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论文-有关知青文学话语质疑的思考——为知青文学一辩.doc_第1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有关知青文学话语质疑的思考——为知青文学一辩.doc_第2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有关知青文学话语质疑的思考——为知青文学一辩.doc_第3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有关知青文学话语质疑的思考——为知青文学一辩.doc_第4页
现当代文学论文-有关知青文学话语质疑的思考——为知青文学一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论文-有关知青文学话语质疑的思考为知青文学一辩一自上世纪70年代末文学春天来临之时起,一直到现今,活跃于中国文坛的作家不少是当年的知青如孔捷生、萧复兴、甘铁生、张承志、梁晓声、陆星儿、陈可雄、钟阿城、叶辛、张抗抗、张曼菱、乔雪竹、史铁生、王小鹰、赵丽宏、韩少功、王安忆、陈村、铁凝、竹林、邓贤、郭小东、郑义、徐乃建、蒋巍、老鬼(马波)、舒婷、王小波、赵喻等等,在他们的笔下,知青题材一直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知青文学也因此成为中国新时期(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文学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然而,近年来关于知青文学话语问题,却频频出现了质疑、非议的声音包括知青代群内部话语权的质疑,知青代群外部话语权的质疑,以及知青文学忏悔意识的质疑。二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知青文学话语权的运作产生了兴趣,并颇为尖锐地指出知青文学话语权被知青代群中的成功者所拥有,知青文学的话语言说其实只是成功者的声音而并不能代表整个知青代群。这种意见随着知青运动30周年纪念活动的开展而愈见激烈,较有代表性的便是曾是老三届知青的徐友渔在知青经历和下乡运动个体经验与集体意识的对话中的指责:一种部分人拥有的,有时甚至是虚构的集体意识代替了每个个体的亲身经历和独特经验。成功者自觉不自觉地把自我经历和自我意识投射放大,编造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类似的神话。他们并没有撒谎,但僭取了我们这个名义。1因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三十周年纪念而推出的大批知青名人回忆录更进一步激发了这种指责,中华读书报就连续刊发了有关文章批评:老知青中一部分成功人士的回忆录及杂感汇编,知青作家自选集等,范围有限,不容易体现知青文学的全景与实绩。2知青名人们在上山下乡运动三十周年之际,纷纷以自传性文体发言,不仅缺乏深刻思想内涵和历史份量,连对历史的再现也局限在一己的经历中。3正由于这种人为造成的历史失真,给下一代造成错觉和迷茫,误以为知青一代的成功与辉煌和苦难与汗水有着必然的相关关系,更误以为当年的知青今日大部份都是中流砥柱。4的确,这些知青作家名人,毕竟只是知青代群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知青是失语的、无语的,而他们恰恰就是至今仍然在社会底层挣扎求存的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对当年知青历史的体验与认识跟知青作家名人大约不会一样的。因此,从整个知青代群来说,话语权倘若只是集中在知青作家名人手中,而他们的言说也都仅囿于一己的经历,确实难免会令知青文学的发展陷于话语失衡的困窘之境。那么,消解之途何在?首先,解铃还须系铃人知青作家。这些知青作家不仅是当今文坛的名人,更是当年知青历史的亲历者;不仅对知青生活有深挚的缅怀与回味,还应有更为深刻的领悟与思考。因此,倘若他们跳出自我的沉溺、摆脱个人的偏执,他们对知青历史的叙述言说,便当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话语失衡的困窘。事实上,吉林人民出版社为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三十周年纪念推出的老三届著名作家回忆录丛书,包括陈建功的十八岁面对侏罗纪、高洪波的也是一段歌、赵丽宏的在岁月的荒滩上、萧复兴的触摸往事、陆星儿的生是真实的、叶辛的往日的情书、贾平凹的我是农民:在乡下的五年记忆、张抗抗的大荒冰河、王小鹰的可怜无数山、毕淑敏的在印度河上游、范小青的走不远的昨天以及叶广芩的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等十多部,其中虽然也有溺于偏执者如贾平凹的我是农民:在乡下的五年记忆5,但其余中确实不乏可称是在讲述一代人、二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坎坷经历,是在讲述着共和国那个年代的苦难。他们没有滥用别人所不拥有的发言权,来自我标榜自己的奋斗史。6尽管如此,绝对数量上的劣势,致使知青作家在消解话语失衡上的效果十分有限。因此,要有效消解知青代群话语失衡的困窘,还须调动起知青代群中的沉默的大多数。虽然这个工作的实施还须极大地加强,但毕竟也已经开始操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体现在大量小叙述的知青回忆录及知青网络文学的出现。北京学者徐友渔说:这些小人物、不幸者的坎坷经历和心酸史,是很难出现在知青主编的回忆录、采访录中的。幸好,有几个电视节目还给了这类人一些出镜机会,我们由此才了解到还在城市最下层中苦苦挣扎的知青,在黄土高坡或南疆边寨已完全同化于农妇的前女学生。7湖北作家刘醒龙也说:北大荒50年代的老兵团战士与上山下乡的知青是甚么关系?至今没有看到他们的话语,同样,像大别山区,大量的知青去了,但也没有发现知青的话语里有对你们发自内心的评价。8这些指责虽然不无道理,但并非能全面反映现实情况。事实上,90年代,随着知青热的兴起,纪实性的知青文学9便已成为中国文坛一道耀眼的风景线,而其参与者已不仅限于专业(知青)作家,还包括了人数众多从事各行各业的当年知青。这些出自非专业作家之手的纪实性文学,大多从个人角度记述知青上山下乡的生活经历,由此折射出知青代群(及运动)在中国当代历史长河中的命运及意义。这一现象,无疑突破了知青专业作家唱独角戏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沉默的大多数的声音,形成知青文学话语民间化的可喜局面。然而,非专业性的局限,以及市场号召力的尴尬(缺乏),致使他们的话语权行使往往是处于被动且非活跃的状态。知青话语民间化更令人振奋的表现是知青网络文学的悄然兴起。知青网络,指管理者以及参与者皆以当年知青为主体,而其内容也与知青话题有关的网站与主页。知青网络大约形成于90年代中后期,目前可统计的知青网站/网页大约有一百一十多个10,其中较活跃的知青网站有华夏知青网、老三届、老知青之家、承德知青网、老知青网、知青网、兵团战友、知青缘、北大荒以及美国南加州中国知青协会等。所谓知青网络文学,即指当年的知青(及其有关者如其后代与亲朋戚友等)在知青网站、网页以及其他综合网站上发表的原创作品(网上习惯称为帖子)。从内容上来说,知青网络文学涉及的面较为广泛,既有回忆当年知青在农村、农(林、牧)场、生产建设兵团的往事,也有表现他们返城以后乃至目前的生活,以及对各种社会现状及问题的反映及感受。知青网络的网友不少就来自社会中下层包括退休及下岗人士,他们的帖子,能较大程度反映了知青中的大多数的历史、现实与心声。如虫二的留在湖区的女知青叙述了用自己终生不逾的行为,证实了自己当年对组织发出的誓言的M,超越巨大的身份、经历的鸿沟与农民结合的坎坷一生11。呼伦河的离别三十年,今日回内蒙诉说重返插队旧地的感受:在那已经遥远了的整整五、六年的时间里,我们与这里互相属于,互相见证,生命留在了这里(不管它是苦是甜),感情自然也就留在了这里。这样说,绝不是矫情和故做姿态。人活着,谁也不愿意去追求苦难,但是没有经过磨难的生命,肯定是轻飘飘的。12老城的我的同学小周则描写了90年代初才从陕北回到北京而又很快就下岗的老知青小周,乐观豁达,淡泊名利,坦然处世,直面人生;对于现实生活,他从不回避,从不攀比,从不抱怨,从不仇视,尽管家境困难,仍然热情招待知青朋友到家里聚会,他好客的婆姨为我们包饺子,做陕北菜,大家吃、喝、玩得十分尽兴。像当年一样,小周微笑地看着我们折腾,脸上带着令人心悦的热情、坦诚和满足。作者由衷感叹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岗工人,哪里来的这份磊落的襟怀和博大的气度?小周是小人物,但他是中国知青的脊梁!13身为教师的林子在曾为知青的帖子中写道:忽忽到了一日,与学生在中学实习,无意中翻到一个班的学生履历表,赫然发现,父母职业栏中,频频出现着同一个词:下岗,下岗,双双下岗。心中一下子惶惶乱乱,急急又翻回头,寻找着他们的年龄栏.没错!就是这个年龄!就是曾为知青的年龄!就是我的同一代人!即刻悲从中来,泪流满面.从此,便只有沉重,只有分分秒秒的追赶,怕的是自己还来不及将这一代人的历史,更详尽更真实地告诉女儿和学生,即便那一开口一下笔,句句蘸泪,字字泣血,就像在将生命一点一点地耗在里面。我不后悔,我的活着,不再属于我自己。因为,我曾为知青。14知青后代我是谁?xju3387于老三届论坛发表的帖子我的爸爸妈妈,描写了其都是67届毕业下放的老知青父母的爱情故事,曾经苦难的共同经历成为了他们相识相爱的见证,也顺带着成了家里教育孩子最好的教材,至今依然留在了江西这片红土地的父母,还经常在回忆那段艰难困苦的被他们那代人称之为蹉跎岁月往事和想念那些至今仍住在乡下因长期从事农业生产而过早白了双鬓的战友们15。这些知青网络文学是知青文学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具开放性与自由度的话语空间,也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民间文本或最具民间立场的知青叙事16。然而,由于经济上(电脑及上网费用)与技术上(电脑网络技术)的原因,文化水平低、经济收入低的沉默的大多数依然无法大量登录上网,知青网络文学的发展也因此颇受限制。无论如何,这些非作家的知青回忆录及知青网络文学的出现与存在,对于知青文学发展确实是起到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这种民间化的知青叙事话语,与其说是对知青专业作家话语(尤其是所谓名人回忆录)的反动,不如说是从小叙述角度对知青历史宏大叙述进行了不无裨益的补白,与知青专业作家的话语(回忆录)相辅相成,使知青文学的纪实性话语体系得到较为完整的建构。知青文学创作的代群话语失衡,也从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但是也不得不指出,不管承认与否,作为专业作家,知青作家名人毕竟掌控着最具效率、最具影响的话语权,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愿或不自愿地充当了知青代言人的角色,正所谓历史往往由强者书写17。因此,知青话语权的天平仍然是倾向于他们,知青代群内部文学话语失衡的困窘局面,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三如果说人们在谈论知青代群内部的话语失衡时,语气还算温和的话;那么,当谈论到知青代群外部的话语失衡时,语气却是严厉多了,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当下风头颇健的文学批评家王彬彬的指责:从最初的知青文学到眼下五花八门的回忆文章,都出自当年的知青之手,都只能说是一种知青话语。当年的知青们,作为完成了知青运动的一半,垄断着关于这场运动的全部话语权。在知青话语中,知青总是主体,而农村和农民则只能是客体,被置于受打量、受审视的境地。18所谓知青运动,是城市青年与农民共同完成的。因此,当年的农民对知青运动和知青生活也有一份发言权。但迄今为止,并没有农民的声音。只听见知青在单方面地说个不休,他们说着当年的自己,也说着当年的农村和农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表现了知青的话语霸权。19王彬彬对话语失衡的讨论重点转移到知青代群以外,提出农民不受重视,强调知青与农民的互动关系,这些都不失为有建设性的见识。然而,他将农民话语权的失落归咎于知青,甚至由此推导出一个所谓知青话语霸权的结论,却是体现了颇为偏执的情绪。平心而论,虽然不能否定知青与农民的互动关系,但知青无疑是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主体或主角,他们(无论是整体或个体,自愿或不自愿)是全程、全身心地投入参与这一运动的,而农民(尤其是个体)则多少有些游离状态,因此,知青对这一运动的回顾、探讨的关注与参与的热诚态度,是不可能出现在农民身上的。此外,农民不拥有话语权,除了缺乏知青那种主角意识外,还确实有文化程度相对低下的原因,而相反,知青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跟农民比较),这也是他们能拥有话语权的一个外在因素。这里我们并没有(也没必要有)歧视、埋怨农民的意思,只是表明一个客观事实。而且知青在使用他们自己的话语权之际,并没有(也根本不可能)将农民的话语权垄断、独霸,因此,确实不能无端冠一霸字而称之为知青话语霸权。换个角度说,即使农民不行使其话语权,知青也不应该噤声不语,以示平等。王彬彬大约对此也有所认识,因而在抨击知青话语霸权之余却又不无自相矛盾地承认:知青当然并非蓄意要垄断关于知青的话语权。农民本就没有话语能力,陈述这一历史事件的使命,也就只能由知青单方面承担。这使我想到,有多少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只留下了一面之辞。20农民在陈述知青历史上的话语失衡确实是一大遗憾。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或许可以发动当年的农民(及其后人),以文字或口头(录音)的形式,记录下他们对知青、知青运动及知青历史的看法与认识。也或许正是基于同样的想法,王彬彬以一个乡下人(其实当是前乡下人或乡下人的后代)的名义,撰写了一篇针对性甚强的回忆录岂好辩哉:一个乡下人对知青的记忆。文中处处凸现知青与农民的紧张对立关系,认为知青与农民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欺负与被欺负的关系21。基于这种认识,该回忆录刻意揭露知青戏弄、欺凌农民的情形,还不无揶揄地说,知青带给农村最值得一提是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罪,以显示知青下乡意味着将农民以及所有乡下人都置于了一种被欺负的境地22。王彬彬的回忆录颇为充分地展示了其贯有的犀利酣畅的文风,然而,其以偏概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实在令人难以苟同。无独有偶,知青的同时代人,专业一级作家刘醒龙在烂漫是希望的一种答丁帆中宣称放弃所谓知识分子的立场,而站在普通人甚至农民本位的立场发出一种让人刺耳的声音,这种声音便包括了对知青情结的批判:现今的文学中有一股太重太浓的知青情结,近期的知识分子情结实际上是知青情结的一次翻新。我不喜欢知青情结,甚至还有些反感。最近我看了一场知青晚会,整个的是一种知青下乡是受罪,乡下人祖祖辈辈受罪则是活该地鼓噪。在知青情结中,他们总是在审视那祖居在知青点周围的粗俗怪人,总在寻找着批判的靶子,而在潜意识中涌动着的是寻找将他们撵到乡下去的社会与历史的根源。我这么说不少人会不高兴,但他们可以努力地将自己的旧作新作翻看一遍,看是否可以找到对昔日乡邻与土地的深情融合。23由此看来,刘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