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现当代文学论文试论从“模仿的快乐”到“影响的焦虑”池莉1987年向“新写实”小说的转型论文关健词池莉小说创作模仿转型新写实论文摘要池莉从初登文坛到1987年以烦恼人生驰名,成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这之间经历了从最初模仿和迎合文学传统到渴望拥有独特创作个性的焦虑和挣扎的艰难历程,从中可以深人认识池莉小说风格转型的心理成因和艺术创作的心理规律。汪曾棋论及作家风格形成时曾写道“一个作家形成自己的风格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摹仿;二、摆脱;三、自成一家。”从创作心理看,这是一个是由“模仿的快乐”,“影响的焦虑”,到最后形成独创性风格的过程,古今作家的成长似乎概莫能外。曾有批评家将池莉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学步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中期,是成名期,这一阶段的作品构成了池莉作为一位新近的小说家在艺术上的基本特征和标志。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直至今天仍在延续。在第二阶段,从“模仿的快乐”到“自成一家”,其间必然会经历由“影响的焦虑”引发的“摆脱”影响的心灵挣扎。从池莉烦恼人生成名前的小说创作和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作家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经历过的心理烦恼和心理冲突,可以深人认识池莉小说风格转型的心理成因和艺术创作的心理规律。一、“妙龄时光”的“快乐模仿”妙龄时光是池莉最早的小说,1979年作于她当时就读的冶金医学院。17岁的姑娘颜彦离开父母到一家报社工作,编辑部在她心目中是神圣而光荣的,但她由于不熟悉业务而屡屡受到叱责,这或许隐含着当时身为医学院学生的文学爱好者池莉对文字工作的渴望和自卑。从这时到1982年发表月儿好,其间所写的小说那猫、鸽子、未眠夜等基本都是短篇小说,正如池莉在散文跳动的感觉中谈到,“初写小说时总是写短篇,幼稚地认为短篇好写一些许多文学创作的教科书和有经验的作家们告诉我们短篇小说就是写生活的横截面,这种教诲常伴着无数短篇名著的佐证于是我们就老在想横截面之类的问题。池莉早期的短篇小说正是这样的横截面,通过对某人某时某刻某种场面的描写,达到以小见大、以一当十的效果。这些小说大多有着明显的编故事痕迹,这正体现了池莉自己的小说创作理念“小说就是故事。是我们人类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和想象发生的所有的事情如何变化都不会改变小说的本质人的故事。”所以,池莉这一时期的每一篇小说几乎都在刻意讲故事,这些故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