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银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票筹资的可行性分析摘要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的经营之本。当前,我国以短期性、被动式负债为主的筹资结构使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提存风险和流动性压力,从而影响了银行的资产扩张和利润增长,因此有必要进行主动性、较稳定的筹资工具创新。票据筹资以其可转让流通性以及在规模、期限、利率等方面的灵活性,可以大大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建议渐次开放商业银行票据筹资。一、商业银行对于筹资方式创新的需求按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在资产和负债的管理中应当遵循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匹配投资原则(MATCHEDFUNDINGINVESTMENTPRINCIPLE),即商业银行应尽可能地同时对资产和负债的数量、组成及回报或成本进行控制,使资产和负债管理具有内部一致性,从而协调银行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之间的矛盾,尽量减少因双方的不匹配而造成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由于负债(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的经营之本,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决定并制约着资产的规模和结构,因此,灵活合理的筹资机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一般情况来看,除了其所有者提供的权益之外,还应有两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即吸收的存款和对外借款。按照银行的能动性划分,前者称为被动式负债,后者称为主动式负债。我国商业银行自诞生后主要依赖于吸收存款的传统筹资工具,在筹资机制上形成了天生的缺陷。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是在计划金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1995年出台的商业银行法关于存贷比不得超过5%的规定也使得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产生了以存款为生命线的经营主导思想,把全部精力集中于吸收存款上。尽管核心存款对银行经营至关重要,但单一的吸收存款的被动性负债方式不仅制约着贷款的营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中间业务的发展,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这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1负债方的流动性风险较大。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短期负债比重较大(占负债总额的90%左右),银行面临着较大的客户提存的风险。补偿这种风险的方法有两种,即负债管理和/或储备资产管理。储备资产管理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方式,即通过变现资产的方式增强流动性。但当今国际上许多大银行,特别是那些能进入货币市场和其他非存款市场寻求资金的大银行,越来越多地开始依赖借人资金的负债管理方法来应付现金短缺风险,如从市场购买资金或增发固定期限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