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最美家庭事迹摘录.doc_第1页
定西市最美家庭事迹摘录.doc_第2页
定西市最美家庭事迹摘录.doc_第3页
定西市最美家庭事迹摘录.doc_第4页
定西市最美家庭事迹摘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西市最美家庭事迹摘录 弘扬家庭美德传承优良家风 全市最美家庭事迹摘录 编者按:每个家庭的幸福,必然深深隐藏在家风家教中,体现在每个成员的言行举止和代代传承上。最美家庭长盛不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因为千千万万个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实践而变得更加具体和鲜活。 在xx年“三八”节来临之际,市妇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定西日报社经过半年时间自下而上的自荐、推荐、展示、评议,评选出全市最美孝老爱亲家庭、最美教子有方家庭、最美爱岗敬业家庭、最美夫妻和美家庭、最美崇德守法家庭、最美低碳环保家庭、最美邻里友善家庭、最美热心公益家庭、最美诚实守信家庭9大类100户最美家庭。他们是全市“最美家庭”的代表。他们的事迹承载道德,示现真善,感人至深。山高虽不能至,亦需心向往;普通人的言行,其贵在一念间,贵在长期的点滴坚持。在此我们将每个类型家庭代表的最美故事呈现给读者,让我们一起体悟他们生命中坚守的价值,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在全社会倡导之。 最美孝老爱亲家庭 自立自强让“小女人”大写 上有年迈残疾的公婆,下有正在上学年幼的儿女,丈夫因意外事故造成残疾,全家人的重担落在王坤琴一个人的肩上。 临洮县红旗乡石家窑村五社村民王坤琴既是村委会主任要顾及村上的事情,也是一个乡亲们眼里顶呱呱的家庭顶梁柱。公公由于腿疼落下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瘫痪在床,一到冬天更是疼得不行。婆婆因常年劳作落下一身的病,高血压、关节炎时常发作,尤其手指关节严重变形,更给她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丈夫在xx年发生交通事故致残,干不了重体力活。在一般的女人面前这可真是难上加难。但王坤琴不气馁,面对困难她无怨无悔,每天给家里的老人做饭、洗衣、忙农活,更没有因为家中的困难而耽误村上的大小事务。对公婆照顾的很体贴,做到让老人舒心,得到邻里的称赞。对丈夫的照料更为人称赞,丈夫生病时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尤其在家里康复阶段,每天搀扶到户外散步,洗脚、按摩、督促丈夫按时服药,鼓励丈夫早日康复。她的农活也没有拉下,做的有条有序。她时常牵挂村上的事情,谁家有困难都鼎力相助,尽到一个村干部应尽的职责。她常说:“人可以没钱没财,但要有责任心”。王坤琴把整个家庭经营得有模有样、井井有条,现在孩子们也学习妈妈给老人端茶倒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正是由于王坤琴长年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对亲人的责任心与爱,让全家人历经磨难,依然齐心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最美崇德守法家庭 守得法德全村敬 安定区石峡湾乡三泉村泉下社的李俊平,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凭着崇高的医德,为当地百姓除疾祛病,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和平安。 李俊平从事乡村医生以来,不管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只要接到电话或有村民找他,总是第一时间背起出诊箱跑去看病。刚开始是步行,走四五十分钟都很正常,后来觉得出诊太慢就买了摩托,由于常年骑车,自己也落下关节炎,一到阴雨天两腿就痛。可是,只要村民有病,他总能随叫随到,有时都顾不上吃一口饭。由于农村医疗条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往专业医院治疗,他总会随车护送,陪同诊疗,村民亲切地称他为“亲人”。村里40岁的吕发堂夫妇中年得子,欢喜的不得了,谁知孩子一岁的时候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1995年的农村,患有这种病,等于宣布了死亡。为了帮助他们给孩子治疗,年轻的李俊平走家串户,发起募捐,在很贫穷的村子里为他们募到300元钱,但是远远不够手术费用,最后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终于想尽一切办法到兰州给孩子做了手术,这件事情让李俊平坚定了他一生从医的理想信念。多年来,面对严重病人,李俊平经常是二话不说,联系车、联系医院、大夫,亲自护送,陪病人检查,帮助病人办理住院手续,直到病人病情稳定才肯离开,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随李俊平走过春夏和秋冬。李俊平的家人待人也是和睦友善,村里无论谁家婚丧嫁娶,还是升学新居,总能看到她们跑前跑后忙碌的身影,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和赞誉。 最美低碳环保家庭 “绿色”坚守见品质 渭源县莲峰镇蒲河村七社村民张梅兰同全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电、节水,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将废旧物品制作成家庭日用品,在不知不觉的日常生活中,她就已经走上了低碳生活的前沿。 节电是节约的开始:张梅兰家中所有照明灯具全是节能灯,做饭时提前淘米要浸泡十分钟再蒸,洗衣时先将脏衣物浸泡20分钟左右;通过生活中的小细节,带着家人养成了随手关灯,不用电随手拔插头的好习惯。节水是低碳的好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张梅兰用淘米水洗菜、浇花、洗头,用洗脸水和洗衣水拖地、冲厕所、擦地板、擦家具等,平时养成随手管好水龙头。废物利用是低碳生活的良好开端:心灵手巧的张梅兰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成精美的多功能储物架、化妆盒、抽纸盒;用旧毛线勾成拖鞋,织成椅垫;废旧的衣物制作成地凳、布袋、围裙、椅垫、拖鞋等。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张梅兰家的“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最美夫妻和美家庭 你的命就是我的命 临洮县峡口镇张惠芳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 xx年她的丈夫不幸患上尿毒症,两侧双肾肾功能严重衰竭,经检查确认已是尿毒症晚期,除了用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唯一救命的办法就是做肾移植。可是哪有肾源啊。看着还在上小学的孩子和生活困难的家庭,张惠芳决定为丈夫捐肾,做肾移植。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用自己的肾救活丈夫,给孩子、给自己一个完整的家”。于是她趁丈夫做透析的时候,悄悄地去做了血型化验,结果凑巧的是自己的血型正好是O型,丈夫的血型是AB型,符合输血原理。于是她撒谎说去西安问问换肾情况,偷偷拿着丈夫的资料,一个人悄悄来到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提出进行配型试验,确认自己是否符合捐肾条件。经过几天的检查配型,结果显示血型相合,几项指标都非常符合移植条件,两人配型成功。她回来后把这一喜讯告诉了丈夫,没想到丈夫却不同意,认为孩子还小,父母又年迈多病,并且换了后两人又都不能从事体力劳动,而且每年还需要好几万元的抗排异药费和复查费,死活不肯接受。张惠芳流着泪坚定地说:“只要你多活几年,天大的担子我来扛,没有翻不过去的山,借的钱我们可以慢慢来还。没有了你,我和孩子咋活呀?”经过她一番软磨硬泡,丈夫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想法,同意换她的肾。xx年,张惠芳在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为丈夫做了活体肾移植手术。经过5个多小时的手术,她的左肾成功地被植入到丈夫的体内,并正式在丈夫的身体里“开展工作”。当她苏醒后,顾不得伤口的疼痛,首先向护士询问丈夫的安危。当她听到手术很成功时,眼角流出了幸福的泪水。她的公婆紧紧地握着她的手,一句句地重复着:“我的好媳妇,谢谢你救了我的儿子!”张惠芳用女性的坚韧和刚毅,挽救了丈夫的生命,挽救了自己的家庭。 最美教子有方家庭 教子代代出人才 在临洮县新添镇潘家庄村,谈及孩子成才,老百姓议论最多的就是三个姑娘全部上了重点大学的晏社伟家庭。 走近晏社伟家中,陈旧的房屋,朴素的家具,整洁的桌上堆放着报刊杂志、三个女儿的奖状,到处充满着书卷和积极求知的气息。晏社伟和丈夫杨俊强都是高中文化程度,他们的父母也都是读书人。人们都说爱读书也有遗传基因,晏社伟和杨俊强自学技术,种植大棚蔬菜,成为潘家庄村最早种植成功的户。夫妇俩曾引进无土栽培蔬菜技术种植黄瓜、西红柿取得成功,杨俊强曾为新添镇梁家滩100亩高效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基地当技术指导员,现在自家田地里搭建大棚2座,农产品商品价值好,收益也好。和夫妇两人谈到三个女儿教育成才的经历,杨俊强很有成就感,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首先,三个女儿的成才与家庭环境的影响关系紧密,受父母影响她们都很爱学习。其次,孩子步入校园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能脱节。父母在思想上要树立一个观念:孩子的学习就是家里最重要的事。家长要随时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成长状况。”说到这里,夫妻俩都提到孩子读到三年级的时候增加了英语,夫妇俩就利用假期给女儿们教英语,他们买了两部少儿启蒙英语光盘,并制定作息时间表,每天辅导4个小时,按时按点,天天不间断。就这样一个假期结束后,二女儿和三女儿的英语水平已经能达到小学毕业生的水平。“第三,在择校上家长要让孩子享受到自己能力承受范围内最好的教育。”杨俊强这话不假:孩子在学校学习,两口子一点都没闲着,和班主任的沟通是月月必须联系,学习紧张时每周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的变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间里,晏社伟和杨俊强几乎熬白了头发,因为他们结合家庭现状和农村实际,想到了孩子们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大女儿杨艳xx年以653分的成绩名列全县理科第二,被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录取;二女儿杨晨xx年考试成绩名列全县文科第二,被陕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属于公费定向生;三女儿杨艺xx年以560分的成绩被东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工程录取。对于杨俊强一门代代出人才,乡亲们赞扬的背后是家长对孩子们呕心沥血的付出和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坚信。作为母亲的晏社伟对孩子们说的话却是:进入大学,人生才刚刚起步。 最美诚实守信家庭 诚信映绿丰泰山 临洮县辛店镇辛店村一社村民潘春英,为了实现自己垦荒育林的梦想,把干旱贫瘠的辛店镇丰泰山变成了一座种满2000多亩核桃树的宝山,成为当地创业路上的带头人。 xx年,潘春英和丈夫杜学军经营着的自家机械制造厂,生意红红火火,年收入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颇有盈余。偶然一个机会,潘春英和丈夫去附近的丰泰山上转,看到几千亩山上荒芜的土地,心中觉得甚是可惜。他们分析由于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加上山区各种条件的制约,使很大一部分荒地得不到利用。他们给家乡的山承诺:珍惜机会,把山上的几千亩土地承包下来种些果树,不仅有经济收益,更能把这一座座荒山绿化起来。夫妻两个对丰泰山的环境、土壤情况、资金投入等进行了初步考量和估算,拿出打拼多年的积蓄,全身心投入到核桃种植产业中。由于寒冻,的山地不平整,灌水不充分,4000多株核桃树长势平平。为了保证核桃树的茁壮成长,方便管理,xx年开春之际,潘春英夫妻干脆把家搬上了山。俩人再次投资50多万元对所有的山地进行整修,把原先凹凸不平的坡地成了整齐的条田,起埂、挖渠、建蓄水池、埋设水管,盖起了活动板房。此时,看着账本上记下的土地租金、人工工资、推土费用等一行行的账目,家中储蓄的150万元已全部用完,投资远远超过了他们的估算。何况夫妻俩人已把厂子承包给了别人,承包费已维持不了大量的资金缺口。尽管这样,他们诚守信诺,决不拖欠工人的工资。他们从银行申请贷款、联合丰泰山上有土地的四个社50户群众成立了临洮县丰泰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临洮县丰泰草业专业合作社,将村里多名妇女吸收为社员,四年累计发放工资80万元。在核桃树种植逐渐成功的同时,xx年,潘春英看着空留的地方比较多,善于精打细算的她又在地里种上了苜蓿、高粱等饲草,从各地引进葡萄、杏树和玫瑰等。沙化整修道路,栽上行道树。截至目前,潘春英和丈夫在丰泰山核桃种植基地栽植的核桃树苗长势良好,树高均已在一米以上,今年将大面积挂果上市。 最美热心公益家庭 做公益更快乐 安定区西巩驿中心小学70高龄的老校长袁高,为人正直,严谨细致,心地善良。 自xx年退休后,自愿加入镇卫生队义务打扫卫生,十年如一日,无论严寒酷暑,他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缺勤。当人们问起自己义务给镇区打扫卫生是否划算时,他总是乐呵呵地说:“心里舒服,比啥都划算。为大家服务的事做起来更高兴。”袁老师给大家搞好卫生的同时,还担当起环保宣传员,看到谁不爱护环境,总是以和蔼慈祥的态度上前劝说,让大家珍爱环境。同时,他积极参与并筹划组织村级社火、文体等活动,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袁老师不但家庭和睦,还能团结邻里,做到亲友和谐。全家先后资助多名贫困学生。特别是xx年在一次中学生篮球赛上,认识了石泉乡中寺村学生姚伟军。得知姚伟军是单亲家庭后,袁老师骑上自行车行走24公里,到姚伟军家中了解情况。姚伟军自幼母亲出走,祖父年过八旬,患有老年痴呆症,他的父亲和伯父至今还是单身,家里的负担全在姚伟军年近八旬的祖母身上。袁老师当场给姚伟军资助了200元钱,还买了篮球和学习生活用品,并鼓励他加油读书。当姚伟军以优异成绩考入县城的东方红中学,袁老师又主动联系石泉乡领导,给予姚伟军2000元的政府救助。袁老师的子女听到姚伟军的情况后,也十分支持袁老师的做法,女儿袁雪涓给他买了学习和生活用品,儿子袁志强经常给他寄生活费和学费,姚伟军的电话费和学习资料等费用一直由袁老师承担。他们还鼓励姚伟军认真学习,争取考上大学。同样,青岚乡的康武军也是从上初中开始一直由袁老师资助。现在康武军已在北京上大学,袁老师还在生活上给予帮助。 最美爱岗敬业家庭 倾情托蓝天 平凡的家庭平凡的岗位做着平凡的事,但平凡的事却折射出了美丽的光芒。 岷县蒲麻初中数学教师邓成香家庭是个教师之家。她本人1990年被聘为代课教师,xx年通过考试被录用为正式教师。丈夫是代课教师,儿子正在上高中。在这个平凡的三口之家中,全家人互敬互爱,相互关心,积极进取,同舟共济,过着幸福甜美的生活。从事乡村教育二十余载,夫妇俩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人生的道路,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布满了勤奋、谦逊、严谨、求实。 邓成香老师辛勤耕耘在教学这片沃野上,不知疲倦的跋涉使她的人生变得厚重而美丽,用爱心、耐心,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