速公路36km,一级公路171公里,二级公路188公里),三级公路550公里,四级公路1455公里。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建设,全县将实现县城与周边主要城市之间有高速公路连接,实现县到主要乡镇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县级以上公路抗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基本完成主枢纽场站建设,建立客货运输信息服务交流,发展农村客运,在实现“村村通”的基础上,延伸到“组组通”,实现村村通客车,提高运输服务管理水平,使公路运输更安全、便捷。5.3客运站场规划 (1)客运量发展预测公路客运量发展预测是客运站场总体布局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确定公路客运站发展规模的重要依据,是规划的前提和依据。预测的基本思路是:收集数据资料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客运量预测组织量预测适站量预测。表3 宿松县客运量预测结果 (万人)2015年2020年弹性系数法9801507人均出行次数法9981535推荐值9901520(2)适站量预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小汽车正逐渐进入普通居民家庭,站内旅客发送量占公路运输量的比重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在本报告中,结合专家意见,同时参考其他项目研究成果,确定2015年、2020年宿松县旅客进站比例分别为60%、55%。而宿松县城孚玉镇人口占全县人口20%左右,考虑到梅城镇作为全县经济政治中心,因此旅客进站量按全县进站量的30%计。结合公路客运量预测值,推算出各特征年的客运适站量。表4 宿松县客运适站量预测结果2015年2020年客运量(万人)9901520客运适站量(万人)594836梅城镇客运适站量(万人)178251适站比例60%55%(3)客运站场布局1)宿松县城根据目前的客运站场分布状况,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宿松县城远期(2020年)规划2个汽车客运站场,形成1个中心站、1个副中心站的格局。表5 宿松县客运站规划一览表站名车站级别占地建筑设计发送服务功能备注面积面积能力(m2)(m2)(人次/日)宿松客运中心二级1200040009000省内外长途客运服务,兼顾县内周边客运服务宿松旅游汽车站三级800020004000合计240007500130002)下辖乡镇根据宿松县城镇体系规划,宿松县15个重点乡镇(孚玉镇不计)以及11个重点村均规划1个按四五级建设的乡镇车站。其中四级客运站,占地面积5000m2,建筑面积1500m2,设计发送能力3000人次/日;五级客运站,占地面积4000m2,建筑面积1000m2,设计发送能力1500人次/日;5.4货运站场规划(1)货运量发展预测本报告主要通过弹性系数法和指数平滑法对宿松县货运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如表6所示。表6 宿松县货运量预测结果 (万吨)2015年2020年弹性系数法663929指数平滑法701988推荐值680960(2)适站量预测运用物流外包率法对宿松县货运场站吞吐量进行预测。通过相关资料分析,预测宿松县在未来2015年和2020年全社会物流总量分别为全社会货运量的1.1倍和1.2倍,货物运输过程中的附加作业量呈上升趋势;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量占全社会物流总量的20%和25%,第三方物流的比重逐步增加;公路货运场站物流服务量占第三方物流需求量的85%和80%;由此可得宿松县公路货运场站吞吐量预测结果如表7所示。表7 宿松县公路货运场站吞吐量预测结果 (万吨)2015年2020年全社会货运量680960全社会物流总量7481152第三方物流需求量150288公路货运站场吞吐量128230(3)货运场站布局1).站场数量根据对宿松县公路货运场站目标年吞吐量需求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站场吞吐量将分别达到128万吨和230万吨。考虑到未来尤其是2020年以后形势的不确定性,将设计的场站总吞吐量定位在400万吨左右。结合宿松县城市空间形态和产业布局特点,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思路,从区域未来物流发展的需求出发,确定宿松县货运场站及物流园区的总量在3-4个左右。2).站场用地规模就国外已有的配送中心建设规模来看,就单个配送中心而言一般用地规模均在5公顷以内。地方性配送中心多在5公顷以下;区域性配送中心用地规模多在1-11.5公顷之间,最大不超过50公顷。结合宿松县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区域物流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参照国内外货运站场设施建设经验,确定采用每年15吨/平方米的生产能力作为控制用地规模的参考依据。3).货运站场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