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管理论文-银行扩展外贸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分析.doc_第1页
银行管理论文-银行扩展外贸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分析.doc_第2页
银行管理论文-银行扩展外贸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分析.doc_第3页
银行管理论文-银行扩展外贸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分析.doc_第4页
银行管理论文-银行扩展外贸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管理论文-银行扩展外贸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分析【摘要】一段时间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呈现单边上扬趋势,给外贸公司出口造成了很大压力,为帮助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有的银行推出信用衍生产品。然而,金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它往往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信用、市场和操作风险,其成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价格波动随意性和监管不力。本文从以上三个风险出发,探讨银行如何在扩展外贸国际业务的同时,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关键词】国际贸易信用衍生产品风险一、背景目前,人民币汇率呈不断升值的波动趋势,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一方面面临美元贬值引起的结算损失,另一方面又面临出口退税降低带来的损失。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关注人民币升值后的影响,其中,出口企业希望加快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提前收款结汇,进口贸易企业则希望推迟付汇,利用人民币升值时机降低财务成本。对此,内地各家银行纷纷瞄准进出口企业金融避险的需求,拓展市场空间。例如:国际保理、出口信用保险、出口商业发票贴现、远期外汇交易、外汇买卖、远期结售汇等业务都能够很好地解决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面临的资金占压、进口商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的问题。然而由于信用衍生产品的复杂性、多样性、杠杆性等特点,使商业银行在防范、控制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风险的客观存在,对商业银行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一方面推动商业银行通过有效风险控制,规避负面效应,获取较好收益。另一方面,如果操作不慎,信用衍生品风险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二、风险描述及原因分析(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界定,它是指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合约对手违约或无力履行合约义务的风险。在违约事件中,风险损失是寻找新的合约完成人的成本,包括对方违约可能性的大小和违约造成损失的大小等。除此以外,其他信用衍生产品,例如:担保、承兑和证券投资,由于交易对手无力履约时所产生风险也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的显著特点是不可能导致任何以外的收益,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信用风险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由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的信息缺乏了解,影响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导致交易效益降低的现象。信息不对称体现在交易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合约执行信息不对称、交易者与交易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方面。1.交易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表现为:由于银行缺乏对信贷人真实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了解,面对市场上众多的情况不同的信贷人,当银行不能观察到项目信贷风险或确定信贷风险成本高低时,只能根据信贷人的平均风险状况来决定是否向其提供融资信贷。2.合约执行中的信息不对称假定金融产品交易双方在签约时拥有的信息基本对称,在合约执行过程中,也会产生有关行动即合约执行的非对称问题。金融产品交易双方的道德或信息状况是影响合约最终执行的重要因素,签约以后一方对另一方的道德和市场经济行为无法直接监督和约束。在合约实际执行之前,与合约相关的利益和风险均为虚拟而未实现,只有在最终实际履行合约时才可确认为资产和负债。3.交易者与交易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金融衍生工具创新不断、层出不穷的情况下,由于创新的缘由之一是规避监管,因此,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监管难度增加,特别是在交易者与监管者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交易者对自身的行为和信用状况的信息肯定多于监管者所拥有的信息。监管者要想使交易者吐露自己的私人信息必须支付一定的成本。监督成本的存在意味着监督是不完全的,而且总是事后的。(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基础工具和信用衍生产品的价格波动所造成的信用衍生产品投资人的亏损。例如:如果银行以现汇或远期形式持有的某种外汇敞口时,当外汇市场的汇率发生波动,会产生收益或损失。就是说由于人为原因或是系统原因导致银行未能及时将各币种资金头寸同上级行或是国际市场及时平盘,导致隔夜敞口产生,次日外汇市场汇率发生变化,便会产生市场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办理保理业务、结汇售汇业务、外汇买卖业务,外汇结构性存款业务、期权业务、兑换业务等都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市场风险。其表现形式与原因如下:1.银行外汇信贷业务风险。外汇信贷风险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贷款抵押物价值失真、处理困难,担保单位信用不良,以及在贷款人出现违约情况时对受害银行缺乏提供完备有效的法律保障等风险。2.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风险。由于银行进行了业务延伸,承办托收业务项下的融资业务,开办了对D/A(D/P)项下单据的押汇业务。相对于进口押汇来说,出口押汇风险较小,但不是完全的低风险业务。有的银行办理出口押汇业务时,对未评级、未授信客户按照低风险业务发放出口押汇,从而产生了风险。3.银行远期结售汇与外汇买卖业务风险。该风险主要来自外汇汇率变动剧烈及本身未及时平盘而出现的风险。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在汇率机制改革新形势下,交易的一方如果到期不能履行远期合同,另一方将遭受一定的损失。并且,远期协议订的协议期越长,合同对方资信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就越大。到期时,对方有可能更无法遵守合同。4.国际保理业务风险包括:(1)进口保理商的保付是有条件的在已核准的信用额度内承担应收账款的风险;(2)出口商转让给保理商的是否是合格的应收账款;(3)贸易争端带来的直接经营风险;(4)对贸易纠纷的认定存在缺陷;(5)未明确界定贸易纠纷的合理原因;(6)未确定保理商对贸易纠纷进行审核的责任;(7)未明确规定提出贸易纠纷时所需的书面文件;(8)缺乏法律保护的风险。(三)操作风险按照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者失灵的内部控制、人为的错误、系统失灵以及外部事件等给商业银行带来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它的主要特点是操作风险大多在银行可控。操作风险损失在大多数情况下与收益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操作风险包括很多种类。例如:未授权行为或错误的行为,盗窃和欺诈,计算机内部犯罪。雇员关系,环境安全,不恰当的商业或市场行为,产品瑕疵,交易机会的利用执行,监督和报告,客户管理,系统故障,自然灾害,政治环境。外部欺诈,计算机外部犯罪等。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两点:1.我国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相当薄弱、操作风险管理手段单一。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偏重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疏于操作风险管理,导致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相当薄弱。表现在:首先,商业银行还没有成命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操作风险进行统筹管理,不同的操作风险分别由会计、公司、个人等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自律监管;其次是过分依靠内部审计,忽略外部审计力量。导致国内银行业却存在一个奇怪现象:内部审计检查经常搞,却发现不了多少问题;而每次外部审计、检查总能发现一大堆问题。2.外部监管力度薄弱。金融国际化、自由化的发展,使原先专业分工、政府管制型的金融体制为自由竞争的金融体制所替代,而我国政府尚未建立或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监督体系,从而使整个金融体系面临很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我国目前对银行业的外部监管体系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弊端,如有关对银行业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很完善,已制定的部分法律、法规真正得到落实的与预计的也有相当大的距离;相关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还不尽完满等。三、风险防范方法(一)信用风险防范方法1.强化信息披露。银行信用衍生产品中的信息披露制度是提高金融衍生市场运作效率,促进金融体系稳定运行,防止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对银行信用衍生产品风险监管的基础的。2.实行信用限额管理,减少信用风险集中度。信用限额是对信用衍生产品进行事前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基本思路是针对单一信用风险敞口(特定客户或关联集团、特定行业、国家、区域、授信品种等)设定信用额度,以控制信用风险的集中度。在交易过程中相对于任何一方的头寸暴露水平都应控制在信用限额内,从而控制违约风险。3.提供信用支持。信用支持是减少当前和潜在的信用风险暴露的重要措施。信用支持可采用担保的形式。在信用衍生产品交易中,银行为降低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要求交易对方提供担保。为了保证可变现性,往往采用流通性和变现性都极好的现金、债券等抵押品,而且采用盯市的方法及时调整抵押品的数额。(二)市场风险防范方法1提高对市场的分析和预测能力。运用基本因素分析和技术分析两类基本预测方法,通过分析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以及以前的价格来准确预测未来价格走势。2.严禁对未评级、未授信客户发放进出口押汇;加强贷后管理,防止客户将货款挪作他用;认真调查进出口商、开证行资信状况,防止进出口商、开证行的信用风险。3.加强对敞口头寸的集中、统一管理。结售汇敞口头寸应及时平盘,远期结售汇应逐笔平盘。实行更为严格的交易敞口限额及止损管理。另外,及时实施国际贸易融资方面的信贷收缩或退出策略,从严掌握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的比例,加强对信用证垫款的监督。总之,国际贸易融资具有自偿性、时效性、贸易性等特点,商业银行在控制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时,应主要把握自偿性的特点。开证时尽量要求所有权单据,一旦发生风险,有货物做保障;做出口业务融资时,也应要求所有权单据,银行能控制物权,一旦发生风险,能处理货物减少损失。另一方面,应切实落实客户部门调查、信贷部门审查、国际结算部门审核技术性条款三分离的原则。(三)操作风险防范方法1.银行内部自我监督管理建章立制,完善内部监控体系。这是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基础。各商业银行要在机构内部建立一套责权分明、平衡制约、规章健全、营运有序的内部控制机制,使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多层次的内部监控体系,包括业务部门的自我约束、会计部门的检查和稽核部门的监督。2.政府部门的调控与监管首先,完善立法,对信用衍生产品设立专门完备的法律。制定有关交易管理的统一标准;其次,加强对从事信用衍生产品交易的金融机构的监管,以形成有效的控制与约束机制;再次,在某个金融机构因突发事件发生危机时,应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