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陈寿评价历史人物的“名教观”与“才性观”.pdf_第1页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陈寿评价历史人物的“名教观”与“才性观”.pdf_第2页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陈寿评价历史人物的“名教观”与“才性观”.pdf_第3页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陈寿评价历史人物的“名教观”与“才性观”.pdf_第4页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论文)陈寿评价历史人物的“名教观”与“才性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三国志是陈寿的代表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把自己的治世之论,充分 融入到对人物的记载以及人物的评价中。历来学者们都主要探讨陈寿评价历史人 物的方法、标准,对其历史人物评价思想形成的原因,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拟在考究三国志编撰体例的基础上,分析陈寿评价历史人物的两种主要 视角:即“名教观 与“才性观 ,进而深入探讨其运用此两种视角的原因。 本文在充分挖掘三国志史料的基础上,对陈寿的历史人物评价思想进行 了剖析。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史学界对陈寿l :三国 志历史人物评价思想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三国志人物传的编 撰体例,在 三国志中,陈寿多采取了人物合传的形式,在人物传中穿插了许 多重要的诏书、奏折,在每篇人物传的最后又以“评日 作结,集中表达了著者 的治国思想。第三部分分析了“名教观”与“才性观 两个视角,其中“名教观 体现在:维护君臣之义、重视礼乐之用、推崇德治教化等几个方面;“才性观一体 现在:“崇本思想、“才性同一、“性其情”等几个方面,并据此深入分析了陈寿 的历史人物评价思想。第四部分则探讨了陈寿历史人物评价多视角的形成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陈寿受玄学“才、“性人物评价理论以及传统名教观念的影响。 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 笔者力图将具体的考证分析与从学术史角度的宏观把握结合起来,对玄学影 响下的魏晋史学思想进行深入地研究,并提供了一些新的史学资料,有助于读者 对魏晋时期史学的发展产生新的认识。 关键词:陈寿;三国志;名教观;才性观;玄学;儒学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瑟牛鱼粹日期:一2 碰誓筝 手一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 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 、 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科学技 术信息研究所) 等数据库中,并以电子出版物形式出版发行和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铡彳舌 渺暑。l p 电话: 邮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 一) 陈寿生平简介 陈寿,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 今四川南充) 人,出生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一 年( 2 3 3 年) ,卒于西晋惠帝元康七年( 2 9 r 7 年) 。他年少时师从同郡学者谯周,“聪 警敏识,属文富艳 。在蜀汉之时,陈寿出仕为观阁令史,为人正直,不屈附宦 官黄皓,仕途不得意。蜀汉灭亡后,在西晋朝中除著作郎、出补阳平令,后迁长 广太守等。 陈寿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一生著作颇丰,除撰有 三国志六十五卷 外,曾次定诸葛亮故事集,又撰古国考五十篇,益部耆旧传十卷等。 但是这些著作除三国志以外,均已亡佚。后来,南朝刘宋的裴松之为三国 志作注、补阙,“鸠集传记,增广异闻 , 对史事多有考订。所以,参照裴注将 有利于对 三国志进行学术研究。 l :三国志是陈寿史学的代表作,该书是我国历史上继班固的 附华阳国志陈寿传 ,( 刘来) 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第1 4 7 5 页 o ( 唐) 李延寿:南史卷3 3 裴松之传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第8 6 2 页 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补正)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第1 5 5 页 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其学术思想作具体、深入地研究。 ( 三) 陈寿历史人物评价思想的研究现状 对陈寿史学思想的研究,我国史学界主要集中于陈寿的史学编纂思想及历史 观方面,且成果颇丰。但是对陈寿历史人物评价思想的研究,则显得非常薄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对陈寿史学思想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研究范围,开 始向纵深方向发展。九十年代以来,学者们把陈寿史学思想放在玄学的大背景下 来分析,研究的相关论著也出现了几部,相关的专题论文也有许多。其中有关陈 寿史学思想的论著,有庞天佑教授的中国史学思想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吴怀 祺教授的 中国史学思想史等。涉及此方面的学术著作还有:李传印的魏晋 南北朝时期史学与政治的关系,台湾学者逯耀东先生的 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 基础等。 庞天佑的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魏晋南北朝卷,是笔者写这篇论文的主要参 考资料。他通过论述门阀士族、玄学、儒家思想与魏晋时期的史学思想的关系, 为我们清晰地展示出了魏晋时代的史学大背景。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陈寿的 史学思想,展现了其“历史认识的二重性特征 ,即一方面陈寿具有天命思想,另 一方面又认为天命思想不能决定一切,而且还指出君主的主观能动性对治理天下 起着重要的作用。他特别强调三国志体现了陈寿的民本思想。其指出:陈寿 强烈指责那些残民、虐民行为,对民的痛苦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对于那些体恤百 姓的清官、贤者则大加赞赏,并极力强调民的主体地位。另外,其对陈寿的正统 史观也进行了阐释、辩解。 庞天佑对陈寿人物评价的标准、方法的论述更为详细,但是他认为陈寿对人 物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人物的“识量器具一,即风度、才性、才情、文采及儒家伦理 道德等方面。虽然他也提及了玄学对陈寿影响很深,但没有深入具体的揭示其原 因。因而他对陈寿人物评价特点的研究有很大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对其进 行深入、广泛的展开。这正是本文论述的出发点,即:在庞天佑中国史学思想 通史魏晋南北朝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发掘陈寿评价人物的“才一、“性 视角。 吴怀祺的中国史学思想史,在 经学玄学史学这一章中,也论及了 陈寿的史学思想,包括其思想的传承、天命史观,但对其人物评价思想论述得很 简略,只是把它的标准限制在对杰出人物的评价上,并没有做进一步展开。 逯耀东的l :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一书中,所载魏晋对历史人物评 价标准的转变、魏晋玄学与个人意识醒觉的关系等几篇文章,主要分析了魏 晋时期史学的思想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玄学与史家及史家人物评价的关系。魏晋 时代,意识形态以玄学为主,所以表现出的时代特点与两汉时不同,自然也就对 魏晋时期史家的史学思想产生重大影响。作者认为,在玄学思想影响下,人们追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求率真的自然人格,主张回归自然,寻求心灵上的乐趣,这种新类型的人格,给 史学家们评价人物树立了新的标准。 与本课题相关的论文有:李传印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撰述中的名教观念、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撰述与现实政治、史学与政治关系的合理维度等几篇 文章。作者从政治、名教的角度,论述了政治、名教观念与历史撰述的相互关系, 认为是名教观念把门阀意识引入到了史学撰述中,而门阀士族与魏晋史学又有密 切的联系,所以史家应该处理好史学与政治的关系。庞天佑的门阀士族与魏晋 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基本上与李传印的看法一致。 综观这些著作和论文,学者们都得出了玄风盛行必定对陈寿的历史人物评价 思想产生影响,但是这些论著还是集中于对魏晋时期史书编纂与名教、政治等联 系的论述上,并未对陈寿的历史人物评价思想作详细地论述,所以,笔者在充分 搜集并阅览以上资料的基础上,最终把论文主题限定为:系统论述陈寿历史人物 评价的“名教观与“才性观 。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陈寿三国志人物传的编撰体例 ,公元1 9 6 年,汉献帝迁都许昌,东汉已经是名存实亡。2 2 0 年,曹丕称帝,到 2 6 5 年,西晋统一全国。这一段时间被后人称为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这是 一个能人辈出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年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 地位。为了记录下这段历史,各史家纷纷为三国人物立传,史著颇多,但是大部 分都已亡佚,唯独陈寿的 三国志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并备受后人的推崇,晋 书的作者在综观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史学作品时,说:“丘明既没,班马迭兴, 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词于东观。自斯以降,分明竞爽,可以继明先典者,陈寿得 之乎! 一回这样的评价并不为过。 人物传:以合传为主 三国志人物传,除少数人物的传记是独立的之外,陈寿在充分研究历史 人物的基础上,多通过人物合传来记载、品评人物。 有同类人物的合传。例如陈寿认为,“袁绍、刘表,咸有威容、器观,知名当 世。表跨蹈汉南,绍鹰扬河朔,然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 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至于后嗣颠蹙,社稷倾覆 。他把袁绍和刘表看 作同类人,认为他们都知名当世并占据广阔的土地,手下又笼络有众多的人才, 本可成就一番伟业,但是他们“外宽内忌,好谋无决 ,心胸狭窄,优柔寡断,“有 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所以避免不了覆亡的命运。在其看来,由于这二人 “废嫡立庶,舍礼崇爱 ,破坏了封建继承制度,最终都逃脱不了“后嗣颠蹙,社 稷倾覆 的命运,“非其不幸也。陈寿认为董卓、袁绍、袁术、刘表属于一种类 型的人物,他们虽都曾称霸一方,但由于种种原因,或“暴虐不仁 ,或“奢淫放 肆 ,自取灭亡,落得悲惨下场,故立董二袁刘传来记载他们的事迹。 关羽、 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一,马超“阻戎负勇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 ,这五人,都 是在蜀汉政权的建立过程中立过汗马功劳的武将,所以陈寿以一个合传来加以记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9 年,第7 5 - 7 6 页 ( 唐) 房玄龄等撰:晋书卷8 2 “史臣曰”,北京:中华书局,1 9 7 4 年,第2 1 5 9 页 三国志卷6 董二袁刘传“评日”,第2 1 6 屹1 7 页。 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载,即关张马黄赵传。叫程普、黄盖等十二位孙吴政权的武将,陈寿将其合传, 并在该传末尾的“评日 中说:“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国 二公孙陶四张传的“评日 称:公孙瓒、公孙度、公孙渊、陶谦、张杨五人 “皆拥据州郡,曾匹夫之不若 。这里,陈寿指称此五人“不若 匹夫,无可称 述,是分析其凶残暴虐的共性进而加以归纳的结果。而在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的“评日”中,陈寿归纳袁涣、邴原、张范的共同特征是“躬履清蹈,进退以道 。 固从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出,这些合传都是在陈寿深入分析历史事实及历史人物基础 上编撰的。 有家族合传。陈寿记载了夏侯家族和曹氏宗族这两大家族中的主要成员夏侯 悖、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曹爽、夏侯尚、夏侯玄等人的兴衰成败。 他通过立诸夏侯曹传,考察了这两个家族成员的功勋业绩,实际上成为考察曹 魏政权兴衰成败的一面镜子。尽管这两大家族的成员“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 左右勋业,咸有效劳一, 然而最终还是避免不了盛极而衰的历史命运。在 宗室 传中,陈寿罗列了孙氏家族中一些有重大贡献的成员,如孙静、孙瑜、孙皎、 孙奂、孙贲、孙辅、孙翊、孙匡、孙韶、孙桓等,他认为孙氏子孙,“宗子维城, 诗人所称,何况孙氏这些子孙,“或赞兴初基,或镇据边陲,克堪厥任,不忝其 荣者乎! 他肯定了孙氏宗族对孙吴独据一方的贡献,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努力, 孙吴才能横亘江南达百载。 ( 二) 著者观点的表述多借助诏书、奏折 与不载文学作品的做法截然相反,在 三国志人物传中,陈寿对于一些有 关军国大计、行政方略、世道人心、立身处世等方面的令文、奏疏、议论,却不 吝笔墨,抄录下了大量先人的手迹,希望后人引以为鉴。如果把这些诏书、奏折 汇编在一起,简直就是一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论集。比如 :陈思王 植传,就收录了曹植的上责躬诗表、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陈 审举表等四篇奏章,且篇幅都很长,这些都是曹植在其兄曹丕继成大统后,对 其进行严厉管制时期写出来的。奏章句句包含了曹植对曹魏社稷的忧虑,以及对 骨肉亲情的眷顾。陈寿引用这些奏表,目的即在于揭示“魏室王公,既徒有国土 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壅隔,同于囹圄;位号靡定,大小岁易;骨肉之恩 乖, 卷2 0 武文世王公传 “评日”,第5 9 1 页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又比如他收录了杜恕的 卷2 1 傅嘏传,第6 2 3 页 三国志卷2 5 高堂隆传,第7 1 2 、7 1 3 页 三国志 卷2 5 辛毗传,第6 9 8 页 三国志卷1 3 王朗传,第4 1 6 页。 三国志 卷6 1 陆凯传 ,第l 加m 1 4 0 3 页 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子以嫡 的封建继承制。历史事实证明了其观点的正确:由于魏明帝“既不能然, 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话付不专 ,导致曹魏政权血统混乱,枝族与 政,“终于曹爽诛夷,齐王替位一,最后政权旁落。他还客观地评价了曹魏、孙 吴的末代帝王,认为高贵乡公“才慧夙成,好问尚辞,盖亦文帝之风流也 。陈 留王奂“恭己南面,宰辅统政,仰遵前式,揖让而禅,遂飨封大国,作宾于晋, 比之山阳,班宠有加焉 。孙亮“童孺而无贤辅,其替位不终,必然之势也。 孙休“以旧爱宿思,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改弦易张,虽志善好学,何益 救乱乎? 又使既废之亮不得其死,友于之义薄矣一。对于吴国的末代帝王孙皓, 陈寿不吝笔墨,给予了措辞很严厉的批评:“淫刑所滥,陨毙流黜者,盖不可胜 数。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谋夕 ,其认为皓之“凶顽,肆行残 暴,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一,不施行“腰首分离,以谢百 姓 ,则是不足以平民愤的。回 陈寿对所载人物进行的评价可谓是客观、公允。即便是对司马氏集团的对手, 其所作的评价也是无可辩驳的。例如他公开称赞被司马昭杀死的魏帝高贵乡公是 “才慧夙成,好问尚辞 ;称赞诸葛亮是“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 开诚心,布公道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物理其本,循名责实 。 对于司马集团的这些对手作如此高的评价,在当时是需要勇气的。 o 三国志卷4 三少帝纪“评日”,第1 5 4 页。 o 。第1 6 7 页 1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分歌之,杀其爱妾以食将士。将士成流涕,无能仰视者。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 莫有离叛。打陈寿敬重臧洪的忠贞不屈,称赞其“雄气壮节 。在关羽传中, 陈寿也特别描写了关羽的“忠义。该传载其身在魏营之时,受曹操厚恩,但是 关羽与刘备结义在先,“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在杀颜良、“报曹公后,毅 然奔先主而去,“忠义”之气节令人敬佩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它不仅记载 了这些忠臣义士。对那些反复无常、不忠不义之人,陈寿也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他记载吕布,初在丁原麾下行事,“大见亲待 ,后董卓“以布见信于原 ,诱 使其杀死了丁原。董卓因为吕布替自己除一障碍,“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 誓为父子 。但是吕布却以“守中阁之便,“与卓侍婢私通修。又在司徒王允 诱导下,“手刃刺卓 。陈寿认为吕布虽然“有琥虎之勇 ,但是“轻狡反覆, 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如此反复不忠之人,其未得善终自 在情理之中。 另外,在陈寿维护君臣之义的思想中,还存在一条,那就是他明确提出了妇 人不能参知政事的观点,而这一点,对维护封建纲常伦理将产生重大的影响。黄 初三年九月甲午,文帝下诏日:“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 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以此诏传后世,若 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够陈寿从整体上考察曹魏一代后妃,指出:“魏后妃之家, 虽云富贵,未有若衰汉乘非其据,宰割朝政者也。鉴往易轨,于斯为美。” 其分 析得出曹魏的后妃虽地位高贵,但并不干预朝政,避免了像东汉末期那样外戚专 权的局面,有利于君权的巩固,这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2 重视礼乐之用 儒家思想提倡的“礼、“乐 ,在古代社会政治生活中占很大的比重,它在维 护封建社会的政治伦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而受到史学家的高度重视。 “夫礼也者,万物之体也。 世间万物皆得礼法,然社会关系中以“礼 为 最重。礼、乐为统治之根本。高堂隆在劝谏明帝时,就明确提出:“夫礼乐者, 为治之大本也。 曹魏奠定统治基础后,积极进行了礼制的制定。“魏氏承汉末 大乱,旧章殄灭,命侍中王粲、尚书卫颧草创朝仪。修 短短一句,就凸显出曹魏 统治者对礼制的重视程度。陈寿记载了文帝于黄初五年十二月颁发的“诏 日: “先王制礼,所以昭孝事祖,大则郊社,其次宗庙,三辰五行,名山大川,非此 族也,不在祀典。叔世衰乱,崇信巫史,至乃宫殿之内,户牖之间,无不沃酹, 三国志卷8 臧洪传) ,第2 3 6 2 3 7 页 三国志卷3 6 关羽传,第9 4 0 页 三国志卷7 吕布传) ,第2 1 9 2 2 0 ,2 3 7 页 三国志卷2 文帝纪,第8 0 页。 三国志卷5 后妃传。评日”,第1 6 9 页 三国志卷1 6 杜畿传注引“杜氏新书”,第5 0 7 页 三国志卷2 5 高堂隆传 ,第7 0 9 页 晋书卷1 9 礼上) ,第5 8 l 页 1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甚矣其惑也。自今,其敢设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执左道论,著于令典。 曹魏建制之初,为了巩固国政,结束礼乐崩坏的混乱局面,重建礼乐盛世,颁发 此诏意义是重大的。对于恪守礼制、尊崇儒家规范的臣民,陈寿也是大加称赞。 譬如其称赞袁涣日:“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 对于不合礼制的行为,陈寿则给予了严厉抨击。其借高堂隆之口,针对明帝 用法深重、不崇礼乐的做法,上疏说:“不正其本而救其末,譬犹棼丝,非政理 也。 他还指责曹爽“饮食车服,拟於乘舆;尚方珍玩,充轫其家;妻妾盈后庭, 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为伎乐。 诈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邺台,使先帝婕妤教习为伎。擅取太乐乐器,武库 禁兵。 认为他“德薄位尊,沉溺盈溢 ,迟早会导致身败名灭。 “乐 发自于人的内心,是人们与自然达成和谐的一种方式。但是“乐一掌 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就成为维护统治阶级正统地位、宣扬教化的一种手段。即便 是主张“崇自然”的嵇康在 注引“魏书”,第8 3 页 三国志 卷1 2 鲍勋传) ,第3 8 5 页。 1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推崇德治教化 国以民为本,对百姓的关注,关乎国计民生。尤其是在战乱年代,统治者采 取抚民、惠民的政策,对战争的走势,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在:贾诩传中,陈 寿指出:“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 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他还认为,战乱平息后,统治者要着力于对民风民 俗的教化,这样,才能真正稳定民心,创建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回其从社会背景 分析,明确指出:“自丧乱已来,民人失所,今虽小安,然服教日浅。所下新科, 皆以明罚敕法,齐一大化也。所领六县,疆域初定,加以饥馑,若一切齐以科禁, 恐或有不从教者。有不从教者不得不诛,。则非观民设教随时之意也。先王辨九服 之赋以殊远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乱,愚以为此郡宜依远域新邦之典,其民间小 事,使长吏临时随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顺百姓之心。比及三年,民安其业,然 后齐之以法,则无所不至矣。 圆强烈要求统治者推崇“德治 ,教化百姓,移风 易俗,尽快恢复材民安其业一、天下大治的局面。 陈寿清楚地看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 ,又“阿 党比周,先圣所疾 ,“父子异部,更相毁誉,统治阶级若不能教化百姓、“整齐 风俗 ,真可谓“欺天罔君者 。 好在曹魏的帝王大都看到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在黄初二年,文帝亲自下诏祭祀孔庙,“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邑百户,奉孔子 祀。 又下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户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 回太和四年春,明帝也下诏日:“兵乱以来,经学废绝,后生进趣,不由典谟。岂 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 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 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 后又诏太傅三公,把文帝此番 论述刻于巨石之上,立于庙门之外。 统治阶级通过宣扬儒家的伦理说教,开始了 对百姓的安抚、教化。 陈寿对积极倡导爱民、惠民政策的官吏,极力推崇。书中记载诸葛亮治蜀期 间,“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科教严明,赏罚必 信 ,至于“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一。在陈寿看来,诸葛 亮治蜀,以儒法合流的思想为指导,推行了这样一条礼法并用、德行并举的政策, 造就了一个同心同德的政治局面。嚯鲍勋传中,载其上言“今之所急,唯在 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囿,宜以为后 。o 他称赞刘馥,“单马造合肥空城,建立 州治,南怀 雷 绪等,皆安集之,贡献相继 ,使合肥“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 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 ;又“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百姓皆赖其 三国志卷1 2 何夔传 ,第3 8 0 页 三国志卷1 0 贾诩传) ,第3 3 1 页 三国志卷1 武帝纪,第2 4 、2 7 页 三国志卷2 文帝纪,第7 8 页 三国志卷3 明帝纪,第9 7 页 三国志卷3 5 诸葛亮传 ,第9 3 4 页 三国志) 卷1 2 鲍勋传 ,第3 8 5 页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利。治河东的杜畿,“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 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日:有君如 此,奈何不从其教? 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繇 役,随时慰勉之。”在杜畿看来:“民富矣,不可不教也。 于是乎又“修戎讲武 , “开学官 ,并“亲自执经教授 ,最终使得“郡中化之。陈寿高度评价了这些官 吏,在“评日 中,尊他们为“魏代之名守 。他也高度赞美了刘劭等人。称刘劭 “出为陈刘太守,敦崇教化,百姓称之。 卢毓“心在利民,躬自临视,择居美 田,百姓赖之。 其迁安平、广平太守时,所在也以“惠化 百姓著称。牵招“简 选有才识者,诣太学受业,还相授教,数年中庠序大兴。 又“准望地势,因山陵 之宜,凿原开渠,注水城市,民赖其益。 兵事结束之际,传统的儒家治世手段,多被统治者用在了如何恢复自己的统 治的方面上,但是这些以“教化为主的措施的实施,并不能抚平战后百姓的创 伤、带给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于是“黄老无为 思想也就在统治者中间悄然流 传开来,一群心系苍生的智者,皆采取了“无为刀之治。 ( 二) 才性观 陈寿对历史人物的评论,主要就是依据名教观。他一方面从传统儒家学说的 角度称赞忠孝节义之人,另一方面从玄学角度,对人物的性情、气质等大加议论。 在古代思想中,道家最重自然主义,崇尚“无为 ,“所以,东汉及三国之 际,道家之学说又渐占势力。一 魏晋时期玄风盛行,它吸收了儒、道思想的精髓, 成为这一时期对史学思想影响比较深远的哲学思想之一。它不仅为这一时期的史 学家突破传统儒家经学的藩篱思考历史,提供了新的理论,而且还深刻影响着史 学家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这个时期不少史学家开始崇尚自然、重视个体价值, 还形成了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态度。在玄学思潮的影响下,关注人物的风韵 神态与仪容气质,注重品评人物的才性器识,成为一种普遍的史学风气。玄学最 重要的两个理论“才、“性,自然也成为了史家们关注的一个问题,陈寿也不例 外。 陈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担任巴西郡的中正,这是品评人物门第的官职。这 也是陈寿为何会形成特别重视人物局量才识的一个重要原因。而 ,第2 、8 、5 5 页 三国志卷1 9 陈思王植传,第5 5 7 页 三国志卷3 2 先主传,第8 7 卜8 7 2 页。 三国志 卷3 5 诸葛亮传,第9 l l 页 三国志卷3 6 关羽传) ,第9 4 0 - 9 4 l 页 三国志卷3 6 张飞传,第9 4 3 页。 三国志 卷3 6 关张马黄赵传 ,第9 4 4 页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三国志历史人物评价多视角探因 玄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侯外庐先生曾经指出:“汉学重在由 辞以通道的训诂,魏晋学重在天人之际的义理。前者是宋代心传之学 的死敌,后者是宋代理学的祖宗。从反对宋学的人看来,汉魏之学,宋人皆 未能或之先也。一冯友兰先生在 中国哲学史新编也曾说道:“玄学的辩名析 理完全是抽象思维,从这一方面说,魏晋玄学是对两汉哲学的一种革命。他还 特别强调说“魏晋玄学是中华民族抽象思维的空前的发展。一呒论怎样,魏晋的 玄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次大的转折,它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一只耀眼的奇葩, 它对中国史学思想的发展不能不产生重大的影响。 ( 一) 陈寿受玄学“才一与“性一人物评价理论的影响 东汉末年,社会上出现清谈思潮,为魏晋玄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它从解剖 社会问题的角度上开始形成,进入到理论的思辨,代表了人们思想认识层次的发 展和提高。魏晋时期,士人们把道家的i :老子、 庄子和儒家的周易奉 为经典,称之为“三玄”,玄学因此而得名。玄学糅合了儒、道两家学说,成为 一种新的哲学体系。主要探讨本与末、名教与自然、才与性等哲理问题,这些问 题和现实政治联系密切。魏晋玄学经历了正始、竹林、元康各阶段,最后是玄学 与佛学的合流。 陈寿生活的时代跨了曹魏和西晋两个朝代,正好经历了正始和竹林两个阶段。 曹魏正始玄学的代表人物是何晏和王弼。他们认为世界的本体是“无,主张以儒 家的名教为末,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本来治理社会。西晋初年的竹林时期的玄学 代表人物是阮籍、嵇康,重要的人物有所谓的“竹林七贤 。“陈留阮籍、谯国嵇 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 南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他 们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 的主张。这些人有的在母丧期间,可以神色自若地饮 酒食肉,有的脱衣裸行于屋中以为放达,以玄学的名教观来对抗儒家的名教观。 在玄学众多的哲理探讨中,“才与“性 是其中最具争议的两个问题,也是玄 学重要的两个理论范畴。 “才与“性 ,是汉魏之际探讨人物,评论人物的主要标准和原则的学说。 “才 ,一般是指人的才能;“性,大体上是指决定人的才能的内在品质。但是关 。侯外庐: 中国思想通史卷3 魏晋南北朝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5 7 年,第9 5 页 毒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4 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8 6 年,第4 4 页 毒杨勇:世说新语校笺卷下任诞第二十三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6 年,第6 5 3 页。 2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于“性 ,服膺儒家的士大夫,把其解释为“仁孝道德;而倡自然的玄学名流却 认为是“性情也。晋人袁淮的才性论,就曾总结日:“性言其变,才名其用。 三国时代,是人才鼎盛的时代,能人受到了高度重视,无论是德才兼备的贤 士,还是有才无德的能人,都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从史书记载中,我们可以看 出,在曹操的一生中,曾多次颁发选人的命令,保存的比较完整的,尚有三篇。 现将这三篇令文摘录如下: 建安十五年( 公元2 1 0 年) ,曹操下“求贤令一日: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 。及其得贤也, 曾不出阁巷,岂幸相遇哉? 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盂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 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钧于渭滨者乎? 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 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圆 建安十九年( 公元2 1 4 年) ,曹操下“有司取士无废偏短令日: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 邪? 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有司明思此 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建安二十二年( 公元2 1 7 年) ,曹操下“举贤无拘品行令日: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 也,韩信、陈平负汗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昊起贪将, 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 质,或堪为将守;负汗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 举所知,勿有所遗锄 曹操求才三令充分说明了当时统治阶级用人的大致标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 提倡重视人的才干,而不强调个人的品行,他认为人的“才 是最重要的,而他 们的“性 ,在曹操看来也就是“个人的品行弦,则可以不予考虑。无论是“不仁 不孝 之人,还是“盗嫂受金之徒,只要是有真才实学,都可以举用。他希望 大家懂得这个道理,而不要用儒家传统的名教观念来衡量人的品行,特别希望把 那些因各种原因被埋没了的人才,被推荐上来,以供其所用。 实际上,从曹操集团的成员来看,真正品行不端或大节有亏的人,并不多见, 而品行端庄的人,却大有人在。他在令文中的那些过激的言辞,其实是另有所指, 主要是针对东汉后期选举的弊端以及那些保守分子的主张而发的。从三国志魏 书所载的历史人物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曹魏统治集团中,具有一大批文才武 。赵书康:魏晋玄学探微,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2 年,第2 3 3 页 o 三国志 卷l 武帝纪,第3 2 页。 o 三国志卷l 武帝纪,第4 4 页。 o 三国志 卷l 武帝纪注引“魏书”,第4 9 - 5 0 页 2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略兼备的智谋之士。可见,当时负责举荐的人,对于曹操令文的深意,自是十分 清楚地。例如,负责举荐才士的毛玢,“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 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 。可见,曹操任用这些贤士进行选举,自然得良材颇多。 从对三令的分析上,我们可以得出,曹操认为人们的“德 与“才 往往是 不相匹配的。“有德无才 之人,世上有之;“有才无德 之人,世上亦有之。他 所讲的实际上就是“才性异、“才性离 的问题。求才三令为曹操大政方针之宣 言,与之同者即是曹党,反之提倡“才性同 、“才性合 的,即是与曹氏为敌的 党派,也就是司马氏一党。 “才性四本论 是当时玄学中讨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其中言论影响讨论最 大的四个人是:论“同 与“合 的傅嘏、钟会,论“异一与“离 的李丰、王 广。从党派上看,后二人为曹党,前二人则属于与曹氏为敌的司马氏党。傅嘏为 司马氏的死党。 “东汉士大夫以仁孝道德( 性) 为本,为体,推广至于治国用兵之术( 才) 为末,为用。总而言之,本末必兼备,体用必合一。 圆傅嘏倡导“才性同 ,例如 他和曹羲论何晏时,就指出“何平叔外静而内锯巧,好利,不念务本 ,批评其 “才与“性 不符。“才性同 是东汉士大夫的主张,也是司马氏的主张。他 的主张与曹氏三令旨意完全不同。原因即在于他所属的党派是与曹氏为敌的司马 氏一党。 陈寿是一个封建正统史学家,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他又是以西晋史学 家的身份来撰述三国历史的。以西晋为正统的思想,自是十分明了。通读 ,第3 7 5 页。 o 三国志卷l 武帝纪注引“魏书”,第5 4 页 o 三国志卷1 2 崔琰传注引“世说新语”,第3 6 9 页。 回景蜀慧:西晋名教之治与放达玄风,魏晋南北朝史论文集)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编,济南:齐鲁书 社,1 9 9 l ,第2 6 2 页。 o 三国志卷2 2 卢毓传,第6 5 l 页。 o 三国志卷1 4 董昭传) ,第4 4 2 页。 勰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儒家仁义孝悌为家风,极讲究父子君臣尊卑名分。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史称其 “雅好汉书名臣列传,所讽诵者数十万言。少仕州郡,历官洛阳令、京兆尹,以 年老转拜骑都尉。养志阊巷,阖门自守。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日进不敢进,不命 日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 。司马氏执政后,把“以孝 治家 的治家之法,推广为“以孝治国”,其实质上就是标榜“以名教治天下 。 作为司马氏死党参与篡政的佐命大臣王祥、何曾、苟额等人,也都以“至孝 显 赫于朝。 不仅如此,从司马氏集团独揽曹魏政权,到建立自己的王朝,他们始终高举 名教之治的大旗,以之来控制朝野。 西晋官僚,多善于“综核名实一,好以名理器识相标榜。例如何曾本人,即好 练名理,晋武帝称之为“博物洽闻,明识弘达 。回其他诸如曾主吏部的苟颈,史 称其“综核名实,风俗澄正 ;贾充号称是“有才识,明达治体”。 西晋统治者提倡以名教治天下,尊崇礼法之士,表面上看重的是人的“名 与“实一,侧重的却是“名”。在司马氏推行教化的过程中,“综核名实 完全沦为 了统治者争斗的工具,他们对越礼放荡的清谈名士们大加谴责。例如魏末何曾弹 劾阮籍一事,已开此先河。在何曾看来,阮籍不尊名教,“负才放荡,居丧无礼 , 是一个“纵情背理,败俗之入 。这是以何曾为首的官僚士大夫不能容忍的,于是 他用校练名理的手段,力欲置阮籍于罪,“重引据,辞理甚切刀。 然而,西晋统治集团的名教之治,本身具有极大的虚伪性。司马氏父子,当 魏室之衰,狼狈为奸,以不义之手段乘机窃权,根本没有任何君臣大义可言。在 正统地位确定后,他们推崇的儒家名教之治,多为假意矫饰之举。史载:“贾充 与朝士宴饮,河南尹庾纯醉,与充争言。充日:父老,不归供养,卿为无天地! 纯日:高贵乡公何在? 一 贾充本是魏臣,他却投靠了司马氏,在司马氏与曹 魏的斗争中,他弑死高贵乡公,帮助司马氏进一步控制了曹魏政权,其不忠不义, 令人发指,而他却偏以“不孝 之罪责之于人。史书记载,颇具讽刺意味,亦使 人不难看出西晋君臣提倡“名教”的真正内涵。 三国时王昶曾作戒子书说:“人若不笃于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华焉,以 成朋党焉;浮华则有虚伪之累,册党则有彼此之患。此二者之戒,昭然著明,而 循覆车滋众,逐末弥甚,皆由惑当时之誉,昧目前之利故也。 其实,东汉末年, 社会上就出现了大批追逐浮华、仰慕虚名的无耻之徒,东汉朝政也随之败坏。以 晋武帝为首的西晋统治集团,继承了这种末流,表面上虽然标榜名教,但骨子里 o 三国志卷1 5 司马朗传注引司马彪“序传”,第4 页 o 晋书卷3 3 何曾传,第9 9 6 页 口晋书) 卷3 9 苟频传,第1 1 5 0 页 o 杨勇:世说新语校笺卷上 ,第8 0 页 口 ,第1 0 3 l 页 固 ,第1 3 6 3 页 3 0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太守。陈寿以老母为借口,辞官不就。镇南大将军杜预表荐陈寿为散骑侍郎,朝 廷任命他为治书御史。后来因母死丁忧去职。他母临死时,遗嘱葬于洛阳,陈寿 遵照办理。当时清议认为陈寿不将母亲归葬蜀中故乡是不对的,于是又受到贬责。 数年之后,起为太子中庶子。还没有就职,即于惠帝元康七年( 2 9 7 年) 病故。 陈寿俨然是名教的“受害者,但他悲惨的结局,与其受“名教 打击这两件 事密不可分。而他之所以会作出那样的行动,就是因为其深受玄风的影响。他看 清了司马氏虚伪的名教之治,他们虽然高举“孝”的旗帜,标榜儒家的“德行孝 义,但是从司马氏集团以不义手段取得政权,到奢靡浮华的统治,无一不是反“名 教之治 的。为了揭露司马氏集团虚伪的名教,他于是加入到了玄风“任自然 的行列,并把自己的感情倾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